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3593A - 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及长寿定量牵引信息交换方法和实现 - Google Patents

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及长寿定量牵引信息交换方法和实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3593A
CN103793593A CN201310566688.5A CN201310566688A CN103793593A CN 103793593 A CN103793593 A CN 103793593A CN 201310566688 A CN201310566688 A CN 201310566688A CN 103793593 A CN103793593 A CN 103793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ife
brain
index
heal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66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3593B (zh
Inventor
吴一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fei Huato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吴一兵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吴一兵 filed Critical 吴一兵
Priority to CN2013105666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3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3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359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2449 priority patent/WO2015070634A1/zh
Priority to EP14862597.3A priority patent/EP2918222A4/en
Priority to US14/432,365 priority patent/US20160081575A1/en
Priority to JP2016553693A priority patent/JP2017500991A/ja
Priority to US15/254,641 priority patent/US20170112407A1/en
Priority to US15/254,541 priority patent/US20170112392A1/en
Priority to US15/254,531 priority patent/US20170086698A1/en
Priority to US15/254,664 priority patent/US2017008730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3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3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69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15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telemetry system
    • A61B5/0022Monitoring a patient using a global network, e.g. telephone networks, inter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07Evaluating blood vessel condition, e.g. elasticity, compli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61B5/0205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and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6Measuring blood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6Measuring blood flow
    • A61B5/0261Measuring blood flow using optical means, e.g. infrared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16Determining posture tran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 A61B5/14551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gases
    • A61B5/1455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68Evaluating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91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 A61B5/437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reproductive systems for evaluating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 A61B5/4393Sexual arousal or erectile dysfunction evaluation, e.g. tumescence eval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09Sleep detection, i.e. determining whether a subject is asleep or n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2Detecting sleep stages or cy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5Sleep qua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8Sleep apno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54Diagnosis based on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03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for noise prevention, reduction or remov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25Details of analog processing, e.g. isolation amplifier, gain or sensitivity adjustment, filtering, baseline or drift compens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35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 A61B5/7253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transforms
    • A61B5/726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transforms using Wavelet transf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35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 A61B5/7264Class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data, e.g. using neural networks, statistical classifiers, expert systems or fuzzy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6Alarms related to a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e.g. details of setting alarm thresholds or avoiding false al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9/00Local anaesthesia; Hypotherm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8Means for controll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or for metering media to the body, e.g. drip meters, counters ; Monitor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 A61M5/172Means for controll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or for metering media to the body, e.g. drip meters, counters ; Monitor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 A61M5/1723Means for controll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or for metering media to the body, e.g. drip meters, counters ; Monitoring media flow to the body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using feedback of body parameters, e.g. blood-sugar,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0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1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nsors, purposes or types
    • A63F13/212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nsors, purposes or types using sensors worn by the player, e.g. for measuring heart beat or leg activ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30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 A63F13/33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using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nnections
    • A63F13/332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using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nnections using wireless networks, e.g. cellular phone network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reports, e.g. 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thereo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1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 G16H20/1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drugs or medications, e.g. for ensuring correct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delivered via infusion or injec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77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with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or pharmacological stimul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03Using a biosens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5Communication
    • A61M2205/3546Range
    • A61M2205/3569Range sublocal, e.g. between console and dispos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5Communication
    • A61M2205/3576Communication with non implante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using external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 A61M2205/3584Communication with non implante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using external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using modem, internet or bluetoo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5Communication
    • A61M2205/3576Communication with non implante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using external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 A61M2205/3592Communication with non implante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using external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using telemetric means, e.g. radio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02User interfaces, e.g. screens or keyboar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with memories providing a history of measured variating parameters of apparatus or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04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CG,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08Other bio-electrical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08Other bio-electrical signals
    • A61M2230/10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20Blood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 A61M2230/201Glucose concen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30Blood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40Respiratory characteristics
    • A61M2230/42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5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sychiatr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sych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创立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建立居家化健康银行个人帐户,用自己的生命数据治疗疾病,利用游戏和竞技冒险的本能,以大脑的内部奖励机制作为驱动疾病治疗预防和康复的动力。利用物联网无线移动模式采集脑电波,通过多种数学算法计算,提取反映脑状态变化的多个定量指标。利用无线移动法采集头部眶上动脉的血流灌注,通过多种数学算法提取反馈睡眠质量的头部眶上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创建脑抑制背景下的疾病治疗模式,闭环反馈控制注射泵推注镇静药物,自动控制眶上动脉。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推出健康牵引者的媒体形象,利用在媒体公开的生命数据,从而精细化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变化。

Description

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及长寿定量牵引信息交换方法和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无线移动互联网、医疗信息化、计算数学、自动化等多学科技术,实现疾病诊疗、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促进的信息交换方法和信息消费通路建立的软硬件技术实现。其中包含IT、互联网、无线移动通讯、软件工程、自动化、医学诊断、临床技术路径、计算数学、生物信号采集、生物信号处理、医疗信息数字化管理、电子电路设计、医疗设备制造、媒体传播等多学科交叉技术,也是现代技术和传统医疗技术相结合所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和技术集成产物。 
背景技术
近几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的通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从现在起到2020年将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居民健康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将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1)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如下所示)。(2)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根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1998~2003年分别上涨了57.5%和76.1%,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使得看病成了很多人的难言之痛。总之,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还存在着医疗服务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差、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不进行改革,将难以应对这些新的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发展。众所周知,构建富有效率的卫生体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纵观各国卫生体制改革之路可以看出,尽管改革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卫生体制改革,更好的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与服务供给的平衡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期望。利用信息化技术、远程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解决医疗健康领域的问题,是摆在各国技术人员面前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将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大家迫切希望通过建立适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握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 
远程医疗服务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它突破了传统医学手段,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向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病人、医生、医疗单位等提供医疗服务。这不仅能解决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远程学术交流等问题,还可以共享医疗信息和资深专家等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解决区远程医学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减少病人流动,促进一定范围内的医学交流与合作。 
我国的远程医疗服务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著名的医疗机构都相继建立远程医疗网络,与全国几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协作,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影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远程军事医学、地震、救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远程医疗已经覆盖了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包括内、外、妇、儿、康复、护理、监护、影像、口腔、五官、精神病、皮肤、心理以及医学教育等。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运用,远程医疗将在医疗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 的作用。同时,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生命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远程医疗也将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 
但是,目前基于固网的远程医疗系统仍然有部分难题未得到较好的解决:(1)可及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如边远山区等固网难以到达的地区,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固网损坏的地区等;(2)医学信号终端采集设备普及性和便携性较差,医生仍然需要在固定的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医务室等)来完成远程医疗的服务,离真正“服务到家”仍旧还有“500米的距离”;(3)现有远程医疗技术无法实时获取患者真实生活状态下的生命信号和医疗就诊轨迹,丧失诸多诊断的机会。(4)没有强大的个人医疗信息系统的支持,无法使人们的医疗健康数据成为个人的财富,由个人真正拥有自己的定量、全面、实时的全方位健康信息。(5)缺乏个人自然生活工作中健康数据的广域大数据库存储支持系统,无法实现医疗健康知识普及、比对、模拟、学习的平台。(6)缺乏智能化医疗健康信息计算分析技术,缺乏大数据的医疗健康数据云计算技术,特别是自适应、自动化的健康疾病预测、疾病发生的生理生命数据特征指标的自动提取技术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医疗临床技术路径基本处于空白。 
有利的是,目前互联网技术、无线移动通讯技术、个人移动通讯终端、移动平板电脑等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迅猛、成熟、普及和日益低成本化,医疗临床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医疗单位开始普及应用,即将成为卫生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流程。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已经在交通、超市等方面获得了应用,有了技术支持系统和软件平台的工具。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技术和设备已经得到发展,一系列自然生活工作中生理信号、生命状态信号的采集传感技术有了初步成果,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和数据交换方法已经成功实现(我们的多项专利技术),本项技术发明就是建立在上述技术发展和成果的背景下提出并实现。 
发明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生命数据自动采集计算、实时互动及脑抑制疗法、脑状态定量特征表达、睡眠结构的血流灌注定量特征表达、闭环自主生命数据驱动治疗的信息交换方法和长寿定量牵引的实现。 
本发明基于的思考是:人们的医疗行为,健康保健行为,可以看做生命的一种维护模式。利用多种方法延续生命的进程。当前的医疗健康流程,可以分类归纳为西医诊疗模式和中医诊疗模式。作为一种医疗健康模式,必须具备完善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的检查、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的完整操作流程。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命维护学科。中医,是建立在阴阳协调、平衡、自然、物质相生相克的朴素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命维护学科。西医,是利用化学物质和手术治疗干预生命体的进程。中医,是利用植物、针灸、按摩等干预生命体的进程。这两种模式,都是以外力改变疾病和健康走向的方法。在长期的医学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发现,很多疾病是和人的精神心理有关系的,和人的自身抵抗力有关系的。说明,人体内部是具有治疗疾病,改善健康,延年益寿的内在机制和作用力的。当然也有破坏健康,导致疾病、死亡的反向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不管是好的,对健康有力的,还是坏的,对身体有害的,都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人们的自然意识和认知无法洞悉这个过程,更谈不上主动的有意识的干预这个过程。可以得出一种结论,身体内部有一种力量,可以影响疾病和健康。这种力量目前还没有被激发出来,只能归咎于自然或潜能力,第六感等等玄学范畴。也就是疾病治疗和健康长寿还有一半(暂定为一半)的力量没有被利用起来,特别是预防疾病的力量根本没有被利用。这就是造成人的寿命只能达到发育周期的4倍左右的一个因素,而动物却可以达到它的发育周期的7倍。 
人的皮层高级认知具有学习能力,同时也有遗忘能力和趋向于懒惰。大脑皮层高级认知情感功能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是长期进化得来的。可以说皮层功能是消耗生命资源的,造成人的寿命降低的一个因素。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科学用脑方式,对人的健康和长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将高级皮层认知功能变为对健康和长寿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就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寿命到100-150岁的正常生命规律周期。血流分布、呼吸都是决定生命体获得氧成分能量的因素,它们都可以受大脑高级皮层功能的影响,甚至间接控制。生命过程中有些疾病本来是受大脑直接控制的,比如睡眠,人出生后都会睡眠,特别是少年时期,想睡就可以睡眠。之所以失眠,并产生焦虑和抑郁,主要是受到外界相应的刺激,必须牺牲睡眠去完成某些认知任务,其中,可以伴随正向和负向情绪过程,一部分人,如果是负向情绪的伴随,大脑就会遗忘如何睡眠,这个过程可以很短,几天的时间就可能形成失眠的结果。药物依赖也是一个例子。大脑分泌脑啡肽是一种本能过程,但外部鸦片类物质的进入,大脑就会很快遗忘分泌脑啡肽 的能力,同时,引起的愉快情绪,使大脑又学会了要求外部不断提供此类物质的习惯,造成药物依赖。戒毒的过程又是一个反方向过程,通过痛苦的负向情绪过程,抑制了大脑对外部物质的愉快记忆,大脑又学会了如何分泌脑啡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让大脑重新学会如何睡眠,是可能的,或者利用愉快的情绪伴随,大脑可能会学会已经遗忘的能力,甚至学会以前不具备的健康长寿的能力。 
创立并列于西医、中医诊疗模式的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激发并利用身体内部的力量,作为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疾病预防,健康长寿的方法,称为生命维护模式。其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发展性的理论体系,以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医疗临床信息化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数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电子技术作为基础,继承于传统医学临床体系,以持续定量化生命数据测量计算作为依据,通过搭建大脑的高级皮层神经中枢和深部脑神经中枢、植物神经中枢之间的感知通道,以皮层功能的认知和情感控制作为手段,在自主意识下自由控制生命数据的改变,达到治疗,健康,延年益寿的最终目标。 
创立一种疾病治疗的背景环境,使目前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可以达到最大化。疾病治疗的背景环境会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利用精细化的背景控制手段,可以丰富和完善疾病治疗的过程。背景的控制主要以大脑高级皮层认知功能的抑制和休眠为手段,实现背景的控制。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和传统医学的日益融合,为产生医学技术和模式的革命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将孤立的、发生了明显有感觉的生命状态变化后的医疗就诊方式,变成持续的,在没有明显生命状态变化的感觉时已经处于医疗就诊和健康保健的全过程中,并且,这种过程大部分时间是医疗等级的,包括,诊断所需的检查测量,诊断过程,治疗和康复,亚健康控制等持续的生命过程管理,建立起第三种生命维护的规范化诊疗环节流程的创新模式。各个环节,对当前的诊疗模式具有继承性,又有发展和创新性。对于诊断环节,首先,精细化拆分临床医疗诊断所需的检查项目,成为简化的可操作的居家化使用的生命数据计算内容,成为日常不断重复的数据采集和测量项目,可以组合成疾病诊断检查分析报告单,并预测疾病和健康状态。建立起诊断检查测量环节的创新模式和规范化内容。其次,利用持续的并可应用于居家环境中疾病检查测量环节中的生命数据采集计算技术和方法,建立起自主意识下高级皮层功能控制生命数据变化的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长寿的方式,形成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的核心创新内容。这种创新的实现,类似于解剖学、化学对于西方医学创立的贡献,现代科学技术中无线通讯、互联网、计算数学、医学生物学工程、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平台,是实现的基础和保证。利用无线互联网通讯系统,自主意识下高级皮层功能控制生命数据变化的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长寿的方式,是一种控制论体系内的闭环反馈稳态系统调节机理,引入控制论中精确定量数据调节的模型算法,形成了一种大闭环、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架构下的诊疗健康模式。类似于控制论中的标准化、定量化流程,可以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流程和方法。治疗和康复过程采用的是娱乐、竞技比赛的应用形式,利用与生俱来的大脑学习能力的特点,在不断重复尝试控制生命数据变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大脑皮层如何有意识的调控生命数据的技巧。 
技术的实现是以无线互联网通讯及硬件载体为基础,以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终端为工具,以生命数据特征指标自动提取为核心,以医疗检查结果报告自动计算生成为依据,以大数据云计算架构为支撑,以生命数据诊疗数据的银行化存和取为后台,以居家化持续生命数据采集和传输为表现,以网上医患实时互动为方法,以游戏和竞技化比赛过程为手段,为人们的健康长寿创造出一条完整的,包含基础、工具、核心、依据、支撑、后台、表现、方法、手段的并列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具有现实可行化、服务精细化、过程科学化、技术继承化、使用经济化等等强大的可应用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创造出一整套疾病预防、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全新诊疗服务的辅助方法。为人们的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以及健康长寿的需要打开一扇充满快乐和刺激的新大门。 
本发明的核心理念就是:建立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将疾病发生后就诊时才会作的临床诊断检查分解为生命数据的系列单一自动测量计算项目,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持续开展,形成连续的诊断检查分析报告和趋势;将自动测量计算的生命数据作为工具,以大脑皮层高级自主意识主动控制生命数据的变化(工具的使用变化)作为治疗和康复、健康长寿的手段;以形成的检查分析报告和趋势为基础,预测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医疗就诊轨迹中医嘱处方作为提示依据,自动短信提示居家患者的检查治疗行为,并给以无应答自动短信报警服务。 
本发明包含硬件系统、软件平台、应用模式三个部分。硬件系统包含生命信息采集传感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主观感受信息采集器,家庭诊疗健康信息提示工作站,生命数据感知学习控 制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存储服务器、数据计算服务器等部分组成,完成生命数据、医疗轨迹、主观感受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通讯,疾病治疗、康复的控制等任务。软件平台是起到管理医疗健康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下的信息交换过程的作用,平台是以相互集成和相对独立的模块化系统存在,包括健康银行网站系统、生命数据计算系统、个人居家检查治疗信息提示报警管理系统、系列检查报告生成系统、生命数据特征指标自动提取系统、云计算自动分配管理系统、单项生命数据计算服务管理系统、自适应生命数据感知闭环反馈系统、数据播报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组成。应用模式包含利用生命数据计算结果和疾病治疗、慢病控制的过程数据治疗疾病和疾病康复、健康长寿的有奖竞技比赛的健康信息消费模式,将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健康长寿的过程融入在个人游戏的信息消费模式,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长寿的示范带头人数据公示模板应用等三种媒体传播应用模式。 
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的组成包含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理、生命信号采集换能器,第二单元是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主机,第三单元包含手持通讯终端或移动、固定电脑的网站输入界面。采集换能器采集的生命体症和生理数据包括:波形信号:脑电波、头部和末梢血流灌注波、阴茎血流灌注波、心电波、脉搏氧容积波、口鼻胸腹呼吸波、肌肉动作电位波、眼动波、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波。数值信号:脉搏次数、无创血压、血糖、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吸入氧浓度、体温、呼吸次数、阴茎周径、阴茎硬度、阴茎温度、阴茎动脉氧饱和度、尿量、相对肢体运动量(上下4肢)、体重、运动出汗量。采集的生活状态数据包括:吃药、饮食、进水量、便量。采集的主观感受数据包括:疼痛分级、呕吐分级、头晕分级、生活质量分级、胸闷、尿频、尿液颜色、出血、拉肚、便秘、大便颜色、心慌、气短、无力、眩晕、哮喘、发热、烦躁、发怒、焦虑分级、抑郁分级、入睡困难、早醒、做梦。基本电路见图1-图15。 
终端主机完成生理信号和证明体症信号的放大、整形、转换接受、加密、打包、通讯等工作,其中包含了监护电路:其中包含信号转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信号整形放大电路,以及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通讯接口电路、动态数据链路缓存电路、无线互联网络接入控制和自动分包上传电路、电源电路等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通过人体的脑电、血流灌注、心电、脑电、血压、血氧、呼吸、体温等生理波形信号和生命体症数值信号换能器探头,转换人体的相应生命体征、生理信号为电信号和计算机数值信号,电信号送入监护电路的滤波、噪音控制、放大输入部分,经相应监护模块(HXD_I)的各自计算处理、加工后,再经由模块的模拟信号输入口,分别送入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的模、数转换电路,生命数值信号经由RS232接口电路送入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的通讯接口中;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获得数字化的上述生命数据后,分别加密、压缩;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是变化的数据存储和输出结构;根据网络状态的不同,数据在存储区域内的结构不同;由计算控制管理部分在获得网络状态变化的中断事件触发后,控制采集到的数据的不同排列组合;在写指令控制下,写入存储队列的数据缓冲区;队列中的数据在计算控制管理电路的读指令控制下,经数据端口输出到无线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部分完成对网络的自动拨号、网络状态识别、TCP/IP模式信号调制、分包、输出的功能,上传至数据存储服务器和数据计算服务器; 
系统中的监护模块采用具有注册销售许可的华翔多功能组合式监护设备(HXD_I)。其多功能模块包含了常规生命体征和脑功能指标的监测,同时,对于常规生命体征的二次计算,又获得了多项功能监测指数。 
数据的采集以分布计算处理模式分别在不同的控制单元中完成,包括了生命体征的数据采集,获得的数据以循环二进制队列结构整合入计算控制单元中。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以标准的数据结构,统一的数据频率,揉合本机在组网中的名称结构,终端的名称结构为: 
终端机器地址=组网范围内的唯一地址号+组网服务器的固定IP地址 
组网内最大机器数量=65535 
对数据实施加密化处理和压缩。整合的数据流进入链路存储队列中。数据窗口为8个bety 
L流窗口=wavelet(m1+m2+m3+m4+addr+asyn+data1+data2) 
m1,m2,m3,m4为模块传送的数据,asyn为同步,data为数据和加密包 
系统数据发送和状态接受、命令接受是系统实用化的根本保证。也是系统能够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之一。GPRS和CDMA在移动中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技术。诸多环节可以影响数据传送的效果。对于数值型数据的传送,可以使用UDP包。采用多次发送的方式,保证服务器可以接受到一次有效数据 实体。对于波形图像的传输,要求连续性和排他性。不能丢失数据。这是本项技术的难点。数据的加密和压缩是波形传输的另一个难点。波形图像的传送必须采用TCP包。利用单片计算机的流控制能力,实时处理GPRS接入的状态和内部缓存大小。自动识别和自我修正网络通讯的实时进程,进而控制数据流的方向和网络呼叫拨号。设置了多达六分钟的数据链路动态队列区。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容错能力的提高。 
数据在链路存储队列中等待入网。网络状态触发电路触发一个网络状态事件,计算控制单元的事件处理流程根据事件性质,分别进入不同的线程处理单元。在正常状态下,取得链路数据,以TCP协议分包,通过无线网络向网络中设置的网址和端口发送协议包。 
TCP协议包+=(save_point-read_point)*real_data-→read_point++ 
save_point,read_point为数据指针,real_data为实时数据。 
如果非正常状态,系统启动等待拨号线程处理流程,网络接入状态识别电路定时尝试网络接通情况,同时,触发一个数据缓存事件,并重组数据结构。网络状态识别确定网络服务器忙还是网络断线发生,触发不同的消息,启动重新拨号电路或尝试连通服务器线程(见图2)。 
L流窗口=(m1+m1+m1+m1+addr+asyn+data) 
m1为传送的关键数据,asyn为同步,data为加密包 
动态数据链路管理包含了内存数据队列管理,数据加密管理,数据压缩管理。数据结构动态改变,数据流的重组。涵盖了回顾数据及当前数据发送的动态相互协调和关键数据快速传送的功能。 
系统的数据传输,采用公网和无线模式,必须加密数据的传输。本系统没有采用常规数据加密技术。提出一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动态数据加密方法:小波分析数据加密技术。考虑的基础是小波分析技术的复杂和精细,分解和还原特性,以及强大的抗干扰能力。系统的硬件设计充分考虑了本项技术的实施。数据格式扩展到八通道数据传输能力。事先设定特定数据段的小波变换和指数化小波分析结果。其中的母函数以及数据变换的分辨率保密,各成分数据的通道号无序。在接收端,对信号实施反变换,可恢复数据的原始特性。本项技术的采用,可以消除信号的干扰。小波分析技术的应用,还可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出多种信号的某些特征指标,以便作为远距离反馈调控的数据基础。本项技术的采用,是系统实用化的基础。 
生活状态数据和主观感受数据的采集通过主观感受信息采集器实现。主观感受信息采集器包含手机、移动平板、固定电脑等各种电脑设备,在本发明中表达的健康银行个人账号下,以B/S结构的浏览器窗口或APP应用软件操作窗口作为输入操作界面,以手工输入方式录入数据,录入界面采用点选方式选择不同的感受数据或量的数据,包括:疼痛分级、呕吐分级、头晕分级、生活质量分级、胸闷、尿频、尿液颜色、出血、拉肚、便秘、大便颜色、心慌、气短、无力、眩晕、哮喘、发热、烦躁、发怒、焦虑分级、抑郁分级、入睡困难、早醒、做梦等等日常行为上的现象和感觉。这些数据直接通过电脑的无线、有线互联网接入上传至本发明中健康银行个人账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器中。这些主观信息生成医疗健康服务的患者主诉内容,存储记录下来,同时,相应的生命体症和生理信号的变化也同步记录下来,获得生活和工作中健康医疗信息的全面采集。 
集成在一体的脑电波、头部血流灌注波的信号采集换能器,连续采集额部双侧的脑电波和额部双侧框上动脉的血流灌注波。传感器分为数个集成在6×0.7×0.3cm硅胶体范围内的换能器组合。硅胶体称为硅胶床。每个换能器采用工业级信号传感器。包括一组压力感受器、一组近红外激光发生器、近红外激光接受器和经过氧化处理的一组金属银电极片。金属电极传感脑电波信号,压力感受器和近红外激光传感血流灌注信号,金属电极分为左侧框上部位和右侧框上部位两个脑电信号引导电极,以及双耳耳垂部两个脑电信号参考电极。组合后分别采集左右脑的脑电波信号,电极设计经过理化处理,在形状上和电位极化上满足干电极采集脑电波信号的应用要求,不需对信号采集点附近的皮肤做专业处理,就可以方便的采集到符合医疗标准的脑电波信号。压力感受器和近红外激光传感器分别集成在框上靠中部位置的双侧框上动脉解刨学位置附近,左右侧部位压力感受器和光发射器分别选择两组器件,光接受器分别选择一组器件,在个人简单佩戴的使用要求下保证发射光能够可靠的照射到血管部位,以及压力感受器感受到血管的搏动信号。额部两侧的压力感受器、激光传感器和脑电波传感器固定于硅胶床上,按照上述规则从左至右排列,耳部脑电引导电极固定于两个耳夹上,通过导线和硅胶体成为一个整体。硅胶体和一个有弹性的松紧带相连,形成一个可以调节直径的有松紧的头套。硅胶体的导线引出至松紧带的中部后脑部位顺下,配接插头,得到一个完整的头部脑电和血流灌注信号的换能器。 
末梢血流灌注波换能器,集成了一套近红外激光传感器,包括接受和发射光器件,传感器固定于 2.5×0.7×0.3cm硅胶体上,采集手指部位的血流灌注波信号。硅胶体和刺啦条相连,使用时包裹于手指末端,刺啦条固定。得到末梢血流灌注波信号换能器。信号的导线和头部血流灌注及脑电波信号换能器相连,通过一个插头接入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相应插座上。传感器外观图及信号流程、电路图见图3-图5。 
近红外激光传感器照射血管中流动的血流,通过血管中血流携带的红细胞的数量变化产生反射波的变化,同时,血流对血管壁产生作用,形成搏动,压力感受器感受到这种搏动。通过压力感受器感受到最大化的血管搏动,可以找到框上动脉的大体位置,近红外激光传感器中的近红外激光发射器,可以照射到血管并产生反射波,设置在一侧的激光接收器接收到反射信号,作为输出。同时,设立在血管部位的压力换能器接受到的血管壁搏动波,也作为输出信号。两种信号输出,经过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监护电路电子信号转换放大单元转化为可识别的模拟电信号,传送至模数转换器中,离散并转换为数字信号,进入中心计算控制电路芯片,完成分配、计算、加密、压缩、绑定身份信息的数据处理流程。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并无线发送至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的血流灌注波。同理,也可以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末梢血流灌注波。脑电波传感器感受到大脑皮层带电离子的极化反应而产生的生物电位变化,在引导电极和参考电极之间形成电位差信号作为输出,信号通过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监护电路电子信号转换放大单元转化为可识别的模拟电位信号,传送至模数转换器中,离散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经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芯片的处理,类似于血流灌注波,在服务器端获得实时的脑电波数据。 
集成于一体的阴茎血流灌注波、阴茎周径、阴茎硬度、阴茎温度、阴茎动脉氧饱和度换能器采集睡眠中的阴茎生理变化状态信号,换能器装置具备连续采集阴茎局部血流变化、硬度变化、周径变化、温度变化、相对血氧变化等生理参数。传感器分为数个集成在5×0.7×0.35cm硅胶体范围内的换能器组合。每个换能器采用工业级信号传感器。包括光发生器和光接受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金属电极片。传感器按照某种规则排列,引出导线,接头,完成生理信号换能输出的作用。传感器是条状结构,中间部分带有弹性物质,一头连接医用创可贴,以环状方式套在阴茎根部。传感器内部引出多条导线,多股缠绕,一端配置接头,连接到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 
放大器包含血流灌注前置放大器、硬度周径放大器、血氧饱和度模块、温度输入接口、各部分放大器包含前置滤波、一级放大、零点调节、有缘滤波、时间常数、信号隔离、二级放大输出。信号变换成为0-5V的电压信号。分别代表阴茎血流变化、阴茎硬度变化、阴茎周径变化、阴茎温度变化、阴茎相对血氧饱和度变化等参数。血氧饱和度模块采用市场上销售的医疗设备标准血氧模块,血氧监测探头加以改造。实现阴茎相对血氧的测定。阴茎周径测量需要使用零点调节,在将传感器安装到阴茎上之后,其松紧度以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零点指示灯闪亮作为标志。经过放大整形处理的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变为数字信号,送入中心计算控制电路芯片,完成分配、计算、加密、压缩、绑定身份信息的数据处理流程。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并无线发送至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的阴茎血流灌注、阴茎周径、硬度、温度、相对氧饱和度等波形和数值。阴茎硬度、阴茎血流、阴茎周径见图6-图8。 
心电波、脉搏氧容积波、口鼻胸腹呼吸波、肌肉动作电位波、眼动波、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波、脉搏次数、无创血压、血糖、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吸入氧浓度、体温、呼吸次数等信号换能器采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专用功能模块实现,主要以HXD_I系列多参数组合是监护仪的各功能模块为主,配合国际国内相应模块供应商的产品实现上述生理、生命体症信号的采集。各功能模块输出信号包括波形输出和数字输出两种模式,分别送入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和数字通讯接口端。信号的通讯采用有线和无线方式混合实现,无线方式采用具备蓝牙或wifi模式的功能模块实现,主要是血糖微创测量盒、呼吸成分测量盒,这两部分测量单元和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可以是分体的,无线方式连接,其他功能模块包含在终端设备中,有线方式连接。各功能模块的输出信号经过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模数转换器变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进入中心计算控制电路芯片,经过类似于上述的处理加工后。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并无线发送至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的上述多种生命体症和生理信号的波形和数值。各部分电路见图9-图14。 
相对肢体运动量(上下4肢)信号采集换能器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件实现,以穿戴方式固定于身体的四肢。四个加速度传感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以有线方式固定于上衣和裤子上。四条信号线连接至一个4×1×2.5cm的集线盒上,信号线的走向在裤腰部位交汇,并以固定在裤腰上的方式连接到集线盒。 集线盒有一条信号输出线接入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的相应插座上,实现四肢相对运动大小的信号换能器功能。肢体运动加速度信号是交流电信号,送入终端的监护电路部分,并经过模拟信号的放大整形等处理后,通过模数转换,成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进入中心计算控制管理电路,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发送至互联网平台,在服务器端得到实时四肢相对运动量波形信号。相对运动量信号采集电路见图15。 
尿量、体重、运动出汗量的采集换能器采用数字称重仪实现,测量的重量信号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中,再由终端发送至本发明中健康银行的服务器端。重量信号的无线发送采用蓝牙技术或wifi技术模式实现。重量信息采集电路见图16。 
家庭诊疗健康信息提示工作站,是一台家庭使用的桌面计算机系统,也可以是家用电脑系统、智能手机等,通过这台电脑,再取得授权的情况下(购买服务),电脑将按照服务器传送过来的指令发出声音和屏幕文字信息,指导使用者完成相应的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长寿的各个步骤。如果使用手机作为提示端设备,主要以短信形式发出。服务器的指令生成遵循医嘱处方要求,在本发明中健康银行个人账户的就医信息录入中包含有医嘱处方,提取处方中的吃药和测量的内容,按照处方中规定的时间生成治疗指令序列,定时发送至指定的个人家庭电脑或手机上。 
生命数据感知学习控制设备,包含运动控制平板电脑,自动机器人两个部分。平板电脑通过无线互联网平台接受到本发明中包含的生命数据计算分析服务器的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发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指令,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机器人采用美国进口的可编程可组装模块式机器人产品EV3,包含一组动作指令系统。机器人和控制电脑之间的通讯采用蓝牙模式。信息交换是大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架构下的人机组合闭环模式。控制回路中包含人的生理生命信号、无线互联网平台、信号计算服务器、控制电脑、执行机构(机器人)、人的感官输入系统。信号流程为:通过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实时采集使用者的生理生命体症信号,通过无线互联网平台发送至网络上的信号计算分析服务器上,通过云计算模式,获得实时的反应人的生命状态的实时特征指标,在通过无线互联网平台直接传送到控制电脑中,电脑根据特征指标和使用者设定的疾病治疗或健康保健、用脑素养的目的,发出不同的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指令,执行机构接受到指令后产生相应的运动形态,人的眼睛、耳朵看到并听到执行机构的运动后(相当于感知到自己生理和生命信号的变化),通过调节自己生理生命信号的改变,促使执行机构的运动达到自己希望的状态,形成了人、互联网、执行机构、人的闭环反馈的控制模式。控制流程见图25 
集成在一体的脑电波、头部血流灌注波的信号采集换能器,连续采集额部双侧的脑电波和额部双侧框上动脉的血流灌注波,以及肢体末梢的血流灌注波。多路波形数据通过互联网无线模式传输到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和数据存储中心。数据计算服务中心的服务器对各路波形数据施加云计算处理,提取出代表睡眠特征的指标。额部框上动脉是来自于眼底动脉的血管分支,眼底动脉来自于颅内动脉血管的分支。框上动脉的血流灌注和颅内血流灌注有相关性。颅内血流灌注是维持大脑功能的根本因素,也是影响脑状态的根本因素。大脑皮层的工作可以用皮层血流灌注的改变代表,现代脑部扫描和测量技术,主要观察脑部各功能区的血流影像变化。医学研究证明:脑部血流灌注的血液量,占身体血液总量的30%左右。可以说大脑皮层的工作消耗了大量血液所携带的氧成分和其他内分泌物质。血流灌注的作用主要是携带氧成分在全身循环,并不断在各器官细胞间交换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是细胞完成代谢功能的能量供应,产生氧化反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的附带产物,通过血流的运输,到达人体的肺部,通过呼吸交换到身体以外。测量头部血流灌注,特别是通过颅外血管,测量到和颅内血流灌注相关的特征指标,可以客观反应大脑皮层功能状态的改变。通过实验表明,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血流灌注产生变化,躯体血流灌注也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利用血流灌注的测量得到反映。血流灌注的测量包含头部血流灌注测量和肢体末梢血流灌注测量,测量的结果是得到头部血流灌注指数和末梢血流灌注指数两个指标,分别命名为HPi指数和Pi指数。这两个指数是身体发出的生命体征输出信号,代表了睡眠状态下,两个部位血流灌注的变化,反过来看待,这个指数也直接代表了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的改变,是睡眠测量的定量客观表达。这种睡眠结构的表达方式,代表了生理数据直接反应睡眠质量的突破。 
HPi和Pi的获得来自于额部框上动脉血流灌注波和肢体末梢血流灌注波的计算,计算采用复合算法,模式识别、波形识别、微积分和小波算法。 
对于采集的血流灌注信号波,以采样频率为500/秒、采样时间窗口为1.25秒、采样精度为10位bite的离散化处理,生成各导联波形信号的向量组: 
Xi=[x1x2x3…xm-2xm-1xm] 
其中,m为向量中元素个数,元素xi一波形某点的幅值,并且相邻两元素间的时间间隔△t相等。i代表导联数量。血流导联数为3。 
对于上述的向量数值,求取特征组{a,b,c,d,e}的各个点的数值。对向量实施微分计算: 
y(j)=x(j)-x(j-1)/Δt 
j=0,1,2,,m 
获取y(i)中最大数值,可以获得特征指(a),其中的正负反相点,就是特征值(b)和特征值(d),特征值(c)采用模糊识别技术,对向量数据施加迭代微分算法: 
y(j,i)=∑(x(j+i)-x(j+i-1)/(△t+i)) 
i为△t的增量,从1..N,j是从点(b)至点(d)之间的数值序号。 
对于矩阵y(j,i)中的各个向量,选取向量中最小值,对应的j点代表了图中的(c)点。 
获得波形信号的时域信号向量Xi=[x1x2x3…xm-2xm-1xm],D(a,b,c,d,e),T(i=1,2,…,M),将一个给定的模式归入C个类ω1,ω2,…,ωc中,然后根据模式之间的距离函数来判别分类。其中,T表示转置;M为样本点数;D为样本特征数。每个模式类代表了多种血流灌注波形的不同形态,计算各个血流灌注波的距离函数; 
Z(j)=(ωj-D)      j=1,2,,c 
获得一组向量Z(j),选取最小值对应的ωj,计算各个血流灌注波和他的距离函数,得到: 
G=∑(Di-Di-1)     i=a,b,c,d,e 
作为各个血流灌注波的变异性大小。 
计算点(a)和点(b)之间的斜率和积分: 
H=[a-b]/△t 
T=∫y(i)*△t      i=a,,b 
计算点(b)和点(c)之间的积分: 
T1=∫y(i)*△t     i=b,,c 
计算点(c)和点(d)之间的积分: 
T2=∫y(i)*△t     i=c,,d 
求得灌注指数: 
P=((T*H)+T1+T2)*L/G 
L为点(b)和点(e)之间的距离,G为各个血流灌注波的变异率。 
指数化P,得到 
Pi=(1-1/esp(P))×100 
同理,HPi也可以计算得到。 
HPi=(1-1/esp(P))×100 
脑电波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功率谱分析为重点,以各频段成分的多少作为脑功能状态的分析指标。由于脑电图的个体差异,脑电波频谱功率成分的定量难于达到量值上的统一。各成分波在脑电图中的表达也不具备连续性,对于脑功能状态的分辨率极低,线性度不理想。同时由于功率谱数学算法对于非周期信号处理的窗口效应,造成数值上的随机误差。不具备人群应用的共性。即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只有定标后自身相对比较有一定的意义。很难达到群体性研究的目地。 
近期,国际上研究失眠焦虑抑郁的定量测定,利用了左右脑的兴奋程度差异的方法。采集左右脑前额叶脑电图数据,利用传统的功率谱分析技术,提取脑波中的Alpha成分的高低,代表左右脑的兴奋度。研究发现左脑兴奋度高的人,失眠焦虑抑郁的几率低。这种成分的左右脑比值,作为定量化指标,称为脑前额叶偏侧化研究。这种研究的问题在于,脑波中的频谱成分,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没有绝对值意义上的可比性。其敏感度和特异性不足。引起伪差的可能性大。应用价值有待确定。 
脑电波采集一般应用于临床医疗单位的神经内科脑电图室以及其他科室的睡眠监测中,已经成为基本临床诊断的一个项目。但脑电波信号采集的条件还是比较严格的,需要良好的屏蔽或者接地。患者头部电极位置还需要处理,以便降低皮肤阻抗。达到电生理信号的采集要求。对于普及化的脑电采集应用,提出的要求是对于脑电信号采集的环境和条件降低,患者本人不需刻意处理,直接佩带电极,获得符合电生理要求的脑电信号。 
上述换能器采集的左右脑半球额部脑电波信号,通过互联网无线模式传输到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和数据存储中心。对于采集到的脑电波信号,施加云计算处理,采用小波分析、谱分析、波形识别、微积分等算法实时计算,获得定量表达脑功能状态的一组特征指标。计算需要采集6-10分钟的脑电波数据。获得定量脑功能状态指标如下: 
1.i_35:脑放松状态指数 
2.i_22:脑专注度指数 
3.i_60:脑活性指数 
4.i_48:脑思维强度指数 
5.i_52:脑内敛指数 
6.i_66:左右脑偏侧化指数(左右脑协调性指数) 
7.i_45:脑稳定度指数 
8.WLi:脑镇静指数 
9.脑耗能:脑兴奋度水平 
10.脑专注力:平均专注能力 
分为:内专注----凝聚于自身的专注 
外专注----凝聚于外部的交流 
11.脑内敛(感觉闭锁):关闭自身输入的能力,听、看、体感。 
12.脑放松:平均自我放松入静能力 
13.记忆加工:脑处于记忆加工状态,主要指大脑在似睡非睡态 
14.脑疲劳:脑疲劳程度 
15.脑内敛:关闭感官输入的能力 
16.脑稳定:维持在一种脑状态的能力 
17.脑排空:大脑空明状态,自由想象状态 
18.困倦睡眠:脑困倦程度 
19.反应强度:脑状态之间的转换速度 
20.脑当前状态:脑能力、脑健康评分总分 
提取的上述定量指数是人们大脑皮层输出电位信号中的共性成分,也是相关于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的共性成分。相关于脑专注状态,i_22、i_52、脑专注有规律性变化。相关于脑放松和镇静的提高,i_35、i_48、WLi有显著性数值改变。相关于失眠、焦虑、抑郁和疲劳的亚健康状态,脑耗能、左右脑偏侧化、脑疲劳、脑困倦、i_35、i_22、i_66、i_60、i_45有相关性变化。相关于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i_22、i_45、i_66、i_60、内专注、外专注、感官闭锁有特异性表现。脑状态指标的变化特性满足人群中应用的重复性、相关性。也消除了脑电图的个体差异。在不同人之间绝对值可比。同时,有良好的脑功能状态分辨率、特异性、线性度和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脑电波信号是人工睡眠分期的主要参考工具。临床上手工分期依据脑电波中的特征波形判断睡眠的各个分期。睡眠结构分为快相睡眠和非快相睡眠两种状态。快相睡眠伴随快速眼动的发生。非快速眼动相又分为1,2,3,4期睡眠,从浅到深。快速眼动相在额部脑电的引导电极上产生眼动肌电波,1期睡眠以8到13hz的脑波频率成分(α波)和13hz以上的脑波成分(β波)交替出现为标记,2期睡眠以一组10个左右α波成分出现为代表,或者出现单个4hz以下的脑波成分(顶尖峰、k综合波),3期睡眠以低于4hz以下的δ波成分占居一帧时间(20秒)的30%为代表。4期睡眠δ波成分占居一帧时间的50%为代表。脑电成分4到8hz之间的脑波成分称为θ波。根据脑电成分的特征,可以人工开展睡眠结构的分期。本发明通过对脑电波数据的计算分析,利用波形识别和小波算法可以对睡眠结构实现自动分期。计算服务中心的服务器接受到两路脑电波数据后,施加云计算处理,可以提取出代表睡眠特征的神经电生理指标。从而,结合头部及末梢血流灌注波的睡眠特征指标的自动提取,精确的睡眠结构自动分期可以实现。 
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对于接受的脑电波信号,施加云计算处理,算法采用小波分析、功率谱分析、波形识别、微积分等算法,提取出实时反应大脑睡眠结构和当前脑状态的定量客观表达。睡眠结构的计算需要采集夜间一宿8小时的睡眠脑电波及眼动波数据。计算获得的睡眠结构指标包括: 
1.睡眠总时间 
2.醒觉总时间 
3.醒觉次数 
4.体动次数 
5.睡眠潜伏期 
6.深睡眠效率 
7.浅睡眠效率 
8.非快相睡眠1,2,3,4期占睡眠时间的比例 
9.快相睡眠潜伏期 
10.快相睡眠效率 
11.快相睡眠周期次数 
12.快相睡眠密度 
13.快相睡眠总时间 
14.快相睡眠占睡眠时间的比例 
对于采集的脑电波信号,采样频率为500/秒、采样时间窗口为1.5秒、采样精度为10位bite,离散化处理,生成各导联波形信号的向量组: 
fi(x)=[x1x2x3…xm-2xm-1xm] 
i:脑电波导联数量,m:向量元素数量 
各导联脑电波数据采集1.5秒,组成每导联的脑电数据向量Ni。对向量数据做直流分量去除的预处理: 
f(x)=f(x)-Av; 
Av:向量的直流分量 
对于预处理后脑电波数据,施加波形识别算法、谱分析算法和小波分析算法。小波分析算法作为脑电波计算的最新数学处理工具,具有显著的计算优势。小波算法定义: 
若f(x)函数是空间域{-∞,+∞}的信号,连续小波变换算法公式如下: 
W c f ( τ , a ) = 1 a ∫ ∞ ∞ f ( x ) φ ( x - τ a ) dx
对于脑电波向量的计算采用二进制离散小波变换,其公式如下: 
W 2 j f ( k ) = < f ( t ) , &phi; 2 j ( k ) > = 1 2 j &Integral; R f ( t ) &phi; ( 2 - j t - k ) dt
对于小波频率域的计算公式,采用如下表达式: 
WT x ( a , &tau; ) = a 2 &pi; &Integral; X ( &omega; ) &psi; ( a&omega; ) e j&omega; t d&omega;
谱分析算法采用离散Fourier计算公式: 
F ( &omega; ) = f ( &omega; ) = &Integral; f ( t ) e - j&omega;t dt
反变换采用下述公式: 
f ( t ) = F ^ ( &omega; ) = 1 2 &pi; &Integral; F ( &omega; ) e j&omega;t d&omega;
对于脑电波数据,首先采用小波分析中的二进算法及波形重构算法对特定脑电波数据向量进行处理,母函数取为平滑函数的一阶导数(样条函数),构建64个点,尺度从20到26,进行二进小波变换: 
(Wf(2^j,x))j∈z 
可以得到一组带通滤波器组下的小波变换基函数: 
(Wf(2^0,x)),(Wf(2^1,x)),,,(Wf(2^N,x)) 
重构采用小波函数重构和各个小波基函数的重构,公式如下: 
fj(x)=∑Wf(2^j,x)*X2^j(x) 
其中X2^j(x)是重建小波;j是时域函数的阶数 
对于不同小波基函数重构,得到一组重构函数: 
f1(x),f2(x),,fN(x);N=阶数; 
对于小波基重构计算所得的各个波形函数fi(x),采用积分算法 
E(i)=(∫fi(x)dx)^2;i=1,2,,N; 
可以获得各个小波基重构函数的波形电位的功率E(i)。 
对于各导脑电波向量: 
f(x)=[x1x2x3…xm-2xm-1xm] 
同步计算功率谱函数,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计算公式: 
X ( &omega; ) = &Integral; - &infin; f ( x ) e - j&omega;t dt
计算窗口为N=512,可以获得8-13hz的α波成分,0.5-4hz的δ波成分,4-8hz的θ波成分,13-30hz的β波成分。以及优势频率、边缘频率和中心频率。 
α%=X(ω8-13);δ%=X(ω0.5-4);θ%=X(ω4-8);β%=X(ω13-30); 
Fsef=(∫X(ω)^2*△ω>0.95) 
Fmax=(X(ω)^2)max 
Fc=(∫X(ω)^2*△ω>0.5) 
利用波形识别算法,计算重构函数fi(x)和f(x)的极值点。对fi(x)求导: 
Di(x)=(fi(x)-fi(x+m))/△x 
对Di(x)排序,得到极大值和极小值,设定阈值a,可以求取眼动波等肌动电位,捕捉到快相睡眠的眼动现象和眼动密度。 
求取Di(x)的正负极性变异点,得到一组极值点向量: 
Mi(j)和mi(j);j为极值点的数量。 
对于获得的上述计算结果,组合生成一簇中间计算结果向量: 
Gi(x)={Mi(j),mi(j),Fsef(i),Fmax(i),Fc(i),α%(i),δ%(i),θ%(i),β%(i)} 
x是中间结果的数量,x=0,1,,N; 
设定一系列的常模回归系数,作为加权因子,设为{ai1、ai2、、、ain},利用回归公式: 
y=ai1*Gi(0)+ai2*Gi(1)+……+ai(n-1)*Gi(N)+ain 
以最小二乘法,使 
q=∑{y-(ai1*Gi(0)+ai2*Gi(1)+……+ai(n-1)*Gi(N)+ain)}2 
达到最小,回归系数满足公式: 
(CC^T){ai,ai2,,ain}=C{y0,y1,,yt} 
{y0,y1,,yt}={i_22,i_35,i_60,i_66,i_52,i_48,i_45,WLi} 
对于获得的回归系数,最为指标的加权项,计算实时脑状态指标如下: 
{i_22,i_35,i_60,i_66,i_52,i_48,i_45,WLi}j={ai1*Gi(0)+ai2*Gi(1)+……+ai(n-1)*Gi(N)}j 
j=脑电采集的导联数量 
对于采集的左右实时专注、放松指数(i_22、i_35),实时思维强度指数、放松指数(i_48、i_35),实时感官关闭指数、思维强度指数(i_52、i_48)生成散点图,表达脑状态的左右脑变化的形态学改变。坐标以i_22、i_48、i_52为纵坐标,i_35、i_48为横坐标,分别在i_22的刻度240和i_35的横坐标刻度40处、i_48的横坐标90处设定纵线和横线,将坐标区域分为4个象限。每一个i_22、i_35、i_48、i_52数据点在散点图上显示为一个点。通过散点的密度和分布,表达出不同的脑状态变化。通过左右脑散点图可以从图像上明确脑状态,并从散点的分布上提取聚散率、簇团等信息定量化提取。见图17。 
计算上述实时脑状态定量指标的不同组合,不同脑电波导联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左右脑偏侧化、脑耗能、脑专注、脑活性、脑内敛(感官闭锁)、脑放松、疲劳、困倦、反应力、记忆加工、脑稳定、脑排空等定量化指标。计算时间窗口为6-10分钟,医疗应用为十分钟,其他6分钟。 
脑耗能={a0,a1,,an}*{i_22,i_35,i_60,i_66,i_52,i_48,i_45,WLi} 
{a0,a1,,an}为回归系数 
左右脑偏侧化={左(i_22)>右(i_22)}∈T 
T=6分钟 
脑专注=∑(i_22)<K0 
脑内敛=∑(i_52)<K1 
记忆加工=∑(i_60)<K2 
脑稳定=∑∑{(i_22)}/N-(i_22) 
脑排空=∑(i_48)<K3 
由(i_22、i_35)散点图中脑状态的簇团之间的距离生成。 
反应力=|∑(i_22)<K4-∑(i_35)<K5| 
脑放松=∑(i_35)<K6 
脑活性=∑(i_45)/N 
疲劳=∑(i_22)*K7+∑(i_45)*K8 
困倦=∑(WLi)<K9 
{K0,K1,,K9}为常模的回归系数。 
对于量化的脑状态特征指数的归一化计算: 
{脑状态特征指数组}=(1-1/esp(E/A))×100 
A为量化因子;E为: 
{脑耗能、脑专注、脑活性、脑放松、脑内敛(感官闭锁)、脑稳定、脑排空、脑疲劳、困倦、反应力、记忆加工} 
各参数数值常模设定见图18; 
睡眠结构的计算,采用波形识别,小波分析,功率谱,模式识别等多种算法结合。对于额部双侧采集的脑电波中,包含有眼动波形成分和额肌电成分。小波公式: 
WT x ( a , &tau; ) = a 2 &pi; &Integral; X ( &omega; ) &psi; ( a&omega; ) e j&omega; t d&omega;
对脑电向量组 
fi(x)=[x1x2x3…xm-2xm-1xm] 
i:脑电波导联数量,m:向量元素数量 
实时计算处理,以多尺度滤波器组(同上述脑电处理)算法,分解出各尺度窗口下的小波基函数 
(Wf(2^j,x))j∈z 
(Wf(2^0,x)),(Wf(2^1,x)),,,(Wf(2^N,x)) 
同上述,获得的一组时域重构函数如下: 
fj(x)=∑Wf(2^j,x)*X2^j(x) 
f1(x),f2(x),,fN(x);N=阶数; 
各个时域函数代表了不同频率段的脑电波,眼动电波和肌电波。对于分解的各个波形,采用波形识别算法提取眼动,脑电纺锤波,脑电慢波,脑电快波,顶尖波,k综合波等脑电睡眠特征波成分。首先,求取各波形的一阶导数: 
Di(x)=(fi(x)-fi(x+m))/△x 
对Di(x)排序,得到极大值和极小值,设定阈值a,可以排除眼动等大的杂波成分。 
求取Di(x)的正负极性变异点,得到一组极值点向量: 
Mi(j)和mi(j);j为极值点的数量。 
采用模式识别算法,获得极值点向量Mi=[x1x2x3…xj-2xj-1xj],D(a1,a2,a3…,an),将给定的上述各个脑电睡眠标准特征波的极值点向量归入C个类ω1,ω2,…,ωc中,然后根据模式之间的距离函数来判别分类。其中,M为样本点数;D为样本特征数。每个模式类代表了睡眠脑电的不同形态,计算各个向量的距离函数: 
Z(j)=(ωj-D)     j=1,2,,c 
获得一组向量Z(j),选取最小值对应的ωj,获得采集的脑电时域波形中所包含的睡眠特征波的种类。同时对眼动和肌电波分类函数采用积分算法: 
E=∫f0(t)^2*△t 
E1=∫f1(t)^2*△t 
得到肌电和眼动的功率值大小,通过阈值法,可以获取脑电波中的肌电成分和眼动成分,为快相睡眠的特征指标取得数值。 
对于时域脑电波,同上述脑电波处理计算一致,采用功率谱算法: 
X ( &omega; ) = &Integral; - &infin; &infin; f ( x ) e - j&omega;t dt
可以获得脑电波中功率谱的各个成分,包括αβδθ波段的数值,Fsef,Fmax等边缘频率,优势频率等数值。 
对于上述各个定量数值的综合分类,得到一个时间段内的脑电波(通常是20秒或30秒)中包含的慢波成分是多少,50%以上是4期睡眠,30%以上是3期,有纺锤波或顶尖波,k综合波是2期,包含眼动并肌电为零是快相,其他为1期睡眠。分类过程中结合功率谱分析所得到的边缘频率和优势频率,对快相睡眠和体动,醒觉状态做精细化判断,补充快相睡眠的识别,同时,得到醒觉次数,体动次数等定量数据。体动次数的识别,对计算的功率E1,做阈值计算,功率是平均眼动功率的2倍以上为体动,计算次数就是体动次数数值。 
完整的一宿睡眠中,对入睡点的识别和睡眠潜伏期的计算采用模糊化方法,主要以手动确定睡眠时间为开始,或者一段时间体动次数是零为开始,至1期睡眠出现,或其他睡眠出现为止,计算其中的时间长度作为睡眠潜伏期。 
同理,对于血管弹性的计算,针对血流灌注波和心电波的数据向量: 
f(x)=[x1x2x3…xm-2xm-1xm] 
e(x)=[x1x2x3…xm-2xm-1xm] 
i:脑电波导联数量,m:向量元素数量 
类似于血流灌注波的计算,先得到血流灌注波的极值点,同时,利用小波算法,对心电波形实时计算,求得心电的QRS波的三个Q,R,S点。心电波的小波变换为: 
(We(2^j,x))j∈z 
对于高频段小波基函数,取其重构函数,得到心电高频段的重构时域函数: 
e1(x)=∑Wf(2^j,x)*X2^j(x) 
利用阈值算法,取其平均值,计算高于平均值50%以上的点的横坐标,小于此数值的点的横坐标为0,获得坐标向量: 
e(t)=[t1t2t30000t4t5t6000] 
计算数值为0的相邻不为0的点,就是Q,S点。其间的中点就是R点。 
结合心电计算和血流灌注的计算,对各个特征点计算其间的关系,可以求得血管的弹性。 
呼吸波的处理等同于血流灌注波。呼吸波的数据向量为: 
h(x)=[x1x2x3…xm-2xm-1xm] 
对于上述的向量数值,对向量实施微分计算: 
y(j)=h(j)-h(j-1)/△t 
j=0,1,2,,m 
获取其中的正负反相点,就是极大极小点,极值点之间的横坐标差值,就是呼吸波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大于10秒,就是呼吸暂停的发生。 
长寿是解决你的生命过程的问题,生命过程是机体的代谢过程,代谢过程需要血流的流动,结论是生命过程就是维护血流的顺畅、合理的全身性流动。血流的本质是什么,主要之一是携带氧成分和二氧化碳成分。氧成分是靠呼吸摄入的,二氧化碳也是靠呼吸排出的,形成中医理论中气血的基本观点。问题的结论是,血里氧的含量越多,对生命进程越有帮助,血在全身的合理分布,对生命进程越有帮助。这两个问题是人的长寿面临的关键。也是我们能够人为控制的环节,可以形成长寿的定量牵引的理论和技术实现。 
健康长寿的定量牵引,可以分解为表达核心生命质量的定量生理数据的牵引,牵引可以是利用内部生命数据的自主意识控制的定量牵引,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高质量生命数据者的外部定量控制牵引。长寿的核心是内部机制的作用,外部机制是辅助的,这可以从世界各地都有长寿者,不管是生活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中得到说明。自然界有一种规律,大部分的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7倍,而人的寿命是生长期的4倍。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人的高级皮层认知和情感功能的进化。具备了认知和情感能力的人,可 以有科学发明,可以使科学进步,提高人们的疾病治疗效果,延长寿命。但也会消耗人们生存的能量供应,影响寿命的延长。平衡的结果是人的平均寿命在70-80岁之间。认知和情感对寿命的影响是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也就是头部皮层的氧代谢增加了,相对应的血流灌注也增加了。这种现象导致了人体其他与生命发展有关的机能器官血流灌注相对减少,影响了氧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造成的结果就会相对减少人的寿命。人的生命活动,可以理解为: 
1.血流是能量,也可以称为心理能量 
2.大脑皮层类似于计算机的一个cpu核 
3.自主神经(还包括小脑)相当于计算机的另一个cpu核 
4.这个双核组成了人体的控制系统,皮层负责认知和情感等高级思维活动,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躯体各个系统的协调工作,也就是健康 
5.双核各自竞争,争夺能量的控制权 
6.能量是一定的,谁控制的能量多,另一方控制的就少。 
7.心理和精神作用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的物理变化就是能量的消长,也就是血流的多少 
8.如果脑皮层控制的能量增多(长期),自主神经控制的能量就减少,健康就有问题 
9.专注、冥想、瑜伽、太极、气功、中医的意守等等,都是减少脑皮层对于能量的需求(部分脑皮层区域能量需求下降) 
10.睡眠、运动也是减少脑皮层对于能量的需求 
11.脑皮层能量的减少,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12.FMRI测定的就是血流的多少,也是能量的多少,代表的是活动的强弱 
13.脑的能量需求减少,是大脑的一种休眠,对大脑本身也有益处 
14.昏迷是自身抵抗疾病的一种方式,脑皮层放弃对大部分能量的需求,进入昏迷(非脑创伤和休克),自主神经接管大部分能量,对抗死亡 
15.回光返照是自主控制失效后,能量又正常返回脑皮层,有一时的清醒,随后死亡 
16.放慢大脑,其实也是减少脑皮层能量的另一种说法 
有研究报告发布,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寻找冥想者与非冥想者的大脑差异,发现冥想似能关闭与遐想、焦虑、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有关联的大脑区域。得出的结论是,冥想能应用于不同的健康问题,如戒烟、应对癌症,甚至是银屑病。他们用fMRI扫描了有经验的和初学的冥想者的大脑,发现有经验的冥想者能减少名叫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的大脑区域的活动,减少了相关脑区的血流灌注。 
为什么紧张焦虑的人会容易得肿瘤疾病,为什么得了肿瘤疾病后很多人被吓死了,为什么对于一个医生的信任会大大加强治疗效果,为什么愉快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为什么会有心理安慰剂效应。为什么在疾病死亡前会有昏迷,而大脑并没有损伤,为什么会有回光返照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一定在人体中发生了某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其中,我们设定:物理变化就是全身血流灌注的改变,说明了心理因素或人体到了危机关头,生命控制机构所做出的全身血流灌注的调整,反应出心理因素对于健康和疾病治疗所带来的影响。 
长寿是一种思考,思考代表专注,专注代表大脑大部分功能区抑制了,其相应的血流灌注量减少,消耗的氧能量减少,其他器官的供给能量增加。长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身体的血流分布和呼吸效率。血流分布是表达氧能量在全身的分布,呼吸效率是表达血流中所含氧的总量。正确的血流分布,将会促进人的寿命,正确的呼吸方式,也会促进人的寿命。血流分布和人的睡眠有关,和人的思考有关,和人的情绪有关,也和人的运动有关。呼吸效率和人的肺活量有关,和人的运动有关,也和人的呼吸方法有关。血流对长寿的影响主要是携带的氧成分输送到躯体器官中的量的多少,或者带出多少代谢产物。呼吸对长寿的影响主要是肺中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效率,每次吸入到肺中空气的总量,心跳的快慢,以及剧烈运动对氧的消耗。适当的、合理的血流分布,高效率的呼吸方式,更大的肺活量,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对长寿的牵引,就转变成对血流的牵引,转变成对呼吸的牵引。血流分布的牵引,针对的是躯体血流灌注和头部血流灌注。利用本发明中血流灌注的测量方法,获得血流灌注指数的定量实时指标,测量结果表明:睡眠、冥想、瑜伽、入静、太极、适当运动等等减少了头部对于氧代谢的需求,相对减少了脑部血流灌注量,增加了躯体血流灌注量。紧张、害怕、焦虑、抑郁、失眠等等会造成血流分布的相反变化。 
睡眠对健康有利,快步走对健康有利,这种常识已经深入人心。得出结论的是,睡眠对健康长寿的作用在于血流灌注的改变,使躯体器官获得更多的血流。快步走对健康长寿的作用在于,加快了呼吸的频率,加快了心跳速度,造成单位时间血中的氧含量增加了,携带氧的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的周期增加了。但运动过度就会损伤健康,原因是肌肉对于氧的消耗大于了氧的获取,氧代谢转换成外部做功。 
睡眠可以改善人们的血流分布,可以表达睡眠的定量生理数据还有脑电波,对于长寿的定量牵引,也可以转换为对于脑电波的定量牵引,脑电波反应的是脑状态变化,实时定量脑状态的测量技术,是定量牵引脑状态的原动力,对于长寿的作用巨大,也是外部具有高质量睡眠者对他人实施睡眠牵引的主要工具。长期以来,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内部自主意识下脑状态的控制方法,都是人们自然摸索出来的延年益寿的非量化方法,核心意义是影响了全身血流灌注的分布,冥想、催眠、入静、瑜伽、太极、祷告和各种各样的气功都是这种方法的体现。适当运动、调整呼吸、适当加快心率、改善肺部肌肉力量,对健康和长寿有正向的促进,呼吸效率的定量牵引,肺活量的定量牵引,是增加血流中氧的总量的直接方法,是延长寿命的另一种表现。血流分布和呼吸效率对于健康长寿的作用,表现在中医理论中的气血原理,阴阳平衡原理。定量的、实时的自主牵引血流分布和呼吸效率,可以延续生命进程,达到长寿目的。 
脑抑制背景下的疾病治疗模式,是一种疾病治疗的人体背景的精细化控制模式。血流灌注对于健康长寿的作用是明显的。血流灌注对于疾病治疗的作用同样明确。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治疗。主动控制人体头部和躯体的血流灌注变化(头部疾病除外),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高级皮层认知功能消耗了能量,消耗了血流中携带的氧,加大了血流向头部的灌注量。这种能量消耗对于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控制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对能量的需求,暂时抑制和休眠大脑的认知功能,在此背景下,展开疾病的治疗,可以导致输送向大脑的血流灌注下降,使病灶部位灌注的血流上升,血中所携带的免疫细胞和抗体,以及氧成分更多的抵达病灶部位,对疾病的治疗产生正向影响,这种控制疾病治疗背景的方法。可以看做是将外部疾病治疗手段和身体内部抵抗疾病的能力结合起来,共同抑制疾病的发展。昏迷可以看作身体内部抵抗疾病的一种调节机制(除了脑部病变或病理性昏迷以外),当疾病对身体的侵害已经到了威胁生命的阶段,生命控制中枢自动调节全身的血流分布,减少大脑的血流灌注,增加疾病部位的血流灌注,利用血流中所携带的抗体细胞、免疫细胞以及氧能量等等抵抗疾病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人的昏迷。头部血流灌注减少了,也减少了大脑的氧代谢水平,人的自主意识功能大部分抑制了,这时的认知和情感已经没有意义了。这是一种身体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体现。也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人体自身抵抗疾病和动物抵抗疾病的能力相同的表现。回光返照现象也是这种能力的一个反应,是丧失这种能力的现象。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损害了生命控制中枢的功能,丧失了这样的调节机制,血流灌注又返回大脑,有了一时的清醒,一时的意识。伴随的是,这种时刻往往使人的记忆更加清晰,和疾病状态中的认知程度有很大的差别,从中可以得出结论,这样主动降低恼代谢需求而导致大脑血流灌注的减少,造成大脑的抑制和休眠,其实是对大脑的一种保护,类似于心脏手术中麻醉镇静到大脑出现静息电位,脑代谢降到最低,是一种最好的脑保护的结论一致。身体自身抵抗疾病的这种能力,可以利用外部手段尽早调动起来,相当于在疾病还没有发展到使身体内部昏迷机制起效前的阶段,靠外力驱动这种昏迷机制起效,从而使更多的血流灌注到疾病发生部位,宏观上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效果。也可以看作尽早消除了心理负向情绪影响疾病治疗的因素。 
利用头部血流灌注指数的特征指标,闭环反馈控制推注泵的静脉镇静药物的输注,反馈控制机理是稳态调节系统,使头部血流灌注指数最小。利用头部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指数特征指标作为反馈参数,闭环反馈控制推注泵的静脉镇静药物的输注,控制目标使头部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指数最小。利用本发明中头部框上动脉血流灌注信号采集和计算技术,利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头部眶上动脉的血流灌注信号,信号通过WIFI模式送入处理计算机,计算机对于信号自动计算处理,得到实时灌注指数的定量数值,通过标准RS232通讯接口,将控制指令发送到英国产佳士比3400推注泵的计算机接口,控制推注泵自动输注镇静药物,达到抑制皮层认知功能的目的。控制规则采用TCI靶控输注模型,设定血药浓度作为控制本体,结合血流灌注指数作为反馈调节,增加或减少血药浓度,达到自动控制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最小,定量控制自动睡眠镇静疾病治疗的背景方法。控制流程见图19; 
生命数据的测量和计算,居家化的使用模式,是一种可以持续对生命状态用数据分析和表达的新模式。其中,测量和计算的内容,来自于原有的疾病发作以后在医院所开展的临床检查和测量的业务流程。分解医疗临床检查项目中可分解的部分内容,成为单项标准化的生命状态定量测量服务。每一项测量和计算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以简便、可行的方式自由开展,数据自动化传输和处理,自动融合到数据库中 保存。数据的回顾和浏览,以健康银行个人账户的网站应用为管理平台,具有自组织分析计算生命状态信息,形成多种疾病生理、生命体症数据检查报告和健康预测报告的集合能力。对于大部分慢性疾病,医生的诊断是在定量医学检查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而且,都是在疾病发生了,才做检查和测量,再诊断和治疗,疾病发生前的健康信息成为完全空白期,无法预防和预测。改变这样的模式,现代技术发展已经可以支持新的健康医疗模式的出现。分析疾病诊断所需要的各项检查和测量流程,对于大多数医疗检查项目,除了影像和部分复杂的生化检查以外,对检查测量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拆分分解,包括信号采集的硬件和测量项目内的所有指标,形成各个独立的单项、单指标的检查测量内容,结合现代无线通讯技术和自动计算分析技术,将这些单项检查测量普及到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持续的规律的进行,自动提取疾病的特征变化,这就有效地将疾病发生后的医学检查测量扩展到疾病发生之前持续进行,并使之成为个人健康信息的私有保存内容,在健康银行个人账户下保存,由互联网这样的大数据架构和实时智能信息交换的物联网作为应用载体,这种应用实现了疾病诊断的流程创新,即:除了疾病诊断所需要的当前检查测量以外,医生还可以浏览近期的相关疾病居家化的检查测量结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相关疾病的预防、预测的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分类多种疾病的诊断检查项目的具体内容,在个人健康银行账户管理下,以无线移动方式下采集和计算生命数据。细分疾病的诊断检查分析报告中的各种指标为独立单元,分别采集和传输,并组成单项生命数据集。账户根据用户的操作,自动组织生命数据集中的数据,分项归类至不同疾病的生命数据子集中,获得分解的一簇指向不同疾病发展变化的特征指标群,生成特定疾病的医疗检查分析报告,以及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预防、预测报告。建立单指标簇转换为疾病或健康分析报告的数据交换方法。账号下的数据都是以单项生命数据的格式存储,形成一套可以被单独购买的定量指向某个生命状态发展变化的医疗服务内容。经过拆分,可以开展日常生命数据计算服务的检查测量项目如下: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16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17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19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20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21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23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24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25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26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271
人体具有抵抗力,具有免疫力,同时也具有强大的潜在力量。有报道,一个12岁的女孩在房间着火的情况下,独自将钢琴搬出房子,在平时,这样的力量绝对不会被自主意识所激发出来。说明潜能力、潜意识在人体中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假设人体遗忘或没有学会如何调动这些潜能的方法,大脑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利用这样的能力,可以让大脑实时感受人体的有关生命信息的变化,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就有可能学会如何控制这些信息,激发这些信息所代表的人体某些潜在的能力。 
大闭环反馈诊疗平台的模式,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的背景下,连接了人的大脑高级皮层中枢、某个生理系统和生命数据采集终端、无线互联网平台、计算机、移动通讯显示设备、机器人、执行设备在一起的一种空间距离透明化的实时大系统形态。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无线互联网大背景下采集 生命数据,细分生命数据种类并计算处理,提取特征指标,并经过无线互联网和终端设备,转换成为大脑的感觉信息。大脑实时感知自体的有关生命数据的变化信息,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形成自主意识下如何控制这些数据变化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被人体遗忘或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没有学会的如何有意识改变身体器官工作过程的能力,调动大脑潜意识并激发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人体某些潜在的能力。这种感知是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可以普适于所有人群。首先,挖掘出代表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效果的生命信息内容,这些信息是可以测量的、实时的、定量的,具有普适性的,对所有人绝对值重复。这些信息来自于人体,来自于医疗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各项医学诊断检查指标,以定量化数据方式存在,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医生对疾病和健康过程的判断依据。将这些生命检查指标从医院医疗行为中剥离出来,除了将其作为医务人员诊断疾病的量化信息的主要作用以外,使之作为人们的日常娱乐和竞技比赛、冒险的核心内容。其次,经由居家化采集、互联网传输、计算中心云计算、特征指标生成,以及指标数据经过娱乐化、竞技化转换的大闭环加工处理,这些指标成为人们利用它来开展居家化娱乐和竞技比赛、刺激冒险行为的工具,重复利用,自觉利用,愉快利用。娱乐和比赛的过程伴随有奖励机制,大脑中本身就具有生理意义上的奖励机制原理,利用和适应它,创造一种治疗、康复、预防、长寿的过程融合在人们热衷于娱乐、冒险和追求奖励的本能行为中的模式。 
游戏和竞技比赛包括实物思维控制和网页电子游戏。使用的呈现平台是计算机和手机,计算机可以是移动平板、移动电脑、固定电脑等。使用的生命信息采集设备是便携式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针对不同种类的疾病治疗、康复、预防以及健康长寿的目的,采集的生命信号不同,计算提取的特征指标不同,指向的疾病发展变化和健康水平不同,选取的终端也不同,但转化的娱乐游戏载体是一样的,其中,网页电子游戏主要用于自我训练,提高技艺,以电子游戏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包含了音乐、光闪、视觉和嗅觉的变化。实物游戏以控制实物机器人的行走路线和速度作为主要的游戏内容呈现。主要用于竞技比赛和日常训练两个方面。网页游戏是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直接上网实现游戏过程。实物游戏也是通过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网实现游戏过程,但实物机器人设置于机器人控制中心,由服务提供商负责管理。游戏过程采用远程视频直播方式,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展示机器人移动的全景视频,使用者可以分布于全国范围内的任意地点,使用条件对于两种游戏是一致的,就是佩戴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上网,进入网站,开始完成一个经由生命数据采集、无线传输、云计算指标提取、反馈控制驱动网页游戏或实物机器人动作的闭环思维控制游戏过程。实物机器人控制中心根据用户数量设置机器人的数量,每个机器人的使用按30分钟作为一个机时,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每个中心的设置匹配一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管理256或512个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每天按32个机时计算,需要匹配8到16个实物机器人。奖励机制是整个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健康长寿过程的自主驱动因素,也是过程中伴随正向情绪的条件之一。游戏过程是愉悦人的精神和心理的正向情绪过程,随着游戏进程的逐步完成,同时也就伴随着生命健康指标的改善,伴随着人们某项自主认知功能控制生命数据改变能力的收获。奖励是以积分的方式存在,可以不断累积,计分方式以生命健康指标的改变大小为依据,积分可以兑换奖品,作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刺激和冒险永远是人们的天性,在这种生命维护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刺激和冒险性体现在引进竞技比赛的奖励机制上,体现了博彩的属性,利用更快更好的完成游戏的能力和技巧参与竞技比赛,并伴随赢得巨大财富的机会。筹码、押注等等博彩的所有方法都可以整体平移到这种应用过程中。实物机器人的控制游戏是竞技比赛的主要载体,比赛以网上邀请对手的方式展开,允许观众押注,并赢得积分,形成健康者帮助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进程的非慈善捐款的人道主义通道。服务提供商定期举办有奖竞技比赛,可以分区、分时,奖品由低到高的价值分布,尽可能的集中赞助、广告等等现代媒体宣传手段所产生的财力,运用到疾病治疗、康复和健康长寿的实际行动上。实物机器人包括移动机器人和实物汽车,比赛胜利者甚至可以赢得实物汽车。比赛可以分级、分病种,但不分年龄、男女,所有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不管你是患者还是正常人,你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成为对手,不需要年龄对等、男女对等,健康对等。只要利用自己某项生命健康指标的控制能力参与竞技,赢得比赛就是合理的,体现公平、广泛、普适、隐私的特点。比赛选手可以分级,分级原则上考虑年龄因素、健康因素、疾病因素。分级的基本规则是,年龄越大、健康条件越差或者疾病越严重,相应级别就越高。比赛的规则具有加权属性,级别越高,得分的加权系数也高,体现疾病治疗和儿童、老人优先的理念。比赛的双方可以是单独个体,也可以是群体组合,组合中每个人可以利用自己对于某项生命数据的控制专长分别控制实物机器人的一个运动维度,比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低速、高速、动左手臂、动右手臂等等,都可以是不同人的 独立控制(或者一个人的完整控制),大家合作,完成一项具体的思维控制任务。比赛参与者可以分布于各自的居住地点,无需到达实物机器人控制中心,随时随地通过无线互联网就可以实现竞技比赛的完整过程。服务提供商定期举办的有奖竞技比赛需要参与者现场参与比赛,体现真实、客观、公正和影响力的目的。通过这种持续的生命数据控制能力和技巧的学习,以及竞技比赛,并且是在愉快和刺激状态的正向心理情绪模式下,学会自主意识下生命状态指标的控制,也伴随传统疾病治疗疗效的促进,伴随学会了自主疾病治疗的能力和激发身体潜在抵抗疾病的能力,甚至可以学会某些特异的潜在生存技巧和知识获取能力,并全面提高人的智慧和道德素质。 
利用大脑皮层高级认知能力,自主意识控制生命数据的变化,主要作用对象是大脑,作为中央控制单元,实现生命维护的功能。针对大脑功能和疾病的物理调控技术,目前,除了相关的脑磁刺激技术和电休克技术在精神类疾患的应用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以外,微电流持续刺激技术也开始有应用报道。同时,利用脑电波的共振概念的开环声光刺激产品在亚健康的治疗应用方面也有大量广告宣传。但其中多为伪科学或盗用科学研究的局部结果概念的炒作类产品。采集脑电波信号实现闭环反馈调节大脑的状态技术也有产品问世,但并没有精细化的状态指标作为基础,特别是医疗等级的特征指标并没有提取出来,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应用。这种治疗和调节所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或者没有在治疗调节过程中开展脑状态结果的实时定量监测,判断效果,改变刺激输出,或者脑状态信号的测量特征指标结果的不准确,导致治疗调节的效率降低,甚至结果可以是反向的,造成不良后果。这也是闭环反馈治疗技术在脑状态调控领域数十年没有形成有效应用的重要原因。 
自主意识控制生命数据变化的方法,可以看做是脑状态牵引技术的实施,其中的一个关键应用基础,是大脑本身的状态控制,主要依赖于脑状态信号采集和定量指标的提取。在客观定量反映脑状态现状的条件下,施加感觉信号的外部刺激,使人的大脑实时了解脑本身的状态变化过程,从而通过脑的自适应和学习能力,学会大脑的抑制和兴奋的显式调控方法。刺激的给出,区别于目前大量的开环脑刺激方式(这些方式大部分是在缺失脑感受器的条件下,给出一组固定的刺激流程,无法识别脑在刺激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所能达到的效果有限,并且往往被人体的适应性所抵消,无法持久),以脑状态定量特征指标作为脑感知器,驱动调控过程,牵引脑状态的变化。外部感觉刺激种类分为,声:包括音乐和脑机语言对话。光:包括视觉频率刺激,光波牵引。体感:包括身体位置的改变和皮肤感觉的变化。刺激的方式最终呈现在用户端主要是以游戏方式,分为操作性游戏和感觉性游戏。游戏的进程依赖于脑状态的变化,比如,左右脑协调性指数,可以驱动游戏,提高左脑的兴奋度水平,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或提高右脑的兴奋度水平,加强学习和记忆能力。操作性游戏以电子游戏为主,也包括实物游戏,如,脑状态指数驱动脑司南勺柄的转动,驱动机器人的移动等等。感觉性游戏,以闭目感受为主,包括脑机对话,音乐放松等等。所有的刺激都是时变的,随着脑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同理:利用生命数据治疗疾病的原理相同于脑状态的牵引过程,也伴随脑状态的牵引过程。通过脑状态的改变,控制其他生命数据的改变。能够提供的生命数据控制的维护条目如下: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29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30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32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33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341
利用以上的自主意识生命数据疗法,可以开辟一条新的健康长寿、疾病诊疗、疾病康复、疾病预防的新通路、新概念、新体系、新行业、新思路、新模式、新领域、新流程、新过程、新行为。把健康长寿过程变成一个可以有收入的过程,变成挣钱的行为,变成一种产业。让人的健康过程为他自己创造价值和财富,人们愿意专注于并持续性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快乐、刺激、有趣的实现健康长寿、康复、预防疾病,并具有获得奖励,财富累积的可能,其结果是,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医疗氛围和科学进步的健康导向,以及医疗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治病防病知识的培训。伴随着人们追求刺激和财富,不服输、面临巨大诱惑而产生的强大驱动力,客观上帮助人们治愈了疾病,预防了疾病,并长寿健康。同时,还可以有物质和金钱上的收获,契合信息消费和现代服务业的所有属性。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往往对疾病和康复有巨大的不良影响,对康复和疾病治疗有副作用,医学界总是在想办法消除心理作用对疾病和健康的不良影响。建设一种新的人体内环境,做到让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开辟一条新的渠道,建立一种新的健康驱动体系,在疾病治疗和健康长寿、疾病康复过程中,将心理因素对效果的影响转变成正能量,将人们对疾病治疗的担心和恐惧,转化成愉快、刺激、专注,并能自觉的持续下去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是,人们在愉快、专注的氛围中,能够抛弃对疾病本身的过度关注,改为利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去满足娱乐和刺激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将会带来巨大的益处,是可以预测到的。 
其次,这种娱乐和冒险刺激、追求巨大财富的诱惑的过程就是一种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并健康长寿的科学行为,必然会导致治疗和健康的效果更加强化。人们具有追求娱乐、财富和刺激的天生本能,特别是伴随着奖励机制的娱乐、财富和刺激冒险行为。其结果,必然使人形成专注的、持续的训练过程,提高自己的娱乐本领和冒险技能,在有可能收获巨额财富的机会刺激下,很容易形成一种学习训练-冒 险-失败-再学习训练-再冒险-有进步和小收获-再学习训练-再冒险-再失败或成功的过程,其中的学习训练内容、过程以及所获得的本领和技能,就是疾病治疗、疾病预防、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结果,把人们沉浸于某些嗜好的强大驱动力移植到健康的促进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可能是医疗模式和健康管理不可想象的巨大进步。 
针对不同的疾病,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类似于传统询证医学的诊疗过程,将疾病的治疗转换成持续的维护和自主意识下身体内部机能对抗疾病的学习过程。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对于疾病的治疗,以感知和学习为主,称为疾病的感知和疾病的学习。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是在传统医学对疾病治疗时的一种并列方法,相互没有排斥,尽可能同步进行。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的治疗是非药物摄取的物理过程,针对不同疾病的感知和学习的规则处方如下: 
慢性高血压:自主意识血管弹性运动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血压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控制脑放松学习游戏。 
糖尿病(各型):自主意识血管弹性运动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心率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抑制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末梢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 
心脑血管硬化:自主意识血管弹性运动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 
心衰: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交感神经张力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控制脑放松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外专注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呼吸控制氧合效率学习游戏。 
胃炎症: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温度调节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末梢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 
肺炎症:自主意识下交感神经张力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心率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呼吸控制氧合效率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 
肝炎症:自主意识感知末梢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血压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心率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血流循环控制学习游戏。 
肾炎症:自主意识感知末梢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血压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血流循环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交感神经张力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肺活量运动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 
其他躯体脏器炎症:自主意识感知末梢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血流循环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 
肿瘤:自主意识感知末梢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 
自主意识感知睡眠再学习、失眠治疗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控制脑放松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左脑偏侧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抑制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交感神经张力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呼吸控制氧合效率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血流循环控制学习游戏;居家化、远程思维控制竞技比赛;定时睡眠远程思维控制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冥想控制学习游戏。 
骨折:自主意识感知末梢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 
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呼吸控制氧合效率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肺活量运动学习游戏。 
失眠、焦虑、神经官能症: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睡眠再学习、失眠治疗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控制脑放松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左脑偏侧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抑制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官输入敏感度调节学习游戏(脑内敛);自主意识下交感神经张力调节学习游戏;定时睡眠远程思维控制游戏 
抑郁:自主思维控制意念移物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控制脑放松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内专注调节学习游戏;居家化、远程思维控制竞技比赛;自主意识感知睡眠再学习、失眠治疗学习游戏;定时睡眠远程思维控制游戏。 
老年痴呆:自主意识感知冥想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交感神经张力调节学习游戏;居家化、远程思维控制竞技比赛;自主思维控制意念移物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右脑优势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记忆加工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外专注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官输入敏感度调节学习游戏(脑内敛);自主意识下血流循环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活性学习游戏。 
儿童多动症、自闭症:自主意识控制注意力回复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左脑偏侧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右脑优势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稳定性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稳定性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控制脑放松学习游戏;自主思维控制意念移物学习游戏;居家化、远程思维控制竞技比赛;定时睡眠远程思维控制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外专注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反应能力学习游戏。 
网瘾:自主意识控制脑放松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抑制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右脑优势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记忆加工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反应能力学习游戏;自主思维控制意念移物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快速脑疲劳恢复学习游戏; 
心理和精神疾病:隐私化、远程心理精神疾病诊疗实时医患互动服务;定时睡眠远程思维控制游戏; 
瘫痪康复:自主意识皮层运动再学习、神经网络再造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下肢运动动能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下肢运动动能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活性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抑制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血流循环控制学习游戏。 
长寿健康:自主意识感知冥想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左脑偏侧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右脑优势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控制脑放松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活性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心率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脑抑制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血流循环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末梢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血压调节学习游戏;自主意识血管弹性运动控制学习游戏;自主意识呼吸控制氧合效率学习游戏;自主意识下肺活量运动学习游戏; 
上述疾病对应治疗方案都是伴随“居家化、远程思维控制竞技比赛和训练”的方式开展。 
生命数据的自动计算是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的根本核心,对于广域居家化生命数据的采集并传输至互联网平台,采用云计算模式自动实时计算分析,建立分布式树状数据计算服务中心,每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绑定1万台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每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对于接收到的个体生命数据处理计算,每个人的生命数据的传输绑定了地址信息和机器信息,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服务器后,事先定义了的机器号和拥有者的个人账号信息被检索出来,对应于机器号的个人信息被组合进数据结构中,生成待处理的数据系列。并同时将数据上传到账户存储服务器个人账号下的存储区域。 
计算架构为分解多任务模式,中心的每个计算节点完成国定的计算任务,并对计算结果绑定个人账户信息,发送至中心的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对于各节点传送的绑定了个人账户信息的数据归类打包,绑定数据计算中心的特征码上传至使用者账户所在的数据服务器中存储。 
数据计算中心由数据管理服务器、任务管理服务器和一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可以分布于不同地点,计算指向不同疾病发展变化的特征指标群中的各个生命数据,计算结构为过滤模式。原始数据经过一级节点计算机计算后,获得一组结果,绑定个人账户信息后上传至二级节点计算机,以此类推,每级计算后数据量都大为减少,形成过滤式数据计算模式。数据管理服务器负责接受采集终端传送的数据,并向任务服务器转发数据,接受任务服务器最终发送的一簇计算所得的最终结果:特征指标,绑定个人账户信息并上传至个人账户所在的账户存储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可以由若干台服务器或计算机组成,根据绑定的无线移动数据采集传输终端的多少决定。任务管理服务器负担监测各节点计算机的状态,接受数据管理服务器转发的原始数据和各节点计算机发送的中间结果数据,分配数据给节点计算机和数据管理服务器。任务管理服务器根据分类规则自动分配各个终端传送的数据至不同节点的计算机。 
分类规则以生命数据类型划分,自动分解,分解的各项独立生命数据发送到第一级节点计算机中。任务管理服务器对中心的节点计算机实时监测,以判定计算机所处的状态,发送数据以计算机的状态决定,通过监测状态,决定发送还是缓存数据。数据的发送循环进行,将低级别节点计算机回传的结果数据,再向更高级别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计算机发送,最终的计算结果发送至数据管理服务器。计算机以固定算法自动计算所接受的数据,获得的计算结果回送至任务管理服务器中。任务管理服务器将生命数据计算结果还可以同步实时传输至其它有需求的网络上任意节点的计算机中,作为转换成被身体感觉器官所能接受的信息交换数据。系统架构见图20; 
建立思维控制机器人挑战赛,利用人的游戏和竞技冒险的原始本能,以大脑的内部奖励机制作为驱动疾病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长寿持续性进程,营造一种专注、愉快的疾病诊疗和健康进程的良好心理环境。引进心理因素,使之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开辟一条新的渠道,建立一种新的健康驱动体系,在疾病治疗和健康长寿、疾病康复过程中,将心理因素对效果的影响转变成正能量,将人们对疾病治疗的担心和恐惧,转化成愉快、刺激、专注,并能自觉的持续下去的行为。将愉快的心理,竞技比赛的争强好胜,进而达到利用疾病治疗的技术和效果获取财富的模式引入健康长寿的进程中,生命数据的改变是一种技术,技术可以利用作为竞技比赛技能,比赛可以获得奖励,奖励可以改善生活,增加财富,收获财富的心理促进提高比赛的技能,技能的提高伴随健康的改善和寿命的延长。过程的重复推动疾病诊疗和康复的进程。愉快、专注于训练的脑状态大大缓解疾病的恐惧和担心,生命数据的改变成为自主控制的结果。 
机器人采用美国进口可编程控制机器人NXT型,具有蓝牙无线通讯接口,通过无线移动生命信号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到不同的实时生命数据,经由无线互联网平台,数据实时上传到计算中心服务器中实时计算处理,计算结果再经由无线互联网平台传输到机器人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通过蓝牙无线通讯接口,结合生命数据计算结果,生成机器人控制命令,驱动机器人的4个方向的运动。思维控制机器人架构、控制及运动信号采集电路见图21-图23; 
比赛说明及竞赛规则如下: 
说明:通过租用或者购买的随身携带的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采集脑电波及多种生理信号,经由3G、无线互联网实时传输至数据计算服务中心,经计算处理后,提取出脑电波或多种生理信号中的特征指标,转换成控制指令后再经由无线互联网通路发送至脑感知思维控制机器人,驱动机器人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动作,实现脑功能状态或生理生命数据的闭环自主调控及亚健康治疗。用户可以在每天固定时间开通这种远程机器人的思维控制训练,也可以参加在一星期中某个固定日期举办的远程思维控制竞技比赛。 
应用环境:在使用者的家庭环境下,使用本发明中的有关脑状态感知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在不同的居住地点、利用使用者的自身脑状态信号、生理信号及公共通讯平台,远程控制设定在思维控制机器人中心的机器人的不同动作,完成自主调控自身脑状态。 
参与方式:训练:租用或者购买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打开健康银行个人账户的视频网址,确定自己所控制的机器人,进入自我思维控制训练模式;训练每30分钟为一个单元,称为1个机时。 
竞技:租用或者购买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在指定竞技时间,打开健康银行个人账户的视频网址,确定自己所控制的机器人,再统一控制命令后,开始思维控制机器人的竞赛比赛;标准竞技时间为30分钟/轮。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371
Figure BSA0000097590050000381
普通用户购买机时后,须在指定时间段内使用,VIP用户和购买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时间。 
有奖竞赛:使用思维控制机器人的比赛,胜负作为奖励依据,开展有奖竞技比赛的运作模式。使人们在专注甚至良好的心态下进行竞技比赛,每次竞技获胜者最低都可以赢取4个机时,促进健康的同时,还有博得奖品的机会。 
参赛资格:无论使用何种机器人模式,凡训练时间累计达到50机时者,均有资格参加由健康银行网站举办的思维控制机器人的竞技比赛活动;参加此竞技比赛活动者,无任何年龄、性别、职业等限制;凡参加此竞技比赛活动者,其个人账户剩余机时不低于5个,比赛时系统将锁定5个机时作为竞技筹码(最低起赛);竞技比赛采取现场直播方式,所有参赛选手均可在家中远程参加竞赛;每场竞赛均由同级别选手(详见后面说明)组成;所有参赛选手自愿参加竞技,并承诺遵守易飞华通官方相关之一切规定。赛前准备:正式比赛前20分钟,参赛选手就位,并测试所控机器人,思维控制机器人中心保证参赛机器人电量充足;竞赛开始后,如参赛选手因个人原因造成无线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电量不足,造成无法继续控制自己所属的机器人,此场比赛仍视为有效;竞赛进入倒计时1分钟后,所有参赛机器人不得走出起始范围区,否则视为放弃此次竞赛。 
竞赛规则:思维控制机器人挑战赛分为三项(A直线竞技,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B越障竞技,穿越障碍物,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C擂台竞技,以完全先出擂台边缘线者为负);机器人竞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同时将摄像机的磁场干扰降至最低,每个视频直播竞技台配三名工作人员,由裁判员、公证员、解说员组成;A竞赛时间限制15分钟,时间到未达终点者,以最接近终点者为胜;B竞赛时间限制20分钟,时间到未达终点者,以最接近终点者为胜;C竞赛30分钟,时间到擂台内仍有2个机器人以上者,开展加时赛,直至仅剩唯一获胜者; 
竞赛顺序:参赛选手通过网络抽签确定参加竞赛的先后次序;竞赛顺序一旦排好不再改变。所有参赛选手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比赛。在所有参赛队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再开始下一轮的比赛。 
奖励规则: 
1、同级别正规赛 
比赛结束,主持人确定比赛结果后,第一名选手可赢得4个机时,第二名的机时不增不减,第三名扣减5个机时; 
参赛选手级别:【石器级】已使用50个机时训练者,参赛剩余机时不低于5个机时; 
【青铜级】己使用70个机时训练者,参赛剩余机时不低于15个机时; 
【铸铁级】已使用90个机时训练者,参赛剩余机时不低于30个机时; 
【白银级】已使用110个机时训练者,参赛剩余机时不低于35个机时; 
【黄金级】已使用150个机时训练者,参赛剩余机时不低于50个机时; 
另外,参加竞赛每累计获胜10次,自动向上升级一级。 
2、挑战级别 
某一级别的选手,可选择挑战赛,如有应战者,2人即可开赛。 
低级挑战高级:低级别选手每向上挑战一个级别的高手,即增加0.4倍的赔率,如草根级挑战小资级:则草根出5个机时筹码,应战的小资级就需要出7个机时筹码;如草根级挑战高手级的话:草根出5个机时筹码,应战的高手级就需要出9个机时筹码。 
高级挑战低级:高级别选手每向下挑战一个级别的选手,即降低0.4倍的赔率,如高手级挑战小资级:则高手出7个机时筹码,应战的小资级只需要出5个机时筹码;如高手级挑战草根级的话:高手出9个机时筹码,应战的草根级就需要出5个机时筹码。 
3、年度冠军杯 
系统根据每月竞赛情况生成月度冠军,健康银行网站将与国内大型卫视传媒合作,电视直播年度冠军杯总决赛,年度总冠军将根据本竞技系统累计情况,产生大奖。 
奖励兑换:凡剩余总机时50以上者,可进行奖品兑换。奖品类型有:充值卡、购物卡、玩具、礼品、手机、家用电器、贵金属饰品、国内/海外旅游等等。 
电子化的智能医疗轨迹管理中个人诊疗健康账户。结合了个人医疗就诊信息、日常持续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数据信息、日常个人的健康主观感受和疾病主诉信息、入量和出量、个人居家化的口服药物治疗信息的个人医疗健康电子数据存储平台。数据的存储和使用以互联网浏览器的操作界面实现人机交互,搭建具有个人安全控制的类似于银行存款的医疗健康银行账户,存储医疗健康数据并调阅。医疗就诊信息通过手动方式录入个人医疗健康账户,日常持续的生命体症和生理数据经由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并实时通过无线互联网通讯平台自动上传到个人账户。个人的主观感受以及主诉、药物治疗、饭量、饮水、便量、尿量等信息通过移动通讯终端的APP应用程序输入并上传至个人账户。账户中的医疗健康信息以医疗临床信息化(CIS)架构为基础,涵盖了病案、处方、治疗、检验、影像、医嘱、体征信息。个人账户数据以数值、图像、趋势变化曲线、文字报告单以及实时波形等方式呈现,具有灵活选择时间窗口、数据组合、数据挖掘的多种数据显示方式。采集的生命数据分项计算存储,并可以按照疾病诊断检查分析报告格式及内容组合生成检查报告单,存储并调阅。账户中有关治疗和医嘱指示信息按照时间要求,借助连接的短信通讯平台自动发送至个人的通讯终端上(手机、移动电脑、固定电脑),通过语音、短信、屏幕显示等方式通知个人执行诊疗过程,如果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执行的回复信息,账号自动发送短信至设定的某个移动通讯设备或固定计算机上,向其他人或机构提出关照请求和报警信息。账号自动对一段时间段内的医疗健康信息做出初步健康预测,并定期发送至个人移动终端或指定的健康服务提供者的电脑上显示及提示。账户中设立实时互动窗口,以视频、文字、波形、数值、趋势变化等形式在包括医生、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相互实时交流,实时会诊。账户的应用绑定一台电脑及一台智能移动通讯设备,以网络网站浏览方式在两台电脑上调阅及显示数据内容。 
健康银行个人账户的建立:在健康银行网站上实名注册专属个人的医疗健康账户(以下简称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内数据的存储和使用以互联网浏览器的操作界面实现人机交互,搭建具有个人安全控制的类似于银行存款的医疗健康银行账户,存储医疗健康数据并调阅。个人账户内容分为6个部分: 
个人医疗就诊轨迹:个人的医疗就诊信息,包括病历、诊断、化验单、影像片、检查报告单、处方、医嘱等纸质或图片数据。在每次就诊之后由健康银行数据中心接收,并以医疗电子信息化的CIS系统格式手动或扫描输入到个人账户内。 
日常持续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数据信息:日常持续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输入。利用本发明中的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通过无线互联网通讯平台实时自动上传到个人账户。 
日常个人的健康主观感受和疾病主诉信息:日常个人的健康主观感受和疾病主诉信息的输入。包括头晕、恶心、胸闷气短、疼痛、咳嗽、发烧、感冒、拉肚等主观信息通过移动通讯终端的APP应用程序或个人计算机系统,由个人实时输入并上传至个人账户。 
入量和出量:出量和入量信息的输入。出量和入量包括进食量、尿量、便量、出汗量等信息,可以采用估算的方式获得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终端的APP应用程序或个人计算机系统,由个人输入并上传至个人账户。 
个人居家化的口服药物治疗信息:个人居家化口服药物治疗事件和生命体症测量事件的输入。通过移动通讯终端的APP应用程序或个人计算机系统,由个人输入并上传至个人账户。 
运动量:通过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到人的相对运动量的大小,通过无线互联网通讯平台自动上传至个人账户。 
健康银行个人账户信息结构见图24; 
个人账户内容的呈现:账户中的医疗健康信息以医疗临床信息化(CIS)架构为基础,涵盖了病案、处方、治疗、检验、影像、医嘱、体征信息和主观感受、日常治疗、进出量、运动量等等信息。个人账户内的数据以数值、图像、趋势变化曲线、文字报告单以及实时波形等方式呈现,具有灵活选择时间窗口、数据组合、数据挖掘的多种数据显示方式。利用个人健康账户,可以实现: 
(1)账户内的生命数据分项计算存储,可以按照疾病诊断检查分析报告格式及内容组合等多种方式生成检查报告单,在个人在就诊时、做长期保健计划时、急救时、以及任何需要的时候,方便地存储并调阅。很多人到医院看病时主诉不清晰,和医生沟通不畅,有了账户内的信息,医生可以轻松的看到患者一段时期内的体征变化,看到之前的医疗轨迹,便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缩短下诊断的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误诊。在营养师为患者制定长期食疗食谱时,也需要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饮食、 出入量、服药等情况,账户内的生命数据完全可以帮助营养师做出最适合患者的方案。如果患者发生意外需要急救时,在急救前医生如果能够掌握患者的生命数据,对于急救的成功率肯定要比医生没有掌握患者近段时间内的诊疗健康信息要高的多。 
(2)账号自动对一段时间内的医疗健康信息做出初步健康预测,并定期发送至个人移动终端或指定的健康服务提供者的电脑上显示及提示。可以及时的做好大病预防,在很多病情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健康异常提示,促使人们及时提前就医,提前改善生活轨迹,提前治疗,病情也不会进一步发展到严重的程度。从而把日常保健和疾病预防做到最好。比如长期服用降糖药血糖依然偏高的患者,报告会指出药品是不是合适,是不是需要加大药量或者改注射胰岛素,是不是最近入量没有严格控制,轻松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并解决问题,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个人账号对没有行为能力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可以发送信息到监护人;夫妻双方长期异地分居的可以相互发送报告;独居老人也可以给子女发一份;帮助家人相互照顾相互关心。 
(3)账户中设立实时互动窗口,以视频、文字、波形、数值、趋势变化等形式浏览和回顾。可以在包括医生、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医生和医生之间相互实时交流互动、实时会诊。在家庭的环境下,个人和医生之间带有完整医疗轨迹信息、生命数据信息、主观感受信息、日常活动信息的实时互动交流,对于疾病治疗、疾病康复和慢病管理,以及健康长寿实现随时随地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也可以享受到社区医院资源、二级医院资源、甚至三级医院的资源,能够达到足不出户看专家的目的;个人和个人的互动,可以是竞技比赛,病友聚会,经验交流等,丰富了人们的健康知识,开拓健康视野,收获健康身体。 
(4)自动医疗管理提示服务。根据账户内生成的生命数据信息、医嘱信息以及就诊后医生的治疗处方信息,系统可以根据患者个人具体要求,提供个人定制化的提示服务。系统自个人账户下自动提取出日常的治疗和检查内容,借助连接的短信通讯平台自动发送治疗检查提示信息至个人的通讯终端上(手机、移动电脑、固定电脑),通过语音、短信、屏幕显示等方式通知个人执行诊疗过程。比如吃药提醒、运动提醒等等。并按照个人服务设定,绑定一级报警、二级报警、三级报警、四级报警等等短信报警的告知实体人员。例如设定了此服务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吃药提醒服务和血压趋势预警服务,医嘱是早7:00晚16:00各5mg的降压药,血压保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在早上6:50和下午15:50,系统就会提示患者吃药,如患者按时吃药,只要在设定时间内确认短信回复就可以。如果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执行的确认信息,账号自动启动一级报警服务,发送短信至患者家属的移动通讯设备或固定计算机上,由其家人监督吃药并确认回复;如果一级报警在设定时间内无响应,自动启动二级报警服务,向社区医院的医生发送信息,由其上门服务并确认回复,如果二级报警在设定的时间内还没有回复,再启动三级报警服务,直接联系定点医院急救服务。如果血压高于医嘱要求的140/90毫米汞柱,也会按级别启动报警服务。这其中报警级别和制定的紧急联系人,根据个人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制。有了这样的日常健康保健服务,很多重大疾病就不会发生,即使真的发生重大疾病,也可以及时抢救。 
(5)其他定制服务,例如治疗游戏、护工预约、上门服务预约、活动陪同等。其他定制服务有很多形式,例如生活可以自理,患有慢性病而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很多老人选择了养宠物来排解时间和获得心理慰藉,和宠物感情很深,遛弯有宠物陪伴,吃饭有宠物陪伴,甚至睡觉也要宠物陪着才能安心入睡,宠物和人的感情很深,但是表达方式却有限,我们可以定制宠物项圈形式的移动终端,补充宠物不会说话的不足,由宠物来提醒吃药,陪同吃饭,陪同运动等,老人和宠物互动的过程,心理和生理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进一步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例如活动不方便的重病老人,子女不经常在身边,平时由老伴伺候吃喝,电子化的智能医疗健康账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在家和医院之间的奔波,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在患者需要洗澡、外出等需要体力好的人来照顾时,还可以通过定制服务,享受专业的护工上门洗澡服务,比长期请护工更经济实惠,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有所保障。 
建立一种媒体上日常流行的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的信息流,作为日常人们用于健康消费的工具。建立以全时空生命数据为基础的多种疾病康复治疗、预防和长寿者的示范带头人引领模式,建立引领者健康信息发布平台。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延缓衰老、延长生命,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人一上了年纪,担心的健康问题随之而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尤其重要,关系着整个家庭的幸福。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接近2个亿,算上40岁以上的人,可能接近中国总人口的一半。这些人事业基本稳定或已经退休养老,健康问题是这些人关注的主要问题。 
中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不喜欢现在那些流行的凭借脸蛋和演技出名的偶像,应该为他们树立自己的偶像。年轻人的偶像是影视明星和创业成功人士,对偶像的痴迷程度有时令人咂舌,偶像的话就是圣旨,绝对要服从。中老年人更加关心的是延长生命和远离疾病,他们更喜欢“如何预防疾病”、“百岁老人是如何长寿的”、“如何避免老年痴呆症”和“癌症患者怎样摆脱病魔侵扰”这样的话题。养生节目非常火爆,充分说明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一场“养生热潮”也随之而来,更有不少媒体热捧出一些“养生明星”。养生节目和相关书籍更是火爆异常。养生热潮说明了大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这是好事。这些图书也好,电视节目也好,对于大众的医疗卫生知识的科普当然是有益处的,为大众提供一些养生的指导意见,是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其中的内容更多的是以说教为主,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很难起到真正帮助人们实现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对于真正提高人们的疾病知识起不到显著作用。 
为中老年人建立一种公共媒体健康参照模板,其中的内容以明确的定量生命数据为核心,包含各种生活数据,定时定期向大众公示。这些数据属于优秀的疾病康复者或长寿老人,作为健康牵引者,用他们的健康生命数据引领中老年人及全社会渴望健康的人群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公示的生命数据是人们模仿的样板。通过健康银行的个人账号,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数据和模板数据全方位比较,包括波形数据的重合比对,数值数据的趋势拟合比对,疾病检查报告的内容比对,治疗过程的对照,生活数据(包括饮食、出入量、活动量,主观感受等)的数值比对。从中,可以发现自己的生命数据和牵引者生命数据的差异,看到自己疾病康复过程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健康所发生的变化,及早发现疾病,达到预防疾病的目标。同时,通过不断地比对,人们对于医学知识和疾病特征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掌握的医学知识不断积累,甚至可以达到准专业水平,真正做到了人人可以成为医生的健康教育终极目标,健康教育和医学知识的普及得到完美的解决。相对于当前的养生和健康宣传的说教模式,健康牵引者的数据表达显然作用更大,也更加直接。 
健康牵引者活动,其特征在于:以个人的健康银行账户为基础,在媒体上(网络、电视、平面),每天定时公布某些自然人的完整医疗轨迹和生命数据,这些人通过一个医疗委员会的筛查和生命数据竞技比赛的优胜率高低,选择出来,以有偿方式,完全公开他们的医疗轨迹和生命数据。 
举办比赛节目,选拔健康牵引者:将选秀与养生节目相结合的模式。近些年,大家对于选秀类节目的热情始终不减,选秀节目的形式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借助选秀类节目的超高人气,再融合健康这个热点话题,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应。通过举办选秀节目,选拔符合大家追求健康、渴望长寿的偶像人物。节目可以模仿目前流行的娱乐形式,如“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通过选拔的方式,打造健康长寿类偶像,如“长寿偶像”和“抗X偶像”。 
选拔方式:网上海选、线下选拔、决赛。所有参与选拔的选手数据将完全公开,将对决赛进行电视及网络直播。所有参加选拔的人员,必须是健康银行网站的个人账号注册者。 
第一步,网上选拔。所有人都可以参加,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男女。参赛选手通过健康银行个人账户,并上传自己真实的生命数据。 
第二步,线下选拔。首先,将对参赛选手网上填报生命数据的真实性进行现场核实。其次,进行现场选拔。 
选拔内容: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身体健康标准筛选。 
1)关于身体健康的定义,我们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提出的十条标推: 
2)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3)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 
4)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5)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6)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8)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1)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2、生命数据的对抗竞技比赛。 
1)自主意识感知冥想控制 
2)自主意识脑皮层抑制、休眠控制 
3)自主意识控制脑放松 
4)自主意识感知脑活性 
5)自主意识心率调节 
6)自主意识感知脑抑制调节 
7)自主意识下血流循环控制 
8)自主意识感知末梢血流灌注代谢需求 
9)自主意识感知头部血流灌注代谢需求 
10)自主意识血压调节 
11)自主意识血管弹性运动控制 
12)自主意识呼吸控制氧合效率 
13)自主意识下肺活量运动 
竞赛规则:所有项目的目标数据控制机器人移动,最快达到指定位置的机器人获胜。 
3、专家评审 
设置评审团,对参赛选手进行评选。评委团拟邀请国内外知名医生及专家担任,评委团的任务不仅是评选出最符合标准的健康牵引者,同时也是正确健康观念的传播者。 
第二步:利用媒体资源宣传和推广健康牵引者。 
同选拔出来的健康牵引者签订协议,将他们打造成大众追求的偶像。协议包括如下条款: 
1、健康牵引者将公布自己的实时生命数据。利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和个人健康账户,采集健康牵引者实时的生命数据和医疗就诊数据,自动上传至媒体的展示窗口,定时向全国的人群播送。这些数据包括,医疗就诊信息,治疗信息,主观感受信息,运动量信息,饮食信息,排出量信息,生命体症信息,生理参数信息,居家化的简单生化测量信息。 
2、作为健康牵引者公布自己实时生命数据的条件,每月将获得固定收入。 
3、为他提供广告和代言的机会。 
第三步:利用健康牵引者大力传播医疗常识,让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医生。 
健康牵引者代表了某种疾病的正确治疗和正确康复的过程,包括各种癌症的康复者,慢性病控制的优秀者,健康优秀的怀孕过程的优良妇女,以及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他们代表了正确的疾病治疗方法,正确的疾病康复过程,正确的慢病管理方法,正确的生活轨迹和饮食内容,正确的生活心态和情绪变化,正确的体育锻炼和劳动轨迹,正确的疾病就诊方法和老年照看。健康引导者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参照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长寿的方法。同时,不断地重复比对,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医生。 
“健康牵引者”最终将实现自适应的、市场经济行为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媒体推动正能量提供内容。将造星、追星、大V、选秀等等时尚界的影响力模式融入到健康长寿和疾病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这些示范人员,作为健康示范带头人,成为健康明星、健康达人,以定量数据的基础,引领人们科学、理性的健康长寿过程。同时,为自己带来名和利的合理收获。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中心计算控制管理单元。 
图2是终端电源管理电路。 
图3是外观图及传感器位置。 
图4是信号流图示。 
图5是血流灌注放大器电路。 
图6是阴茎硬度放大电路。 
图7是阴茎周径放大电路。 
图8是阴茎血流放大电路。 
图9是肌电放大电路。 
图10是呼吸放大电路。 
图11是脑电放大电路。 
图12是心电放大电路。 
图13是胸腹呼吸放大电路。 
图14是眼动放大电路。 
图15是相对运动量放大电路。 
图16是体重及尿量监测放大电路。 
图17是脑状态定量测算散点图。 
图18是脑状态指数设定数值。 
图19是闭环反馈脑抑制疗法示意图。 
图20是云计算系统架构。 
图21是机器人比赛。 
图22是思维牵引控制电路。 
图23是机器人动作信号采集电路。 
图24是健康银行个人账户信息结构。 
图25是生命数据治疗疾病的反馈架构。 

Claims (15)

1.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生命数据自动采集计算、实时互动及脑状态定量特征表达、睡眠结构的血流灌注定量特征表达、闭环自主生命数据驱动治疗的信息交换方法和长寿定量牵引的实现,其特征在于:构造一种疾病治疗的背景模式,闭环反馈控制大脑皮层认知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的疾病治疗模式:脑抑制疗法。实时采集头部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指数作为反馈参数,利用推注泵,自动反馈控制输注镇静剂量下的静脉镇静药物,使脑皮层高级认知功能的氧代谢要求降到最低,控制大脑皮层高级认知功能抑制。在此背景下,展开各种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创建一种新的生命维护模式,命名为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将疾病发生后就诊时才会作的临床诊断检查分解为生命数据的系列单一自动测量计算项目,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持续开展,形成连续的诊断检查分析报告和趋势;将自动测量计算的生命数据作为工具,以大脑皮层高级自主意识主动控制生命数据的变化(工具的使用变化)作为治疗和康复、健康长寿的定量牵引手段;以形成的检查分析报告和趋势为基础,预测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医疗就诊轨迹中医嘱处方作为提示依据,自动短信提示居家患者的检查治疗行为,并给以无应答自动短信报警服务。构造全时空环境下人体生命数据、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无线传输、存储、计算、回顾、临床诊断检查分析报告、医疗就诊轨迹、实时互动、大闭环自主治疗、自动预警报警、自动提示、自动疾病预防预测的物联网广域人机互动系统平台,个人数字健康银行账户的建立,实现人和机器交互的生命状态表达、调整、维护的智能物联网应用信息服务模式。居家化使用,分解医疗临床检查项目成为单项标准化的生命状态定量测量,自组织分析计算生命状态信息,形成多种疾病生理、生命体症数据检查报告和健康预测报告:构造物联网模式下脑状态的实时、定量多指标提取的系统技术实现,构造人的自然睡眠结构和质量的神经电生理和血流灌注信号的综合定量特征指标提取和表达方法。通过引入血流灌注分布的测量,划定头部和末梢血流灌注为两个单元,利用血流和代谢的关系,建立一条分别降低两个单元代谢需求的训练路径和方法,使人们在疾病状态下,各器官对血流灌注的要求下降并能够耐受低灌注水平:创立生命监测维护新模式,作为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疾病预防,健康长寿的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自主意识控制生命数据的改变,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在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过程中通过引入持续的生命数据、医疗健康数据定量精细测量和计算,通过改变疾病状态下人们的负向情绪为正向情绪,通过不断重复感知自己实时输出的生命体征、生理信号定量特征指标的变化,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疾病康复效果和达到疾病预防、长寿的目的:引入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技术作为工具的理念,以无线网络通讯为基础,帮助或直接驱动他人的疾病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长寿过程的系统技术实现:利用这些数据和技术作为工具,引入游戏、竞技比赛介入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过程的理念,在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辅助带来社会有效财富的再分配的客观效果:建立健康长寿和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的示范带头人的媒体播报制度,定时播报带头人的诊疗轨迹和生命数据,通过媒体实时传输,为他人提供疾病治疗、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过程的定量健康数据比对、学习、模仿的示范模板:系统平台由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和数据存储中心服务器以及移动电脑终端和固定计算机、移动通讯终端等硬件和系统软件平台组成。使用互联网通讯平台作为通讯传输媒介,使用者注册自己的健康银行网站的应用账号,并绑定使用者的个人身份信息。每个使用者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使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终端临时绑定(租用)或固定绑定(购买)使用者的应用账号,日常使用中经由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自动采集使用者的生命数据、主观感受、用药事件等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自动发送到互联网的某一个数据计算中心服务器和账户存储服务器中。传输的数据链绑定使用者的个人身份信息,自动存储到与使用者建立的应用账号相对应的数据库中永久保存并随时呈现。数据计算中心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采用云计算模式对大规模数据自动实时计算分析,以细化各疾病诊断所需检查分析报告中的各指标为原则,分别计算各单项生命状态特征指标,组合形成符合医疗机构对相应疾病诊断标准的检查分析报告单,在向账户存储服务器传送,并存储于使用者的应用账号并随时呈现。自主意识控制生命数据的改变,建立一套基于无线互联网平台,规模化普及应用的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精细、规范、科学、定量的标准流程和方法, 使之成为并列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的第三类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新模式。计算的单项特征指标结果,在同步存储保存的同时,自动实时发送至使用者的某个固定电脑、手持移动终端,或者某个实际物体的移动控制驱动单元中,驱动某项游戏进程或实际物体的移动,将生命状态特征指标的变化转化为游戏进程或实际物体移动控制的竞技比赛中。感知并学会控制游戏进程或实物的移动,伴随也学会了生命状态指标的控制,学会了如何改善和治疗疾病并保持健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利用人的游戏和竞技冒险的原始本能和挣钱的欲望,以大脑的内部奖励机制的生理特征为基础,驱动疾病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长寿的持续性进程,营造一种专注、愉快的疾病诊疗和健康进程的良好心理环境。脑状态多特征指标的提取,其原始数据来源于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的实时脑波数据,经过服务计算中心的自动数学处理计算,获得代表大脑不同状态的多项定量数字指数,通过脑状态的客观定量实时特征指数,建立起高效定量的用脑习惯,学会定量控制脑状态的方法和技巧。血流灌注分布的特征指标提取,数据来源于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的实时血流灌注波,经过服务计算中心的自动连续数学处理计算,获得代表不同位置的血流灌注分布的定量数字指数,血流灌注是人体代谢的需要,通过降低和耐受低血流灌注的训练,学会降低人体局部的代谢需求,建立起疾病状态下人体器官保护和低灌注耐受以及康复、长寿的基础环境。个人健康数据在服务器中的存储,类似于银行存储资金的方式,建立个人生命数据账号。账号下的生命健康信息以电子化方式存储,形成个人拥有的具备隐私属性的电子医疗健康核心数据档案,数据架构以医疗临床信息化架构为标准,可以在受控制的计算机终端中以身份识别方式调阅显示、互动、处理和控制。账号中存储的数据具有实时处理功能,可以实时自动提取疾病特征指标,用于诊断技术报告的生成和疾病治疗的原数据。可以实时自动提取出治疗信息和测量检查信息(吃药或者测量血压、血糖、体温等),并实时发送到个人的移动终端上(手机、移动电脑、固定电脑),通过语音、短信、屏幕显示等方式通知个人执行诊疗过程,如果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执行的回复信息,账号自动发送短信至设定的某个移动通讯设备或固定计算机上,向其他人或机构提出关照请求,甚至急救报警请求。账号自动对一段时间段内的医疗健康信息做出初步健康预测,并定期发送至个人移动终端或指定的健康服务提供者的电脑上显示及提示。账号的拥有者以网站浏览器作为人机交互的应用窗口,操作并实现控制医疗健康数据的随时调阅显示,建立实时互动的远程互动交流窗口,选择信息并传输给被允许阅读的接收方。开辟一种媒体上日常流行的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的信息流,作为日常人们用于健康消费的工具。建立以全时空数据为基础的多种疾病康复治疗、预防和长寿者的示范带头人引领模式,建立引领者健康信息发布平台。将正确的、逐步改善或完全康复的某种疾病治疗人的康复进程的生命数据,以及长寿者的生命数据在多种媒体上实时自动公开发布,为相应人群的模仿、对比、预测自己的疾病和健康长寿的进程发展提供日常化的客观定量引领信息和数据库。建立自适应、定量比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媒体推动正能量提供内容。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脑抑制背景下的疾病治疗模式,其特征在于:血流灌注对于健康长寿的作用是明显的。血流灌注对于疾病治疗的作用同样明确。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治疗。主动控制人体头部和躯体的血流灌注变化(头部疾病除外),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高级皮层认知功能消耗了能量,消耗了血流中携带的氧,加大了血流向头部的灌注量。这种能量消耗对于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控制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对能量的需求,暂时抑制和休眠大脑的认知功能,在此背景下,展开疾病的治疗,可以导致输送向大脑的血流灌注下降,使病灶部位灌注的血流上升,血中所携带的免疫细胞和抗体,以及氧成分更多的抵达病灶部位,对疾病的治疗产生正向影响,这种控制疾病治疗背景的方法,命名为脑抑制疗法。利用头部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指数特征指标作为反馈参数,闭环反馈控制推注泵的静脉镇静药物的输注,反馈控制机理是稳态调节系统,控制目标使头部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指数最小。利用本发明中头部框上动脉血流灌注信号采集和计算技术,利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头部眶上动脉的血流灌注信号,信号通过WIFI模式送入处理计算机,计算机对于信号自动计算处理,得到实时灌注指数定量数值,通过标准RS232通讯接口,控制佳士比3400推注泵,由推注泵自动输注镇静药物,控制规则采用TCI靶控输注模型,自动控制眶上动脉血流灌注最小。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健康长寿的定量牵引的方法和理论,其特征在于:定量化的长寿牵引,可以分解为表达核心生命质量的定量生理数据的牵引,牵引可以是利用内部生命数据的自主意识控制的定量牵引,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高质量生命数据者的外部定量控制牵引。长寿的核心是内部机制的作用,外部机制是辅助的,这可以从世界各地都有长寿者,不管是生活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中得到说明。自然界有一种规律,大部分的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7倍,而人的寿命是生长期的4倍。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人的高级皮层认知和情感功能的进化。具备了认知和情感能力的人,可以有科学发明,可以使科学进步,提高人们的疾病治疗效果,延长寿命。但也会消耗人们生存的能量供应,影响寿命的延长。平衡的结果是人的平均寿命在70-80岁之间。认知和情感对寿命的影响是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也就是头部皮层的氧代谢增加了,相对应的血流灌注也增加了。这种现象导致了人体其他与生命发展有关的机能器官流灌注相对减少,影响了氧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造成的结果就会相对减少人的寿命。长寿是一种思考,思考代表专注,专注代表大脑大部分功能区抑制了,其相应的血流灌注量减少,消耗的氧能量减少,其他器官的供给能量增加。长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身体的血流分布和呼吸效率。血流分布是表达氧能量在全身的分布,呼吸效率是表达血流中所含氧的总量。正确的血流分布,将会促进人的寿命,正确的呼吸方式,也会促进人的寿命。血流分布和人的睡眠有关,和人的思考有关,和人的情绪有关,也和人的运动有关。呼吸效率和人的肺活量有关,和人的运动有关,也和人的呼吸方法有关。血流对长寿的影响主要是携带的氧成分输送到躯体器官中的量的多少,或者带出多少代谢产物。呼吸对长寿的影响主要是肺中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效率,每次吸入到肺中空气的总量,心跳的快慢,以及剧烈运动对氧的消耗。适当的、合理的血流分布,高效率的呼吸方式,更大的肺活量,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对长寿的牵引,就转变成对血流的牵引,转变成对呼吸的牵引。血流分布的牵引,针对的是躯体血流灌注和头部血流灌注。利用本发明中血流灌注的测量方法,获得血流灌注指数的定量实时指标,测量结果表明:睡眠、冥想、瑜伽、入静、太极、适当运动等等减少了头部对于氧代谢的需求,相对减少了脑部血流灌注量,增加了躯体血流灌注量。紧张、害怕、焦虑、抑郁、失眠等等会造成血流分布的相反变化,反应出心理因素对于健康和疾病治疗所带来的影响。睡眠可以改善人们的血流分布,可以表达睡眠的定量生理数据还有脑电波,对于长寿的定量牵引,也可以转换为对于脑电波的定量牵引,脑电波反应的是脑状态变化,实时定量脑状态的测量技术,是定量牵引脑状态的原动力,对于长寿的作用巨大,也是外部具有高质量睡眠者对他人实施睡眠牵引的主要工具。长期以来,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内部自主意识下脑状态的控制方法,都是人们自然摸索出来的延年益寿的非量化方法,核心意义是影响了全身血流灌注的分布,冥想、催眠、入静、瑜伽、太极、祷告和各种各样的气功都是这种方法的体现。适当运动、调整呼吸、适当加快心率、改善肺部肌肉力量,对健康和长寿有正向的促进,呼吸效率的定量牵引,肺活量的定量牵引,是增加血流中氧的总量的直接方法,是延长寿命的另一种表现。血流分布和呼吸效率对于健康长寿的作用,表现在中医理论中的气血原理,阴阳平衡原理。定量的、实时的自主牵引血流分布和呼吸效率,可以延续生命进程,达到长寿目的。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通过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的过程,重新分配社会有效财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需要者以低价格或者免费的方式使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享受生命数据计算分析的服务。终端是居家化使用,需要支付押金,押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存款,服务提供商通过收取押金产生的利息获得部分营利。而银行的存款资金因此产生流动,减少了部分银行的存款数量,相当于银行存款利润有部分转移到普通个人的医疗健康服务中,形成了社会财富的有效再分配。同时,将疚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过程游戏化和竞技比赛化,对于相关的游戏和竞技比赛建立分级制,以疾病治疗、疾病康复分类,以年龄分类,以健康程度分类,建立不同级别的竞技比赛的加权规则,人群的竞技胜负概率将偏向患病人群、老年人群,由竞技比赛产生的奖金成为个体的财富收入,部分个体财富将从健康人群向患病人群和老年人群转移,从概率上达到部分健康人群的部分财富向非健康人群的一种流动。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其特征在于: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包含生命体征数据采集、生理数据采集、主观感受数据采集等三种类型的生命数据自动收集的能力。包含数据实时自动传输至无线互联网的能力。数据的传输绑定了数据拥有者的个人身份账号,绑定了移动信息采集终端的机器号,绑定了数据加密算法。生命数据采集包括:脑电波、心电波、脉搏次数、无创血压、血糖、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吸入氧浓度、体温、口鼻呼吸波、胸腹呼吸波、呼吸次数、面部肌电波、眼动波、末梢血流灌注波、头部血流灌注波、阴茎血流灌注波、阴茎周径、阴茎硬度、阴茎温度、阴茎动脉氧饱和度、相对肢体运动量(上下4肢)、体重、运动出汗量、尿量、主观感受(疼痛、呕吐、头晕、胸闷、尿频、出血、拉肚、心慌、气短、无力、眩晕、哮喘、发热、烦躁、做梦、心理等)、吃药、饮食、进水量、便量。终端设备中生命信息采集部分包含了监护电路、计算控制电路、数据处理电路、动态数据连路缓存电路、无线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等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通过病人身上的心电、脑电、血压、血氧等感受器探头,转换病人的相应生命体征信号为电信号,该信号送入监护电路的滤波、噪音控制、放大输入部分,经相应监护模块(HXD_I)的各自计算处理、加工后,再经由模块的RS232通讯口和模拟信号输出口,分别送入中心计算控制部分的模、数转换电路和RS232接口电路中;中心计算控制部分获得数字化的上述生命数据后,分别加密、压缩;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是变化的数据存储和输出结构;根据网络状态的不同,数据在存储区域内的结构不同;由计算控制电路在获得网络状态变化的中断事件触发后,控制采集到的数据的不同排列组合;在写指令控制下,写入存储队列数据;队列中的数据在计算控制电路的读指令控制下,经数据端口输出到无线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互联网络接入控制电路部分完成对网络的自动拨号、网络状态识别、TCP模式信号调制、分包、输出的功能;主观感受和事件信息通过配置的移动终端通讯设备,如手机、Pad等等,以互联网浏览器模式点选选择录入,自动通过通讯功能传输。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电子化的智能医疗轨迹个人诊疗健康账户。其特征在于:结合了个人医疗就诊信息、日常持续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数据信息、日常个人的健康主观感受和疾病主诉信息、入量和出量、个人居家化的口服药物治疗信息的个人医疗健康电子数据存储平台。数据的存储和使用以互联网浏览器的操作界面实现人机交互,搭建具有个人安全控制的类似于银行存款的医疗健康银行账户,存储医疗健康数据并调阅。医疗就诊信息通过手动方式录入个人医疗健康账户,日常持续的生命体症和生理数据经由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并实时通过无线互联网通讯平台自动上传到个人账户。个人的主观感受以及主诉、药物治疗、饭量、饮水、便量、尿量等信息通过移动通讯终端的APP应用程序输入并上传至个人账户。账户中的医疗健康信息以医疗临床信息化(CIS)架构为基础,涵盖了病案、处方、治疗、检验、影像、医嘱、体征信息。个人账户数据以数值、图像、趋势变化曲线、文字报告单以及实时波形等方式呈现,具有灵活选择时间窗口、数据组合、数据挖掘的多种数据显示方式。采集的生命数据分项计算存储,并可以按照疾病诊断检查分析报告格式及内容组合生成检查报告单,存储并调阅。账户中有关治疗和医嘱指示信息按照时间要求,借助连接的短信通讯平台自动发送至个人的通讯终端上(手机、移动电脑、固定电脑),通过语音、短信、屏幕显示等方式通知个人执行诊疗过程,如果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执行的回复信息,账号自动发送短信至设定的某个移动通讯设备或固定计算机上,向其他人或机构提出关照请求和报警信息。账号自动对一段时间段内的医疗健康信息做出初步健康预测,并定期发送至个人移动终端或指定的健康服务提供者的电脑上显示及提示。账户中设立实时互动窗口,以视频、文字、波形、数值、趋势变化等形式在包括医生、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相互实时交流,实时会诊。账户的应用绑定一台电脑及一台智能移动通讯设备,以网络网站浏览方式在两台电脑上调阅及显示数据内容。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建立起利用人的游戏和竞技冒险的原始本能,以大脑的内部奖励机制作为驱动疾病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长寿持续性进程,营造一种专注、愉快的疾病诊疗和健康进程的良好心理环境。其特征在于:引进心理因索,使之对疾立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开辟一条新的渠道,建立一种新的健康驱动体系,在疾病治疗和健康长寿、疾病康复过程中,将心理因素对效果 的影响转变成正能量,将人们对疾病治疗的担心和恐惧,转化成愉快、刺激、专注,并能自觉的持续下去的行为。将愉快的心理,竞技比赛的争强好胜,进而达到利用疾病治疗的技术和效果获取财富的模式引入健康长寿的进程中,生命数据的改变是一种技术,技术可以利用作为竞技比赛技能,比赛可以获得奖励,奖励可以改善生活,增加财富,收获财富的心理促进提高比赛的技能,技能的提高伴随健康的改善和寿命的延长。过程的重复推动疾病诊疗和康复的进程。愉快、专注于训练的脑状态大大缓解疾病的恐惧和担心,生命数据的改变成为自主控制的结果。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采用无线移动技术,居家化使用模式,分解医疗临床检查项目成为单项标准化的生命状态定量测量服务,具有自组织分析计算生命状态信息,形成多种疾病生理、生命体症数据检查报告和健康预测报告。其特征在于:改变某些疾病的医学临床检查测量流程,特别是除了影像和部分复杂的生化检查以外,对所有针对疾病诊断所做的生命状态检查测量项目,拆分分解,形成各个独立的单项、单指标的检查测量内容,结合现代无线通讯技术和自动计算分析技术,将这些检查测量普及到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持续的有规则的进行,自动化的提取疾病特征指标,改变目前人们在疾病发生了,才到医院检查、诊断、治疗的旧有模式,成为在疾病发生前或在疾病发生时,不管是在家庭环境还是工作环境、医疗环境中,都可以持续检查测量自己相关生命状态的各种变化,预测疾病是否发生,或者治疗效果的变化,形成预防、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定量科学的健康管理新模式。分类多种疾病的诊断检查项目的具体内容,在个人健康银行账户管理下,以无线移动方式下采集和计算生命数据。细分疾病的诊断检查分析报告中的各种指标为独立单元,分别采集和传输,并组成单项生命数据集。账户根据用户的操作,自动组织生命数据集中的数据,分项归类至不同疾病的生命数据子集中,获得分解的一簇指向不同疾病发展变化的特征指标群,生成特定疾病的医疗检查分析报告,以及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预防、预测报告。建立单指标簇转换为疾病或健康分析报告的数据交换方法。账号下的数据都是以单项生命数据的格式存储,形成一套可以被单独购买的定量指向某个生命状态发展变化的医疗服务内容。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采用云计算模式对采集的医疗健康数据自动实时计算分析,其特征在于:建立分布式树状数据计算服务中心,每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绑定1-10万台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终端,每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对于接收到的个体生命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架构为分解多任务模式,中心的每个计算节点完成国定的计算任务,并对计算结果绑定个人账户信息,发送至中心的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对于各节点传送的绑定了个人账户信息的数据归类打包,绑定数据计算中心的特征码上传至使用者账户所在的数据服务器中存储。数据计算中心由数据管理服务器、任务管理服务器和一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可以分布于不同地点,计算指向不同疾病发展变化的特征指标群中的各个生命数据,计算结构为过滤模式。原始数据经过一级节点计算机计算后,获得一组结果,绑定个人账户信息后上传至二级节点计算机,以此类推,每级计算后数据量都大为减少,形成过滤式数据计算模式。数据管理服务器负责接受采集终端传送的数据,并向任务服务器转发数据,接受任务服务器最终发送的一簇计算所得的特征指标,绑定个人账户信息并上传至个人账户所在的账户存储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可以由若干台服务器据或计算机组成,根据绑定的无线移动数据采集传输终端的多少决定。任务管理服务器负担监测各节点计算机的状态,接受数据管理服务器转发的原始数据和各节点计算机发送的中间结果数据,分配数据给节点计算机和数据管理服务器。任务管理服务器根据分类规则自动分配各个终端传送的数据至不同节点的计算机,分类规则以生命数据类型划分,自动分解,分解的各项独立生命数据发送到第一级节点计算机中。任务管理服务器对中心的节点计算机实时监测,以判定计算机所处的状态,发送数据以计算机的状态决定,通过监测状态,决定发送还是缓存数据。数据的发送循环进行,将低级别节点计算机回传的结果数据,再向更高级别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计算机发送,最终的计算结果发送至数据管理服务器。计算机以固定算法自动计算所接受的数据,获得的计算结果回送至任务管理服务器中。任务管理服务器将生命数据计算结果还可以同步实时传输至其它有需求的网络上任意节点的计算机中,作为转换成被身体感觉器官所能接受的信息交换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作为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疾病预防,健康长寿的第三种生命维护模式,自主意识控制生命数据的改变,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其特征在于:建立一套基于无线互联网平台,规模化普及应用的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精细、规范、科学、定量的标准流程和方法,以娱乐、竞技比赛作为应用载体,使之成为并列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的第三类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新模式:以大闭环模式,细分生命数据种类并计算处理,提取特征指标,转换成为大脑感觉信息。大脑实时感受自体的有关生命数据的变化,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形成自主意识下学会如何控制这些数据变化的方法,学会被人体遗忘或没有学会的如何调动大脑潜意识并激发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人体某些潜在的能力。标准流程的建立,首先,挖掘出代表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效果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是可以测量的、实时的、定量的,具有普适性的,对所有人绝对值重复。这些信息来自于人体,来自于医疗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各项医学技术检查指标,以定量化数据方式存在,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医生对疾病和健康过程的判断依据。将这些生命检查指标从医院医疗行为中剥离出来,改变这些医疗检查指标数据仅仅作为医务人员使用的信息内容的惯例,使之作为人们的日常娱乐和竞技比赛、冒险的核心内容。其次,经由居家化采集、互联网传输、计算中心云计算、特征指标生成,以及指标数据经过娱乐化、竞技化转换的大闭环加工处理,这些指标成为人们利用它来开展居家化娱乐和竞技比赛、刺激冒险行为的工具。娱乐和比赛具有奖励机制,创造一种治疗、康复、预防、长寿的过程融合在人们热衷于娱乐、冒险和追求奖励的本能行为中。游戏和竞技比赛包括实物控制和网页游戏。使用的呈现平台是计算机和手机,计算机可以是移动平板、移动电脑、固定电脑等。使用的生命信息采集设备是便携式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针对不同种类的疾病治疗、康复、预防以及健康长寿的目的,采集的生命信号不同,计算提取的检查指标不同,指向的疾病发展变化和健康水平不同,选取的终端也不同,但转化的娱乐游戏载体是一样的,其中,网页游戏主要用于自我训练,提高技艺,以电子游戏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包含了音乐、光闪、视觉和嗅觉的变化。实物游戏以控制实物机器人的行走路线和速度作为主要的游戏内容呈现。主要用于竞技比赛和日常训练两个方面。网页游戏是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直接上网实现游戏过程。实物游戏也是通过个人电脑或手机上网实现游戏过程,但实物机器人设置于机器人思维控制中心,由服务提供商负责管理。游戏过程采用远程视频直播方式,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展示机器人移动的全景视频,使用者可以分布于全国范围内的任意地点,使用条件对于两种游戏是一致的,就是佩戴无线移动生命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上网,进入网站,开始完成一个经由生命数据采集、无线传输、云计算指标提取、反馈控制驱动网页游戏或实物机器人动作的闭环游戏过程。实物机器人思维控制中心根据用户数量设置机器人的数量,每个机器人的使用按30分钟作为一个机时,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每个中心的设置匹配一个数据计算服务中心,管理256或512个生命信息采集移动终端,每天按32个机时计算,需要匹配8到16个实物机器人。奖励机制是整个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健康长寿过程的必备内容,游戏过程是愉悦人的精神和心理过程,随着游戏进程的逐步完成,同时也伴随着生命健康指标的改善,获得奖励积分的不断累积,计分方式以生命健康指标的改变大小为依据。刺激和冒险永远是人们的天性,在这种应用过程中,刺激和冒险性体现在引进博彩的属性,利用游戏的技术参与竞技比赛,并伴随赢得巨大财富的机会。筹码、押注等等博彩的所有方法都可以整体平移到这种应用过程中。实物机器人的控制游戏是竞技比赛的主要载体,比赛以网上邀请对手的方式展开,允许观众押注,并赢得积分。服务提供商定期举办有奖竞技比赛,可以分区、分时,奖品由低到高价值分布。实物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和实物汽车,比赛胜利者可以赢得实物汽车。比赛可以分级、分病种,但不分年龄、男女,所有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不管你是患者还是正常人,你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成为对手,不需要年龄对等、男女对等,健康对等。只要利用自己某项生命健康指标的控制能力参与竞技,赢得比赛就是合理的,体现公平、广泛、普适、隐私的特点。比赛选手可以分级,分级原则上考虑年龄因素、健康因素、疾病因素,分级的基本规则是,年龄越大、健康条件越差或者疾病越严重,相应级别就越高,比赛的规则具有加权属性,级别越高,得分的加权系数也高,体现疾病治疗和儿童、老人优先的理念。比赛的双方可以是群体组合,组合中每个人可以利用自己对于某项生命数据的控制专长分别控制实物机器人的一个运动维度,比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低速、高速、动左手臂、动右手臂等等,都可以是不同人的独立控制,大家合作,完成一 项具体的任务。比赛参与者可以分布于各自的居住地点,无需到达实物机器人控制中心,随时随地通过无线互联网就可以实现竞技比赛的完整过程。服务提供商定期举办的有奖竞技比赛需要参与者现场参与比赛,体现真实、客观、公正和影响力。通过这种持续的技术学习和竞技比赛,并且是在愉快和刺激状态的心理模式下,将生命状态特征指标的变化转化为游戏进程或实际物体移动控制的竞技比赛中。感知并学会控制游戏进程或实物的移动,伴随也学会了生命状态指标的控制。 
11.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脑电波、末梢血流灌注波、头部血流灌注波的采集及传输,一种结合脑电波及头部框上动脉血流、末梢血流分布实时测量的实现。其特征在于:集成在一体的脑波、额部血流波信号换能器和独立一组末梢血流波换能器,包括集成于一体的双导脑电波、双导头部框上动脉血流波,以及4导独立末梢血流波换能器单元。通过血管的血流携带的红细胞产生变化,血流对血管壁产生作用,形成搏动。传感器中的近红外激光发射器,照射血管并产生反射波,设置在一侧的激光接收器接收到反射信号,作为输出。同时,设立在血管部位的压力换能器接受血管壁的搏动波,作为输出信号。两种信号输出,经控制电脑芯片的处理后,得到血流波。脑电传感器以干电极金属片作为媒介,附着于头部额头部位,传导头部的电信号作为输出。一体化换能器固定在12×1.4×0.4cm范围内的柔软硅胶上。具备弹性,条状,可以行成环状,以医用创可贴的粘性胶布固定。末梢血流传感器只有血流信号采集,固定在体积为3×1×0.3cm的柔性硅胶上。以医用创可贴胶布固定于不同肢体末端。换能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子信号转换放大单元转化为可识别的模拟电信号,包括脑电波信号采集放大模块、血管血流波信号采集放大模块,将换能器采集的微小信号放大并去除干扰和无效成分,分别传送至模数转换器中,离散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经控制电脑芯片完成分配、计算、加密、压缩的数据处理流程。得到处理后的数据流,送入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中。动态数据链路缓存队列是变化的数据存储和输出结构。根据网络状态的不同,数据在存储区域内的结构不同。由计算控制电路在获得网络状态变化的中断事件触发后,控制采集到的数据的不同排列组合。在写指令控制下,写入存储器队列。队列中的数据在控制电脑的读指令控制下,经数据端口输出到无线互联网络接入电路。互联网络接入电路部分完成对网络的自动拨号、网络状态识别、TCP模式信号调制、分包、输出的功能。 
12.如权利要求1和6中所述,自动获得分解的一簇指向不同疾病发展变化的特征指标群中,于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健康状态相关的脑电波和睡眠中头部及躯体末梢血流灌注分布的特征指标提取的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神经电生理测量方法和头部血流灌注测量方法的结合,提取出直接表达睡眠质量变化的生理信号:头部血流灌注和末梢血流灌注信号指数,创立一种定量表达睡眠过程状态变化以及睡眠结构、睡眠质量的生命数据表达方式和特征指标。以头部血流灌注和末梢血流灌注作为睡眠测量的主要生理信号基础,辅助脑电波信号,完成睡眠质量的客观描述,揭示睡眠过程头部血流灌注和躯体血流灌注的相对变化,反映睡眠如何对疾病治疗、健康长寿影响的定量生理变化过程。通过对采集的多导脑电波和多导血流灌注波的实时计算,自动提取出定量描述睡眠结构变化的脑电特征表达指标,自动提取出定量反应睡眠质量变化及健康状态变化的头部和躯体末梢血流灌注分布的特征表达指标。指标的提取计算是实时的,定量客观反应大脑睡眠状态,进而反应健康状态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利用脑电波、头部血流波和末梢血流波信号采集换能器,采集不同状态下人的多导脑电波和多导血流灌注波,接受到这些实时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计算处理,获得实时的定量特征指标数据。采用波形识别算法、模糊控制算法、谱分析算法、小波分析算法、多元回归算法,以及微积分等数据预处理算法实时计算数据。对于脑电波数据,采用时间窗加权,实施谱分析算法和小波算法,计算特定窗口下时域脑电波信号的频域功率和相位变化,以及特定母函数下的多尺度小波分解尺度空间的多元成分,在经过重构时域成分的反变换算法,对于得到的变换和反变换的一簇数据,施加模糊算法和阈值提取算法,得到一簇小波离散数值。经过结合睡眠状态的多元回归算法,并经加权指数化,得到一系列代表不同睡眠状态的定量脑电特征指标。对于血流灌注波形数据,采用特定母函数的多尺度小波分析算法,获得多导血流灌注波形的多簇时域血流灌注波形的波形变异点,在此基础上,施加微积分和拟合计算,得到血流灌注波形的动态时域功率和相对速率,生成能够表达睡眠状态下不同睡眠质量、睡眠结构的头部及末梢血流灌注信号的定量特征指标。 
13.如权利要求1及6中所述,构造物联网模式下脑状态的实时、定量多指标提取的系统技术实现,于脑状态相关的脑电波和头部血流灌注变化的特征指标提取,其特征在于:利用生理信号两导脑电波、两导额部框上动脉血流灌注波的采集,获得多序列脑电和血流灌注的离散数据,对脑电波数据施加小波算法、谱分析算法、波形式别算法、模糊算法的结合,计算对象包括一次数据,以及一次计算所获得的结果数据,多层次计算,多元回归迭代,拟合于手术麻醉状态下脑电波的变化特征基数据加权因子序列,最终得到代表大脑在清醒时不同状态下的一组定量实时特征指标,分别代表专注度指数i_22,放松度指数i_35,思维强度指数i_48,感官敏感度指数i_52,准备度指数i_20,记忆加工指数i_60,左右脑兴奋比指数i_50,镇静度指数WLi(小波指数)。对额部框上动脉血流灌注信号采用小波分析算法和微积分算法,得到一组定量实时特征指标,分别代表思维离散度指数g_10,抑制度指数g_12,额肌动作指数g_15。上述实时定量数据作为数据集,施加多元迭代加权算法,在规定任务的实时语音提示下,得到在静息时大脑的一组状态指标,分别代表大脑的左右脑偏侧化指数、内专注指数、外专注指数、反应速度指数、脑内敛指数、脑放松指数、脑活性指数、脑疲劳指数、困倦指数、记忆加工指数、脑耗能指数、脑稳定指数、思维强度指数、脑静息时间比、脑分神次数、闭眼时间比、睁眼时间比、眨眼次数、眼肌震颤时间比、左脑兴奋时间比、右脑兴奋时间比、外专注时间比、内专注时间比等一系列定量数据分析结果。实时数据分辨窗口为1.2秒,脑状态结果时间窗口为6分钟至12分钟,数据单位为无量纲指数化0-100变化。脑电波和血流灌注波信号经由换能器(上述权利保护9中描述)进入前置电信号放大电路,信号经过模拟电路的整合滤波放大后,进入模数转换电路,变换为一组离散化的计算机数据集,经过CPU芯片的数据流控制、加密计算和数据身份地址绑定整合,包装后的数据送入无线通讯控制电路中,经由数据缓存,通讯控制电路的互联网接入自动识别、连接和TCP/IP的数据打包,发送到无线互联网平台。计算机端通过网络实时接收到数据后,解码并对数据实时计算处理,在实时语音指导下,完成一次脑状态的定量分析计算,提取出一组定量、普适、可比的脑状态特征指标。 
1.i_35:脑放松状态指数 
2.i_22:脑专注度指数 
3.i60:脑活性指数 
4.i_48:脑思维强度指数 
5.i_52:脑内敛指数 
6.i_66:左右脑偏侧化指数(左右脑协调性指数) 
7.i_45:脑稳定度指数 
8.WLi:脑镇静指数 
9.脑耗能:脑兴奋度水平 
10.脑专注力:平均专注能力 
分为:内专注----凝聚于自身的专注 
外专注----凝聚于外部的交流 
11.脑内敛(感觉闭锁):关闭自身输入的能力,听、看、体感。 
12.脑放松:平均自我放松入静能力 
13.记忆加工:脑处于记忆加工状态,主要指大脑在似睡非睡态 
14.脑疲劳:脑疲劳程度 
15.脑内敛:关闭感官输入的能力 
16.脑稳定:维持在一种脑状态的能力 
17.脑排空:大脑空明状态,自由想象状态 
18.困倦睡眠:脑困倦程度 
19.反应强度:脑状态之间的转换速度 
20.脑当前状态:脑能力、脑健康评分总分。 
14.如权利要求1及6中所述,一种从形态学上反应脑状态的散点图表达。其特征表达为:对于采集的左右实时专注、放松指数(i_22、i_35),实时思维强度指数、放松指数(i_48、i_35),实时感官关闭指数、思维强度指数(i_52、i_48)生成散点图,表达脑状态的左右脑变化的形态学改变。坐标以i_22、i_48、i_52为纵坐标,i_35、i_48为横坐标,分别在i_22的刻度240和i_35的横坐标刻度40处、i_48的横坐标90处设定纵线和横线,将坐标区域分为4个象限。每一个i_22、i_35、i_48、i_52数据点在散点图上显示为一个点。通过散点的密度和分布,表达出不同的脑状态变化。通过左右脑散点图可以从图像上明确脑状态,并从散点的分布上提取聚散率、簇团等信息定量化提取。 
1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建立一种媒体上日常流行的疾病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长寿的信息流,作为日常人们用于健康消费的工具。建立以全时空数据为基础的多种疾病康复治疗、预防和长寿者的示范带头人引领模式,建立医疗健康知识定量化精细普及教育和自我培训模式,建立引领者健康信息发布平台。其特征在于:以个人的健康银行账户为基础,在媒体上(网络、电视、平面),每天定时公布某些自然人的完整医疗轨迹和生命数据,这些人通过一个医疗委员会的筛查和生命数据竞技比赛的优胜率高低,选择出来,以有偿方式,完全公开他们的医疗轨迹和生命数据。这些人代表了某种疾病的正确治疗和正确康复的过程,包括各种癌症的康复者,慢病控制的优秀者,健康优秀的怀孕过程的优良妇女,以及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他们代表了正确的疾病治疗方法,正确的疾病康复过程,正确的慢病管理方法,正确的生活轨迹和饮食内容,正确的生活心态和情绪变化,正确的体育锻炼和劳动轨迹,正确的疾病就诊方法和老年照看。利用无线移动生命信息采集传输终端和个人健康账户,采集实时的生命数据和医疗就诊数据,自动上传至媒体的展示窗口,定时向全国的人群播送。这些数据包括,医疗就诊信息,治疗信息,主观感受信息,运动量信息,饮食信息,排出量信息,生命体症信息,生理参数信息,居家化的简单生化测量信息。这些数据作为人们模仿、比照、预测自身疾病发展和健康长寿过程的参照内容,前后比对、拟合自身的对应生命数据和医疗轨迹,找到自己疾病治疗、慢病康复和健康长寿的参照模板,建立起人们在自然生活工作环境中实现科学、定量的正确健康长寿的生存目标轨迹,在不断的生命数据、生活数据的定量化比对中,得到疾病和健康知识的获取和自我培训。实现自适应的、市场经济行为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媒体推动正能量提供内容。将造星、追星、大V、选秀等等时尚界的影响力模式融入到健康长寿和疾病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这些示范人员,作为健康示范带头人,成为健康明星、健康达人,以定量数据的基础,引领人们科学、理性的健康长寿过程。同时,为自己带来名和利的合理收获。 
CN201310566688.5A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获取大脑状态客观定量指标的方法 Active CN103793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6688.5A CN103793593B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获取大脑状态客观定量指标的方法
JP2016553693A JP2017500991A (ja) 2013-11-15 2014-07-18 生命メンテナンスモード、脳抑制法及び個人健康情報プラットホーム
EP14862597.3A EP2918222A4 (en) 2013-11-15 2014-07-18 LIVING, MENTAL AND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US14/432,365 US20160081575A1 (en) 2013-11-15 2014-07-18 A life maintenance mode, a brain inhibition therapy and a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PCT/CN2014/082449 WO2015070634A1 (zh) 2013-11-15 2014-07-18 一种生命维护模式、脑抑制法以及个人健康信息平台
US15/254,641 US20170112407A1 (en) 2013-11-15 2016-09-01 A life maintenance mode, a brain inhibition therapy and a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US15/254,541 US20170112392A1 (en) 2013-11-15 2016-09-01 Life maintenance mode, a brain inhibition therapy and a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US15/254,531 US20170086698A1 (en) 2013-11-15 2016-09-01 Life maintenance mode, a brain inhibition therapy and a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US15/254,664 US20170087301A1 (en) 2013-11-15 2016-09-01 Life maintenance mode, a brain inhibition therapy and a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6688.5A CN103793593B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获取大脑状态客观定量指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3593A true CN103793593A (zh) 2014-05-14
CN103793593B CN103793593B (zh) 2018-02-13

Family

ID=50669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6688.5A Active CN103793593B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获取大脑状态客观定量指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5) US20160081575A1 (zh)
EP (1) EP2918222A4 (zh)
JP (1) JP2017500991A (zh)
CN (1) CN103793593B (zh)
WO (1) WO2015070634A1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3864A (zh) * 2015-03-24 2016-05-18 埃森哲环球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维护设备的分析设备退化
CN105640542A (zh) * 2016-02-22 2016-06-08 徐群 一种儿科护理专用心电监护仪
CN105825056A (zh) * 2016-03-16 2016-08-03 苏州德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病区信息中心系统
CN106037722A (zh) * 2016-05-13 2016-10-2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催眠状态脑电信号提取方法与系统
CN106295108A (zh) * 2015-06-08 2017-01-04 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评估受测者对网络活动的依赖程度的方法
CN10678047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北京市计算中心 一种基于病理组织切片图像组织区域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72294A (zh) * 2017-12-28 2018-06-15 济南尚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儿童综合发展管理应用平台
CN109171758A (zh) * 2018-10-16 2019-01-11 宁波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血糖仪及其操作方法
CN109464152A (zh) * 2019-01-09 2019-03-15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脑部疲劳状态的检测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6631A (zh) * 2019-12-13 2020-03-27 东南大学 基于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测系统
US20200196888A1 (en) * 2012-05-30 2020-06-25 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Limited Perception Loss Detection
TWI697686B (zh) * 2019-06-20 2020-07-01 臺北榮民總醫院 基於磁振造影分析腦組織成分的系統與方法
CN111655150A (zh) * 2018-01-30 2020-09-11 京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推定系统、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CN111743515A (zh) * 2020-07-01 2020-10-09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人脑功能测量的八通道漫射相关谱系统
CN111951919A (zh) * 2020-08-21 2020-11-17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糖尿病肾脏并发症专用患者自我管理方法
CN112135564A (zh) * 2018-05-23 2020-12-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摄食吞咽功能评价方法、程序、评价装置以及评价系统
CN114366934A (zh) * 2021-04-21 2022-04-19 北京易飞华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模态信息感知的多通道辅助智能闭环类脑给药机器人系统
TWI787820B (zh) * 2021-05-14 2022-12-21 易思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過遠距傳輸提供即時生物回饋訓練的系統與方法
US11657189B2 (en) 2020-03-30 2023-05-23 Kyndryl, Inc. Object loss prevention using cognitive computing
CN116453669A (zh) * 2023-06-14 2023-07-18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护理预测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3069279T3 (da) * 2013-11-14 2020-11-30 Dexcom Inc Indretninger og fremgangsmåder til kontinuerlig analytovervågning
US20150350040A1 (en) * 2014-06-02 2015-12-03 Hcl Technologies Ltd. Enabling an early response to a disease based on data analytics
JP6755461B2 (ja) * 2014-11-25 2020-09-16 株式会社NeU 計測システム、頭部装着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WO2016162314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llness- and/or therapy-related fatigue of a person
US10429437B2 (en) * 2015-05-28 2019-10-01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test diagram
JP2017023457A (ja) * 2015-07-23 2017-02-02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US11938200B2 (en) 2016-02-05 2024-03-26 The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and polyols as imaging agents
US20190192033A1 (en) * 2016-05-05 2019-06-27 BestBrian Ltd. Neurofeedback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021879A (zh) * 2016-05-11 2016-10-12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提供医疗设备操作指导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038121A1 (ja) * 2016-08-22 2018-03-01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痛み推定装置及び痛み推定方法並びに痛みの分類
JP7051704B2 (ja) * 2016-11-29 2022-04-11 ソニー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FR3061472B1 (fr) * 2016-12-29 2019-10-11 Arnaud Chaumeil Securite concernant un engin et une personne equipee d'un dispositif medical
CN108804861B (zh) * 2017-04-26 2023-07-25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具有真实力反馈的脊柱微创手术培训系统及方法
US20180322253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nsor Based Monitoring
TWI655931B (zh) * 2017-05-12 2019-04-11 美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生理監測裝置
TW201901119A (zh) * 2017-05-18 2019-01-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飲水量監測系統及飲水量監測裝置
CN107241436A (zh) * 2017-07-18 2017-10-10 山东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p网络高速粘包传输及存储的方法
CN107403062B (zh) 2017-07-25 2021-03-26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电子终端
CN107317878B (zh) * 2017-07-31 2023-04-07 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物联网智能激光器系统
CN107316437A (zh) * 2017-08-16 2017-11-03 合肥康东福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医疗报警系统
US11375896B2 (en) 2017-08-18 2022-07-05 Megan Reinhardt Edge-intelligent iot-based wearable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cravings in individuals
US10478066B2 (en) * 2017-08-18 2019-11-19 Megan Reinhardt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cravings in individuals with addiction
US11055371B2 (en) * 2017-12-06 2021-07-06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Using smart data filters to create multi-threaded profiles
WO2019122396A1 (en) * 2017-12-22 2019-06-27 Bioseren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an index of brain activity
CN108230322B (zh) * 2018-01-28 2021-11-09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弱样本标记的眼底特征检测装置
US11064887B1 (en) * 2018-03-13 2021-07-20 Rogue Medical Solutions, LLC Interactive electronic treatment assistance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US11948668B2 (en) * 2018-04-30 2024-04-02 Prosumer Health Inc. Individualized health platforms
CN110521617B (zh) * 2018-05-25 2022-06-1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动物行为监测系统
US11756691B2 (en) 2018-08-01 2023-09-12 Martin Reimann Brain health comparison system
US20200038708A1 (en) * 2018-08-01 2020-02-06 Dwight Cheu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diaphragmatic breathing
RU2760990C2 (ru) * 2018-10-23 2021-12-02 Бабченко Юрий Викторович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араметров работы сердца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10046877B (zh) * 2018-11-30 2023-09-29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对账方法和装置、服务器
CN109451541A (zh) * 2018-12-21 2019-03-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络环境下基于udp的数据传输速率自适应方法
KR102057047B1 (ko) 2019-02-27 2019-12-18 한국과학기술정보연구원 질병 예측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질병 예측 방법
CN109934887B (zh) * 2019-03-11 2023-05-30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融合方法
CN110598611B (zh) * 2019-08-30 2023-06-09 深圳智慧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看护系统、基于看护系统的病人看护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10960B (zh) * 2019-09-12 2022-12-09 东莞市康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脉血管年龄推算方法及装置
US11958183B2 (en) 2019-09-19 2024-04-16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Negotiation-based human-robot collaboration via augmented reality
CA3155575A1 (en) * 2019-09-25 2021-04-01 Janssen Pharmaceuticals, Inc. Drug administration devices that communicate with external systems and/or other devices
CN110812661A (zh) * 2019-11-05 2020-02-21 六安正辉优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视觉/声音诱导进行心理解压的解压器控制方法
US11363539B1 (en) * 2019-12-04 2022-06-14 Silvus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power control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
CN111182032A (zh) * 2019-12-06 2020-05-19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园区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046947B (zh) * 2019-12-10 2023-06-30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器的训练系统及方法、异常样本的识别方法
JP7011366B2 (ja) * 2020-02-07 2022-01-26 株式会社ライフクエスト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354440A (zh) * 2020-03-02 2020-06-30 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机交互的消防人员心理干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62859A (zh) * 2020-03-19 2020-07-28 成都尚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签管理的运动康复课程系统
CN111714908B (zh) * 2020-07-06 2022-07-05 郑州大学 一种老年痴呆康复治疗的拼图训练使用装置
CN112040264B (zh) * 2020-09-06 2023-04-2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互动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86065B (zh) * 2020-10-09 2021-10-29 厦门波耐模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手持式医疗机器人工作站及其应用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CN112617771B (zh) * 2020-12-28 2021-11-09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血管充血状态的诊断模式确定方法及系统
US11556951B1 (en) 2021-01-12 2023-01-17 Wells Fargo Bank, 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olocation-based city and community promoted augmented reality rewards
US11776004B1 (en) 2021-01-12 2023-10-03 Wells Fargo Bank, 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olocation-based city and community promoted augmented reality rewards
CN113100711B (zh) * 2021-04-08 2021-11-16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一种临产产妇健康状况实时追踪的方法和系统
CN113112017B (zh) * 2021-04-16 2022-09-27 唐山市工人医院 基于神经流形的脑电分级与预后fpga解码系统
CN113179310B (zh) * 2021-04-23 2023-04-18 武汉卓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便携的卫星遥控遥测设备及方法
CN113139377A (zh) * 2021-04-26 2021-07-20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推送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243338A (zh) * 2021-05-14 2021-08-13 福州大学 一种小鼠缺血性卒中模型的构建与评估方法
US11399762B1 (en) 2021-08-05 2022-08-02 Starcat LLC Modular electroencephalograph (EEG) system
CN113656643B (zh) * 2021-08-20 2024-05-03 珠海九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ai分析观影心情的方法
CN113712559B (zh) * 2021-09-06 2024-04-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一种人类应激负荷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29731B (zh) * 2021-09-06 2022-12-06 上海觉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脑电信号识别大脑意识状态的系统和方法
CN114257412B (zh) * 2021-11-19 2022-10-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隐私保护的多方数据协作分箱方法、系统、设备、终端
CN115154828B (zh) * 2022-08-05 2023-06-30 安徽大学 一种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大脑功能重塑方法、系统、设备
TWI799327B (zh) * 2022-08-08 2023-04-11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個人化生理狀態評估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建立系統,以及生理狀態評估方法
CN116531663B (zh) * 2023-05-08 2023-11-10 肇庆学院 一种呼吸机能监测、调控与干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491960B (zh) * 2023-06-28 2023-09-19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瞬态监测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81876B (zh) * 2023-08-01 2023-10-3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诊断动物肠胃健康的粪便状态评分装置
CN117617893B (zh) * 2024-01-26 2024-04-05 深圳曼瑞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检测设备的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8480A1 (en) * 2007-02-23 2008-08-28 Hiroyuki Kuriyam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er
CN101599110A (zh) * 2009-04-30 2009-12-09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及平台
CN201389013Y (zh) * 2009-03-23 2010-01-27 吴一兵 一种脑引力智慧竞赛对抗系统
CN203107101U (zh) * 2013-03-27 2013-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用于氧舱患者生命征的智能化多参数远程遥控仪
CN203208022U (zh) * 2013-01-28 2013-09-25 北京中科天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脑电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00530A1 (en) * 2000-11-28 2006-05-11 Allez Physionix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cardiac and blood parameters
CN2707186Y (zh) * 2002-12-16 2005-07-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一体化动态生理参数检测记录装置
US20040230398A1 (en) * 2003-05-15 2004-11-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Sleep analyzer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giving sleep analysis function to computer
CN2627984Y (zh) * 2003-07-28 2004-07-28 吴一兵 一种人体微循环灌注指数的监测仪器
AU2005204433B2 (en) * 2004-01-16 2010-02-18 Compumedics Medical Innovation Pt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CG-derived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monitoring,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US7341560B2 (en) * 2004-10-05 2008-03-11 Rader, Fishman & Grauer Pll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ly monitoring blood parameters
US20100212666A1 (en) * 2006-06-21 2010-08-26 Universitat Ber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dministration of Anaesthesia
US7894890B2 (en) * 2007-02-09 2011-02-22 Neuropac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sleep with an implantable device
WO2008137161A2 (en) * 2007-05-07 2008-11-13 The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oncurrent electrophysiologic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neuroimaging
TWI400062B (zh) * 2007-11-08 2013-07-01 私立中原大學 Medical devices that record physiological signals
BR112012017166A2 (pt) * 2009-12-23 2016-03-15 Delta Dansk Elektronik Lys Og Akustik dispositivo de monitoração
CN201767952U (zh) * 2010-07-01 2011-03-23 吴一兵 一种集成化阴茎生理多功能传感装置
JP5710767B2 (ja) * 2010-09-28 2015-04-30 マシ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オキシメータを含む意識深度モニタ
CN102274022B (zh) * 2011-05-10 2013-02-27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睡眠状态监测方法
HK1160580A2 (en) 2011-05-16 2012-07-20 Global Advanced Vision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condition of a brain
US9636070B2 (en) * 2013-03-14 2017-05-02 DePuy Synthes Product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monitoring and displaying medical parameters for a patient
US20150335288A1 (en) * 2013-06-06 2015-11-26 Tricord Holdings, Llc Modular physiologic monitoring systems, kit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8480A1 (en) * 2007-02-23 2008-08-28 Hiroyuki Kuriyam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er
CN201389013Y (zh) * 2009-03-23 2010-01-27 吴一兵 一种脑引力智慧竞赛对抗系统
CN101599110A (zh) * 2009-04-30 2009-12-09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紧急医学救援无线移动信息管理方法及平台
CN203208022U (zh) * 2013-01-28 2013-09-25 北京中科天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脑电仪
CN203107101U (zh) * 2013-03-27 2013-08-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用于氧舱患者生命征的智能化多参数远程遥控仪

Cited B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96888A1 (en) * 2012-05-30 2020-06-25 Oxford University Innovation Limited Perception Loss Detection
CN105593864B (zh) * 2015-03-24 2020-06-23 埃森哲环球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维护设备的分析设备退化
CN105593864A (zh) * 2015-03-24 2016-05-18 埃森哲环球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维护设备的分析设备退化
CN106295108B (zh) * 2015-06-08 2019-12-13 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评估受测者对网络活动的依赖程度的系统
CN106295108A (zh) * 2015-06-08 2017-01-04 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评估受测者对网络活动的依赖程度的方法
CN105640542B (zh) * 2016-02-22 2018-12-14 绍兴柯桥巨鹏差别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儿科护理专用心电监护仪
CN105640542A (zh) * 2016-02-22 2016-06-08 徐群 一种儿科护理专用心电监护仪
CN105825056B (zh) * 2016-03-16 2018-03-23 苏州德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病区信息中心系统
CN105825056A (zh) * 2016-03-16 2016-08-03 苏州德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病区信息中心系统
CN106037722A (zh) * 2016-05-13 2016-10-2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催眠状态脑电信号提取方法与系统
CN106037722B (zh) * 2016-05-13 2019-02-0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催眠状态脑电信号提取方法与系统
CN10678047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北京市计算中心 一种基于病理组织切片图像组织区域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72294A (zh) * 2017-12-28 2018-06-15 济南尚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儿童综合发展管理应用平台
CN111655150A (zh) * 2018-01-30 2020-09-11 京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推定系统、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CN112135564B (zh) * 2018-05-23 2024-04-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摄食吞咽功能评价方法、记录介质、评价装置以及评价系统
CN112135564A (zh) * 2018-05-23 2020-12-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摄食吞咽功能评价方法、程序、评价装置以及评价系统
CN109171758A (zh) * 2018-10-16 2019-01-11 宁波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血糖仪及其操作方法
CN109464152A (zh) * 2019-01-09 2019-03-15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脑部疲劳状态的检测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64152B (zh) * 2019-01-09 2021-11-26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脑部疲劳状态的检测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697686B (zh) * 2019-06-20 2020-07-01 臺北榮民總醫院 基於磁振造影分析腦組織成分的系統與方法
US11172822B2 (en) 2019-06-20 2021-11-16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brain tissue components bas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N110916631B (zh) * 2019-12-13 2022-04-22 东南大学 基于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测系统
CN110916631A (zh) * 2019-12-13 2020-03-27 东南大学 基于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测系统
US11657189B2 (en) 2020-03-30 2023-05-23 Kyndryl, Inc. Object loss prevention using cognitive computing
CN111743515A (zh) * 2020-07-01 2020-10-09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人脑功能测量的八通道漫射相关谱系统
CN111743515B (zh) * 2020-07-01 2023-08-04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人脑功能测量的八通道漫射相关谱系统
CN111951919A (zh) * 2020-08-21 2020-11-17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糖尿病肾脏并发症专用患者自我管理方法
CN114366934A (zh) * 2021-04-21 2022-04-19 北京易飞华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模态信息感知的多通道辅助智能闭环类脑给药机器人系统
CN114366934B (zh) * 2021-04-21 2023-12-29 北京易飞华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模态信息感知的多通道辅助智能闭环类脑给药机器人系统
TWI787820B (zh) * 2021-05-14 2022-12-21 易思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過遠距傳輸提供即時生物回饋訓練的系統與方法
CN116453669A (zh) * 2023-06-14 2023-07-18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护理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6453669B (zh) * 2023-06-14 2023-08-25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护理预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12407A1 (en) 2017-04-27
EP2918222A1 (en) 2015-09-16
WO2015070634A1 (zh) 2015-05-21
EP2918222A4 (en) 2016-11-02
US20170087301A1 (en) 2017-03-30
US20170112392A1 (en) 2017-04-27
CN103793593B (zh) 2018-02-13
US20170086698A1 (en) 2017-03-30
JP2017500991A (ja) 2017-01-12
US20160081575A1 (en) 2016-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3593B (zh) 一种获取大脑状态客观定量指标的方法
Rama et al. Yoga and psychotherapy: The evolution of consciousness
Li et al. Effect of a virtual reality-based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on the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recovery of individuals with mild-to-modera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Miles et al. Reiki-review of a biofield therapy: history,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Bulkele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sychology of dreaming
Cohen The way of qigong: The art and science of Chinese energy healing
Oakley Fracture: Adventures of a broken body
Aldridge Health, the individual, and integrated medicine: Revisiting an aesthetic of health care
CN103999118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数据库系统
CN103226665A (zh) 基于saas平台的人脑健康锻炼系统
Apfel Birth work as care work: Stories from activist birth communities
Rydzik et al. The Use of Neurofeedback in sports Training: systematic review
Kruse et al. A Long-Term User Study of an Immersive Exergame for Older Adults with Mild Dementia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zeferakos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Sacred psychiatry in ancient Greece
Phalen Integrative Medicine: Acheiving Wellness Through the Best of Eastern and Western Medical Practices
CN106169012A (zh) 用于可扩展的个性化呼吸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Siegel The art of healing: uncovering your inner wisdom and potential for self-healing
Eden et al. Energy Medicine for Women: Aligning Your Body's Energies to Boost Your Health and Vitality
Sausys Yoga for grief relief: Simple practices for transforming your grieving mind and body
Leskowitz Transpersonal hypnosis
Masserman Evolution vs.“revolution” in psychotherapy: A biodynamic integration
Francis Whole Body Healing: Create Your Own Path to Physical, Emotional, Energetic & Spiritual Wellness
Fair The neuroscience of yoga and meditation
Hamilton It'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 Why mind over matter really works
Tang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Yibing

Inventor after: Mi Weidong

Inventor before: Wu Yib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5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o. two, No. 8 building, No. 8, No. two, No.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ifei Huato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44 light 2-1203, Xizhimen North Street, 45,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Wu Yi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