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54109A - 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54109A
CN103754109A CN201410003520.8A CN201410003520A CN103754109A CN 103754109 A CN103754109 A CN 103754109A CN 201410003520 A CN201410003520 A CN 201410003520A CN 103754109 A CN103754109 A CN 103754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motor vehicle
vehicle
self
sp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35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涛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035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541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54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4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属道路机动车环境保护领域,能够有效减少机动车自身尾气及扬尘污染、减低机动车雾霾制造力,它至少包括动力系统和行驶安全系统,并具有完整用途功能和正常使用性能,其特征在于:在机动车车体上增设喷口,与设置有加注端口的车载容器相通,所述喷口能够释放出以质量计含水量在10%至100%之间的离散颗粒物,这些离散颗粒物与污染物混合,从而减低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所述机动车是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或是电机驱动的机动车。所述污染物是机动车发动机废气,或是机动车行驶中从路面激起的扬尘,或是前述两者兼而有之。本发明适用于新造机动车,也适用于对现有机动车进行改造。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机动车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特别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机动车自身尾气及扬尘污染颗粒物、减低机动车雾霾制造力、减小机动车对环境空气危害性的一种治理机动车环境空气污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撰写本申请说明书时,正值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极重度污染之中,主要污染物指标爆表,PM10的数值超过1000,PM2.5高达800以上。就全国而言,雾霾污染已达到危害健康、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迫需切实加以治理。
“霾”是对空气污染物的一种笼统称谓,主要指可入肺颗粒物PM2.5(即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除此之外,主要空气污染物还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以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燃烧石化燃料是产生雾霾的主要根源,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不断加剧空气污染程度,除此之外,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等产生的扬尘也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形形色色的空气污染制造者和来源中,基数庞大、不断激增、浩浩荡荡、川流不息的机动车无疑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当我们站在路边,便可感受机动车制造空气污染的“能力”:随着车辆疾驰而过,其尾部便拖出一道布满烟尘的“尾巴”,我们的鼻腔便会嗅到石化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刺鼻气味,我们的眼睛为躲避烟尘袭击便会自然地眯缝。机动车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包括尾气烟霾、车轮与车体激起的扬尘以及发动机废气与扬尘综合而成的刺鼻气味,污染物中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等,可谓是“全能”的空气污染“制造者”。尾气烟霾与油品的质量或品质以及燃烧的充分程度有关,扬尘与路面积灰量、车速、车体大小及载重量等有关,特别是一些大型和重型车辆,比如城市渣土车、商品混凝土罐车、公交车、重型卡车及大型货车等,污染制造力更强。即便一些清洁能源车,例如天然气车、电车、电瓶车以及太阳能车等,不存在尾气烟霾或尾气污染很低,却仍难免激发扬尘与产生刺鼻气味。
我们多么希望,身边过去一辆机动车时,没有可怕的“霾毒”,没有恼人的烟尘,也没有刺鼻的气味,最好,还能带来一些如晨露、泥土、鲜花的清芬和芳香。即便这样的要求太高,难于实现,我们也希望机动车的空气污染尽可能减少、减低、减弱一些,成为“环境友好”的存在,成为令路人喜爱、欢迎的道路“宝贝”,或者,至少是可接受、可容忍的环保车辆,而不是象现在这样令人生厌、惹人反感的环境“害虫”、健康“杀手”和空气污染制造者。
治污减霾在技术方面尚且缺乏足够强大、足够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机动车污染的抑制和减低,目前尚缺乏全面、有效、可靠、简便的手段,特别是缺乏一种能够同时全面抑制和减低机动车尾气烟霾、行车扬尘和刺鼻气味的适用于石化燃料车和清洁能源车等全部道路机动车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而这正是本申请意图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已知的机动车空气污染治理方案主要着眼于对发动机废气或机动车尾气的过滤和改善。一种方案是在机动车尾气排放口加设过滤罩,如同人戴上防尘口罩一样,寄望能过滤掉尾气中的PM2.5。但可以想见的是,过滤罩会形成对尾气排放的巨大阻滞,会造成发动机排气不畅、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增加一个臭氧发生器,吸入环境中的空气作为“原料”,生成臭氧输出到机动车排气管中,使臭氧与机动车废气混合反应,再在排气管末端设置活性炭,对前述混合气体进行过滤再排出,这种方案煞费苦心,希望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发动机废气进行“优化”和“改良”,使其中的有害物质还原成“无害物”,再利用活性炭吸附尾气中的颗粒物,从而综合优化机动车尾气质量。但是,起过滤作用的活性炭如同前述第一种方案设置的过滤罩一样,会造成排气不畅,虽然理论上会有一定效果,但实用中未免以动力性能的下降为代价,可取性并不强。第三种方案是改变机动车排气管结构,内置一些能够与发动机废气化合或者对其转化起催化作用的添加物质,如尿素,同时加装静电吸附装置,通过较为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尾气起到“净化”作用,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小尾气污染和危害。这种方案造价成本较高,内置添加物的补充或更换较为困难,同时,由于只局限于对排气管进行优化,对机动车行驶中引起的扬尘以及造成的刺鼻气味没有干预,也无法干预,对使用环保燃料及电瓶储能的机动车无效,是一个尚不够彻底的机动车污染治理方案。
可见,为了全面减低机动车污染,需要同时考虑尾气、扬尘、气味三个要素,在尾气方面,应同时考虑有害成分的无害化处理和颗粒物的抑制和清除,并且,所施加的环保措施不应影响或损害机动车的动力性能和安全性能,这样,才能获得可堪大面积推广的、实用的机动车污染治理和优化方案。
我们不妨来借鉴一下大自然清理雾霾的方式,以从中获得启发,探寻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减低机动车污染的方案。自然界有“风、雨、雷、电”四种常见现象:风,尤其是大风,能够将“岛化”的城市中存在于街巷等“缝隙”中的雾霾吹散、移走,从而使空气质量得以优化;雨,特别是持续的中到大雨、能使地面湿透的雨,在雨滴下降过程中可以通过水面张力吸附雾霾颗粒,将其带到地面,并进而冲刷入下水道,这种涤荡天地、清污去浊的能力,能够使空气质量显著优化和改善,雨过天晴,艳阳高照,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和透爽,便足以证明“雨”的空气清洁能力;雷、电是同一过程分别从声、光两个方面呈现的表象,正、负云团相遇时释放的熊熊天火将弥散无际的空气污垢焚烧清除,所伴随的气体放电及带电离子使得有危害的粒子还原稳定,也能够改善空气质量。
在机动车上实现“风、雷、电”,要么并非易事,要么无益于减低污染,但仔细考虑实现“雨”的可能及效用,结果却令人欣喜和鼓舞。PM2.5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其有悬浮性,并且可漂移、扩散;之所以危害大,是因其可入肺、难清除。机动车的发动机废气中含有较多氮、硫氧化物及铅和其他重金属等有害物,还含有许多细小颗粒物,即便经过普通排气管的“处理”,仍有相当部分最终排放到大气中。如果能在排气管内造成“雨”的景象,则水面张力的吸附作用会形成对PM2.5及PM10的“清洗”和“冲刷”,对有害物形成“抓取”、溶解、积聚和排放,使最终排入空气中的有害物和颗粒物大幅减少;如果这“雨”中同时含有负离子,则不仅可强化吸附作用,更能还原、消解有害物质;如果形成“雨雾”,并且其中含有气味调节或空气清新成份,则可以使机动车尾气的气味更宜于为人接受,甚至还会“招人喜爱”,从而把机动车在人们心目中的感觉从“人见人厌”的“坏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再有,如果在机动车车架下方造出“雨”象,让“雨”下到路面或是车轮表面,则可以极大抑制机动车扬尘,使机动车自身造成的污染极大减低。无论是排气管内的“雨”,或是车架下的“雨”,最后都会流到路面,最终流向下水道,从而把本来会排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带入地面及地下,使环境空气得到净化和优化。
造“雨”以净化机动车空气污染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在机动车车架下方造出“雨”象,可能会令人联想到洒水车,但这是根本不同的。原因是:1、洒水车是专用环境清洁车辆,它的主要用途和功能就是洒水、清洁环境,而本申请所指的机动车是广义的、普遍的机动车,对其增加环境保护装置并不影响其主要用途和功能;2、洒水车是专用车辆,数量上在机动车中所占比例很低,其工作具有间歇性和局部性,对优化空气质量的作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而本申请所指的造出“雨”象的机动车广泛普遍、数量庞大,其增加造“雨”装置的主要目的即是优化环境空气质量且作用和效力具有全局性和持久性;3、洒水车的主要功能是清洁环境,而非减低“自身”对环境空气质量所造成的污染,本申请所指的造“雨”机动车主要是为了减低其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4、倘若洒水车是石化燃料车,仍可通过在其排气管内造“雨”以减低其自身对环境空气的污染;5、洒水车自身的扬尘污染较低,而本申请中为机动车所增加的造“雨”装置是为了“减低”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较低”与“减低”是不同的概念,前者突出本来的状态或样子,后者突出改变、改善及优化,无论如何,洒水车都不能称为“减低”了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
还有一种利用喷头喷出冷却液、为机动车刹车片降温的装置,与本申请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属于机动车行驶安全领域,并且,其喷出物的行进目标是刹车片表面,通过在刹车片表面的附着和滑落带走热量,达到为刹车片降温并保护刹车片的目的。即便喷头被做成将冷却液喷出成不是液柱、而是雾状,也仅仅是为了节约冷却液资源,但相伴随的问题是,冷却效果会受到减弱、打折扣。本申请虽然也使用喷头,但却属于机动车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是环境空气保护领域,喷头喷出的离散颗粒物或者雾状物,其行进目标是空气污染物,通过与污染物的混合,达到“吸附”、“抓取”、“溶解”、“还原”、“带走”、“净化”污染物从而减低机动车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的目的。喷成雾状,客观上会节省喷出物资源,但节约资源只是一个附带的客观效果,更主要、更关键的原因和目的是,雾状物对机动车空气污染的“吸附”、“抓取”等净化能力更强、效果更显著,而液柱则要差很多,其效果微弱到甚至可以被“忽略”。所以,就净化原理以及除尘去污效果而言,本申请的喷头喷出雾状物是必然的选择。
对“雨”的除霾去污能力的充分借鉴和对水的空气净化作用和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有效运用,导致出本中请的思想、原理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它至少包括动力系统和行驶安全系统,并具有完整用途功能和正常使用性能,其特征在于:在机动车车体上增设喷口,与设置有加注端口的车载容器相通,所述喷口能够释放出以质量计含水量在10%至100%之间的离散颗粒物,这些离散颗粒物与污染物混合,从而减低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所述机动车是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或是电机驱动的机动车。所述污染物是机动车发动机废气,或是机动车行驶中从路面激起的扬尘,或是前述两者兼而有之。
所述喷口借助中间装置与所述容器相通,中间装置能使容器内容物被输送到喷口。
所述中间装置包括超声雾化装置,它把进入的含水物质通过超声能量进行雾化,所生成的雾状物最终经所述喷口释放。
所述中间装置包括加压装置,加压装置是流体泵,或是气体压缩装置。
所述中间装置包括用于连通容器与喷口的管道装置,管道装置上覆盖有保温材料,用以防范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管内流体冻结而阻塞喷出。
所述喷口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管内,或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管管壁上,或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管外,或在机动车车身下方,或同时在前述四种位置中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位置上。
所述容器是压力容器。
所述容器除被加注进自来水以外,还加入添加物,添加物是空气气味调节剂,或是防冻剂,或是融雪剂,或是盐,或是臭氧,或是二氧化碳。
所述容器包括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
所述机动车驾驶室内设置有指示控制装置,它从机动车上接取电源,能显示喷口流量和/或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息,当容器内容物剩余量少于容器容积的10%时,指示控制装置能发出报警提示,指示控制装置还能控制容器与喷口之间的通断和/或从容器到喷口的流量大小。
本发明通过增设车载喷口,并使其与设置有加注端口的容器相连通,用水作为清洁物质,构建出机动车环境空气保护系统或装置。所述用作清洁物质的水被加注进并贮存在所述容器内,是液态或是气态水,在被从容器输往喷口的过程中是流体,在被从喷口释放出之后,以离散颗粒物的形式与机动车发动机废气和/或机动车行驶中从路面激起的扬尘混合,通过水或水溶液的吸附、溶解作用,捕获污染物并加速其沉降,从而减低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所述喷口是喷头,或是离散颗粒物释放口。所述中间装置是喷口与容器之间的连接装置。所述机动车可以是石化燃料车,例如柴油车、汽油车、天然气车,也可以是生物能源车,例如酒精车、乙醚车,还可以是清洁能源车,例如电车、电瓶车以及太阳能车。
所述容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容器之间可以相互连通。所述喷头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喷头之间可以连通。所述容器的加注端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两个以上十个以下的多个,分别经由各个加注端口都可以进入容器内腔。所述容器可以是机动车的水箱,也可以是加设于车体上的容器,其加注端口可以直接接纳来自车体外的加注物,也可以与机动车水箱相连通、从机动车水箱取得水作为加注物,所加设的容器可以是对内容物具有全方位压力密闭性的压力容器,也可以是具有开放性的非压力容器。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一腔多口”的装置,其特征是: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口与同一腔体有路径可通,至少有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容器的内容物经由一个进口进入腔体,可以经由其他进口同时加入添加物质,共同进入腔体的物质经混合和/或反应后再经由出口最终抵达所述喷头。所述的添加物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一种以上十种以下的多种,所述的添加物可以是臭氧,可以是盐,可以是空气气味调节剂,可以是二氧化碳,可以是防冻剂,也可以是融雪剂。所述喷头的喷出物呈锥状散开。所述喷头朝向机动车车轮,或朝向机动车车身下方的路面。所述喷头、容器及两者之间的连接装置覆盖有保温材料,或是加热装置,用以防范环境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容器的内容物冻结而阻塞喷出。所述容器包括有内容物剩余量的检测或传感装置,内容物剩余信息可以显示于设置在机动车驾驶室内的指示装置上。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有流量检测装置,或是在所述连接装置上设置有流量传感装置,流量信息显示于设置在机动车驾驶室内的指示装置上。所述容器与空气压缩装置相连,容器与喷头之间的连接装置中包括通断控制阀。所述喷头在机动车排气管内,喷头流量由发动机转速决定。所述喷头在机动车排气管外,喷头流量由车轮转速决定。所述喷头不仅存在于机动车排气管内,还存在于排气管外,排气管内的喷头与排气管外的喷头相比较,规格、形式以及由规格和形式决定的最大流量可以存在差别。所述容器与加压泵相连。所述容器的内容物可以是单组份的,也可以是多组份的混合物,容器内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本发明适用于新造机动车,在设计、制造时,将环境空气保护装置或系统通盘考虑,纳入机动车系统结构中,成为新造机动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生产出环保低污染机动车;本发明也适用于对现有机动车的改造,通过为现有机动车加装环境空气保护装置或系统,使现有机动车的污染制造力降低,环境保护能力或环境友好度提高。因此,本发明是机动车环境空气保护的彻底和有效解决方案。
今后的机动车,将不仅需要加“油”,还需要加“水”,加水不是为了冷却循环,而是为了保护环境。所加的水像油一样会被消耗,所不同的是,油是燃烧掉的,为了获取能量和动力,而水是被喷掉的,目的是为了减低污染,油与水在机动车上实现了完美的平衡与和谐。对于不使用石化燃料的清洁能源机动车,虽然不用烧油、烧天然气了,但却仍需要消耗水,因为水是与环境空气保护相对应的,能源可以更替,但水的清洁和环保作用无可替代!千百年来,人类清除污染、清洁环境,一直在用水,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本发明使用水清洁机动车污染,似乎与人类洗涤清洁史有着紧密的契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用的功能模块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局部方案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局部方案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局部方案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动车车身俯视外沿周线;2、设置有加注端口的容器;3、用于在容器内容物与喷口之间建立通路的中间装置;4、喷口;5、指示控制装置;6、容器及其附属装置;7、喷口装置;8、电磁连接装置;9、管道连接装置;10、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1、截取局部示意线;12、超声雾化装置;13、容器加注口;14、非压力容器;15、压力容器;16、机动车排气管局部;17、喷头;18、加压泵;19、管道流量检测装置;20、容器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21、阀门;22、空气压缩装置;23、气/液压接纳装置;24、气液混合管;25、臭氧发生器;26、机动车车身俯视局部外沿线;27、机动车车轮俯视示意;28、机动车驾驶室俯视局部外沿线;29、管道连接件(三通);30、管道连接件(四通);31、指示控制装置主体;32、机动车发动机转速信号输入装置;33、机动车车速信号输入装置;34、管道流量检测信号输入装置;35、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号输入装置;36、电源输入装置;37、指示控制装置操控键盘;38、控制输出端;39、指示控制装置内置的声音提示装置;40、指示控制装置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结构原理示意图。机动车车身俯视外沿周线1勾勒出一辆道路机动车,它可以是石化燃料车,例如柴油车、汽油车、天然气车等,也可以是生物能源车,例如酒精车、乙醚车,还可以是清洁能源车,例如电车、电瓶车以及太阳能车等,该机动车可以是轿车、越野车、都市休旅车(SUV),也可以是大型和重型车辆,比如城市渣土车、商品混凝土罐车、公交车、重型卡车及大型货车等,还可以是专用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洒水车、扫地车等。在机动车车体上增设喷口4,它与设置有加注端口的容器2相通,相通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相通,即喷口4本身就是设置有加注端口的容器2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间接相通,借助用于在容器内容物与喷口之间建立通路的中间装置3,把喷口4与设置有加注端口的容器2的内腔连接起来,容器内容物可以经由通路到达喷口4。用于在容器内容物与喷口之间建立通路的中间装置3可以是超声雾化装置,也可以是加压泵,还可以是空气压缩装置,用于在容器内容物与喷口之间建立通路的中间装置3显然可以包括连接用的管道、管道连接件和阀门,也可以包括一些附属装置,如流量检测装置等,和一些附加装置,如:超声雾化器或加压泵或空气压缩器的控制器及输入电源,容器内容物检测装置以及设置于机动车驾驶室内,用于监视容器及喷口工作状态和发出操控指令、实施操动控制的指示控制装置,等等。设置有加注端口的容器2可以是对内容物具有全方位压力密闭性的压力容器,也可以是具有开放性的非压力容器,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容器之间还可以连通。喷口4可以是喷头,也可以是离散颗粒物释放口,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喷口之间可以连通,喷口4可以被设置在机动车排气管内,可以在排气管外,也可以既在排气管内设置,又在排气管外设置,实现内外兼有。所述容器的内容物是水或水溶液,以质量计,含水量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一百之间,内容物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气态。有了这些环境保护“装备”,就可以在机动车排气管内以及车身下方造“雨”,喷口4能够释放出以质量计含水量在10%至100%的离散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与污染物混合,污染物可以是机动车发动机废气,也可以是机动车行使中从路面引起或激起的灰尘或扬尘,通过水颗粒的吸附、溶解作用,将污染物抓取、还原、带走,阻断污染物向环境空气中的进入和扩散,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从而减低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实用的功能模块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实用中,为了简化设备及装置的加工制造、提高系统安装及调试的效率,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即:将一些功能集合、集中、集成起来,形成功能模块,只需明确功能模块的输入和输出参数、状态及要求即可,模块中与各项功能相应的组件会完成转换、计算等过程,对使用而言,明了模块的输入、输出及所执行的功能就足够了,无需细究模块内部构造及工作过程。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虽然涉及多种装置、多个环节,但为了简化应用,也可以考虑采取模块化的系统结构,即从功能上将整体系统划分成喷口子系统、容器子系统及指示控制子系统三个大的部分:容器子系统不仅包括用于存贮内容物的容器本身,同时,还将与容器本身连接紧密、难于分割的加压装置、检测装置以及各种接口装置等向容器本身靠拢并集中在容器上,集成为一体,把容器本身作为器件及装置的附着体和承载体,实现功能上的集合性和包容性,总之,除加注端口外,容器子系统的输入是电或磁或电磁形式的,而其输出端口是管道形式的。指示控制子系统一般需要设置在机动车驾驶室内,以方便驾驶员观察和操控,它是一个信息交互系统,通常需要有显示屏,也可以同时带有声音提示装置,用于向驾驶员提供一些系统状态信息,还需要有键盘或按钮或其他接收装置,用于接受驾驶员对系统工作的控制或调整意图,当然,必不可少的,指示控制子系统需要有电源输入,根据观察和控制的需要,还可以引入机动车发动机转速、机动车车轮转速、容器实时输出流量、容器内容物实时剩余量等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总之,指示控制子系统除可通过接触方式接受驾驶员的控制指令或操动意图输入外,其他输入输出均是电或磁或电磁形式的。喷口子系统用于执行喷出或释放含水离散颗粒物,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或分布,喷口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在机动车排气管内,也可以在排气管外,还可以内外兼有,可以是单体喷口,也可以是连体喷口,可以包括一些附属的安装和/或接口装置,也可以包括阀门或其他通断控制装置,总之,喷口子系统有确定的管道输入端口,这样的输入端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通过这样的功能模块化之后,本发明的系统装置安装或实现方式就会非常简易:在机动车驾驶室安装指示控制装置5,实现前述指示控制子系统;在车上适合的位置安装容器及其附属装置6,实现前述容器子系统;在机动车车体上安装喷口装置7,实现前述喷口子系统;在喷口装置7与容器及其附属装置6之间安装管道连接装置9实现容器与喷口的连通;之后,通过电磁连接装置8将容器及其附属装置6与指示控制装置5连通;最后,为指示控制装置5接通电源,引入发动机和车轮转速信号,实现指示控制装置5与机动车的连接,就可以构成完整的机动车环境空气保护系统了。管道连接装置9除包括管道外,还可以包括管道连接件,如接头、三通、四通、过桥等,管道及其连接件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塑料,还可以是金属与塑料的集合物。电磁连接装置8可以包括导线,也可以包括电磁耦合装置或光电耦合装置,还可以包括红外线、无线短波等电磁波收发装置。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此实施例是本发明使用超声雾化装置实现机动车尾气或发动机废气净化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非压力容器14设有容器加注口13,超声雾化装置12被置于非压力容器14内,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与超声雾化装置12通过管道连接装置9相连通,截取局部示意线11呈现出机动车排气管局部16,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被设置在机动车排气管局部16内。非压力容器14中以质量计含水量在10%至100%的内容物被超声雾化装置12的超声能量激发成雾状的离散颗粒物,这些含水颗粒物经由管道连接装置9到达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并最终进入机动车排气管局部16内,在排气管中与机动车废气混合。非压力容器14的内容物是水或水溶液,其中的水是液态或是气态水。本实施例中的机动车可以是石化燃料车,例如柴油车、汽油车、天然气车,也可以是生物能源车,例如酒精车、乙醚车,还可以是清洁能源车,例如电车、电瓶车以及太阳能车。由于含水离散颗粒物的粒径在1至5微米之间且含有较多的负离子,因而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将机动车废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捕获”,“捕获”意味着合为一体,当来自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的一只颗粒不断“捕获”机动车废气中的多只细小颗粒时,所形成的结合体的粒径、体积和质量就会增大,直到失去在空气中的悬浮性,当这样的吸附多只机动车废气细小颗粒物所结合成的“大”颗粒最终经机动车尾气口排入环境空气中后,其会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降直至落到地面,由于减少了机动车废气中的细小颗粒物排入环境空气并在环境空气中长时间悬浮的情况,因而本实施例能够减低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另外,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释放出的含水颗粒在机动车排气管内与发动机废气混合,能够增加机动车尾气的湿度,有利于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并减小机动车尾气所造成的刺鼻气味,这也是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得到减低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在非压力容器14中以质量计含水量在10%至100%的内容物中加入空气气味调节剂,空气气味调节剂可以是花香味或是泥土味,这样,经雾化并与发动机废气混合,最终进入环境空气的机动车尾气就能获得宜人的气味,该气味由所加入的空气气味调节剂决定,气味的轻重程度由空气气味调节剂的添加量决定,对机动车尾气气味的改变和优化是机动车尾气质量得到提高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本实施例中,超声雾化装置12使用机动车自带发电机供电,超声雾化装置12的工作频率、功率及出雾量依据机动车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种类设定和调整。管道连接装置9可以是单根管道,也可以是多根管道组成的管道系统,其中还可以包括管道连接件,如接头、三通、四通、过桥等,管道及其连接件的材质可以是钢、铁、钛、锌及不锈钢等金属,也可以是塑料、PVC等非金属,还可以是金属与塑料混用。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与机动车排气管内腔相通,可以在排气管内,也可以在排气管管壁上,还可以在排气管外。若在排气管管壁上,则排气管管壁上有口以接纳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的释放物进入排气管内;若在排气管外且在排气管长度方向的范围内,则排气管管壁上不仅有口,而且从该口还伸出管道,用以接纳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的释放物进入排气管内,若在机动车尾气排放口之外,即超出排气管长度方向的范围,则需在尾气口增加类似管道“三通”的装置,将机动车尾气与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的释放物分别从不同入口接纳进入同一腔体,混合后再从第三口排出。离散颗粒物释放口10可以在机动车排气管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可以在发动机排气口与排气管相连接的位置或者附近,可以在排气管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也可以在机动车排气管的排气口或者附近位置。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此实施例是本发明使用加压泵实现对流体加压并最终获得含水离散颗粒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非压力容器14设置有容器加注口13,管道连接装置9将加压泵18与非压力容器14连接相通,连接通路上设有管道流量检测装置19,加压泵18的出口经过另外的管道连接装置9与喷头17连通,非压力容器14上设置有容器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20。从容器加注口13加注进非压力容器14的以质量计含水量在10%至100%的物质通过管道连接装置9被加压泵18从非压力容器14中抽出并加压后通过另外的管道连接装置9输送给喷头17,喷头17在压力作用下,使进入的含水物质破碎并被喷出成离散颗粒物,这些离散颗粒物中包含粒径大于10微米的含水颗粒,喷出物呈锥状散开。喷头17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喷头间还可以连通。喷头17可以是单体的,也可以是连体的。喷头17可以在石化燃料机动车排气管内,其喷出的雾状含水离散颗粒物就像是在排气管内人工造出的“雨”,“雨滴”与机动车发动机废气混合,吸附发动机废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发动机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碰撞、融合,将这些有害物质溶解、溶入,通过这样的吸附和融溶作用,实现对发动机废气的“清洗”,使发动机废气中的部分颗粒物和有害物进入“雨滴”中,进而随机动车尾气气流排出到环境空气中,并最终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地面,从而使本来会进入环境空气中并长时间悬浮的污染物落着于路面,实现对发动机废气污染环境空气的阻断或减弱,可以减低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喷头17也可以在石化燃料机动车的排气管外,或者,在清洁能源机动车,如天然气车、电车、电瓶车以及太阳能车的车身下方,可以朝向路面喷射,也可以朝向机动车车轮喷射。因为路面上总会有一些灰尘,随着车轮的转动,路面灰尘被车轮粘带并卷抛到环境空气中,并且,车辆行驶中形成的气流也会将路面灰尘拖甩和扇动起来,车轮和车体气流共同激发路面灰尘形成扬尘,对环境空气构成污染。石化燃料机动车的排气管外或清洁能源机动车车身下方的喷头,正可以将含水颗粒物喷到这些扬尘中,通过与扬尘污染物的混合,吸附并裹挟扬尘随着含水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重回路面,这一过程类似“下雨”或“洒水”,能够减低机动车自身由于激发扬尘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即便携带着污染物的喷头17所喷出的含水颗粒物下落地面需要时间,但其随着重力作用朝向地面下降的运动方向是确定和坚定的,较之污染物的悬浮时间要短得多,较之扬尘的自然沉降要快得多,因而本实施例减低机动车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的效果是确定的。本实施例中,加压泵18内含直流电机,从机动车电瓶接取直流电源。管道流量检测装置19可以是浸入式机械流量计,也可以是接近式的电子流量检测计。容器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20可以是探头式电子液位仪,也可以是超声液位探测器。管道流量检测装置19和容器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20可以全部省去不用,也可以省去二者中任意之一。可以使用管道流量检测装置19或容器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20中任意一个控制加压泵18的电源通断,当管道流量为零或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低于设定的下限时,即关闭加压泵18的电源、暂停抽取和喷出工作,同时,也可以设置报警装置,在加压泵18的电源关断时发出声音或灯光报警信号,提示向容器内加注物质或检查管道状态。管道连接装置9可以是单根管道,也可以是多根管道组成的管道系统,其上可以覆盖有保温材料,或是使用机动车电瓶作为电源的电加热装置,用以防范环境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管道内的物质被冻结而阻塞喷出。除水以外,还可以向非压力容器14内添加其他物质,所添加的物质可以是盐,可以是防冻剂,可以是空气气味调节剂,还可以是融雪剂,或者,添加物是前述盐、防冻剂、空气气味调节剂、融雪剂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添加物质总是对应着一定的目的或效果:盐可以起到简单的防冻和融雪作用;防冻剂主要是为了避免管道连接装置9和加压泵18的过流腔体因低温冻结而阻塞流体通过及从喷头17喷出;空气气味调节剂是为了减轻机动车尾气及扬尘所造成的刺鼻气味,同时还可以改善和优化机动车所造成的嗅觉感受;融雪剂主要是为了机动车在雪地上行驶时同时还能对路面积雪产生更强的消融作用,当积雪路面上有多辆机动车驶过时,会使积雪快速融化消失。本实施例中,非压力容器14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容器之间可以连通,使用多个相连通容器的目的是希望充分利用车上的闲置空间,做成容积尽可能大的容器,哪怕是多个分散分布的“小容器”,经连通后就形成较大的实际容量,可以视同一个“大容器”。非压力容器14可以就是机动车的水箱,也可以是与机动车水箱连通的容器,使用机动车水箱做容器或者将容器与机动车水箱连通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机动车水箱较高的温度,以免在气温较低时冻结管道或喷头而阻滞喷出。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此实施例是本发明使用压力容器配合加压装置实现对流体加压并最终获得含水离散颗粒物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压力容器15通过气/液压接纳装置23既与容器加注口13连通,同时还与空气压缩装置22连通,压力容器15还通过气液混合管24既与臭氧发生器25连接,同时与管道连接装置9连通,管道连接装置9与阀门21的一端连接,阀门21的另一端经过另外的管道连接装置9与喷头17连通。压力容器15是能够同时承受来自内部全方位压力的容器,不同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非压力容器14。气/液压接纳装置23是压力容器15的延伸和组成部分,其上的与空气压缩装置22相连的端口和容器加注口13都是压力容器15的加注端口,因为,经由这样的加注端口都可以进入容器内腔,都可以用于向容器内加注物质。气/液压接纳装置23上还可以有其他端口,只要经由这样的端口能够进入容器内腔、能够用于向压力容器15加注物质,则这样的端口都是压力容器15的加注端口。气/液压接纳装置23上与空气压缩装置22相连的端口和容器加注口13都具有“只能进,不能出”或者“进可通,出截止”的进入单向性。以质量计含水量在10%至100%的物质经由容器加注口13被夹住到压力容器15内,空气压缩装置22向压力容器15注入空气并使压力容器15内部保持一定的压力强度,当压力容器15内部的压强低于所设定的下限阀值时,空气压缩装置22启动工作,为压力容器15增压,当压力容器15内部的压强高于所设定的上限阀值时,空气压缩装置22暂停工作,从而使压力容器15内部的压强保持在上、下限阀值之间。压力容器15竖直方向的上部设有泄压阀,其开启压力高于空气压缩装置22暂停工作所对应的上限设定阀值。当从容器加注口13向压力容器15加注时,加注压力高于泄压阀的开启压力,从而使压力容器15内的空气通过泄压阀排出,直至泄压阀溢出流体时,表明压力容器15已注满,应停止加注。压力容器15的内容物在压力驱使下进入气液混合管24,在其中与来自臭氧发生器25的臭氧混合,继而通过管道连接装置9和阀门21到达喷头17,经喷头17粉碎并喷出成含水离散颗粒物。从容器加注口13加注进压力容器15的物质,除含水流体外,还可以注入二氧化碳作为添加物,二氧化碳在一定压力下可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添加二氧化碳可使压力容器15内形成碳酸水,在碳酸水经设置于机动车排气管内的喷头17喷出成雾状离散颗粒物时,会大量吸收热量,从而可以使喷头17降低排气管内气温及机动车尾气温度的效果得到大幅强化,可以改变机动车尾气的灼热感,起到改善尾气质量的作用。如果在向压力容器15中添加二氧化碳的同时,再添加注入一些空气气味调节剂,则汽车尾气不仅可以具有冰凉感,更可以带来如碳酸饮料般的清香气味,使机动车尾气改头换面,呈现出非同反响的“环境友好”效果。喷头17可以在石化燃料机动车排气管内,也可以在石化燃料机动车的排气管外,或者,在清洁能源机动车的车身下方,当然,对于石化燃料机动车,喷头17可以既存在于排气管内,还同时存在于排气管外。喷头17的喷出物清洁机动车发动机废气、抑制车轮和车体所激起的扬尘的原理和过程与实施例2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管道流体中混入了臭氧,形成了臭氧溶液,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对于发动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以及铅等重金属具有氧化还原作用,能够使有毒气体的毒性消失或减弱,能够将重金属氧化成氧化物,对于机动车扬尘中的细菌有灭杀作用,随尾气进入空气的臭氧还能够起到对空气的消毒作用,从而强化减低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污染的效果。为了实现更精细的控制,在压力容器15中可以增设一个容器内流体剩余量检测判断装置,当容器内有流体和无流体时分别发出不同的信号。本实施例中,阀门21可以是电动阀,也可以是电磁阀。气液混合管24与臭氧发生器25相连接的端口本身就是“只能进不能出”的单向进入端口。臭氧发生器25与阀门21均使用机动车发电机供电。臭氧发生器25在有电源输入且阀门21开通的条件下工作,否则停止。阀门21在有电源输入且容器内有流体的条件下开通,否则关闭。本实施例中,如果仅留下压力容器15、喷头17和管道连接装置9,而去掉其他装置,则构成本发明实施例8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8中,压力容器15中原本充满空气,当从容器加注口13向压力容器15加注流体时,加注压力推动流体进入容器腔体,随着进入流体的增多,所占用的容器空间就会增大,而原本充满容器的空气只好向压力容器15竖直方向的上部聚集并且所占空间会相应减小,气体压强就会增大,进入的流体越多,占用的空间越大,受压空气的体积就越小、内部压强就会相应越大。当达到一定内压,停止加注后,容器加注口13“只能进,不能出”的单向性会使压力容器15内部的压力得到维持。即便考虑到从加注开始,只要压力容器15内有压力,流体就会经由管道连接装置9而从喷头17不断喷出,但基于加注流量远大于喷出流量的现实,喷出并不会改变前述过程的定性成立。在加注停止后,喷头17便可持续喷出,压力容器15内贮存的流体会逐渐缓慢减少,容器内的压力也会逐渐缓慢降低,直到容器内压力低到不能再从喷头17喷出,则喷头就会停止喷出。这时,就必须再次加注,继而再喷出工作,形成周而往复。当然,后续加注也可以在喷头17尚未停止喷出之前进行,即在压力“耗尽”之前就实施再加压,这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实施例8要求带压加注,这对加注装置有一定要求,而喷头的工作状态仅由容器压力决定,缺乏更精细的控制,显得简单粗糙,这些是其缺点,但实施例8的优势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简便、可靠,带压加注并不难实现,对喷头流量不施加干预和控制也并非不能接受,该方案特别适合于城市渣土车、商品混凝土罐车、公交车等在两地之间重复往返的专用车辆。实施例8中,喷头17的喷出物呈锥状散开,喷头17可以在石化燃料机动车排气管内,也可以在石化燃料机动车的排气管外,或者,在清洁能源机动车的车身下方,当然,对于石化燃料机动车,喷头17可以既存在于排气管内,还同时存在于排气管外。通过控制容器的容积并限制喷头的入口管径,不仅可以确定出每次加注能够获得的持续喷出时长,还可使该时长符合使用要求,只要在此时长内能够再次获得加注条件,此方案的应用就成立且有效。由于实施例8中通常将喷头流量限制得比较小,而限制流量的办法就是减小管道连接装置9的管径和喷头17的入口管径,在低温环境下,特别是极端低温下,管道及喷头就容易被冻结而阻滞喷出,因此,应该对管道和喷头设置保温装置,比如,用隔热材料将管道和喷头包严,以确保不会发生冻结的情况。
如果进一步将实施例8中的道连接装置9去掉,仅留下压力容器15和喷头17,就构成本发明实施例9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实施例9中,由于没有管道连接装置,喷头17只能直接与设置有容器加注口13的压力容器15连通,形成“喷壶”的样子。喷头17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被设置在石化燃料机动车排气管内,可以被设置在机动车车身中部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车身下方、车轮上方的空间中。为方便从车体外对压力容器15实施加注,需要将容器加注口13制作成细长状,以使加注口能够方便地被触及,或者,需要特制加注装置,可以将加注装置固定安装在机动车车身上,通过加压泵把吸入的流体注入压力容器15中。实施例9是本发明应用的极端方式,简化程度、简略程度都达到极致,系统结构也达到最简化的状态,有其缺陷和局限,但也有其适用的场合与环境。
如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局部方案示意图,该局部方案是本发明应用于抑制扬尘的一种喷头设置方案。截取局部示意线11截取了机动车的一个局部,机动车车身俯视局部外沿线26指示机动车两侧的边沿,机动车车轮俯视示意27指示出机动车两侧的车轮,与管道连接装置9相连的喷头17设置于机动车车身下方、两侧车轮之间的中部区域。本局部方案用于抑制机动车行驶气流从路面拖甩和扇动的扬尘,与在车身下方向路面“下雨”或“洒水”类似,喷头17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单体,也可以是连体,它朝向路面,使喷出物呈锥状散开,覆盖机动车下方较大的区域,甚至可以包括车轮前后的区域,喷出物中包括有含水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与扬尘混合,吸附、携带、压制、冲刷扬尘颗粒回落到路面,从而减低机动车因为扬尘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这种方案适用于轿车、面包车、越野车、都市休旅车(SUV)等小型车辆。
如图7所示,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局部方案示意图,该局部方案是本发明应用于抑制扬尘的另一种喷头设置方案。截取局部示意线11截取了机动车的一个局部,机动车车身俯视局部外沿线26指示机动车两侧的边沿,机动车车轮俯视示意27指出机动车两侧的车轮,管道连接件(三通)29是管道连接装置9的组成部分,借助管道连接件(三通)29,两组喷头17互相连通并与管道连接装置9连通,两组喷头17分别被设置在机动车车身下方、两侧车轮上方的空间中,用于抑制机动车车轮从路面卷带和抛甩的扬尘。为了使喷出物覆盖车轮全部宽度范围,并免于向车身两侧的外部喷溅,两组喷头17均被制作成条形多喷孔样式,条形喷头的长度方向覆盖车轮的宽度方向,每组喷头只有一个入口,条形喷头的喷孔可使喷出的雾状水滴朝向车轮及其前后的路面,从而把车轮笼罩在水幕之下,实现对车轮扬尘的有效喷洒抑制。这种方案适用于渣土车、商品混凝土罐车、公交车、重型卡车和大型货车等后轮为双排车轮的大型机动车。
如图8所示,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局部方案示意图,该局部方案是本发明机动车驾驶室内设置的用于监视和控制机动车环境空气保护系统工作状态的指示控制装置的一种功能全面、具有实用性的实施方式。指示控制装置主体31容纳并包括着用以获知和操控机动车环境空气保护系统工作状态的相关输入、输出装置和信号、数量处理装置,其中,输入装置包括:电源输入装置36、管道流量检测信号输入装置34、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号输入装置35、机动车发动机转速信号输入装置32、机动车车速信号输入装置33、指示控制装置操控键盘37;输出装置包括:指示控制装置显示屏40、指示控制装置内置的声音提示装置39、控制输出端38;处理装置包括信号转换、计算和控制量给定等装置,指示控制装置主体31的电源输入装置36与机动车电瓶连接,指示控制装置以机动车电瓶做电源供电,管道流量检测信号输入装置34和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号输入装置35分别与流量检测和容器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相连接,取得模拟信号,机动车发动机转速信号输入装置32和机动车车速信号输入装置33分别与机动车发动机转速和车速检测装置相连接,取得模拟或数字信号。指示控制装置主体31采用模块化理念,除手触键盘、扬声器及显示屏外,其他输入输出及处理装置均使用或电或磁或电磁的信号形式;设有输入输出端口,便于实现与外部的连接;各端口的信号形态、数量范围及功能非常明确,内置转换、计算等处理单元的逻辑关系清晰;在确定的输入条件下,可以得到相应的控制输出形态和数量。可以将控制输出端38分为两路:一路用于控制机动车排气管内用以抑制发动机废气污染物的喷头的压力或流量,其输出主要由机动车发动机转速信号输入装置32的输入信号决定,同时参考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号输入装置35的输入信号,只有当剩余量在正常范围时,才会正常输出控制量,发动机转速越高,所产生的废气排放越多,喷头流量相应就越大,反之,转速越低,流量就相应越小,如果发动机停转,则泵也停转,喷头停止喷出,控制输出端口的输出量是一个可变的直流电压值,相应地,用于执行喷头加压的装置是一个直流电机拖动的加压泵;另一路用于控制排气管外,或者,车身下方的用以抑制机动车扬尘污染的喷头的给定压力或流量,其输出主要由机动车车速信号输入装置33的输入信号决定,同时参考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号输入装置35的输入信号,只有当剩余量在正常范围时,才会正常输出控制量,车速越高,扬尘就会越多,喷头流量就相应地越大,反之,车速低,流量就相应地小,当车辆停止行驶,喷头就停喷,同样地,输出可变直流电压提供给直流加压泵。与这样的两路控制输出相对应,针对机动车排气管内、外的喷头,应当分别设置加压泵和管道流量检测装置,即加压泵及其出口管道连接装置应当有两套,一套用于向排气管内的喷头输送,另一套用于向排气管外或朝向车轮或朝向车身下方路面的喷头输送,管道流量检测信号输入装置34的输入信号也分为两路,一路来自于向排气管内输送物质管路上的流量检测装置,另一路来自于向排气管外或车轮或路面输送物质管路上的流量检测装置。输入信号到输出控制量的变换由指示控制装置主体31内置的逻辑电路自动完成。当主要用于抑制废气污染和扬尘污染其中之一时,可以只保留前述两路输出中相应的一路,控制方式不变。当然,为图简便,即便需要同时抑制废气和扬尘污染,也可以在前述两路输出中只取一路,相应地,直流加压泵也就不区分排气管内外,除非机动车熄火或者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低于下限,否则,直流加压泵控制的喷头就一直在喷出,发动机转速或车速提高对应喷出流量的增大,发动机转速低至空转带速时,喷头保持最低喷出流量。指示控制装置显示屏40循环显示发动机转速、车速、流量及容器内容物剩余量,显示屏也可以按指示控制装置操控键盘37输入的指令,显示希望看到的信号数值。指示控制装置内置的声音提示装置39与显示屏保持同步,将显示的信息用声音进行提示,声音提示可以有时间间隔,比如每隔3分钟或5分钟或10分钟提示一次,在管道流量检测信号输入装置34或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号输入装置35输入信号异常时,包括流量超出正常数值范围或内容物剩余量低于下限和高于上限时,指示控制装置内置的声音提示装置39会立即发出声音报警,并说明异常情况详细信息,以提示驾驶员及时做出应对和处置,驾驶员可以通过指示控制装置操控键盘37关闭声音提示。当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号输入装置35输入信号低于下限时,指示控制装置主体31会自动切断控制输出,实现停泵停喷;当管道流量检测信号输入装置34输入信号低于正常范围下限或高于上限,指示控制装置主体31会自动切断控制输出,实现停泵。指示控制装置操控键盘37上包括电源开关按钮、各检测输入信号数量显示按钮以及输出控制量调大、调小、开关等按钮,驾驶员可以通过指示控制装置操控键盘37手动操控机动车环境空气保护系统工作,也可以仅开启电源开关,设置为自动工作模式。如果仅开启了指示控制装置主体31电源而关闭了控制输出,即停泵停喷,则指示控制装置仍可以不断提示发动机转速、车速及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息,变成一个单纯的机动车状态提示装置。本实施例给出的指示控制装置是一种本发明机动车环境空气保护系统监控中枢装置的应用实例,可以将其功能做全面、做充分、做完善,甚至包括一些冗余设计,以使其成为一个具有通用性的、模块化店、对应用环境及受控系统形式广泛适应的标准和“全能”装置,当应用中需要部分功能时,可以方便地启用所需功能,同时封闭不用的功能。
如图9所示,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实施例7是本发明的一种系统完善、功能齐全、控制精细的具体实施方式,它采取模块化的系统结构方案,指示控制子系统、容器子系统以及喷口子系统三个功能模块界限明确、关系清晰,喷头与容器两个模块之间以包括管道、管件的管道连接装置连通,容器与指示控制两个模块之间以导线或电磁装置相连接,指示控制模块与机动车之间以导线或电磁装置相连接,指示控制模块与人之间通过显示屏、扬声器、键盘或其他接触式装置、电磁信号或其他非接触装置实现信息交互和“人”“机”互动。如果对实施例7进行适当简化,可以得到本发明不同形式的多种应用方案。如图所示,6条截取局部示意线11截取出同一机动车上三个不同的局部,从右向左依次分别是指示控制模块、容器模块及喷口模块。机动车车身俯视局部外沿线26指示出机动车车身外沿边界,机动车驾驶室俯视局部外沿线28指示该截取的局部是机动车驾驶室的一部分。设置于驾驶室的指示控制装置5采用附图8的方案和结构实现。指示控制装置5从机动车电瓶获得电源输入,并从机动车发动机转速及车速检测装置获取相应的两个信号输入,指示控制装置5还从容器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20获得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号或数值,并从两个管道流量检测装置19分别获得输往机动车排气管内的流量信号或数值和输往排气管外的流量信号或数值。在对输入信号或数值进行综合处理后,指示控制装置5给出两路控制输出,分别用于控制两个加压泵18,间接地,分别控制输往排气管内、外喷头17的管道通断和输送流量。两个加压泵18均使用直流电机拖动。指示控制装置5对加压泵18的控制方案是:决定所输出直流电压的通断以及调整改变所输出的直流电压值。指示控制装置5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控制输出量的内在逻辑是:在容器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20给出的容器内容物剩余量处于正常范围条件下,使输出给向排气管内的喷头17施加压力的加压泵18的直流电压值与机动车发动机转速成正比,使输出给向排气管外的喷头17施加压力的加压泵18的直流电压值与机动车车速成正比。当然,指示控制装置5也可以接受手动直接操控。设置有容器加注口13的非压力容器14用来接纳和贮存以质量计含水量在80%至99%之间的加注物,非压力容器14还可以接纳添加物,例如:盐、空气气味调节剂、融雪剂等。非压力容器14内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非压力容器14的制作材质是耐腐蚀材料,例如:塑料、不锈钢、铜、铝等。非压力容器14的容积能够保证:当车上的所有喷头同时开启并以最大流量持续喷出容器内容物时,持续喷出时长可以达到20分钟以上,倘若非压力容器14的容积过小,则会使整个机动车环境空气保护系统失去实用价值,或者造成过度频繁的加注,导致使用成本异常显著升高。当非压力容器14中的内容物剩余量少于设定的下限时,则必须停止喷出,待加注后方可再次启动喷出,可以将这个“下限”设定为非压力容器14容积的10%或20%。多组喷头17形成减低机动车污染的全面搭配:设置于机动车排气管局部16中的喷头17用于吸附、溶解和“清洗”机动车排气管内的发动机废气所含污染颗粒物及有害物,分别设置于机动车两侧车身下方、机动车车轮俯视示意27所示意的车轮上方的喷头17以及设置于机动车车身下方中部的喷头17通过管道连接件(四通)30与送来流体的管道相连通,用于抑制车轮卷带和车身行驶气流冲吸而从路面激起的扬尘污染。排气管内、外的喷头,由于要“制伏”的污染物种类不同,对喷头压力、流量的要求也自然就不同,因此,实施例7中才使用不同的加压泵18分别控制施加给前述“两类”喷头的压力和流量。设置于排气管内、外的喷头可以有不同的规格和形式,以适应各自应用环境的实际需要和要求。本实施例由于采用了全面、强力的抑制和减低机动车环境空气污染的措施,因此,特别适用于污染较大或者制造污染能力较强的城市渣土车、商品混凝土运输罐车、重型卡车、大型货车以及大型公共交通车等专门用途车辆。

Claims (10)

1.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它至少包括动力系统和行驶安全系统,并具有完整用途功能和正常使用性能,其特征在于:在机动车车体上增设喷口,与设置有加注端口的车载容器相通,所述喷口能够释放出以质量计含水量在10%至100%之间的离散颗粒物,这些离散颗粒物与污染物混合,从而减低机动车自身对环境空气所造成的污染,所述机动车是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或是电机驱动的机动车,所述污染物是机动车发动机废气,或是机动车行驶中从路面激起的扬尘,或是前述两者兼而有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借助中间装置与所述容器相通,中间装置能使容器内容物被输送到喷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装置包括超声雾化装置,它把进入的含水物质通过超声能量进行雾化,所生成的雾状物最终经所述喷口释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装置包括加压装置,加压装置是流体泵,或是气体压缩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装置包括用于连通容器与喷口的管道装置,管道装置上覆盖有保温材料,用以防范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管内流体冻结而阻塞喷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管内,或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管管壁上,或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管外,或在机动车车身下方,或同时在前述四种位置中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是压力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除被加注进自来水以外,还加入添加物,添加物是空气气味调节剂,或是防冻剂,或是融雪剂,或是盐,或是臭氧,或是二氧化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内容物剩余量检测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驾驶室内设置有指示控制装置,它从机动车上接取电源,能显示喷口流量和/或容器内容物剩余量信息,当容器内容物剩余量少于容器容积的10%时,指示控制装置能发出报警提示,指示控制装置还能控制容器与喷口之间的通断和/或从容器到喷口的流量大小。
CN201410003520.8A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 Pending CN103754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3520.8A CN103754109A (zh)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3520.8A CN103754109A (zh)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4109A true CN103754109A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21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3520.8A Pending CN103754109A (zh)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5410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8437A (zh) * 2016-01-04 2016-04-20 马建伟 防止或减少大气产生雾和雾霾的方法及设备
CN111167240A (zh) * 2019-12-31 2020-05-19 西安金清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安装汽车尾气吸收设备的尾气控制方式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7213U (zh) * 1990-12-06 1991-10-23 张宗全 机动车用道路除尘器
US7118047B1 (en) * 2000-11-01 2006-10-10 James Laddie L Tack spraying apparatus
CN201041062Y (zh) * 2007-03-27 2008-03-26 丁富海 汽车尾气除尘器
CN201381499Y (zh) * 2009-01-07 2010-01-13 段良鹏 公交车用喷水压尘净化环保装置
CN102747703A (zh) * 2012-07-30 2012-10-24 张铁民 液体融雪剂撒布机
CN203160179U (zh) * 2013-03-06 2013-08-28 王永吉 汽车喷雾除尘装置
CN103463902A (zh) * 2013-09-17 2013-12-25 李先强 汽车尾部降尘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7213U (zh) * 1990-12-06 1991-10-23 张宗全 机动车用道路除尘器
US7118047B1 (en) * 2000-11-01 2006-10-10 James Laddie L Tack spraying apparatus
CN201041062Y (zh) * 2007-03-27 2008-03-26 丁富海 汽车尾气除尘器
CN201381499Y (zh) * 2009-01-07 2010-01-13 段良鹏 公交车用喷水压尘净化环保装置
CN102747703A (zh) * 2012-07-30 2012-10-24 张铁民 液体融雪剂撒布机
CN203160179U (zh) * 2013-03-06 2013-08-28 王永吉 汽车喷雾除尘装置
CN103463902A (zh) * 2013-09-17 2013-12-25 李先强 汽车尾部降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8437A (zh) * 2016-01-04 2016-04-20 马建伟 防止或减少大气产生雾和雾霾的方法及设备
CN111167240A (zh) * 2019-12-31 2020-05-19 西安金清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安装汽车尾气吸收设备的尾气控制方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09989U (zh) 移动式车载智能喷雾抑尘装置
CN104815496A (zh) 用于治理公共开放空间大气污染及雾霾的装置
CN105999922A (zh) 一种治理雾霾的净化装置
CN201943035U (zh) 电动除尘保洁工具车
CN206279487U (zh) 一种建筑施工道路降尘装置
CN208448476U (zh) 一种拖拽式洒水喷雾抑尘消防车
CN103754109A (zh) 一种环保低污染道路机动车
CN204656234U (zh) 用于治理公共开放空间大气污染及雾霾的装置
CN204163039U (zh) 喷雾式环卫抑尘车
CN207891809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汽车
CN104888556B (zh) 一种气体中污染物清洗净化装置
CN205636608U (zh) 洒水车
CN206980379U (zh) 一种多功能大气吸尘净化车
CN206971152U (zh) 一种依托于车辆的多功能抑尘装置
CN205818958U (zh) 一种纯电动抑尘车
CN205948555U (zh) 一种道路空气净化装置
CN107837636A (zh) 一种带有可升降兜底进风口的除雾霾机动车
CN205417300U (zh) 消防联防及环保清洗一体的多功能电动巡逻车
CN207646665U (zh) 一种多功能洒水车
CN204530590U (zh) 电动环卫洒水车
CN104831668B (zh) 一种基于风幕技术的喷雾抑尘车
CN207003350U (zh) 一种汽车洒水除尘装置
CN202516444U (zh) 一种控制pm2.5空气质量超标的路灯杆式水雾降尘装置
CN203698228U (zh) 一种节水型温度湿度可调洗车机
CN206015592U (zh) 一种具有喷雾清洁功能的燃油机动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Chang Taotao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