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57961B - 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及其布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及其布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57961B
CN103757961B CN201310738405.0A CN201310738405A CN103757961B CN 103757961 B CN103757961 B CN 103757961B CN 201310738405 A CN201310738405 A CN 201310738405A CN 103757961 B CN103757961 B CN 103757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liquid
pipe
valve
dig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384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57961A (zh
Inventor
陈安江
邱振宝
王玉成
马焕星
王月洁
李卫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RUI MACHINERY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RUI MACHINER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RUI MACHINERY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RUI MACHINER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384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57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57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7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57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7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包括蒸煮锅,所述蒸煮锅的下部连接有放浆管,在放浆管上安装有放浆阀,放浆管上连通有布液装置,布液装置包括与放浆管连通的水平进液管,水平进液管的其中一端与放浆管连通、另一端连接有低温蒸煮液管、浸渍液管、置换洗涤黑液管;低温蒸煮液管、浸渍液管、置换洗涤黑液管并联设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间歇蒸煮装置的布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分别控制浸渍液阀、蒸煮黑液阀和置换洗涤黑液阀以及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进行浸渍操作、低温蒸煮操作和置换洗涤操作,使得黑液从蒸煮锅的底部加入由下往上流动,最终将蒸煮锅内的液体从锅顶出液环流管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及其布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歇蒸煮设备在蒸煮过程各阶段液体置换时的间歇蒸煮装置及其布液方法,可保证置换液分布合理、流动稳定和简化蒸煮器的构造,进一步提高置换效果,从而达到蒸煮药液均匀分布和提高蒸煮终了置换洗涤效率的效果,提高蒸煮质量和黑液提取率,并减少制造成本和工程质量,属于造纸制浆或化纤领域。
背景技术
间歇置换蒸煮操作中多阶段往蒸煮锅填充及置换不同成分和不同温度的液体,其中,升温时的温黑液、热黑液填充和蒸煮终了时的置换洗涤均要对锅内物料进行不同程度的置换洗涤,不同品牌的置换蒸煮技术对液体分布各有特点,有的是在蒸煮锅的下锥端部开有各液体置换口,有的是在蒸煮锅循环泵的入口管连接置换液体口,使液体流入蒸煮锅的方向不合理;锅内液体流出常为从锅中部的滤板处流出。这些布液方法均导致液体在蒸煮锅截面的布液流动状态不一致并易偏流或短流,使最终的置换功能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影响蒸煮操作药液分布的均匀性,还使设备制造和工程安装均存在缺陷。同时,由于操作过程冷热黑液交替使用的温度交变比较频繁,管路易受热应力影响而损坏以致影响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从蒸煮锅底部进行液体分布的间歇蒸煮装置,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置换洗涤效果,而且还能简化蒸煮锅的制造难度和优化工程安装及减轻管道对热应力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间歇置换蒸煮技术稳定可靠的运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包括蒸煮锅,所述蒸煮锅的下部连接有放浆管,在放浆管上安装有放浆阀,放浆管上连通有布液装置,布液装置包括与放浆管连通的水平进液管,水平进液管的其中一端与放浆管连通、另一端连接有低温蒸煮液管、浸渍液管、置换洗涤黑液管;低温蒸煮液管、浸渍液管、置换洗涤黑液管并联设置。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水平进液管上安装有锅入口压力阀。
进一步优化:水平进液管一端垂直连通有集液管,所述低温蒸煮液管、浸渍液管、置换洗涤黑液管分别与集液管连通,所述低温蒸煮液管上安装有蒸煮黑液阀,浸渍液管上安装有浸渍液阀;置换洗涤黑液管上安装有置换洗涤黑液阀。
进一步优化:所述蒸煮锅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在进料口上安装有锅盖阀,蒸煮锅上部设有与蒸煮锅连通的锅顶出液环流管,所述锅顶出液环流管的出口端连通有锅出液总管,在锅出液总管上安装有锅出口压力阀。
进一步优化:蒸煮锅上部安装有锅顶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间歇蒸煮装置的布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分别控制浸渍液阀、蒸煮黑液阀和置换洗涤黑液阀以及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进行浸渍操作、低温蒸煮操作和置换洗涤操作,使得黑液从蒸煮锅的底部加入由下往上流动,最终将蒸煮锅内的液体从锅顶出液环流管排出。
进一步优化:进行浸渍操作时,打开浸渍液阀、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浸渍黑液通过浸渍液管流经集液管和水平进液管以及放浆管进入蒸煮锅,液体沿着蒸煮锅的截面稳定流动从锅顶出液环流管流出进入锅顶出液总管送往相关的黑液贮槽,待达到液体量设定值后关闭浸渍液阀、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
进一步优化:进行低温蒸煮操作时;打开蒸煮黑液阀、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蒸煮黑液通过黑液管流经集液管和水平进液管以及放浆管进入蒸煮锅,液体沿着蒸煮锅的截面稳定流动从锅顶出液环流管流出进入锅顶出液总管送往相关的黑液贮槽,待达到液体量设定值后关闭浸渍液阀、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
进一步优化:进行置换洗涤操作时,打开置换洗涤黑液阀、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置换洗涤黑液通过黑液管流经集液管和水平进液管以及放浆管进入蒸煮锅,液体沿着蒸煮锅的截面稳定流动从锅顶出液环流管流出进入锅顶出液总管送往相关的黑液贮槽,待达到液体量设定值后关闭置换洗涤黑液阀、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
进一步优化:各阶段在引入液体操作时:锅盖阀和放浆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根据不同阶段的压力设定进行自动控制。
进一步优化:液体置换过程利用锅顶压力传感器传递压力信号比较进出口压力设定值控制锅入口压力阀和锅出口压力阀。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将蒸煮操作过程的浸渍操作、低温蒸煮操作和置换洗涤操作的液体全部从蒸煮锅的底部加入,由下往上将锅内液体从顶部置换出来,有效的防止偏流;
2、将各操作时的液体管全部接到蒸煮锅底部放浆管上,优化接管结构,减轻热应力对管路的损坏;
3、在置换洗涤过程控制黑液适宜的流速,保证液体在锅内截面流速的一致性;
4、控制蒸煮锅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压力,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间歇蒸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液体分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煮锅;2-锅盖阀;3-放浆阀;4-放浆管;5-低温蒸煮液管;6-蒸煮黑液阀;7-浸渍液管;8-浸渍液阀;9-置换洗涤黑液管;10-置换洗涤黑液阀;11-布液装置;12-锅入口压力阀;13-锅顶出液环流管;14-锅出液总管;15-锅出口压力阀;16-锅顶压力传感器;17-集液管;18-水平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包括蒸煮锅1,所述蒸煮锅1的下部连接有放浆管4,在放浆管4上安装有放浆阀3,放浆管4上连通有布液装置11。
所述蒸煮锅1的上部为锅进料口,在进料口上安装有锅盖阀2,蒸煮锅上部设有与蒸煮锅1连通的锅顶出液环流管13,所述锅顶出液环流管13的出口端连通有锅出液总管14,在锅出液总管14上安装有锅出口压力阀15。
蒸煮锅上部安装有锅顶压力传感器16,用于对蒸煮锅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布液装置11包括与放浆管4连通的水平进液管18,所述水平进液管18上安装有锅入口压力阀12,水平进液管18的其中一端与放浆管4连通、另一端连接有低温蒸煮液管5、浸渍液管7、置换洗涤黑液管9;低温蒸煮液管5、浸渍液管7、置换洗涤黑液管9并联设置。
水平进液管18上连通有集液管17,所述低温蒸煮液管5、浸渍液管7、置换洗涤黑液管9分别与集液管17连通,所述低温蒸煮液管5上安装有蒸煮黑液阀6,浸渍液管7上安装有浸渍液阀8;置换洗涤黑液管9上安装有置换洗涤黑液阀10。
上述间歇蒸煮装置的布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浸渍操作;引入浸渍黑液时,打开浸渍液阀8、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浸渍黑液通过浸渍液管7流经集液管17和水平进液管18以及放浆管4进入蒸煮锅1,液体沿着蒸煮锅1的截面稳定流动从锅顶出液环流管13流出进入锅顶出液总管14送往相关的黑液贮槽,待达到液体量设定值后关闭浸渍液阀8、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
2).低温蒸煮操作;
引入蒸煮黑液时,打开蒸煮黑液阀6、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蒸煮黑液通过黑液管5流经竖直进液管17和水平进液管18以及放浆管4进入蒸煮锅1,液体沿着蒸煮锅1的截面稳定流动从锅顶出液环流管13流出进入锅顶出液总管14送往相关的黑液贮槽,待达到液体量设定值后关闭蒸煮黑液阀6、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
4).置换洗涤操作;
引入洗涤黑液时,打开置换洗涤黑液阀10、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置换洗涤黑液通过黑液管9流经集液管17和水平进液管18以及放浆管4进入蒸煮锅1,液体沿着蒸煮锅1的截面稳定流动从锅顶出液环流管13流出进入锅顶出液总管14送往相关的黑液贮槽,待达到液体量设定值后关闭置换洗涤黑液阀10、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
在间歇置换蒸煮的浸渍操作、低温蒸煮操作和置换洗涤操作时黑液均是从蒸煮锅1的底部加入由下往上流动,最终将蒸煮锅1内的液体从锅顶出液环流管13排出。
各阶段在引入液体操作时:锅盖阀2和放浆阀3始终处于关闭状态;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根据不同阶段的压力设定进行自动控制;其它阀门根据不同的操作阶段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液体置换过程利用锅顶压力传感器16传递压力信号比较进出口压力设定值控制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协同保证液体输送畅通无阻及稳定可靠性。

Claims (8)

1.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包括蒸煮锅(1),所述蒸煮锅(1)的下部连接有放浆管(4),在放浆管(4)上安装有放浆阀(3),其特征在于:放浆管(4)上连通有布液装置(11),布液装置(11)包括与放浆管(4)连通的水平进液管(18),水平进液管(18)的其中一端与放浆管(4)连通、另一端连接有低温蒸煮液管(5)、浸渍液管(7)、置换洗涤黑液管(9);低温蒸煮液管(5)、浸渍液管(7)、置换洗涤黑液管(9)并联设置;
所述水平进液管(18)上安装有锅入口压力阀(12);
水平进液管(18)的一端垂直连通有集液管(17),所述低温蒸煮液管(5)、浸渍液管(7)、置换洗涤黑液管(9)分别与集液管(17)连通,所述低温蒸煮液管(5)上安装有蒸煮黑液阀(6),浸渍液管(7)上安装有浸渍液阀(8);置换洗涤黑液管(9)上安装有置换洗涤黑液阀(10);
所述蒸煮锅(1)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在进料口上安装有锅盖阀(2),蒸煮锅(1)上部设有与蒸煮锅(1)连通的锅顶出液环流管(13),所述锅顶出液环流管(13)的出口端连通有锅出液总管(14),在锅出液总管(14)上安装有锅出口压力阀(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蒸煮锅(1)上部安装有锅顶压力传感器(16)。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蒸煮装置的布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分别控制浸渍液阀(8)、蒸煮黑液阀(6)和置换洗涤黑液阀(10)以及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进行浸渍操作、低温蒸煮操作和置换洗涤操作,使得黑液从蒸煮锅(1)的底部加入由下往上流动,最终将蒸煮锅(1)内的液体从锅顶出液环流管(13)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歇蒸煮装置的布液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浸渍操作时,打开浸渍液阀(8)、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浸渍黑液通过浸渍液管(7)流经集液管(17)和水平进液管(18)以及放浆管(4)进入蒸煮锅(1),液体沿着蒸煮锅(1)的截面稳定流动从锅顶出液环流管(13)流出进入锅顶出液总管(14)送往相关的黑液贮槽,待达到液体量设定值后关闭浸渍液阀(8)、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歇蒸煮装置的布液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低温蒸煮操作时;打开蒸煮黑液阀(6)、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蒸煮黑液通过黑液管(5)流经集液管(17)和水平进液管(18)以及放浆管(4)进入蒸煮锅(1),液体沿着蒸煮锅(1)的截面稳定流动从锅顶出液环流管(13)流出进入锅顶出液总管(14)送往相关的黑液贮槽,待达到液体量设定值后关闭蒸煮黑液阀(6)、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歇蒸煮装置的布液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置换洗涤操作时,打开置换洗涤黑液阀(10)、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置换洗涤黑液通过黑液管(9)流经集液管(17)和水平进液管(18)以及放浆管(4)进入蒸煮锅(1),液体沿着蒸煮锅(1)的截面稳定流动从锅顶出液环流管(13)流出进入锅顶出液总管(14)送往相关的黑液贮槽,待达到液体量设定值后关闭置换洗涤黑液阀(10)、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间歇蒸煮装置的布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各阶段在引入液体操作时:锅盖阀(2)和放浆阀(3)始终处于关闭状态;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根据不同阶段的压力设定进行自动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间歇蒸煮装置的布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置换过程利用锅顶压力传感器(16)传递压力信号比较进出口压力设定值控制锅入口压力阀(12)和锅出口压力阀(15)。
CN201310738405.0A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及其布液方法 Active CN103757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38405.0A CN103757961B (zh)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及其布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38405.0A CN103757961B (zh)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及其布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7961A CN103757961A (zh) 2014-04-30
CN103757961B true CN103757961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525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38405.0A Active CN103757961B (zh)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及其布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579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3101A4 (en) * 2019-05-22 2023-01-25 Valmet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TRACTING HYDROLYSATE, BATCH COOKING SYSTEM AND ARRANGEMENT FOR HYDROLYSATE EXTRAC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2726A (zh) * 1983-08-24 1987-01-21 美商贝洛特公司 分批浸煮器多阶段制纸浆方法
CN1143398A (zh) * 1994-03-04 1997-02-19 贝洛特工艺技术公司 温度和碱料对纸浆白度的影响
CN102051834A (zh) * 2009-11-02 2011-05-11 绥宁县宝庆联纸有限公司 蒸煮过程热量置换冷喷放工艺方法
CN102251425A (zh) * 2011-07-28 2011-11-23 曲传武 纸浆连续置换蒸煮工艺
CN103352385A (zh) * 2013-06-28 2013-10-16 汶瑞机械(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木、竹原料节能环保置换蒸煮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2726A (zh) * 1983-08-24 1987-01-21 美商贝洛特公司 分批浸煮器多阶段制纸浆方法
CN1143398A (zh) * 1994-03-04 1997-02-19 贝洛特工艺技术公司 温度和碱料对纸浆白度的影响
CN102051834A (zh) * 2009-11-02 2011-05-11 绥宁县宝庆联纸有限公司 蒸煮过程热量置换冷喷放工艺方法
CN102251425A (zh) * 2011-07-28 2011-11-23 曲传武 纸浆连续置换蒸煮工艺
CN103352385A (zh) * 2013-06-28 2013-10-16 汶瑞机械(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木、竹原料节能环保置换蒸煮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3101A4 (en) * 2019-05-22 2023-01-25 Valmet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TRACTING HYDROLYSATE, BATCH COOKING SYSTEM AND ARRANGEMENT FOR HYDROLYSATE EXTRA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7961A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7961B (zh) 一种间歇蒸煮装置及其布液方法
CN104589478A (zh) 蒸压釜快速累积式余汽蓄能循环装置及方法
CN204431459U (zh) 蒸压釜快速累积式余汽蓄能循环装置
CN101461657B (zh) 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蒸汽锅
CN201686772U (zh) 一种圆筒自动煮茧机
CN204079937U (zh) 一种植物挥发油提取设备
CN104404804B (zh) 一种化学浆或溶解浆制备方法及其实验型置换蒸煮装置
CN204151122U (zh) 水洗釜加热系统
CN204187599U (zh) 一种蒸压釜余热蒸汽循环利用装置
CN204370165U (zh) 紧张热定型系统
CN203949348U (zh) 连续式电开水器
CN104697172B (zh) 导热油大型化负压短路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CN203847985U (zh) 蒸汽凝结水常压排放系统单元
CN106753784A (zh) 芝麻油过滤装置
CN208485890U (zh) 一种沼气发酵罐加热装置
CN205383586U (zh) 一种锅炉排污系统排污水回收利用的装置
CN206669709U (zh) 一种乏汽回收系统
CN204165035U (zh) 豆腐皮蒸锅汽水热封闭式回收装置
CN103867883A (zh) 蒸汽凝结水常压排放系统单元
CN205205109U (zh) 一种麦芽糖化设备
CN202898346U (zh) 高含水含聚原油加热装置
CN203582537U (zh) 真空脱气机
CN103757962B (zh) 一种间歇蒸煮放浆装置及其放浆方法
CN103292314A (zh) 一种冷凝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15310334U (zh) 枸杞多糖浸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