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6694B - 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6694B
CN103816694B CN201410084383.5A CN201410084383A CN103816694B CN 103816694 B CN103816694 B CN 103816694B CN 201410084383 A CN201410084383 A CN 201410084383A CN 103816694 B CN103816694 B CN 1038166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igh viscosity
heat exchanger
condensation
lime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43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6694A (zh
Inventor
李陈江
杨军
陈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Shangha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Shangha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Shangha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843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6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6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6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6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6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黏度、易凝结物料无法连续操作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反应罐(20)中生成的高黏度、易凝结物料进入冷凝器(22),与冷却介质换热后,形成的凝液进入凝液储罐(35),未冷凝的物料作为待冷却介质进入换热器(23)的冷凝换热区(3)的壳程,换热器(23)中形成的凝液进入凝液储罐(35),未冷凝的物料从待冷却介质出口(6)排出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中。

Description

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
背景技术
化工、原料药生产过程中都会用到换热器对蒸馏原料进行冷凝回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原料为了不让其逃逸出系统,通常需要对末端气相产物进行捕集。捕集工作一般由后冷器担任。如果物料恰恰又是高黏度、高凝固点或者黏度曲线随温度变化比较大的原料,那么就容易因为冷凝物堵塞后冷器,工程上采取的比较便捷的处理方式就是设置双后冷器,在一个后冷器阻力过大的时候切换至另一个,而原先那个堵塞的后冷器用热介质进行加热再生。这样的方法虽然从流程上讲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过程是间歇的,阀门启闭较多,操作难度大,也很难实现自控,并且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CN201120403204涉及的是一种列管式换热器,这种列管式换热器由换热筒体两端各安装一个封头构成,换热筒体内安装有中心管、列管、螺旋板,中心管与换热筒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安装有螺旋板,中心管、螺旋板、换热筒体共同围成了沿换热器轴线方向上的螺旋通道;螺旋板上设置有椭圆孔,列管穿过螺旋板上的椭圆孔安装在螺旋通道内,且各列管以中心管为轴线呈环状同心圆一圈圈排列。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螺旋通道产生的离心力对换热界面的扰动,提高了换热效率,解决了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避免后冷器堵塞影响工艺操作,工程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以往使用的监测后冷器压降、自动切换加热-冷却介质等手段,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失误、仪表测量偏差等原因产生的换热器堵塞或者捕集能力下降,仍然不可避免的对整个流程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必须对可能会造成换热器阻塞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提高捕集效率,保证工艺流程的顺畅。
现在通常会有以下这些方法,其缺点也显而易见:
1)使用单个后冷器在高于凝结温度下进行捕集,此种方法无法完全保证所有气体均被冷凝,可能导致中间体泄漏至下游流程;
2)使用双后冷器的交替捕集的方式需要定期切换换热器,如果切换不及时,流程安全性受到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高黏度、易凝结物料无法连续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该方法用于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中,具有可连续操作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反应罐(20)中生成的高黏度、易凝结物料进入冷凝器(22),与冷却介质换热后,形成的凝液进入凝液储罐(35),未冷凝的物料作为待冷却介质进入换热器(23)的冷凝换热区(3)的壳程,换热器(23)中形成的凝液进入凝液储罐(35),未冷凝的物料从待冷却介质出口(6)排出;其中,所述换热器(23)为卧式,包括前封头(1)、后封头(2)、冷凝换热区(3)、加热换热区(4),冷凝换热区(3)设有待冷却介质入口(5)和待冷却介质出口(6),冷凝换热区(3)内布有换热要求所需量的换热管(16)作为管程,壳程(17)内设有折流板(15),冷凝换热区(3)的冷却介质走管程,冷凝换热区(3)底部通过凝液收集板(18)与加热换热区(4)顶部相连通,凝液收集板(18)上开有漏斗口(19),漏斗口(19)通过漏斗脚管(12)与加热换热区(4)内的凝液槽(13)相连通,凝液槽(13)设有凝液排出管(14),加热换热区(4)的漏斗口(19)和漏斗脚管(12)外围空间走加热介质,前封头(1)、后封头(2)内分别设置隔板(11)以隔离冷凝换热区(3)内的冷却介质和加热换热区(4)内的加热介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前封头(1)、后封头(2)为椭圆形,隔板(11)具有隔热功能;折流板(15)形式为弓形、圆盘形、圆环形中的至少一种;冷凝换热区(3)内的管程数为1,壳程数为1;冷凝换热区(3)与加热换热区(4)的体积比为5~1:1;凝液收集板(18)开孔率为30%~60%。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所述冷凝换热区(3)与加热换热区(4)的体积比为3.5~2.5:1;凝液收集板(18)开孔率为40%~50%。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待冷却介质入口(5)靠近前封头(1),冷却介质入口(7)设置于后封头(2)上,冷却介质出口(8)设置于前封头(1)上,待冷却介质出口(6)靠近后封头(2);加热介质入口(9)设置于后封头(2)上,加热介质出口(10)设置于前封头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凝液排出管(14)位于加热介质入口(9)一侧,凝液排出管(14)应插入凝液槽(13)内形成足够的液封,阻止气体未经换热从凝液排出管(14)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冷凝器(22)的冷却介质为50~80℃水;换热器(23)凝液出口物料的黏度为130~170cP,凝固点温度为60~90℃,压力以绝压计为1×10-3~3×10-3MPa。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热器(23)的操作压力以绝压计为1×10-3~3×10-3MPa;换热器(23)的冷却介质为50~80℃水,加热介质为70~100℃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换热器(23)未冷凝物料排出管线与真空泵相连。
本专利在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过程中采用组合式的换热器,对于凝结后液相黏度随温度下降变化较大的物质,或者凝结点和凝固点温差比较小的物质,进行再加热,可安全的实现连续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换热器23的侧向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换热器23的径向断面示意图。
1为前封头;2为后封头;3为冷凝换热区;4为加热换热区;5为待冷却介质入口;6为待冷却介质出口;7为冷却介质入口;8为冷却介质出口;9为加热介质入口;10为加热介质出口;11为隔板;12为漏斗脚管;13为凝液槽;14为凝液排出管;15为折流板;16为换热管;17为壳程;18为凝液收集板;19为漏斗口;20为反应罐;21为反应罐出口管线;22为冷凝器;23为换热器;24为冷凝器冷却介质出口管线;25为冷凝器冷却介质入口管线;26为冷凝器待冷却介质出口管线;27为换热器冷却介质出口管线;28为换热器加热介质出口管线;29为冷凝器凝液排出管线;30为换热器待冷却介质出口管线;31为换热器冷却介质入口管线;32为换热器加热介质入口管线;33为换热器凝液排出管线;34为凝液总管;35为凝液储罐。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某维生素生产厂,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换热器(23)凝液出口物料为4-甲基-5-恶唑甲酸异丙酯,浓度为30%(体积),黏度为154cP,凝固点温度为79℃,压力以绝压计为2×10-3MPa。由于该物料有毒性,必须进行捕集,以达到排放要求。操作条件为20mbar真空状态,导致该物料沸点降低,而凝固点并不随着压力有明显变化,所以该物料沸点和凝固点比正常情况接近,沸点与凝固点范围在10~20℃内,这个范围恰好落在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范围内。
本专利通过采用组合式双换热介质换热器的方法对该物料进行捕集,并且可以连续操作。
反应罐(20)中生成的高黏度、易凝结物料进入冷凝器(22),与冷却介质换热后,形成的凝液进入凝液储罐(35),未冷凝的物料作为待冷却介质进入换热器(23)的冷凝换热区(3)的壳程,换热器(23)中形成的凝液进入凝液储罐(35),未冷凝的物料从待冷却介质出口(6)排出。冷凝器(22)的冷却介质为70℃水。
如图2所示的换热器(23),包括前封头(1)、后封头(2)、冷凝换热区(3)、加热换热区(4),冷凝换热区(3)设有待冷却介质入口(5)和待冷却介质出口(6),冷凝换热区(3)内布有多根换热管(16)作为管程,壳程(17)内设有折流板(15),冷凝换热区(3)的冷却介质走管程,冷凝换热区(3)底部通过凝液收集板(18)与加热换热区(4)顶部相连,凝液收集板(18)上开有漏斗口(19),漏斗口(19)通过漏斗脚管(12)与加热换热区(4)内的凝液槽(13)相连,凝液槽(13)设有凝液排出管(14),加热换热区(4)的漏斗口(19)和漏斗脚管(12)外围空间走加热介质,前封头(1)、后封头(2)内分别设置隔热隔板(11)以隔离冷凝换热区(3)内的冷却介质和加热换热区(4)内的加热介质。换热器(23)未冷凝物料排出管线与真空泵相连。
前封头(1)、后封头(2)为椭圆形。折流板(15)形式为弓形,冷凝换热区(3)内的管程数为1,壳程数为1,待冷却介质入口(5)靠近前封头(1),冷却介质入口(7)设置于后封头(2)上,冷却介质出口(8)设置于前封头(1)上,待冷却介质出口(6)靠近后封头(2);加热介质入口(9)设置于后封头(2)上,加热介质出口(10)设置于前封头上。冷凝换热区(3)与加热换热区(4)的体积比为3.5:1。凝液收集板(18)开孔率为50%。凝液排出管(14)位于加热介质入口(9)一侧,凝液排出管(14)应插入凝液槽(13)内形成足够的液封,阻止气体未经换热从凝液排出管(14)排出。
换热器(23)的操作压力以绝压计为2×10-3MPa;换热器(23)的冷却介质为50℃水,加热介质为80℃水,连续运行20天换热器没有堵塞,换热器(23)排气中含有该物料的浓度控制在5ppm以内,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和步骤,换热器(23)凝液出口物料的为4-甲基-5-恶唑甲酸异丁酯,浓度为30%(体积),黏度为160cP,凝固点温度为85℃,压力以绝压计为2×10-3MPa。冷凝换热区(3)与加热换热区(4)的体积比为2.5:1。凝液收集板(18)开孔率为40%。冷凝器(22)的冷却介质为75℃水。
换热器(23)的操作压力以绝压计为1×10-3MPa;换热器(23)的冷却介质为75℃水,加热介质为95℃水,连续运行10天换热器没有堵塞,换热器(23)排气中含有该物料的浓度控制在5ppm以内,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和步骤,换热器(23)凝液出口物料为4-乙基-5-恶唑甲酸异丁酯,浓度为30%(体积),黏度为164cP,凝固点温度为88℃,压力以绝压计为2×10-3MPa。冷凝换热区(3)与加热换热区(4)的体积比为4.5:1。凝液收集板(18)开孔率为55%。冷凝器(22)的冷却介质为78℃水。
换热器(23)的操作压力以表压计为3×10-3MPa;换热器(23)的冷却介质为78℃水,加热介质为98℃水,连续运行5天换热器没有堵塞,换热器(23)排气中含有该物料的浓度控制在5ppm以内,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比较例1】
按照实施1所述的方法和步骤,只是将换热器(23)改为采用两个普通换热器进行捕集,每4小时切换至另一个换热器,前一换热器夹套内切换成热水进行加热再生,至物料融化并回收后待切换。普通换热器的冷却介质为70℃水,连续运行10小时换热器堵塞,换热器(23)排气中含有该物料的浓度控制在5ppm以内,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Claims (8)

1.一种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反应罐(20)中生成的高黏度、易凝结物料进入冷凝器(22),与冷却介质换热后,形成的凝液进入凝液储罐(35),其特征在于未冷凝的物料作为待冷却介质进入换热器(23)的冷凝换热区(3)的壳程,换热器(23)中形成的凝液进入凝液储罐(35),未冷凝的物料从待冷却介质出口(6)排出;其中,所述换热器(23)为卧式,包括前封头(1)、后封头(2)、冷凝换热区(3)、加热换热区(4),冷凝换热区(3)设有待冷却介质入口(5)和待冷却介质出口(6),冷凝换热区(3)内布有换热要求所需量的换热管(16)作为管程,壳程(17)内设有折流板(15),冷凝换热区(3)的冷却介质走管程,冷凝换热区(3)底部通过凝液收集板(18)与加热换热区(4)顶部相连通,凝液收集板(18)上开有漏斗口(19),漏斗口(19)通过漏斗脚管(12)与加热换热区(4)内的凝液槽(13)相连通,凝液槽(13)设有凝液排出管(14),加热换热区(4)的漏斗口(19)和漏斗脚管(12)外围空间走加热介质,前封头(1)、后封头(2)内分别设置隔板(11)以隔离冷凝换热区(3)内的冷却介质和加热换热区(4)内的加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封头(1)、后封头(2)为椭圆形,隔板(11)具有隔热功能;折流板(15)形式为弓形、圆盘形、圆环形中的至少一种;冷凝换热区(3)内的管程数为1,壳程数为1;冷凝换热区(3)与加热换热区(4)的体积比为5~1:1;凝液收集板(18)开孔率为3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换热区(3)与加热换热区(4)的体积比为3.5~2.5:1;凝液收集板(18)开孔率为4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介质入口(5)靠近前封头(1),冷却介质入口(7)设置于后封头(2)上,冷却介质出口(8)设置于前封头(1)上,待冷却介质出口(6)靠近后封头(2);加热介质入口(9)设置于后封头(2)上,加热介质出口(10)设置于前封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液排出管(14)位于加热介质入口(9)一侧,凝液排出管(14)应插入凝液槽(13)内形成足够的液封,阻止气体未经换热从凝液排出管(14)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2)的冷却介质为50~80℃水;换热器(23)凝液出口物料的黏度为130~170cP,凝固点为60~90℃,压力以绝压计为1×10-3~3×10-3M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3)的操作压力以绝压计为1×10-3~3×10-3MPa;换热器(23)的冷却介质为50~80℃水,加热介质为70~100℃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3)未冷凝物料排出管线与真空泵相连。
CN201410084383.5A 2014-03-07 2014-03-07 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 Active CN103816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4383.5A CN103816694B (zh) 2014-03-07 2014-03-07 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4383.5A CN103816694B (zh) 2014-03-07 2014-03-07 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6694A CN103816694A (zh) 2014-05-28
CN103816694B true CN103816694B (zh) 2015-11-25

Family

ID=50752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4383.5A Active CN103816694B (zh) 2014-03-07 2014-03-07 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66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0177A (zh) * 2015-09-14 2015-11-25 李永堂 不凝性气体高效分离真空冷凝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0479A (zh) * 1997-05-28 1998-12-02 拜尔公司 改善热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007394A (ja) * 2009-06-24 2011-01-13 Toshiba Corp 多段圧復水器
CN201997239U (zh) * 2011-03-01 2011-10-05 上海石大机电有限公司 三合一热交换器
CN102410548A (zh) * 2011-09-30 2012-04-11 东南大学 一种烟气水分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02430256A (zh) * 2010-09-29 2012-05-02 哈尔滨迅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冷凝式油雾净化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0479A (zh) * 1997-05-28 1998-12-02 拜尔公司 改善热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007394A (ja) * 2009-06-24 2011-01-13 Toshiba Corp 多段圧復水器
CN102430256A (zh) * 2010-09-29 2012-05-02 哈尔滨迅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冷凝式油雾净化机
CN201997239U (zh) * 2011-03-01 2011-10-05 上海石大机电有限公司 三合一热交换器
CN102410548A (zh) * 2011-09-30 2012-04-11 东南大学 一种烟气水分回收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6694A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5672A (zh) 不凝气体净化装置、制冷系统及方法
CN103822501B (zh) 组合式双换热介质换热器
CN103816694B (zh) 高黏度、易凝结物料的冷凝方法
CN106190189B (zh) 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
CN207335495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装置
CN103242866B (zh) 一种焦炉荒煤气热能回收装置
CN219531709U (zh) 一种易结晶物料冷凝收集罐
CN102898304B (zh) 合成气制乙二醇过程中草酸二甲酯的回收方法
CN206669710U (zh) 除氧乏汽热量及冷凝液无动力回收装置
CN204594266U (zh) 一种可测温冷凝装置
CN107289791B (zh) 一种冷凝器
CN204153760U (zh) 一种废热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CN102679751B (zh) 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
CN109603316A (zh) 具有迷宫式进气管保温装置的高凝固点介质气液分离器
CN106282518B (zh) 对轧钢加热炉用煤气进行冷冻脱湿的设备及方法
CN204319807U (zh) 一种分子蒸馏捕集器
CN212300031U (zh) 一种立式列管逆流冷凝器
CN105973020A (zh) 一种适用于富含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分段式冷凝换热器
CN203382710U (zh) 焦炉荒煤气热能回收装置及换热系统
CN103331029B (zh) 一种蒸馏器
CN206449627U (zh) 一种汽包排污冷却器
CN204987932U (zh) 一种炼焦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4230616B (zh)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脱氢反应系统
CN106440926B (zh) 一种热交换流体流动的检测方法和监控系统
CN104988257B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