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0906B - 滑动式固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滑动式固定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90906B CN103790906B CN201310317740.3A CN201310317740A CN103790906B CN 103790906 B CN103790906 B CN 103790906B CN 201310317740 A CN201310317740 A CN 201310317740A CN 103790906 B CN103790906 B CN 1037909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rical body
- disc
- cylindrical
- trunk portion
- baffl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Toy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滑动式固定机构(5A),通过使第一圆筒体(1)相对于第二圆筒体(2)转动这样简单且容易的操作,就能使固定功能在伴随有可靠的节制感的同时快速地发生作用,来对第一圆筒体(1)的位置进行保持。在使用位置上,由于圆盘体(4)的一侧面部(4s)及圆柱体(5)的一侧面部(5s)分别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梁部(9c)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因此,能快速地实现由按压接触引起的可靠的固定功能,来将第一圆筒体(1)相对于第二圆筒体(2)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上。为了使所述固定功能发生作用,只要使第一圆筒体(1)相对于第二圆筒体(2)转动这样的简单且容易的操作便可进行,因此,使第一圆筒体(1)固定于第二圆筒体(2)所必须的操作性大幅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通过简单的操作将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平滑地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上的滑动式固定机构,尤其涉及优选作为测量用的测量柱(measurepole)的滑动式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土木施工及建筑工地等中使用的可伸缩的测量柱中,有时设置作为光波距离计用目标柱,以用于测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光波距离计用目标柱中,将上部的第一圆筒体设为外侧筒体,将下部的第二圆筒体设为内侧筒体,并将第一圆筒体能相对于第二圆筒体上下滑动地插入。由于将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因此,滑动锁定机构可设定作为固定部。
专利文献1的固定部具有图7(a)所示的结构体50。在上述结构体50中,构成为将呈八字状延伸的一对脚部50a、50b一体地设置在合成树脂制的圆盘50A上的桶形。圆盘50A在偏芯位置处具有插通孔50e,第一圆筒体52的下端部52a立起设置有偏芯轴52e,该偏芯轴52e具有阴螺纹部52f。
将第一圆筒体52的偏芯轴52e配置在插通孔50e中,通过将螺钉部51与阴螺纹部52f紧固,就可将圆盘50A以能偏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圆筒体52的下端部52a。
当结构体50使用时,如图7(b)所示,将第一圆筒体52的下端部52a与结构体50一起插入第二圆筒体53内达所希望的深度尺寸,并例如将第一圆筒体52相对于第二圆筒体53朝逆时针方向L转动规定角度。
藉此,第一圆筒体52的下端部52a与圆盘50A彼此以偏芯状态与第二圆筒体53的内周壁53a按压接触,并且脚部50a、50b使各外侧面与第二圆筒体53的内周壁53a弹性接触。
其结果是,在结构体50与第二圆筒体53的内周壁53a的按压接触作用和弹性接触作用下,第一圆筒体52可相对于第二圆筒体53保持成能在所希望的高度方向J上进行调节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1413619号公报
但是,由于设置在圆盘50A上的脚部50a、50b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等方式一体形成,因此,根据成型品的不同,脚部50a、50b的开脚程度Op可能会因成型条件等而发生改变。因此,在第一圆筒体52相对于第二圆筒体53的保持力上产生偏差,相对于产量来说,品质上可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的滑动式固定机构,该滑动式固定机构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通过简单且容易的操作,就能将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快速地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并且,第一圆筒体对第二圆筒体的保持力不会产生偏差,能实现恒定性,品质标准化且稳定。
(关于技术方案1)
在第一圆筒体的下端面形成有圆盘体。直径与圆盘体的直径相等的圆柱体相对于圆盘体安装成能绕偏芯位置偏芯旋转。滑动接触面部由平坦部和柱体部构成,其中,上述平坦部通过使圆柱体的一外侧部沿径向凹陷的方式设置而成,上述柱体部在上述平坦部的中央处沿径向突出。
设置有挡板体,该挡板体由以梁部为中央在两侧分开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构成为く字状。挡板体在初始位置处以第一边板及第二边板围住柱体部的方式配置在与滑动接触面部接近的状态。
将第一圆筒体的下端与圆盘体、圆柱体及挡板体一起插入第二圆筒体内,并将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沿周向转动。此时,圆盘体的一侧面部及圆柱体的一侧面部分别与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按压接触,柱体部相对于挡板体从初始位置沿周向相对滑动,藉此,使梁部移位在与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按压接触的使用位置上。
在技术方案1的使用位置上,圆盘体的一侧面部及圆柱体的一侧面部分别与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按压接触,梁部与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按压接触。因此,由按压接触引起的固定功能发生作用,而能将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上。
为了使上述固定功能发生作用,只要使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转动这样的简单且容易的操作便可进行,因此,使第一圆筒体固定于第二圆筒体所必须的操作性大幅提高。
特别地,伴随着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朝使用位置的转动操作,柱体部相对于挡板体沿周向相对滑动,并将梁部与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按压接触。因此,只要第一圆筒体进行少量的转动移位便可实现牢固的固定功能,不仅能获得朝使用位置的可靠的节制感,而且能将第一圆筒体快速地保持于第二圆筒体。
由于伴随着朝使用位置的转动操作,将梁部与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按压接触,因此,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的保持力牢固且变动很小。因而,在对第一圆筒体的保持力上不会产生偏差,能实现恒定性,品质标准化且稳定。
(关于技术方案2、3、4)
滑动接触面部的柱体部具有圆弧状、椭圆状或多边形的外周曲面。
技术方案2、3、4中的柱体部的外周曲面即便是圆弧状、椭圆状或是多边形,在使用位置上,柱体部也相对于挡板体沿周向相对滑动,并将梁部与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按压接触,因此,能获得与技术方案1相同的效果。
(关于技术方案5)
在圆盘体及梁部的各外周侧面上进行沿周向细微地起伏且在轴向上伸长的锯齿状的滚花加工。
在技术方案5的使用位置上,圆盘体及梁部不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滑动,能强化圆盘体及梁部相对于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的按压接触力,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第一圆筒体的保持力。
(关于技术方案6)
在柱体部和挡板体中的任一个中埋入磁体,在另一个中埋设薄壁的磁性材料制的金属体。
在技术方案6中,当将挡板体与滑动接触面部抵靠时,金属体被磁体的磁力所吸引,因此,能获得挡板体不会相对于柱体部分别脱离而被吸附保持这样的优点。
(关于技术方案7)
第一圆筒体及第二圆筒体构成彼此设置成能上下滑动的伸缩性的测量柱。
在技术方案7的测量柱中,通过简单的操作,由于能将第一圆筒体快速地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因此,能在土木施工及建筑工地中进行测量作业,并能提高现场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圆筒体、圆盘体、圆柱体、挡板体(日文:駒板体)及第二圆筒体的分解立体图(实施例1)。
图2(a)是表示圆筒体及挡板体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在使用位置上的挡板体相对于圆柱体的配置的横剖视图(实施例1)。
图3(a)是表示将第一圆筒体插入第二圆柱体内时的固定结构的纵剖视图,图3(b)是沿图3(a)的K-K线的横剖视图(实施例1)。
图4(a)、图4(b)是表示从挡板体相对于圆柱体的初始位置朝使用位置动作的说明图(实施例1)。
图5(a)是表示圆柱体及挡板体的立体图(实施例2),图5(b)是表示圆柱体的柱体部及挡板体的立体图(实施例3)。
图6(a)、图6(b)是表示圆柱体的柱体部及挡板体的立体图(实施例3、实施例4)。
图7(a)是表示第一圆筒体、结构体及第二圆筒体的分解立体图,图7(b)是表示将第一圆筒体插入第二圆柱体内时的结构体的纵剖视图(现有例)。
(符号说明)
1第一圆筒体
2第二圆筒体
2a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
3测量柱
4圆盘体
4s圆盘体的一侧面部
5圆柱体
5A滑动式固定机构
5b圆柱体的一外侧部
8滑动接触面部
8a、8b平坦部
8c柱体部
9挡板体
9a第一边板
9b第二边板
9c梁部
11磁体销(磁体)
12磁性材料制的金属板(磁性材料制的金属体)
D柱体部的内径区域
H偏芯位置
M初始位置
N使用位置
S周向
P径向
R滚花加工
W长轴方向
V短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滑动式固定机构中,其技术特征是,通过使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转动这样的简单且简易的操作,利用柱体部相对于挡板体的滑动,向使用位置的固定功能发生作用,从而将第一圆筒体快速地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上。
实施例
[实施例1的结构]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第一圆筒体1及第二圆筒体2例如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并设置成彼此能上下滑动,来构成用于测量的伸缩性的测量柱3。
在第一圆筒体1的下端面形成有圆盘体4,该圆盘体4在外周侧面进行了直滚花加工R。圆盘体4由聚缩醛(POM)等合成树脂形成,设定为与第一圆筒体1相同直径尺寸。
对第一圆筒体1施加的滚花加工R沿着圆盘体4的周向Q细微地起伏,并呈在轴向T上伸长的锯齿状,但不局限于直滚花加工,也可以采用斜纹的滚花加工。
圆柱体5的直径与圆盘体4的直径相同,且由与圆盘体4相同种类的合成树脂形成。圆柱体5在外周侧面具有直滚花加工R,并相对于圆盘体4安装成能绕偏芯位置H偏芯旋转。
即,在偏离圆盘体4的中心的偏芯位置H上立起设置有形成有阴螺纹4b的偏芯轴4A。上述圆柱体5、圆盘体4及偏芯轴4A与后述的螺钉棒6及挡板体9一起构成滑动式固定机构5A。
在圆柱体5上,与偏芯轴4A的阴螺纹部4b相对应的立式的插通孔5a沿轴向呈贯通状态地形成。通过将插通到垫圈7中的螺钉棒6在插通孔5a内与偏芯轴4A的阴螺纹部4b拧紧,圆柱体5便能通过偏芯轴4A偏芯旋转地设置在圆盘体4上。
如图2(a)所示,设置在圆柱体5上的滑动接触面部8由两侧的平坦部8a、8b和柱体部8c构成,其中,上述两侧的平坦部8a、8b是通过使圆柱体5的一外侧部5b沿径向P凹陷的方式设置而成的,上述柱体部8c在该平坦部8a、8b的中央处沿径向P突出且具有圆弧状的曲面。平坦部8a、8b以柱体部8c为中心呈左右对称地延伸扩展。
挡板体9与滑动接触面部8对应地设置,其与圆盘体4同样地由聚缩醛(POM)等合成树脂形成。
挡板体9是以利用第一边板9a和第二边板9b构成为く字状的方式折曲而成的结构体。第一边板9a和第二边板9b是以梁部9c为中央并以规定值的夹角α(例如30°~120°的角度范围)朝两侧分开的方式一体形成的。使梁部9c薄壁化来使厚度t减小,并对外周侧面进行滚花加工R。
此时,挡板体9的横宽尺寸E1设定为比滑动接触面部8的横宽尺寸F1稍小,纵宽尺寸E2设定为比滑动接触面部8的纵宽尺寸F2稍小。
如图2(b)所示,通过将挡板体9抵靠到圆柱体5的滑动接触面部8,挡板体9便以在后述的初始位置M处第一边板9a及第二边板9b围住柱体部8c的方式配置成与滑动接触面部8接近的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圆柱体5的外径设定为比第二圆筒体2的内径稍小。因此,将第一圆筒体1的下端与圆盘体4、圆柱体5及挡板体9一起插入到第二圆筒体2内。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b)所示,挡板体9的第一边板9a、第二边板9b及梁部9c位于第二圆筒体2的内径区域D内。第一边板9a的一侧端部9e与平坦部8a抵接,第二边板9b的另一侧端部9f与平坦部8b抵接。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a)及图4(a)所示,将第一圆筒体1相对于第二圆筒体2沿周向S转动。藉此,圆盘体4的一侧面部4s及圆柱体5的一侧面部5s分别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
与此同时,柱体部8c相对于挡板体9从初始位置M沿周向S相对滑动规定的圆周角。藉此,将梁部9c朝内径区域D的最外部压出,而移位至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的使用位置N上(参照图3(b)及图4(b))。
另外,在将第一圆筒体1插入第二圆筒体2内时,卷绕安装在第一圆筒体1的下端部的薄壁的塑料制保护筒体10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弹性接触。因此,塑料制保护筒体10起到对内周壁部2a的缓冲作用。
[实施例1的效果]
在实施例1的使用位置N上,如图3(a)、图3(b)所示,圆盘体4的一侧面部4s及圆柱体5的一侧面部5s分别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梁部9c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因此,由按压接触引起的固定功能发生作用,而能将第一圆筒体1相对于第二圆筒体2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上。
为了使上述固定功能发生作用,只要使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转动这样的简单且容易的操作便可进行,因此,使第一圆筒体固定于第二圆筒体所必须的操作性会大幅提高。
特别是,伴随着第一圆筒体1相对于第二圆筒体2朝使用位置N的转动操作,柱体部8c相对于挡板体9沿周向S相对地滑动,并将梁部9c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因此,只要第一圆筒体1进行少量的转动移位便可实现牢固的固定功能,不仅能获得朝使用位置N的可靠的节制感,而且能将第一圆筒体1快速地保持于第二圆筒体2。
即,如图4(b)所示,通过使柱体部8c稍微沿周向S滑动,就能将梁部9c大幅地沿径向P压出。藉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柱体部8c的滑动移位恰好地被梁部9c的径向P的移位所放大,因而,能快速地进行第一圆筒体1的位置保持。
由于伴随着朝使用位置N的转动操作,将梁部9c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因此,第一圆筒体1相对于第二圆筒体2的保持力牢固且变动很小。因而,在对第一圆筒体1的保持力上不会产生偏差,能实现恒定性,品质标准化且稳定。
如图1所示,在圆盘体4、圆柱体5及梁部9c的各外周侧面进行沿周向Q起伏且在轴向T上伸长的锯齿状的滚花加工R。
因此,在使用位置N上,圆盘体4及梁部9c不容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滑动,能强化圆盘体4、圆柱体5及梁部9c相对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的按压接触力,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第一圆筒体的保持力。
第一圆筒体1及第二圆筒体2构成彼此设置成能上下滑动的伸缩性的测量柱3。
在测量柱3中,通过简单的操作,由于能将第一圆筒体1快速地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因此,能在土木施工及建筑工地中进行测量作业,并能提高现场的操作性。
[实施例2的结构]
图5(a)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挡板体9不会与滑动接触面部8脱离,而是保持在滑动接触面部8上。
在实施例2中,在柱体部8c中,埋入磁体销11作为磁体,在挡板体9中埋设薄壁的磁性材料制的金属板12作为金属体。
藉此,在将挡板体9与滑动接触面部8抵靠时,金属板12在磁体销11的磁力作用下被吸引,因此,能得到挡板体9不会相对于柱体部8c分别脱离而被吸附保持这样的优点。
另外,在实施例2中,将磁体销11埋入柱体部8c,并将金属板12埋设在挡板体9中,但也可以反过来将磁性体制的金属板12埋入柱体部8c,将磁体销11埋设在挡板体9中。
此外,还可以在柱体部8c及挡板体9两者中均埋设磁体,利用磁体的磁力使挡板体9吸附保持在柱体部8c上。
[实施例3的结构]
图5(b)及图6(a)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滑动接触面部8的柱体部8c具有椭圆状的外周曲面,而不是圆弧状的外周曲面。
挡板体9既可以如图5(b)所示使朝外部突出的方向沿着长轴方向W,也可以如图6(a)所示使朝外部突出的方向沿着短轴方向V。
即便柱体部8c的外周曲面呈椭圆状,在使用位置N上,柱体部8c也相对于挡板体9沿周向S相对滑动,并将梁部9c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因此,能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4的结构]
图6(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滑动接触面部8的柱体部8c具有多边形的外周曲面,而不是圆弧状的外周曲面。
即便柱体部8c的外周曲面呈多边形,在使用位置N上,柱体部8c也相对于挡板体9沿周向S相对滑动,并将梁部9c与第二圆筒体2的内周壁部2a按压接触,因此,能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
(a)在上述实施例1~4中,对应用于测量柱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测量柱3,也可以应用在钓竿、旗杆、晾衣杆、高枝修剪用的伸缩杆等使多个圆筒体在轴向上滑动来调节高度的伸缩性的长条体中。
(b)滑动接触面部8的柱体部8c既可以使外周曲面沿着周向呈小山状起伏,也可以呈锯齿状。
(c)第一圆筒体1及第二圆筒体2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但不局限于金属材料,也可以由塑料材料或强化塑料材料形成。
(d)塑料制保护筒体10是薄壁的弹性体,但也可以由作为合成橡胶的丁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氯丁橡胶(CR)、异戊橡胶(IR)、丁基橡胶(IIR)、乙丙橡胶(EPM、EPDM)或是硅酮橡胶等材料形成。
(e)在圆盘体4、圆柱体5及挡板体9中,不局限于聚缩醛(POM),也可以应用以聚丙烯为首的聚氯乙烯(PCV)、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聚酰胺(PA)、聚碳酸酯(PPC)、聚苯醚(PP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聚乙烯(PE)或间规聚苯乙烯(SPS)等塑料材料。
在本发明的滑动式固定机构中,伴随着第一圆筒体相对于第二圆筒体朝使用位置的转动操作,柱体部相对于挡板体沿周向相对滑动,并将梁部与第二圆筒体按压接触,因此,利用第一圆筒体少量的转动移位,就能实现伴随着节制感的、快速且可靠的固定功能,并能将第一圆筒体快速地保持于第二圆筒体。着眼于第一圆筒体的快速保持而使需求增大,并通过关联产品等的流通而能应用到化学、机械领域中。
Claims (7)
1.一种滑动式固定机构,包括:
圆盘体,该圆盘体形成在第一圆筒体的下端面上;
圆柱体,该圆柱体的直径与所述圆盘体的直径相同,且所述圆柱体相对于所述圆盘体安装成能绕偏芯位置偏芯旋转;
滑动接触面部,该滑动接触面部由平坦部和柱体部构成,其中,所述平坦部通过使所述圆柱体的一外侧部沿径向凹陷的方式设置而成,所述柱体部在所述平坦部的中央处沿径向突出;以及
挡板体,该挡板体由以梁部为中央在两侧分开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构成为く字状,在初始位置上,所述第一边板及所述第二边板以围住所述柱体部的方式配置在与所述滑动接触面部接近的状态,
在将所述第一圆筒体的下端与所述圆盘体、所述圆柱体及所述挡板体一起插入第二圆筒体内,来将所述第一圆筒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圆筒体沿周向转动时,所述圆盘体的一侧面部及所述圆柱体的一侧面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按压接触,所述柱体部相对于所述挡板体从所述初始围住沿周向相对滑动,藉此,使所述梁部移位至与所述第二圆筒体的内周壁部按压接触的使用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接触面部的所述柱体部具有圆弧状的外周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接触面部的所述柱体部具有椭圆状的外周曲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接触面部的所述柱体部具有多边形的外周曲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圆盘体及所述圆柱体的各外周侧面进行沿周向细微地起伏且在轴向上伸长的锯齿状的滚花加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柱体部和所述挡板体中的任一个中埋入磁体,在另一个中埋设有薄壁的磁性体制的金属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圆筒体及所述第二圆筒体构成彼此设置成能上下滑动的伸缩性的测量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37390A JP5730264B2 (ja) | 2012-10-29 | 2012-10-29 | 摺動式固定機構 |
JP2012-237390 | 2012-10-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0906A CN103790906A (zh) | 2014-05-14 |
CN103790906B true CN103790906B (zh) | 2016-03-16 |
Family
ID=50666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17740.3A Active CN103790906B (zh) | 2012-10-29 | 2013-07-25 | 滑动式固定机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30264B2 (zh) |
CN (1) | CN1037909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163114A (ja) * | 2017-03-27 | 2018-10-18 | 株式会社新技術総研 | 計測装置、計測システム |
CN108035611A (zh) * | 2017-12-06 | 2018-05-15 | 徐美新 | 手摇旗 |
CN110042633B (zh) * | 2019-04-10 | 2023-12-26 | 深圳市可诺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折叠式晾晒架及晾晒架组合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77612U (ja) * | 1982-05-21 | 1983-11-28 | 株式会社本宏製作所 | 伸縮パイプ装置 |
JPH0814901A (ja) * | 1994-06-28 | 1996-01-19 | Sokkia Co Ltd | 伸縮可能な測量用脚 |
JP2002276628A (ja) * | 2001-03-16 | 2002-09-25 | Nakamura Seisakusho:Kk | 伸縮パイプの固定装置 |
CN202108828U (zh) * | 2011-05-15 | 2012-01-11 | 张航 | 偏心自锁连接件 |
-
2012
- 2012-10-29 JP JP2012237390A patent/JP5730264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25 CN CN201310317740.3A patent/CN1037909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77612U (ja) * | 1982-05-21 | 1983-11-28 | 株式会社本宏製作所 | 伸縮パイプ装置 |
JPH0814901A (ja) * | 1994-06-28 | 1996-01-19 | Sokkia Co Ltd | 伸縮可能な測量用脚 |
JP2002276628A (ja) * | 2001-03-16 | 2002-09-25 | Nakamura Seisakusho:Kk | 伸縮パイプの固定装置 |
CN202108828U (zh) * | 2011-05-15 | 2012-01-11 | 张航 | 偏心自锁连接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730264B2 (ja) | 2015-06-03 |
JP2014085327A (ja) | 2014-05-12 |
CN103790906A (zh) | 2014-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90906B (zh) | 滑动式固定机构 | |
US9429179B2 (en) | Retaining wave spring | |
MXPA05004625A (es) | Montaje de articulacion que incluye elemento de soporte de plastico y elemento roscado de plastico. | |
RU2013154468A (ru) | Самоактивирующаяся магни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запирания | |
KR20110027651A (ko) | 회전제한부재를 갖는 인코더 | |
US8485767B2 (en) | Cutter-tooling assembly | |
BR212012007531U2 (pt) | conector para tubulação que contém um inserto de plástico | |
JP2007205462A5 (zh) | ||
CN102312893A (zh) | 螺钉和用于识别螺钉的方法 | |
US20040163983A1 (en) | Composite rotary tool kit | |
JP5994451B2 (ja) | 複合容器および複合容器の分離方法 | |
JP2011151921A5 (zh) | ||
WO2013187333A1 (ja) | インサートカラー及びインサートナット | |
CN204140401U (zh) | 旋转式压缩装置及具有其的旋转式压缩机 | |
CN209115881U (zh) | 自固定管塞 | |
JP2013257003A (ja) | インサートナット | |
CN104906787A (zh) | 魔方中心块的安装结构 | |
JP6268406B2 (ja) | インサートカラー | |
CN206944568U (zh) | 冰箱 | |
JP5855321B1 (ja) | トラフ、ケーブル敷設構造およびケーブル敷設方法 | |
KR101478439B1 (ko) | 자체 체결 강화 구조를 갖는 자기식 엔코더 | |
JP2016038121A (ja) | 蒸気圧破砕剤用薬筒 | |
JP2013019456A (ja) | インサートカラー | |
CN204942202U (zh) | 曲轴螺栓 | |
JP5169478B2 (ja) | 液面検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