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6441A -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6441A
CN103786441A CN201210418910.2A CN201210418910A CN103786441A CN 103786441 A CN103786441 A CN 103786441A CN 201210418910 A CN201210418910 A CN 201210418910A CN 103786441 A CN103786441 A CN 103786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light
instruction
light emitt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189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6441B (zh
Inventor
孙学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2104189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6441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ES13848856.4T priority patent/ES2671969T3/es
Priority to PCT/CN2013/072356 priority patent/WO2014063458A1/zh
Priority to DE202013012393.1U priority patent/DE202013012393U1/de
Priority to EP13848856.4A priority patent/EP2913191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786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6441A/zh
Priority to US14/697,515 priority patent/US935257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6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6441B/zh
Priority to US15/139,319 priority patent/US9834003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发光控制指令并识别;当识别到为对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当识别到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发光单元发光;当识别到为光线熄灭指令时,控制停止发光;当监测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超时,控制发光;当监测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超时,控制发光。本发明避免了由于墨盒发光单元制造误差导致发光量不一致时无法通过位置检测的误判问题。

Description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是目前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如打印机、复印件和传真机等。成像设备的结构大致分为两部分,即成像设备主体和墨盒。墨盒为易耗品,所以通常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中,易被更换。
现有一台成像设备内可能设置有多个墨盒,利于长时间使用,或者可以有不同颜色。为了保证各墨盒的安装位置正确,由此而提出了墨盒位置检测技术。
墨盒位置检测可基于光线的发射和接收来实现。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墨盒上设置有光源,成像设备主体中设置有光线接收器。当检测某个墨盒的位置时,使得该墨盒的位置与光线接收器正对,而后控制墨盒的光源发光,由接收器接收光线并检测、记录发光量。随后,控制相邻的墨盒发光,由接收器接收光线并检测、记录发光量。由于接收器与待检测的墨盒正对,所以接收自待检测墨盒的发光量大于相邻墨盒的发光量,且待检测墨盒的发光量会大于一预设门限值。据此,成像设备主体可识别到该墨盒的位置正确。其他墨盒的检测方法相同。
然而,上述墨盒位置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制造误差,即各墨盒上光源的发光量不能够严格地保持相等,所以相邻墨盒的发光量可能会等于或大于待检测墨盒的发光量。由此得出墨盒位置不正确的结果,增加了成像设备的误报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以降低墨盒位置检测过程中的误报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且所述墨盒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朝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单元以及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的控制单元,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一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二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段,将所述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段,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大于第二时段,且小于第一时段;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三时段,所述第二延迟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一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的墨盒上,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光接收器,所述墨盒包括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朝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单元,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指令识别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第一点亮延迟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第二点亮延迟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光线熄灭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第一光线点亮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一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发光;
第二光线点亮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二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段,将所述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段,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大于第二时段,且小于第一时段;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三时段,所述第二延迟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包括接口单元、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所述接口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采用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墨盒,包括墨盒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设备主体和至少两个墨盒,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至少包括光接收器、字车和位置检测模块;所述至少两个墨盒固定安装在所述字车上,所述字车相对于所述光接收器移动设置,其中:
所述墨盒采用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
每个所述墨盒的接口单元共线连接至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指令输出端;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包括:
移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字车移动至待检测墨盒与光接收器正对的位置;
发光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向墨盒发送发光控制指令,控制墨盒的发光单元在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的第一时段和相邻光检测的第二时段内发光;
发光量检测单元,用于当识别到第一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光量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且第二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一发光量时,或者第三时段内接收的第三发光量大于第三设定发光量时,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不同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设置延迟时间,且延迟时间小于正对位置检测时长,大于相邻光检测时长,相当于使得墨盒在相邻光检测阶段不发光,保证相邻光检测阶段的光量小于正对位置检测阶段的光量。从而避免了由于墨盒发光单元制造误差导致发光量不一致时无法通过位置检测的误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b和1c为图1a所示墨盒装入成像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a中墨盒芯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1a中墨盒芯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a及3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墨盒位置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所提供成像设备中的位置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变形例的转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变形例的光传输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给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技术方案表述清楚,首先对典型的墨盒及其与成像设备主体的连接结构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可适用于该墨盒,但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墨盒结构。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1b和1c为图1a所示墨盒装入成像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该成像设备以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墨盒10包括墨盒主体101和芯片30。如图1b和1c所示,该墨盒10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20上。
如图1b和1c所示,该喷墨打印机除了包括上述多个墨盒10外,还包括以下部件:容纳上述墨盒10的喷墨打印机20上设有沿着纸张记录方向来回移动的字车201、固定在字车201上容纳多个上述墨盒20的墨盒安装部分202、与多个上述墨盒20分别对应的数个设备电触点203、可接收光线的光接收器204、与上述数个设备电触点203经由一条线路连接的电路(图中未显示)以及根据上述光接收器204的接收结果而判断墨盒10是否安装在正确位置的控制电路(图中未显示)。显然,上述数个设备电触点203之间是通过一条线路共线连接的,故当多个墨盒20均安装在打印机20上后,多个墨盒20处于总线连接状态。
如图1a及2b所示,墨盒20的底壁与后侧壁相交的拐角处设有芯片30。图2a和2b为图1a中墨盒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2b所示,该芯片30上包括:电路板301,用于装载以下描述的各种元器件:墨盒侧电触点302、发光单元303、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304,其中,控制单元304可以为一控制器,存储单元可以集成在控制器中或独立设置。
数个墨盒侧电触点302形成在上述电路板301上,可与上述相应的设备电触点203相对应连接而在打印机20与墨盒10之间建立电连接以进行信息交换,具体的,上述数个墨盒侧电触点302包括将打印机侧施加的电压施加至芯片30的电源触点、与打印机20之间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数据触点等。发光单元303,如图1c所示,其朝向上述光接收器204发光,优选地,在以下实施例中,其为LED灯303。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电路板301上,存储与墨盒10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墨水量、墨盒类型、墨水颜色、墨盒制造日期等,其中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存储单元可根据需要而选择为EEPROM、RAM等各种存储器。控制单元304在本实施例中其为控制器,如图2b所示,主要用于根据通过上述数个墨盒侧电触点302输入的打印机的控制指令而对上述发光单元303进行控制。
另外,墨盒10上还黏贴有标签(图中未示出),标签上设有墨盒型号以及颜色的标识,而打印机20的墨盒安装部分202上各个墨盒的容纳腔上都黏贴有相应的颜色标签,为此,用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墨盒标签的颜色标识与打印机20的墨盒安装部分202的颜色标签相比对,即可将适当的墨盒装入正确的位置上。
本发明实施例可用于具有墨盒位置检测功能的成像设备中。以喷墨打印机为例,其中典型的位置检测方案如下。
为了保证喷墨打印机的正常打印,防止出现因墨盒安装在错误的位置而出现打印偏差,通常需要在墨盒装入打印机后检测墨盒是否正确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中的适当位置。图3a及3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的墨盒位置检测原理示意图,如图3a所示,假设喷墨打印机设置有四个墨盒,为区分清楚,以颜色标记区分墨盒,记为黑色墨盒BK、黄色墨盒Y、靛青色墨盒C和洋红色墨盒M。每个墨盒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墨盒安装位置上,其各自的正确位置如图3a所示,分别为位置A、位置B、位置C和位置D。喷墨打印机上设置有光接收器,其位置固定,通过移动字车来移动墨盒位置,从而改变墨盒上的发光单元与打印机上光接收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位置检测主要包括对当前的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和相邻墨盒的相邻光检测两部分,需要将成像设备中的每个墨盒逐一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检测。其中,正对位置检测是指打印机驱动与光接收器相对的待检测墨盒的发光单元发光,并检测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量是否大于预设值的过程,而相邻光检测是指使上述待检测墨盒维持在与光接收器相对的位置上,打印机驱动与上述待检测墨盒相邻的任一墨盒的发光单元发光,并检测光接收器此时接收到的光量是否小于上述针对位置检测时接收到的光量的过程。如图3a所示,对于待检测墨盒Y,会移动墨盒Y使其与光接收器处于正对位置,控制待检测墨盒Y的发光单元发光,光接收器接收光线,获取第一光量S1,判断所述第一光量是否大于预设门限值,若是,则该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正确。如图3b所示,保持墨盒位置不变,控制待检测墨盒Y的相邻墨盒BK的发光单元发光,光接收器接收光线,获取第二光量S2,判断第一光量是否大于第二光量,若是,则该待检测墨盒Y的相邻光检测正确。反之,则确定正对位置检测或相邻光检测错误。只有通过上述两种检测才能视为该墨盒的位置正确。其中,上述描述中,待检测墨盒应理解为将要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墨盒,而相邻墨盒则应理解为与上述待检测墨盒相邻的任一墨盒。
为了既能适用于上述成像设备对墨盒位置检测的要求,不改变成像设备的设置,又能兼容墨盒的位置误差或光量误差,降低位置检测的误判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解决方案。
实施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可适用于如下墨盒中,参考图1a-1c和图2a-2b所示,该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且所述墨盒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朝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单元以及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的控制单元,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以由墨盒上的控制单元来执行,若成像设备中有多个墨盒,则任意墨盒中的控制单元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0、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识别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成像设备主体通过向各墨盒的控制单元发送发光控制指令来控制其中的发光单元发光。发光控制指令包括两部分信息,即墨盒识别信息和发光控制信息。墨盒识别信息用于指示控制对象,即哪个墨盒,发光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控制内容,即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步骤420、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步骤430、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上述两个步骤中,启动第一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可以是首次启动,或者是针对已启动过的计时器进行复位后重启。对于控制对象为不同类墨盒时,采用不同的延迟时长,或者对于某类墨盒可控制其立即发光。所以控制单元既需要识别控制对象,还需识别控制内容是否为光线点亮指令,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的识别先后顺序不限,将在后文进行具体介绍。
步骤440、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本步骤中,控制单元识别到控制内容为光线熄灭指令即执行熄灭动作,而不区分控制对象为哪类墨盒。
步骤450、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一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步骤460、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二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段T1,将所述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段T2,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t1大于第二时段T2,且小于第一时段T1;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三时段T3,所述第二延迟门限值t2小于所述第三时段T3。
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时,可以有进行相邻光检测,时间间隔为第四时段T4,也可以没有相邻光检测。第二延迟门限值t2大于第四时段T4。第二设定墨盒可以是形状或颜色等因素特殊,而无需进行相邻光检测的墨盒。
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主要分为两种,即光线点亮指令和光线熄灭指令。在成像设备的位置检测技术中,进行正对位置检测和相邻光检测时都会对相应的墨盒先后发送光线点亮指令和光线熄灭指令,控制该墨盒发光单元发光一定的时间,以进行检测。
实际应用中,发光控制指令是与对墨盒的移动控制配合的。例如,一种情况是,对正对位置检测和相邻光检测的时段独立发送成对的光线点亮指令和光线熄灭指令进行控制,在发光控制过程中控制墨盒移动到正对位置。对于这种情况,上述第一时段T1是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时,发出的光线点亮指令以及光线熄灭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而第二时段T2则是上述待检测墨盒的相邻光检测时,发出的光线点亮指令以及光线熄灭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每个待检测墨盒的第一时段T1大于第二时段T2。
另一种情况,若某个墨盒需要作为其他墨盒的相邻墨盒而发光,又要作为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而发光,并且上述两次发光控制是连续地,则可以仅发送一组光线点亮指令和光线熄灭指令,让该墨盒始终发光,即相当于正对位置检测阶段与相邻光检测阶段的发光控制指令合并。该时段时长至少为第一时段T1和第二时段T2之和。对于这种情况,上述第一时段T1是指从光线点亮指令开始至光接收器接收正对位置检测的光量为止,第二时段T2是指从光接收器接收相邻光检测的光量开始至光线熄灭指令为止。或者,上述第二时段T2是指从光线点亮指令开始至光接收器接收正对位置检测的光量为止,第一时段T1是指从光接收器接收相邻光检测的光量开始至光线熄灭指令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墨盒对所接收到的光线点亮指令,会区分该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哪类墨盒,进而控制是否立即发光。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定墨盒的类别可有多种分类方式,例如,若墨盒以颜色区分,则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定墨盒可以是某种或某些种颜色的墨盒。若墨盒以位置区分,则第一设定墨盒和第二设定墨盒可以是某个或某些位置的墨盒。在不同需求下,直接发光的第二设定墨盒可以有不同的设定。
控制单元所在的墨盒为哪个设定墨盒,与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哪个设定墨盒之间,无必然关联。控制单元内可预存第一设定墨盒和/或第二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通过与发光控制指令中的墨盒识别信息进行比对,来识别控制对象。
由于一个成像设备中会安装多个墨盒,则不同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时对应的第一时段可能相同或彼此不同,且对应的第二时段也可能相同或彼此不同。若为不同的情况,则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第一延迟门限值优选是大于所述成像设备中最大的第二时段,并小于最小的第一时段。
由于第一延迟门限值t1大于第二时段T2,第二延迟门限值t2也必然大于第四时段T4,或者无第四时段T4,则相当于所有墨盒在提供相邻光检测的时段内,发光单元由于延迟而不发光,而在提供正对位置检测光的时段内,延迟一定时间后还至少会有T1-t1或T3-t2时长的发光时间,以供检测。而第二设定墨盒在不需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情况下,可直接发光。
在成像设备主体侧的光接收器检测结果是,在T1或T3时段内,仍然会接收到光线,具有第一光量,据此检测到正对位置检测正确。在T2时段内,不会接收到光线,光量为零,必然小于第一光量,据此也可判断出相邻光检测正确。
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延迟门限值的时长优选根据自身所作待检测墨盒对应的第一时段T1、第二时段T2和第三时段T2来设定,优选的取值范围是,当第一时段为300ms至2s,且第二时段为1ms至100ms时,则第一延迟门限值优选为200ms,第三时段T2为1ms至100ms时,第二延迟门限值为50ms,小于第三时段的最大值100ms。
对于光线熄灭指令与下一个光线点亮指令的时间间隔T5较短的情况,即点亮延时的第一延迟门限值t1或第二延迟门限值t2,大于第二时段T2与间隔T5之和时,可在接收到光线熄灭指令后,对点亮延时计时不做处理,直至下一个光线点亮指令来复位点亮延时计时器。优选是,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停止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将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复位,以保证发光单元不会因延时到时而发光。
对于在接收到光线点亮指令后,下一个接收到的又是光线点亮指令,而且由前一个光线点亮指令启动的第一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还没有停止或复位时,控制单元可以针对已启动过的计时器进行复位后重启,重启后进行第三点亮延迟计时,第三点亮延时计时对应的延迟门限值,可以与第一延迟门限值t1或第二延迟门限值t2相同或不同。也就是说,可以在存储单元中预设多个延迟门限值,随机采用不同的延迟门限值,或统计接收到的光线点亮指令次数,调用不同的延迟门限值。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既能够满足成像设备特定的位置检测要求,又能克服墨盒发光单元的制造误差造成的误判率缺陷。成像设备主体可能已经销售并处于使用中,该方案无需对已有的大量成像设备主体进行改动,仅需对易耗品墨盒进行改进即可,因而易于推广实现。
对于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的操作可包括多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先识别控制内容再识别控制对象,即:
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当所述控制单元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时,识别所述光线点亮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
第二种方式是先识别控制对象再识别控制内容,即:
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
所述控制单元识别所述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第三种方式是同时识别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即:
控制单元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同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光线点亮的操作。在识别控制对象为哪种设定墨盒后,控制单元可以直接执行如上的控制操作,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其他判断,例如,判断发光控制指令是否是发送给本机的,以便决定是否执行。
各墨盒和成像设备主体之间的接口单元,通常是共线连接的,即成像设备主体将给某个特定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群发给所有的墨盒控制单元,需要墨盒控制单元识别该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是自身所控制的墨盒。墨盒控制单元一般依赖于发光控制指令中的墨盒识别信息与本地存储单元中的墨盒识别信息来确定。这也是已有的大量成像设备主体固有采用的方式。在前述实施例中,可以沿用此技术方案,墨盒控制单元仅在接收到给自身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时,才进行点亮、延时或熄灭的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优选解决方案,具体是墨盒控制单元对于其他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也会执行相应动作,即一个墨盒会根据成像设备主体发送给至少两个墨盒,甚至全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来执行点亮、延时或熄灭操作。
具体是,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进行识别的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0、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中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和光线控制信息;
对于成像设备主体,墨盒识别信息用于区分控制对象,即墨盒,光线控制信息用于区分控制内容,即光线点亮指令还是光线熄灭指令。
步骤52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将至少两个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为其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且将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确定为其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步骤530、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线控制信息确定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如前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个墨盒会根据成像设备主体发送给至少两个墨盒,甚至全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来执行点亮、延时或熄灭操作。也即,在正对位置检测阶段,不仅待检测墨盒会发光,另外的至少一个或全部墨盒的发光单元均会发光。由此,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量必然会大于一个墨盒的光量,即必然大于预设门限值。该方案有效解决了由于制造误差或电量不足导致发光单元发光量不足的缺陷,能有效降低误判率。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以实施例二基础,提供了一识别墨盒的优选实例。下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适用的墨盒识别信息:
表1
其中,墨盒识别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表1中的墨盒识别信息是打印机用于区分不同墨盒的代码,以墨盒颜色信息作为墨盒识别信息,然而,也可以选择其它信息作为识别信息或代码,只要能够起到区分墨盒的作用即可。发光控制信息则是用于对上述发光单元进行开关控制的代码,即点亮/熄灭(ON/OFF)动作。如表1所示,“100”表示ON动作,即驱动发光单元发光,“000”表示OFF动作,即熄灭发光单元,也可采用其它代码对其进行表示,只要能够起到区分两动作的作用即可。每个墨盒识别信息与每个发光控制信息的代码两两组合即可组成一条对不同颜色墨盒的发光单元进行点亮/熄灭的控制指令。如“000100”表示驱动BK墨盒的发光单元发光;“100000”则表示熄灭C墨盒的发光单元等。
则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将至少两个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为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可执行如下操作:
所述控制单元丢弃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位的逻辑值;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墨盒识别信息中剩余位的逻辑值和其所在墨盒中识别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为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在上述方案中,若丢弃全部位的逻辑值,则不存在剩余位的逻辑值。由于没有墨盒识别信息,所以发光控制指令中不会出现与墨盒自身存储的墨盒识别信息对应位不一致的情况,则可直接确定该发光控制指令是发送给自身所在墨盒的。若丢弃部分位逻辑值,则墨盒控制单元仅能通过比较剩余位的逻辑值是否与本机一致。由于丢弃的逻辑值不会出现与墨盒自身存储的墨盒识别信息对应位不一致的情况,所以仍然会有部分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都会被认定是本机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上述技术方案尤为适用于如图2a所示,以电触点302的形式连接墨盒和成像设备主体的情况。电触点接收成像设备主体传输的高电压或低电压,形成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形式的指令。高电压一般范围是3.5V-5V,表示数字逻辑“1”,低电压一般范围是0-1.5V,表示数字逻辑“0”。
由此,控制单元可将多个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认定是发送给本机的,由此响应发送给不同墨盒的控制指令。这样的情况下,带有这样的控制单元的多个墨盒,如果其控制单元采用的第一延迟门限值和第二延迟门限值都一样,就会出现同时发光的情况。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一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的墨盒上,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光接收器,所述墨盒包括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朝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单元,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发光单元可以是正对光接收器设置,或者也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光学折射器件等使得发光单元的光线朝向光接收器发出。该控制单元具体包括:指令识别模块610、第一点亮延迟模块620、第二点亮延迟模块630、光线熄灭模块640、第一光线点亮模块650和第二光线点亮模块660。其中,指令识别模块61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第一点亮延迟模块620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第二点亮延迟模块630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光线熄灭模块640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第一光线点亮模块650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一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发光;第二光线点亮模块660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二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其中,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段T1,将所述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段T2,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t1大于第二时段T2,且小于第一时段T1;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三时段T3,所述第二延迟门限值t2小于所述第三时段T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以用硬件实现,也可以用软件实现,集成于控制器形式的芯片中。各个单元,除了是硬件电路形式存在的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这些单元还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由计算机程序来替代。在此不加以限制。
在该控制单元中,优选还包括一计时控制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停止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将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复位。以避免发生误点亮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识别模式可提供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指令识别模块。
第一种指令识别模块,先识别控制内容,再识别控制对象,即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
第一内容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第一对象识别单元,用于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时,识别所述光线点亮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
第二种指令识别模块,先识别控制对象,再识别控制内容,即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
第二对象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
第二内容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第三种指令识别模块,同时识别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即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
第三对象内容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同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另外,本实施例中,指令识别模块610优选是包括:指令接收单元611、墨盒确定单元612和光线控制单元613。其中,指令接收单元611用于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中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和光线控制信息;墨盒确定单元612用于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将至少两个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为其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且根据墨盒识别信息的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其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光线控制单元613用于根据所述光线控制信息确定所述指令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如前所述,该方案优选可以使得在正对位置检测阶段,有多个墨盒的发光单元同时或先后发光,保证正对位置检测可通过。
上述的墨盒识别信息优选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则墨盒确定单元612可包括:逻辑值丢弃子单元612a、剩余值比对子单元612b和指令确定子单元612c。其中,逻辑值丢弃子单元612a用于丢弃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位的逻辑值;剩余值比对子单元612b用于根据墨盒识别信息中剩余位的逻辑值与控制器所在墨盒中识别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为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指令确定子单元612c用于根据墨盒识别信息的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其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若逻辑值通过电触点形式收发,则优选是所述逻辑值丢弃子单元612a与所在墨盒上接收各位逻辑值的电触点采用开关切换地导通或断开,以在断开时实现对该位逻辑值的丢弃。或者,逻辑值的丢弃,也可以预先设定。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可参考图2a和2b所示,该电路板包括接口单元、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304,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存储器。所述接口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304相连,其中,控制单元304采用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所述接口单元优选为电触点302,如图2a和2b所示,用于接收成像设备主体传输的高电压或低电压,形成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形式的指令。
该电路板上还可以设置发光单元,如LED灯304,设置在所述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上,朝向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且与所述控制单元304相连。或者,该发光单元也可以独立于电路板,设置在墨盒主体上的其他部分上。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了一种墨盒,包括墨盒主体,还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该电路板在墨盒主体上的安装位置可参考图1a、1b和1c,墨盒主体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图1a、1b和1c。
该墨盒还包括:发光单元,朝向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或设置在所述墨盒主体上。发光单元是电致发光的部件,具体地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荧光灯,钨丝灯等,在此不加以限制。其所发出的光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成像设备,参见图1c所示,该成像设备20包括成像设备主体和至少两个墨盒10,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至少包括光接收器204、字车201和位置检测模块;所述至少两个墨盒10固定安装在所述字车201上,所述字车201相对于所述光接收器204移动设置。其中,所述墨盒10采用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墨盒;每个所述墨盒10的接口单元共线连接至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指令输出端,例如为电触点相连。该位置检测模块可以采用硬件或软件来实现,具体即为成像设备主体中的控制部件。该位置检测模块如图7所示,包括:移动控制单元710、发光控制单元720和发光量检测单元730。其中,移动控制单元710用于控制字车移动至待检测墨盒与光接收器正对的位置;发光控制单元720用于通过向墨盒发送发光控制指令,控制墨盒的发光单元在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的第一时段或第三时段和相邻光检测的第二时段内发光;发光量检测单元730用于当识别到第一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光量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且第二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一发光量时,或者第三时段内接收的第三发光量大于第三设定发光量时,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其中,第一设定发光量与第三设定发光量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发光控制单元720的控制方式可以有多种,即可产生并发送控制所述待检测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并在第一时段或第三时段后产生并发送光线熄灭指令;且在第一时段之前或之后,产生并发送控制所述待检测墨盒的相邻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并在第二时段后产生并发送光线熄灭指令。
或者发光控制单元720还可以,产生并发送控制所述待检测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至少在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时长之和后产生并发送光线熄灭指令。
优选是,所述发光量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当识别到第一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光量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且第二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一发光量和第二设定发光量时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
对于一个成像设备,其中设有多个墨盒,则不同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时对应的第一时段可能彼此不同,且对应的第二时段也可能彼此不同,则每个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第一延迟门限值大于所述成像设备中最大的第二时段,并小于最小的第一时段。不同墨盒控制单元所配置的第一延迟门限值也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通过改变墨盒侧的发光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墨盒发光单元或其他制造误差因素造成的位置检测误判。防止出现“墨盒装在正确的位置上却被认为装在错误的位置”的情况,并可增加用户的选择性、有助于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该成像设备可以为喷墨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该方案尤为适用在“连续供墨系统”的打印机。因为连续供墨打印机中,由于连供系统的供墨管排布问题,使得打印机机盖有时候难以完全关闭,则此时墨盒在进行上述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光的干扰,无疑出现误判的几率会增大。
为对墨盒的发光控制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提供了一应用实例进行解释说明。
如图1c所示,喷墨打印机上可安装四个墨盒,按照颜色分,即BK墨盒、C墨盒、M墨盒和Y墨盒。Y墨盒由于设置在最后,其可以不作为相邻墨盒为其他墨盒提供相邻光检测光。所以,Y墨盒发光的时间较短。Y墨盒即作为第二设定墨盒,BK墨盒、C墨盒和M墨盒作为第一设定墨盒。
首先,电路板通过接口单元接收打印机发来的发光控制指令,然后,控制单元对发光控制指令进行解读并识别,发光控制指令一般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和指示打开或关闭发光单元的代码。
然后,根据判断结果的不同,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即包括Y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而且包括打开发光单元代码时,控制单元打开发光单元。或者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在计时结束时,控制打开发光单元。
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熄灭指令时,即包括Y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但是包括关闭发光单元代码,控制单元控制发关闭发光单元,即执行“熄灭”操作。
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令为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熄灭指令时,即不包括Y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而且包括关闭发光单元代码时,控制单元控制发关闭发光单元,即执行“熄灭”操作。
当识别到发光控制指为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即不包括Y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而且包括打开发光单元代码时,控制单元控制延时单元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在计时过程中,如果接口单元接收到了新的发光控制指令,则停止计时,并根据该新的发光控制指令所包含的信息执行操作;如果在计时过程中,没有接收到新的发光控制指令,则在计时结束时,控制打开发光单元。
点亮延迟计时可以是具体的延时电路或者由计算机程序来完成,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在此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接口单元除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电触点等有线连接的方式外,也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发光单元既可设置在与光接收器直接相对的位置,也可设置在相偏离的位置,而利用光学引导部件将光线引导至光接收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一个控制单元控制多个发光单元的方式。具体地,如图8所示,上述控制单元及多个发光单元410可设置在一转接架400上,而该转接架400设置在上述墨盒与成像设备主体之间,且转接架400上设有容纳多个墨盒的空间420,即该转接架400先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然后再将多个墨盒装在转接架上400,此时,各个发光单元410与装入的多个墨盒一一对应。这样,墨盒上无需设置控制单元及发光单元,只需要设置一存储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以与成像设备主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读写操作即可。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发光单元分别设置在多个墨盒上,这时,设置在转接架上的控制单元与多个墨盒之间只需经由接口单元而相互连接,即可根据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发光控制指令对发光单元进行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的多个墨盒中,仅一个墨盒上设有控制单元以及发光单元,其余墨盒上未设置,则此时,可通过设置光传输器430,以在发光单元发光时将光线引导至各个墨盒与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处,如图9所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所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且所述墨盒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朝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单元以及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的控制单元,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一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当控制单元监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二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段,将所述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段,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大于第二时段,且小于第一时段;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三时段,所述第二延迟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控制单元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停止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将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中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和光线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将至少两个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为其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且将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确定为其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线控制信息确定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则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将至少两个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为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丢弃所述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位的逻辑值;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中剩余位的逻辑值和其所在墨盒中识别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为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5.一种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一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的墨盒上,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光接收器,所述墨盒包括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的接口单元、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的存储单元、朝向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的发光单元,且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指令识别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并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内容;
第一点亮延迟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一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一点亮延迟计时;
第二点亮延迟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对第二设定墨盒的光线点亮指令时,启动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光线熄灭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停止发光;
第一光线点亮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一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墨盒上的发光单元发光;
第二光线点亮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第二点亮延迟计时的计时值达到第二延迟门限值时,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其中,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时段,将所述第一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相邻光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二时段,所述第一延迟门限值大于第二时段,且小于第一时段;所述成像设备主体将第二设定墨盒作为待检测墨盒进行正对位置检测的时间间隔为第三时段,所述第二延迟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三时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时控制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光线熄灭指令时,停止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或将所述第一点亮延迟计时或第二点亮延迟计时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指令识别模块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主体的发光控制指令,其中,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中包括墨盒识别信息和光线控制信息;
墨盒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墨盒识别信息识别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第一设定墨盒或第二设定墨盒,将至少两个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确定为其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且将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确定为其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光线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线控制信息确定所述发光控制指令的控制内容为光线点亮指令或光线熄灭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识别信息包括至少两位逻辑值,则墨盒确定单元包括:
逻辑值丢弃子单元,用于丢弃所述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位的逻辑值;
剩余值比对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设定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中剩余位的逻辑值与控制器所在墨盒中识别信息对应位的逻辑值确定接收到的所述墨盒识别信息为所在墨盒的墨盒识别信息;
指令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墨盒识别信息的确定结果确定所述发光控制指令为其所在墨盒的发光控制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值丢弃子单元与所在墨盒上接收各位逻辑值的电触点采用开关切换地导通或断开。
10.一种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包括接口单元、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成像设备主体发出的信号,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墨盒相关信息,所述接口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采用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用于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上,朝向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12.一种墨盒,包括墨盒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墨盒发光控制电路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单元,朝向所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光接收器发光,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或设置在所述墨盒主体上。
1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设备主体和至少两个墨盒,所述成像设备主体至少包括光接收器、字车和位置检测模块;所述至少两个墨盒固定安装在所述字车上,所述字车相对于所述光接收器移动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采用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墨盒;
每个所述墨盒的接口单元共线连接至所述成像设备主体的指令输出端;
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包括:
移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字车移动至待检测墨盒与光接收器正对的位置;
发光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向墨盒发送发光控制指令,控制墨盒的发光单元在待检测墨盒的正对位置检测的第一时段和相邻光检测的第二时段内发光;
发光量检测单元,用于当识别到第一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光量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且第二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一发光量时,或者第三时段内接收的第三发光量大于第三设定发光量时,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量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当识别到第一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一发光量大于第一设定发光量,且第二时段内接收到的第二发光量小于第一发光量和第二设定发光量时确定待检测墨盒的位置正确。
CN201210418910.2A 2012-10-26 2012-10-26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3786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8910.2A CN103786441B (zh) 2012-10-26 2012-10-26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PCT/CN2013/072356 WO2014063458A1 (zh) 2012-10-26 2013-03-08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DE202013012393.1U DE202013012393U1 (de) 2012-10-26 2013-03-08 Steuereinheit zur Lichtsteuerung einer Tintenpatrone, Platine und Tintenpatrone
EP13848856.4A EP2913191B1 (en) 2012-10-26 2013-03-08 Light-emitting control method and unit for ink cartridge, circuit board, ink cartridge and imaging equipment
ES13848856.4T ES2671969T3 (es) 2012-10-26 2013-03-08 Método de control de emisión de luz y unidad para cartucho de tinta, placa de circuitos, cartucho de tinta y equip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US14/697,515 US9352578B2 (en) 2012-10-26 2015-04-27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ght emission of ink cartridge and control unit, circuit board, ink cartridge, and imaging device
US15/139,319 US9834003B2 (en) 2012-10-26 2016-04-26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ght emission of ink cartridge and control unit, circuit board, ink cartridge, and imag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8910.2A CN103786441B (zh) 2012-10-26 2012-10-26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6441A true CN103786441A (zh) 2014-05-14
CN103786441B CN103786441B (zh) 2015-08-19

Family

ID=5066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18910.2A Active CN103786441B (zh) 2012-10-26 2012-10-26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644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1715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2285242A (zh) * 2011-06-20 2011-12-21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成像盒的识别方法
CN202093324U (zh) * 2011-06-17 2011-12-2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和成像设备
CN202093325U (zh) * 2011-06-27 2011-12-2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盒和成像设备
CN202106686U (zh) * 2011-06-20 2012-01-11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像盒芯片和成像盒
CN202412919U (zh) * 2011-12-28 2012-09-0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1715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202093324U (zh) * 2011-06-17 2011-12-2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和成像设备
CN102285242A (zh) * 2011-06-20 2011-12-21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成像盒的识别方法
CN202106686U (zh) * 2011-06-20 2012-01-11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像盒芯片和成像盒
CN202093325U (zh) * 2011-06-27 2011-12-2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盒和成像设备
CN202412919U (zh) * 2011-12-28 2012-09-0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6441B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04519U (zh) 墨盒的发光控制的控制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CN103832077B (zh) 墨盒芯片的控制方法、墨盒芯片以及墨盒
RU2294286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и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жидкости
CN101947885B (zh) 打印机
KR20100061576A (ko) 잉크 용기 및 잉크 제트 기록 장치
CN203004526U (zh) 墨盒控制单元、电路板、墨盒及成像设备
CN101716855A (zh) 墨盒、安装在墨盒上的芯片、匹配使用的打印机及确认墨盒安装的方法
CN203004527U (zh) 墨盒控制单元、电路板、墨盒及成像设备
EP2886352B1 (en) Cartridge, cartridge chip, light-e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rtridge chip
CN102950902A (zh) 墨盒、墨盒组、喷墨记录装置、墨盒装机检测模块和方法
CN102950901B (zh) 一种喷墨墨盒组及其装机检测方法
CN103568567B (zh) 喷墨墨盒、喷墨墨盒组以及喷墨墨盒的控制方法
CN103847239B (zh) 喷墨成像设备及光检测方法
CN203004525U (zh) 墨盒控制单元、电路板、墨盒及成像设备
JP201120129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2764427U (zh) 喷墨墨盒以及喷墨墨盒组
EP2799239B1 (en) Inkjet cartridge, cartridge set, and cartridge set installation detection method
CN103786442B (zh)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CN103786441B (zh)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单元、电路板、墨盒和成像设备
US983400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ght emission of ink cartridge and control unit, circuit board, ink cartridge, and imaging device
CN103895359B (zh) 墨盒的发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847237A (zh) 喷墨成像设备及光检测方法
CN104742527B (zh) 一种墨盒芯片、墨盒以及墨盒芯片的控制方法
CN103847238A (zh) 喷墨成像设备及光检测方法
EP293983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ght emitting of ink 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rea B, Floor 7, Building 04, No. 63, Qianshan Mingzhu North Road,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after: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Area B, Floor 7, Building 04, No. 63, Qianshan Mingzhu North Road,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before: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