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9245A -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9245A
CN103809245A CN201210445763.8A CN201210445763A CN103809245A CN 103809245 A CN103809245 A CN 103809245A CN 201210445763 A CN201210445763 A CN 201210445763A CN 103809245 A CN103809245 A CN 103809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ace
fiber end
treatment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57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9245B (zh
Inventor
蔡娅
童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457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09245B/zh
Priority to EP13792501.2A priority patent/EP2917772A1/en
Priority to PCT/IB2013/059937 priority patent/WO2014072908A1/en
Priority to JP2015541274A priority patent/JP6225299B2/ja
Publication of CN103809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245A/zh
Priority to US14/707,474 priority patent/US2015023976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9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2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10Non-chemical treatment
    • C03B37/14Re-forming fibres or filaments, i.e. changing their shape
    • C03B37/15Re-forming fibres or filaments, i.e. changing their shape with heat application, e.g. for making optical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1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using thermal methods, e.g. fusion welding by arc discharge, laser beam, plasma torc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2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reshaping or reforming of light guides for coupling using thermal heating, e.g. tapering, forming of a lens on light guide e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包括多个电极头,每个所述电极头包括:一个板状电极,具有一种极性;以及一个尖端电极组,具有另一种极性,所述尖端电极组与所述板状电极相对应,其中,所述尖端电极组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尖端电极,所述多个尖端电极与所述板状电极被配置成在放电时形成一个电弧区域,以对布置在所述电弧区域内的光纤的端部进行处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利用多电极对平板电极进行放电对光纤端面进行放电处理,实现对光纤端面处理的均匀性、灵活性。

Description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电极放电装置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以及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提出了利用放电表面处理方法在金属表面镀上抗蚀性及耐磨性涂层的表面处理技术。例如,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基于电极放电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尖端电极201、与作为接地端的被加工金属工件202相对,可以实现对金属工件202的电镀、焊接、表面切削等加工工艺。 
例如在授权公开号为CN1106902C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放电表面处理装置,通过由改质材料或者改质材料的原料形成的电极与作为被处理材料的金属之间施加电压产生放电而由此在金属表面形成改质层。相互绝缘的多个电极分别连接着各个电极专用的电源装置,利用各个电源装置分别向多个电极供给放电脉冲。 
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基于电极放电的第一种实例的对两条光纤熔接接续的原理示意图。两个相对的尖端电极301和302对布置在二者之间的电弧区域内的两条光纤通过放电产生电弧柱而进行熔接接续。但是,对于这种电极结构,所需的电极电流较大,导致电极的消耗较大。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机械打磨方式对光纤端面进行处理,通过多道人工打磨工序,以实现低插入损耗的连接。当接续光纤时,需要使用光纤打磨机来处理待接续光纤的端面,但由于打磨机的体积大,不适用于用户在接续现场安装这种打磨机。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和其它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利用多电极对平板电极进行放电对光纤端面(非金属材料的表面)进行放电处理,实现对光纤端面处理的均匀性、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包括多个电极头,每个所述电极头包括:一个板状电极,具有一种极性;以及一个尖端电极组,具有另一种极性,所述尖端电极组与所述板状电极相对应,其中,所述尖端电极组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尖端电极,所述多个尖端电极与所述板状电极被配置成在放电时形成一个电弧区域,以对布置在所述电弧区域内的光纤的端部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在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中,所述尖端电极组中的所述多个尖端电极包括:一个基准电极,被构造成其位置是固定的;以及至少一个可移动电极,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准电极移动。 
在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中,所述板状电极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准电极移动。 
在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中,所述板状电极上设有通孔,所述非金属材料可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电弧区域。 
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输送单元,每个输送单元被构造成能够从多个方向将一个所述光纤输送到所述电弧区域。 
在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中,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上设有用于保持所述光纤的截面为大致的V形的保持通道。 
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驱动装置,每个第一驱动装置被构造成与所述夹持机构结合,以控制所述光纤在所述电弧区域内平移、旋转或倾斜。 
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驱动装置,每个第二驱动装置被构造成驱动相应的一个所述板状电极在 平行于所述尖端电极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基准电极移动。 
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三驱动装置,每个第三驱动装置被构造成驱动相应的一个所述可移动电极相对于所述基准电极移动。 
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图像采集单元,每个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被构造成采集有关所述板状电极、尖端电极和光纤的位置的图像。 
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计算机单元,所述计算机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采集的所述图像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以改变所述光纤、板状电极和多个尖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或者改变所述光纤的姿态。 
在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中,所述板状电极、尖端电极组、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集成在所述电极头内。 
在上述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中,所述尖端电极为非对称针状电极。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包括:将多个光纤分别输送到相应的电弧区域中;以及控制所述板状电极和尖端电极组放电并产生电弧,以对布置在所述电弧区域内的光纤的端部进行处理。 
上述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产生电弧的过程中,通过板状电极上的通孔向电弧区域中输送介电介质,以改变和引导放电电弧的形态。 
上述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产生电弧的过程中,在板状电极的表面覆盖介电介质,以改变和引导放电电弧的形态。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利用多电极对平板电极进行放电,对非金属材料的表面进行放电处理,实现非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均匀性、灵活性,并且能够产生较小的电极材料消耗。另外,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 端面的系统使用体积小的等离子放电装置对光纤端面进行处理,从而便于用户现场安装。 
另外,在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中,使用电弧放电方法进行自动光纤端面处理,并且通过使光纤的玻璃表面熔融的方法,消除光纤端面微小裂纹,减小端面的表面粗糙度等,增加了光纤端面的耐疲劳强度,增加了光纤连接的寿命。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基于电极放电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基于电极放电的第一种对两条光纤熔接接续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单元的一种布置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光纤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示出光纤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中的原理图; 
图8是示出光纤进入电弧区域时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9是示出光纤进入电弧区域时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原理图;以及 
图10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发明,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发明,同时获得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成部分。 
参见图3-7,根据本发明的总体上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处理例如光纤端面之类的非金属材料的表面的系统,包括多个电极头1,每个所述电极头1包括:一个具有一种极性(例如负极性)的板状电极11;以及一个具有另一种极性(例如正极性)的尖端电极组12,所述尖端电极组12与板状电极11相对应。尖端电极组12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尖端电极,所述多个尖端电极与板状电极11被配置成在放电时形成一个电弧区域13,以对布置在电弧区域13内的光纤50的端部进行处理。例如,通过对板状电极11和尖端电极组12施加电压,可在二者之间的区域内产生电弧,从而形成电弧区域13,处于电弧区域13中的光纤被电弧加热而局部熔融,例如消除毛刺、端面变得圆滑,从而形成适于与其它光纤对接的端面。这样就避免了在对接之前对光纤的端面进行机械打磨之类的预处理工序,加快了接续过程。进一步地,在放电过程中,由于在板状电极11上会产生较大的电弧亮斑,减小了板状电极11上的电流密度,从而减小电极消耗。 
参见图5,尖端电极组12中的多个尖端电极包括:一个基准电极121和三个可移动电极122,123和124。基准电极121被构造成其位置是固定的,而可移动电极122,123和124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准电极移动。每个尖端电极可以为非对称针状电极或者非对称尖锥状电极。另外,板状电极11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基准电极121移动。这样,通过移动可移动电极122,123和12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改变电弧区域13中局部区域温度,从而根据需要对光纤的端面进行处理,达到所需光纤表面构型及表 面质量的要求。在本发明中,电极头的板状电极和尖端电极组组成体积较小的等离子放电装置对光纤端面进行处理,便于用户在接续现场安装整个处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的进一步的实施例,板状电极11上设有通孔111,光纤50之类的非金属材料可穿过通孔111进入电弧区域13。可由通孔111推入介电介质,或者板状电极11的表面覆盖介电介质的方式,以改变和引导放电电弧的形态,达到对非金属材料的处理期望。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输送单元2,每个输送单元2被构造成能够从多个方向将一个光纤50输送到电弧区域13。在一种实施例中,每个输送单元2包括夹持机构21,如图6所示,所述夹持机构21上设有用于保持光纤50的、截面为大致的V形的保持通道22。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驱动装置,每个第一驱动装置被构造成与夹持机构21结合,以控制光纤50在电弧区域13内平移、旋转或倾斜。夹持机构21也可以是一种平板夹具。 
图7-9是示出光纤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中的原理图。通过控制夹持机构21,可使光纤50在平行于尖端电极的方向上穿过板状电极11上的通孔111进入电弧区域13,也可以从多个尖端电极组之间在平行于尖端电极的方向上进入电弧区域13,或者在板状电极11和尖端电极组之间在垂直于尖端电极的方向上进入电弧区域。可选地,光纤50可以以倾斜方式进入电弧区域13,其中光纤的轴向方向与板状电极11的平面的夹角为θ。通过控制光纤在不同的位置、沿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角度进入电弧区域13,可以灵活地控制光纤在电弧区域13中的位置、和姿态,进而能够实现更加均匀的光纤端面的表面处理或特殊构形的表面处理。在本发明中,输送单元通过夹持机构21将待加工工件(例如光纤)的所需加工的部位以非常灵活的平移、旋转或倾斜的方式输送到由电极头1形成的电弧区域13内。例如对于光纤,可以通过夹持机构21以平行于或者垂直于电弧弧柱方向、或者与电弧弧柱成 任一合适的角度进入电弧区域。 
在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驱动装置,每个第二驱动装置被构造成驱动相应的一个板状电极11在平行于尖端电极的方向上相对于基准电极121移动,以远离或者靠近基准电极121。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三驱动装置,每个第三驱动装置被构造成驱动相应的一个可移动电极122、123或124相对于基准电极121移动。每个第三驱动装置设有一个电机(未示出),每个电机与一个相应的可移动电极122、123和124电连接,从而驱动可移动电极在三维坐标系中沿X、Y和Z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例如,如图5所示,可移动电极122可沿X轴方向移动,可移动电极123可沿X和Z轴方向移动,可移动电极124可沿Z轴方向移动。这样,在板状电极11、基准电极121和可移动电极122、123和124中,任何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都是可调的,从而满足对电弧区域13中的光纤50的不同处理要求。各个电极在各自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都可以复位到初始位置,并且可以对各个电极进行拆卸、更换、维护等操作。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图像采集单元3,每个图像采集单元3被构造成采集有关板状电极11、尖端电极和光纤50的位置的图像。详细而言,图像采集单元3包括用于摄取图像的摄像机、用于支撑和移动摄像机的支架机构、用于对摄像的区域提供照明的具有高亮度的光源、以及用于对摄像机摄取的图像进行存储的图像采集卡。 
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计算机单元,所述计算机单元被配置成根据由摄像机采集的图像驱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以改变光纤50、板状电极11和多个尖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或者通过平移、旋转和倾斜光纤50而改变所述光纤的姿态。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还包括计算机单元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计算机单元可以与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通信,使得第一控制器通过第一驱动电路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的操作,而第二控制器通过第二驱动电路控制第二和第三驱动装置的操作。计算机单元作为总监控设备,可以为其它各单元或者装置提供数据通讯、转换、处理、存贮与控制等功能,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这样,计算机单元、输送单元、电极头、第一控制器和图像采集单元构成一种自动化非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系统。 
例如,在图像采集单元中,通过摄像机完成对各个电极位置图像及待加工工件(例如光纤端面)的位置图像采集,经过由图像采集卡进行存储、格式转换等处理将图像数字化信息传入计算机单元,由计算机单元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并判别待加工工件和各个电极的相对位置,从而输出控制信息。控制信息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控制输送单元中的夹持机构,调整夹持机构与电极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待加工工件的位置校准。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板状电极、尖端电极组、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集成在一个电极头1内。另一方面,第二控制器和第二驱动电路集成在一个控制单元4中,并且电极头1与控制单元4通过正电极电源线缆51、负电极电源线缆52及电机控制通信缆53进行电连接。为了减小分布电容,正电极电源线缆51、负电极电源线缆52及电机控制通信缆53都采用柔性电缆,并被布置成间隔一定距离、或者采取独立布线的方式,以实现电极头1的电气性能和安装灵活性。这样,电极头1与控制单元4在空间上彼此独立,构成分体式装置,可以实现外置电极头1现场加工非金属材料的灵活性。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极头1与控制单元4可以被构造成一体式装置。 
在控制单元4上还设有用于操作的面板控制键41、用于显示的液晶显示器42、以及电源插头43。面板控制键41和液晶显示器42构成人机对话界面。通过操作面板控制键41,可以输入及调节用于各个电极的放电电流强度、放电时间等参数,以实现控制单元4对各个电极产生的放电电弧的强度及放电时间的控制。进一步地,通过面板控制键41还可以输入及调节板状电极11、和可移动电极122、123和124的位移参数,实现控制单元4对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控制器的控制, 从而实现对板状电极11、和可移动电极122、123和124在三维空间上的位置调节。另外,可在液晶显示器42上显示输入的各个参数、各个电极的位置、放电时间、以及光纤50在电弧区域13中的位置和姿态等。 
控制单元4可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与计算机单元实现通信。另外,也可以单独由控制单元4通过自身的面板控制键41、内嵌的单片机模块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可作为独立装置进行工作。 
另一方面,输送单元也可以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与计算机单元实现通信,进行联机工作。可替换地,也可去除与计算机单元的串行通信,使输送单元的第一控制器通过自身的控制面板与内嵌的单片机(未示出)模块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使第一控制器成为独立的控制装置进行工作。第一控制器中的控制面板作为人机界面,用于对夹持机构21进行操作监控。例如,通过控制面板设置的参数通过内嵌的单片机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后,控制夹持机构21转动、或者在三维坐标系中沿X、Y和Z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 
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包括一个电极头1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将多个电极头设置成矩阵形式,例如2X1、2X2、3X2、3X3的矩阵等,从而可以对多个光纤(工件)进行并行处理。虽然描述了电极头1包括1个板状电极和4个尖端电极的实施例,四个尖端电极可实现对平板电极10同时放电,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尖端电极也不限于外4个,而可以为3个、5个、6个等等,并可以计算机单元控制各个电极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脉冲电流进行放电。。 
控制单元4可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与计算机单元实现通信。另外,也可以单独由控制单元4通过自身的面板控制键41、内嵌的单片机模块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可作为独立装置进行工作。 
作为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在设置了计算机单元的情况下,输送单元及电极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与计算机单元通过串行方式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实施例,通过一种利用上述各种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包括:将多个光纤50分别输送到相应的电弧区域13中;以及控制板状电极11和尖 端电极组放电并产生电弧,以对布置在电弧区域内13的光纤的端部进行处理。进一步地,在产生电弧的过程中,通过板状电极上的通孔向电弧区域中输送介电介质,或者在板状电极的表面覆盖介电介质,以改变和引导放电电弧的形态。 
图10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在步骤S100,系统开机初始化。在步骤S110,对可独立工作的电极单元和输送单元进行是否已与计算机单元正常通信的判别。如果步骤S11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S112,判断是否需要连接电极单元或者输送单元。如果在布置S112判断出其中一个单元未连入,则进入步骤S114,手动开启并设置该单元的工作参数,直到该单元的参数设定完成。 
如果步骤S11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120,判断是否运行系统默认参数。如果步骤S12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系统参数设置步骤,否则进入步骤S130,判断是否需要执行工件位置校准。在完成工件位置校准之后,进入布置S140,利用摄像机对工件(例如光纤端部)以及各个电极的位置进行采集。电极头中各个电极的位置及输送单元中工件位置的参数通过安装在计算机单元中的软件进行设置,软件环境配置正确后,启动工件位置校准功能。 
在步骤S150中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及判断,判断结果馈入输送单元的第一控制器和用于电极头的第二控制器。之后,在步骤S160,通过第一和第二控制器分别对第一、第二和第三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以对各个电极和光纤的位置进行校准。之后,在步骤S170判断各个电极和光纤的位置是否满足设置要求。如果步骤S17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在步骤S180判断是否开始放电。如果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放电操作,则在步骤S182显示放电处理后工件的图像信息,放电动作可通过软件或控制面板按键功能实现重复操作。之后,在步骤S184判断工件是否需要复位,如果需要复位,则在步骤S186将夹持机构复位,以方便取出工件。由此完成对工件的放电处理过程。 
虽然上面以处理圆形光纤为例描述了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但显然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也可 以用于处理带状光纤。因此,在本发明中光纤包括圆形光纤和带状光纤。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种实施例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提供了一种利用多电极放电的自动化装置,在对非金属表面进行处理时,特别处理微小光学器件的表面时(如圆形光纤或带状光纤的端面),处理后的光纤端面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及重复性,不需再进行其它的机械处理就可以与其它光纤进行快速接续,并且该系统构型灵活、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过程中电极的消耗量。另外,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使用体积小的等离子放电装置对光纤端面进行处理,从而便于用户现场安装。 
另外,在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中,使用电弧放电方法进行自动光纤端面处理,并且通过使光纤的玻璃表面熔融的方法,消除光纤端面微小裂纹,减小端面的表面粗糙度等,增加了光纤端面的耐疲劳强度,增加了光纤连接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通过图像采集单元和计算机单元的结合,可在一定范围之内任意调节各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待加工工件在电弧区域中的位置和姿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在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种光纤接续组件。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发明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处理光纤(50)端面的系统,包括多个电极头(1),每个所述电极头包括:
一个板状电极(11),具有一种极性;以及
一个尖端电极组(12),具有另一种极性,所述尖端电极组与所述板状电极相对应,
其中,所述尖端电极组(12)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尖端电极,所述多个尖端电极与所述板状电极被配置成在放电时形成一个电弧区域(13),以对布置在所述电弧区域内的光纤(50)的端部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其中,所述尖端电极组中的所述多个尖端电极包括:
一个基准电极(121),被构造成其位置是固定的;以及
至少一个可移动电极(122,123和124),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准电极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其中,所述板状电极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准电极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其中,所述板状电极上设有通孔(111),所述非金属材料可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电弧区域。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输送单元(2),每个输送单元被构造成能够从多个方向将一个所述光纤输送到所述电弧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其中,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夹持机构(21),所述夹持机构上设有用于保持所述光纤的截面为大致的V形的保持通道(2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驱动装置,每个第一驱动装置被构造成与所述夹持机构结合,以控制所述光纤在所述电弧区域内平移、旋转或倾斜。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驱动装置,每个第二驱动装置被构造成驱动相应的一个所述板状电极在平行于所述尖端电极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基准电极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三驱动装置,每个第三驱动装置被构造成驱动相应的一个所述可移动电极相对于所述基准电极移动。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图像采集单元,每个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被构造成采集有关所述板状电极、尖端电极和光纤的位置的图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计算机单元,所述计算机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采集的所述图像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以改变所述光纤、板状电极和多个尖端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或者改变所述光纤的姿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其中,所述板状电极、尖端电极组、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集成在所述电极头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其中,所述尖端电极为非对称针状电极。
14.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包括:
将多个光纤分别输送到相应的电弧区域中;以及
控制所述板状电极和尖端电极组放电并产生电弧,以对布置在所述电弧区域内的光纤的端部进行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产生电弧的过程中,通过板状电极上的通孔向电弧区域中输送介电介质,以改变和引导放电电弧的形态。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产生电弧的过程中,在板状电极的表面覆盖介电介质,以改变和引导放电电弧的形态。
CN201210445763.8A 2012-11-09 2012-11-09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09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5763.8A CN103809245B (zh) 2012-11-09 2012-11-09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
EP13792501.2A EP2917772A1 (en) 2012-11-09 2013-11-06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d surface of optical fiber
PCT/IB2013/059937 WO2014072908A1 (en) 2012-11-09 2013-11-06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d surface of optical fiber
JP2015541274A JP6225299B2 (ja) 2012-11-09 2013-11-06 光ファイバの端面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4/707,474 US20150239769A1 (en) 2012-11-09 2015-05-08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nd Surface of Optical Fib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5763.8A CN103809245B (zh) 2012-11-09 2012-11-09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9245A true CN103809245A (zh) 2014-05-21
CN103809245B CN103809245B (zh) 2017-02-08

Family

ID=4959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576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09245B (zh) 2012-11-09 2012-11-09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39769A1 (zh)
EP (1) EP2917772A1 (zh)
JP (1) JP6225299B2 (zh)
CN (1) CN103809245B (zh)
WO (1) WO20140729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215A (zh) * 2015-01-13 2015-04-29 深圳市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66771B1 (en) 2014-07-31 2016-02-23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Electric arc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n optical fib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974516A (zh) * 2016-04-20 2016-09-28 安徽理工大学 全自动手持式带状光纤切割及端面处理一体机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159A (zh) * 1998-11-13 2001-1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放电表面处理装置以及放电表面处理方法
JP2003248133A (ja) * 2002-02-26 2003-09-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CN102346275A (zh) * 2011-11-08 2012-02-08 江苏宇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端面处理方法
CN202975388U (zh) * 2012-11-09 2013-06-0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0445A (en) * 1947-02-10 1952-06-17 Carl A Sundstrand Longnose pliers
CH579951A5 (zh) * 1975-04-11 1976-09-30 Gema Ag
JPS5373148A (en) * 1976-12-13 1978-06-2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Connector of optical cables
DE2932723C3 (de) * 1979-08-13 1982-03-04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unlösbarer Verbindungen von Lichtwellenleitern
JPS5816612U (ja) * 1981-07-24 1983-0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フアイバ接続部品
US4911947A (en) * 1986-02-03 1990-03-27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inducing color shift in metallic paints
US4971829A (en) * 1987-06-08 1990-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praying process for corona charges spacer material and attracting the same to plate having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DE3726607A1 (de) * 1987-08-11 1989-02-23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Verfahren zum gleichzeitigen verschweissen mehrerer lichtwellenleiterpaare
US5666605A (en) * 1994-10-11 1997-09-09 Konica Corporation Charging unit
JPH11305065A (ja) * 1998-04-24 1999-11-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JP2006184467A (ja) * 2004-12-27 2006-07-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加熱強さ検出方法及び融着接続方法並びに融着接続装置
JP4785041B2 (ja) * 2005-10-18 2011-10-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被測定線状体の外径測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159A (zh) * 1998-11-13 2001-11-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放电表面处理装置以及放电表面处理方法
JP2003248133A (ja) * 2002-02-26 2003-09-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CN102346275A (zh) * 2011-11-08 2012-02-08 江苏宇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端面处理方法
CN202975388U (zh) * 2012-11-09 2013-06-0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N’ICHI TAKAHATA AND YOGESH B. GIANCHANDANI: "Batch Mode Micro-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vol. 11, no. 2, 7 August 2002 (2002-08-07), pages 102 - 110, XP001125203, DOI: doi:10.1109/84.99344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215A (zh) * 2015-01-13 2015-04-29 深圳市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器
CN104570215B (zh) * 2015-01-13 2015-11-04 深圳市创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535614A (ja) 2015-12-14
US20150239769A1 (en) 2015-08-27
CN103809245B (zh) 2017-02-08
EP2917772A1 (en) 2015-09-16
WO2014072908A1 (en) 2014-05-15
JP6225299B2 (ja) 201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63172U (zh) 电子元件自动焊接生产装备
CN103809245A (zh)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和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方法
US20160116675A1 (en)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er and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N202975388U (zh) 用于处理光纤端面的系统
CN105120138A (zh) 摄像头模组及摄像头模组的组装方法
CN110488124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多点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4140927A (zh) 一种细胞位姿调节芯片、装置和方法
JP3384984B2 (ja) 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装置
CN108738354A (zh) 用于检查照明装置的包含至少两个led的模块的方法和ict装置
CN110315753A (zh) 一种静电纺丝熔体3d打印装置
EP266722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osing electrical discharge on optical fiber
CN103728505B (zh) 检查装置
CN110068896A (zh) 切割定位定焦调芯光纤熔接机
CN104965138A (zh) 一种测试飞机供电系统工作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CN1400470A (zh) 显示装置的检查装置、驱动信号供应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检查系统
US20040238497A1 (en) Erosion system having an erosion head for removing metallic connection elements
JP2010117600A (ja) 融着接続機及び融着接続機の接続制御方法
EP4343396A1 (en) Fusion splicing machine
CN204039383U (zh) 一种细胞位姿调节芯片和装置
CN103149636A (zh) 具有可更换光纤夹具的熔接机
US7681311B2 (en) Routing of power and data from a voltage source to multiple electrically powered tools in a multi-tool processing station
CN107632343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光纤熔接机
KR101893103B1 (ko) 다심형 로터리 광스위치의 캐필러리 렌즈 자동 정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04062089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装置
EP4339667A1 (en) Fusion splice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