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59473A -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59473A
CN103759473A CN201310664338.2A CN201310664338A CN103759473A CN 103759473 A CN103759473 A CN 103759473A CN 201310664338 A CN201310664338 A CN 201310664338A CN 103759473 A CN103759473 A CN 103759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fold
isocon
cavity
next part
shun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643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59473B (zh
Inventor
陈创军
龙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BAOMA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BAOMA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BAOMA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643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59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59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9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59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9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涉及一种换热元件,包括上集分流管、下集分流管、将上集分流管和下集分流管连通的口琴管、布置在口琴管与口琴管之间用于热交换的翅片、进出口内、外板,进出口内外板组成密闭的进口容腔及出口容腔;所述的上集分流管包括上集分流管管体,上集分流管管体内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的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平行的上分流腔,该上分流腔的一侧开有连通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的上过流孔。本发明的流量分配均匀性,可大大增加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其加工工艺简单,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元件,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汽车空调蒸发器先后出现了管片式、管带式、层叠式、平行流结构,主要有层叠式和平行流两种结构的蒸发器,由于平行流蒸发器在微通道结构中的换热效率较其他结构的更高,因而有逐渐取代层叠式等结构的趋势。现有平行流蒸发器的集流管一般是整体挤压成型出两个半弧形管,通过铆接连接成为内腔并且在内腔中设置多种孔径的过流孔隔片使其起到分流作用(参见图19),但这种结构的集流管不仅加工工艺复杂,而且由于冷媒需从其中一个内腔的一端进入,从该内腔的另一端流出再从另一个内腔进入,其流动路程较长,流量分配均匀性差,严重影响其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以解决流量分配均匀性差、严重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不足之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包括上集分流管、下集分流管、将上集分流管和下集分流管连通的口琴管、布置在口琴管与口琴管之间用于热交换的翅片、分别安装在上、下集分流管两端的端盖、位于同一侧两端盖之间的进出口接头、连接进出口接头与上、下集分流管的进出口内板、进出口外板,进出口内板和进出口外板组合成密闭的进口容腔及出口容腔;所述的上集分流管包括上集分流管管体,上集分流管管体内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的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之间或在其中一个集流腔内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平行的上分流腔,该上分流腔的一侧开有连通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的上过流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为分体式双半月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由上集分流管外板和上集分流管内板连接而成,所述的上集分流管外板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凸腔,上集分流管内板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凹腔,该两个半月形凸腔和两个半月形凹腔组合起来形成所述的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设置在上集分流管内板的两个半月形凹腔底部,所述的上分流腔设置在上集分流管外板的两个半月形凸腔之间,所述的上过流孔开在分流腔的一侧。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为分流腔组合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由上集分流管腔体Ⅰ和分流腔封板连接而成,所述的上集分流管腔体Ⅰ内沿轴向设有所述的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之间设有弧形凹腔;所述的分流腔封板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板,该分流腔封板连接在上集分流管腔体Ⅰ的弧形凹腔上并与弧形凹腔组合形成所述的分流腔;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均布在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的底部,所述的上过流孔开在弧形凹腔的一侧。
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为分流腔组合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由上集分流管腔体Ⅱ和分流腔体组成,所述的上集分流管腔体Ⅱ内沿轴向设有所述的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之间沿轴向设有一道分流腔体装配槽;所述的分流腔体由左右两个Ω形的分流腔板组合而成,该两个分流腔板的中部组合形成所述的上分流腔,分流腔板的两侧边分别嵌入上集分流管腔体Ⅱ的分流腔体装配槽中;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均布在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的底部,所述的上过流孔开在其中一个分流腔板上。
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为整体式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内沿轴向设有两个所述的独立内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均布在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的底部,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还在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之间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平行的所述的上分流腔,所述的上过流孔开在该上分流腔的一侧。
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为整体式插管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内沿轴向设有两个所述的独立内腔: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均布在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的底部,所述的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内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平行的所述的上分流腔,所述的上过流孔开在该上分流腔的一侧。
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包括下集分流管管体,下集分流管管体内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顶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平行的下分流腔,该下分流腔的两侧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的下过流孔。
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为分体式双半月结构,该下集分流管管体由下集分流管外板和下集分流管内板连接而成,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外板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凸腔,下集分流管内板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凹腔,该两个半月形凸腔和两个半月形凹腔组合起来形成所述的第三集流腔和第四集流腔,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设置在下集分流管内板的两个半月形凹腔底部,所述的下分流腔设置在下集分流管外板的两个半月形凸腔之间,所述的下过流孔开在下分流腔Q6的两侧;
或是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为分流腔组合结构,该下集分流管管体由下集分流管腔体Ⅰ和分流腔封板连接而成,所述的下集分流管腔体Ⅰ内沿轴向设有所述的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之间设有弧形凹腔;所述的分流腔封板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板,该分流腔封板连接在集分流管腔体Ⅰ的弧形凹腔上并与弧形凹腔组合形成所述的下分流腔;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均布在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底部,所述的下过流孔开在弧形凹腔的两侧;
或是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为整体式结构。
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包括下集分流管管体,下集分流管管体内沿轴向设有两个连通的内腔: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顶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之间沿轴向设有一道过流板装配槽;该过流板装配槽内安装有一块将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分隔开的过流板,所述的过流板上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下过流孔。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包括整体式的下集分流管管体,该下集分流管管体内沿轴向设有一块与下集分流管管体整体成形的过流板,该过流板将下集分流管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顶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所述的过流板上还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下过流孔。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分流均匀,换热性能好:
由于本发明在上集分流管的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平行的上分流腔,在下集分流管的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平行的下分流腔,该上、下分流腔的一侧或者两侧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或第四集流腔的过流孔。制冷制从进出管的接出口接头进入,通过进出管流至上集分流管的上分流腔,经过上分流腔的上过流孔均匀分配到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中,再由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均匀的分布到每条口琴管中,经口琴管导向以及分流后流至下集分流管的与第一集流腔同侧的第三集流腔或与第二集流腔同侧的第四集流腔,然后经下分流腔的两边过流孔进入另一侧的第四集流腔或第三集流腔,最后经口琴管回到上集分流管的第二集流腔或第一集流腔,再由接出口接头流出,这样能使换热器的温度分布均匀,冷媒在换热器中得到充分的蒸发,有效的提高其制冷剂的流量分配均匀性,从而提高蒸发器的制冷能力。
2.加工工艺简单:
本发明的上集分流管管体采用包括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上分流腔的三腔结构,下集分流管管体采用包括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下分流腔的三腔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模具加工成形,其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方便。
3.装配简便:
当本发明的管体为分体式时,均通过嵌入插槽的形式进行装配,其操作比较简便。   
4、生产成本低:
本产品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实施例一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上集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2: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一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下集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实施例二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上集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5: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例二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下集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图9:实施例三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上集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8: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实施例三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下集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2:实施例四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上集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1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4:实施例四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下集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13: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图16:实施例五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上集分流管结构示意图(含端盖),
图15: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图18:实施例五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下集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17: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现有平行流蒸发器的集流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各标号如下:
1-上集分流管,101-上集分流管管体,
1011-上集分流管内板,1012-上集分流管外板,
1013-上集分流管腔体Ⅰ,10131-弧形凹腔,
1014-分流腔封板,1015-上集分流管腔体Ⅱ,1016-分流腔体,
1017-口琴管安装孔,1018-上过流孔,1019-焊片,102-分流管,
2-下集分流管,201-下集分流管管体,
2011-下集分流管内板,2012-下集分流管外板, 
2013-下集分流管腔体Ⅰ,20131-弧形凹腔, 
2014-分流腔封板,2015-流板装配槽,2016-过流板,
2017-口琴管安装孔,2018-下过流孔,2019-焊片,
Q1-第一集流腔,Q2-第二集流腔,Q3-第三集流腔,
Q4-第四集流腔,Q5-上分流腔,Q6-下分流腔,
3-口琴管,  4-翅片, 5-端盖, 6-进出口内板,7-进出口外板,8-进出口接头,
K1-进口容腔,K2-出口容腔。
箭头方向为制冷剂流动的方向,IN-制冷剂流入的方向,OUT-制冷剂流出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参见图1),包括上集分流管1、下集分流管2、将上集分流管1和下集分流管2连通的口琴管3、布置在口琴管3与口琴管3之间用于热交换的翅片4、分别安装在上、下集分流管两端的端盖5,位于同一侧两端盖5之间的进出口接头8、连接进出口接头8与上、下集分流管的进出口内板6、进出口外板7,进出口内板6 和进出口外板7 组合成密闭的进口容腔K1及出口容腔K2;其中:
所述的上集分流管1包括分体式双半月结构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由上集分流管外板1012和上集分流管内板1011连接而成(参见图2-图3),所述的上集分流管外板1012由型材制成,该上集分流管外板1012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凸腔;所述的上集分流管内板1011由复合铝板制成,该上集分流管内板1011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凹腔,两个半月形凸腔和两个半月形凹腔组合起来形成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一集流腔Q1和第二集流腔Q2,上集分流管内板1011的两个半月形凹腔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1017,所述的上集分流管外板1012的两个半月形凸腔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平行的上分流腔Q5,该上分流腔Q5的一侧开有连通第二集流腔Q2的上过流孔1018;所述的上集分流管外板1012两侧底端分别设有一个插槽,所述的上集分流管内板1011两侧上端分别嵌入该插槽中。
所述的下集分流管2包括分体式双半月结构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该下集分流管管体201由下集分流管外板2012和下集分流管内板2011连接而成(参见图4),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外板2012由型材制成,该下集分流管外板2012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凸腔;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内板2011由复合铝板制成,该下集分流管内板2011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凹腔,两个半月形凸腔和两个半月形凹腔组合起来形成所述的第三集流腔Q3和第四集流腔Q4,下集分流管内板2011的两个半月形凹腔顶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2017,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外板2012的两个半月形凸腔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平行的下分流腔Q6,该下分流腔Q6的两侧分别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的下过流孔2018;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外板2012两侧底端分别设有一个插槽,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内板2011两侧上端分别嵌入该插槽中。
实施例二: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参见图1),包括上集分流管1、下集分流管2、将上集分流管1和下集分流管2连通的口琴管3、布置在口琴管3与口琴管3之间用于热交换的翅片4、分别安装在上、下集分流管两端的端盖5,位于同一侧两端盖5之间的进出口接头8、连接进出口接头8与上、下集分流管的进出口内板6、进出口外板7,进出口内板6 和进出口外板7 组合成密闭的进口容腔K1及出口容腔K2;其中:
所述的上集分流管1包括分流腔组合结构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由上集分流管腔体Ⅰ1013和上分流腔封板1014连接而成(参见图5-图6),所述的上集分流管腔体Ⅰ1013由型材制成,该上集分流管腔体Ⅰ1013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之间设有弧形凹腔10131,弧形凹腔10131两侧上端设有凹槽;所述的上分流腔封板1014由复合铝板制成,该上分流腔封板1014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板,上分流腔封板1014两侧下端设有凸边,该凸边分别嵌入弧形凹腔10131的凹槽上中,使上分流腔封板1014连接在上集分流管腔体Ⅰ1013的弧形凹腔10131上并与弧形凹腔10131组合形成上分流腔Q5;所述的上集分流管腔体Ⅰ1013在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底部还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1017,并在设置有该口琴管安装孔1017的底端还装配有便于焊接的焊片1019;所述的弧形凹腔10131在其一侧还开有连通第二集流腔Q2的上过流孔1018。
所述的下集分流管2包括分流腔组合结构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该下集分流管管体201由下集分流管腔体Ⅰ2013和下分流腔封板2014连接而成(参见图7),所述的下集分流管腔体Ⅰ2013由型材制成,该下集分流管腔体Ⅰ2013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之间设有弧形凹腔20131,弧形凹腔20131两侧上端设有凹槽;所述的下分流腔封板2014由复合铝板制成,该下分流腔封板2014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板,下分流腔封板2014两侧下端设有凸边,该凸边分别嵌入弧形凹腔20131的凹槽上中,使下分流腔封板2014连接在下集分流管腔体Ⅰ2013的弧形凹腔20131上并与弧形凹腔20131组合形成下分流腔Q6;所述的下集分流管腔体Ⅰ2013在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底部还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2017,并在设置有该口琴管安装孔2017的底端还装配有便于焊接的焊片2019;所述的弧形凹腔20131在其两侧还分别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的下过流孔2018。
实施例三: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参见图1),包括上集分流管1、下集分流管2、将上集分流管1和下集分流管2连通的口琴管3、布置在口琴管3与口琴管3之间用于热交换的翅片4、分别安装在上、下集分流管两端的端盖5,位于同一侧两端盖5之间的进出口接头8、连接进出口接头8与上、下集分流管的进出口内板6、进出口外板7,进出口内板6 和进出口外板7 组合成密闭的进口容腔K1及出口容腔K2;其中:
所述的上集分流管1包括整体式结构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参见图8-图9),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由型材制成,上集分流管管体101内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的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1017,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还在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之间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平行的上分流腔Q5,该上分流腔Q5的一侧开有连通第二集流腔Q2的上过流孔1018;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还在设置有所述口琴管安装孔1017的一端装配有便于焊接的焊片1019。
所述的下集分流管2包括整体式结构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参见图10),该下集分流管管体201由型材制成,下集分流管管体201内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的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1017,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还在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之间设置有一个与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平行的下分流腔Q6,该下分流腔Q6的两侧分别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下过流孔2018;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还在设置有所述口琴管安装孔2017的一端装配有便于焊接的焊片2019。
实施例四: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参见图1),包括上集分流管1、下集分流管2、将上集分流管1和下集分流管2连通的口琴管3、布置在口琴管3与口琴管3之间用于热交换的翅片4、分别安装在上、下集分流管两端的端盖5,位于同一侧两端盖5之间的进出口接头8、连接进出口接头8与上、下集分流管的进出口内板6、进出口外板7,进出口内板6 和进出口外板7 组合成密闭的进口容腔K1及出口容腔K2;其中:
所述的上集分流管1包括分流腔组合结构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由上集分流管腔体Ⅱ1015和上分流腔体1016组成(参见图11-图12),所述的上集分流管腔体Ⅱ1015由型材制成,该上集分流管腔体Ⅱ1015内沿轴向设有两个内腔: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之间沿轴向设有一道分流腔体装配槽;所述的上分流腔体1016由复合铝板制成,该上分流腔体1016由左右两个Ω形的分流腔板组合而成,该两个分流腔板的中部组合形成所述的上分流腔Q5,分流腔板的两侧边分别嵌入上集分流管腔体Ⅱ1015的分流腔体装配槽中使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成为两个独立的内腔;所述的上集分流管腔体Ⅱ1015在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底部还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1017,并在设置有该口琴管安装孔1017的底端还装配有便于焊接的焊片1019;位于右边的分流腔板上还开有连通第二集流腔Q2的上过流孔1018。
所述的下集分流管2包括下集分流管管体201(参见图13-图14),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由型材制成,该下集分流管管体201内沿轴向设有两个连通的内腔: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的顶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2017,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之间沿轴向设有一道过流板装配槽2015;该过流板装配槽2015内安装有一块将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分隔开的过流板2016,所述的过流板2016上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下过流孔2018。
作为本实施例四的一种变换,所述下集分流管的结构还可以同本实施例四中的上集分流管的结构,只是所述的左右两个分流腔板均开有过流孔。
作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一种变换,所述的下集分流管还可以是实施例四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结构。
作为上述实施例四的一种变换,所述的下集分流管还可以是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结构。
实施例五: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参见图1),包括上集分流管1、下集分流管2、将上集分流管1和下集分流管2连通的口琴管3、布置在口琴管3与口琴管3之间用于热交换的翅片4、分别安装在上、下集分流管两端的端盖5,位于同一侧两端盖5之间的进出口接头8、连接进出口接头8与上、下集分流管的进出口内板6、进出口外板7,进出口内板6 和进出口外板7 组合成密闭的进口容腔K1及出口容腔K2;其中:
所述的上集分流管1包括整体式插管结构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参见图15-图16),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内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内腔: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的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1017,所述的第二集流腔Q2内插入有一个与第二集流腔平行的分流管102,该分流管102的内腔形成上分流腔Q5,该上分流腔Q5的一侧开有连通第二集流腔Q2的上过流孔1018;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还在设置有所述口琴管安装孔1017的一端装配有便于焊接的焊片1019。
所述的下集分流管2包括整体式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参见图17-图18),该下集分流管管体201由型材制成,下集分流管管体201内沿轴向设有一块与下集分流管管体201整体成形的过流板2016,该过流板2016将下集分流管管体20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的顶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2017,所述的过流板2016上还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下过流孔2018。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还在设置有所述口琴管安装孔2017的一端装配有便于焊接的焊片2019。
本发明之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制冷剂从进出口接头进口端流入,经进口容腔K1流入上集分流管的上分流腔Q5,经过上分流腔Q5上的上过流孔均匀分配到第一集流腔Q1或第二集流腔Q2中,再由第一集流腔Q1(或第二集流腔Q2)均匀分配到每条口琴管中,经口琴管流入下集分流管的与第一集流腔Q1同侧的第三集流腔Q3(或与第二集流腔Q2同侧的第四分流腔Q4)中,然后经过下分流腔Q6的两边过流孔进入另一侧的第四集流腔Q4(或第三集流腔Q3),最后经过口琴管回到上集分流管的第二集流腔Q2(或者第一集流腔Q1),再由进出口容腔K2经进出口接头出口流出。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包括上集分流管(1)、下集分流管(2)、将上集分流管(1)和下集分流管(2)连通的口琴管(3)、布置在口琴管(3)与口琴管(3)之间用于热交换的翅片(4)、分别安装在上、下集分流管两端的端盖(5)、位于同一侧两端盖(5)之间的进出口接头(8)、连接进出口接头(8)与上、下集分流管的进出口内板(6)、进出口外板(7),进出口内板(6)和进出口外板(7)组合成密闭的进口容腔(K1)及出口容腔(K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集分流管(1)包括上集分流管管体(101),上集分流管管体内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的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1017),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之间或在其中一个集流腔内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平行的上分流腔(Q5),该上分流腔(Q5)的一侧开有连通第一集流腔(Q1)或第二集流腔(Q2)的上过流孔(10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为分体式双半月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由上集分流管外板(1012)和上集分流管内板(1011)连接而成,所述的上集分流管外板(1012)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凸腔,上集分流管内板(1011)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凹腔,该两个半月形凸腔和两个半月形凹腔组合起来形成所述的第一集流腔(Q1)和第二集流腔(Q2),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1017)设置在上集分流管内板(1011)的两个半月形凹腔底部,所述的上分流腔(Q5)设置在上集分流管外板(1012)的两个半月形凸腔之间,所述的上过流孔(1018)开在分流腔(Q5)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为分流腔组合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由上集分流管腔体Ⅰ(1013)和分流腔封板(1014)连接而成,所述的上集分流管腔体Ⅰ(1013)内沿轴向设有所述的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之间设有弧形凹腔(10131);所述的分流腔封板(1014)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板,该分流腔封板(1014)连接在上集分流管腔体Ⅰ的弧形凹腔(10131)上并与弧形凹腔组合形成所述的分流腔(Q5);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1017)均布在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的底部,所述的上过流孔(1018)开在弧形凹腔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为分流腔组合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由上集分流管腔体Ⅱ(1015)和分流腔体(1016)组成,所述的上集分流管腔体Ⅱ(1015)内沿轴向设有所述的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之间沿轴向设有一道分流腔体装配槽;所述的分流腔体(1016)由左右两个Ω形的分流腔板组合而成,该两个分流腔板的中部组合形成所述的上分流腔(Q5),分流腔板的两侧边分别嵌入上集分流管腔体Ⅱ(1015)的分流腔体装配槽中;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1017)均布在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的底部,所述的上过流孔(1018)开在其中一个分流腔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为整体式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内沿轴向设有两个所述的独立内腔: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1017)均布在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的底部,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还在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之间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平行的所述的上分流腔(Q5),所述的上过流孔(1018)开在该上分流腔(Q5)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集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集分流管管体(101)为整体式插管结构,该上集分流管管体(101)内沿轴向设有两个所述的独立内腔: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1017)均布在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的底部,所述的第一集流腔(Q1)或第二集流腔(Q2)内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平行的所述的上分流腔(Q5),所述的上过流孔(1018)开在该上分流腔(Q5)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集分流管(2)包括下集分流管管体(201),下集分流管管体(201)内沿轴向设有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的顶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2017),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平行的下分流腔(Q6),该下分流腔(Q6)的两侧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Q3)和第四集流腔(Q4)的下过流孔(20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为分体式双半月结构,该下集分流管管体(201)由下集分流管外板(2012)和下集分流管内板(2011)连接而成,所述的下集分流管外板(2012)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凸腔,下集分流管内板(2011)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凹腔,该两个半月形凸腔和两个半月形凹腔组合起来形成所述的第三集流腔(Q3)和第四集流腔(Q4),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2017)设置在下集分流管内板(2011)的两个半月形凹腔底部,所述的下分流腔(Q6)设置在下集分流管外板(2012)的两个半月形凸腔之间,所述的下过流孔(2018)开在下分流腔(Q6)的两侧;
或是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为分流腔组合结构,该下集分流管管体(201)由下集分流管腔体Ⅰ(2013)和分流腔封板(2014)连接而成,所述的下集分流管腔体Ⅰ(2013)内沿轴向设有所述的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之间设有弧形凹腔(20131);所述的分流腔封板(2014)为中部向上凸起的弧形板,该分流腔封板(2014)连接在集分流管腔体Ⅰ(2013)的弧形凹腔上并与弧形凹腔(20131)组合形成所述的下分流腔(Q6);所述的口琴管安装孔(2017)均布在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的底部,所述的下过流孔(2018)开在弧形凹腔的两侧;
或是所述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为整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集分流管(2)包括下集分流管管体(201),下集分流管管体(201)内沿轴向设有两个连通的内腔: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的顶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2017),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之间沿轴向设有一道过流板装配槽(2015);该过流板装配槽(2015)内安装有一块将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分隔开的过流板(2016),所述的过流板(2016)上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下过流孔(2018)。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集分流管(2)包括整体式的下集分流管管体(201),该下集分流管管体(201)内沿轴向设有一块与下集分流管管体(201)整体成形的过流板(2016),该过流板(2016)将下集分流管管体(201)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第三集流腔(Q3)、第四集流腔(Q4)的顶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2017),所述的过流板(2016)上还开有连通第三集流腔、第四集流腔的下过流孔(2018)。
CN201310664338.2A 2013-12-10 2013-12-10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Active CN103759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4338.2A CN103759473B (zh) 2013-12-10 2013-12-10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4338.2A CN103759473B (zh) 2013-12-10 2013-12-10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9473A true CN103759473A (zh) 2014-04-30
CN103759473B CN103759473B (zh) 2016-08-24

Family

ID=50526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64338.2A Active CN103759473B (zh) 2013-12-10 2013-12-10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5947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8589A (zh) * 2015-03-27 2015-07-01 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叠式油冷器
CN107110620A (zh) * 2014-12-26 2017-08-29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10328510A (zh) * 2019-05-14 2019-10-15 上海松芝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冷凝器集流管隔片及堵盖自动铆压设备及铆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5714A (zh) * 1997-05-07 1999-08-11 瓦莱奥空调技术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机动车空调装置的至少双流道蒸发器的分配/收集箱
CN201885595U (zh) * 2010-10-28 2011-06-29 华电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
WO2012150768A1 (en) * 2011-05-04 2012-11-08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Cold-storage heat exchanger
CN203259052U (zh) * 2013-05-03 2013-10-30 威海克莱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空冷式热交换器管箱
CN203731746U (zh) * 2013-12-10 2014-07-23 柳州五菱宝马利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5714A (zh) * 1997-05-07 1999-08-11 瓦莱奥空调技术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机动车空调装置的至少双流道蒸发器的分配/收集箱
CN201885595U (zh) * 2010-10-28 2011-06-29 华电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
WO2012150768A1 (en) * 2011-05-04 2012-11-08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Cold-storage heat exchanger
CN203259052U (zh) * 2013-05-03 2013-10-30 威海克莱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空冷式热交换器管箱
CN203731746U (zh) * 2013-12-10 2014-07-23 柳州五菱宝马利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0620A (zh) * 2014-12-26 2017-08-29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4748589A (zh) * 2015-03-27 2015-07-01 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叠式油冷器
CN110328510A (zh) * 2019-05-14 2019-10-15 上海松芝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冷凝器集流管隔片及堵盖自动铆压设备及铆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9473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3517B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US20170328638A1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202792697U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CN204188026U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标准构件、热交换器型芯以及热交换器
CN101943526A (zh) 一种双热源多壳程逆流增速型管壳式换热器
CN103759473A (zh)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US20030127217A1 (en) Laminate type evaporator
CN20364256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
CN104422200A (zh)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CN203731746U (zh)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
CN104567113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
CN203704759U (zh)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集分流管
CN207751200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器组
CN103759570A (zh) 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集分流管
WO2017096929A1 (zh)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和换热器
CN110470155A (zh) 换热管组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N203310165U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1256392A (zh) 一种换热器
CN106871701A (zh) 换热器
CN103759571A (zh) 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整体式集分流管
CN216115589U (zh) 多介质分集流结构、扁管换热器
CN108981234A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03759569A (zh) 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分流腔嵌入式集分流管
CN201811613U (zh) 一种双热源多壳程逆流增速型管壳式换热器
CN205300363U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0

Address after: 545007 No. 18 Hexi Road,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uzhou

Patentee after: Guangxi company limited of automobile group

Address before: The horse factory 545002 Liuzhou Road, No. 1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u Industrial Park A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Liuzhou Wuling Baoma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