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6235A - 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6235A
CN103826235A CN201410106773.8A CN201410106773A CN103826235A CN 103826235 A CN103826235 A CN 103826235A CN 201410106773 A CN201410106773 A CN 201410106773A CN 103826235 A CN103826235 A CN 103826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origin
pci
adjacent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67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6235B (zh
Inventor
阮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Edward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阮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阮民 filed Critical 阮民
Priority to CN2014101067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26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26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6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6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6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LTE移动通信技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现在LTE系统中,小区间的覆盖关系、切换关系及干扰关系无法准确呈现分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技术方案可概括为: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包括LTE系统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R采集解码模块及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所述MR采集解码模块与LTE系统本体连接,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与MR采集解码模块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直观的反映小区间的关系,方便工作人员,适用于LTE系统。

Description

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TE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LTE移动通信技术中邻区拓扑关系(NCR,Neighbor Cell Relationship)及小区物理层识别码(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覆盖、切换及干扰关系分析方法:
1、基于DT路测数据的覆盖、切换及干扰关系分析方法: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基于无线传播模型的预测计算,利用相关的规划软件和规划工具的仿真,运营商通常可以获得无线系统的邻区拓扑关系(NCR)设计方案。由于预测和仿真常常与实际的地形和传播特征有出入,运营商不得不借助于路测(DT,DriveTest)方式来判断实际的覆盖交叉和切换区间,进而重新规划和优化NCR邻区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优化PCI的设置,比如避免相邻小区出现模3、模6以及模30干扰。
由于LTE数据业务大多发生在室内,而且未来的趋势是终端的室内接入大部分依靠建筑物内部的室内系统、居民家中的HNB(Femotcell,Home eNodeB)等,传统的路测方式几乎无法涵盖如此众多的室内接入信号,依靠路测摸清密集市区覆盖、切换及模3干扰的具体情形变得非常困难,且成本很高,很难实现。
2、基于OSS统计数据的覆盖、切换及干扰关系分析方法:
在LTE系统中,覆盖交叉以及模3干扰常常导致终端的掉话和切换失败,甚至导致终端传输速率的严重下降以及数据传输时延的增大,利用OSS统计数据对切换失败等KPI(KeyPerformance Indication)指标作详细分析后,常常可以发现某小区与周边小区间的覆盖交叉、边沿覆盖等事实,从而为分析、规避PCI冲突(PCI Collision)和PCI混淆(PCI Confusion)以及减少模3干扰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运营商通常是在某小区的KPI恶化后,才注意到该小区与周边小区间的交叉覆盖、边沿覆盖、用户密集、切换带设定不合理以及PCI的模3干扰等问题。
由于缺乏完整的底层原始信令信息或无线环境数据,OSS统计数据无法完整呈现任意一小区与周边全部关联小区间的覆盖、切换及模3干扰关系,这是基于OSS统计数据分析覆盖切换的主要缺点。
上述DT路测分析方法和OSS统计分析方法,始终有三个较显著的缺点,导致对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的覆盖、切换及干扰分析无法系统化进行。
一、基于DT路测数据分析eNodeB间的覆盖关系和切换关系,采样率太低、采样困难及采样人力成本高,且无法针对建筑群、大范围区域以及全网展开数据采集和统筹分析。
二、基于OSS统计数据分析eNodeB间的覆盖关系和切换关系,常常是一种事后的分析,待KPI极度恶化或用户投诉后才能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日常的KPI监测很难注意到轻度KPI问题,也很难注意到轻度KPI问题背后隐藏的用户感知KQI(Key Quality Indicators)问题。
三、基于OSS统计数据分析eNodeB间的覆盖关系和切换关系,通常是待KPI极度恶化后才能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此时导致KPI恶化的底层细节信息已经很难回溯,无法获取覆盖、模3干扰及切换间的立体关系图,严重影响KPI分析和优化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解决现在LTE系统中,小区间的覆盖关系、切换关系及干扰关系无法准确呈现分析的缺点,提供一种构建小区关系矩阵(CIM,CellInteracting Matrix)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包括LTE系统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R(Measurement Report)采集解码模块及CIM(Cell InteractingMatrix)小区关系矩阵模块,所述MR采集解码模块与LTE系统本体连接,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与MR采集解码模块连接;
所述MR采集解码模块,用于从LTE系统本体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并对采集到的MR数据进行解码,从解码后的MR数据中提取关键测量信息,传输给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
所述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根据一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关键测量信息,按照计算规则计算,得到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PCI混淆次数累加值、RSRP差值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PCI模3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6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30干扰次数的累加值,并将计算所得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生成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
具体的,所述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为通过LTE系统本体的空中接口Uu口实现的MR数据采集,或通过LTE系统本体的软采集平台实现的MR数据采集,所述关键测量信息包括MR的时间戳、源小区CGI、源小区PCI、源小区RSRP及源小区RSRQ,还包括邻小区CGI、邻小区PCI、邻小区RSRP及邻小区RSRQ。
进一步的,所述解码的规则采用3GPP协议规定。
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系统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
步骤2、对采集到的MR数据进行解码,并提取关键测量信息;
步骤3、系统根据一定时间段内的关键测量信息,按照计算规则计算得到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PCI混淆次数累加值、RSRP差值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PCI模3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6干扰次数累加值以及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30干扰次数累加值,并将计算所得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生成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
具体的,步骤1中,所述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为通过LTE系统本体的空中接口Uu口实现的MR数据采集,或通过LTE系统本体的软采集平台实现的MR数据采集。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关键测量信息包括MR时间戳、源小区CGI、源小区PCI、源小区RSRP及源小区RSRQ,还包括邻小区CGI、邻小区PCI、邻小区RSRP及邻小区RSRQ。
再进一步的,步骤3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31、获取一定时间段内的关键测量信息;
步骤32、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记为C1value;
步骤33、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混淆次数累加值,记为C2value;
步骤34、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RSRP差值绝对值累加值,记为R value;
步骤35、计算任意源小区和任意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记为F value;
步骤36、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干扰次数的累加值,记为M3value;
步骤37、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6干扰次数的累加值,记为M6value;
步骤38、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0干扰次数的累计值,记为M30value;
步骤39、根据得到的C1value、C2value、R value、F value、M3value、M6value及M30value,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按照源小区维度与邻小区维度一一对应的方式,合成一张二维关系矩阵表,即得到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
具体的,步骤32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与该源小区的PCI相同时,判定为PCI冲突,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C1value累加1;
步骤33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混淆累加值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某源小区有两个邻小区,而这两个邻小区的PCI相同时,判定为这两个邻小区PCI混淆,则在这两个邻小区相互对应的矩阵位置将C2value累加1。
进一步的,步骤34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RSRP差值累加值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计算该源小区的RSRP与其邻小区的RSRP的差值绝对值,再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R value累加该差值绝对值。
具体的,步骤35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和任意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全部MR数据,若发现另一小区为其邻区,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F value累加1。
再进一步的,步骤36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干扰的次数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模3值与该源小区的PCI模3值相同时,判定为模3干扰,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M3value累加1;
步骤37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6干扰的次数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模6值与该源小区的PCI模6值相同时,判定为模6干扰,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M6value累加1;
步骤38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0干扰的次数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模30值与该源小区的PCI模30值相同时,判定为模30干扰,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M30value累加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根据系统接收到的MR数据,计算获取到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其能够直观的反映小区间的关系,方便工作人员,帮助4G运营商提高LTE系统中邻区规划、频率规划、PCI规划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其系统框图如图1,由LTE系统本体、MR采集解码模块及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组成,该MR采集解码模块与LTE系统本体连接,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与MR采集解码模块连接,其中,MR采集解码模块用于从LTE系统本体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并对采集到的MR数据进行解码,从解码后的MR数据中提取关键测量信息,传输给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用于根据一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关键测量信息,按照计算规则计算,得到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PCI混淆次数累加值、RSRP差值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PCI模3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6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30干扰次数的累加值,并将计算所得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生成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本发明所述的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为:首先系统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然后对采集到的MR数据进行解码,并提取关键测量信息,系统再根据一定时间段内的关键测量信息,按照计算规则计算得到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PCI混淆次数累加值、RSRP差值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PCI模3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6干扰次数累加值以及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30干扰次数累加值,并将计算所得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生成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
实施例
本例的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本例的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由LTE系统本体、MR采集解码模块及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组成,该MR采集解码模块与LTE系统本体连接,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与MR采集解码模块连接。
其中,MR采集解码模块用于从LTE系统本体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并对采集到的MR数据进行解码,从解码后的MR数据中提取关键测量信息,传输给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
在LTE系统中,MR数据的采集和解码,可以通过LTE系统本体的空中接口Uu口实现的MR数据采集,或通过LTE系统本体的软采集平台实现的MR数据采集。软采集平台可以由信令厂家通过设备输出端口镜像的方式输出全量原始信令数据,并通过专用适配服务器对输出的信令数据进行采集。与传统硬采集方式相比,软采方式提供了更加灵活的信令数据采集解决方案,保证了信令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解码的规则采用3GPP协议规定。
采集MR数据并解码后,从中至少可以获得如下MR数据关键测量信息:
A.本条MR数据产生的时间戳;
B.切换源小区关键信息:
Source cell CGI
Source cell PCI
Source cell RSRP
Source cell RSRQ
C切换邻小区关键信息:
Neighbor cell CGI
Neighbor cell PCI
Neighbor cell RSRP
Neighbor cell RSRQ
可见,其包括MR的时间戳、源小区CGI、源小区PCI、源小区RSRP及源小区RSRQ,还包括邻小区CGI、邻小区PCI、邻小区RSRP及邻小区RSRQ。
如果试图从MR数据中获取更多的信息,需要修改MeasuConfig参数,让终端上报更多的信息,比如inter-RAT的邻区测量结果。
本发明仅考虑与LTE系统内部切换有关的MR数据,不考虑与系统间切换(如LTE与CDMA2000间的切换),因为本发明目的是基于MR数据构建关系矩阵,最终目的是要促进PCI智能优化。PCI冲突是LTE系统内问题,与系统间无关。
终端上报MR数据有三种原因,一是切换事件(A1/A2/A3/A4/A5)触发,二是周期性上报,三是事件触发并周期上报,即同一触发事件,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多次上报。
本发明不关心eUTRAN系统如何配置,不关心MR数据是何原因上报,只关心采集到的每一条MR当中包含的基础信息能够成功获取并记录入库。
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用于根据一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关键测量信息,按照计算规则计算,得到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PCI混淆次数累加值、RSRP差值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PCI模3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6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30干扰次数的累加值,并将计算所得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生成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CIM(Cell Interacting Matrix)小区关系矩阵模块是本发明的核心。
在系统使用时,其具体的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系统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
本步骤中,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为通过LTE系统本体的空中接口Uu口实现的MR数据采集,或通过LTE系统本体的软采集平台实现的MR数据采集。
步骤2、对采集到的MR数据进行解码,并提取关键测量信息。
本步骤中,关键测量信息包括MR时间戳、源小区CGI、源小区PCI、源小区RSRP及源小区RSRQ,还包括邻小区CGI、邻小区PCI及邻小区RSRP。
上述步骤中,即获得MR采集解码模块输出的关键测量信息,将依照表1所示例子的逻辑结构,合成CIM关系矩阵,以完全反应真实的无线环境、网络干扰实际及用户体验。
表1CIM小区关系矩阵逻辑示意图
Figure BDA0000480135600000071
Figure BDA0000480135600000072
Figure BDA0000480135600000073
Figure BDA0000480135600000081
Figure BDA0000480135600000082
其中,Source代表从MR数据中获取的源小区标识信息,有CGI和PCI两种识别方式。特定小区,其CGI和PCI有一一对应关系。CGI无需复用,PCI总数只有504个,不得不考虑复用。
Neighbor代表从MR中获取的邻小区标识信息,有CGI和PCI两种识别方式。特定小区,其CGI和PCI有一一对应关系。CGI无需复用,PCI总数只有504个,不得不考虑复用。
C值代表从MR中统计获取的源小区与邻小区间PCI冲突总次数(C1)以及PCI混淆总次数(C2);
R值代表从MR中统计获取的源小区与邻小区间RSRP差值绝对值的累计值;
F值代表从MR中统计获取的源小区与邻小区间出现邻区关系的频度值;
M代表从MR中统计获取的源小区与邻小区间出现Mod干扰的累计次数,包括模3干扰的次数(M3)、模6干扰的次数(M6)以及模30干扰的次数(M30.)所谓模3计算,是指PCI值除以3后所得的余数,模6计算是指PCI值除以6后所得余数,模30计算是指PCI值除以30后所得余数。所谓模3干扰是指相邻两小区的PCI值之模3值相同,同理,模6干扰或模30干扰也是指相邻两小区的PCI值之模6值或模30值相同。
步骤3、系统根据一定时间段内的关键测量信息,按照计算规则计算得到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PCI混淆次数累加值、RSRP差值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PCI模3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6干扰次数累加值以及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30干扰次数累加值,并将计算所得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生成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
本步骤中,其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31、获取一定时间段内的关键测量信息。
步骤32、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记为C1value。其计算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与该源小区的PCI相同时,判定为PCI冲突,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C1value累加1。
步骤33、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混淆次数累加值,记为C2value。其计算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某源小区有两个邻小区,而这两个邻小区的PCI相同时,判定为这两个邻小区PCI混淆,则在这两个邻小区相互对应的矩阵位置将C2value累加1。
步骤34、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RSRP差值绝对值累加值,记为R value。其计算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计算该源小区的RSRP与其邻小区的RSRP的差值绝对值,再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R value累加该差值绝对值。
步骤35、计算任意源小区和任意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记为F value。其计算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全部MR数据,若发现另一小区为其邻区,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F value累加1。
步骤36、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干扰次数的累加值,记为M3value。其计算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模3值与该源小区的PCI模3值相同时,判定为模3干扰,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M3value累加1。
步骤37、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6干扰次数的累加值,记为M6value。其计算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模6值与该源小区的PCI模6值相同时,判定为模6干扰,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M6value累加1。
步骤38、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0干扰次数的累计值,记为M30value。其计算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模30值与该源小区的PCI模30值相同时,判定为模30干扰,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M30value累加1。
步骤39、根据得到的C1value、C2value、R value、F value、M3value、M6value及M30value,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按照源小区维度与邻小区维度一一对应的方式,合成一张二维关系矩阵表,即得到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
举例如下:
100:通过Uu口采集或软采集获得的MR原始数据,将通过协议解码器予以全部解码。协议解码器可以通过购买协议栈的方式获取,也可以依照3GPP的规定自行编制。
200:MR数据成功解码后,在数据库中,将MR数据中的关键测量信息:MR产生的时间戳、源小区CIG/PCI、邻小区CGI/PCI、源小区RSRP/RSRQ、邻区RSRP/RSRQ等信息逐一录入数据库。
301:计算小区间C1value。C1代表PCI冲突(PCI Collision)累计次数。当UE在CGI8/PCI8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8/PCI8与CGI4/PCI4有邻区关系且PCI8=PCI4,于是在CGI8/PCI8->CGI4/PCI4矩阵位置将C1Value累加1。同理,当UE在CGI4/PCI4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4/PCI4与CGI8/PCI8有邻区关系且PCI4=PCI8,在CGI4/PCI4->CGI8/PCI8矩阵位置将C1value累加1。
302:计算小区间C2value。C2代表PCI混淆(PCI Confusion)累计次数。无论CGI4/PCI4与CGI8/PCI8有无切换关系有无覆盖关系,只要这两小区分别作为其他小区比如CGI2/PCI2的邻区存在,即从源小区CGI2/PCI2的MR中发现CGI4/PCI4和CGI8/PCI8皆是其目标小区,且PCI4=PCI8,于是在CGI4/PCI4->CGI8/PCI8矩阵位置将C2value累加1,同时需要在CGI8/PCI8->CGI4/PCI4矩阵位置将C2value累加1,
303:计算小区间P value。P代表RSRP差值(Received Signal Reference Power)累计值。当UE在CGI8/PCI8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计算源小区CGI8/PCI8的RSRP与其邻区CGI4/PCI4的RSRP的差值绝对值,然后在CGI8/PCI8->CGI4/PCI4矩阵位置将P Value累加该差值绝对值。同理,当UE在CGI4/PCI4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计算源小区CGI4/PCI4的RSRP与目标小区CGI8/PCI8的RSRP差值绝对值,然后在CGI4/PCI4->CGI8/PCI8矩阵位置将P value累加该差值绝对值。
304:计算小区间F value。F代表源小区和邻区出现频度(Frequence)的累加值。当UE在CGI8/PCI8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4/PCI4是其邻区,于是在CGI8/PCI8->CGI4/PCI4矩阵位置将F Value累加1次。同理,当UE在CGI4/PCI4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8/PCI8是其邻区,于是在CGI4/PCI4->CGI8/PCI8矩阵位置将F value累加1次。
305:计算小区间M3value。M3代表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模3干扰的次数。当UE在CGI8/PCI8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4/PCI4是其邻区,且PCI8的模3值与PCI4的模3值相同,于是在CGI8/PCI8->CGI4/PCI4矩阵位置将M3Value累加1次。同理,当UE在CGI4/PCI4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8/PCI8是其邻区,且PCI4的模3值与PCI8的模3值相同,于是在CGI4/PCI4->CGI8/PCI8矩阵位置将M3value累加1次。
306:计算小区间M6value。M6代表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模6干扰的次数。当UE在CGI8/PCI8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4/PCI4是其邻区,且PCI8的模6值与PCI4的模6值相同,于是在CGI8/PCI8->CGI4/PCI4矩阵位置将M6Value累加1次。同理,当UE在CGI4/PCI4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8/PCI8是其邻区,且PCI4的模6值与PCI8的模6值相同,于是在CGI4/PCI4->CGI8/PCI8矩阵位置将M6value累加1次。
307:计算小区间M30value。M30代表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模30干扰的次数。当UE在CGI8/PCI8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4/PCI4是其邻区,且PCI8的模30值与PCI4的模30值相同,于是在CGI8/PCI8->CGI4/PCI4矩阵位置将M30Value累加1次。同理,当UE在CGI4/PCI4小区中接入系统并上报MR时,如果发现CGI8/PCI8是其邻区,且PCI4的模30值与PCI8的模30值相同,于是在CGI4/PCI4->CGI8/PCI8矩阵位置将M30value累加1次。
400:合成CIM小区间关系矩阵。将上述计算所得,按照源小区与邻小区逐一对应的方式合成一张XY关系矩阵表,Y轴方向列出所有的源小区,X轴方向列出与源小区有关的全部邻小区,于是从该表中可以查询到任一源小区与周边全部邻小区的关系值C1/C2/R/F/M3/M6/M30值。至此,CIM小区关系矩阵的计算流程完成。
CIM关系矩阵在数据表中将呈现出如表2样式:
表2CIM关系矩阵表
Figure BDA0000480135600000111

Claims (10)

1.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包括LTE系统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R采集解码模块及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所述MR采集解码模块与LTE系统本体连接,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与MR采集解码模块连接;
所述MR采集解码模块,用于从LTE系统本体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并对采集到的MR数据进行解码,从解码后的MR数据中提取关键测量信息,传输给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
所述CIM小区关系矩阵模块,根据一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关键测量信息,按照计算规则计算,得到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PCI混淆次数累加值、RSRP差值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PCI模3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6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30干扰次数的累加值,并将计算所得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生成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为通过LTE系统本体的空中接口Uu口实现的MR数据采集,或通过LTE系统本体的软采集平台实现的MR数据采集,所述关键测量信息包括MR的时间戳、源小区CGI、源小区PCI、源小区RSRP及源小区RSRQ,还包括邻小区CGI、邻小区PCI、邻小区RSRP及邻小区RSRQ。
3.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系统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
步骤2、对采集到的MR数据进行解码,并提取关键测量信息;
步骤3、系统根据一定时间段内的关键测量信息,按照计算规则计算得到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PCI混淆次数累加值、RSRP差值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源小区和邻小区间PCI模3干扰次数累加值、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6干扰次数累加值以及源小区与邻小区间模30干扰次数累加值,并将计算所得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生成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采集终端上报的MR数据,为通过LTE系统本体的空中接口Uu口实现的MR数据采集,或通过LTE系统本体的软采集平台实现的MR数据采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关键测量信息包括MR时间戳、源小区CGI、源小区PCI、源小区RSRP及源小区RSRQ,还包括邻小区CGI、邻小区PCI、邻小区RSRP及邻小区RSRQ。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31、获取一定时间段内的关键测量信息;
步骤32、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记为C1value;
步骤33、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混淆次数累加值,记为C2value;
步骤34、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RSRP差值绝对值累加值,记为R value;
步骤35、计算任意源小区和任意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记为F value;
步骤36、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干扰次数的累加值,记为M3value;
步骤37、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6干扰次数的累加值,记为M6value;
步骤38、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0干扰次数的累计值,记为M30value;
步骤39、根据得到的C1value、C2value、R value、F value、M3value、M6value及M30value,与当前LTE系统的网络配置信息合并,按照源小区维度与邻小区维度一一对应的方式,合成一张二维关系矩阵表,即得到能够反映LTE系统中任意两小区间关系值的CIM关系矩阵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冲突次数累加值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与该源小区的PCI相同时,判定为PCI冲突,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C1value累加1;
步骤33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PCI混淆累加值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某源小区有两个邻小区,而这两个邻小区的PCI相同时,判定为这两个邻小区PCI混淆,则在这两个邻小区相互对应的矩阵位置将C2value累加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4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的RSRP差值累加值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计算该源小区的RSRP与其邻小区的RSRP的差值绝对值,再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R value累加该差值绝对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5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和任意邻小区间出现频度的累加值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全部MR数据,若发现另一小区为其邻区,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F value累加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中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6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干扰的次数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模3值与该源小区的PCI模3值相同时,判定为模3干扰,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M3value累加1;
步骤37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6干扰的次数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模6值与该源小区的PCI模6值相同时,判定为模6干扰,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M6value累加1;
步骤38中,所述计算任意源小区与任意邻小区间出现模30干扰的次数的方法为:终端在某源小区中接入LTE系统并上报MR数据时,逐一统计该源小区全部MR数据,若发现其邻小区的PCI模30值与该源小区的PCI模30值相同时,判定为模30干扰,则在该源小区对应该邻小区的矩阵位置将M30value累加1。
CN201410106773.8A 2014-03-21 2014-03-21 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 Active CN103826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6773.8A CN103826235B (zh) 2014-03-21 2014-03-21 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6773.8A CN103826235B (zh) 2014-03-21 2014-03-21 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6235A true CN103826235A (zh) 2014-05-28
CN103826235B CN103826235B (zh) 2017-04-05

Family

ID=5076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6773.8A Active CN103826235B (zh) 2014-03-21 2014-03-21 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2623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8588A (zh) * 2014-08-08 2014-1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干扰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04661244A (zh) * 2015-02-12 2015-05-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pci模三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92251A (zh) * 2015-02-13 2016-10-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带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6817186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小区标识pci干扰自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93304A (zh) * 2017-05-05 2017-07-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超级小区故障监控方法、可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7343287A (zh) * 2016-05-03 2017-11-10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软采数据与硬采数据的合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24270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的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5163344B (zh) * 2015-09-22 2018-12-18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lte系统内干扰的定位方法
CN109982400A (zh) * 2019-03-20 2019-07-05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小区网络切换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449A (zh) * 2009-05-04 2009-09-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基于扫频和手机测量报告的自主频率优化方法
JP2010268463A (ja) * 2009-05-14 2010-11-25 Ntt Docomo Inc 物理層セル標識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3108341A (zh) * 2011-11-09 2013-05-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基于测量报告数据构建网络上行干扰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15035A (zh) * 2013-08-14 2013-11-27 北京迪特卡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mr测量报告建立td-s干扰矩阵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449A (zh) * 2009-05-04 2009-09-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基于扫频和手机测量报告的自主频率优化方法
JP2010268463A (ja) * 2009-05-14 2010-11-25 Ntt Docomo Inc 物理層セル標識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3108341A (zh) * 2011-11-09 2013-05-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基于测量报告数据构建网络上行干扰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15035A (zh) * 2013-08-14 2013-11-27 北京迪特卡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mr测量报告建立td-s干扰矩阵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8588A (zh) * 2014-08-08 2014-1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干扰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04168588B (zh) * 2014-08-08 2018-10-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干扰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04661244B (zh) * 2015-02-12 2018-03-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pci模三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61244A (zh) * 2015-02-12 2015-05-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pci模三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92251A (zh) * 2015-02-13 2016-10-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带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5163344B (zh) * 2015-09-22 2018-12-18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lte系统内干扰的定位方法
CN106817186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小区标识pci干扰自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17186B (zh) * 2015-11-30 2019-05-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小区标识pci干扰自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43287A (zh) * 2016-05-03 2017-11-10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软采数据与硬采数据的合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43287B (zh) * 2016-05-03 2019-12-06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软采数据与硬采数据的合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24270A (zh) * 2016-11-28 2018-06-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的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6993304A (zh) * 2017-05-05 2017-07-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超级小区故障监控方法、可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9982400A (zh) * 2019-03-20 2019-07-05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小区网络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09982400B (zh) * 2019-03-20 2021-06-15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小区网络切换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6235B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6235A (zh) 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系统及其构建小区关系矩阵的方法
US10542519B2 (en) Terminal position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0048780A1 (zh) 一种话务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4244307B (zh) 异常事件上报、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管理服务器
CN104394551A (zh) 一种基于海量用户信令的过覆盖小区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02075902B (zh) 一种确定服务小区的新邻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35213B (zh) 一种测量报告的上报方法和小区切换方法
CN103248440B (zh) 终端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1356147B (zh) 一种室分小区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3150156A (zh) 基于地理模型和移动轨迹实时获取特征人群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06078A (zh) 关系矩阵构建系统和方法以及pci智能优化系统和方法
CN105744553A (zh) 一种网络关联分析方法及装置
Uras et al. PmA: A real-world system for people mobility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based on Wi-Fi probes
CN103686818A (zh) 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05163344A (zh) 一种td-lte系统内干扰的定位方法
CN103796227A (zh) 进行无线信号覆盖分析的方法和系统
CN107567030A (zh) 一种排查与规避伪基站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32816A (zh) 一种异系统互操作无线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747474A (zh) 一种通过测量报告计算评估网络结构问题区域的方法
CN103906086A (zh)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人员流向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07438264A (zh) 小区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
Guan et al. Research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Wireless Network Cross-Boundary Coverage Based on Smart Terminals Location Data
CN109600792B (zh) 一种lte mr数据的定位方法
CN104349335A (zh) 一种网络覆盖规划指标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7371183B (zh) 一种网络质量报告的输出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25

Address after: 610041 Chengdu high tech Zone, Rui Rui North Street, No. 56, No. 54, layer 58, 1

Patentee after: Chengdu Edward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No. 2, No. 4, No. 47, East Bauhinia Road, Chengdu, Sichu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Ruan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