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5338B - 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短程蒸馏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短程蒸馏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5338B
CN103805338B CN201410016378.0A CN201410016378A CN103805338B CN 103805338 B CN103805338 B CN 103805338B CN 201410016378 A CN201410016378 A CN 201410016378A CN 103805338 B CN103805338 B CN 103805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fatty acid
oil
light
distance disti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63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5338A (zh
Inventor
陈汉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163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05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05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5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5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5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短程蒸馏器,其中该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将蒸发面预热到170~320℃,抽真空到0.1~10Pa,冷凝面降温到3~45℃,脱胶后的植物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190℃,然后进入短程蒸馏器,轻组分进入轻组分收集罐,重组分进入重组分收集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器及生产工艺方法,操作简单容易,物料在短程蒸馏中受热时间仅为十几秒,可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聚合等副反应,在油脂精炼的分提领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 短程蒸馏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器及生产工艺方法,属于植物油脂精炼分提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高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油脂分提的方法将分离不同脂肪酸组成的甘三酯。油脂分提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构成油脂的各种甘三酯的熔点差异及溶解度不同,将油脂分成固、液两部分。油脂分提工艺按其冷却结晶和分离过程的特点分为常规法、表面活性剂法和溶剂法三种。
常规分提法是油脂在冷却结晶及晶、液分离过程中,不附加其他措施的一种分提方法,也称干法分提。常规分提法分间歇式、半连续和连续式。目前大多数工厂采用间歇式和半连续式工艺。半连续式工艺由间歇结晶和连续过滤组成。Tirtiaux法是一种典型的常规分提法。用Tirtiaux法分提棕榈油是当今世界上常规法分提的典范,它在比利时首先应用于工业生产。该方法的关键是控制冷却速率和温度差,使结晶颗粒过滤性能好;固、液两相用真空吸滤机分离。
表面活性剂法是在油脂冷却结晶后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善油与脂的界面张力,借脂与表面活性剂间的亲和力,形成脂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悬浮液以促进脂晶离析的方法。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添加量一般为油量的0.2~0.5%。表面活性剂加入与油量相等的水中配成表面活性剂溶液,该溶液分两次加入:其中的20%经冷却后加进结晶塔以促进稳定晶型的形成;其余的80%经冷却后进入湿润阶段。该法水用量较高,易生成大量生产废水,增加生产企业后续废水处理的强度。
溶剂分提法是指在油脂中按比例掺入某一溶剂构成混合油体系后进行冷却结晶、分提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溶剂有丙酮、正己烷、异丙醇等。该法能形成容易过滤的稳定结晶,提高分离得率和分离产品的纯度,缩短分离时间;适用于组成甘三酯的脂肪酸碳链长、黏度较大油脂的分离。但溶剂分提法能量消耗高,投资大,且容易造成溶剂残留超标,从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油脂分提的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脂肪酸组成较整齐的油品(如棕榈油、椰子油、棉籽油、米糠油等)容易分提;脂肪酸组成复杂的花生油则无法分提;此外,天然油脂中的类脂组分对油脂的品质和结晶分提也有影响。在分提过程中,一般添加与固体脂中脂肪酸结构相近的固体脂肪酸;油脂在进入冷冻阶段前,必须将不均匀晶核破坏。油脂品质(或其它物质)对油脂结晶的影响:①胶质:不利晶核形成;②FFA:促晶核形成(特别是饱和脂肪酸,一般小于7%);③MG、DG:不利晶核形成;④过氧化物:粘度大,不利晶核形成;⑤不匀晶核:不利晶核形成(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形成;一般升温使之破坏)。此外,影响油脂分提效果的因素主要还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结晶温度和冷却速度:不同的油脂,不同的结晶温度,具有不同的分提效果;分提过程中,脂晶的晶型影响分离效果,最稳定晶型的获得由冷却速率和结晶温度决定;
(2)结晶时间:某种油品在某种结构的结晶塔达到结晶相平衡的时间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油脂分提要求有足够的时间结晶;
(3)搅拌速度:若搅拌速度力度不够,会产生局部晶核;搅拌太剧烈,会使结晶撕碎。应控制适当的搅拌速度;
(4)辅助剂:溶剂、表面活性剂、助晶剂对油脂的分提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5)输送及分离方式:冷冻形成的脂晶结构强度有限,在输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受絮流剪切,最好用真空吸率或压缩空气输送。
由于上述这些因素都会对油脂的分提效果造成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对上述所有这些因素加以注意并控制好各个工艺操作参数,势必增加实际生产操作过程的繁杂程度。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生产工艺及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工艺方法,在油脂精炼的分提领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其包括,步骤一,将脱蜡、脱胶后的植物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190℃,然后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170~210℃,真空度在0.1~10Pa,第一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3~30℃,流入第一轻组分收集罐,第一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一重组分收集罐;步骤二,所述第一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一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00~26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10~280℃,真空度在0.1~5Pa,第二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30~45℃,流入第二轻组分收集罐,第二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二重组分收集罐;步骤三,所述第二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二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30~26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60~300℃,真空度在0.1~5Pa,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第三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15~35℃,流入第三轻组分收集罐,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得到不饱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0%的植物油产品。
作为本发明所述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完成步骤三后,还包括,步骤四,将所述第三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三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40~265℃,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80~316℃,真空度在0.1~5Pa,第四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四重组分收集罐,第四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30~45℃,流入第四轻组分收集罐,得到不饱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0%的植物油产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一种短程蒸馏器以用于提高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程蒸馏器,其包括壳体装置、布料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冷凝装置;所述壳体装置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端的进油管、设置于所述筒体下方的重相出口以及设置于筒体一侧的真空接口;所述布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油管管口下方的与转动轴相连接的布料盘以及与所述筒体内侧壁相贴近的刮片,所述布料盘的横截面一端自所述转动轴向下倾斜延伸,另一端抵至所述刮片,所述刮片彼此之间间隔一定的空隙,与所述布料盘相连接,能够随着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筒体外侧的加热套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侧的重相收集装置,所述加热套设置有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由上端板、下端板和冷凝面围成的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连接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下端板的下方设置有轻相收集装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短程蒸馏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布料盘呈圆锥体形状,自布料盘的顶端向边缘均布有锯齿形纹路,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布料盘顶端与布料盘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短程蒸馏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套的覆盖高度≥所述刮片的高度,能够使得所述筒体的内侧形成与所述刮片相贴近的加热蒸发面,且所述导热油进口设置于所述加热套的下端,而所述导热油出口设置于所述加热套的上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短程蒸馏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轻相收集装置包括轻相收集支撑以及轻相收集盘,所述轻相收集支撑与所述冷凝装置的下端板相连接,所述轻相收集盘呈上宽下窄的收缩结构,与所述轻相收集支撑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短程蒸馏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凝管分别与冷凝管上端板和冷凝管下端板连通,所述上端板与所述冷凝管上端板之间的通道为冷却液出口通道,与所述冷却液出口相连接,所述下端板与所述冷凝管下端板之间的通道为冷却液进口通道,与所述冷却液进口相连接,且在靠近所述冷凝面的外圈,冷凝管以1/2圆管的剖面与所述冷凝面的内壁相接,在远离冷凝面的内圈,冷凝管以多层列管式排列。
作为本发明所述短程蒸馏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重相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刮片的下方,其包括重相接收盘,且所述重相接收盘的倾斜角度为5°~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短程蒸馏后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并为改进现有植物油精炼工艺提供了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短程蒸馏器的主体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的出口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料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料支撑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管与冷凝管上端板/冷凝管下端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短程蒸馏器在内部设置有冷凝装置。当脱胶后的植物油进料受热后,轻物质分子运动至一定距离时碰到冷凝装置即被凝结成液体分离出来,重物质而沿器壁流下。由于轻物质气相在内部即被冷凝,使得真空压降很小可保持设备内较高真空度。短程蒸馏器的操作温度远低于物料的沸点:由短程蒸馏原理得知,混合物的分离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分子逸出液面的平均自由程不同的性质来实现的,并不需要沸腾,所以短程蒸馏是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进行操作的。短程蒸馏受热时间短:由短程蒸馏原理知,受加热的液面与冷凝面间的距离要求比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短,由液面逸出的轻分子,几乎未经碰撞就到达冷凝面,所以受热时间很短。另外,植物油呈薄膜状,使液面与加热面的面积几乎相等,这样物料在短程蒸馏中受热时间就变得更短,仅为十几秒。
本发明涉及的短程蒸馏器蒸馏体系的真空度极高(在0.1~10Pa),可以大大降低蒸馏过程的温度。此外,由于短程蒸馏器加热面和冷凝装置的冷凝面之间的距离较短,使得热处理的时间大大缩短,可以从根源上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聚合等副反应,最终得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0%的植物油产品,可根据需要用作健康油脂的调配基础用油。
实施例1
下面以每小时处理100公斤脱色玉米油为例,进一步说明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以及所利用的短程蒸馏器的结构。
如图1~图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程蒸馏器,其包括了壳体装置100、布料装置200、加热装置300以及冷凝装置400。
其中,壳体装置100包括筒体101,在此实施例中,筒体101为直筒形,其顶部有上封头,下端设置有下封头,上封头的下方设置有进油管102,参见图1和图2,进油管102当然设置有进油管出口102a,如图2所示,在此实施例中,进油管出口102a处分布有若干小孔,能够使物料(脱色玉米油)以喷淋的方式进入短程蒸馏器,避免成股流下。为了收集重相物质以及控制整个短程蒸馏器内的真空度,壳体装置100还包括筒体101下部设置的重相出口103以及真空接口104。
布料装置200包括转动轴201、布料盘202和刮片203。其中,转动轴201穿过上封头中部与布料盘202相连接。当然,进油管出口102a设置于所述布料盘202的上方,将物料(脱色玉米油)以喷淋的方式喷淋至布料盘202上。刮片203与筒体101的内侧壁相贴近,布料盘202的横截面一端自转动轴201向下倾斜延伸,另一端抵至刮片203,而刮片203彼此之间间隔一定的空隙,与布料盘202相连接,能够随着转动轴201的转动而转动。在此实施例中,布料盘202呈圆锥体形状,参见图3,自布料盘202的顶端向边缘均布有锯齿形纹路,可以起到导流物料(脱色玉米油),避免脱色玉米油成股流下的作用。如图1所示,在此实施例中,转动轴201穿过布料盘202顶端与布料盘202下的布料支撑204相连接,参见图4,布料支撑204以十字形式固定圆环,而刮片支撑205设置于刮片203的下端,对刮片203起到支撑作用。
加热装置300包括加热套301和重相收集装置302。加热套301设置在短程蒸馏器筒体101的外壁,为达到较佳的加热蒸发目的,加热套301的覆盖高度要不小于刮片203的高度,能够使得筒体101的内侧形成与刮片203相贴近的加热蒸发面,且导热油进口301b设置于加热套301的下端,而导热油出口301a设置于加热套301的上端。重相收集装置302设置于刮片203的下方,其包括环绕筒体101内壁的重相接收盘,重相接收盘的倾斜角度为5°~10°,其宽度为5cm~15cm,远离刮片203底部一端的高度为10cm~25cm。
冷凝装置400包括上端板401、下端板402、冷凝面403、冷凝管404以及轻相收集装置405。上端板401、下端板402和冷凝面403围成冷凝装置400的腔体,冷凝管404设置在腔体内,冷凝管404连接有冷却液进口404b和冷却液出口404a,冷凝管404分别与冷凝管上端板406和冷凝管下端板407连通,上端板401与冷凝管上端板406之间的通道为冷却液出口通道,与冷却液出口404a相连接,而下端板402与冷凝管下端板407之间的通道为冷却液进口通道,与冷却液进口404b相连接,且在靠近冷凝面403的外圈,冷凝管404以1/2圆管的剖面与冷凝面403的内壁相接,在远离冷凝面403的内圈,冷凝管404以多层列管式排列,如图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上端板401、下端板402和冷凝面403围成的腔体呈直筒形,冷凝面403下方设置有轻相收集装置405,如图1所示,在此实施例中,轻相收集装置405包括轻相收集支撑以及轻相收集盘,轻相收集支撑与冷凝装置400的下端板402相连接,轻相收集盘呈上宽下窄的收缩结构,与轻相收集支撑固定连接。轻相收集装置405大致呈漏斗形,用以收集短程蒸馏过程中的轻相组分物质。
经实验研究发现,不同饱和度脂肪酸组成的甘三酯的熔点见下表:
三饱和型 双饱和型 单饱和型 三不饱和型
略号 GS3 GS2U GSU2 GU3
熔点(℃) 45~60 30~45 0~10 0以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脂肪酸的组成不同,甘三酯的熔点也不一样:饱和度高的甘三酯的熔点很高;而饱和度低的甘三酯的熔点较低;随甘三酯脂肪酸组成的不饱和程度增加,其熔点逐步降低。三不饱和型的甘三酯的熔点在0℃以下。从上表数据还可以看出,将富含不饱和酸的甘三酯从油脂中分离出来需要极低的冷却和过滤温度,尤其是三不饱和型甘三酯,冷却和过滤的温度要保持在0℃以下,从分提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来看操作性不强且不经济。
油脂的熔点见下表:
油脂 熔点(℃) 油脂 熔点(℃)
巴巴苏油 24~26 葵花籽油 -18~-14
可可脂 31~35 桐油 4
椰子油 23~26 蓖麻籽油 -12~-10
棉籽油 -2~2 玉米油 -12~-10
葡萄籽油 -10 花生油 -2
亚麻油 -20 棕榈油 33~40
橄榄油 -3~0 高芥酸菜籽油 -9
棕榈仁油 24~26 米糠油 0~8
低芥酸菜籽油 -20 大豆油 -23~-20
红花油 -18~-13 油茶籽油 -9~-5
芝麻油 -4~0 胡桃油 -16~-12
由上表可以看出:除少数油脂(巴巴苏油、可可脂、椰子油、桐油、棕榈油和棕榈仁油)外,绝大多数植物油的熔点都在0℃以下;要想采用分提的工艺将富含不饱和酸的甘三酯从这类植物油中分离出来需要极低的冷却和过滤温度,同时要求过滤车间的温度也要维持在该类植物油的熔点以下,这些要求在实际生产中都不易实现。
不同真空度下各种脂肪酸的沸点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沸点随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真空度的降低而减小。
脂肪酸在天然油脂中的甘三酯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植物种子油中的油酸、亚油酸具有选择的与甘油的sn-2位羟基结合,其余的脂肪酸包括多余的油酸与亚油酸,分布在甘油的sn-1位和sn-3位。甘三酯的sn-1、sn-2和sn-3位如下化学式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脂肪酸在油脂甘三酯中的分布情况概括如下:
(1)所有的油脂,不常见脂肪酸多半连接在甘油的sn-3位羟基上;
(2)所有植物油脂,饱和脂肪酸与长碳链(指大于C18)不饱和脂肪酸,集中在sn-1与sn-3位上,不饱和脂肪酸连接在sn-2位,不常见的酸如乙酸,连接在sn-3位上;
(3)许多动物油脂,饱和脂肪酸集中在sn-1位,短链酸与不饱和酸在sn-2位上,长链不饱和酸(指大于C18)在sn-3位上。猪油、鱼油中软脂酸集中在sn-2位;鸟类脂肪的sn-1与sn-3位置上很可能是同一脂肪酸。反刍动物乳脂的sn-3位集中了短链酸。哺乳动物的C20及C22多烯酸,也多集中在sn-3位上。
由于脂肪酸在天然油脂中的甘三酯上分布的上述特点,不同种类的油脂其甘三酯的脂肪酸组成是不同的。部分不同脂肪酸组成的甘三酯的沸点与蒸汽压的关系见下表:
酯油 0.05(mmHg) 0.001(mmHg)
三月桂酸甘油酯 224℃ 188℃
三豆蔻酸甘油脂 275℃ 216℃
三棕榈酸甘油酯 298℃ 239℃
三硬脂酸甘油酯 313℃ 253℃
甘油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酯 297℃ 237℃
甘油二硬脂酸油酸酯 315℃ 254℃
大豆油 308℃ 254℃
橄榄油 308℃ 253℃
备注:1mmHg=133Pa。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相同蒸汽压下,不同脂肪酸组成的甘三酯的沸点是不同的;随着蒸汽压的减小,同一种甘三酯的沸点显著降低。
短程蒸馏具有蒸馏温度低于物料的沸点、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因而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和热敏性物料的分离技术难度,极好地保护了热敏物料的特点品质。
如此,采用上述的短程蒸馏器进行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工艺方法如下:
(一)短程蒸馏1:
脱蜡、脱胶后的玉米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190℃,然后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170~210℃,真空度在0.1~10Pa,第一轻组分物质(即脂肪酸及臭味组分)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3~30℃,流入第一轻组分收集罐,第一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一重组分收集罐。
(二)短程蒸馏2:
将第一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一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00~26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10~280℃,真空度在0.1~5Pa,第二轻组分物质(即甘一酯、甘二酯及富含棕榈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30~45℃,流入第二轻组分收集罐,第二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二重组分收集罐。
(三)短程蒸馏3:
将第二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二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30~26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60~300℃,真空度在0.1~5Pa,第三轻组分物质(即富含油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15~35℃,流入第三轻组分收集罐,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
检测第三轻组分收集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5%,可根据需要用作健康油脂的调配基础用油。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继续完成的,即,
(四)短程蒸馏4:
将第三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三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40~265℃,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80~316℃,真空度在0.1~5Pa,第四轻组分物质(即富含亚油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30~45℃,流入第四轻组分收集罐,第四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四重组分收集罐。
经检测,第四轻组分收集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0%。
实施例3
下面以每小时处理200公斤脱蜡、脱胶菜籽油为例,进一步说明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工艺方法。
此方法依然采用本发明的短程蒸馏器。
第一步,将脱蜡、脱胶后的菜籽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60~180℃,然后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190~200℃,真空度在10Pa,第一轻组分物质(即脂肪酸及臭味组分)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3~10℃,流入第一轻组分收集罐,第一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一重组分收集罐。
第二步,将第一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一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20~24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60~270℃,真空度在5Pa,第二轻组分物质(即甘一酯、甘二酯及富含棕榈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30~40℃,流入第二轻组分收集罐,第二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二重组分收集罐。
第三步,将第二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二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40~25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80~300℃,真空度在0.1Pa,第三轻组分物质(即富含油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15℃,流入第三轻组分收集罐,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
第四步,将第三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三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50~265℃,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300~310℃,真空度在0.5Pa,第四轻组分物质(即富含亚油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45℃,流入第四轻组分收集罐,第四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四重组分收集罐。
检测第三轻组分收集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5%,第四轻组分收集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7%,可根据需要用作健康油脂的调配基础用油。
实施例4
下面以每小时处理500公斤脱蜡、脱胶大豆油为例,进一步说明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工艺方法。
此方法依然采用本发明的短程蒸馏器。
第一步,将脱蜡、脱胶后的大豆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80℃,然后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00℃,真空度在8Pa,第一轻组分物质(即脂肪酸及臭味组分)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10℃,流入第一轻组分收集罐,第一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一重组分收集罐。
第二步,将第一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一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2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70℃,真空度在8Pa,第二轻组分物质(即甘一酯、甘二酯及富含棕榈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40℃,流入第二轻组分收集罐,第二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二重组分收集罐。
第三步,将第二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二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5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300℃,真空度在8Pa,第三轻组分物质(即富含油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15℃,流入第三轻组分收集罐,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
检测第三轻组分收集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6%,可根据需要用作健康油脂的调配基础用油。
实施例5
下面以每小时处理1000公斤脱蜡、脱胶棉籽油为例,进一步说明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工艺方法。
此方法依然采用本发明的短程蒸馏器。
第一步,将脱蜡、脱胶后的菜籽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60~170℃,然后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190℃,真空度在0.2Pa,第一轻组分物质(即脂肪酸及臭味组分)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3℃,流入第一轻组分收集罐,第一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一重组分收集罐。
第二步,将第一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一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4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60℃,真空度在5Pa,第二轻组分物质(即甘一酯、甘二酯及富含棕榈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35℃,流入第二轻组分收集罐,第二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二重组分收集罐。
第三步,将第二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二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4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300℃,真空度在0.1Pa,第三轻组分物质(即富含油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25℃,流入第三轻组分收集罐,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
第四步,将第三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三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65℃,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202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310℃,真空度在0.5Pa,第四轻组分物质(即富含亚油酸的甘三酯)经冷凝装置400降温到45℃,流入第四轻组分收集罐,第四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四重组分收集罐。
检测轻第三组分收集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0%,第四轻组分收集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5%,可根据需要用作健康油脂的调配基础用油。
需要说明的是,植物油脂肪酸含量的检测、脂肪酸甲酯的制备,参考GB/T17376-200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参考GB/T17377-200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脂的气相色谱分析。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脱蜡、脱胶后的植物油经换热器升温到150~190℃,然后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170~210℃,真空度在0.1~10Pa,第一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3~30℃,流入第一轻组分收集罐,第一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一重组分收集罐;
步骤二,所述第一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一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00~26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10~280℃,真空度在0.1~5Pa,第二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30~45℃,流入第二轻组分收集罐,第二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二重组分收集罐;
步骤三,所述第二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二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30~260℃,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60~300℃,真空度在0.1~5Pa,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第三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15~35℃,流入第三轻组分收集罐,第三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三重组分收集罐,得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0%的植物油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步骤三后,还包括,
步骤四,将所述第三重组分收集罐中的第三重组分物质经换热器升温到240~265℃,进入短程蒸馏器,经布料盘均匀布料于加热蒸发面,加热蒸发面的温度在280~316℃,真空度在0.1~5Pa,第四重组分物质直接进入第四重组分收集罐,第四轻组分物质经冷凝装置降温到30~45℃,流入第四轻组分收集罐,得到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0%的植物油产品。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装置、布料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冷凝装置;
所述壳体装置包括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端的进油管、设置于所述筒体下方的重相出口以及设置于筒体一侧的真空接口;
所述布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油管管口下方的与转动轴相连接的布料盘以及与所述筒体内侧壁相贴近的刮片,所述布料盘的横截面一端自所述转动轴向下倾斜延伸,另一端抵至所述刮片,所述刮片彼此之间间隔一定的空隙,与所述布料盘相连接,能够随着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筒体外侧的加热套以及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侧的重相收集装置,所述加热套设置有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
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由上端板、下端板和冷凝面围成的腔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连接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下端板的下方设置有轻相收集装置;
所述布料盘呈圆锥体形状,自布料盘的顶端向边缘均布有锯齿形纹路,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布料盘顶端与布料支撑相连接;
所述加热套的覆盖高度≥所述刮片的高度,能够使得所述筒体的内侧形成与所述刮片相贴近的加热蒸发面,且所述导热油进口设置于所述加热套的下端,而所述导热油出口设置于所述加热套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相收集装置包括轻相收集支撑以及轻相收集盘,所述轻相收集支撑与所述冷凝装置的下端板相连接,所述轻相收集盘呈上宽下窄的收缩结构,与所述轻相收集支撑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分别与冷凝管上端板和冷凝管下端板连通,所述上端板与所述冷凝管上端板之间的通道为冷却液出口通道,与所述冷却液出口相连接,所述下端板与所述冷凝管下端板之间的通道为冷却液进口通道,与所述冷却液进口相连接,且在靠近所述冷凝面的外圈,冷凝管以1/2圆管的剖面与所述冷凝面的内壁相接,在远离冷凝面的内圈,冷凝管以多层列管式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程蒸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相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刮片的下方,其包括重相接收盘,且所述重相接收盘的倾斜角度为5~10°。
CN201410016378.0A 2014-01-10 2014-01-10 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短程蒸馏器 Active CN103805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6378.0A CN103805338B (zh) 2014-01-10 2014-01-10 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短程蒸馏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6378.0A CN103805338B (zh) 2014-01-10 2014-01-10 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短程蒸馏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5338A CN103805338A (zh) 2014-05-21
CN103805338B true CN103805338B (zh) 2016-12-07

Family

ID=5070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6378.0A Active CN103805338B (zh) 2014-01-10 2014-01-10 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短程蒸馏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053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0501A (zh) * 2016-11-09 2017-02-15 亚申科技研发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分子蒸馏器
CN109157899B (zh) * 2018-10-31 2024-02-06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矿用离子液体阻化剂的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CN110129131A (zh) * 2019-05-06 2019-08-16 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油脂中低碘值脂肪酸含量的设备及方法
CN110252053A (zh) * 2019-07-09 2019-09-20 牟正元 一种将艾烟转化成艾烟油的方法、装置及艾烟油
US20220403285A1 (en) * 2019-11-13 2022-12-22 United Cavitation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nt oil extraction using a heated fluid obtained from a cavitation apparatus
CN112933636B (zh) * 2021-03-04 2022-03-25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刮板式的蔗糖-6-酯连续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
CN112973164B (zh) * 2021-03-04 2022-09-02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的蔗糖6酯连续生产设备及方法
CN114146436B (zh) * 2021-10-29 2023-06-27 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脂肪酰胺生产用短程蒸馏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57298B1 (ko) * 2008-06-20 2014-01-28 에이케이 앤 엠엔 바이오팜 주식회사 오메가-3계 고도불포화 지방산의 고순도 정제방법
CN102934700B (zh) * 2012-11-27 2013-10-09 陈汉卿 稻米油的精制方法
CN102994225B (zh) * 2012-11-27 2014-07-02 陈汉卿 油脂的脱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5338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5338B (zh) 一种提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短程蒸馏生产方法及短程蒸馏器
US1023340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ice bran oil refinement
CN1964960B (zh) 从油的植物营养素还原法
TW200920840A (en) Method of fractionating 1, 3-disaturated-2-unsaturated triglyceride
CN103805337B (zh) 一种米糠油精制方法
KR20070103441A (ko) 지방산 제조 방법
CN105316107A (zh) 一种茶叶籽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分离方法
CN1821238B (zh) 改善未加工食油和脂肪质量和回收次要成份的方法
JP4197357B1 (ja) 油脂の分別方法
CN101896081A (zh) 婴儿配方组合物
CN1547929A (zh) 用于得到油组合物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油组合物
CN110079389A (zh) 一种动物油脂的深加工方法
CN105061384B (zh) 一种以精馏‑分子蒸馏耦合方式制备天然维生素e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29906B (zh) 一种助晶剂及分提油脂的方法
CN103614239B (zh) 抗低温高碘值棕榈油的制备方法
CN110016382A (zh) 一种大豆油脂的提取方法
Sonwai et al. Studie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hysicochem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an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mango kernel fats from various Thai varieties
CN105831370A (zh) 一种制备类可可脂的方法
Huey et al. New developments in palm oil fractionation
Embree The Separation of Natural Components of Fats and Oils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
CN113832200B (zh) 一种母乳化结构脂的制备方法
CN109097186A (zh) 植物甾醇菜籽油的制备方法及植物甾醇菜籽油和应用
Breeding et al. Crystallization of butter oil and separation by filter‐centrifugation
CN109777618A (zh) 一种茉莉香精的提取方法
CN103525550A (zh) 一种用于降低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酯含量的脱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