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9917A - 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19917A CN103819917A CN201410073065.9A CN201410073065A CN103819917A CN 103819917 A CN103819917 A CN 103819917A CN 201410073065 A CN201410073065 A CN 201410073065A CN 103819917 A CN103819917 A CN 1038199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tch
- coal
- preparation
- road
- slurry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Up Tar And Pitch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下述重量百分比备料:煤沥青15~30%、石油沥青42~51%,油浆28~34%;步骤二,搅拌:将步骤一中所述煤沥青、石油沥青和油浆加热融化后,在150~180℃条件下搅拌均匀;步骤三,剪切:将步骤二获得的混合物在150~180℃条件下,利用剪切乳化机高速剪切;步骤四,养生:将步骤三获得的混合物在150~180℃条件下保温并进行搅拌,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混合沥青使煤沥青与石油沥青混合更加均匀,大大缓解离析现象;粘附性强;抗老化;抗车辙能力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事业特别是高级公路的发展,对道路沥青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主要用于筑路材料的石油沥青严重供应不足,质量也达不到高等级公路的要求,其分布又十分不均匀,西部和南部缺油地区筑路沥青严重缺乏。相反,西部地区煤沥青供应量特别大。目前我国每年焦化用煤约4.4亿吨,每吨焦煤含有4%的焦油,煤焦油产量约为175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2/3;煤沥青约占煤焦油的50%~60%,每年约有煤沥青1000万吨产量。开发煤-石油混合沥青替代石油沥青筑路材料的技术,利用该技术生产高等级铺路材料,用于补充石油沥青的供应不足,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开发煤沥青新的利用途径势在必行。
现有的混合沥青只是简单的将煤沥青与石油沥青进行物理混合,由于煤沥青与石油沥青组分存在很大的差别,简单的混合容易造成离析严重及混合产物性能较差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煤沥青与石油沥青混合更加均匀,大大缓解离析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下述重量百分比备料:煤沥青15~30%、石油沥青42~51%,油浆28~34%;
步骤二,搅拌:将步骤一中所述煤沥青、石油沥青和油浆加热融化后,在150~180℃条件下搅拌均匀;
步骤三,剪切:将步骤二获得的混合物在150~180℃条件下,利用剪切乳化机高速剪切;
步骤四,养生:将步骤三获得的混合物在150~180℃条件下保温并进行搅拌,即得。
优选的,所述煤沥青的软化点为60~90℃。
优选的,所述油浆为FCC油浆。
优选的,步骤三中,剪切时间为0.5~1h。
优选的,步骤四中,保温时间为1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针对我国石油沥青短缺,煤沥青过剩的现状,将煤沥青与石油沥青混合制备筑路材料时,由于两者组分上的差异性,混合后容易造成离析严重及混合产物性能较差的现象。加入FCC油浆作为调节剂,能使两者更好的混合均匀,粘附性强;抗老化;抗车辙能力强,这样既提高了产物的性能,达到道路沥青的要求,如25℃时的针入度20~130,软化点38~55℃,15℃延度80~100cm,符合多个牌号的指标,又有利于降低筑路材料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
原料基准:采用中温煤沥青(60~90℃)、石油沥青(100#)、FCC油浆为原料,以1000g产品为基准;
原料配比:煤沥青230g、石油沥青581g、FCC油浆189g;
操作方法:先将石油沥青581g与FCC油浆189g在反应釜中以150℃混合0.5小时,然后将熔融的煤沥青230g倒入反应釜,165℃条件下剪切30min,保持温度180℃,搅拌1小时。
实施例2、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
原料基准:采用中温煤沥青(60~90℃),石油沥青(100#),FCC油浆为原料,以1000g产品为基准;
原料配比:煤沥青240g,石油沥青720g,FCC油浆240g;
操作方法:先将石油沥青720g与FCC油浆240g在反应釜中以165℃混合0.5小时,然后将熔融的煤沥青240g倒入反应釜,180℃条件下剪切1h,保持温度150℃,搅拌1小时。
实施例3、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
原料基准:采用中温煤沥青(60~90℃),石油沥青(100#),FCC油浆为原料,以1000g产品为基准;
原料配比:煤沥青200g,石油沥青533g,FCC油浆267g;
操作方法:先将石油沥青533g与FCC油浆267g在反应釜中以180℃混合0.5小时,然后将熔融的煤沥青200g倒入反应釜,150℃条件下剪切30min,保持温度165℃,搅拌1小时。
实施例4、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
原料基准:采用中温煤沥青(60~90℃)、石油沥青(100#)为原料,以1000g产品为基准;
原料配比:煤沥青200g,石油沥青800g;
操作方法:先将石油沥青800g在反应釜中以150~180℃保温0.5小时,然后将熔融的煤沥青200g倒入反应釜,150~180℃条件下剪切0.5~1h,保持温度150~180℃,搅拌1小时。
实施结果评价
将实施例1至4获得的产物对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见表1。
表1混合沥青的性能检测结果
项目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针入度(25℃,5s)/0.1mm | 34.8 | 53.7 | 75.0 | 18.5 |
延度(15℃/cm) | 44.8 | 104.4 | 140 | 12 |
软化点(环球法)/℃ | 49 | 45 | 43.5 | 53 |
将煤沥青与石油沥青混合制备筑路材料时,由于两者组分上的差异性,混合容易造成离析严重及混合产物性能较差的现象。本发明在加入FCC油浆作为调节剂而获得的混合沥青,能使煤沥青与石油沥青更好地混合均匀,25℃时的针入度为20~130,软化点为38~55℃,15℃延度为80~100cm,既提高了产物各方面的性能,粘附性强,抗老化,抗车辙能力强,可达到道路沥青的要求,符合多个牌号的指标,也有利于降低筑路材料的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5)
1.一种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下述重量百分比备料:煤沥青15~30%、石油沥青42~51%,油浆28~34%;
步骤二,搅拌:将步骤一中所述煤沥青、石油沥青和油浆加热融化后,在150~180℃条件下搅拌均匀;
步骤三,剪切:将步骤二获得的混合物在150~180℃条件下,利用剪切乳化机高速剪切;
步骤四,养生:将步骤三获得的混合物在150~180℃条件下保温并进行搅拌,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沥青的软化点为60~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浆为FCC油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剪切时间为0.5~1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保温时间为1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73065.9A CN103819917A (zh) | 2014-02-28 | 2014-02-28 | 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73065.9A CN103819917A (zh) | 2014-02-28 | 2014-02-28 | 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19917A true CN103819917A (zh) | 2014-05-28 |
Family
ID=5075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73065.9A Pending CN103819917A (zh) | 2014-02-28 | 2014-02-28 | 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1991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19361A (zh) * | 2015-12-25 | 2016-03-23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复合改性煤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419838A (zh) * | 2015-11-26 | 2016-03-23 | 佛山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180号沥青及其制造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33351A (en) * | 1999-06-03 | 2000-10-17 | Marathon Ashland Petroleum Llc | Sulfur-in-oil in asphalt and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
CN1299856A (zh) * | 1999-12-10 | 2001-06-20 | 山东垦利渤海重质沥青厂 | 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 |
CN1302841A (zh) * | 2000-01-04 | 2001-07-11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一种催化裂化油浆的处理方法 |
CN102653631A (zh) * | 2012-04-16 | 2012-09-05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一种道路用混合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
2014
- 2014-02-28 CN CN201410073065.9A patent/CN10381991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33351A (en) * | 1999-06-03 | 2000-10-17 | Marathon Ashland Petroleum Llc | Sulfur-in-oil in asphalt and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
CN1299856A (zh) * | 1999-12-10 | 2001-06-20 | 山东垦利渤海重质沥青厂 | 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 |
CN1302841A (zh) * | 2000-01-04 | 2001-07-11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一种催化裂化油浆的处理方法 |
CN102653631A (zh) * | 2012-04-16 | 2012-09-05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一种道路用混合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刘国祥等: ""浅谈用催化裂化油浆改质沥青工艺"", 《石油沥青》, vol. 13, no. 2, 30 June 1999 (1999-06-30), pages 7 - 12 * |
张兆前等: ""催化裂化油浆利用的技术进展"", 《化工进展》, vol. 26, no. 11, 31 December 2007 (2007-12-31), pages 1559 - 1563 * |
张秋民等: ""煤沥青与石油沥青共混作筑路材料"", 《煤炭转化》, vol. 21, no. 2, 30 April 1998 (1998-04-30), pages 33 - 37 * |
李金云等: ""催化裂化油浆利用技术的研究"", 《安徽化工》, vol. 35, no. 1, 28 February 2010 (2010-02-28), pages 18 - 20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19838A (zh) * | 2015-11-26 | 2016-03-23 | 佛山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180号沥青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419361A (zh) * | 2015-12-25 | 2016-03-23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复合改性煤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59262B (zh) | 一种节能环保型沥青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3951994A (zh) | 一种sbs/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16447B (zh) | 一种道路沥青增延改性剂生产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7353655A (zh) | 一种大掺量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38279A (zh) |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89176B (zh) | 一种高储存稳定性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36831A (zh) | 一种老化沥青再生剂、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03333B (zh) | 改性沥青胶结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305014A (zh) | 一种sbs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19715B (zh) | 一种地沟油基改性生物沥青、生物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42378A (zh) |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89177A (zh) | 一种特种sbs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19917A (zh) | 筑路用混合沥青的制备方法 | |
CN103773035B (zh) | 一种纤维增强环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3295921U (zh) | 一种再生沥青拌合装置 | |
Nykypanchuk et al. | Effect of modified bitumen on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 concrete | |
CN101659862A (zh) | 一种可降解取代井筒掺稀油工艺的稠油稀释剂制备方法 | |
CN108610529A (zh) | 一种水溶性石墨烯改性彩色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85061B (zh) | 一种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85041B (zh) | 一种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85655A (zh) | 一种利用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的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02703A (zh) | 一种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49632B (zh) | 一种煤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410187A (zh) | 一种利用高分子制备的沥青组合物 | |
CN103468009A (zh) | 一种改性道路沥青及生产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02 Address after: 100000, room 1, building 33, 1429 North Road, Renmin University,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Baotasanj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2995 Yue Road, No. 3, 401A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BAOJU XINHU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