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5678B - 一种基于Khatri‑Rao积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Khatri‑Rao积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25678B CN103825678B CN201410080686.XA CN201410080686A CN103825678B CN 103825678 B CN103825678 B CN 103825678B CN 201410080686 A CN201410080686 A CN 201410080686A CN 103825678 B CN103825678 B CN 1038256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coding
- user
- vertical dimension
- matrix
- code wo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适用于三维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预编码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各用户分别根据其对应的水平维和垂直维信道状态信息CSI,选择使各用户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预编码码字,然后将最优码字对应的索引分别反馈给基站端,基站端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恢复出对应的水平维和垂直维预编码码字,进而基于Khatri‑Rao积构造3D预编码矩阵,以实现对各用户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本发明所提出的预编码码本构造方法不但使得预编码码本与当前信道空间更加匹配,而且可有效地抑制多用户共道干扰CCI,因而,该发明为下行3D MU‑MIMO预编码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实现方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Advanced)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多天线技术研究的深入,MIMO技术已从点对点的单用户系统扩展到了点对多点的多用户MIMO系统。在实际工作环境,MIMO技术的优势极大地依赖于MIMO信道模型。传统的MIMO系统仅仅利用了水平维的信道信息,这并不能满足用户对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的频谱效率的要求,因此需要新的天线设计来开发和利用垂直维的信道,即3D MU-MIMO(3-Dimension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三维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引入3D MIMO技术后,由于增加了一个新的自由度(垂直维),使其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干扰协调和干扰抑制,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得到更为明显地提升。
在下行MU-MIMO系统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时频资源,必然会导致CCI的存在,同时,各终端用户之间通常无法相互协作进行通信,因此,针对MU-MIMO系统在基站端对各用户信号进行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其中多用户预编码技术就是最为有效的一种预处理技术。目前已有的各种预编码技术中,一类为基于实时信道处理的预编码技术,如信道反转,信道块对角化等,然而发送端需要获知完全的信道状态信息,显然,在实际系统由于反馈量太大这类预编码技术很难实现;另外一类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技术,由于该类技术反馈 量有限,因此逐渐发展成为预编码技术的主流。
在3D MIMO系统中,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技术,即3D预编码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3D预编码技术不仅要考虑水平维度信道信息,而且也要考虑垂直维信道信息。由于增加了一个新的自由度(垂直维),3D预编码技术可以更加灵活地实现多用户间的干扰协调,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误码率和频谱效率得到明显地提升。在3GPP项目组第34会议上,西电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乘的3D预编码方案,与传统的2D预编码方案相比,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强相关环境下的系统性能,但对多用户共信道干扰CCI(CoherentChannelInterference)的抑制能力有限。本发明提出的基于Khatri-Rao积的3D MIMO预编码方法,不但使得预编码码本与当前信道空间更加匹配,而且可有效地抑制多用户CCI,因而,该发明为下行3D MU-MIMO预编码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实现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对多用户CCI的抑制能力有限,提供一种适用于3DMU-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根据DFT酉变换,生成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将其共存于基站端和用户端,各用户分别根据其对应的水平维和垂直维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选择使各用户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预编码码字,然后将最优码字对应的索引分别反馈给基站端,基站端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恢复出对应的水平维和垂直维的预编码码字,进而基于Khatri-Rao积构造3D预编码矩阵,以实现对各用户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一种基于Khatri-Rao积的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法,包括步骤:基站端采用M×N维均匀面阵,每一根发射天线都能够同时处理水平维度与垂直维度信 息,接收端有K个用户,每个用户接收天线数为Nr,其中M表示均匀面阵的行数,N表示均匀面阵的列数;由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产生包含多个矢量的水平维码本WH={v1,v2...v2 B}和垂直维码本WV={v1,v2...v2 B},其中B表示该系统水平维和垂直维反馈的比特数,并将其作为基站端和用户端预存的固定码本;用户端根据3D MIMO信道矩阵建立该用户水平维和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获取使得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水平维码字Wh opt和垂直维码字Wv opt,并将该码字在码本中对应的索引号反馈回基站端;基站端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恢复出与之对应的水平维和垂直维最优码字,根据Khatri-Rao积构造3D预编码矩阵,对各用户数据进行3D预编码处理,将预编码处理后的数据从基站天线发射出去。
构造3D预编码码本具体包括:各用户根据其水平维和垂直维信道状态信息遍历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中的各个码字,选择使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水平维和垂直维码字,并将该码字在码本中对应的索引号反馈给基站端,基站端分别恢复出使得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水平维码字Wh opt和垂直维码字Wv opt,作为每一用户选择的对应维度的最优码字。估计每一用户的3D信道矩阵从中取出与每一行发射天线相对应的信道系数矩阵并对其取均值,作为该用户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从3D信道矩阵中取出与每一列发射天线相对应的信道系数矩阵并对其取均值,作为该用户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选择水平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h opt和垂直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v opt具体包括:对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和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v进行奇异值分解:预编码码字选择Wk=[Vk]1,其中[Vk]1为Vk中第一列;对第k个用户,选择的预编码矩阵为:根据弦距离dchord(X,Y)调用公式: 计算码本中码字对应的序号n,令Wk opt=vn获得水平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h opt和垂直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v opt,其中,弦距离:均是具有相同维数的列矢量,[·]H表示矢量的共轭转置,||||F表示F范数,Wl opt中脚标l为h和v分别表示水平维预编码码字Wh opt和垂直维预编码码字Wv opt。根据Khatri-Rao积构造3D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根据水平维预编码码字Wh opt和垂直维预编码码字Wv opt,调用公式:W3D=Wh opt⊙Wv opt构造3D预编码矩阵。
离线构造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以实现有限反馈预编码;根据最大信道增益准则,从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中,为每一用户选择对应维度的最优码字。各用户根据接收信号,通过信道估计获得与各用户对应的信道估计矩阵进而得到水平维信道矩阵和垂直维信道矩阵对各用户水平维信道和垂直维信道分别采取奇异值分解,
基于信道增益最大化准则取得各用户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的最优预编码码字,进而将与之对应的索引号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各用户的反馈信息分别在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中恢复出使得各用户获得最大信道增益时所对应的水平维最优码字Wh opt和垂直维最优码字Wv opt,并根据Khatri-Rao积构造3D预编码矩阵。基站端根据得到的3D预编码矩阵对各用户数据进行3D预编码处理,最后将预编码后的数据从基站天线发射出去。
由于各预编码矢量均由DFT变换产生的,因而各用户的预编码矩阵都是正交的,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多用户间的CCI。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出的下行3D MU-MIMO预编码的系统框图,包括信道编码、 调制、预编码以及信道估计和反馈信息的计算;
图2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基本操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码本的操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3D预编码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3D预编码方案与基于点乘的3D预编码方案的误码率(BitError Rate,BER)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下行3D MU-MIMO预编码的系统框图。基站端采用M×N维均匀面阵,其中M表示均匀面阵的行数,N表示均匀面阵的列数,要求每一根发射天线都能够同时处理水平维度与垂直维度上的信息,接收端有K个用户,每个用户接收天线数用Nr表示,用户端接收到信号后,进行信道估计得到3D信道矩阵
为了简化分析,假设信道衰落是平坦的,则第k个用户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第k个接收端的期望信号,表示第k个用户收到的来自其他用户信号的干扰,为用户k的发送功率,为除第k个用户的其他用户的发送功率,nk表示噪声信号,为服从CN(0,N0)概率分布白高斯噪声。
图2为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基本操作流程图,图3为基于码本的操作流程图。根据图2和图3可知,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技术,水平维码本WH和垂直维码本WV均共存于基站端和用户端,各用户根据其水平维和垂直维信道状态信息(CSI)遍 历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中的各个码字,选择使得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水平维和垂直维码字,并将该水平维和垂直维码字在码本中对应的索引号(PMI)反馈给基站端,基站端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分别恢复出使得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水平维码字Wh opt和垂直维码字Wv opt,然后根据基于Khatri-Rao积的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案构造3D预编码矩阵,从而实现对不同的用户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图4为本发明3D预编码方法流程图。
步骤一:基站端采用M×N维均匀面阵,每一根发射天线都能够同时处理水平维度与垂直维度信息,接收端有K个用户,每个用户接收天线数为Nr,其中M表示均匀面阵的行数,N表示均匀面阵的列数;
步骤二:由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产生包含多个矢量的水平维酉码本WH={v1,v2Lv2B}和垂直维酉码本WV={v1,v2Lv2B},其中B表示该系统水平维和垂直维反馈的比特数,并将其作为基站端和用户端预存的固定码本,基站端和用户端共存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通过有限反馈方式对多用户实现预编码;
步骤三:用户端根据估计3D MIMO信道矩阵分别从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中选择使得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码字,并将该水平维和垂直维码字在码本中对应的索引号反馈回基站端。各个用户根据当前水平维信道状态信息CSI和垂直维信道状态信息CSI,选择使得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水平维码字Wh opt和垂直维码字Wv opt,并将该水平维和垂直维码字在码本中对应的索引号反馈给基站端,基站端根据接收到的索引号分别在水平维码本WH和垂直维码本WV中恢复出对应的水平维码字和垂直维码字,基于Khatri-Rao积构造3D预编码矩阵,从而实现对不同用户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步骤四:基站端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恢复出与之对应的水平维和垂直维最优码字,进而根据Khatri-Rao积构造3D预编码码本,以实现对各用户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
图4中:步骤41: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的构造。
首先离线设计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本发明利用DFT酉变换生成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如下:
WH为水平维预编码码本,WV为垂直维预编码码本,其中M表示面天线阵列的行数,N表示面天线阵列的列数。
步骤42:确定预编码选择矩阵。
估计每一用户的3D信道矩阵从中取出与每一行发射天线相对应的信道系数矩阵(共M个),对其取均值,将该均值作为该用户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类似地,从3D信道矩阵中取出与每一列发射天线相对应的信道系数矩阵并对其求均值,作为该用户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
步骤43: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选择。
基于最大信道增益准则,根据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选择水平维预编码码字Wh,根据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v选择垂直维预编码码字Wv。具体过程如下:
(a)对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进行奇异值分解
Hh=UΣVH
其中,酉矩阵U为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的左奇异向量矩阵,Σ为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的特征值按由大到小顺序构成的矩阵,酉矩阵V为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的右奇异向量矩阵,如果水平维预编码码字选择Wh=[V]1([V]1表示矩阵V的第一列),则等效信道为:
||HhWh||2 2=||Hh[V]1||2 2=(λmax)2||[U]1||2 2=(λmax)2,其中λmax为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的最大奇异值,从上式可看出,当Wh=[V]1时,用户可以获得最大信道增益,本发明选择的预编码码字尽可能逼近最优的预编码码字,以获得最大的信道增益。
(b)采用最小弦距离准则逼近最大信道增益根据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从离线水平维码本WH={v1,v2Lv2B}(B表示该系统水平维和垂直维反馈的比特数)中选择使各用户获得最大的信道增益的水平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h opt,具体如下:
对第k个用户,选择的水平维最优预编码矩阵如下:
令Wh kopt=vn
其中vi,vn分别表示码字V的第i列和第n列,弦距离dchord(X,Y)定义如下:
其中X,Y均是具有相同维数的列矢量,[·]H表示矢量的共轭转置,||||F表示F范数。
(c)对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v采取类似于(a)和(b)中的步骤,获得与第k个用户垂直维度CSI相对应的最优预编码码字
具体如下:对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v进行奇异值分解:
Hv=UΣVH
采用最小弦距离准则逼近最大信道增益,根据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v,从离线垂直维码本WV={v1,v2Lv2B}中选择使第k个用户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垂直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v kopt,此处的酉矩阵U为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的左奇异向量矩阵,Σ为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的特征值按由大到小顺序构成的矩阵,酉矩阵V为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的右奇异向量矩阵。
步骤44:构造3D预编码码本。
用户端将水平维和垂直维的最优预编码码字所对应的索引号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该索引号恢复出对应的水平维预编码码字Wh opt和垂直维预编码码字Wv opt,调用公式:W3D=Wh opt⊙Wv opt得到3D的预编码矩阵。
由于DFT酉码本中的码字两两正交,而且满足恒模特性,采用以上方法得到的3D预编码码本仍然相互正交,并且仍然满足恒模特性。因此采用本发明构造的3D码本可以有效抑制用户间的CCI。
从图5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预编码码本构造方案比点乘扩展方案在误码率性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本发明构造的3D码本对3D MIMO信道实现了更为精确的覆盖,而且本发明的3D预编码码本构造方法保证了各个用户的码字相互正交,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多用户间的共信道干扰(CCI),因此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大大的降低。
Claims (6)
1.一种基于Khatri-Rao积的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基站端采用M×N维均匀面阵,其中M表示均匀面阵的行数,N表示均匀面阵的列数;由离散傅里叶变换产生包含多个矢量的水平维码本和垂直维码本其中B表示该系统水平维和垂直维反馈的比特数,将其作为基站端和用户端预存的固定码本;用户端根据3D MIMO信道矩阵其中Nr为每个用户接收天线数,建立该用户水平维和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获取使得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水平维码字Wh opt和垂直维码字Wv opt,并将该码字在码本中对应的索引号反馈回基站端;基站端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恢复出与之对应的水平维和垂直维最优码字,根据Khatri-Rao积构造3D预编码矩阵,对各用户数据进行3D预编码处理,将预编码处理后的数据从基站天线发射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构造3D预编码码本具体包括:各用户根据其水平维和垂直维信道状态信息遍历水平维和垂直维码本中的各个码字,选择使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水平维和垂直维码字,并将该码字在码本中对应的索引号反馈给基站端,基站端分别恢复出使得该用户终端获得最大信道增益的水平维码字和垂直维码字,作为用户选择的对应维度的最优码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估计每一用户的3D信道矩阵从中取出与每一行发射天线相对应的信道系数矩阵并对其取均值,作为该用户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从3D信道矩阵中取出与每一列发射天线相对应的信道系数矩阵并对其取均值,作为该用户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水平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h opt和垂直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v opt具体包括:对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和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v进行奇异值分解:Hl=UΣVH,计算弦距离dchord(X,Y),调用公式:计算码本中码字对应的序号n,令Wk opt=vn,获得第k个用户水平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h opt和垂直维最优预编码码字Wv opt,其中,其中vi、vn分别表示码字V的第i列和第n列,酉矩阵U、V、Σ为预编码选择矩阵的左奇异向量矩阵、右奇异向量矩阵、特征值按由大到小顺序构成的矩阵,[Vk]1为码字Vk中第一列,Hl中脚标l为h和v分别表示水平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h和垂直维预编码选择矩阵Hv。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Khatri-Rao积构造3D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根据水平维预编码码字Wh opt和垂直维预编码码字Wv opt,调用公式:构造3D预编码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公式:计算弦距离dchord(X,Y),其中,[·]H表示矢量的共轭转置,|| ||F表示F范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80686.XA CN103825678B (zh) | 2014-03-06 | 2014-03-06 | 一种基于Khatri‑Rao积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80686.XA CN103825678B (zh) | 2014-03-06 | 2014-03-06 | 一种基于Khatri‑Rao积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5678A CN103825678A (zh) | 2014-05-28 |
CN103825678B true CN103825678B (zh) | 2017-03-08 |
Family
ID=50760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80686.XA Active CN103825678B (zh) | 2014-03-06 | 2014-03-06 | 一种基于Khatri‑Rao积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256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65405B (zh) * | 2014-06-04 | 2017-06-16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3d码本构造方法及系统 |
CN104184690B (zh) * | 2014-09-03 | 2017-04-1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适用于3d mimo系统的双层预编码方法 |
CN105491580A (zh) * | 2014-09-15 | 2016-04-13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调整指向用户设备的垂直波束的下倾角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530036B (zh) * | 2014-09-28 | 2019-04-0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4243106A (zh) * | 2014-09-28 | 2014-12-24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3d交叉极化信道大规模mimo系统的码本构造方法 |
CN104601209B (zh) * | 2015-01-26 | 2017-12-1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适用于3d‑mimo系统的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
CN108352870B (zh) * | 2015-11-04 | 2021-07-2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对从天线阵列的传输进行预编码的方法和发送无线电节点 |
CN106685501B (zh) * | 2015-11-05 | 2020-09-2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波束赋形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721029B (zh) * | 2016-04-27 | 2019-02-05 | 西安交通大学 | 3d mu-mimo fdd系统中基于双码本有限反馈的多用户调度方法 |
CN108168559B (zh) * | 2017-12-26 | 2020-05-05 | 西京学院 | 一种基于分布式天线的室内定位系统及方法 |
CN111555784B (zh) * | 2020-05-19 | 2021-10-22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预编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5627A (zh) * | 2010-12-15 | 2011-04-2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Khatri-Rao矩阵积的有限反馈酉码本设计方法 |
CN102592593A (zh) * | 2012-03-31 | 2012-07-18 | 山东大学 | 一种考虑语音中多线性群组稀疏特性的情绪特征提取方法 |
-
2014
- 2014-03-06 CN CN201410080686.XA patent/CN1038256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5627A (zh) * | 2010-12-15 | 2011-04-2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Khatri-Rao矩阵积的有限反馈酉码本设计方法 |
CN102592593A (zh) * | 2012-03-31 | 2012-07-18 | 山东大学 | 一种考虑语音中多线性群组稀疏特性的情绪特征提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MIMO-OFDM系统中一种低开销有限反馈新方法;李岩,景小荣,于秀兰,张祖凡,陈前斌;《计算机应用》;20120701;第32卷(第7期);全文 * |
不同无线场景下多用户MIMO-OFDM技术的性能仿真与分析;唐琳钧;景小荣;陈前斌;《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15;第25卷(第5期);全文 * |
胥媛;张祖凡;陈前斌.一种基于施密特正交化的MIMO预编码方法.《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第24卷(第4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5678A (zh) | 2014-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25678B (zh) | 一种基于Khatri‑Rao积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法 | |
CN102301666B (zh) | 预编码码本和反馈表示 | |
CN107332598B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mimo系统联合预编码和天线选择方法 | |
CN103563268B (zh) | 在通信系统中反馈mu‑cqi的方法、传输点装置以及用户设备 | |
CN103975537B (zh) | 用于在mimo系统中进行调制编码方案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492915A (zh) | 一种基于mimo-noma短包传输的功率分配方法 | |
CN103684700B (zh) | 一种基于正交联合码本集的3d mu‑mimo预编码方法 | |
CN104486044B (zh) |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宽带模数混合预处理方法 | |
CN110808765B (zh) | 一种基于不完全信道信息的大规模mimo系统频谱效率优化的功率分配方法 | |
CN108880774A (zh) | 频分双工多用户大规模多天线系统及其下行导频信号长度设计方法 | |
CN107710638B (zh) | 一种下行预编码方法及基站 | |
CN109088664A (zh) | 基于块对角化和三角分解的自干扰抑制方法 | |
CN105743559B (zh) | 一种Massive MIMO混合波束形成和空时编码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 | |
CN102684837B (zh) | 协作多点联合传输中协方差矩阵的动态更新方法 | |
CN104243106A (zh) | 一种基于3d交叉极化信道大规模mimo系统的码本构造方法 | |
CN102158270B (zh) |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的子信道选择和发送预编码方法 | |
CN101977098A (zh) | 无线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用户选择和预编码方法 | |
CN105812042A (zh) | 基于压缩感知的c-ran架构大规模mim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8173585B (zh) | 一种多用户混合线性非线性预编码方法 | |
CN107359920A (zh) | 一种基于切比雪夫迭代法的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 | |
CN110943767A (zh) | Fdd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于信道部分互易性的预编码设计方法 | |
CN106452546A (zh) | 电力线mimo通信中基于能效的波束成形方法 | |
CN104253638B (zh) | 基于Stiefel流形上共轭梯度法的MIMO干扰对齐算法 | |
CN109361438A (zh) | 一种连续优化匹配泄漏加权的信漏噪比预编码方法 | |
CN103118436B (zh) | 一种mu-mimo下行链路基于干扰预评估的用户调度算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