CN103827014B - 货运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货运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7014B
CN103827014B CN201280007815.1A CN201280007815A CN103827014B CN 103827014 B CN103827014 B CN 103827014B CN 201280007815 A CN201280007815 A CN 201280007815A CN 103827014 B CN103827014 B CN 103827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ight container
supporting
iso
supporting structur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78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7014A (zh
Inventor
K·S·凯
Y·W·O·翁
Y·S·R·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WT Ltd
Original Assignee
CWT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WT Ltd filed Critical CWT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SG2012/00034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3052009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827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7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7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70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用于储存和取用ISO货运集装箱的系统,包括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每个支承结构至少具有上部并且与另一个支承结构彼此分隔开一固定距离。第一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一个区段与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一个区段至少大体上平行且正对。两个支承结构都延伸至与ISO货运集装箱的高度至少大体相等的高度。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其具有一对位于远端的底座支腿,所述远端通过底座支腿之间的支承构架和吊具彼此连接。所述这对的底座支腿定位使得,支承构架和吊具沿着与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大体平行的区段至少大体相垂直的指向至少大体横跨过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区段之间的固定距离。

Description

货运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存货运集装箱的领域。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储存和取用货运集装箱的系统以及储存和取用货运集装箱的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是基于使用货运集装箱的货运运输系统。例如,集装箱被造成标准化尺寸以便提供涵盖诸如公路、铁路、海路的各种运输网络的交叉兼容性。适用于货运集装箱的国际标准的示例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手册—货运集装箱(ISO668:1995)中能够发现,该手册在此被结合引用。
针对货运集装箱的ISO标准的广泛使用允许货运集装箱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骨干。据估计超过1300万个货运集装箱目前在全世界使用且符合ISO标准。为了应对全球贸易中货运集装箱使用的飞速增长,优化这种货运集装箱的储存和运输的系统和方法也已迅速地发展。这样的系统和方法涵盖但并不限于以下:
a.船舶设计;
b.运输方法学;
c.集装箱装载、堆垛和储存系统及设备。
ISO货运集装箱长度通常为二十英尺或四十英尺。然而,工业实践中,货运集装箱的尺寸经常用二十英尺当量单位(TEU)描述。公布为WO2010/087784A1(“Tan的专利”)的PCT申请公开了一种尺寸大体为20英尺(6.1米)×8英尺(2.4米)×8.5英尺(2.6米)(长×宽×高)的TEU集装箱(参见[0002]段,12-13行)。此外,存在又一种类型的货运集装箱,其通常被称为“超高(High Cube)”货运集装箱。Tan的专利中公开的TEU集装箱与超高集装箱的尺寸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超高集装箱的高度为大约9.5英尺(近似2.9米)。尽管如此,超高集装箱也称为TEU。
相应地,四十英尺集装箱、或2个TEU具有40英尺(12.2米)的长度,同时宽度和高度与单个TEU保持相同(见Tan的专利的[0004]段,4-6行)。就宽度和高度而言,货运集装箱尺寸的这种一致性允许ISO货运集装箱在上述运输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尺寸的这种一致性还允许通过采用实施堆垛以相对紧凑的方式将货运集装箱储存。
Tan的专利也公开了货运集装箱通常由托运方、租赁公司或承运方所有(见Tan的专利[0005]段13行)。经常地,在货运集装箱已被交付至其目的地且其容纳物已被卸载之后,货运集装箱可能不需要进一步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货运集装箱被送至集装箱堆场以被储存直至将来需要为止。因为集装箱堆场为共用设施,即若干货运集装箱所有者共享集装箱堆场的储存设施,所以重要的是在当地存在合适的管理和示踪系统以确保每个货运集装箱的位置被记录以便在集装箱随后需要使用的情况下有助于任何随后的取用过程。
此外,集装箱堆场也提供了用于修理和维护货运集装箱的服务和设施。这包括对集装箱焊接、切割、喷雾清洁、上漆和金属处理(见Tan的专利[0005]段16-18行)。提供的其他服务包括检查和测试货运集装箱。
除了上述服务和设施之外,集装箱堆场的主要功能仍为储存和搬运未使用的货运集装箱。Tan的专利在[0006]-[0009]段提出了如下集装箱堆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a.货运集装箱通常以如下的堆垛方式储存在开放区域中,即堆垛直至10个货运集装箱的受限高度;
b.用于货运集装箱的储存区域仅占用集装箱堆场空间的60%,剩余的40%用于诸如进出道路、货运集装箱堆垛机、牵引车和拖车的操作目的;以及
c.货运集装箱堆垛机的舱室位于堆垛中第三个或第四个集装箱处或大约此处,当对超过集装箱堆垛机的操作舱室高度的货运集装箱进行堆垛时对于集装箱堆垛机的操作人员而言这产生了困难,这继而导致了更缓慢的操作。
Tan的专利的发明意在解决由货运集装箱堆场所面临的上述问题。Tan的专利的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屋顶的建筑结构,该屋顶用于储存货运集装箱。该屋顶也描述为在其上安装有诸如起重机的集装箱搬运设备,以在天台上升起和储存货运集装箱。其他待放置在屋顶处的设备包括叉式升降机和其他堆垛设备。
然而,Tan的专利的发明也具有固有的缺陷。首先,通过使集装箱堆场位于屋顶的顶面上,屋顶上的载荷系数将非常高。Tan的专利本身已描述到每个TEU在空的时候潜在地重约2400公斤。照这样看,如果想堆垛上百个货运集装箱,每个堆垛包括高达10个集装箱,那么建造足够强以经受这种载荷系数的结构的成本将是过高的并且也使得货运集装箱堆场成本大幅提高。
其次,Tan的专利的发明打算使用起重机、例如高架起重机以将货运集装箱堆垛在屋顶上。在这样做的情况下,在屋顶上集装箱可堆垛至的高度将受限制为高架起重机的高度。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将仅允许布置6-9个集装箱的堆垛。该限制进一步妨碍了可在货运集装箱堆场的天台上储存的货运集装箱的数量并且因而导致Tan的专利中公开的货运集装箱堆场比较少的优化使用。
再者,将高达十个集装箱的堆垛放置在天台上是一个安全隐患。这是因为将货运集装箱的堆垛放置在天台上使得堆叠的货运集装箱容易受到风切变的影响,其能够使堆叠的货运集装箱倒塌。
照这样,尽管通过Tan的专利中的发明进行的上述尝试提供了储存货运集装箱的方案,然而仍明确地需要用于储存和取用货运集装箱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和方法安全、通过更好地利用区域资源而提供更好的操作效率、并且实施起来节约成本。在这方面,如以下描述、并且如这里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系统和方法克服了Tan的专利的难点同时仍提供了上述提及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储存和取用ISO货运集装箱的、也被称为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系统(“CSRS”)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每个支承结构至少具有一个上部并且与另一个支承结构彼此分隔开一固定距离。第一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一个区段与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一个区段至少大体上平行并且正对。两个支承结构都延伸到至少大体上与ISO货运集装箱的高度相等的高度。然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承结构在高度上可延伸至85米的高度。
第一支承结构具有上部。同样地,第二支承结构也具有上部。第一支承结构的上部或该上部的至少一个部分与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或该上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大体上平行且正对。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彼此平行的部分例如可处于大体上相同的水平面中。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可包括也具有上部的第三支承结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支承结构可位于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之间以使得第三支承结构连接至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与第三支承结构之间的连接可在支承结构的各自外周处。
可替代地,三个支承结构之间的连接可发生在三个支承结构的不同上部的各自外周处。在具有第三支承结构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支承结构可定位成使得其上部至少大体上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尤其是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彼此平行的区段。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三支承结构的上部也可与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共面。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承结构的上部可具有大体类似的高度并且相对于彼此至少大体上共面。
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支承结构的上部可以是天台。天台可大体上水平地平坦。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和/或支承结构可适于具有适应拖车、牵引车和ISO货运集装箱在支承结构的上部上运动以及停放的结构强度。在具有第三支承结构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承结构的上部可构造成经由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承结构的上部从一个支承结构至另一支承结构设置车辆通道。
在上述任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承结构可以是多层建筑。在支承结构为多层建筑的实施例中,支承结构的各自上部的至少其中一个可适于作为用于拖车、牵引车和/或ISO货运集装箱的检查间和修理间。可替代地,多层建筑中楼层的任何一层或多层可用作检查、清洗和/或修理拖车、牵引车和/或ISO货运集装箱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支承结构可适于防止相对于位于支承结构的上部与支承结构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体积的风切变(wind shear)。
本发明的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一对彼此位于远端的底座支腿。底座支腿通过底座支腿之间的支承构架和吊具连接。成对的底座支腿定位成使得支承构架和吊具沿着与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大体上平行的区段至少大体上相垂直的指向横跨过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区段之间的固定距离。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的那对的底座支腿中的一个可位于第一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区段,而那对的底座支腿中的另一个可位于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区段。还是在该实施例中,支承构架继续沿着与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大体上平行的区段至少大体上相垂直的指向横跨过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区段之间的固定距离。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的那对的底座支腿以所述固定距离位于第一支承结构与第二支承结构之间。换句话说,该实施例中那对的底座支腿将定位在地面上并且与相应的支承结构相邻。还是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承框体继续沿着与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大体上平行的区段至少大体上相垂直的指向横跨过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区段之间的固定距离。
在本发明所有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起重机的底座支腿适于沿着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大体上平行区段的长度横动。在采用超过一个起重机的情况下,平行区段可划分成使得每个起重机被分配以在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平行区段的特定范围内操作。
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格槽导引结构定位在支承结构之间的地面上的区域中。格槽导引结构本身包括作为其底部的大体上成直角的矩形框体。所述成直角的矩形框体尺寸优选设置成与ISO货运集装箱的底部尺寸(长×宽)相比大体上相同或是略大。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的底部矩形框体尺寸可设置成与二十英尺货运集装箱、或可替代地与四十英尺货运集装箱大体上相同。矩形底部优选设置成使其长度大体上平行于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平行区段。
格槽导引结构还具有从矩形底部的每个角延伸出的竖直导轨。每个竖直导轨延伸至至少大体上与ISO货运集装箱的高度相等的高度。然而,在支承结构延伸至更高高度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竖直导轨也可延伸成使得竖直导轨的端部近似与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共面。
在竖直导轨延伸超出单个ISO货运集装箱高度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格槽导引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至少又一个进一步远离底部、但沿着竖直导轨定位的矩形框体,使得所述至少又一个矩形框体在其角落处仍与竖直导轨相连且与底部相符合。在这样做的情况下,附加的矩形框体可对从底部矩形框体竖直延伸的竖直导轨提供附加的支承和刚度。附加的矩形框体可沿着竖直导轨的长度平均地分布以对作为整体的格槽导引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和统一的结构完整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格槽导引结构适于能够接收和引导由起重机降下的ISO集装箱。起重机将货运集装箱从其在第一和/或第二支承结构的任一个的上部上的位置提升并且将货运集装箱定位在格槽导引结构的矩形框体之上。在这样做的情况下,货运集装箱将被定位成随着其被起重机降下,该货运集装箱也能够刚好在竖直导轨内配合。在降下过程期间,竖直导轨将限制货运集装箱的任何横向或纵向运动并且确保货运集装箱遵循着朝向格槽导引结构的底部矩形框体的大体上直线的路径,使得ISO货运集装箱最终放置在底部矩形框体上或放置在其内。如果另一个集装箱已放置在底部矩形框体上或放置在其内,那么随后的货运集装箱简单地在格槽导引结构中堆垛起来。为了使格槽导引结构中可用于储存集装箱的空间最大化,在采用超过一个格槽导引结构的情况下,多个格槽导引结构可放置在栅格布局中。
在本发明的这一方面的另一实施例中,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车辆中转部分。车辆中转部分适于将车辆从地面输送至支承结构的任意高度,并且尤其输送至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支承结构的上部。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中转部分例如为车辆升降机或车辆坡道。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用于储存和取用货运集装箱的系统也可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形式可以为计算机装置,所述计算机装置适于执行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控制器也可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库,所述数据库适于储存任何经由起重机存放在格槽导引结构内的ISO货运集装箱的详情。特别地,通过利用三维坐标系统,数据库可包括格槽导引结构内的货运集装箱的位置。控制器也可经由通信网络与至少一个其他的控制器电子通信。
在另一实施例中,CSRS可包括具有自动起重架转向系统(AGSS)、位置检测系统(PDS)和无线电数据系统(RDS)的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在这样的实施例中,AGSS、PDS和RDS通常经由通信网络与控制器电子通信。AGSS、PDS和RDS为能使起重机自动转向、能够对集装箱相对于起重机的位置自动检测且允许监测所述位置的电子系统。
使用AGSS,起重机能可靠地转向并且引导至合适的位置以存放或取用货运集装箱。另一方面,PDS涉及示踪和定位待从集装箱堆场存放和取用的货运集装箱。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涉及一种储存ISO货运集装箱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系统的任一实施例。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a.将用于来自搬运车的ISO货运集装箱的储存指令输入到控制器中;
b.将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中的位置分配给储存指令中指定的ISO货运集装箱;并且
c.经由起重机将ISO货运集装箱输送并储存在格槽导引结构内的该货ISO货运集装箱的分配位置中。
该方法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可进一步包括如下过程,即在输入来自搬运车的储存指令之前将来自用户的用于ISO货运集装箱的接收指令输入到控制器中。通过这样做,输入储存指令后所述控制器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以针对接收指令验证储存指令。这是一种安全特征以防止集装箱的ad-hoc存放,该安全特征继而允许系统在接收任何用于储存的货运集装箱之前更好地计划、协调以及分配系统的资源。
输送和储存ISO货运集装箱的过程也可包括以下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a.检查待存放的货运集装箱并生成关于货运集装箱状态的状态报告;
b.基于状态报告中鉴定的任何问题,货运集装箱可立刻储存,或可以接受修理和/或清洗和清洁;
c.进一步检查以确认状态报告中鉴定的问题是否已解决,接着所述进一步检查,货运集装箱可被储存。
在货运集装箱接受任何诸如修理、清洗和清洁的附加过程的情况下,控制器基于所述报告经由通信网络通知集装箱的所有者。控制器适于在对货运集装箱施用任何附加过程之前接收来自于货运集装箱的所有者的授权。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涉及一种取用ISO货运集装箱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系统的任一实施例。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a.将用于来自搬运车的ISO货运集装箱的释放指令输入到控制器中;
b.从格槽导引结构定位释放指令中指定的ISO货运集装箱的位置;并且
c.在格槽导引结构中从ISO货运集装箱的位置取用该ISO货运集装箱并且将其释放至搬运车。
该方法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可进一步包括如下过程,即在输入来自搬运车的释放指令之前将来自用户(通常是货运集装箱的所有者)的用于ISO货运集装箱的取用指令输入到控制器中。输入释放指令后所述控制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针对取用指令验证释放指令。如上所述,这个附加的过程是一种安全形式以防止集装箱未授权的存放。在本发明第三个方面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如下过程,即针对任何限制或资格验证释放至搬运车的ISO货运集装箱的状态以及实现搬运车的并发。
在储存或取用过程中,货运集装箱的分配位置或现有位置总是被控制器所知。这个分配位置或现有位置然后能经由AGSS、PDS和/或RDS提供给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这是因为这些系统与控制器通信。
尽管以上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不同方面和实施例,但是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图和伴随的说明用来进一步有助于理解和清楚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然而,应注意的是本发明的范围绝不受以下所描述和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而是如这里所附权利要求中提出的一样。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货运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的系统的说明性实施例;
图2为图1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又一视图;
图3为图1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另一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和图7为使用如图1-5所示的系统对集装箱进行储存的方法的示例性过程流程图;且
图8为使用如图1-5所示的系统对集装箱进行取用的方法的示例性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用于货运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的系统的说明性实施例。在该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建筑支承结构12A和(未示出的)12B。在建筑12A的天台上,存在装载和/或卸载区域,其中停放牵引车和拖车同时要么等待储存或是取用货运集装箱1。牵引车经由车辆进出坡道18进出建筑12A的天台。车辆进出坡道18还提供对建筑12A的更低层的进出,在那里可进行诸如货运集装箱1的检查、清洗和清理以及维修的其他服务。这些服务也可在支承结构本身的天台上实施。
还有至少一个起重机(吊车)14位于建筑12A的天台上。起重机14具有一对底座支腿14A和(未示出的)14B。底座支腿14A沿着建筑12A天台的、与第二建筑支承结构12B上的对应区段相平行且共面的区段定位。底座支腿14A适于沿着建筑12A的该区段平移。起重机14的构架和吊具跨过建筑支承结构12A和12B两者,使得构架和吊具相对于建筑12A天台的、与第二建筑支承结构12B上的对应区段相平行且共面的区段大体垂直地延伸。
与第一建筑相邻的是本发明具有多个格槽导引结构16的实施例。在该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格槽导引结构位于建筑支承结构12A与12B之间。特别地,格槽导引结构受建筑12A和12B的天台的彼此平行且共面的区段限制,也就是说,格槽导引结构沿着起重机14的操作范围且在该操作范围之内。
在操作期间,在已作出储存和/或取用过程的确认后,牵引车将经由车辆进出坡道18前进并且停靠在建筑支承结构12A的天台上的等待区中。如果例如发生储存过程,那么牵引车连同拴住的拖车和安装在拖车上的货运集装箱1进入到起重机14的操作范围中。起重机14将货运集装箱1从拖车吊起并且将该货运集装箱定位在分配的格槽导引结构16之上。起重机14随后将朝格槽导引结构16降下货运集装箱1直至货运集装箱1要么位于地面上或是位于早先已经放置在格槽导引结构16内的另一货运集装箱1之上。
格槽导引结构16的顶部包括矩形框体,该矩形框体的四个角连接至竖直导轨。格槽导引结构16的矩形框体的尺寸以及竖直导轨的定位为使得矩形框体视情况而定略大于二十英尺和/或四十英尺货运集装箱的尺寸。这使得货运集装箱1可以降至矩形框体中,并且随着货运集装箱1进一步朝格槽导引结构降下同时严格地限制货运集装箱1沿着或绕着除了竖直轴线以外的其他轴线运动。
图2为图1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另一视图。图2示出了第二建筑支承结构12B的天台的视图。在该天台上,正如第一建筑支承结构12A,起重机14的另一底座支腿14B沿着建筑12B的天台的、与如上所述的第一建筑支承结构12A的对应区段相平行且共面的区段定位。底座支腿14B也能够沿着该区段平移。为此,轨道22铺设成使得轨道22平行于建筑支承结构的区段。如上所述,格槽导引结构16同样位于建筑支承结构12A与12B之间,并且处于起重机14的操作范围内。第二建筑支承结构的天台可被用作检验间、修理间、清洗、拖车底盘停放区、仓库存储、露天存储、整理区、覆盖存储、牵引车停放区、清洁间或是任意其他功用目的。
图3为图1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又一视图。如所能见到的,车辆进出坡道18为环形坡道,其为第一建筑支承结构12A或第二建筑支承结构12B的所有楼层提供了进出。该说明性实施例也示出了多个起重机14可沿着建筑12A的天台的、与第二建筑支承结构12B的对应区段相平行且共面的区段被利用。
图4为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具有车辆进出坡道18的第一建筑支承结构12A。坡道18允许带有或不带有(装载或未装载)拖车的牵引车进出第一建筑支承结构12A的天台。图4的说明性实施例也具有第二建筑支承结构12B。如从该侧视图所能见到的,第一建筑支承结构12A与第二建筑支承结构12B彼此平行。
起重机14跨过两个建筑支承结构12A和12B。起重机的底座支腿14A和14B朝着建筑支承结构12A和12B的边缘定位。特别地,起重机14A和14B的底座支腿沿着建筑12A的天台的、与建筑支承结构12B上对应的区段相平行且共面的区段定位。如图4所示,起重机14将货运集装箱1从天台12A上的拖车吊起并且将货运集装箱1向已经由控制器分配给该货运集装箱的格槽导引结构16降下。
格槽导引结构16位于第一和第二建筑支承结构12A与12B之间。如示出的,格槽导引结构16也位于起重机14的操作区域内。格槽导引结构16包括水平的矩形框体42,所述矩形框体的角连接至竖直导轨44。该实施例中格槽导引结构的底座尽管没有像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矩形框体,但是格槽导引结构16的底座可包括这样一种矩形框体42,从所述矩形框体的四角延伸出竖直轨道44。竖直轨道44可一直延伸到与建筑支承结构12A和12B这二者之一的天台或这二者的天台大体处于相同的高度为止。
格槽导引结构16被调整使得矩形框体42的尺寸略大于二十英尺或四十英尺的货运集装箱1且能容纳二十英尺或四十英尺的货运集装箱1。假定货运集装箱1底部的尺寸与矩形框体42的尺寸之间存在微小差异,随着货运集装箱沿着格槽导引结构16被降下,货运集装箱将使得其运动受限制成保持其沿着由箭头标记“Y”指代的竖直方向的运动。
图5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具有三个支承结构12A、12B和12C的示例性实施例。支承结构12C将支承结构12A和12B连接在一起,从而获得越过所有支承结构的车辆通道。从该俯视图中可以见到支承结构12A的上部可用作为停车场、集装箱露天存储区56、清洗区、修理间和/或甚至是拖车底盘停放区。对于支承结构12B和12C而言类似。
图5同样清晰地示出了多个跨越支承结构12A和12B的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14。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14的底座支腿适于沿着轨道22横动(往复移动),所述轨道形成了支承结构12A和12B上部的区段。在支承结构12A和12B之间为多个格槽导引结构16。格槽导引结构16被放置成在任何时候它们都处在至少一个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14的操作范围内。在该特定的实施例中,支承结构12A和12B都具有车辆进出坡道18。
图5和图6为使用如任一前述示例性实施例所示的系统对集装箱进行储存的方法(“储存方法”)的示例性过程流程图。在所述储存方法中,集装箱堆场的用户提供该用户想要将用于储存的货运集装箱存放在集装箱堆场的预先指令(单据)或通知(“储存指令(存储单据)”)。用户可人工地提供该储存指令,或是借助于任何电子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传真、电子邮件或是经由万维网(因特网)接口的安全在线通知。储存指令可包括集装箱的任意描述或详情,例如其尺寸、序列或注册号和/或被授权将所谈论的集装箱存放在集装箱堆场的用户代表物的详情。集装箱堆场、或更具体地在该处的控制器将储存指令的收到确认与特定的参考标识号码提供给用户。
随后,被授权的用户代表物将随所谈论的货运集装箱到达集装箱堆场。代表物将参考标识提供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然后将针对从用户接收的储存指令实施参考标识的验证。在参考标识、用户标识以及储存指令已被验证之后,待储存的货运集装箱接受检查。该检查将确定集装箱是否能够继续进行储存、是否需要清洁和清洗、和/或是否需要实施修理。
如果货运集装箱得到其能被储存的许可,那么控制器立刻确定格槽导引结构内用于集装箱的位置并且将那个位置分配给所述集装箱。同时,用户代表物可然后前进至等候车道以等待起重机将货运集装箱吊起以在分配的槽处存放。
然而,如果检查过程确定要实施货运集装箱修理,那么代表物和集装箱被引导至修理间。同时,用户被告知调查结果并且用于修理的费用预算被提供给用户。如果用户同意该费用预算(要么立刻或是在进一步联合检查之后),那么产生工作指令并且然后对货运集装箱实施修理工作。在完成修理后,实施第二次检查以确定集装箱现在是否适于储存,且如果是的话,那么代表物将前进至等候车道以通过起重机将货运集装箱吊起以用于在格槽导引结构中储存。
图7为使用如任一前述示例性实施例所示的系统对集装箱进行取用的方法(“取用方法”)的示例性过程流程图。在取用方法的本实施例中,集装箱堆场的用户将提供已在堆场储存的集装箱将被取用的预先指令或通知。用户可人工地提供该指令或通知,或借助于任何电子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传真、电子邮件或是经由万维网(因特网)接口的安全在线通知。预先的通知或指令(“释放指令”)可包括集装箱的详情,例如其尺寸、序列或注册号和/或被授权从集装箱堆场收集所谈论的集装箱的用户代表物的详情。集装箱堆场、或更具体地在该处的控制器将释放指令的收到确认与特定的参考标识号码提供给用户。
随后,被授权的用户代表物,通常是具有牵引车和拖车的搬运车然后将到集装箱堆场报到。在报到之后,代表物将通知参考标识号码的集装箱堆场。在接收参考标识号码后,控制器将针对由用户早先提供的释放指令对参考标识号码和代表物的标识验证。
在确认之后,货运集装箱的取用将被授权并且代表物将被引导以将牵引车和拖车驱动至等候车道。同时,起重机将被引导以从格槽导引结构取用所谈论的特定货运集装箱并且将货运集装箱存放在等待的拖车上。在接收到被取用的货运集装箱后,代表物被实施目测检查以确认取用的货运集装箱与来自于用户释放指令中所提供的货运集装箱的详情相符。一旦确认取用的货运集装箱与释放指令中的货运集装箱相符,那么控制器将引导关于待释放的货运集装箱上是否存在任何限制的最终核对。除了任何限制以外,集装箱堆场将允许用户代表物离开集装箱堆场的场所。在将货运集装箱释放至代表物后,取用方法结束。
如早些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说明仅仅用于有助于理解本发明背后的潜在原理。本发明并非如受所示实施例限制一样解释,而是如接下来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范围。

Claims (33)

1.一种用于在集装箱堆场储存和取用ISO货运集装箱的系统,其包括:
第一支承结构,和
第二支承结构;
其中每个支承结构至少具有上部并且与另一个支承结构彼此分隔开一固定距离,其中第一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一个区段与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一个区段至少大体上平行并且正对,两个支承结构都延伸到与ISO货运集装箱的高度至少大体相等的高度;
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所述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具有一对位于远端的底座支腿,所述远端通过底座支腿之间的支承构架和吊具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这对的底座支腿定位使得,支承构架和吊具沿着与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大体平行的区段至少大体相垂直的指向至少大体横跨过两个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区段之间的固定距离;并且
其中所述上部为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天台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其定位在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大体平行的区段之间的区域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包括:
大体上成直角的矩形框体,其尺寸设置成与ISO货运集装箱的底部尺寸大体相同,所述矩形框体布置成大体水平并且使其长度大体平行于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平行区段,以及
自矩形框体的每个角延伸的竖直导轨,每个竖直导轨延伸至与ISO货运集装箱的高度至少大体相等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具有上部的第三支承结构,其中第三支承结构位于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之间,使得第三支承结构连接至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它们各自的周边,并且第三支承结构的上部的至少一个区段至少大体上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平行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的那对底座支腿中的一个底座支腿位于第一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区段,而那对的底座支腿中的另一个底座支腿位于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区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的成对的底座支腿以所述固定距离位于第一支承结构与第二支承结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部的各区段具有大体上同样的高度并且相对于彼此至少大体上平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承结构的上部为天台区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和/或支承结构设置成具有适应拖车、牵引车和ISO货运集装箱的运动以及停放的结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承结构的相应上部的至少一个设置成作为用于拖车、牵引车和/或ISO货运集装箱的检查间和修理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为多楼层建筑。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适于保护免受相对于支承结构之间的空间体积的风切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底座支腿适于沿着第一和第二支承结构的上部的长度横动。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以栅格的方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的竖直导轨延伸至支承结构的上部的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矩形框体,该矩形框体定位于远离第一矩形框体且沿着竖直导轨,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矩形框体也在其角部与竖直导轨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适于竖直朝下地接收和引导通过起重机从竖直导轨的末端降下的ISO集装箱。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格槽导引结构的矩形框体的尺寸设置成与二十英尺的货运集装箱或四十英尺的货运集装箱大体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车辆中转部分,其适于将车辆输送至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支承结构的上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中转部分为车辆升降机或车辆坡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为适于执行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为适于执行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库,所述数据库适于储存经由起重机在格槽导引结构内存放的任何ISO集装箱的详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经由通信网络与至少一个其他的控制器电子通信。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还包括自动起重架转向系统、位置检测系统和无线电数据系统。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起重架转向系统、位置检测系统和无线电数据系统经由通信网络与所述控制器电子通信。
26.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所限定的系统储存ISO货运集装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来自搬运车的用于ISO货运集装箱的储存指令输入到控制器中;
将位置分配给储存指令中指定的ISO货运集装箱;并且
将ISO货运集装箱输送并储存在分配位置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位置经由自动起重架转向系统、位置检测系统和/或无线电数据系统被提供给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输入来自搬运车的储存指令之前将来自用户的用于ISO货运集装箱的接收指令输入到控制器中,使得输入储存指令后所述控制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针对接收指令验证储存指令。
29.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所限定的系统取用ISO货运集装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来自搬运车的用于ISO货运集装箱的释放指令输入到控制器中;
从格槽导引结构定位释放指令中指定的ISO货运集装箱的位置;并且
在格槽导引结构中从ISO货运集装箱的位置取用该ISO货运集装箱并且将其释放至搬运车。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SO货运集装箱的位置经由自动起重架转向系统、位置检测系统和/或无线电数据系统提供给货运集装箱搬运起重机。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输入来自搬运车的释放指令之前将来自用户的用于ISO货运集装箱的取用指令输入到控制器中,使得输入释放指令后所述控制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针对取用指令验证释放指令。
32.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针对任何限制或资格验证释放至搬运车的ISO货运集装箱的状态,以及实现搬运车的并发。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针对任何限制或资格验证释放至搬运车的ISO货运集装箱的状态,以及实现搬运车的并发。
CN201280007815.1A 2012-09-21 货运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27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G2012/000349 WO2013052009A1 (en) 2012-09-21 2012-09-21 A freight container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7014A CN103827014A (zh) 2014-05-28
CN103827014B true CN103827014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3684A (zh) * 2005-07-29 2007-01-31 包起帆 一种集装箱自动化堆场及堆场装卸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3684A (zh) * 2005-07-29 2007-01-31 包起帆 一种集装箱自动化堆场及堆场装卸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4102B2 (en) System for the transfer,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modal containers
US8306649B2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improving container flow in a port facility
KR100639474B1 (ko) 개별 탁송 화물용, 특히 iso 컨테이너용 로딩/언로딩장치
CN207329425U (zh) 用于高架仓库贮存和获取或重排贮存品的运输和转移系统
US7753637B2 (en) Port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ntainers
JP5902372B2 (ja) 建造物構造
CN109689545A (zh) 自动货物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7428467A (zh) 自动集装箱处理设备与方法
NO339783B1 (en) Storage system
JP2010173856A5 (zh)
CN107466333A (zh) 自动停车设备与处理方法
JP2023089057A (ja) ロボット駐車装置及びハンドリング方法
KR101013430B1 (ko) 화물의 적재와 하역 방법
EP2743217B1 (en)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for containers at quayside
CN103827014B (zh) 货运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US20140255130A1 (en) Dock-to-rail and rail-to-dock container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WO2016205860A1 (en) A method of moving product about an area
WO2018143894A1 (en) Freight container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nd method
CN103827014A (zh) 货运集装箱储存和取用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09132256B (zh) 多层集装箱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