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5619A -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5619A
CN103765619A CN201280041392.5A CN201280041392A CN103765619A CN 103765619 A CN103765619 A CN 103765619A CN 201280041392 A CN201280041392 A CN 201280041392A CN 103765619 A CN103765619 A CN 103765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on
total reflectivity
reflector space
refl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13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5619B (zh
Inventor
小野泰宏
增田麻言
大久保宪造
白井伸弘
和田孝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65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5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091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1/00Point-like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65Layer and wir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中使用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能够以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在该显示面板的面方向上均匀的方式向显示面板照射光,并且能够实现薄型化,本发明还涉及具备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背光单元(1)设置有:印刷基板(12);具有基座(111b)、LED芯片(111a)和透镜(112)的多个发光部(111);和包围发光部(111)的反射部件(113),在反射部件(113)的第一反射区域(113d)形成高反射部(113g)。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向显示面板的背面照射光的背光单元中设置的发光装置、具备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在2片透明基板之间封入液晶,通过施加电压而改变液晶分子的朝向,使透光率发生变化,从而以光学的方式显示预定的影像等。由于该显示面板中,液晶自身并不是发光体,所以例如在透射型显示面板的背面侧设置有将冷阴极管(CCFL)、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作为光源的用于照射光的背光单元。
背光单元存在直下型和边光型,其中,直下型将冷阴极管或LED等光源排列在底面上射出光,边光型将冷阴极管或LED等光源配置在被称为导光板的透明板的边缘部,使光从导光板边缘通过,利用设置于背面的点阵印刷或图案形状使光向正面射出。
LED具有耗电低、寿命长、不使用水银因而减轻了对环境的负荷等优良特性,但是由于价格高昂、在蓝色发光LED被发明之前不存在白色发光LED,并且还具有强指向性,所以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来使用起步很晚。不过,近年来在照明用途上高显色性高亮度的白色LED迅速得到普及,LED的价格也随之降低,因而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也逐渐从冷阴极管向LED转变。
由于LED具有强指向性,因而从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以使亮度在面方向上均匀的方式照射光的观点来看,边光型比直下型更为有效。但是,边光型的背光单元,由于光源集中地配置在导光板的边缘部,存在光源所产生的热量集中的问题,并且出现显示面板的边框部增大的问题。而且,在边光型的背光单元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作为可提高显示图像的质量和节省电力的控制方法而受到关注的局部调光控制(local dimming)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制约,无法进行可实现显示图像的高质量化和节电化的小分割区域的控制。
因此,针对在部分调光控制方面有优势的直下型背光单元,人们开始研究即使使用具有强指向性的LED作为光源,也能够使被照射体的亮度在该被照射体的面方向上均匀地对显示面板照射光的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倒圆锥型发光元件灯,其具备:发光元件;以覆盖该发光元件的方式设置的具有倒圆锥形形状的凹部的树脂透镜;和在树脂透镜的周围设置的反射板。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一种光源单元,其具备:发光元件;和一边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向与光轴正交的方向反射,一边进行导光的导光反射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27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38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和2公开的技术中,能够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具有强指向性的光向与发光元件的光轴相交的方向扩散,在面方向上将光照射到显示面板。
近年来,对于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的需求增高,在这种薄型化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直下型的发光装置中,需要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以良好的精度在与发光元件的光轴相交的方向上扩散。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技术中,不能充分满足上述需求。
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发光元件设置在反射板的底部的中心,反射板的外形为四边形形状,反射板的侧壁与反射板的底部垂直地设置。像这样在反射板的外形为多边形形状时,从发光元件到多边形的角部的距离比到边部的距离长,结果,在显示面板中,照射到面向角部的部分的光量比照射到面向边部的部分的光量少,导致显示面板上的照射光量不均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中使用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能够以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在该显示面板的面方向上均匀的方式向显示面板照射光,并且能够实现薄型化,本发明还提供具备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是对被照射体进行照射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向被照射体照射光的发光部;和
设置于上述发光部的周围的反射部件,
上述反射部件在从上述被照射体侧俯视时的外形是多边形,
在从上述被照射体侧俯视时,上述反射部件的角部和第一反射区域的平均全反射率大于上述反射部件的边部和第二反射区域的平均全反射率,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为上述角部与上述发光部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为上述边部与上述发光部之间的区域,
上述发光部在从上述被照射体侧俯视时配置在上述反射部件的中央部。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反射部件在上述第一反射区域内具备:具有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一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高的全反射率的高反射部,
上述反射部件的上述角部、上述边部和上述第二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与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相等。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反射部件在上述第二反射区域内具备:具有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二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低的全反射率的第一低反射部,
上述反射部件的上述角部、上述边部和上述第一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与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相等。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反射部件在上述边部内具备:具有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三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低的全反射率的第二低反射部,
上述反射部件的上述角部、上述第一反射区域和上述第二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与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相等。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反射部件在上述第一反射区域内具备:具有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一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高的全反射率的高反射部,
上述反射部件在上述第二反射区域内具备:具有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二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低的全反射率的第一低反射部,
上述反射部件的上述角部和上述边部的全反射率与上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相等。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高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上述第二反射区域的扩散反射范围窄。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一低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上述第一反射区域的扩散反射范围宽。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二低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上述第一反射区域的扩散反射范围宽。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高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上述第一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窄,
上述第一低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上述第一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宽,
上述第二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与上述第一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相等。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反射部件具备:包围上述发光元件的基部;和包围上述基部、以随着远离上述发光元件而接近上述被照射体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表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面板和照明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包括向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照射光的上述发光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反射部件的角部和第一反射区域的平均全反射率大于边部和第二反射区域的平均全反射率,被第一反射区域和角部反射而到达被照射体的光的量相对于被第二反射区域和边部反射而到达被照射体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即,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结果,能够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反射区域形成且具有比第一基准反射部、角部、边部和第二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高的全反射率的高反射部,能够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增加。因此,能够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能够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第二反射区域形成且具有比第二基准反射部、角部、边部和第一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低的全反射率的第一低反射部,能够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减少。因此,能够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能够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反射部件的边部形成且具有比第三基准反射部、角部、第一反射区域和第二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低的全反射率的第二低反射部,能够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减少。因此,能够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能够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反射区域形成且具有比第一基准反射部、角部、边部和第二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高的全反射率的高反射部,能够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增加;并且,通过在反射部件的第二反射区域形成且具有比第一基准反射部、第二基准反射部、高反射部、角部和边部的全反射率低的全反射率的第一低反射部,能够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减少。因此,能够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能够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高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二反射区域的扩散反射范围窄。即,被高反射部反射的光与被第二反射区域反射的光相比,在较窄的范围内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第一低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反射区域的扩散反射范围宽。即,被第一低反射部反射的光与被第一反射区域反射的光相比,在较宽的范围内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能够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第二低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反射区域的扩散反射范围宽。即,被第二低反射部反射的光与被第一反射区域反射的光相比,在较宽的范围内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能够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高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窄,第一低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宽,第二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与第一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相等。即,被第一低反射部反射的光与被高反射部反射的光相比,在较宽的范围内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角部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倾斜部以随着远离发光元件而接近被照射体的方式倾斜,因而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容易到达被照射体中面向反射部件的边部的部分和面向角部的部分。因此,能够使照射到被照射体的光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显示装置通过包括上述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向显示面板的背面照射光,因而能够显示更高画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和优点能够通过下述详细说明和附图变得更为明确。
图1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沿图1的截面线A-A截断时的截面的图。
图2B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沿图1的截面线B-B截断时的截面的图。
图3A是表示由基座支承的LED芯片与透镜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B是表示基座和LED芯片的图。
图3C是表示基座和LED芯片的图。
图3D是表示基座和LED芯片的图。
图3E是表示在印刷基板上安装的LED芯片和基座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从LED芯片射出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5是反射部件和透镜的立体图。
图6是沿X方向俯视反射部件和透镜时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发光部和反射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沿X方向俯视反射部件和透镜时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沿X方向俯视反射部件和透镜时的图。
图12是沿X方向俯视反射部件和透镜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沿图1的截面线A-A截断时的截面的图。图2B是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沿图1的截面线B-B截断时的截面的示意图。本发明中作为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是在电视接收机或个人计算机等中通过输出图像信息而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图像的装置。显示画面由液晶面板2形成,液晶面板2是具有液晶元件的透射型显示面板,被形成为矩形平板状。在液晶面板2中厚度方向的两个面为正面21和背面22。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图像,使得在从正面21向背面22的方向上观看时能够看到图像。
液晶显示装置100具备液晶面板2和包括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背光单元1。液晶面板2以与背光单元1所具备的框部件13的底部131的底面131a平行的方式由侧壁部132支承。液晶面板2包括2片基板,从厚度方向上看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液晶面板2包括TFT(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等开关元件,在2片基板的间隙注入了液晶。液晶面板2通过被照射配置于背面22侧的背光单元1所发出的光作为背光,发挥显示功能。上述2片基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控制液晶面板2中的像素的驱动器(源极驱动器)、各种元件和配线。
并且,在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在液晶面板2与背光单元1之间,扩散板3与液晶面板2平行地配置。并且,可以在液晶面板2与扩散板3之间配置棱镜片。
扩散板3通过使从背光单元1照射的光在面方向上扩散,防止亮度发生局部偏倚。棱镜片使从背面22侧经扩散板3到达的光的行进方向向着正面21侧。为了防止亮度在面方向上产生偏倚,扩散板3使光的行进方向的矢量成分包括较多的面方向成分。而棱镜片将包括较多面方向矢量成分的光的行进方向,转换成包括较多厚度方向成分的光的行进方向。具体而言,棱镜片在面方向上并列形成有大量的形成为透镜或棱镜状的部分,由此,使沿厚度方向行进的光的扩散度减小。因而,在利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中能够提高亮度。
背光单元1是从背面22侧向液晶面板2照射光的直下型背光源装置。背光单元1包括向液晶面板2照射光的多个发光装置11、多个印刷基板12和框部件13。
框部件13是背光单元1的基本构造体,包括:与液晶面板2隔开预先设定的间隔相对的平板状的底部131;和与底部131相连着从底部131竖起的侧壁部132。底部131在厚度方向上看来形成为长方形,其大小比液晶面板2稍大。侧壁部132从底部131的形成短边的2个端部和形成长边的2个端部向液晶面板2的正面21侧竖起而形成。由此,在底部131的周围形成了4个平板状的侧壁部132。
印刷基板12被固定于框部件13的底部131。在该印刷基板12上设置有多个发光装置11。印刷基板12例如为两面形成有导电层的由玻璃环氧树脂构成的基板。
多个发光装置11是用于对液晶面板2照射光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发光装置11作为1组,以隔着扩散板3与液晶面板2的整个背面22相对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发光装置11的印刷基板12排列设置多个,从而矩阵状地设置发光装置11。各发光装置11在沿与框部件13的底部131垂直的X方向俯视时形成为正方形,规定扩散板3的液晶面板2侧的面的亮度为6000cd/m2,一边的长度例如为40mm。
多个发光装置11各自包括:发光部111;和在印刷基板12上设置于发光部111的周围的反射部件113。发光部111包括作为发光元件的发光二极管(LED)芯片111a、支承LED芯片111a的基座111b和作为光学部件的透镜112。
图3A是表示由基座111b支承的LED芯片111a与透镜112的位置关系的图。
基座111b是用于支承LED芯片111a的部件。该基座111b的支承LED芯片111a的支承面,在沿X方向俯视时形成为正方形,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L1例如为3mm。并且,基座111b的高度例如为1mm。
图3B~图3D是表示基座111b和LED芯片111a的图,图3B是俯视图,图3C是正视图,图3D是仰视图。如图3B~图3D所示,基座111b包括由陶瓷构成的基座本体111g和设置于基座本体111c的2个电极111c,LED芯片111a通过接合部件111f固定在基座111b作为支承面的基座本体111g的上表面中央部。2个电极111c彼此分离,分别遍及基座本体111g的上表面、侧面和底面设置。
LED芯片111a的未图示的2个端子和2个电极111c通过2个连接线111d分别连接。并且,LED芯片111a和连接线111d通过硅树脂等透明树脂111e密封。
图3E表示在印刷基板12上安装的LED芯片111a和基座111b。LED芯片111a隔着基座111b安装在印刷基板12上,向远离印刷基板12的方向射出光。LED芯片111a在沿X方向俯视发光装置11时位于基座111b的中央部。在多个发光装置11中,能够彼此独立地控制由各个LED芯片111a进行的光的出射。由此,背光单元1能够实现局部调光控制。
在向印刷基板12安装LED芯片111a和基座111b时,首先,在印刷基板12所具备的导电层图案的2个连接端子部121上,分别施加焊料,例如利用未图示的自动化机械,以设置于基座本体111g的底面的2个电极111c分别与该焊料吻合的方式,在印刷基板12载置基座111b和固定于基座111b的LED芯片111a。载置有基座111b和固定于基座111b的LED芯片111a的印刷基板12,被送到照射红外线的回流槽,焊料被加热到约260℃,基座111b和印刷基板12被焊接。
透镜112以覆盖支承LED芯片111a的基座111b的方式,通过嵌件注射成型(insert molding)与LED芯片111a抵接设置,使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向多个方向反射或折射。即,使光扩散。透镜112是透明的透镜,例如由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构成。
透镜112的作为与液晶面板2相对的面的上表面112a在中央部具有凹处而弯曲,侧面112b形成为与LED芯片111a的光轴S平行的大致圆柱状,与光轴S正交的截面上的直径L2例如为10mm,相对于基座111b向外方伸出设置。即,透镜112在与LED芯片111a的光轴S正交的方向上比基座111b大(透镜112的直径L2比基座111b的支承面的一边的长度L1大)。这样,通过透镜112相对于基座111b向外方伸出设置,能够利用透镜112使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向广范围扩散。
此外,透镜112的高度H1例如为4.5mm,比直径L2小。换言之,透镜112的与LED芯片111a的光轴S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直径L2)比高度H1大。射入该透镜112的光在该透镜112的内部向与光轴S相交的方向扩散。
如上所述,将直径L2设定得比高度H1大是为了背光单元1的薄型化和射向液晶面板2的光的均匀照射。为了使背光单元1薄型化,需要减小透镜112的高度H1,即,使透镜112尽量薄。但是,如果透镜112变薄,则在液晶面板2的背面22容易出现照度不均,结果,在液晶面板2的正面21容易出现亮度不均。特别是在相邻的LED111a之间的距离长的情况下,在液晶面板2的背面22中相邻的LED芯片111a之间的区域远离LED芯片111a,照射光量减少,因而在该区域和接近LED芯片111a的区域之间,容易出现照度不均(亮度不均)。为了使从LED芯片111a照射的光经透镜112照射到远离LED芯片111a的区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透镜112的直径L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透镜112的直径L2大于高度H1,能够实现背光单元1的薄型化和射向液晶面板2的光的均匀照射。
此外,假设在透镜112的直径L2小于透镜112的高度H1的情况下,不仅难以实现薄型化和均匀照射,而且出现在与LED芯片111a相对应地形成透镜112的嵌件注射成型中平衡性容易变差的技术问题。此外,在将由LED芯片111a和基座111b、以及通过嵌件注射成型而形成的透镜112构成的发光部111焊接在印刷基板12上时,容易打破平衡,在组装上出现问题。
透镜112的上表面112a包括中央部分1121、第一弯曲部分1122和第二弯曲部分1123。在透镜112中,在中央部具有凹处而弯曲的上表面112a具有:使到达的光反射并从侧面112b射出的第一区域;和使到达的光向外方折射而从上表面112a射出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形成于第一弯曲部分1122,第二区域形成于第二弯曲部分1123。
中央部分1121形成于与液晶面板2相对的上表面112a的中央部,中央部分1121的中心(即透镜112的光轴)位于LED芯片111a的光轴S上。中央部分1121形成为与LED芯片111a的发光面平行的圆形形状,其直径L3例如为1mm。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可以代替上述圆形形状,使中央部分1121的形状形成为以上述圆形形状为假想的底面、从该底面向LED芯片111a突出的圆锥的侧面形状。
中央部分1121为了向作为被照射体的扩散板3的与中央部分1121相对的区域照射光而形成。其中,中央部分1121是与LED芯片111a相对的部分,因而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的大部分到达中央部分1121,在该大部分的光直接透射时,与中央部分1121相对的区域的照度明显增大。因此,优选使中央部分1121的形状形成为上述圆锥的侧面形状。在形成为上述圆锥的侧面形状时,大部分的光在中央部分1121被反射,透过中央部分1121的光减少,因而能够抑制与中央部分1121相对的区域的照度。
第一弯曲部分1122与中央部分1121的外周缘端部相连,随着朝向外方而向LED芯片111a的光轴S方向的一方(朝向液晶面板2的方向)延伸,是向内方和光轴S方向的一方凸出的弯曲的环状曲面。将该曲面的形状设计成使得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发生全反射。
进一步详细而言,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中,到达第一弯曲部分1122的光,在第一弯曲部分1122发生全反射后,透过透镜的侧面112b,射向反射部件113。到达反射部件113的光,在反射部件113扩散,照射到作为被照射体的扩散板3中不与LED芯片111a相对的区域。由此,能够使射向不与LED芯片111a相对的区域的照射光量增加。
为了使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发生全反射,第一弯曲部分1122形成为使得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的入射角度在临界角φ以上。例如,在透镜112的材质为丙烯酸树脂时,由于丙烯酸树脂的折射率为1.49、空气的折射率为1,因而sinφ=1/1.49。根据该算式,临界角φ为42.1°,第一弯曲部分1122形成为入射角度达到42.1°以上的形状。
第二弯曲部分1123与第一弯曲部分1122的外周缘端部相连,随着朝向外方而向LED芯片111a的光轴S方向的另一方(远离液晶面板2的方向)延伸,是向外方和光轴S方向的另一方凸出地弯曲的环状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112的底面与后述的反射部件113的基部1131抵接地设置。
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中,到达第二弯曲部分1123的光在透过第二弯曲部分1123时,向朝向发光部111的方向折射而射向扩散板3和反射部件113。到达反射部件113的光扩散而射向扩散板3。像这样通过第二弯曲部分1123而射向扩散板3的光,在扩散板3中主要照射到与从中央部分1121和第一弯曲部分1122射出的光所照射的区域不同的区域,由此进行光量的补充。并且,由于第二弯曲部分1123需要透过光,因而形成为入射角度小于42.1°的形状,以使得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不发生全反射。
像这样,透镜112在中央部分1121的外周缘端部形成有使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向透镜112的侧面112b全反射的第一弯曲部分1122,在该第一弯曲部分1122的外周缘端部形成有使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折射的第二弯曲部分1123。通常LED芯片111a的指向性强,光轴S附近的光量极大,光相对于光轴S的射出角度越大光量越小。因此,为了增大射向距LED芯片111a的光轴S(即透镜112的光轴)较远的区域的照射光量,需要使相对于光轴S的射出角度小的光射向该区域,而不是相对于光轴S的射出角度大的光射向该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光轴S通过的中央部分1121的周围,相邻地形成使射向上述区域的光全反射的第一弯曲部分1122,因而能够增大射向该区域的照射光量。相对于此,假设在中央部分1121的周围相邻地形成第二弯曲部分1123、在该第二弯曲部分1123的周围相邻地形成第一弯曲部分1122的情况下,射向第一弯曲部分1122的光相对于光轴S的射出角度增大,结果导致在第一弯曲部分1122全反射而照射到上述区域的光的量减少。
图4是用于说明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的光路的图。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射入透镜112,在该透镜112被扩散。具体而言,在射入透镜112的光中,到达与液晶面板2相对的上表面112a中的中央部分1121的光,朝向液晶面板2沿箭头A1方向射出;到达第一弯曲部分1122的光发生全反射,从侧面112b沿箭头A2方向射出;到达第二弯曲部分1123的光向外方(远离LED芯片111a的方向)折射,朝向液晶面板2沿箭头A3方向射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LED芯片111a和透镜112,以透镜112的中心(即透镜112的光轴)位于LED芯片111a的光轴S上、透镜112与LED芯片111a抵接的方式,预先以高精度对位形成。作为像这样使LED芯片111a和透镜112预先对位形成的方法,可以列举嵌件注射成型、在成型为规定形状的透镜112上嵌合由基座111b支承的LED芯片111a的方法等。在本实施方式中,LED芯片111a和透镜112通过嵌件注射成型预先对位形成。
在进行嵌件注射成型时,大体上分,使用上面模具和下面模具。在将上面模具和下面模具对合时形成的空间中保持有LED芯片111a的状态下,通过从树脂流入口注入作为透镜112的原料的树脂而成型。也可以在将上面模具和下面模具对合时形成的空间中保持有由基座111b支承的LED芯片111a的状态下,通过从树脂流入口注入作为透镜112的原料的树脂而成型。这样,通过嵌件注射成型形成LED芯片111a和透镜112,由此,能够以透镜112与LED芯片111a抵接的方式进行高精度的对位。由此,背光单元1能够使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通过与LED芯片111a抵接的透镜112以良好的精度进行反射和折射,因而即使在从扩散板3到印刷基板12的距离H3小的薄型化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也能够以使得液晶面板2的亮度在其面方向上均匀的方式向液晶面板2照射光。
利用图5和图6对反射部件113进行说明。图5是反射部件113和透镜112的立体图,图6是沿X方向俯视反射部件113和透镜112时的图。反射部件113是使入射光向液晶面板2反射的部件。反射部件113在沿X方向俯视时的外形为多边形,例如为正方形。反射部件113具有:中心设有开口部、1边的长度为38.8mm的正方形平板状的基部1131;和包围基部1131、以随着远离LED芯片111a而远离印刷基板12的方式倾斜形成的倾斜部1132。由基部1131和倾斜部1132构成的反射部件113,设置成以设置在透镜112内的LED芯片111a(在图5和图6中未图示)为中心的倒穹顶形状(upside-down dome)。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部件113在沿X方向俯视时的外形为正方形形状,以关于该正方形形状的对角线线对称的方式构成。并且,以关于正方形形状的中心点90°旋转对称的方式构成。
基部1131以沿X方向俯视时的正方形的各边与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LED芯片111a的行方向或列方向平行的方式形成。并且,基部1131沿着印刷基板12形成,在沿X方向俯视时,在中央部设有正方形形状的开口部。该正方形形状的开口部的1边的长度与支承LED芯片111a的基座111b的1边的长度L1为同等程度,基座111b贯通该开口部。
倾斜部1132是主面为梯形形状的4个梯形形状平板1132a的总称。在各梯形平板1132a中,梯形形状的短的底边1132aa分别与正方形的基部1131的各边相连,长的底边1132ab设置于在X方向上比基部1131更远离印刷基板12的位置。相邻的梯形形状平板1132a彼此的侧边1132ac相连。
如图2A所示,梯形平板1132a与印刷基板12之间的倾斜角度θ1例如为80°。并且,X方向上倾斜部1132的高度H2例如为3.5mm。
基部1131和倾斜部1132由高亮度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铝等构成。高亮度PET是含有荧光剂的发泡性PET,例如可以列举TORAY株式会社生产的E60V(商品名)等。基部1131和倾斜部1132的厚度例如为0.1~0.5mm。
如图6所示,将沿X方向俯视时在倾斜部1132中成为正方形的反射部件113的角的区域称为角部113b。另外,将沿X方向俯视时倾斜部1132中正方形形状的反射部件113的边的区域,即除去角部113b的区域称为边部113a。此外,将沿X方向俯视时在基部1131中与透镜112重合的区域称为中央部113c。此外,将沿X方向俯视时在基部1131中角部113b与中央部113c之间的区域称为第一反射区域113d。第一反射区域113d的宽度L4为10mm~25mm。此外,将沿X方向俯视时基部1131中边部113a与中央部113c之间的区域称为第二反射区域113e。第二反射区域113e的宽度L5为15mm~35mm。
在第一反射区域113d设置第一基准反射部113f和高反射部113g。第一基准反射部113f是第一反射区域113d中对于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可见光的全反射率为规定的值、例如为90%~99%的部分。高反射部113g是第一反射区域113d中全反射率比第一基准反射部113f的全反射率高的部分。
高反射部113g通过在基部1131上粘贴高亮度PET片而形成。还可以使用部分被镜面抛光的模具,通过对高亮度PET等进行成型加工,形成具有高反射部113g的反射部件113。在这种情况下,基部1131的一部分为高反射部113g。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反射部113g的全反射率为97%。另外,第一基准反射部113f的全反射率为94%。并且,第二反射区域113e、边部113a、角部113b和中央部113c的全反射率也为94%。如JIS H0201:1998的规定,全反射率是镜面反射率与扩散反射率之和,可以基于JISK7375进行测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反射部113g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二反射区域113e的扩散反射范围窄。在此,扩散反射范围是表示在某个面上发生扩散反射时的光的扩展程度的数值。进一步详细而言定义为:在使规定束径的光对于某个面以规定的入射角度入射以实现规定的照度时,使从该面的面心位置离开充分大于束径的一定距离设置的、具有比以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假想球面的面积充分小的面积的检测面的检测器,在利用该检测器能够检测出规定的照度阈值以上的照度的所有位置上移动时,检测面的轨迹所呈现的、上述假想的球面的一部分的曲面的面积。该曲面的面积大时,表示通过扩散反射的光的扩展程度大;该曲面的面积小时,表示通过扩散反射的光的扩展程度小。
高反射部113g的扩散反射范围例如为第二反射区域113e的扩散反射范围的1/3倍~1/8倍。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准反射部113f、边部113a、角部113b和中央部113c的扩散反射范围等于第二反射区域113e的扩散反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反射部113g在一个第一反射区域113d内设置一个。高反射部113g在第一反射区域113d的中央部形成为正方形,正方形的1边的长度例如为5mm。此外,在第一反射区域113d中,除高反射部113g以外的区域为第一基准反射部113f。并且,高反射部113g的数量、形状、大小并限定于上述值。
图7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在各第一反射区域113d中被角部113b所包围的部分,各形成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形状的高反射部113g。等腰三角形形状的高反射部113g的斜边的长度例如为8mm。
多个发光装置11分别具备的如上所述构成的反射部件113,优选彼此一体成型。作为将多个反射部件113一体成型的方法,在反射部件113由发泡性PET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列举挤出成型加工;在反射部件113由铝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列举冲压加工。这样,通过将多个发光部111分别具备的反射部件113一体成型,能够提高多个发光部111相对于印刷基板12的配置位置的精度,并且能够减少背光单元1的组装操作时安装反射部件113的操作数,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操作的效率。
关于具备如上所述构成的背光单元1的液晶表示装置100中的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的光路,利用图4和图8进行说明。图8是发光部111和图6所示的反射部件113的立体图,省略透镜112。
如上所述,在背光单元1中,从LED芯片111a射出、射入透镜112的光中,到达与液晶面板2相对的上表面112a的中央部分1121的光,向液晶面板2沿箭头A1方向射出,到达第一弯曲部分1122的光发生反射,从侧面112b沿箭头A2方向射出,到达第二弯曲部分1123的光向外方折射,向液晶面板2沿箭头A3方向射出。像这样射出的光在与X方向正交的面方向上各向同性地扩散。
在与X方向正交的面方向上,从反射部件113的中央部113c射向角部113b的光的一部分按照图8所示的光路A4行进,在第一反射区域113d的高反射部113g被镜面反射和扩散反射,到达角部113b。如果光到达角部113b,就会在角部113b发生镜面反射和扩散反射,光到达液晶面板2上面向角部113b的部分。
此外,与X方向正交的面方向上,从反射部件113的中央部113c射向边部113a的光的一部分按照图8所示的光路A5行进,在第二反射区域113e被镜面反射和扩散反射,到达边部113a。如果光到达边部113a,就会在边部113a发生镜面反射和扩散反射,到达液晶面板2上面向边部113a的部分。
如上所述,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被反射部件113反射,照射到液晶面板2。由于反射部件113在第一反射区域113d具有全反射率比第一基准反射部113f、边部113a、角部113b和第二反射区域113e的全反射率高的高反射部113g,因而角部113b和第一反射区域113d的平均全反射率比边部113a和第二反射区域113e的平均全反射率高。在此,平均全反射率是对于全反射率,将具有该反射率的面的面积作为权重进行计算而得到的、全反射率的平均值。
反射部件113的角部113b和第一反射区域113d的平均全反射率比边部113a和第二反射区域113e的平均全反射率高的结果是,被第一反射区域113d和角部113b反射而到达液晶面板2的光的量相对于被第二反射区域113e和边部113a反射而到达液晶面板2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即,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角部113b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边部113a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由此,背光单元1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光均匀化,具备背光单元1的液晶表示装置100能够显示更高画质的图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反射部113g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二反射区域113e的扩散反射范围窄。即,被高反射部113g反射的光与被第二反射区域113e反射的光相比,在窄范围内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反射部件113的角部113b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反射部件113的边部113a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背光单元1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光更均匀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部件113包括基部1131和倾斜部1132。由于倾斜部1132以随着远离LED芯片111a而接近液晶面板2的方式倾斜,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容易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反射部件113的边部113a的部分和面向角部113b的部分。因此,背光单元1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光进一步均匀化。
下面,利用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除了具备反射部件120代替反射部件113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因而仅对反射部件120进行说明。并且,由于反射部件120基本与反射部件113同样地构成,所以以与反射部件113之间的区别点为主进行说明。
图9是沿X方向俯视反射部件120和透镜112时的图。在沿X方向俯视时,反射部件120包括边部120a、角部120b、中央部120c、第一反射区域120d和第二反射区域120e。边部120a、角部120b、中央部120c、第一反射区域120d和第二反射区域120e分别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边部113a、角部113b、中央部113c、第一反射区域113d和第二反射区域113e。
第二反射区域120e设有第二基准反射部120f和第一低反射部120g。第二基准反射部120f是第二反射区域120e中对于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可见光的全反射率为规定的值、例如为90%~99%的部分。第一低反射部120g是第二反射区域120e中全反射率比第二基准反射部120f的全反射率低的部分。
第一低反射部120g通过用黑或灰的着色剂对反射部件120的一部分进行着色而形成。并且,可以利用喷砂处理等使经过着色的部分的表面粗糙。
第一低反射部120g的全反射率例如为40%~8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5%。而第二基准反射部120f的全反射率为94%。并且,第一反射区域120d、边部120a、角部120b和中央部120c的全反射率也为9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低反射部120g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反射区域120d的扩散反射范围宽。第一低反射部120g的扩散反射范围例如为第一反射区域120d的扩散反射范围的1.2倍~5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准反射部120f、边部120a、角部120b和中央部120c的扩散反射范围与第一反射区域120d的扩散反射范围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低反射部120g在一个第二反射区域120e内设置一个。第一低反射部120g,在第二反射区域120e的中央部形成为从反射部件120的中央部120c向边部120a延伸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边的长度例如为15mm,短边的长度例如为3mm。并且,第二反射区域120e中除第一低反射部120g以外的区域为第二基准反射部120f。其中,第一低反射部120g的数量、形状、大小不限定于上述值。
图10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在各第二反射区域120e,以向从边部120a朝向中央部120c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各形成有一个正三角形形状的第一低反射部120g。正三角形的第一低反射部120g的1边的长度例如为3mm。
具备如上所述构成的反射部件120的背光单元1中,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被反射部件120反射,照射到液晶面板2。由于反射部件120在第二反射区域120e具有全反射率比第二基准反射部120f、边部120a、角部120b和第一反射区域120d的全反射率低的第一低反射部120g,因而角部120b和第一反射区域120d的平均全反射率比边部120a和第二反射区域120e的平均全反射率高。
反射部件120的角部120b和第一反射区域120d的平均全反射率比边部120a和第二反射区域120e的平均全反射率高的结果是,被第一反射区域120d和角部120b反射而到达液晶面板2的光的量相对于被第二反射区域120e和边部120a反射而到达液晶面板2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即,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角部120b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边部120a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由此,背光单元1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光均匀化,具备背光单元1的液晶表示装置100能够显示更高画质的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低反射部120g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反射区域120d的扩散反射范围宽。即,被第一低反射部120g反射的光与被第一反射区域120d反射的光相比,在较宽的范围内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反射部件120的角部120b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反射部件120的边部120a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背光单元1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光进一步均匀化。
下面,利用图11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除了具备反射部件130代替反射部件113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因而仅对反射部件130进行说明。并且,反射部件130基本与反射部件113同样地构成,因而以与反射部件113之间的区别点为主进行说明。
图11是沿X方向俯视反射部件130和透镜112时的图。在沿X方向俯视时,反射部件130包括边部130a、角部130b、中央部130c、第一反射区域130d和第二反射区域130e。边部130a、角部130b、中央部130c、第一反射区域130d和第二反射区域130e分别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边部113a、角部113b、中央部113c、第一反射区域113d和第二反射区域113e。
边部130a设置有第三基准反射部130f和第二低反射部130g。第三基准反射部130f是边部130a中相对于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可见光的全反射率为规定的值、例如为90%~99%的部分。第二低反射部130g是边部130a中全反射率低于第三基准反射部130f的全反射率的部分。
第二低反射部130g通过用黑或灰的着色剂对反射部件130的一部分进行着色而形成。并且,可以利用喷砂处理等使经过着色的部分的表面粗糙。
第二低反射部130g的全反射率例如为40%~8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5%。而第三基准反射部130f的全反射率为94%。并且,第一反射区域130d、第二反射区域130e、角部130b和中央部130c的全反射率也为9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低反射部130g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反射区域130d的扩散反射范围宽。第二低反射部130g的扩散反射范围例如为第一反射区域130d的扩散反射范围的2倍~8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基准反射部130f、第二反射区域130e、角部130b和中央部130c的扩散反射范围与第一反射区域130d的扩散反射范围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低反射部130g在一个边部130a内设置一个。第二低反射部130g,在边部130a的中央部形成为沿边部130a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形状,长方形形状的长边的长度例如为8mm,短边的长度例如为1.5mm。并且,在边部130a中,除第二低反射部130g以外的区域为第三基准反射部130f。其中,第二低反射部130g的数量、形状、大小并不限定于上述值。
在具备如上所述构成的反射部件130的背光单元1中,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通过反射部件130被反射而照射到液晶面板2。由于反射部件130在边部130a具有全反射率比第三基准反射部130f、角部130b、第一反射区域130d和第二反射区域130e的全反射率低的第二低反射部130g,因而角部130b和第一反射区域130d的平均全反射率比边部130a和第二反射区域130e的平均全反射率高。
反射部件130的角部130b和第一反射区域130d的平均全反射率比边部130a和第二反射区域130e的平均全反射率高的结果是,被第一反射区域130d和角部130b反射而到达液晶面板2的光的量相对于被第二反射区域130e和边部130a反射到达液晶面板2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即,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角部130b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边部130a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由此,背光单元1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光均匀化,具备背光单元1的液晶表示装置100能够显示更高画质的图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低反射部130g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反射区域130d的扩散反射范围宽。即,被第二低反射部130g反射的光与被第一反射区域130d反射的光相比,在较宽的范围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反射部件130的角部130b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反射部件130的边部130a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背光单元1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光进一步均匀化。
下面,利用图12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除了具备反射部件140代替反射部件113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因而仅对反射部件140进行说明。并且,反射部件140基本与反射部件113同样地构成,因而以与反射部件113之间的区别点为主进行说明。
图12是沿X方向俯视反射部件140和透镜112时的图。在沿X方向俯视时,反射部件140包括边部140a、角部140b、中央部140c、第一反射区域140d和第二反射区域140e。边部140a、角部140b、中央部140c、第一反射区域140d和第二反射区域140e分别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边部113a、角部113b、中央部113c、第一反射区域113d和第二反射区域113e。
第一反射区域140d设置有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和高反射部140g。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是第一反射区域140d中相对于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可见光的全反射率为规定的值、例如为90%~99%的部分。高反射部140g是第一反射区域140d中全反射率比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的全反射率高的部分。
高反射部140g通过在反射部件140上粘贴高亮度PET片而形成。还可以使用部分被镜面抛光的模具,通过对高亮度PET等进行成型加工,形成具有高反射部140g的反射部件140。
第二反射区域140e设置有第二基准反射部140h和第一低反射部140i。第二基准反射部140h是第二反射区域140e中全反射率与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的全反射率相等的部分。第一低反射部140i是第二反射区域140e中全反射率比第二基准反射部140h的全反射率低的部分。
第一低反射部140i通过用黑或灰的着色剂对反射部件140的一部分进行着色而形成。并且,可以利用喷砂处理等使经过着色的部分的表面粗糙。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反射部140g的全反射率为97%。并且,第一低反射部140i的全反射率例如为40%~8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5%。并且,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第二基准反射部140h、边部140a、角部140b和中央部140c的全反射率为94%。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反射部140g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二反射区域140e的第二基准反射部140h的扩散反射范围窄。高反射部140g的扩散反射范围例如为第二基准反射部140h的扩散反射范围的1/3倍~1/8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低反射部140i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反射区域140d的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的扩散反射范围宽。第一低反射部140i的扩散反射范围例如为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的扩散反射范围的1.2倍~5倍。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第二基准反射部120h、边部120a、角部120b和中央部120c的扩散反射范围彼此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反射部140g在一个第一反射区域140d内设置一个。高反射部140g在第一反射区域140d的中央部形成为正方形形状,正方形形状的1边的长度例如为5mm。并且,在第一反射区域140d中,高反射部140g以外的区域为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其中,高反射部140g的数量、形状、大小并不限定于上述值。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低反射部140i在一个第二反射区域140e内设置一个。第一低反射部140i在第二反射区域140e的中央部形成为长方形形状,长方形形状的长边的长度例如为15mm、短边的长度例如为2mm。并且,在第二反射区域140e中,第一低反射部140i以外的区域为第二基准反射部140h。其中,第一低反射部140i的数量、形状、大小并不限定于上述值。
在具备如上所述构成的反射部件140的背光单元1中,从LED芯片111a射出的光被反射部件140反射而照射到液晶面板2。反射部件140在第一反射区域140d具有全反射率比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边部140a、角部140b、第二基准反射部140h和第一低反射部140i的全反射率高的高反射部140g,并且,在第二反射区域140e具有全反射率比第二基准反射部140h、边部140a、角部140b、第一基准反射部140f和高反射部140g的全反射率低的第一低反射部140i。因此,角部140b和第一反射区域140d的平均全反射率比边部140a和第二反射区域140e的平均全反射率高。
反射部件140的角部140b和第一反射区域140d的平均全反射率比边部140a和第二反射区域140e的平均全反射率高的结果是,被第一反射区域140d和角部140b反射而到达液晶面板2的光的量相对于被第二反射区域140e和边部140a反射而到达液晶面板2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即,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角部140b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边部140a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由此,背光单元1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光均匀化,具备背光单元1的液晶表示装置100能够显示更高画质的图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反射部140g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二反射区域140e的扩散反射范围窄,第一低反射部140i的扩散反射范围比第一反射区域140d的扩散反射范围宽。即,被高反射部140g反射的光与被第二反射区域140e反射的光相比,在较窄的范围内扩散;被第一低反射部140i反射的光与被第二反射区域140e反射的光相比,在较宽的范围内扩散。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反射部件140的角部140b的部分的光的量相对于到达液晶面板2中面向反射部件140的边部140a的部分的光的量之比,比以往增加,背光单元1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光进一步均匀化。
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的特征,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仅为例示,本发明的范围表示在权利要求中,完全不受说明书的限制。并且,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变形或变更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  背光单元
2  液晶面板
100  液晶表示装置
111a  LED芯片
111b  基座
112  透镜
113、120、130、140  反射部件
113a、120a、130a、140a  边部
113b、120b、130b、140b  角部
113c、120c、130c、140c  中央部
113d、120d、130d、140d  第一反射区域
113e、120e、130e、140e  第二反射区域
113f、140f  第一基准反射部
113g、140g  高反射部
120f、140h  第二基准反射部
120g、140i  第一低反射部
130f  第三基准反射部
130g  第二低反射部

Claims (11)

1.一种发光装置,其为对被照射体进行照射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向被照射体照射光的发光部;和
设置于所述发光部的周围的反射部件,
所述反射部件在从所述被照射体侧俯视时的外形形状是多边形形状,
在从所述被照射体侧俯视时,所述反射部件的角部和第一反射区域的平均全反射率大于所述反射部件的边部和第二反射区域的平均全反射率,所述第一反射区域为所述角部与所述发光部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反射区域为所述边部与所述发光部之间的区域,
所述发光部在从所述被照射体侧俯视时配置在所述反射部件的中央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件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内具备:具有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一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高的全反射率的高反射部,
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角部、所述边部和所述第二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与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件在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内具备:具有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二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低的全反射率的第一低反射部,
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角部、所述边部和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与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相等。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件在所述边部内具备:具有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三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低的全反射率的第二低反射部,
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角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和所述第二反射区域的全反射率与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件在所述第一反射区域内具备:具有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一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高的全反射率的高反射部,
所述反射部件在所述第二反射区域内具备:具有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的第二基准反射部;和具有比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低的全反射率的第一低反射部,
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角部和所述边部的全反射率与所述规定的全反射率相等。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所述第二反射区域的扩散反射范围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低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扩散反射范围宽。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低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所述第一反射区域的扩散反射范围宽。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所述第一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窄,
所述第一低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比所述第一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宽,
所述第二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与所述第一基准反射部的扩散反射范围相等。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件具备:包围所述发光元件的基部;和包围所述基部、以随着远离所述发光元件而接近所述被照射体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面板和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照射光的发光装置,
所述发光装置是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CN201280041392.5A 2011-07-06 2012-05-22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765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0474 2011-07-06
JP2011150474A JP5175956B2 (ja) 2011-07-06 2011-07-06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PCT/JP2012/063053 WO2013005488A1 (ja) 2011-07-06 2012-05-22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5619A true CN103765619A (zh) 2014-04-30
CN103765619B CN103765619B (zh) 2016-08-31

Family

ID=4743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1392.5A Active CN103765619B (zh) 2011-07-06 2012-05-22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40046A1 (zh)
JP (1) JP5175956B2 (zh)
CN (1) CN103765619B (zh)
TW (1) TWI475290B (zh)
WO (1) WO20130054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6983A (zh) * 2019-10-09 2020-01-03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光源的背光装置及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4004A (zh) * 2015-06-26 2023-12-15 索尼公司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08533981A (zh) * 2017-03-02 2018-09-14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元件
CN109212826B (zh) * 2017-06-29 2021-07-27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
CN111668202A (zh) 2019-03-08 2020-09-15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WO2022073223A1 (zh) * 2020-10-10 2022-04-14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反射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6964520A (zh) * 2021-06-29 2023-10-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80798A1 (en) * 2005-10-27 2007-05-02 Barco, naamloze vennootschap. Integrated led devices with increased pixel fill factor for achieving improved image quality of led display panels
CN101755348A (zh) * 2007-07-25 2010-06-2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WO2011022170A1 (en) * 2009-08-18 2011-02-24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Reflectors with spatially varying reflectance/absorption gradients for color and luminance compens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1898A (en) * 1970-07-29 1972-10-31 Esquire Inc Light reflector system
JP4163982B2 (ja) * 2003-02-19 2008-10-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収納用パッケージおよび発光装置
JP4417906B2 (ja) * 2005-12-16 2010-02-17 株式会社東芝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47486B1 (ko) * 2006-01-31 2014-01-02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유연성 포일 구조를 구비한 led 조명 조립체
JP5218741B2 (ja) * 2008-03-04 2013-06-26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Ledパッケージ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80798A1 (en) * 2005-10-27 2007-05-02 Barco, naamloze vennootschap. Integrated led devices with increased pixel fill factor for achieving improved image quality of led display panels
CN101755348A (zh) * 2007-07-25 2010-06-2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WO2011022170A1 (en) * 2009-08-18 2011-02-24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Reflectors with spatially varying reflectance/absorption gradients for color and luminance compens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6983A (zh) * 2019-10-09 2020-01-03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光源的背光装置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75956B2 (ja) 2013-04-03
US20140140046A1 (en) 2014-05-22
TWI475290B (zh) 2015-03-01
JP2013016752A (ja) 2013-01-24
WO2013005488A1 (ja) 2013-01-10
TW201305669A (zh) 2013-02-01
CN103765619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2644B2 (en) Optical assembly,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US7377678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858228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3765618A (zh)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3765619A (zh)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KR10133579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509154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1457906B (zh) 背光源部
EP1701389B1 (en) Lens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back 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JP2007034307A (ja) 光学レンズ及び光学パッケージ、これら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点光源を含むが導光板が省略された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から均一な光を出射させる方法
US9890921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548160A (zh)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202303188U (zh) Led光源的透镜结构及其应用的led封装体
CN105572783A (zh) 一种导光板、含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20160051292A (ko) 렌즈,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US8096669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02620219B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107476B2 (en) Luminous flux control membe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01651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943593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2248769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1701693A (zh) 发光装置
US20230266617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40108056A (ko) 백 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