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7447B - 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7447B
CN103777447B CN201210395090.XA CN201210395090A CN103777447B CN 103777447 B CN103777447 B CN 103777447B CN 201210395090 A CN201210395090 A CN 201210395090A CN 103777447 B CN103777447 B CN 1037774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icrostructured bodies
wavelength converter
source system
micro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50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7447A (zh
Inventor
曹亮亮
胡飞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li Ruig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li Ruig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li Ruig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163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7057B/zh
Priority to CN201210395090.XA priority patent/CN1037774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77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7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77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7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该光源系统包括用于产生激发光的激发光源和波长转换装置,该激发光入射于该波长转换装置,该波长转换装置包括: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呈凸起物状的微结构体,其中每个微结构体包括波长转换材料,任意相邻的两个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大于零且均覆设有散射面;所述微结构阵列具有起伏的一面面向所述入射的激发光,且所述激发光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覆盖一个微结构体的至少部分,还覆盖该微结构体与相邻的一个微结构体之间的散射面的至少部分,以使所述激发光经该散射面散射后与该受激光混合并出射。本发明能提供一种高效且出射激发光与受激光的混合光的光源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照明系统或者投影系统的发光装置中,常采用激发光对波长转换材料进行激发以产生受激光。但由于每个波长转换材料颗粒在受激发的过程中,由于其波长转换效率不可能是100%,其中所损失的能量都转化为热量,这就造成了波长转换材料颗粒的热量的累积和温度的快速上升,直接影响了波长转换材料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波长转换材料运动,使得激发光在波长转换材料上形成的光斑按预定路径作用于该波长转换材料。这样,单位面积内的波长转换材料不会一直处于激发光的照射下,以减少单位面积内的波长转换材料的热量的累积。
但是,随着照明系统和投影系统对出射光的光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激发光的光功率也随之提高。当激发光的光功率密度越高时,波长转换材料的光转换效率越低;当激发光的光功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波长转换材料会发生淬灭效应,即波长转换材料的光转换效率急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且出射激发光与受激光的混合光的光源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包括用于产生激发光的激发光源和波长转换装置,该激发光入射于该波长转换装置,该波长转换装置包括:
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微结构体,各微结构体呈柱状、圆锥状、棱锥状、圆台状、棱台状、棱柱状或者表面呈其他曲面的凸起物状,其中每个微结构体包括波长转换材料,任意相邻的两个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大于零,并且各微结构体之间均覆设有散射面;
所述微结构阵列具有起伏的一面面向所述入射的激发光,且所述激发光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覆盖一个微结构体的至少部分,以对微结构体内的波长转换材料进行激发而产生受激光,该光斑还覆盖该微结构体与相邻的一个微结构体之间的散射面的至少部分,以使所述激发光经该散射面散射后与该受激光混合并出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包括:
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微结构体,各微结构体呈柱状、圆锥状、棱锥状、圆台状、棱台状、棱柱状或者表面呈其他曲面的凸起物状,其中每个微结构体包括波长转换材料,任意相邻的两个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大于零,并且各微结构体之间均覆设有散射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包括上述光源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波长转换材料设置为多个微结构体,且各微结构体呈圆锥状、棱锥状、圆台状、棱台状、柱状或者表面呈其他曲面的凸起物状,微结构阵列具有起伏的一面面向所述激发光,使得在沿平行于微结构阵列的延伸方向内,单位平面面积内的接收激发光的波长转换材料的表面积增大,相比一个整体的且表面为平面的波长转换层,本发明中波长转换装置中的波长转换材料接收到的光功率密度下降,进而光转换效率提高;同时,由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大于零,且各微结构体之间均覆设有散射面,使得部分激发光未用于激发而经散射面散射后和波长转换材料产生的受激光合光成另一颜色光。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光源系统中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1D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2A是图1A所示的光源系统中的光路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B是图1A所示的光源系统中的光路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光源系统100包括激发光源101和波长转换装置11。
波长转换装置11包括微结构阵列103。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微结构体103a,其中每个微结构体103a包括波长转换材料,用于吸收一种波长范围的光并出射另一种波长范围的光。常用的波长转换材料包括荧光粉。波长转换材料还可能是量子点、荧光染料等具有波长转换能力的材料,并不限于荧光粉。如图1B所示,图1B是图1A所示的光源系统中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各微结构体103a呈三棱锥状,并呈方形阵列排布。任意相邻的两个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大于零,并且各微结构体之间均设有散射面107。微结构阵列103具有起伏的一面面向激发光源101。
激发光源101用于产生激发光L1,以对波长转换装置103中的波长转换材料进行激发进而产生受激光。常用的激发光源有LED光源、激光光源或者其他固态发光光源。
激发光L1在波长转换装置11上形成的光斑覆盖一个微结构体103a的至少部分,以对该微结构体内的波长转换材料进行激发而产生受激光;该光斑还覆盖该微结构体与相邻的一个微结构体之间的散射面107的至少部分,以使所述激发光未被波长转换材料吸收而直接被该散射面107散射。经散射的激发光部分入射至微结构体以对该微结构体中的波长转换材料进行激发,其余的激发光未用于激发而是直接与受激光混合后出射,以使得该波长转换装置出射受激光和未被吸收的激发光的混合光。由于激发光经散射面107散射后再与受激光混合出射,使得该两种光混合得更加均匀。
波长转换装置11还包括基底105,该基底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05a和第二表面105b。微结构阵列103设置于该第一表面105a上。相对应地,微结构阵列103中各微结构体之间的散射面107可通过将基底105的对应于各微结构之间区域的表面粗糙化来实现,或者在基底105的对应于各微结构之间区域的表面上设置散射材料或者其他散射结构来实现。
基底可采用一些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铝,以降低微结构阵列103的工作温度,进而提高波长转换装置11的工作寿命。本实施例通过将波长转换材料设置为多个微结构体,且各微结构体呈三棱锥状,使得在沿平行于微结构阵列的延伸方向内,单位平面面积内的接收激发光的波长转换材料的表面积增大,相比一个整体的且表面为平面的波长转换层,本发明中波长转换装置中的波长转换材料接收到的光功率密度下降,进而光转换效率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各微结构体103a还可以呈其他形状的棱锥状,如四棱锥。或者,各微结构体103a还可以呈柱状、圆锥状、圆台状、棱台状、棱柱状或者表面呈其他曲面的凸起物状,或者是以上不同微结构体的组合。这些列举的微结构体的形状都能够使得在沿平行于微结构阵列的延伸方向内,单位平面面积内的接收激发光的波长转换材料的表面积增大,进而提高波长转换材料的光转换效率。
请参阅图1C,图1C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C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微结构阵列中的各微结构体12呈三棱柱状,各三棱柱相互平行并列,往同一个方向延伸排布。
请参阅图1D,图1D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D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微结构阵列中的各微结构体13呈方柱状,即各微结构体13在沿平行于微结构阵列延伸的方向上的截面为正方形。与呈其他形状的微结构体不同的是,在包括有呈柱状的微结构体的微结构阵列中,主要通过柱体的侧面来增大接收到激发光的波长转换材料的表面积。由于在实际运用中,激发光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平行准直并垂直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因此,有部分激发光入射到呈柱状的微结构体的侧面进而进行激发。
为理解本发明的光源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下具体举例说明。如图2A所示,图2A是图1A所示的光源系统中的光路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激发光源(图中未示)用于产生蓝色激发光L1。波长转换装置11中的微结构阵列103包括黄色荧光粉,用于吸收蓝光并产生黄色受激光L2。波长转换装置11为反射式的,即激发光L1和受激光L2的光路均位于该波长转换装置11的同一侧,这样能使光损失更少。相对应地,可在基底105的第一表面105a上设置一反射层。由于荧光粉发光为全角发光,迎向激发光源出射的黄色受激光L2则直接出射,迎向基底105出射的受激光L2经第一表面105a上的反射层反射后迎向激发光源出射。而经散射面107散射并经第一表面105a上的反射层反射的蓝色激发光L1也迎向激发光源出射,并与黄色受激光混合成白光。
为提高微结构体中的波长转换材料的利用率,优选地,基底105由透光材料制成,且反射面设置在基底105的第二表面105b上。这样,未被微结构阵列吸收的激发光和经散射面107透射的部分激发光进入基底105后被第二表面105b反射回微结构阵列103。该反射回微结构阵列103的激发光一部分经散射面107散射并透射出射,另一部分被反射至微结构阵列103的底面,即微结构阵列103与基底105的第一表面105a相接触的一面,并对微结构103的底面进行激发以产生受激光。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波长转换装置11也可以是透射式的。如图2B所示,图2B是图1A所示的光源系统中的光路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基底105由透光材料制成,例如玻璃。微结构阵列103中的黄色荧光粉产生的黄色受激光L2透射过基底105并从基底105的第二表面105b出射。部分激发光经散射面107散射后透射过基底105并从基底105的第二表面105b出射,并与黄色受激光L2混合成白光。本实施例中,由于荧光粉的全角发光,会导致部分黄色受激光从波长转换装置11面向激发光源的一侧出射,造成部分光未被收集到而损失掉。因此,可在激发光L1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11的光路上放置滤光片,用于透射激发光并反射受激光,以提高光束的收集率。当然,在对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也可以不使用该滤光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系统300包括激发光源301和波长转换装置33。波长转换装置33包括微结构阵列303和基底305。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基底305由透光材料制成,且微结构阵列303设置于基底305内。
基底305包括第一表面305a和与第一表面305a相对的第二表面305b,其中第一表面305a用于接收来自激发光源301的激发光L1。微结构阵列303具有起伏的一面面向该第一表面305a,且该微结构阵列30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一表面305a。
相比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微结构阵列303中各微结构体303a与基底305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利于微结构阵列303的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33可以是透射式的,也可以是反射式的,该两者的光路结构分别类似于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透射式和反射式的波长转换装置中的光路结构,其中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但相比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透射式波长转换装置,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表面305a上镀有滤光膜,用于透射激发光并反射受激光,以提高光束的收集率。进一步地,还可以将该滤光膜设置为反射大角度入射的激发光,使得被微结构阵列303反射的部分激发光中以大角度从该基底305的第一表面305a出射的部分被该滤光膜再次反射回微结构阵列303,以提高激发光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阵列303中各微结构体303a之间的散射面307可通过在各微结构体之间设置散射材料或者散射结构来实现。例如,可通过将基底305的第二表面305b的对应于各微结构之间区域的表面粗糙化来实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的光源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光源系统400包括激发光源(图未示)和波长转换装置44。波长转换装置44包括波长转换层403。与以上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波长转换装置44中的微结构阵列不是设置在基底上或者基底内,而是直接在波长转换层403面向激发光源的一侧上形成有如实施例一和二所描述的微结构阵列。相比以上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由于无需基底来承载该波长转换层,进而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44为反射式的,且各微结构体呈柱状。可通过在波长转换层403背向激发光源的另一侧上镀有反射膜来实现。当然,波长转换装置44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反射镜上来实现反射式结构。
相对应的,散射面407设置为散射反射面,可通过先在各微结构体之间镀上反射膜后再设置有散射材料或者散射结构来实现。当然,如果通过在各微结构体之间设置散射材料来实现散射,由于散射材料对光束有部分反射作用,当散射材料设置的厚度足够大时,也可以实现散射反射的作用,即不需要先在各微结构体之间镀上反射膜,而直接设置散射材料。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如果对激发光需要的量较小时,由于散射材料对光束有部分反射的作用,散射材料也可以不用做到需反射全部光束的厚度,只要有部分光束得到反射即可。而透射过该散射材料的激发光对波长转换材料激发后产生的受激光和未被吸收的激发光会被波长转换层403背向激发光源的另一侧上的反射膜反射,并从波长转换层面向激发光源的一侧出射。本实施例中的光路结构与以上实施例中的反射式波长转换装置中的光路结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为使微结构阵列上各微结构体上用于接收激发光的表面积更大,优选地,各微结构体的平均高度大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微结构体之间的平均间距的一半。
在以上各实施例中,用于合成混合出射光的激发光和受激光的比例不同,会导致其合成的混合出射光的色坐标不同。在波长转换装置中的微结构阵列中波长转换材料的浓度一定时,出射的混合光中激发光和受激光的比例决定于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所覆盖的各微结构体的表面积与所覆盖的散射面的表面积的比例;容易理解的是,当微结构足够小时,这个比例近似于微结构阵列中各微结构体的表面积与散射面的表面积的比例。由于混合出射光中的激发光成分的比例由散射面的表面积占微结构阵列总面积的比例决定,受激光成分的比例由各微结构体的表面积占微结构阵列总面积的比例决定;因此,可根据需要的混合出射光的色坐标来确定激发光和受激光的比例,进而确定微结构阵列中各微结构体的表面积与散射面的表面积的比例,以使得最终光源系统出射的混合光的色坐标达到预先需要的色坐标。
在以上各实施例中,激发光源和波长转换装置均为相对静止。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采用驱动装置驱动波长转换装置运动,使得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按预定路径运动。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波长转换装置的散热能力。例如,可采用马达驱动波长转换装置转动,以使得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按圆形路径周期性作用于微结构阵列。
进一步地,光源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且微结构阵列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区域,其中该两个区域上的各微结构的表面积与散射面的表面积的比例不同,并且不同区域中的不同比例对应不同的混合出射光的预定色坐标。当需要改变混合出射光的色坐标时,控制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至驱动装置,其中该控制信号包括驱动方式。驱动装置获取该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中所包括的驱动方式来对波长转换装置进行驱动,使得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的运动路径转变到预定区域上,以使波长转换装置出射符合预定色坐标值的混合光。
具体举例来说,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波长转换装置周期性转动。相对应地,微结构阵列中的各微结构体可呈多个环形平行并列排布。在不同的环中,各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不同,即散射面的面积不同。本实施例中,位于最外一圈的环中各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最大。沿着径向的方向,不同环中各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即越靠内的环中的散射面的面积越小,则激发光占出射的混合光的比例越小,受激光占出射的混合光的比例越大。在改变出射的混合光的色坐标时,若需增大激发光占出射的混合光的比例,则控制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至驱动装置,使得驱动装置驱动波长转换装置运动,以改变激发光在微结构阵列上形成的光斑的位置,使之沿着径向背着微结构阵列的圆心的方向往外环移动。若需增大受激光占出射的混合光的比例,控制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至驱动装置,使得驱动装置驱动波长转换装置运动,以使光斑的位置沿着径向朝着微结构阵列的圆心往内环移动。
以上说明只是对波长转换装置的不同区域上微结构阵列中的微结构体的表面积与散射面的表面积的比例不同的举例,并不对其限定。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是位于最外一圈的环中各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最小;并沿着径向的方向,不同环中各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即越靠内的环中的散射面的面积越大,则激发光占出射的混合光的比例越大,受激光占出射的混合光的比例越小。
或者,微结构阵列中各微结构体呈方形阵列分布,其中该方形阵列中的每一行中各微结构体均匀分布,即各微结构体的表面积一致且各微结构体之间的散射面的表面积一致;而不同行中各微结构体的表面积与散射面的表面积的比例不同。例如,沿垂直于各行的方向,不同行中各微结构体的表面积与散射面的表面积的比例逐渐减小。相对应地,驱动装置为线性平移装置,使得光斑分别沿直线路径作用于该微结构阵列中的某一行。当需改变出射的混合光的色坐标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以改变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所在的行。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方形微结构阵列中同一行中各微结构体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只要使得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在其中一行中移动时所产生的混合出射光的平均色坐标与在其他行移动时所产生的混合出射光的平均色坐标不同即可。
为实现更加精确地改变混合出射光的色坐标,光源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探测装置,用于对混合出射光的色坐标进行探测并将该探测到的色坐标反馈给用户或者控制装置。若反馈给用户,则用户可根据探测到的色坐标与预定色坐标的差距来手动控制控制装置来控制驱动装置,使得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往预定位置移动。若反馈给控制装置,则控制装置可预先确定预定色坐标,并计算出探测到的色坐标与预定色坐标的差距,当该差距超出预定阈值时,控制装置向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驱动装置根据该控制信号来驱动波长转换装置运动,使得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移动至使得探测到的色坐标与预定色坐标一致的位置。
具体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蓝色激发光和黄色受激光混合成白光出射。由于白光的色坐标和色温可以相互换算,为便于计算,探测装置用于探测白光的色温。控制装置预先设定好波长转换装置每次运动的幅度,在本实施例中,该幅度为波长转换层沿径向平移的幅度D0,并且预设好白光的色温为S1,预定阈值为S0。
探测装置探测波长转换装置出射的白光的光信号,并获取该白光的色温,记录为S2。探测装置将该色温反馈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先对预定色温S1和实际色温S2的差值进行判定。若S1和S2的差值小于S0,则控制装置没有动作。若S1和S2的差值大于或等于S0,则控制装置对S1和S2的大小进行判定。若S1大于S2,则控制装置向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使驱动装置驱动波长转换装置往增大色温S2的方向平移一次,平移的幅度为预设幅度D0。若S1小于S2,则控制装置向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使驱动装置驱动波长转换装置往减小色温S2的方向平移一次,平移的幅度为预设幅度D0。波长转换装置平移后,探测装置再探测光信号,并获取白光的新色温,记录为S3。探测装置将该色温反馈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先对预定色温S1和实际色温S3的差值进行判定。以此往复地,直到实际色温和预定色温S1的差小于预定阙值S0时,控制装置停止驱动装置对波长转换装置的驱动。这样,使得白光的色温的调节达到自动化,并且更精准。
另外地,控制装置还可以预先设置好映射表。该映射表内含有实际色温与预定色温之差的不同范围,以及各不同差值范围所对应的驱动方式,该驱动方式包括驱动波长转换装置运动的幅度和方向。当探测装置将探测到的实际色温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先判定该实际色温与预定色温的差值是否超出预定阈值。若该差值未超出预定阈值,则控制装置没有动作。当该差值超出预定阈值时,控制装置从映射表中获取该差值所对应的驱动方式并产生控制信号,并向驱动装置发送该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包括驱动方式,即驱动波长转换装置运动的方向和幅度。驱动装置按照控制信号中的驱动方式对波长转换装置进行驱动,使得波长转换装置按照预定幅度和方向运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包括光源系统,该光源系统可以具有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结构与功能。该投影系统可以采用各种投影技术,例如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投影技术、数码光路处理器(DLP,DigitalLightProcessor)投影技术。此外,上述发光装置也可以应用于照明系统,例如舞台灯照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源系统,包括用于产生激发光的激发光源和波长转换装置,该激发光入射于该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波长转换装置包括:
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微结构体,各微结构体呈柱状、圆锥状、棱锥状、圆台状、棱台状或者表面呈其他曲面的凸起物状,其中每个微结构体包括波长转换材料,任意相邻的两个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大于零,并且各微结构体之间均覆设有散射面;
所述微结构阵列具有起伏的一面面向入射的激发光,且所述激发光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覆盖一个微结构体的至少部分,以对微结构体内的波长转换材料进行激发而产生受激光,该光斑还覆盖该微结构体与相邻的一个微结构体之间的散射面的至少部分,以使所述激发光经该散射面散射后与该受激光混合并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基底,该基底包括第一表面,所述微结构阵列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该基底由导热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由透明材料制成,该基底还包括与其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反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还包括透明基底,该透明基底包括第一表面;所述微结构阵列设置在该透明基底的内部,且第一表面平行于该微结构阵列的延伸方向;
所述微结构阵列具有起伏的一面面向所述透明基底的第一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滤光膜,用于透射激发光并反射受激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波长转换层,该波长转换层面向所述入射的激发光的一侧上形成有所述微结构阵列,背向所述入射的激发光的一侧上设置有反射层,且各微结构体呈柱状,各微结构体的平均高度大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微结构体之间的平均间距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结构阵列中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其中该两个区域上各微结构体的表面积和散射面的面积的比例不同;
所述光源系统还包括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用于发送控制信号至该驱动装置;
该驱动装置用于获取来自该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包括驱动方式,并根据该驱动方式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进行驱动,使得所述激发光在该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的光斑的运动路径转变到预定区域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还包括:
探测装置,用于对所述光源系统出射的激发光与受激光的混合光的色坐标进行探测,并发送该色坐标至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探测装置发送的色坐标与预定色坐标之差超出预定阈值时,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9.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波长转换装置包括:
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微结构体,各微结构体呈柱状、圆锥状、棱锥状、圆台状、棱台状或者表面呈其他曲面的凸起物状,其中每个微结构体包括波长转换材料,任意相邻的两个微结构体之间的间距大于零,并且各微结构体之间均覆设有散射面。
10.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系统。
CN201210395090.XA 2012-10-17 2012-10-17 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Active CN103777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16326.7A CN105867057B (zh) 2012-10-17 2012-10-17 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CN201210395090.XA CN103777447B (zh) 2012-10-17 2012-10-17 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5090.XA CN103777447B (zh) 2012-10-17 2012-10-17 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16326.7A Division CN105867057B (zh) 2012-10-17 2012-10-17 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7447A CN103777447A (zh) 2014-05-07
CN103777447B true CN103777447B (zh) 2016-03-16

Family

ID=505698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16326.7A Active CN105867057B (zh) 2012-10-17 2012-10-17 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CN201210395090.XA Active CN103777447B (zh) 2012-10-17 2012-10-17 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16326.7A Active CN105867057B (zh) 2012-10-17 2012-10-17 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8670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206A (zh) * 2014-11-29 2015-03-25 杨毅 发光装置和投影装置
JP6702770B2 (ja) * 2015-08-28 2020-06-0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車両用のフロントガラス及び車両
CN106597785B (zh) * 2015-10-14 2019-02-22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轮及双色激光光源
CN108153093B (zh) * 2015-12-18 2020-03-20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色轮
CN105573031B (zh) * 2015-12-18 2018-09-2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及激光投影装置
CN107203088B (zh) * 2016-03-18 2019-10-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结构与投影装置
CN109310853A (zh) * 2016-05-09 2019-02-05 新信心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加工方法以及微针的制造方法
CN112596331B (zh) * 2017-01-17 2022-07-12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芯片及其显示系统
JP6909587B2 (ja) * 2017-02-07 2021-07-2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光源装置
CN109870873B (zh) * 2017-12-05 2022-04-22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光源装置及投影系统
CN109976075B (zh) * 2017-12-27 2021-05-07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
US10841547B2 (en) * 2018-01-09 2020-11-17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mall right angle prism mirrors involving 3D shape on optical glue layer
JP7069839B2 (ja) * 2018-03-02 2022-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素子、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043002B2 (ja) * 2018-03-15 2022-03-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N110632814A (zh) * 2018-06-25 2019-12-3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CN111856863B (zh) * 2019-04-30 2022-06-2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模块、波长转换模块的形成方法、照明系统以及投影装置
WO2021044274A1 (en) * 2019-09-03 2021-03-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uch optical films
CN110596950A (zh) * 2019-10-29 2019-1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彩色滤光层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12782918B (zh) 2019-11-08 2022-07-08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模块以及投影装置
CN114063375B (zh) * 2020-08-10 2024-01-23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6701A (ja) * 2005-03-31 2006-10-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発光装置
CN101936505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荧光轮及光源装置、投影仪
CN102299232A (zh) * 2010-06-24 2011-12-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光源模组
CN102576102A (zh) * 2009-10-30 2012-07-11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棱镜板、摄像装置的照明光学系统以及棱镜板的成型模具
CN102723421A (zh) * 2012-01-30 2012-10-10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和发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1908B2 (ja) * 2010-03-10 2013-03-13 株式会社東芝 発光装置
JP5666865B2 (ja) * 2010-09-24 2015-02-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202177773U (zh) * 2011-08-25 2012-03-28 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 光源系统及其应用的投影系统
CN102563410B (zh) * 2011-12-04 2014-08-06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投影装置和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6701A (ja) * 2005-03-31 2006-10-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発光装置
CN101936505A (zh) * 2009-06-30 2011-01-0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荧光轮及光源装置、投影仪
CN102576102A (zh) * 2009-10-30 2012-07-11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棱镜板、摄像装置的照明光学系统以及棱镜板的成型模具
CN102299232A (zh) * 2010-06-24 2011-12-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光源模组
CN102723421A (zh) * 2012-01-30 2012-10-10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和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7057A (zh) 2016-08-17
CN105867057B (zh) 2018-03-20
CN103777447A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7447B (zh) 一种光源系统、波长转换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CN103792768B (zh) 光源系统及相关投影系统
US10670951B2 (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projection system
CN104049445B (zh) 发光装置及投影系统
CN108027130B (zh) 大面积光源和大面积照明器
JP6096937B2 (ja) 発光装置及び関連する投影システム
CN103913937B (zh) 发光装置及其相关投影系统
US7229194B2 (en) Direct-type backlight unit structure
CN103838068B (zh) 发光装置及其相关投影系统
US10830405B2 (en) Sunlight-based large area light source and large area luminaire
CN103901707B (zh) 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TW201142436A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913936A (zh) 发光装置及投影系统
CN21060529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36489A (zh) 背光模块及其光学组件
CN103792766B (zh) 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CN111425820A (zh) 一种波长转换单元及激光照明模组
CN209325692U (zh) 一种日光灯
CN104482504A (zh) 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CN202110309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3196097A (zh) 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柱面透镜
CN100363815C (zh)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212273732U (zh) 一种透射式波长转换装置以及一种灯具
CN110361919A (zh) 一种带有复合色轮的三色激光光源
CN102455446B (zh) 亮度增强膜及带该亮度增强膜的光波长转换轮组件、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2

Address after: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tea light Road No. 1089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4

Patentee after: APPOTRONIC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tea light Road No. 1089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4

Patentee before: YLX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20-22, 20-22 headquarters building, 63 high tech Zone, Xuefu Road,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APPOTRONIC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0-22, 20-22 headquarters building, 63 high tech Zone, Xuefu Road,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0-22, 20-22 headquarters building, 63 high tech Zone, Xuefu Road,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4th Floor,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Industrial Park, 1089 Chaguang Road, Xili Tow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POTRONICS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