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2092A - 照明装置及照明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及照明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2092A
CN103782092A CN201280043870.6A CN201280043870A CN103782092A CN 103782092 A CN103782092 A CN 103782092A CN 201280043870 A CN201280043870 A CN 201280043870A CN 103782092 A CN103782092 A CN 103782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uminescent device
luminescent
emitting device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38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2092B (zh
Inventor
金永进
朴锺灿
权奇首
丁丞范
孙彦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ekin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911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30027740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911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30027741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293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7269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82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2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2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2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2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using mixing chambers, e.g. housings with reflective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4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usi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ans distinct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 e.g. a remote phosphor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H05B45/24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using electrical feedback from LEDs or from LED modu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3/00Combination of light sources
    • F21Y2113/10Combination of light sources of different colou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3/00Combination of light sources
    • F21Y2113/10Combination of light sources of different colours
    • F21Y2113/13Combination of light sources of different colours comprising an assembly of point-like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布置在基板上;第一和第二脉宽调制控制器,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的电流分别进行脉宽调制;以及第一和第二控制器,分别对施加至所述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的电流进行控制,所述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的色温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的色温,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脉宽调制控制器的脉宽调制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器的控制,使根据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移动至位于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及照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及一种照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白光发光器件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例如LCD背光单元、照相手机闪光灯、电子标志、照明装置等等。因此,现在有许多研究积极地致力于白光发光器件。
一种用于制造白光发光器件的方法包括使用单芯片的方法以及使用多芯片的方法。所述使用单芯片的方法是通过在蓝色LED芯片或UV LED芯片上添加磷光体(phosphor)来得到白光。所述使用多芯片的方法是通过组合所发出的光波长互相不同的两个或三个LED芯片来得到白光。
使用多芯片的方法其中之一是通过组合R、G和B三个LED芯片来形成白光。然而,每个LED芯片的操作电压并不一致且每个LED芯片的输出根据环境温度而变化,从而LED芯片的彩色坐标是变化的。因此,一般而言,通过使用单芯片的方法可容易且有效地制造白光发光器件。例如,通过组合蓝色LED和受该蓝色LED激发并发出黄光的磷光体来制造白色LED。另外,通过混合UV LED的光以及具有多重波长且受该UV LED激发的光来形成白光。这里,UV光完全被用于激发磷光体而并不对白光的产生作出直接贡献。
同时,用于分析白光特性的指标包括相关色温(correlated colortemperature,CCT)和显色指数(color rendering index,CRI)。对于发出可见光并发亮的物体,当该物体的颜色与某一温度黑体(black body)辐射的颜色相同时,就认为该黑体的温度与该物体的温度彼此相同。这里,CCT表示该温度。由于具有低色温的白光的颜色看起来较暖,而具有高色温的白光的颜色看起来较冷,所以能够通过控制色温来形成各种色感(color sense)。
当对物体照射阳光以及照射人工照明时,该物体的颜色有变化。这里,CRI表示该物体的颜色变化的程度。当物体的颜色与在阳光下的颜色相同时,CRI被定义为100。也即,CRI表示该物体在人工照明下的颜色与该物体在阳光下的颜色相似的程度。CRI具有从0到100的值。白光源的CRI越接近100,来自该白光源的光看起来就越类似阳光。白炽灯泡的CRI大于80而荧光灯管的CRI大于75,商用白色LED的CRI大约为70至75。
因此,需要通过改善显色性来使白光应当看起来类似自然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和照明控制方法,其使白光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的彩色坐标位于1931CIE色品(chromaticity)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且进而提供类似自然光的白光。结果,可更为改善光效率及显色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个实施例为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布置在基板上;第一和第二脉宽调制控制器,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的电流分别进行脉宽调制;以及第一和第二控制器,分别对施加至所述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的电流进行控制,所述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的色温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的色温。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脉宽调制控制器的脉宽调制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器的控制,使根据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移动至位于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和所述第四发光器件以所列出的顺序布置成线性阵列的形式。
所述第一和第三发光器件的色温高于所述第二和第四发光器件的色温。
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混合室,收纳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且具有开放的上部;以及光激发板,布置在所述混合室上且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间隔开。
所述光激发板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由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性方位角以及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当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与所述光激发板之间的距离为“H”且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性方位角为“θ”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由G=2Htan(θ/2)的公式来计算。
所述混合室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中位于最外侧的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L”由L≥G/2的公式来计算。
当多个发光器件对称布置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最小化。
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与所述光激发板之间的距离“H”被确定为处于一范围内,在该范围中从每个所述发光器件产生的光彼此不重叠或者彼此重叠得小于10%。
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在25mm到30mm之间。
所述混合室的两侧内壁均同样地垂直或同样地倾斜。
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反射体,被布置为在所述混合室的两侧内壁上具有相同倾斜的表面。
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单元,布置在所述光激发板上并调整光的方位角。
所述透镜单元具有凹形、凸形和半球形的任意其中之一,且由环氧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或它们的化合物的任意其中之一来形成。
另一实施例为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第一白光发光器件,包括布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发光芯片以及对从所述第一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一光进行转变的第一磷光体;第二白光发光器件,包括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发光芯片以及对从所述第二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二光进行转变的第二磷光体;以及红光发光器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发出红光。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光的1nm至70nm的波长偏差,使根据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移动至位于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另一实施例为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包括发出第一光的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第二光的第二发光器件、以及发出红光的红光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布置在基板上;以及光激发板,布置在所述光源上且布置为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间隔开一预定间距,且包括黄色磷光体。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光的1nm至70nm的波长偏差,使根据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移动至位于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所述第一和第二光具有从420nm到490nm的波长。
所述第一和第二光的波长的偏差变得越大,施加至所述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以使所发出光的颜色改变的电流幅值越小。
所述第一和第二光的波长的偏差变得越大,施加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以使所发出光的颜色改变的电流幅值越小。
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与所述第一基板分开布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白光发光器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二白光发光器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磷光体为石榴石(包括YAG)磷光体或氮氧化物磷光体。
所述光激发板与所述光源的每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由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性方位角以及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以及所述红光发光器件与所述光激发板之间的距离为“H”且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性方位角为“θ”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由G=2Htan(θ/2)的公式来计算。
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混合室,收纳所述光源且具有开放的上部。
所述混合室的内壁与所述光源的多个发光器件中位于最外侧的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L”由L≥G/2的公式来计算。
当多个发光器件对称布置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最小化。
所述光源的每个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光激发板之间的距离“H”被确定于一范围内,在该范围中从每个所述发光器件产生的光彼此互不重叠或者彼此重叠得小于10%。
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在25mm到30mm之间。
所述混合室的两侧内壁均同样地垂直或同样地倾斜。
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反射体,被布置为在所述混合室的两侧内壁上具有相同倾斜的表面。
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单元,布置在所述光激发板上并调整光的方位角。
所述透镜单元具有凹形、凸形和半球形的任意其中之一,且由环氧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或它们的化合物的任意其中之一来形成。
再一个实施例为一种照明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第一设定电流和第二设定电流分别施加至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第二步骤,将第三设定电流和第四设定电流分别施加至具有的色温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确定的且位于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以及第三步骤,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进行脉宽调制,对施加至所述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及使根据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坐标移动至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独立地对施加至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的电流加以控制。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随着施加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或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电流的脉宽减小,所述(x,y)坐标的x值和y值变得更小。
还有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照明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第一设定电流施加至第一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第二步骤,将第二设定电流施加至红光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确定的(x,y)坐标;第三步骤,将第三设定电流施加至第二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坐标;以及第四步骤,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进行控制,并使根据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所述(x,y)坐标移动至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利用发出蓝光的发光芯片以及受磷光体激发的光,从而得到所述彩色坐标,其中该磷光体响应于所述蓝光而发出波长不同于所述蓝光的光。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进行控制,并随后使所述(x,y)坐标以x值减小的方向沿着所述黑体辐射曲线移动。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为白光发光器件。
在所述第四步骤中,独立地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电流加以控制。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和照明控制方法使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彩色坐标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且进而提供类似于自然光的白光。结果,可更进一步改善光效率和显色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视图;
图2为显示借助图1中发光装置和光激发板的最佳条件下的照明设计的截面图;
图3为显示反射体布置在图2中混合室两侧内壁上的截面图;
图4为显示透镜单元布置在图2中光激发板上的截面图;
图5为用于说明一种计算图2至图4中发光装置之间距离的方法的模拟图;
图6为显示混合室的内壁与位于图2至图4最外侧的发光装置之间的距离的视图;
图7为显示根据图2至图4的发光装置之间的距离而改变的光通量的图表;
图8为显示依据第一实施例的脉宽调制的电流强度的图表;
图9为显示依据图8的脉宽调制的彩色坐标改变的图表;
图10为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在黑体辐射曲线上的照明控制方法;
图11为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黑体辐射曲线上得到彩色坐标的原理的视图;
图12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包括两个光源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包括光激发板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第二实施例在黑体辐射曲线上得到彩色坐标的原理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简便及清楚说明的目的,每一层的厚度或大小都被放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示出。每个组件的尺寸并不必然意味着其实际尺寸。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中,当提及一个元件形成在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时,其意味着这种提及包括两个元件形成为彼此直接接触或者形成为使得至少一个单独元件插入在这两个元件之间的情况。所述的“之上”和“之下”的说明包括基于一个元件的向上和向下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图1为示意性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视图。
参见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可包括散热器(heat sink)110、光源130、反射体150、光激发板170、第一脉宽调制(PWM)控制器200、第二脉宽调制(PWM)控制器300、第一控制器400和第二控制器500。
首先,由反射体150和散热器110形成混合室(没有附图标记)。该混合室接收光源130。混合空间160可形成在该混合室内。光激发板170布置在开放的混合室的上部。这里,从光源130发出的光或者从光源130发出并由反射体150反射的光在混合空间160中混合。
散热器110可接收来自光源130的热并辐射该热。散热器110的一个表面上布置有所述光源130。这里,其上布置光源130的该表面可为平坦的或可具有预定曲率。
另外,散热器110可具有散热片115。散热片115可从散热器110的一侧向外突出或延伸。散热片115增大散热器110的散热面积。因此,通过散热片115可改善照明装置的散热效率。
还有,散热器110可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形成。其每个都具有优良的散热效率。然而,对于散热器110的材料并无限制。例如,散热器110的材料可包括Al,Ni,Cu,Ag和Sn的至少其中之一。
光源130可布置在散热器110上,并在散热器110上方发出预定光。光源130可包括基板131和发光器件133。
基板131可为通用PCB、金属芯PCB(MCPCB)、标准FR-4PCB或弹性PCB的其中之一。基板131可直接与散热器110接触。基板131可布置在散热器110的一侧。
另外,至少一个发光器件133布置在基板131上。可在基板131上涂覆或沉积反光材料以便容易地反射来自发光器件133的光。
为了结构性目的或者便于提高到散热器110的热传递,基板131可选择性地包括导热带(tape)或导热垫片(pad)。
基板131上可布置多个发光器件133。所述多个发光器件133可发出具有相同波长的光或者波长互不相同的光。所述多个发光器件133可发出具有相同颜色的光或者颜色互不相同的光。
另外,发光器件133可为发出蓝色光的蓝光发光器件、发出绿色光的绿光发光器件、发出红色光的红光发光器件、发出白色光的白光发光器件的其中之一。
发光器件133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芯片。该LED芯片可为以可见光谱发出蓝色光的蓝光LED芯片、发出绿色光的绿光LED芯片、以及发出红色光的红光LED芯片的其中之一。这里,蓝光LED芯片的主波长为从约430nm到480nm。绿光LED芯片的主波长为从约510nm到535nm。红光LED芯片的主波长为从约600nm到630nm。
这里,下面将描述借助发光器件133和光激发板170在最佳条件下的照明设计。
首先,为接续说明的便利和清楚起见,图2至图4中将省略或示意性显示所述的混合室。
借助发光器件和光激发板在最佳条件下的照明设计的实施例
图2为显示借助图1的发光器件和光激发板在最佳条件下的照明设计的截面图。
参见图2,为了最佳条件下照明设计的目的,在发光器件133的高度固定的状态下,可通过使用发光器件133的光学方位角以及发光器件133与光激发板170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使发光效率(luminous efficiency)最大化的发光器件133的布置间距。
图3为显示布置在图2中混合室两侧内壁上的反射体的截面图。
参见图3,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中,混合室10的两侧内壁上还布置了具有相同倾斜面的反射体40。这里,反射体40被布置为完全反射从发光器件133发出的光。反射体40可垂直地形成或形成为倾斜至某一角度。
图4为显示布置在图2中光激发板上的透镜单元的截面图。
参见图4,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可配置为在光激发板170上形成透镜单元50。
这里,透镜单元50可用透镜形成以便增大从发光器件133发出的光的方位角。如此一来,透镜单元50能够改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线性光源的均匀性。
透镜单元50可具有凹形、凸形和半球形的其中之一。透镜单元50可由环氧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或它们的化合物来形成。
用于设计照明装置的方法实施例
图5为用于说明一种计算图2至图4中多个发光器件之间距离的方法的模拟图。图6为显示混合室的内壁与位于图2至图4最外侧的发光器件之间距离的视图。
首先,发光器件133可包括单个或多个波长为430nm至480nm的蓝光LED。光激发板170可包括单个或多个黄色磷光体以及单个或多个绿色磷光体。这里,当发光器件133具有100°至120°的光性方位角且光激发板170包括单个或多个黄色磷光体以及单个或多个绿色磷光体时,穿过光激发板170且发出的光可具有510nm至585nm的波长。
参见图5,假设发光器件133与光激发板170之间的距离由“H”表示,且发光器件133的光性方位角由“θ”表示,则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G”可由以下公式(1)表示。
G=2Htan(θ/2)............公式(1)
这里,建议发光器件133与光激发板170之间的距离“H”应被确定处于这样的范围内,在该范围中从发光器件133生成的光并不彼此重叠。然而,取决于发光器件133的数目,可存在小于10%的误差范围。
此外,当多个发光器件133对称布置时,这些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G”被最小化。
优选地,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G”为25nm到30mm之间。
如公式(1)所示,可以看出发光器件133与光激发板170之间的距离“H”是由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G”和发光器件133的光性方位角“θ”确定。因此,当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G”和发光器件133的光性方位角“θ”已知时,就能够通过公式(1)得到发光器件133与光激发板170之间的距离“H”。
并且,当发光器件133与光激发板170之间的距离和发光器件133的光性方位角已知时,也能够得到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
接续,参见图6,混合室10的内壁与发光器件133中位于最外侧的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L”可由以下公式(2)得到。
L≥G/2…………公式(2)
如公式(2)所示,混合室10的内壁与位于最外侧的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L”可形成为大于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G”的一半。
模拟示例
图7为显示根据图2至图4中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而变化的光通量的图表。
首先,如图6所示,当关于中心对称布置有六个发光器件133时,有这样一个试验,其中光通量随着发光器件133的布置面积从14mm x14mm改变至40mm x40mm而变化。
图7的图表显示该试验的结果。结果显示出发光器件133分布得越宽(即,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越大),则光通量增大的越多,然后在布置面积大于一特定面积(例如,27mm x27mm至29mm x29mm)时光通量减小。
在模拟结果中,当发光器件133的布置面积在27mm x27mm至29mmx29mm的范围内时得到最大光通量。
如模拟结果中所示,可以发现光通量依据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而变得不同,并且存在发光器件之间的最佳距离。
如图2至图7所描述的,通过利用发光器件133的光性方位角以及发光器件133与光激发板170之间的距离,能够得到使发光效率最大化的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
另外,使发光效率最大化的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由关系表达式来表示,由此得到最佳条件下的照明设计。
并且,仅借助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和发光器件133的光性方位角,也能够得到使发光效率最大化的发光器件133与光激发板170之间的距离。
而且,在发光器件133的高度固定的状态下,仅借助发光器件133与光激发板170之间的距离和发光器件133的光性方位角,也能够得到使发光效率最大化的发光器件133之间的距离。
另外,还能够克服由发光器件133的布置导致的发光效率劣化以及由彩色坐标偏离导致的误差。相应地,能够显著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进一步,即使在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发光效率也变得较高,并且能得到期望的彩色坐标。
此外,在以得到最佳发光效率的方式布置发光器件的状态下,将透镜单元50进一步布置在光激发板170上,从而既能够满足发光效率和彩色坐标这二者又能够控制光的方位角。
进一步,参见图1,发光器件133可进一步包括磷光体。该磷光体可混合有树脂的溶剂并覆盖LED芯片。该磷光体可为黄色磷光体、绿色磷光体和红色磷光体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黄色磷光体可响应于来自蓝光LED芯片的蓝光(430nm至480nm)而发出主波长为从540nm至585nm的黄光。所述绿色磷光体可响应于所述蓝光(430nm至480nm)而发出主波长为从510nm至535nm的绿光。所述红色磷光体可响应于所述蓝光(430nm至480nm)而发出主波长为从600nm至650nm的红光。
所述黄色磷光体可为硅酸盐磷光体、YAG(钇铝石榴石)的石榴石磷光体和氮氧化物磷光体。所述黄色磷光体可响应于蓝光发出主波长为从540nm至585nm的光。所述黄色磷光体可选自Y3Al5O12:Ce3+(Ce:YAG),CaAlSiN3:Ce3+和Eu2+-SiAlON磷光体和/或可选自BOSE磷光体。黄色磷光体可以任意适当的程度掺杂以便提供期望波长的光输出。Ce和/或Eu可以约0.1%至约20%的掺杂浓度掺杂于磷光体中。用于此用途的磷光体可包括由Mitsubishi(三菱)化学公司(日本东京)、发光物质工厂布赖通根有限责任公司(Leuchtstoffwerk Breitungen GmbH)(德国布赖通根)以及Intermatix(英特美)公司(加利福尼亚佛利蒙特)制造的产品。
绿色磷光体可为硅酸盐磷光体、氮化物磷光体和氮氧化物磷光体。绿色磷光体可响应于蓝光而发出主波长为从510nm至535nm的光。
红色磷光体可为氮化物磷光体和硫化物磷光体。红色磷光体可响应于蓝光而发出主波长为从600nm至650nm的光。红色磷光体可包括CaAlSiN3:Eu2+和Sr2Si5N8:Eu2+。这些磷光体可在高于150℃的温度使量子效率维持在大于80%。另一可用的红色磷光体可选自不仅CaSiN2:Ce3+和CaSiN2:Eu2+还有Eu2+-SiAlON磷光体,和/或可选自(Ca,Si,Ba)SiO4:Eu2+(BOSE)磷光体。尤其,三菱化学公司的一种CaAlSiN:Eu2+磷光体可具有约624nm的主波长、约628nm的峰值波长以及约100nm的FWHM(半峰全宽)。
所述多个发光器件133可通过组合蓝光发光器件和红光发光器件、或者通过组合蓝光发光器件、红光发光器件和绿光发光器件来构成,或者可仅由白光发光器件来构成。
反射体150反射从光源130发出的光。反射体150围绕光源130。反射体150能够容易地将从光源130发出的光向外反射。
反射体150可包括反射从光源130发出的光的反射表面。该反射表面可与基板131大体形成直角,或者可与基板131的顶面大体形成钝角。反射表面可涂覆或沉积由能够容易地反射光的材料。
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示例的发光器件133包括第一白光发光器件、第二白光发光器件、第三白光发光器件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所述的第一白光发光器件、第二白光发光器件、第三白光发光器件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以所列出的顺序成线性阵列的形式布置。第一和第三白光发光器件的色温高于第二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的色温。也即,第一和第三白光发光器件为冷白光发光器件。第二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为暖白光发光器件。施加至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分别经过第一PWM控制器200和第二PWM控制器300进行脉宽调制,而施加至色温不同于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的第三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分别由第一控制器400和第二控制器500以这样的方式来控制,该方式使得通过对从第一至第四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进行混合所确定的坐标(x,y)在1931CIE色品图内移动至黑体辐射曲线上。
这样,通过第一和第二PWM控制器200和300的脉宽调制以及第一和第二控制器400和500的控制,能够使根据从第一至第四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移动至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与第一和第二控制器400和500相比,第一PWM控制器200和第二PWM控制器300瞬时地生成高电平脉冲。因此,PWM控制器被切断(broken)多次。这里,即使第一和第二PWM控制器200和300的其中之一被切断,施加至冷白光发光器件和暖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也能够由通用控制器也即第一控制器400和第二控制器500来控制。
图8为显示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脉宽调制的电流幅值的图表。图9为显示随图8的脉宽调制而变化的彩色坐标的图表。
参见图8,能够识别出施加至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幅值如何随时间消逝而变化。这里,占空比为e-a(t)。
施加至第一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幅值可通过第一PWM控制器的脉宽调制来改变。这里,表示导通时间期间电流幅值的面积对应于白光发光器件的亮度。类似地,施加至第二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幅值可通过第二PWM控制器的脉宽调制来改变。
当导通时间为b-a时,流经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为2500mA。当导通时间为c-b时,流经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为1500mA。当导通时间为d-c时,流经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为175mA。
这里,三种情况下在导通时间期间流过的电流幅值彼此不同。然而,这三种情况的亮度都彼此相同。
有关于此,图8和图9显示施加至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为175mA、350mA、700mA、1000mA、1500mA、2000mA和2500mA时的彩色坐标。可以看出电流幅值增大的越多,(x,y)彩色坐标上的(x,y)值就减小得越多。
换言之,当施加至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的脉冲宽度经过调制且减小时,流经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幅值增大。因此,(x,y)彩色坐标位于图表的左下方。
图10为用于说明一种根据第一实施例在黑体辐射曲线上的照明控制方法的视图。这里,第一和第二PWM控制器对电流的脉宽调制进行控制。第一和第二控制器对电流进行一般控制。
参见图10,点A和B表示一范围的两个端点,其中通过控制施加至冷白光发光器件(或通过控制电流的脉宽调制)而发出的光的(x,y)彩色坐标能够在该范围中移动。点A’和B’表示另一范围的两个端点,通过控制施加至暖白光发光器件(或通过控制电流的脉宽调制)而发出的光的(x,y)彩色坐标能够在该另一范围中移动。通过施加至冷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的脉宽调制而发出的光的(x,y)彩色坐标能够移动的范围位于通过施加至暖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的脉宽调制而发出的光的(x,y)彩色坐标能够移动的范围的左下方。
第一PWM控制器对施加至第一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进行脉宽调制。第二PWM控制器对施加至第二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进行脉宽调制。由于第一PWM控制器的脉宽调制,该冷白光发光器件的(x,y)彩色坐标在连接点A与点B的直线上。由于第二PWM控制器的脉宽调制,该暖白光发光器件的(x,y)彩色坐标在连接点A’与点B’的直线上。
第一控制器控制施加至第三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第二控制器控制施加至第四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由于第一控制器的控制,该冷白光发光器件的(x,y)彩色坐标在连接点A与点B的直线上。由于第二控制器的控制,该暖白光发光器件的(x,y)彩色坐标在连接点A’与点B’的直线上。
这里,根据对从第一至第四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进行混合所确定的(x,y)彩色坐标可存在于四个范围上。也即,这四个范围包括1)由连接点A与点A’的直线表示的范围,2)由连接点A与点B’的直线表示的范围,3)由连接点B与点A’的直线表示的范围,以及4)由连接点B与点B’的直线表示的范围。
基于上述原理,施加至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经过脉宽调制,并且施加至第三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经过控制,从而使根据从第一至第四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彩色坐标能够在1931CIE色品图内移动至黑体辐射曲线上。
图11为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黑体辐射曲线上得到彩色坐标的原理的视图。参见图11,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控制方法。
首先,将第一设定电流和第二设定电流分别施加至基板上布置的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而后得到根据从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这里,根据从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例如类似点P1,存在于由连接点A和点A’的直线所表示的范围内。
接续,将第三设定电流和第四设定电流分别施加至基板上布置且色温不同于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的第三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而后根据从第三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得到(x,y)坐标。这里,根据从第三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例如类似于点P2,存在于由连接点B和点B’的直线所表示的范围内。通过将得到的根据从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与根据从第一至第四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混合而得到一新坐标。这里,该新坐标很可能并非是位于黑体辐射曲线上的点(例如点P3)。
随后,施加至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经过脉宽调制,并且施加至第三和第四白光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经过控制,而后使根据从第一至第四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彩色坐标在1931CIE色品图内移动至黑体辐射曲线上。因为根据从第一至第四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并非为位于黑体辐射曲线上的点(例如点P3),所以通过控制所述电流将该(x,y)坐标移动至黑体辐射曲线上类似点P3的点上。这里,施加至第一至第四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被独立控制,且随着施加至第一白光发光器件或第二白光发光器件的电流的脉宽的减小,(x,y)坐标的x值和y值也变小。
第二实施例
图12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13为根据第二实施例包括两个光源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14为根据第二实施例包括光激发板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参见图12至图13,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可包括散热器110、光源和反射体150。
另外,参见图14,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光激发板170。
由于散热器110、反射体150和光激发板17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所以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第二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何布置照明装置。
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
参见该附图,照明装置包括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
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包括布置在基板131上并发出第一蓝光的第一蓝光发光芯片、以及响应于从第一蓝光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一蓝光而发出黄光的黄色磷光体。该黄色磷光体为石榴石(包括YAG)磷光体或硅酸盐磷光体。
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包括布置在基板131上并发出第二蓝光的第二蓝光发光芯片、以及响应于从第二蓝光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二蓝光而发出黄光的黄色磷光体。所述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具有的波长为从420nm到490nm。波长的偏差范围在1nm到70nm之间。例如,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的波长可分别为455nm和480nm。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的波长的偏差变得越大,则施加至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a和133b使得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改变的电流的幅值就越小。换言之,当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的波长的偏差相对较大时,用于改变所发出光的颜色所需的电流幅值就小。类似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这里的黄色磷光体为石榴石(包括YAG)磷光体或硅酸盐磷光体。
红光发光器件133c布置在基板131上并包括发出红光的红光发光芯片。
图13所示的实施例
参见该附图,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
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包括布置在第一基板上并发出第一蓝光的第一蓝光发光芯片、以及响应于从第一蓝光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一蓝光而发出黄光的黄色磷光体。红光发光器件133c布置在第一基板上并包括发出红光的红光发光芯片。该黄色磷光体为石榴石(包括YAG)磷光体或硅酸盐磷光体。
第二光源包括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包括布置在第二基板上并发出第二蓝光的第二蓝光发光芯片、以及响应于从第二蓝光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二蓝光而发出黄光的黄色磷光体。所述的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具有的波长为从420nm到490nm。波长的偏差范围在1nm到70nm之间。例如,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的波长可分别为455nm和480nm。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的波长的偏差变得越大,则施加至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a和133b使得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改变的电流的幅值就越小。换言之,当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的波长的偏差相对较大时,用于改变所发出光的颜色所需的电流幅值就小。类似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这里的黄色磷光体为石榴石(包括YAG)磷光体或硅酸盐磷光体。
第一实施例中使用了一个基板,而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基板即第一和第二基板且红光发光器件仅布置在第一基板上。然而,红光发光器件可仅布置在第二基板上或者可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二者上。
图14中所示的实施例
参见该附图,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和光激发板170。
所述光源包括发出第一蓝光的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发出第二蓝光的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以及发出红光的红光发光器件133c。所述的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布置在基板131上。所述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具有的波长为从420nm到490nm。波长的偏差范围在1nm到70nm之间。例如,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的波长可分别为455nm和480nm。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的波长的偏差变得越大,则施加至第一和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a和133b使得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改变的电流的幅值就越小。换言之,当第一蓝光和第二蓝光的波长的偏差相对较大时,用于改变所发出光的颜色所需的电流幅值就小。
光激发板170布置在光源上且布置为与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相隔一预定间距。光激发板170包括黄色磷光体。该黄色磷光体为石榴石(包括YAG)磷光体或硅酸盐磷光体。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由于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和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未覆盖有黄色磷光体,所以需要包括黄色磷光体的光激发板170来发出白光。
这里,借助于发光器件133a、133b和133c和光激发板170在最佳条件下的照明设计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5为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得到在黑体辐射曲线上的彩色坐标的原理的视图。这里,从第一白光发光器件(或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中所包括的第一蓝光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一蓝光的波长为455nm。从第二白光发光器件(或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中所包括的第二蓝光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二蓝光的波长为480nm。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中所包括的黄色磷光体(或光激发板的黄色磷光体)响应于第一蓝光或第二蓝光而发出的光的波长为555nm。从红光发光器件发出的红光的波长为620nm。
参见图12和图15,下面将说明根据图12中所示出的实施例的照明控制方法。
首先,将第一设定电流施加至布置在基板131上的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而后得到从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发出的光的(x,y)彩色坐标,即P1,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
接续,将第二设定电流施加至布置在基板131上的红光发光器件133c,而后得到根据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彩色坐标,即P2
接续,将第三设定电流施加至布置在基板131上的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而后得到由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彩色坐标,即P4。也即,在通过将第三设定电流施加至布置在基板131上的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而得到从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发出的光的(x,y)彩色坐标(即P3,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时,通过混合从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发出的光得到了(x,y)彩色坐标,即P4
接续,对施加至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加以控制,以使得根据从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坐标移动至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黑体辐射曲线上的点P5上。也即,由于P4不位于黑体辐射曲线上,所以通过电流控制将P4移动至位于黑体辐射曲线上的点P5。这里,(x,y)坐标是以x值减小的方向沿着黑体辐射曲线移动。施加至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的电流是被独立控制的。
在根据图12所示实施例的照明控制方法中,使用了例如脉宽调制(PWM)控制器、电流控制器等电流控制器件来施加并对施加至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进行控制。然而,并不限于此。在该照明控制方法中可使用任何能够控制电流的器件。
参见图13和图15,下面将说明根据图13所示实施例的照明控制方法。
首先,将第一设定电流施加至布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而后得到从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发出的光的(x,y)彩色坐标,即P1,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
接续,将第二设定电流施加至布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红光发光器件133c,而后得到根据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彩色坐标,即P2
接续,将第三设定电流施加至布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而后得到根据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彩色坐标,即P4。也即,在通过将第三设定电流施加至第二基板上布置的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而得到从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发出的光的(x,y)彩色坐标(即P3,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时,通过混合从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发出的光得到了(x,y)彩色坐标,即P4
接续,对施加至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加以控制,以使得根据从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坐标移动至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也即,由于P4不位于黑体辐射曲线上,所以通过电流控制将P4移动至位于黑体辐射曲线上的点P5。这里,(x,y)坐标是以x值减小的方向沿着黑体辐射曲线移动。施加至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的电流是被独立控制的。
在根据图13所示实施例的照明控制方法中,使用了例如脉宽调制(PWM)控制器、电流控制器等电流控制器件来施加并控制施加至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第二白光发光器件133b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然而,并不限于此。在该照明控制方法中可使用任何能够控制电流的器件。
参见图14和图15,下面将说明根据图14所示实施例的照明控制方法。
首先,将第一设定电流施加至基板131上布置的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而后得到通过以下过程形成的光的(x,y)彩色坐标即P1,其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在该过程中从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发出的一部分光受黄色磷光体的激发。
接续,将第二设定电流施加至基板131上布置的红光发光器件133c,而后得到通过以下过程形成的光的(x,y)彩色坐标即P2:在该过程中从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发出的一部分光受黄色磷光体的激发。
接续,将第三设定电流施加至基板131上布置的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而后得到通过以下过程形成的光的(x,y)彩色坐标即P4:在该过程中从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发出的一部分光受黄色磷光体的激发。也即,在通过将第三设定电流施加至基板131上布置的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而得到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从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发出的光的(x,y)彩色坐标即P3时,通过混合从第一白光发光器件133a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发出的光得到了(x,y)彩色坐标即P4
接续,对施加至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加以控制,以使得通过从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发出的一部分光受黄色磷光体激发的这一过程所形成的光的(x,y)坐标移动至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也即,由于P4不位于黑体辐射曲线上,所以通过电流控制将P4移动至位于黑体辐射曲线上的点P5。这里,(x,y)坐标是以x值减小的方向沿着黑体辐射曲线移动。施加至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红光发光器件133c和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的电流是被独立控制的。
在根据图14所示实施例的照明控制方法中,使用了例如脉宽调制(PWM)控制器、电流控制器等电流控制器件来施加并控制施加至第一蓝光发光器件133a、第二蓝光发光器件133b和红光发光器件133c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然而,并不限于此。在该照明控制方法中可使用任何能够控制电流的器件。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和附图。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意于受到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对形式和细节作出各种替换、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9)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布置在基板上;
第一和第二脉宽调制控制器,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的电流分别进行脉宽调制;以及
第一和第二控制器,分别对施加至所述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的电流进行控制,所述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的色温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的色温,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脉宽调制控制器和所述第二脉宽调制控制器的脉宽调制以及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的控制,使根据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移动至位于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和所述第四发光器件以所列出的顺序布置成线性阵列的形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三发光器件的色温高于所述第二和第四发光器件的色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混合室,收纳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且具有开放的上部;以及光激发板,布置在所述混合室上且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间隔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光激发板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由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性方位角以及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与所述光激发板之间的距离为“H”且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性方位角为“θ”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由G=2Htan(θ/2)的公式来计算。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混合室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中位于最外侧的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L”由L≥G/2的公式来计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当多个发光器件对称布置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最小化。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与所述光激发板之间的距离“H”被确定为处于一范围内,在该范围中从每个所述发光器件产生的光彼此互不重叠或者彼此重叠得小于10%。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在25mm到30mm之间。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混合室的两侧内壁均同样地垂直或同样地倾斜。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反射体,被布置为在所述混合室的两侧内壁上具有相同倾斜的表面。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单元,布置在所述光激发板上并调整光的方位角。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透镜单元具有凹形、凸形和半球形的任意其中之一,且由环氧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或它们的化合物的任意其中之一来形成。
15.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第一白光发光器件,包括布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发光芯片以及对从所述第一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一光进行转变的第一磷光体;
第二白光发光器件,包括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发光芯片以及对从所述第二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二光进行转变的第二磷光体;以及
红光发光器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发出红光,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光和所述第二光的1nm至70nm的波长偏差,使根据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移动至位于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16.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光源,包括发出第一光的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第二光的第二发光器件、以及发出红光的红光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布置在一基板上;以及
光激发板,布置在所述光源上且布置为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间隔一预定间距,且包括磷光体,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光和所述第二光的1nm至70nm的波长偏差,使根据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移动至位于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和所述第二光具有从420nm到490nm的波长。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和所述第二光的波长的偏差变得越大,施加至所述第一和第二白光发光器件以使所发出光的颜色改变的电流幅值越小。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光的波长的偏差变得越大,施加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以使所发出光的颜色改变的电流幅值越小。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与所述第一基板分开布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白光发光器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二白光发光器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且其中所述磷光体为石榴石(包括YAG)磷光体或氮氧化物磷光体。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光激发板与所述光源的每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由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性方位角以及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以及所述红光发光器件与所述光激发板之间的距离为“H”且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性方位角为“θ”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由G=2Htan(θ/2)的公式来计算。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混合室,收纳所述光源且具有开放的上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混合室的内壁与所述光源的多个发光器件中位于最外侧的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L”由L≥G/2的公式来计算。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当多个发光器件对称布置时,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最小化。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光源的每个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光激发板之间的距离“H”被确定于一范围内,在该范围中从每个所述发光器件产生的光彼此互不重叠或者彼此重叠得小于10%。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之间的距离“G”在25mm到30mm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混合室的两侧内壁均同样地垂直或同样地倾斜。
29.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反射体,被布置为在所述混合室的两侧内壁上具有相同倾斜的表面。
3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单元,布置在所述光激发板上并调整光的方位角。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透镜单元具有凹形、凸形和半球形的任意其中之一,且由环氧树脂、硅树脂、聚氨酯树脂或它们的化合物的任意其中之一来形成。
32.一种照明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第一设定电流和第二设定电流分别施加至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
第二步骤,将第三设定电流和第四设定电流分别施加至具有的色温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且位于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以及
第三步骤,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进行脉宽调制,对施加至所述第三和第四发光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及使根据从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坐标移动至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照明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三步骤中,独立地对施加至所述第一至第四发光器件的电流加以控制。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照明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随着施加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或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电流的脉宽减小,所述(x,y)坐标的x值和y值变得更小。
35.一种照明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第一设定电流施加至第一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所确定的且位于1931CIE色品图内的(x,y)坐标;
第二步骤,将第二设定电流施加至红光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坐标;
第三步骤,将第三设定电流施加至第二发光器件,并得到根据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x,y)坐标;以及
第四步骤,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进行控制,并将根据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混合所确定的所述(x,y)坐标移动至所述1931CIE色品图内的黑体辐射曲线上。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照明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利用发出蓝光的发光芯片以及受一磷光体激发的光,从而得到所述彩色坐标,其中该磷光体响应于所述蓝光而发出波长不同于所述蓝光的光。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照明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所述红光发光器件至少其中之一的电流进行控制,然后所述(x,y)坐标以x值减小的方向沿着所述黑体辐射曲线移动。
38.如权利要求35或37所述的照明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为白光发光器件。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照明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四步骤中,独立地对施加至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红光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电流加以控制。
CN201280043870.6A 2011-09-08 2012-09-07 照明装置及照明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782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91147 2011-09-08
KR1020110091147A KR20130027740A (ko) 2011-09-08 2011-09-08 조명장치 및 조명제어방법
KR1020110091148A KR20130027741A (ko) 2011-09-08 2011-09-08 조명장치 및 조명제어방법
KR10-2011-0091148 2011-09-08
KR10-2011-0129351 2011-12-06
KR1020110129351A KR101272691B1 (ko) 2011-12-06 2011-12-06 조명 장치
PCT/KR2012/007223 WO2013036070A2 (en) 2011-09-08 2012-09-07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control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2092A true CN103782092A (zh) 2014-05-07
CN103782092B CN103782092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5700A (zh) * 2016-01-14 2016-07-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显示系统
CN10620021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高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灯装置
CN106958746A (zh) * 2015-10-02 2017-07-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白光发射模块和led照明设备
CN107923603A (zh) * 2015-04-30 2018-04-17 Mtg-梅尔特朗有限公司 模块化照明器、相关的模块、系统和光照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5261A1 (en) * 1997-12-17 2004-06-03 Color Kinetic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modulating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CN101855492A (zh) * 2007-11-12 2010-10-0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1960918A (zh) * 2008-02-27 2011-01-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led以及一个或多个透射窗的照明设备
JP2011084067A (ja) * 2009-10-19 2011-04-28 Lg Innotek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5261A1 (en) * 1997-12-17 2004-06-03 Color Kinetic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modulating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CN101855492A (zh) * 2007-11-12 2010-10-0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1960918A (zh) * 2008-02-27 2011-01-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led以及一个或多个透射窗的照明设备
JP2011084067A (ja) * 2009-10-19 2011-04-28 Lg Innotek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3603A (zh) * 2015-04-30 2018-04-17 Mtg-梅尔特朗有限公司 模块化照明器、相关的模块、系统和光照设备
US10561000B2 (en) 2015-04-30 2020-02-11 Oy Mtg-Meltron Ltd Modular luminaire, related module, system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N10620021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高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灯装置
CN106958746A (zh) * 2015-10-02 2017-07-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白光发射模块和led照明设备
CN106958746B (zh) * 2015-10-02 2020-1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白光发射模块和led照明设备
CN105785700A (zh) * 2016-01-14 2016-07-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显示系统
CN105785700B (zh) * 2016-01-14 2018-05-0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显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56722A3 (en) 2017-06-07
EP2753871A4 (en) 2014-11-05
WO2013036070A3 (en) 2013-05-02
EP2753871B1 (en) 2016-11-02
WO2013036070A2 (en) 2013-03-14
EP3156722B1 (en) 2019-05-22
EP2753871A2 (en) 2014-07-16
EP3156722A2 (en) 2017-04-19
JP6215207B2 (ja) 2017-10-18
JP2014531709A (ja) 2014-11-27
US20140246990A1 (en) 2014-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6722B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control method
US9192013B1 (en) Lighting devices with variable gamut
CN102714897B (zh) 固态照明设备、改变照明设备的发射光的方法及光引擎
CN100400961C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发光设备
US9335006B2 (en) Saturated yellow phosphor converted LED and blue converted red LED
TWI463636B (zh) 具有增長波長的藍色色調的高現色性指數照明裝置
CN103828487B (zh) 具有可选择和/或可调节色点的半导体发光器件以及相关方法
US9215761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s with color point non-coincident with blackbody locus
US9666561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055643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US20150312990A1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color point
CN105579763B (zh) 自冷却光源
US9593812B2 (en) High CRI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s with enhanced vividness
CN101881420B (zh) 一种使用具有透明基材的荧光转换装置的led光源
US10672957B2 (en) LE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high lumen output density
CN102734647B (zh) 白光照明系统
KR20130027740A (ko) 조명장치 및 조명제어방법
CN102916113A (zh) 荧光粉组成及使用该荧光粉组成的白色发光装置
KR20130027741A (ko) 조명장치 및 조명제어방법
TW201248833A (en) White light illumination device
KR20130041552A (ko) 조명 장치
CN103782092B (zh) 照明装置及照明控制方法
KR101948220B1 (ko) 조명 장치
JP2019091648A (ja) 調色led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CN201576698U (zh) 一种透明陶瓷白光led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0

Address after: 168 Changsheng North Road,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Leyu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INNOTEK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