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5257A - 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5257A
CN103775257A CN201210404885.2A CN201210404885A CN103775257A CN 103775257 A CN103775257 A CN 103775257A CN 201210404885 A CN201210404885 A CN 201210404885A CN 103775257 A CN103775257 A CN 103775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emperature
fuel
fuel oi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48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极洲
赵澎
叶树珩
张艳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048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752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75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5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用于对汽车的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第一开关;热敏电阻,设置在汽车的吸油管末端附近以使热敏电阻的阻值随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的温度变化而改变;控制器,用于在第一开关闭合之后,获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并根据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的温度,且在判断该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对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电源,用于对加热装置和控制器供电。本发明可以通过高精度热敏电阻判断燃油温度,从而实现对吸油管周围进行自动控制加热,以使汽车吸油顺畅,可有效防止吸油管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具有加热控制安全可靠且耗能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寒冷地区,当温度很低时,例如,冬天气温往往低于4-6℃,致使0#柴油结蜡,即油箱和吸油管里的燃油容易结蜡,从而导致由于发动机吸油阻力增大而无法启动中重型卡车。因此,一般的卡车司机会用热水浇淋或用火烤吸油管附近促使燃油液化,该种方法有时会使燃油箱局部过热发生危险而造成人员伤害。另外有采用碳纤维加热丝或电阻丝加热的方法,由于温度过高氧化过度造成使用寿命低,不满足车辆使用的高可靠性要求。另一种方法为采用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材料进行加热,该方法仅仅是使用PTC的热电阻特性,直接采用开关通电,如图4所示,此种加热系统,在燃油加热过程无法控制,仪表显示过程也无法实现,智能化水平低。综上,现有的加热式燃油传感器容易加热失控,可靠性差,安全性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在一定程度上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可以通过检测设置在吸油管末端的高精度热敏电阻判断吸油管末端的燃油温度,从而实现对吸油管周围进行自动控制加热,以使汽车吸油顺畅,防止吸油管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汽车的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第一开关;热敏电阻,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吸油管末端附近以使所述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所述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的温度变化而改变;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之后,获取所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并根据所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所述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的温度,且在判断所述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电源,所述电源用于对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控制器供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当用户将第一开关(即加热开关)闭合后,控制器获取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并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对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准确地控制加热装置的启动和关闭,与传统的加热系统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对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的加热判定由控制器根据加热装置实际的电阻值,即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的燃油的实际温度进行判断,使得加热控制更加准确,且避免了驾驶者根据主观判断可能带来的危害,具有加热控制稳定可靠,节省汽车能耗的优点。例如,在冬天气温往往低于4-6℃导致0#柴油结蜡,而无法启动中重型卡车时,通过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变化对燃油的吸油管进油口周边进行加热控制,可避免加热失控造成意外事故,有效降低系统用电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可以使用便宜的0#柴油代替价格较高的低温标号柴油,从而降低车辆的运行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PTC加热芯片;燃油传感器,所述燃油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PTC加热芯片的电阻值;双金属开关,所述双金属开关设置在所述燃油传感器和所述PTC加热芯片之间,用于在所述PTC加热芯片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自动断开,且在所述PTC加热芯片的温度低于第二预定温度时自动闭合,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所述吸油管末端的温度,且在判断所述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计算所述加热装置的累计加热时间,并在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时间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累计加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并当所述累计加热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且所述温度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计算所述加热装置的累计加热时间,并在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时间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累计加热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并当所述累计加热时间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再次检测所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所述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的温度,且根据所述燃油的温度判断所述加热装置是否应当对所述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为设置在汽车的驾驶舱内的手动加热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通过所述手动加热控制开关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连且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其中,当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阻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和第二端导通以便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为继电器、三极管或者MOS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汽车的仪表盘上的加热提示灯,所述加热提示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以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时,点亮所述加热提示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加热装置发生故障时,所述加热提示灯闪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开关之间、以及所述电源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应用在中重型卡车启动时对燃油进行加热的流程图;以及
图4是一项现有技术的用于汽车的吸油管加热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110、第一开关120、热敏电阻130、控制器140和电源150。其中:
加热装置110用于对汽车的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其中,加热装置110具有电阻且加热装置在加热过程中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控制器140用于在第一开关120闭合之后,获取高精度热敏电阻130的电阻值,并根据热敏电阻130的电阻值,计算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温度,并在判断该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装置110对燃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电源150用于对加热装置110和控制器140供电。如图2所示,在上述示例中,第一开关120为设置在汽车的驾驶舱内的手动加热控制开关,其中,控制器140与电源150通过手动加热控制开关相连。由此,当驾驶者按下手动加热控制开关,电源150向控制器140供电,以便控制器140进行上述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例中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温度是根据热敏电阻130的电阻特性分析得到的,具体地,由于高精度热敏电阻130电阻值在预定温度区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且对于温度变化很敏感,根据该特性,可根据实验或其他方式得知,温度与电阻值的对应关系,由此,可根据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吸油管末端的温度。例如对于0#柴油而言,通常在温度低于4-6℃时,柴油结蜡,因此,可将第一预设温度设为45℃,将第二预设温度设为5℃左右,以保证避免柴油结蜡,保证吸油管畅通。
在传统的加热系统中,当用户按下第一开关(即加热开关)后,无论燃油箱是否真的需要加热,都将对燃油箱进行加热,由此容易使得燃油箱的局部加热温度过高,发生事故,且对燃油箱是否加热是通过驾驶者主观判断的,容易产生误判,例如可能燃油箱温度过低,而驾驶者判断不需要加热,从而导致发动机吸油阻力大,无法启动,减少汽车使用寿命,而有时燃油箱温度并不需要加热,而驾驶者误认为需要加热,因此带来安全隐患。而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当用户将第一开关(即加热开关)闭合后,控制器获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并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对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准确地控制加热装置的启动和关闭,与传统的加热系统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对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的加热判定由控制器根据加热装置实际的电阻值,即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的燃油的实际温度进行判断,使得加热控制更加准确,且避免了驾驶者根据主观判断可能带来的危害,具有加热控制稳定可靠,节省汽车能耗的优点。例如,在冬天气温往往低于4-6℃导致0#柴油结蜡,而无法启动中重型卡车时,通过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变化对燃油的吸油管进油口周边进行加热控制,可避免加热失控造成意外事故,有效降低系统用电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另外,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可以使用便宜的0#柴油代替价格较高的低温标号柴油,从而降低车辆的运行成本。
进一步地,控制器140在控制加热装置110加热第一预定时间以后控制加热装置110暂停加热,并判断加热装置110的累计加热时间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如果判断加热装置110的累计加热时间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时间,则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如果判断加热装置110的累计加热时间小于第二预设时间,则再次检测热敏电阻130的电阻值,并根据热敏电阻130的电阻值可得到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温度,根据燃油的温度判断加热装置110是否应当对所述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由此,可避免在车辆启动之前,对吸油管加热时间过长带来的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温度过高,防止危险的发生。而在传统的加热系统中,是否需要停止加热由驾驶者根据经验值确定,可能产生误判。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更为合理、且精确地判断出什么时候停止加热装置110的加热,具有加热控制准确、合理的优点,可靠性强,且更加安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可设为30秒,第二预设时间可设为5分钟,则在加热30秒后,计算累计加热时间,如果累计加热时间大于等于5分钟,则即使温度仍小于45℃,也控制加热装置110停止工作。如果累计加热时间小于5分钟,则再次对热敏电阻的当前电阻值进行检测,如果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说明燃油温度还需要继续加热,则再次加热30秒,如果不需要加热,则控制加热装置110停止工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的取值仅为示例便于进行说明,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所示,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控制器140根据热敏电阻130的当前电阻值大小,判断是否还需要导通第二开关160进行加热。如果需要加热,则加热后每30秒,控制器140断开第二开关160,并判断热敏电阻130的电阻值对应的吸油管末端的燃油温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如果是则导通第二开关160继续加热,如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断开第二开关160停止PTC加热芯片111加热。
更进一步地,控制器140还用于计算加热装置110的累计加热时间,当累计加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时,即使根据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得到的吸油管末端的燃油温度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也控制加热装置110停止加热。具体地,如果从开始加热计时5分钟内,且每次暂停加热后的热敏电阻130的电阻值对应的燃油温度仍没有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也控制第二开关160关断,计时清零,停止加热。由此,确保加热装置110的加热效率,同时避免过度加热引发事故,进一步保证加热系统的安全性能。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吸油管加热系统中,控制器140对加热装置110进行启动和关闭的控制可采用第二开关160实现,具体地:
第二开关160包括控制端161、第一端162和第二端163,第一端162与电源150相连,第二端163与加热装置110相连且控制端161与控制器140相连。当控制器140判断加热装置110的电阻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电阻值时,控制第二开关160的第一端162和第二端163导通以便加热装置110进行加热。即当第二开关160的第一端162和第二端163导通时,电源150对加热装置110供电,以便加热装置110运行。反之,当第二开关160的第一端162和第二端163关闭或者截止时,加热装置110停止运行。在该实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开关160为继电器,例如采用热继电器。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第二开关160还可选择以下设备,但不仅限于以下设备:三极管或者MOS管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加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汽车的仪表盘上的加热提示灯170,加热提示灯170与控制器140相连,以在控制器140控制加热装置110进行加热时,点亮加热提示灯170,并在加热装置110停止加热时熄灭。由此,驾驶员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燃油箱是否需要加热,进而使驾驶员了解汽车的当前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汽车的安全性。
结合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10包括PTC加热芯片111、燃油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双金属开关112。其中:燃油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PTC加热芯片111的电阻值。双金属开关112设置在燃油传感器和PTC加热芯片111之间,用于在PTC加热芯片111的温度高于第一预定温度时自动断开,且在PTC加热芯片111的温度低于第二预定温度时自动闭合,其中,第一预定温度高于第二预定温度。在该实例中,第一预定温度为45℃左右,第二预定温度为5℃左右。由此,双金属开关112可在加热装置110的温度超过第一预定温度(上限温度)时自动断开,例如,由于第二开关160损坏,使得第二开关160始终处于导通,造成加热装置110持续加热,而此时,双金属开关112会在温度过高时自动断开,不但对加热装置110进行保护,且避免燃油温度过高,从而保证加热系统的安全可靠,进一步避免事故的发生。
再次结合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吸油管加热系统还包括保险丝180。保险丝180分别设置在电源150与第一开关120之间、以及电源150与加热装置110之间。设置保险丝180,可对吸油管加热系统进行保护,防止电流过大,如吸油管加热系统中线路短路造成系统损害,提升吸油管加热系统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管加热系统的控制器通过判断PTC加热芯片电阻变化,并控制接通或是断开第二开关(继电器,通常采用热继电器),在双金属开关(温控双金属片)超过第一预设温度时可断开加热,具有对加热系统的保护措施且避免温度过高导致事故,该系统可在加热时间上进行有效控制,需要短时加热时,则提供短时加热,需要长时间加热时,则完成长时间加热,提高加热程度可控性,产品稳定可靠性,在进行有差别的加热时间控制时,可以节省整车电能。例如,在寒冷地区,当温度很低时,燃油箱里的燃油容易结蜡,从而导致由于发动机吸油阻力增大而无法启动中重型卡车。一般会用热水浇淋或用火烤促使燃油液化,该方式有时会使燃油箱局部过热发生危险而造成人员伤害,在另一些方式中,采用PTC材料加热的方法,仅仅是使用PTC的热电阻特性,直接采用开关通电(如附图4),此种方法,在燃油加热过程无法控制,仪表显示过程也无法实现,智能化水平低。
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采用PTC加热基础上,使用优化的控制策略,通过车身控制器对高精度热敏电阻的采集,实现加热功能是否需要开启判断,采用车身控制器计时功能和双金属开关先到先动作设计,实现吸油管加热系统可控性,避免加热失控引起意外事故。同时在仪表盘上设置符合ISO 7000的燃油加热黄色指示符号,例如加热提示灯,在进行加热时,此符号点亮,直至加热过程停止时熄灭。在加热装置发生故障时,黄色的加热提示灯闪烁,以提示驾驶员加热装置发生故障,需要进行处理。由此,可使驾驶员随时了解加热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当用户将第一开关(即加热开关)闭合后,控制器获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并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对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准确地控制加热装置的启动和关闭,与传统的加热系统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对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的加热判定由控制器根据热敏电阻实际的电阻值,即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的燃油的实际温度进行判断,使得加热控制更加准确,且避免了驾驶者根据主观判断可能带来的危害,具有加热控制稳定可靠,节省汽车能耗的优点。例如,在冬天气温往往低于4-6℃导致0#柴油结蜡,而无法启动中重型卡车时,通过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变化对燃油的吸油管进油口周边进行加热控制,可避免加热失控造成意外事故,有效降低系统用电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另外,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系统,可以使用便宜的0#柴油代替价格较高的低温标号柴油,从而降低车辆的运行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可用在多种车型中,以下如图3所示,以该加热系统应用在中重型卡车启动时对燃油进行加热的流程进行描述,如下:
S301:检测汽车的钥匙是否处于ON档。
S302:检查汽车的仪表台手动开关是否按下,如果是,执行S303,否则,执行S304。
S303:检测高精度热敏电阻阻值,并根据电阻值计算燃油温度是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如果是,执行S305,否则,执行S304。
加热系统通过高精度热敏电阻检测燃油温度,所以,可将高精度热敏电阻设置在汽车的吸油管末端附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45℃。高于此温度时,不对燃油进行加热。
S304: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燃油。
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后,加热指示灯熄灭,提示驾驶员加热过程已停止。
S305:检测双金属片开关是否闭合,如果是,执行S306,否则,执行S304。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金属片开关具有如下特性:当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本实施例中为45℃)时自动断开,当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本实施例中为5℃)时自动闭合。需理解,第一预设温度为双金属片开关由闭合到自动断开时的门限值,根据不同的双金属片,第一预设温度通常不同。
S306:第二开关(继电器,如热继电器)闭合,对燃油进行加热第一预设时间。
加热时,加热指示灯点亮,提示驾驶员正在对燃油进行加热。第一预设时间应选择为较短的时间段,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为30秒,每加热30秒后,重新检查热敏电阻的阻值,进而判断燃油温度,以保证不会对燃油进行过度加热。
S307:如果累计加热时间已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断开第二开关,执行S304;如果累计加热时间未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执行S305。
当累计加热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本实施例中为5分钟)后,为避免过度加热,即使当前燃油温度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也停止加热,可进一步保证加热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般商用车(包括卡车系统)由24V供电系统作为电源提供工作电压,在仪表台手动开关(具有自复位功能)闭合后,控制器接收低电平信号,开始检测热敏电阻阻值,并与设定的开启PTC加热功能的阻值比较,从而实现判断是否开启加热需求。控制器判断应当进行加热后,控制继电器吸合,由24V电压给PTC提供工作电压,PTC开始加热工作,此时双金属开关和控制器同时工作,对加热过程进行控制;每加热30秒后都应重新检测热敏电阻阻值并判断燃油温度,如果达到45℃则停止加热;在加热满5分钟后,停止对燃油的加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方法,当判断接收到用户的加热请求信号,根据热敏电阻的电阻值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对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准确地控制加热装置的启动和关闭,本发明的实施例对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的加热判定根据加热装置实际的电阻值,即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的燃油的实际温度进行判断,使得加热控制更加准确,且避免了驾驶者根据主观判断可能带来的危害,具有加热控制稳定可靠,节省汽车能耗的优点。例如,在冬天气温往往低于4-6℃导致0#柴油结蜡,而无法启动中重型卡车时,通过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变化对燃油的吸油管进油口周边进行加热控制,可避免加热失控造成意外事故,有效降低系统用电量。另外,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使用便宜的0#柴油代替价格较高的低温标号柴油,从而达到降低车辆运行成本的目的。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汽车的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
第一开关;
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吸油管末端附近以使所述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所述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的温度变化而改变;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闭合之后,获取所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并根据所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所述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的温度,且在判断所述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以及
电源,所述电源用于对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控制器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PTC加热芯片;
燃油传感器,所述燃油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PTC加热芯片的电阻值;和双金属开关,所述双金属开关设置在所述燃油传感器和所述PTC加热芯片之间,用于在所述PTC加热芯片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自动断开,且在所述PTC加热芯片的温度低于第二预定温度时自动闭合,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所述吸油管末端的温度,且在判断所述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计算所述加热装置的累计加热时间,并在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时间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累计加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并当所述累计加热时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且所述温度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计算所述加热装置的累计加热时间,并在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时间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后,判断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累计加热时间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并当所述累计加热时间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再次检测所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所述吸油管末端附近的燃油的温度,且根据所述燃油的温度判断所述加热装置是否应当对所述吸油管的进油口周围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设置在汽车的驾驶舱内的手动加热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通过所述手动加热控制开关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连且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其中,当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阻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和第二端导通以便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为继电器、三极管或者MOS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汽车的仪表盘上的加热提示灯,所述加热提示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以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时,点亮所述加热提示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装置发生故障时,所述加热提示灯闪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险丝,所述保险丝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开关之间、以及所述电源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
CN201210404885.2A 2012-10-22 2012-10-22 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Pending CN1037752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4885.2A CN103775257A (zh) 2012-10-22 2012-10-22 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4885.2A CN103775257A (zh) 2012-10-22 2012-10-22 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5257A true CN103775257A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67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4885.2A Pending CN103775257A (zh) 2012-10-22 2012-10-22 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7525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4579A (ja) * 2002-05-14 2004-02-12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グロープラグ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グロープラグ
US20080264045A1 (en) * 2005-02-28 2008-10-30 Yanmar Co. Ltd.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Apparatu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Particulate Filter Restoring Method
CN101592101A (zh) * 2009-06-30 2009-12-02 高志男 柴油车辆燃油系统自动控温加热装置
CN201457032U (zh) * 2009-06-30 2010-05-12 高志男 柴油车燃油箱内的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4579A (ja) * 2002-05-14 2004-02-12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グロープラグ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グロープラグ
US20080264045A1 (en) * 2005-02-28 2008-10-30 Yanmar Co. Ltd.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Apparatu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Particulate Filter Restoring Method
CN101592101A (zh) * 2009-06-30 2009-12-02 高志男 柴油车辆燃油系统自动控温加热装置
CN201457032U (zh) * 2009-06-30 2010-05-12 高志男 柴油车燃油箱内的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5268A (zh) 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启动的燃油加热和进气预热系统及方法
CN104066211B (zh) 一种具有干烧识别功能的电加热器及其干烧识别的方法
CN103419664B (zh)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及电池加热方法
CN104776604A (zh) 电热水器的防干烧控制方法和电热水器
WO2019100774A1 (zh) 一种电加热器保护方法、装置及空调
KR101459923B1 (ko) 차량의 냉각수절환장치 고장진단 시스템 및 고장진단방법
CN10401952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04272549A (zh) 供电电路的保护器
CN104104059A (zh) 微波炉及其安全保护电路和安全保护控制方法
CN207644343U (zh) 一种重型车辆挡风玻璃加热控制系统
CN102322365B (zh) 用于操作柴油燃料滤清器加热器的方法
CN103775257A (zh) 用于汽车燃油箱内燃油的加热系统
CN206539448U (zh) 一种车辆及其预热装置
CN203949384U (zh) 一种电加热开水热水装置
CN205779322U (zh) 一种汽车柴油加热智能控制系统
CN103775256A (zh) 用于汽车的吸油管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CN106042834A (zh) 电动汽车空调器暖风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2505074U (zh) 一种防止炊具干烧的智能控制电路
WO2020052214A1 (zh)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监控及冷却装置
CN102589137B (zh) 液体电加热器干烧保护的控制方法
CN208806600U (zh) 一种电加热器保护装置及空调机组
CN201953519U (zh) 拖拉机燃油箱燃油加热控制系统
CN204163909U (zh) 用于车辆的燃油加热系统及其车辆
CN204012659U (zh) 微波炉及其安全保护电路
CN208578658U (zh) 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预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