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4922A - 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4922A
CN103794922A CN201210428155.6A CN201210428155A CN103794922A CN 103794922 A CN103794922 A CN 103794922A CN 201210428155 A CN201210428155 A CN 201210428155A CN 103794922 A CN103794922 A CN 103794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ck seat
shell
hook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81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4922B (zh
Inventor
尹斗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sic Star Ev (korea) Stock Co
Original Assignee
LS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S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LS Cable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281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49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4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4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4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4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更具体地,一种能够容易地组装和拆卸、容易维护、结构简单以及部件的数量较少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Description

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更具体地,一种能够容易地组装和拆卸、容易维护、结构简单以及部件数量较少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来,因为最近油价的不断上涨或是环境问题,人们对电动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该电动车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为了运行不同的电动器件所需而供电的更高容量电池。为了配销(distribute)电动车,为电动车充电的电动车充电器是必需的。 
这种电动车充电器可以包括:充电站,用于供电和控制;以及连接器,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动车的接入口以将充电站提供的电能供应到设置在电动车中的接入口。 
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电动车的现有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terminal),与多个电缆连接;后座,配置成防止端子向后移动;防水材料,置于后座的前面以使端子防水;端子定位保障锁(TPA),置于后座和防水材料的前面以确保端子的位置。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电动车的现有连接器中,多个电缆可以被插入到后座、防水材料以及端子定位保障锁中。之后,将电缆端部剥开并将其按压在端子端,然后完成组装过程。如果在这些电缆的一个中出现错误,则必须从端子端切断所有电缆,并且颇为不便地将电缆从现有的按照上述顺序组装起来的连接器中的后座、防水材料以及端子定位保障锁分离。另外,如果在构成连接器的一些零部件(components)中出现错误,而非电缆错误,则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电动车的连接器中替换某些出错的零部件是不容易的。 
而且,在现有连接器中,用于确保端子的位置的端子定位保障锁独立于后座,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部件的数量。因此,生产成本会变高,并且会增加组装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结构简单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组装和拆卸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安装和拆卸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完全确保设置于连接器中的端子的容纳位置或安装位置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其内部空间(internal space)防水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本公开文本的附加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加以部分阐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研究了以下内容之后,其部分内容将会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得以领悟。通过所撰写的说明书和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具体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及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意图,如本文的具体和概括描述所述,一种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包括:外壳;端子壳体,安装在外壳中;后座,可拆卸地安装在端子壳体中;以及多个端子,经由后座插入到端子壳体中,所述端子具有分别在其外周表面形成的钩持突起。 
每一个端子的钩持突起可以被设置在端子壳体与后座之间,第一端子固定部件可以被设置在端子壳体中以防止每一个端子的钩持突起向前移动,而第二端子固定部件可以被设置在后座中以防止每一个端子的钩持突起向后移动。 
第一端子固定部件可以包括多个从端子壳体向后延伸的后引导元件,第二端子固定部件包括多个夹持元件,所述夹持元件从后座向前延伸以当端子壳体和后座彼此耦合时面对多个后引导元件。 
夹持元件可以包括弹性可变形部件,该弹性可变形部件包括:倾斜表面,被配置成当端子穿过夹持元件时引导钩持突起的滑移(sliding movement);以及钩持表面,用来支撑钩持突起的后表面。 
后引导元件可以从端子壳体延伸以当端子壳体和后座彼此耦合时与夹持元件间隔开如同钩持突起的厚度那样远的预定距离。 
后引导元件的外径可以与钩持突起的高度相同。 
后座可以包括多个设置在夹持元件之间的定位保障元件以将后引导元件插入于其中,并且定位保障元件的内径与钩持突起的高度相同。 
后座可以包括多个后容纳元件,该后容纳元件从后座向后延伸并与夹持元件相接(communication),并且密封元件被设置在后容纳元件中,该密封元件具有让电缆从其中穿过的通孔。 
密封元件可以包括;弹性部件,向前设置在后容纳元件中;以及刚性部件,耦接至弹性部件的后表面。 
弹性部件可以具有波纹管形状,并且弹性部件的外径可以大于后容纳元件的内径。 
弹性部件可以由橡胶形成,而刚性部件由塑料形成。 
密封元件可以包括多个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刚性接缝以穿过弹性部件和刚性部件。 
端子壳体和后座可以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中。 
环型肋部可以在外壳中向内凸起以严密地封闭设置在后座中的后容纳元件的预定区域。 
环型肋部的内径可以小于包围多个后容纳元件的共用外接圆的直径。 
至少一个环型钩持突起可以被设置在端子壳体的外周表面上,以及至少一个环型凸起可以从外壳向内凸起以支撑端子壳体的环型钩持突起。 
多个端子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信端子和至少一个电性端子。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一种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包括:外壳;端子壳体,安装在外壳中;后座,可拆卸地安装在端子壳体中;以及多个端子,包括在其外周表面形成的钩持突起,电缆与与所述端子连接;以及密封元件,耦接至后座以让电缆从其中穿过。 
当端子经由后座被插入到端子壳体中时,每一个端子的钩持突起可以被设置在端子壳体与后座之间。后引导元件可以被设置在端子壳体中以与每一个端子的钩持突起的前表面接触,以及多个夹持元件可以被设置在后座中以与每一个端子的钩持突起的后表面接触。 
后引导元件可以防止端子向前移动,夹持元件可以防止端子向后移动。 
夹持元件可以包括弹性可变形部件,该弹性可变形部件包括:倾斜表面,被配置成当端子穿过夹持元件时引导钩持突起的滑移;以及钩持表面,用来支撑钩持突起的后表面。 
后引导元件可以从端子壳体延伸以当端子壳体和后座彼此耦合时与夹持元件间隔开如同钩持突起的厚度那样远的预定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的连接器可以具有以下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化连接器的结构,并能够根据本发明减少构成连接器的部件的数量。因此,本发明可以提高连接器的生产力,并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容易地组装和拆卸。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的零部件能够容易地组装和拆卸。具体地,在被按压并连接至电缆之后,端子能够被可分离地插入到后座和端子壳体中。因此,能够容易地执行电缆与端子之间的按压和连接过程,并且能够容易地执行端子壳体和后座的组装或拆卸过程。能够容易地执行端子壳体和后座的组件与端子之间的组装和拆卸过程。因此,当每个零部件损坏(例如,在端子的连接部件与电缆之间产生压力状态错误)时,或者零部件需要更换时,能够容易地执行零部件之间的组装和拆卸,并且能够有效进行连接器的维护。 
更进一步,能够在连接器内完全确保端子的容纳位置或耦接位置。具体地,环型钩持突起被固定在端子壳体与后座之间,结果是确保端子的容纳位置或耦接位置。 
更进一步,确保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的端子壳体和后座的耦接位置。尤其是,能够在外壳内防止端子壳体和后座的前后移动。 
更进一步,密封元件被设置在后座的前部或后部。因此,能够防止密封元件的分离,并能够使连接器的内部防水。 
应当理解,前述的概略描述和后续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提供对公开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合并在本申请中且构成其一部分,所述附图示出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用于解释公 开内容的原理。 
在图中: 
图1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示意性示出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3为示出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4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端子的后透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外壳的内部透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壳体的后透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壳体的平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壳体的侧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rear holder)的侧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的后透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的后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的前透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的前视图; 
图14为沿图13的A-A截取的后座的纵向剖视图; 
图15为沿图13的B-B截取的后座的纵向剖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材料的前透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材料的侧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材料的前视图;以及 
图19-图2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的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可以包括:外壳;端子壳体,安装在外壳中;后座,可拆卸地安装到端子壳体;以及多个端子,经由后座插入到端子壳体中,所述端子具有分别在其外周表面形成的钩持突起(hooking protrusion)。 
在此情况下,在这些端子的每一个中形成的钩持突起被设置在端子壳体和后座之间。第一端子固定部件被设置在端子壳体中以防止每一个端子的钩持突起向前移动,第二端子固定部件被设置在后座中以防止钩持突起向后移动。 
另外,第一端子固定部件可以包括多个从端子壳体向后延伸的后引导元件。第二端子固定部件可以包括多个夹持元件,当端子壳体耦接至后座时,所述夹持元件从后座向前延伸以面对后引导元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包括:外壳;端子壳体,安装在外壳中;后座,可拆卸地耦接至端子壳体;多个端子,与电缆连接,具有分别在其外周表面形成的钩持突起;以及密封元件,耦接至后座以使电缆从其中穿过。 
当端子经由后座被插入到端子壳体中时,分别在端子中形成的钩持突起可以被设置在端子壳体和后座之间。 
后引导元件被设置在端子壳体中以与在每一个端子中形成的每一个钩持突起的前表面接触,多个夹持元件被设置在后座中以面对钩持突起的后面(rear face)。 
另外,后引导元件可以防止端子向前移动,并且夹持元件可以防止端子向后移动(rear moving)。 
可以设置一个钩持突起或多个钩持突起。钩持突起可以具有环形状。当其具有这种环形状时,该钩持突起可以称为环型钩持突起。钩持突起可以从端子的外周表面延伸预定高度。如果钩持突起为环型,则该突起的高度可以为环型钩持突起的外径。 
参考附图,如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可以不限于如下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可以被指定为其它类型。提供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以将本发明的主旨完全传达给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其示例。可能的话,全部图形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的连接器1000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示意性示出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1000的内部的透视图。图3为示出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1000的内部的侧视图。图4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端子200的后透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外壳100的内部透视图。朝向电动车的接入口(inlet)的方向可以为向前或朝向前表面。相对于电动车的接入口的相反方向可以为向后或朝向后表面。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1000包括: 多个端子200,与通信电缆和/或电力电缆(electric cable)连接以电性链接至设置在电动车的接入口中的端子,以给电动车充电;端子壳体300,被配置成容纳端子200;后座400,被配置成支撑并固定由端子壳体300容纳的端子200;以及外壳100,被配置成可拆卸地容纳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 
如图2和图3所示,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可以可拆卸地彼此组装。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构成的组件被固定地收纳在外壳100的内前部。优选地,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可以插入性地适配于外壳100的形状。 
多个密封元件500可以被收纳在后座400的后端,以使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的内部防水。多个密封元件500可以被强制(forcedly)装配到后座400的后端。 
如图4所示,端子200可以是电性连接至设置在电动车的接入口中的母端子(未示出)的公端子200。端子200的至少一个可以是通信端子200,而端子200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电性端子200。本说明书中设置了五个端子200。这是实例之一,本发明不限于此。 
设置在后座400中的后容纳元件和前容纳元件440和430的数量以及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后引导元件和前引导元件323和311的数量(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可以与端子200的数量对应。 
每一个端子200被收纳并固定在后座400的每一个后容纳元件440和每一个前容纳元件430中以及端子壳体300的每一个后引导元件323和每一个前引导元件311中。 
具体地,端子200经由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可以被可分离地插入到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中,以可拆卸地分别固定到端子壳体300的后座400中。为此,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可以包括多个端子固定部件。每一个端子固定部件可以包括由后座的前容纳元件430部分形成的多个夹持元件433(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以及端子壳体的多个后引导元件323(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更具体地,该端子固定部件包括:多个夹持元件433,从后座向前延伸;以及多个后引导元件323,从端子壳体向后延伸以当端子壳体和后座彼此耦合时面对夹持元件433。后文将详细描述设置在端子固定部件中的夹持元件433和后引导元件323。 
如图4所示,每一个端子200可以包括:连接部件210,电性连接至设 置在电动车的接入口中的多个母端子;环型钩持突起220,在连接部件210端部的外周表面形成;以及连接部件230,从环型钩持突起220向后延伸以使电缆在此按压和连接。 
连接部件210是圆柱形的,当端子200被组装到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中时,连接部件210被组装到端子壳体300的后引导元件323和前引导元件311中(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此时,连接部件210的外径(d1)与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后引导元件323的内径(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以及前引导元件311的内径相同。因此,能够在端子壳体300中确保端子200与端子200的连接部件210的耦接位置和容纳位置。 
环型钩持突起220可以在连接部件210的端部形成,并且环型钩持突起200的外径(d2)大于连接部件210的外径。环型钩持突起220可以通过端子固定部件被固定到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中。换句话说,环型钩持突起220可以被固定地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内的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之间。具体地,环型钩持突起220的前表面由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后引导元件323的自由端支撑。环型钩持突起220的后表面由设置在后座的前容纳元件430中的夹持元件433的自由端支撑(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此时,优选的是,后引导元件和夹持元件分别在端子壳体和后座中形成,以当端子壳体和后座彼此耦接时,使它们的自由端间隔开与环型钩持突起的厚度一样大的预定距离。 
连接部件230是剥开的电缆端在被按压之后与之电性连接的部分。在将电缆端按压到连接部件230之前,密封元件500(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被设置在连接部件230的周边或电缆端的周边中。根据本发明,剥开的电缆端被按压并连接至端子的连接部件,之后,每一个端子被插入到端子壳体与后座的组件中,结果是使得端子与电缆之间的按压连接过程容易执行。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外壳100可以包括左部和右部。左部和右部可以可分离地组装。然而,这是实例之一,本发明不限于此。该外壳可以由能够被组装的部件组成。 
外壳100可以包括:第一容纳空间110,其可拆卸地容纳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具有前开口和后开口;以及第二容纳空间120,在后开口的后面形成以容纳连接至端子200的电缆。 
外壳100的第一容纳空间110由第一环型凸起130和环型肋部150限定,第一环型凸起130朝向外壳100的内部凸起以限制前开口,环型肋部150向外壳100的内部凸起以限制后开口,环型肋部150与第一环型凸起130间隔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可以是从端子壳体300的第一环型钩持突起330(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到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的自由端(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的距离。 
朝向外壳100的内部凸起的第二环型凸起140在第一容纳空间110内与第一环型凸起130间隔预定距离而形成。 
优选的是,第一环型凸起130的内径(d3)与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前圆柱形部件310的外径(d8)相同(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以及第二环型凸起140的内径(d4)与端子壳体300的后圆柱形部件320的外径(d9)相同(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第一环型凸起130和第二环型凸起140可以防止端子壳体300在第一容纳空间110内前后移动,以在外壳100内确保端子壳体300的容纳位置或耦接位置。 
环型肋部150可以朝向外壳100的内部凸起以限制后开口(连接至端子200的电缆从其中穿过)。此时,当端子壳体与后座的组件被安装到外壳中时,环型肋部150可以向内凸起以严密地封闭后座的后容纳元件的预定区域。具体地,后开口151的内径(d5)(或环型肋部150的内径(d5))可以小于包围设置在后座400中的后容纳元件440的共用外接(common circumscribe)圆O的直径(d10)(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然而,为了使电缆从其中穿过,后开口151的内径(d5)(或环型肋部150的内径(d5))必须大于包围由多个后容纳元件440容纳的密封元件500的通孔(501)(用于电缆)的共用外接圆的直径(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 
环型肋部150具有如上所述的内径,以完全防止后座400在外壳100的第一容纳空间110内向后移动,并同时防止由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容纳的密封元件500向后移动。因此,可以在外壳100内确保后座400的容纳位置或耦接位置,并且可以使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的内部完全防水。 
如此,外壳100的内部结构(inner structure)被如上设置,当该组件被组装到外壳100时,可以容易地确保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的组装 位置。因此,能够提高连接器的组装速度,或者能够在外壳100内同时确保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耦接位置或容纳位置,以在外壳100内确保端子的耦接位置或容纳位置。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壳体300的后透视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壳体300的平面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壳体300的侧视图。 
如图6至图8所示,端子壳体300包括:前圆柱形部件310,向前平放,机械地耦接至电动车的接入口;以及后圆柱形部件320,向后平放,后座400可拆卸地耦接于此。 
前圆柱形部件310的外径(d8)与设置在外壳100中的第一环型凸起130的内径(d3)或设置在外壳100中的前开口131的直径相同。前圆柱形部件310可以包括多个向前设置于其中的前引导元件311。前引导元件311是圆柱形的,并且前引导元件311的内径与设置在端子200中的连接部件210的外径(d1)相同。换句话说,前引导元件311可以容纳端子200(或者端子200的连接部件210)以确保端子200的耦接位置或容纳位置。 
后圆柱形部件320的外径(d9)与设置在外壳100中的第二环型凸起140的内径(d4)相同。而且,后圆柱形部件320的外径(d9)与设置在后座400中的后盖410的内径(d13)相同(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换句话说,当端子壳体300被设置在外壳100中时,后圆柱形部件320的固定端被外壳100的第二环型凸起140包围。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被组装时,后圆柱形部件320的自由端被插入到后座400的后盖410中(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 
后圆柱形部件320可以包括多个向后平放于其中的后引导元件323。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后引导元件323支撑设置在端子200中的环型钩持突起220的前表面,以防止端子200在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内向前移动。 
具体地,后引导元件323与后座400的夹持元件433一起支撑端子200的环型钩持突起22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以防止端子200在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内移动。因此,能够在外壳内或者在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内确保端子200的容纳位置或耦接位置。 
后引导元件323的外径(d7)与设置在后座400中的定位保障锁431的 内径(d12)相同(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后引导元件323的内径(d6)与设置在端子200中的连接部件210的外径(d1)相同。换句话说,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后引导元件323容纳端子200的连接部件210,并且后引导元件323被插入到后座400的定位保障锁431中(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 
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后引导元件323的高度是后座400的夹持元件433的自由端与后引导元件323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它们之间隔开环型钩持突起330的厚度(t))。换句话说,在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其中未插入端子200)内,后引导元件323的自由端与后座400的夹持元件433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与端子200的厚度相同。因此,当在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之后插入端子200时,端子200的环型钩持突起220可以由端子壳体300的后引导元件323的自由端以及后座400的夹持元件433的自由端稳固地支撑(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 
如图7和图8所示,两个耦接凸起321被设置在后圆柱形部件320的外周表面中。每一个耦接凸起321包括:倾斜表面321a,向后倾斜以使后座的引脚(leg)411沿其滑动;以及钩持表面321b,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与在后座400的引脚411中形成的耦接凹陷413啮合。 
端子壳体300的耦接凸起321和后座400的引脚411可以使后座400能够相对于端子壳体300滑动,以容易地将后座400组装到端子壳体300。而且,引脚411具有弹性结构(将在后文对其进行描述),并且引脚411被扩展(broaden)以使其自身从耦接凸起321容易地拆卸。因此,可以有效地从端子壳体300拆卸后座400。 
根据本发明,设置两个耦接凸起321,而这是实例之一。本发明不限于两个耦接凸起321。 
如图6至图8所示,端子壳体300包括:第一环型钩持突起330,从前圆柱形部件310的固定端的外周表面对外凸起;以及第二环型钩持突起340,向外凸起,与第一环型钩持突起330间隔预定距离。 
第一环型钩持突起330由设置在外壳100中的第一环型凸起130支撑,而第二环型钩持突起340由设置在外壳100中的第二环型凸起140支撑。具体地,第二环型钩持突起340的后表面由第二环型凸起140支撑,以防止第 二环型钩持突起340向后移动。换句话说,端子壳体300的第一环型钩持突起330和第二环型钩持突起340可以被插入性地设置在设置在外壳100中的第一环型凸起130与第二环型凸起140之间。 
优选的是,前圆柱形部件310的外径(d8)与第一环型凸起130的内径(d3)相同,而后圆柱形部件320的外径(d9)与设置在外壳100中的第二环型凸起140的内径(d4)相同。 
后圆柱形部件320从第二环型钩持突起340向后平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400的侧视图。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400的后透视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400的后视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400的前透视图。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后座400的前视图。图14为沿图13的A-A截取的后座400的纵向剖视图。图15为沿图13的B-B截取的后座400的纵向剖视图。 
如图9至图15所示,后座400经由端子壳体300的耦接凸起321被可拆卸地耦接至端子壳体300,以在端子壳体300中确定端子200的耦接位置或容纳位置,并同时在端子壳体300中确保端子200的耦接位置或容纳位置。另外,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后座400可以防止端子200向后移动。 
参考图9至图15,后座400包括:后盖410,被配置成盖住端子壳体300的后端并限定后座的最外层周边;多个后容纳元件440,从后盖410的后表面向后延伸,所述后容纳元件440具有圆柱形;以及多个前容纳元件430,从后盖410的前表面向前延伸,与后容纳元件440相接,以确定端子200的耦接位置。前容纳元件430和后容纳元件440彼此相接,以形成通孔。端子200可以经由该通孔穿过后座400。 
后盖410包括:基座414,被配置成将除了与该通孔对应的区域之外的其它区域分隔成后容纳元件440和前容纳元件430;周边部件412,形成为圆柱形,以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包围端子壳体的后圆柱形部件320的预定区域,该周边部件412沿基座414的垂直方向平放;以及引脚411,沿相对于基座414的向后垂直方向从基座414的边缘伸展(spread),向后伸展得高于周边部件412。 
此时,后盖410(换句话说,周边部件412和引脚411)的内径(d13) 与端子壳体300的后圆柱形部件320的外径(d9)相同。换句话说,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后圆柱形部件320的自由端被部分设置在设置在后盖410中的周边部件412和引脚411中。 
优选的是,在后盖410中进一步设置外径与后盖410的内径(d13)相同的环型密封元件(未示出)。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环型密封元件被插入到由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后圆柱形部件320的自由端固定的后盖410的周边部件412中。因此,可以更充分地使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的内部完全防水。 
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引脚411包围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后圆柱形部件320的外周表面的预定区域。引脚411包括耦接凹陷413,该耦接凹陷413被配置成固定地容纳设置在后圆柱形部件320中的耦接凸起321。引脚411和周边部件412被设置得彼此相邻。两个引脚411沿周边方向被设置在相对侧。在引脚411与周边部件412之间形成切除部件415,以允许引脚411具有弹性可变形结构。换句话说,切除部件415在引脚411的两侧形成。在本发明中设置两个引脚411为实例之一,本发明不限于此。 
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引脚411在沿着耦接凸起321的倾斜表面滑动的同时暂时而弹性地向外扩展。之后,当耦接凸起321被引脚411的耦接凹陷413完全容纳时,引脚411弹性地收缩以将耦接凸起321固定到耦接凹陷413。相反,当拆卸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时,使用诸如起子(driver)等工具,,引脚411经由切除部件415弹性地向外扩展,而使耦接凸起321从耦接凹陷413分离。 
多个后容纳元件440从设置在后盖410中的基座414的后表面向后伸展,与前容纳元件430相接以形成通孔(端子200从其中穿过)。当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被安装到外壳100中时,后容纳元件440的预定区域可以通过在外壳100中形成的环型肋部150严密地封闭。换句话说,外壳100的环型肋部150向外壳100的内部凸起以使环型肋部150的内径(d5)小于包围后容纳元件440的共用外接圆O的直径(d10),使得环型肋部150可以严密地封闭每一个后容纳元件440的预定区域。 
优选的是,密封元件500被布置在后容纳元件440中以使端子壳体300 与后座400的组件的内部防水。 
由于外壳100的环型肋部150被配置成严密地封闭后容纳元件440的预定区域,因而在外壳100内可防止后容纳元件440向后移动,并且可以完全确保后容纳元件440的耦接位置或容纳位置。同时,布置在后容纳元件440中的密封元件500可以被固定到后容纳元件440中,以使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的内部防水。 
前容纳元件430包括多个定位保障元件和多个夹持元件。为了便于说明,设置两个定位保障元件和两个夹持元件作为实例之一,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具体地,该前容纳元件包括:两个定位保障元件431,相对地设置在弧形圆柱(arc-shaped column)中,以确保端子的耦接位置或容纳位置;两个夹持元件433,相对地设置在定位保障元件431之间,以在端子200从其中穿过之后支撑环型钩持突起220;以及切除部件439,形成在定位保障元件431与夹持元件433之间。此时,两个定位保障元件431和两个夹持元件433大致形成圆柱形。在本发明中,仅公开两个夹持元件433和两个定位保障元件431作为实例之一,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参考图14和图15,夹持元件433包括:弹性可变形部件435,设置在夹持元件433的自由端中,以当端子200从其中穿过时暂时而弹性地扩展,并且在端子200完全穿过夹持元件433之后弹性地收缩;以及支撑部件437,从后盖410的前表面(或前支撑部件420)向前延伸以支撑弹性可变形部件435。 
弹性可变形部件435包括:倾斜表面435a,当端子200穿过夹持元件433时,端子的环型钩持突起220沿该倾斜表面435a滑动;以及钩持表面435b,当端子200完全穿过夹持元件433时,该钩状表面435b支撑端子的环型钩持突起220的后表面。 
设置在夹持元件433中的弹性可变形部件435的钩持表面(换句话说,夹持元件433的自由端)被这样设置,使得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面对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后引导元件323的自由端。弹性可变形部件435的钩持表面与后引导元件323的自由端一起支撑端子200的环型钩持突起220,以防止端子200在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内前后移动。因此,可以在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内确保端子200的耦接位置或 容纳位置。 
优选的是,夹持元件433的高度与这样的距离相同: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后引导元件的自由端与夹持元件433的自由端间隔开端子200的环型钩持突起220的厚度。 
夹持元件433的高度小于与该夹持元件相邻的定位保障元件431的高度,并且两个夹持元件433的自由端的内径(d11)小于设置在端子200中的环型钩持突起220的外径(d2)。 
因此,当端子壳体300和后座400彼此耦接时,端子壳体300的后引导元件323被部分插入到夹持元件433的定位保障元件431中,以容纳端子200。端子壳体300的后引导元件323的其它区域与夹持元件433一起稳定地支撑端子的环型钩持突起220。 
定位保障元件431可以是弧形圆柱,并且端子壳体的后引导元件被插入到定位保障元件中。由两个定位保障元件431形成的内径(d12)与设置在端子200中的环型钩持突起220的外径(d2)相同,且大于由两个夹持元件433形成的内径(d11)。定位保障元件431的高度(h1)大于夹持元件433的高度(h2),定位保障元件431的内径(d12)与设置在端子壳体300中的后引导元件323的外径(d7)相同。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密封元件500的前透视图。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密封元件500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密封元件500被设置在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中。 
如图16至图18所示,密封元件500包括通孔(电缆从其中穿过)。而且,密封元件500包括弹性部件510以及耦接至弹性部件510的下部(或下表面)的刚性部件520。 
弹性部件510被向前布置在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中,并且弹性部件510的外径大于设置在后座400中的后容纳元件440的内径。因此,弹性部件510可以被固定且强制地装配到后容纳元件440中,以防止诸如水等异物经由后容纳元件440渗透。 
优选的是,弹性部件510具有波纹管(bellows)形状,以具有弹性可变形结构。更优选的是,弹性部件510由橡胶形成。因此,即使穿过设置在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中的弹性部件510的电缆在预定范围移动,弹性部 件510的弹性变形也不会在后容纳元件440与弹性部件510之间产生空隙,并且能够使后容纳元件440持续防水。 
刚性部件520被向后布置在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内。优选的是,刚性部件520由塑料形成。刚性部件520可以防止弹性部件510由于穿过被设置在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中的弹性部件510的电缆的过多移动而磨损,结果是增强了密封元件500的耐用性和机械刚度。 
优选的是,通过双注射成形制造设置在密封元件500中的弹性部件510和刚性部件520。 
还优选的是,该密封元件还包括多个刚性接缝(seam)。多个刚性接缝530可以由刚性材料形成(例如,塑性材料),并且其被固定到刚性部件,并被设置得穿过弹性部件510和刚性部件520。刚性接缝530可以穿过刚性部件,并且可以部分或完全穿过弹性部件。即使穿过被布置在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中的弹性部件510的电缆过于按压弹性部件510,由于密封元件500包括刚性接缝,因而可防止弹性部件沿预定方向被过于挤压。施加到弹性部件的压力可以被均匀地分散到刚性部件,并且能够充分防止弹性部件损坏。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1000的组装过程。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1000的组装过程中,首先,电缆端部穿过密封元件500的通孔,并且电缆端部被按压,之后将其分别电性连接至端子200的连接部件230。在端子和电缆被插入到端子壳体与后座的组件中之前,将其按压并彼此连接,结果是使得端子与电缆之间的按压连接过程容易执行。 
后座400滑动到端子壳体300的后圆柱形部件320以在后座400的耦接凹陷413中设置端子壳体300的耦接凸起321,结果是将后座400固定到端子壳体300。 
之后,经由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将多个端子200可分离地插入到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中。将设置在端子200的连接部件230后面的密封元件插入到后座400的后容纳元件440中。此时,端子200的连接部件210被端子壳体300的前引导元件311容纳,以确保端子200的耦接位置。端子200的环型钩持突起220由后座400的夹持元件433的钩持表面以及端 子壳体300的后引导元件323的自由端固定地支撑。同时,将环型钩持突起220设置在后座400的定位保障元件431中,以在端子壳体300或外壳100内完全确保端子200的耦接位置。 
因此,将外壳100的左部和右部彼此连接,并且组装过程结束。此时,可以将端子壳体300与后座400的组件安装到外壳100中,以在外壳100的第一环型凸起和第二环型凸起130和140之间设置端子壳体300的第一环型钩持突起和第二环型钩持突起330和340,并通过外壳100的环型肋部150严密地封闭后座的后容纳元件440的预定区域。 
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1000的拆卸处理按照组装过程的反向执行。 
如上文提到的,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化连接器的结构,并能够减少构成连接器的部件的数量。因此,本发明可以提高连接器的生产力,并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容易地组装和拆卸。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的零部件能够容易地组装和拆卸。具体地,在被按压并连接至电缆之后,端子能够被可分离地插入到后座和端子壳体中。因此,能够容易地执行电缆与端子之间的按压和连接过程,并且能够容易地执行端子壳体和后座的组装或拆卸过程。并可以容易地执行端子壳体和后座的组件与端子之间的组装和拆卸过程。因此,当每一个零部件损坏(例如,在端子的连接部件和电缆之间产生压力状态错误)时,或者零部件需要更换时,能够容易地执行零部件之间的组装和拆卸,并且能够有效进行连接器的维护。 
而且,能够在连接器内完全确保端子的容纳位置或耦接位置。具体地,环型钩持突起被固定在端子壳体与后座之间,结果是确保端子的容纳位置或耦接位置。 
而且,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的端子壳体和后座的耦接位置得以完全确保。尤其是,能够在外壳内防止端子壳体和后座的前后移动。 
根据本发明,密封元件被设置在后座的前部或后部。因此,能够防止密封元件的分离,并能够使连接器的内部防水。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之内,显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旨在包含本发明的这些变形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20)

1.一种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包括:
外壳;
端子壳体,安装在所述外壳中;
后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端子壳体中;以及
多个端子,经由所述后座插入到所述端子壳体中,所述多个端子分别具有在其外周表面形成的钩持突起,
其中每一个端子的钩持突起被设置在所述端子壳体与所述后座之间,以及
第一端子固定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端子壳体中以防止每一个端子的所述钩持突起向前移动,以及
第二端子固定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后座中以防止每一个端子的所述钩持突起向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固定部件包括从所述端子壳体向后延伸的多个后引导元件,以及
所述第二端子固定部件包括多个夹持元件,所述夹持元件从所述后座向前延伸以当所述端子壳体和所述后座彼此耦合时面对所述多个后引导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元件包括弹性可变形部件,该弹性可变形部件包括:
倾斜表面,被配置成当所述端子穿过所述夹持元件时引导所述钩持突起的滑移;以及
钩持表面,用来支撑所述钩持突起的后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引导元件从所述端子壳体延伸以当所述多个端子壳体和所述后座彼此耦合时与所述夹持元件间隔开如同所述钩持突起的厚度那样远的预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引导元件的外径与所述钩持突起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座包括多个定位保障元件,所述多个定位保障元件设置在所述多个夹持元件之间以将所述多个后引导元件插入所述多个夹持元件中,以及
所述定位保障元件的内径与所述钩持突起的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座包括多个后容纳元件,所述多个后容纳元件从所述后座向后延伸并与所述夹持元件相接,以及
密封元件被设置在所述后容纳元件中,该密封元件具有让电缆从其中穿过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密封元件包括:
弹性部件,向前设置在所述后容纳元件中;以及刚性部件,耦接至所述弹性部件的后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波纹管形状,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后容纳元件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由橡胶形成,以及所述刚性部件由塑料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密封元件包括多个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刚性接缝,其穿过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刚性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壳体和所述后座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外壳中。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环型肋部在所述外壳中向内凸起以严密地封闭设置在所述后座中的后容纳元件的预定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环型肋部的内径小于包围所述多个后容纳元件的共用外接圆的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环型钩持突起被设置在所述端子壳体的外周表面上,以及
至少一个环型凸起从所述外壳向内凸起以支撑所述端子壳体的所述环型钩持突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端子包括至少一个通信端子和至少一个电性端子。
17.一种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包括:
外壳;
端子壳体,安装在所述外壳中;
后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端子壳体中;
多个端子,包括在其外周表面形成的钩持突起,多个电缆与所述多个端子连接;以及
密封元件,耦接至所述后座以让电缆从所述密封元件中穿过,
其中当所述多个端子经由所述后座被插入到所述端子壳体中时,每一个端子的钩持突起被设置在所述端子壳体与所述后座之间,
后引导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端子壳体中以与每一个端子的所述钩持突起的前表面接触,以及
多个夹持元件被设置在所述后座中以与每一个端子的所述钩持突起的后表面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引导元件防止所述多个端子向前移动,所述夹持元件防止所述多个端子向后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元件包括弹性可变形部件,该弹性可变形部件包括:
倾斜表面,被配置成当所述多个端子穿过所述夹持元件时引导所述钩持突起的滑移;以及
钩持表面,用来支撑所述钩持突起的后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后引导元件从所述端子壳体延伸以当所述端子壳体和所述后座彼此耦合时与所述夹持元件间隔开如同所述钩持突起的厚度那样远的预定距离。
CN201210428155.6A 2012-10-31 2012-10-31 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Active CN1037949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155.6A CN103794922B (zh) 2012-10-31 2012-10-31 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155.6A CN103794922B (zh) 2012-10-31 2012-10-31 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4922A true CN103794922A (zh) 2014-05-14
CN103794922B CN103794922B (zh) 2016-06-01

Family

ID=50670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8155.6A Active CN103794922B (zh) 2012-10-31 2012-10-31 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9492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1943A (zh) * 2014-09-22 2014-12-24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乘用车类换电型电动车用电连接器
CN106471690A (zh) * 2014-06-26 2017-03-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
CN106856271A (zh) * 2016-12-30 2017-06-16 深圳乔合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充电座及其组装方法
CN107206911A (zh) * 2015-01-29 2017-09-26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插式连接器
CN107623210A (zh) * 2016-07-13 2018-01-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DE102022205204A1 (de) 2022-02-03 2023-08-03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binder für ein Versorgungskabe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0831A1 (de) * 2018-01-16 2019-07-1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adestecker für Elektroautos und dessen Herstellu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3320A (en) * 1993-11-04 1997-01-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CN102299443A (zh) * 2010-05-24 2011-12-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车辆侧连接器
US8123535B1 (en) * 2010-09-08 2012-02-28 Ls Cable & System Ltd. Charging connec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3320A (en) * 1993-11-04 1997-01-1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CN102299443A (zh) * 2010-05-24 2011-12-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车辆侧连接器
US8123535B1 (en) * 2010-09-08 2012-02-28 Ls Cable & System Ltd. Charging connec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1690A (zh) * 2014-06-26 2017-03-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
EP3145041A4 (en) * 2014-06-26 2018-01-1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Multi-core cable sealing structure
CN106471690B (zh) * 2014-06-26 2018-11-1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
CN104241943A (zh) * 2014-09-22 2014-12-24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乘用车类换电型电动车用电连接器
CN107206911A (zh) * 2015-01-29 2017-09-26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插式连接器
CN107206911B (zh) * 2015-01-29 2020-02-14 菲尼克斯电动交通有限公司 插式连接器
CN107623210A (zh) * 2016-07-13 2018-01-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10355391B2 (en) 2016-07-13 2019-07-1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07623210B (zh) * 2016-07-13 2019-09-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6856271A (zh) * 2016-12-30 2017-06-16 深圳乔合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充电座及其组装方法
CN106856271B (zh) * 2016-12-30 2023-05-26 深圳乔合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充电座及其组装方法
DE102022205204A1 (de) 2022-02-03 2023-08-03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binder für ein Versorgungskab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4922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4922A (zh) 电动车充电器的连接器
KR101794356B1 (ko) 전기 자동차 충전장치의 커넥터
CN107210557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2781190B (zh) 用于车载电气装置的密封盖及其制造方法
CN204223172U (zh) 旋翼飞行器电池安装结构
CN101300445B (zh) 制造插塞连接装置的方法和插塞连接装置
CN102823074B (zh) 带凹槽的界面密封件
CN103547098A (zh) 电子装置壳体锁持结构及其拆卸方法
CN105375231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636081B (zh) 浮动连接器的浮动结构
CN104377320B (zh) 电池容纳组件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模组
CN109249817A (zh) 用于加电站的充电桩的充电线缆单元及该单元的使用
US20140113479A1 (en) Connector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CN104869778A (zh) 电子产品防水塞
CN104983142A (zh) 手表及其表带组件
US9166328B2 (en) Connector, in particula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7264115U (zh) 一种手表的连接结构及手表
CN109075495A (zh) 连接器
CN105830338A (zh) 用于太阳能板电连接的壳体
CN102904088A (zh) 用于在汽车工业的电气设备和至少一对电缆之间建立电气连接的连接系统
CN103491734A (zh) 锁持结构及应用该锁持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6230179A (zh) 出线夹、电机以及出线夹的安装方法
CN104835928A (zh) 一种电池盖固定结构
CN203800110U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隔板和具有其的电池容纳组件及动力电池模组
CN203968160U (zh) 手机后盖装配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0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Music star EV (Korea) stock company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Anyang

Patentee before: LS Cabl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