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8502B - 滤光片 - Google Patents

滤光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8502B
CN103748502B CN201280039076.4A CN201280039076A CN103748502B CN 103748502 B CN103748502 B CN 103748502B CN 201280039076 A CN201280039076 A CN 201280039076A CN 103748502 B CN103748502 B CN 1037485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liquid crystal
optical filter
control area
ligh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90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8502A (zh
Inventor
金信英
全炳建
朴文洙
李多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48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8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1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with a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tardation va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光片和显示装置。例如,所述滤光片可以被应用到三维(3D)装置中,使得该三维(3D)装置能够以宽视角显示3D图像而不损失亮度。

Description

滤光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光片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将光分成具有不同偏振状态的至少两种光的技术可以用在各种领域中。
该分光技术可以应用于制造三维(3D)图像。3D图像可以使用双目视差来实现。例如,当分别将两个两维图像输入人的左眼和右眼中时,输入数据被输送到大脑并融合,由此他/她体验了3D景象和现实。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所述分光技术。
产生3D图像的技术可以用在3D测量、3DTV、摄像或计算机制图。
涉及应用了分光技术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实例公开在专利文献1和2中。
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串扰现象可能会变成问题。要入射到观察者左眼的信号入射到右眼,或者要入射到观察者右眼的信号入射到左眼时会发生串扰现象。由于串扰现象,在观看3D图像时会减少视角。虽然可以考虑各种方法来防止发生串扰现象,但是难以通过防止发生串扰现象确保宽视角同时不损失3D图像的亮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No.0967899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公开No.2010-008978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滤光片和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方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滤光片可以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区域以使得入射到该滤光片上的光可以被分成具有不同偏振状态的至少两种光,并发射出去。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可以彼此相邻设置。
所述液晶层可以包括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层可以包括聚合形式的可聚合液晶化合物。术语“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为这样一种化合物,其包括表现出液晶性的部分,如液晶元(mesogen)骨架,并且还包括至少一个可聚合官能团。另外,短语“包括聚合形式的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其中液晶化合物被聚合,由此在所述液晶层中形成液晶聚合物。
所述液晶层可以包括未聚合状态的可聚合液晶化合物,或者还可以包括已知的添加剂,例如可聚合非液晶化合物、稳定剂、不可聚合的非液晶化合物或引发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液晶层中包括的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包括多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和单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
术语“多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指的是在液晶化合物中包含至少两个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包含2至10个,2至8个,2至6个,2至5个,2至4个,2至3个,或2个可聚合官能团。另外,术语“单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是指在液晶化合物中包含一个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
当一起使用多官能团和单官能团可聚合化合物时,则可有效地控制液晶层的相位延迟性质,且可稳定地维持所获得的相位延迟性质,例如相位延迟层的光轴或相位延迟值。这里使用的术语“光轴”可以指的是当光线透射通过相应区域时的慢轴或快轴。
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多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所述液晶层包括的单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为大于0重量份至小于100重量份、1至90重量份、1至80重量份、1至70重量份、1至60重量份、1至50重量份、1至30重量份、或者1至20重量份。
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最大化所述多官能团和单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混合效果,并且液晶层对粘合层可以具有优异的粘合性。除非另有特殊限定,在这里使用的单位“重量份”指的是重量比。
所述液晶层可以满足一般表达式1的条件。
【一般表达式1】
X<8%
在表达式1中,“X”为基于所述液晶层的初始相位差值,在将所述滤光片在80℃放置100或250小时后相位差值的变化的绝对值的百分比。
“X”可以用“100×(|R0–R1|)/R0”计算。这里,“R0”为液晶层的初始相位差值,而“R1”为在将所述滤光片在80℃防止100或250小时后的相位差。X可以为7%、6%或5%或更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官能团或单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为由下面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
在通式1中,A为单键、-COO-或-OCO-;R1至R10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烷基、烷氧基、烷氧羰基、氰基、硝基、-O-Q-P或通式2的取代基,或者,R1至R5中的一对相邻取代基或R6至R10中的一对相邻取代基通过彼此连接形成用-O-Q-P取代的苯环,条件是R1至R10中的至少一个为-O-Q-P或通式2的取代基,或者R1至R5中的一对相邻取代基或R6至R10中的一对相邻取代基形成用-O-Q-P取代的苯环,其中Q为烷撑基(alkylene)或烷叉基(alkylidene),以及P为可聚合官能团,例如烯基、环氧基、氰基、羧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
[通式2]
在通式2中,B为单键、-COO-或-OCO-,R11至R15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氰基、硝基、或-O-Q-P,或者,R11至R15中的一对相邻取代基通过连接形成用-O-Q-P取代的苯环,条件是R11至R15中的至少一个为-O-Q-P,或者R11至R15中的一对相邻取代基通过连接形成用-O-Q-P取代的苯环;其中Q为烷撑基或烷叉基,并且P为可聚合物官能团,例如烯基、环氧基、氰基、羧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
在通式1和2中,通过彼此连接形成用-O-Q-P取代的苯环可以指的是两个相邻取代基彼此连接,由此形成用-O-Q-P取代的萘骨架。
在通式2中,在B左侧上的标示“-”可以指的是B直接连接到通式1的苯环上。
在通式1和2中,术语“单键”是指在表示为A或B的部分没有原子。例如,在通式1中,当A为单键时,在“A”两侧的苯可以彼此直接相连,由此形成联苯基结构。
在通式1和2中,所述卤素可以为氯、溴或碘。
除非另有特殊限定,术语“烷基”可以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1至16个碳原子,1至12个碳原子,1至8个碳原子或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具有3至20个碳原子,3至16个碳原子或4至12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所述烷基可以任选地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
除非另有特殊限定,术语“烷氧基”可以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1至16个碳原子,1至12个碳原子,1至8个碳原子或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所述烷氧基可以为直链、支链或环状。此外,所述烷氧基可以任选地被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
除非另有特殊限定,术语“烷撑基”或“烷叉基”可以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4至10个碳原子或6至9个碳原子的烷撑基或烷叉基。所述烷撑基或烷叉基可以为直链、支链或环状。此外,所述烷撑基或烷叉基可以任选地被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
另外,除非另有特殊定义,术语“烯基”可以为具有2至20个碳原子、2至16个碳原子、2至12个碳原子、2至8个碳原子或2至4个碳原子的烯基。所述烯基可以为直链、支链或环状。此外,所述烯基可以任选地被至少一个取代基取代。
此外,在通式1和2中,P可以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优选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并且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为丙烯酰氧基。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能够用特殊官能团取代的取代基,可以使用烷基、烷氧基、烯基、环氧基、氧代基、氧杂环丁烷基、巯基、氰基、羧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芳基,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
可以为通式1和2中的至少一个,或者通式2的残基的-O-Q-P可以存在于R3、R8或R13位置处。另外,彼此连接并由此构成用-O-Q-P取代的苯环的取代基可以为R3和R4或者R12和R13。进而,在通式1的化合物或通式2的残基中,除了-O-Q-P或者通式2的残基之外的取代基,或者除了连接形成苯环的取代基之外的取代基可以为,例如,氢、卤素、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含有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的烷氧羰基、具有4至12个碳原子的环烷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氰基或硝基,并且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为氯、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具有4至12个碳原子的环烷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含有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的烷氧羰基、或氰基。
所述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可以以平行取向的状态包括在液晶层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化合物可以以平行取向的聚合态包括在液晶层中。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平行取向”可以指的是包括该液晶化合物的液晶层的光轴相对于液晶层的平面具有大约0至25度、0至15度、0至10度、0至5度、或者0度的倾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层在液晶层慢轴方向的面内折射系数和在液晶层快轴方向的面内折射系数之差可以在0.05至0.2,0.07至0.2,0.09至0.2或0.1至0.2的范围内。所述慢轴方向的面内折射系数可以指的是在液晶层的平面上显示出最高折射系数的方向上的折射系数,以及快轴方向的面内折射系数可以指的是在液晶层的平面上显示出最低折射系数的方向上的折射系数。通常,在光学各向异性液晶层中快轴正交于慢轴。所述折射系数可以分别相对于550nm或589nm波长的光进行测量。折射系数差可以使用由Axomatrix制造的Axoscan进行测量。另外,所述液晶层还可以具有大约0.5至2.0μm或者0.5至1.5μm的厚度。
具有所述折射系数关系和所述厚度的液晶层可以实现适合要应用的目的的相位延迟性质。
所述液晶层可以被形成用于将入射光(例如从滤光片一侧入射的光)分成具有不同偏振状态的两种光,并将该光向滤光片的另一侧发射。为了实现该目的,所述液晶层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相位延迟特征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在本说明书中,“具有不同相位延迟特征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可以指的是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具有在相同或不同方向上形成的光轴和不同相位延迟值,或者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两者都具有相位延迟特征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具有相同的相位延迟值和在不同方向上形成的光轴。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不同相位延迟特征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可以指的是第一和第二区域之一具有相位延迟特征,而另一区域为不具有相位延迟特征的各向同性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液晶层可以具有区域中都具有液晶化合物的区域,和不含有液晶化合物的区域。可以控制所述第一或第二区域中的相位延迟特征,例如,通过控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状态、液晶层的折射系数关系、或液晶层的厚度。
第一和第二区域A和B可以如图1中所示被紧密和交替地设置成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条形,或者如图2中所示,被紧密和交替地设置成栅格图案。
例如,当所述滤光片被用在显示3D图像的显示装置中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之一可以为控制用于左眼的图像信号的偏振的区域(在下文中,称作“LC区域”),以及另一区域可以为控制用于右眼的图像信号的偏振的区域(在下文中,称作“RC区域”)。
通过包括第一和第二区域的液晶层分开的具有不同偏振状态的至少两种光可以包括具有基本上不同偏振状态的两种线性偏振光,或者左圆偏振光或右圆偏振光。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限定,用于限定角度的术语“垂直”、“水平”、“正交”和“平行”指的是基本上垂直、水平、正交和平行。所述术语可以包括误差和差异,其可以包括在大约±15、10或5内的误差,对于各个术语都可以这么认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区域之一可以为能够透射入射光而不旋转偏振状态的区域,而另一区域可以为能够在将入射光的偏振轴在与透射通过不同区域的光的偏振轴正交的方向上旋转后透射入射光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在液晶层中,包括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区域可以仅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上。没有形成液晶层的区域可以为空白空间,或者具有玻璃或光学各向同性树脂层或树脂膜或片。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区域之一可以为能够将入射光转化成左圆偏振光透射的区域,而另一区域为能够将入射光转化成右圆偏振光透射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区域具有相同的相位延迟值和在不同方向上形成的光轴,一个区域可以延迟入射光波长的1/4波长,而另一区域可以相位延迟入射光波长的3/4波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区域可以具有相同的相位延迟值,例如能够相位延迟入射光波长的1/4波长的值。另外,第一和第二区域可以具有在不同方向上形成的光轴。
所述滤光片可以包括存在于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光透射控制区域(以下称为“TC区域”)。图3为所述滤光片的示意图,其中,该TC区域存在于第一和第二区域A和B之间的边界上。
术语“TC区域”可以指的是为阻挡光入射该区域所形成的区域,或者为当光线入射到该区域时为仅透射一些入射到该区域的光所形成的区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TC区域可以指的是这样的区域,该区域入射光的透射率,即透光率,为0至20%,0至15%,0至10%或0至5%。
另外,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存在TC区域可以指的是,在通过滤光片发射入射到该滤光片上的光期间,通过同时将至少一部分入射光输入到该TC区域,该TC区域存在于通过该TC区域阻挡光入射至该TC区域的位置处,或者将一部分入射到该TC区域上的光透射通过该TC区域的位置处。
图4显示在考虑TC区域存在的情况下,图1的第一和第二区域A和B的排列,而图5显示在考虑TC区域存在的情况下,图2的LC和RC区域的排列。在图4和5中,TC区域用斜线绘制。在滤光片中,当需要时,可以以适当的数目和位置形成TC区域。
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第一区域、TC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顺序设置在相同平面上,或者TC区域可以设置在具有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平面的顶部或底部表面上。当将TC区域设置在具有第一和第二区域的顶部或底部表面上时,TC区域当从前方观看滤光片时可以与至少部分第一和/或第二区域重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液晶层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包括在不同方向上形成的光轴时,TC区域可以形成为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区域光轴之间的角的等分线,形成在该等分线上。如上形成的TC区域在应用于如下所述的显示装置中时可以确保宽视角而没有亮度损失。
图4显示当图1或2的第一和第二区域A和B具有在不同方向上形成的光轴时光轴的排列。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A和B的光轴之间的角的等分线可以指的是角(θ1+θ2)的等分线。例如,当θ1和θ2为相同角度时,所述等分线可以形成在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区域A和B的边界L的方向上。另外,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光轴之间的角可以为(θ1+θ2),即90度。
所述TC区域可以使用遮光或吸光油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TC区域可以包括油墨。例如,考虑到TC区域的所需形状、图案和位置,可以用印刷遮光或吸光油墨的方法形成TC区域。
TC区域的宽度(例如图3的H2)可以被定义在与要在下面描述的显示装置的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的关系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TC区域的宽度可以被确定在大于0至1000μm的范围内。该宽度的下限可以为20、25、30、35、40、45、50、55、60、65、70、75或80μm。另外,该宽度的上限可以为900、800、700、600、500、400、300、290、280、270、260、250、240、230、220、210或200μm。在上述上限和下限范围内,TC区域的宽度可以通过选择和组合各种值而定义。
所述滤光片可以进一步包括基层。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液晶层可以被形成在该基层的一个表面上。另外,TC区域可以存在在基层和液晶层之间,或者在液晶层不与基层相接触的表面上。
所述滤光片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在于基层和液晶层之间的取向层。在这种情况下,TC区域可以存在于取向层和液晶层之间,或者在取向层和基层之间。
图7显示了一个示例性的滤光片50。滤光片50包括液晶层51、取向层52和基层53,它们顺序层叠形成。这里,TC区域(TC)存在于液晶层和取向层之间。另外,图8和9显示了示意性滤光片60和70,其中TC区域(TC)存在于基层53和取向层52之间,或者在液晶层51不与基层53相接触的表面上。在图9中,TC区域存在于液晶层51之上。
基层可以为玻璃或塑料基层。作为塑料基层,可以举例包括下列材料的片或膜:纤维素树脂,如三乙酰纤维素(TAC)或二乙酰纤维素(DAC);环烯烃聚合物(COP),如降冰片烯衍生物;丙烯酸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烯烃,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聚醚砜(PES);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砜(PSF);或氟树脂。
所述基层(例如塑料基层)的折射稀释可以小于液晶层。所述基层的一个示例性折射系数为大于1.33至1.53。当基层的折射系数小于液晶层时,增加了亮度,阻止了反射,并且提高了对比性质。
所述塑料基层可为光学各向同性或光学各向异性的。当基层为光学各向异性的时,基层的光轴可以被设置成垂直或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光轴之间的角的等分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层可包含UV阻断剂或UV吸收剂。当在基层中包含UV阻断剂或UV吸收剂时,可以防止液晶层由于UV射线导致的劣化。所述UV阻断或吸收剂可以为有机材料,如水杨酸酯化合物、苯甲酮化合物、羟苯甲酮化合物、苯并三唑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苯甲酸酯化合物;或无机材料,如氧化锌或镍络合物盐。所述UV阻断或吸收剂在基层中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可考虑到所需效果而适当地选择。例如,在制造塑料基层的工艺中,基于基层的主材料,可以以大约0.1至25wt%的重量比包括UV阻断或吸收剂。
对所述基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所期望的用途进行适当选择。
可以存在于基层和液晶层之间的取向层可以为用于通过取向液晶层的液晶化合物形成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层。作为取向层,可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取向层,例如,用印迹法形成的取向层,光取向层或磨擦取向层。所述取向层为任选的组分,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在没有取向层的情况下通过直接摩擦或拉伸基层而提供取向能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滤光片可以为应用于立体图形显示装置(以下称为“3D装置”)的滤光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3D装置可以为包括显示器件的装置。当将所述滤光片应用于该显示装置时,该滤光片可以被设置用于将从该显示装置发射的信号在将该信号透射通过该滤光片后传送至观看者。所述3D装置可以为当观看者佩戴用于观看3D图像的眼镜(以下称为“3D眼镜”)时用于观看3D图像的装置。
所述显示器件在驱动状态下可以包括用于右眼的信号产生区域(以下称为“RS区域”)以产生用于右眼的信号(以下称为“R”信号),和用于左眼的信号产生区域(以下称为“LS区域”)以产生用于左眼的信号(以下称为“L”信号)。术语“驱动状态”可以指的是3D装置显示图像(例如3D图像)的状态。
所述滤光片可以被应用到该3D装置上并用于控制R和L信号的偏振状态,例如,控制R和L信号来具有不同的偏振状态。
所述显示器件也可以包括与RS和LS区域相邻的光透射控制区域(TC区域)。以下,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区别TC区域,在显示器件中包括的TC区域可以被称为TC1区域,而在滤光片中包括的TC区域可以被称为TC2区域。
所述TC1区域也可以指的是这样的区域,该区域的透光率为0至20%、0至15%、0至10%或0至5%。
另外,与RS和LS相邻的TC区域可以指的是该TC区域存在于这样的位置上:该位置使得,当在包括在视角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角度观察到图像时,入射到该TC区域的信号可能被该TC区域阻断,或者入射到该TC区域的部分信号透射通过该TC区域,然后在传送在RS和/或LS区域产生的R和/或L信号至滤光片期间通过使至少部分的R和/或L信号进入该TC区域而传送至滤光片。
术语“视角”可以指的是这样一个角度范围,在该角度范围内,在LS区域产生的L信号可以被透射通过用于左眼的信号偏振控制区域(以下称为“LG区域”,其为滤光片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之一),但是不能被透射通过用于右眼的信号偏振控制区域(以下称为“RG区域”,其为滤光片的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另一区域,然后可以被传送至观看者,或者这样一个角度范围,在该角度范围内,在RS区域产生的R信号可以被透射通过滤光片的RG区域,但是不能透射通过LG区域,然后被传送至观看者。在超出视角的角度处,L信号可以被透射通过RG区域,或R信号可以被透射通过LG区域,然后传送至观看者。
与RS和LS区域相邻的TC1区域可以被设置在RS和LS区域之间。在TC1区域存在于RS和LS区域之间的情况下,RS、TC1和LS区域可以被顺序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或者TC1区域可以被设置在具有RS和LS区域的平面的顶部或底部表面上。当将TC1区域设置在具有RS和LS区域的平面的顶部或底部表面上时,当从前方观看滤光片时,TC1区域可以与至少部分第一和/或第二区域重叠。
图10是其上施用了滤光片801的示意性3D装置80的示意图。图10中所示的其上施用了滤光片801的示意性3D装置80可以包括显示部件81和滤光片801。所述显示部件81可以包括光源821、第一偏振板822、图像产生区域823和第二偏振板824。RS和LS区域可以包括在图形产生区域823中,而第一偏振板822和光源821可以顺序包括在图像产生区域83的一侧处。
作为光源821,可以使用直下式或侧下式背光源组件(BLU),其通常在例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中用作光源。除此之外,作为光源821,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光源。
在显示部件81中,第一偏振板822可以被设置在光源821和图像产生区域823之间。由于这样的排列,从光源821发射出的光可以通过第一偏振板822入射到图像产生区域823上。第一偏振板可以是具有透光轴和与该透光轴正交的吸光轴的光学元件。当光入射到该第一偏振板上时,在入射光中,只有偏振轴平行于该偏振板的透光轴方向的光可以被透射。
图像产生区域823可以包括在驱动状态下能够产生L信号的LS区域和能够产生R信号的RS区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图像产生区域83可以为由具有置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透明液晶面板形成的区域,或者为在该液晶面板中形成的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从光源821开始顺序设置的第一基板、像素电极、第一取向层、液晶层、第二取向层、共同电极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可以具有:有源驱动电路,其包括电连接至透明像素电极的薄膜晶体管(TFT)作为驱动元件并互联。像素电极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并用作每个像素的电极。另外,第一或第二取向层可以用于取向液晶层的液晶。液晶层可以包括垂直取向型(VA)、扭曲向列型(TN)、超扭曲向列型(STN)或共面转换型(IPS)液晶。通过由驱动电路施加的电压驱动像素,液晶层可以起到透射或阻断从光源821发射出的光的作用。共同电极可以用作对电极。
图像产生区域823可以包括LS和RS区域,所述LS和RS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像素作为能够在驱动状态下产生L和R信号的区域。例如,所述LS或RS区域可以由包括液晶的单位像素形成,所述液晶被密封在液晶面板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层之间。所述LS和RS区域可以被设置在横向和/或纵向方向上。
图11和12显示RS和LS区域的示例性排列。图11和12可以显示当从前方观看3D装置时,RS和LS区域的排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所述RS和LS区域可以具有在相同方向(例如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条状形状,并且可以紧密和交替设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所述RS和LS区域可以紧密和交替设置成栅格图案。但是,所述RS和LS区域的排列不限于图11和12的排列,由此本领域中已知的各种设计都可以应用。
在驱动状态下,通过响应信号驱动在各个区域的像素,显示部件81可以产生包括R和L信号的图像信号。
例如,参考图10,当从光源821发出的光被入射到第一偏振板822上时,只有平行于该偏振板822的透光轴偏振的光才可以透射通过该偏振板822。这样的透射光入射到图像产生区域823上。当所述光入射到图像产生区域823上时,透射通过RS区域的光可以被转换成R信号;而透射通过LS区域的光可以被转换成L信号。
显示部件81可以包括TC1区域。该TC1区域可以与RS和LS区域相邻。在示意性显示示例性装置80的图10中,TC1区域被设置在具有RS和LS区域的图像显示区域823的平面的顶部表面上,并且当从前方看时与RS和LS区域之间的部分RS和LS区域重叠。但是,TC1区域并不限于图10中的排列。例如,TC1区域可以被设置在具有RS和LS区域的平面的底部表面上,或者在具有RS和LS区域的平面的相同表面上。图13显示在考虑TC1区域存在的情况下,图11中所示的LS和RS区域的排列,而图14显示在考虑TC1区域存在的情况下,图12中所示的LS和RS区域的排列。在图13和14中,TC1区域用斜线绘制。
TC1区域可以与TC2区域结合用于3D装置来以宽视角显示图像而没有亮度损失。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TC1区域可以为黑色矩阵。例如,当图像产生区域823为由透明液晶面板形成的区域或者形成于其中的区域时,该TC1区域可以为在彩色滤光片中包括的黑色矩阵,所述彩色滤光片通常存在于能够包括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的第二基板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TC1区域可以为形成为包含树脂层的区域,该树脂层包括颜料,例如铬(Cr)、铬和铬氧化物的双层膜(Cr/CrOx的双层膜)、炭黑或炭颜料或石墨。使用上述材料形成TC1区域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用光刻法或剥离(lift-off)法(其为形成黑矩阵的常规方法)形成该TC1区域。
在3D装置中,第二偏振板824可以被包括在图像产生区域823和滤光片801之间。该滤光片801包括:LG区域,其为第一和第二区域之一;和RG区域,其为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另一区域。另外,TC2区域可以与该LG和RG区域相邻。
从图像产生区域823输出的信号可以顺序通过第二偏振板824和滤光片801被输送至观看者。另外,当在视角范围内的一个角度观看时,至少部分R和/或L信号在信号透射通过滤光片801期间可以被同时入射到TC2区域上。
与第一偏振板822类似,第二偏振板822可以为具有透光轴和与该透光轴正交的吸光轴的光学元件,并且当光入射时可以仅透射偏振轴平行于透射轴方向的信号。包括在3D装置80中的第一和第二偏振板822和824可以被设置成使得吸光轴彼此垂直。第一和第二偏振板822和824的透射轴也可以彼此垂直。这里,“垂直”指的是基本上垂直,并且可以包括在±15、10或5内的误差。
在滤光片801中包括的RG和LG区域可以分别控制R和L信号的偏振状态。根据上述描述,RG和LG区域可以为用于从3D装置中输出具有不同偏振状态的R和L信号的区域。
RG区域可以被设置在大约对应于RS区域的位置处以具有大约对应于RS区域的尺寸,从而使得在驱动状态下从RS区域产生和传送的R信号入射到其中,而LG区域可以被设置在大约对应于LS区域的位置处以具有大约对应于LS区域的尺寸,从而使得在驱动状态下从LS区域产生和传送的L信号入射到其中。在与RS或LS区域相应的位置处形成RG或LG区域以具有相应于该RS或LS区域的尺寸可以指的是该RG或LG区域具有的位置和尺寸中,在RS区域产生的R信号能够被入射到该RG区域,或者在LS区域产生的L信号能够被入射到该LG区域。但是,其并不意味着RG和LG区域必须形成在相同位置以具有相同尺寸。
RG和LG区域可以相应于RS和LS区域的排列被形成在相同方向(例如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条带形状,并且紧密和交替设置,或者可以被紧密和交替设置成栅格图案。
所述包括滤光片的3D装置包括TC1和TC2区域。这样的装置可以以宽视角显示3D图像而没有亮度损失。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滤光片为应用于该3D装置的滤光片时,所述TC1和TC2区域可以满足表达式1。由此,可以显现出宽视角,同时适当地确保3D装置的亮度特性在满足表达式1的范围内。
【表达式1】
H1+H2≤(PL+PR)/2
在表达式1中,H1为TC1区域的宽度,H2为TC2区域的宽度,PL为LG区域的宽度,也即第一或第二区域的宽度,以及,PR为RG区域的宽度,也即,第二或第一区域的宽度。
图15示意性地仅显示了当从侧面观看时在所述包括滤光片的3D装置中的包括TC1区域的图像产生区域823、第二偏振板824和滤光片801,并且这里,各自显示了“H1”、“H2”、“PL”和“PR”。
在该3D装置中,“H1”和“H2”的具体范围可以根据该3D装置的规格考虑满足表达式1的范围来适当地选择,并且对具体值没有特殊限制。例如,H2,即TC2的宽度,可以在上述范围内选择。
另外,可以选择“H1”使得H1和H2的总和在大约大于0至2000μm的范围内。H1和H2的总和的下限可以为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或160μm。另外,H1和H2的总和的上限可以为1900、1800、1700、1600、1500、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或300μm。在上述上限和下限范围内,可以选择并组合各种值来限定H1和H2的总和的范围。
在该3D装置中,“PR”或“PL”的具体范围,即滤光片的第一或第二区域的宽度,也可以根据该3D装置的规格进行选择,并且对具体值没有特殊限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该3D装置为47英寸的装置时,“PR”或“PL”的具体范围可以分别在150至350μm的范围内。考虑到常规装置的规格,“PR”或“PL”的具体范围可以在150至1000μm的范围内。
滤光片的TC2区域的宽度H2可以等于或者小于应用该滤光片的3D装置的TC1区域的宽度H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TC1区域的宽度H1和TC2区域的宽度H2之间的差(H1-H2)可以为大约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175、150、125、100、75、50或25μm,或者基本上为0μm。在这样的状态下,该3D装置可以确保宽视角而没有亮度损失。
当从前方观看时,应用所述滤光片的3D装置可以具有60%、65%或70或更高的相对亮度。术语“相对亮度”可以指的是形成有TC1和TC2区域的3D装置的亮度IT相对于既没有TC1也没有TC2区域的3D装置的亮度IO的比(IT/IO)。
应用到该3D装置的滤光片的TC2区域可以具有分别为3度以上、5度以上、8度以上、8.5度以上、9度以上、9.5度以上、10度以上、10.5度以上、11度以上、11.5度以上、12度以上、12.5度以上、13度以上、13.5度以上、14度以上、14.5度以上或15度以上的满足表达式2的角度(θU)和满足表达式3的角度(θL)的最大值。
【表达式2】
tanθU=(H1+2y)/2T
【表达式3】
tanθL=(H1+2H2-2y)/2T
在表达式2和3中,H1为TC1区域的宽度,H2为TC2区域的宽度,T为从应用所述滤光片的3D装置的显示部件至该滤光片的距离,而y为从应用了滤光片的3D装置的TC1区域的宽度的等分线相对于TC1区域的表面的虚拟法线与TC2区域相接触的点处至TC2区域部分的距离。
“θU”和“θL”可以分别指的是该3D装置的视角。将参考图16详细地描述表达式2和3。
考虑到术语“视角”指的是其中从图像产生区域产生的L信号被透射通过LG区域但没有通过RG区域来传送至观察者的角度范围,或者其中从图像产生区域产生的R信号被透射通过RG区域但没有通过LG区域来传送至观察者的角度范围,视角在图16中表示为“θU”或“θL”。
如图16中所示,视角可以根据从图像产生区域至滤光片的距离T和TC1和TC2区域的宽度确定。从图像产生区域至滤光片的距离T可以为从图像产生区域面对滤光片的表面至该滤光片的TC2区域终止的位置的距离。例如,当图像产生区域为由液晶面板形成的区域时,该图像产生区域面对滤光片的表面可以做回的是该液晶面板的液晶层面对该滤光片的表面。
该距离T根据该3D装置的规格确定,并且没有特殊限制。例如,距离T可以为5mm或更小,或大约0.5至5mm。
参考图16,可以看出,当距离I彼此相同时,视角“θU”和“θL”根据TC1和TC2区域的宽度(H1和H2)和TC1和TC2区域的相对位置确定。
也即是说,可以看出,视角“θU”对于tanθU确定的值等同于通过用TC1区域的宽度H1的一半值和距离y的总和(H1/2+y)除以距离T所得的值,所述距离y为从TC1区域的宽度的等分线相对于TC1区域或图像产生区域的表面的虚拟法线C与TC2区域相接触的点处至TC2区域存在的部件的距离。另外,可以看出,视角“θL”对于tanθL确定的值等同于通过用TC1区域的宽度(H1)的一半值和从TC2区域的宽度(H2)减去距离(y)的值(H2-y)的总和(H1/2+H2-y)除以距离T的值,所述距离y为从TC1区域的宽度的等分线相对于TC1区域或图像产生区域的表面的虚拟法线C与TC2区域相接触的点处至TC2区域存在的部件的距离。
在包括TC1和TC2区域的3D装置中,尺寸(例如,宽度)和TC1和TC2区域的相对位置可以被适当地控制以在观看3D图像时确保宽视角和优异的亮度特性。
在该3D装置中,当从前方观看时,相对亮度可以为60%、65%或70%或更大,同时,满足表达式2的角度“θU”和满足表达式3的角度“θL”的最大值为3度以上、5度以上、8度以上、8.5度以上、9度以上、9.5度以上、10度以上、10.5度以上、11度以上、11.5度以上、12度以上、12.5度以上、13度以上、13.5度以上、14度以上、14.5度以上或15度以上。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显示装置,具体而言,包括上述滤光片的3D装置。所述3D装置的详细描述已经在上面描述过。
在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滤光片的方法。示例性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在包括第一和第二区域(它们具有不同的相位延迟特性并且彼此相邻)的液晶层的边界上形成TC2区域。这里,TC2区域可以在液晶层形成之前或之后形成,或者与液晶层一起形成。
所述液晶层可通过以下步骤制造:在基层上形成取向层;在所述取向层上形成包含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的涂层,以及聚合该取向的液晶组合物。
所述取向层可以如下形成:在基层上形成聚合物膜(例如聚酰亚胺膜)并摩擦该聚合物膜,或者涂布光取向化合物并通过辐照线性偏振光或纳米印迹该光取向化合物来取向该光取向化合物。根据所需的取向图案,例如,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图案,在相关领域中已知各种形成取向层的方法。
所述液晶组合物的涂层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方法在基层的取向层上涂布该组合物而形成。该组合物可以根据在所述涂层下取向层的取向图案进行取向,然后聚合,由此形成液晶层。
所述TC2区域可以在液晶层形成之前或之后,根据要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区域的位置,使用上述遮光或吸光油墨用印刷法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印刷可以在基层将形成取向层的表面上,其上将形成液晶层的取向层或液晶层上进行,并且,例如考虑到要形成的TC2区域的位置的精确度,所述印刷可以在取向层的表面上进行。
例如,所述印刷工艺可以使用印刷油墨进行,所述印刷油墨通过混合包含无机颜料(例如炭黑、石墨或铁氧化物)或有机颜料(例如基于偶氮的颜料或基于酞菁的颜料)的遮光或吸光油墨和适当的粘合剂和/或溶剂而制备。例如,TC区域的透光率可以通过控制颜料的混合量或种类来控制。所述印刷方法可以为,但不特别限于,印刷型方法,例如丝网印刷或凹版印刷,或选择性喷射型方法,例如喷墨法。
有益效果
示意性的滤光片可以被应用到3D装置中,使得该3D装置能够以宽视角显示3D图像而不损失亮度。
附图说明
图1和2显示示例性滤光片的第一和第二区域的排列;
图3显示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光轴的形成;
图4显示了一个示例性的滤光片;
图5和6显示示例性滤光片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和TC区域的排列;
图7至9显示示例性滤光片的形状;
图10显示了一个示例性的3D装置;
图11和图12为示出LS及RS区域的示例性排列的示意图;
图13和图14为示出LS和RS区域以及TC1区域的示例性排列的示意图;
图15显示了一个示例性的3D装置;以及
图16为解释在3D装置中视角的形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A、B: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L: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
θ1、θ2:在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中形成的光轴与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间的边界之间的角度
TC、TC1、TC2:光透射控制区域
50、60、70、801:滤光片
51:液晶层
52:取向层
53:基层
80:3D装置
81:显示部件
821:光源
822:第一偏振板
823:图像产生区域
824:第二偏振版
LS:用于左眼的信号产生区域
RS:用于右眼的信号产生区域
LG:用于左眼的信号偏振控制区域
RG:用于右眼信号偏振控制区域
H1:TC1区域的宽度
H2:TC2区域的宽度
PL:用于左眼的信号偏振控制区域的宽度
PR:用于右眼信号偏振控制区域的宽度
T:显示部件和滤光片之间的距离
C:TC1区域的宽度的等分线相对于TC1区域的表面或图像产生区域的虚拟法线
y:虚拟法线(C)与TC2区域相接触的点至TC2区域存在的部分的距离
θU、θL: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和非根据本申请的比较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滤光片和3D装置,但该滤光片和3D装置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将用于形成光取向层的组合物涂布在TAC基层(折射系数:1.49,厚度:80000nm)的一个表面上以具有大约的干厚度,然后在80℃烘箱中干燥2分钟。作为形成光取向层的组合物,使用通过如下方式制备的组合物:将式3的具有肉桂酸酯基的聚降冰片烯(分子量(Mw)=150000)和丙烯酰基单体的混合物与光引发剂(Irgacure907)混合,并将所得混合物溶解在甲苯溶剂中以具有2wt%的聚降冰片烯的固含量(聚降冰片烯:丙烯酰基单体:光引发剂=2:1:0.25(重量比))。
[式3]
接着,将用于形成光取向层的干燥组合物根据韩国专利申请第2010-0009723号所公开的方法进行取向,以形成包含在不同方向上取向的第一及第二取向区域的光取向层。详细地说,将一个图案掩膜设置在所述用于光取向层的干燥组合物上,所述图案掩膜具有条形透光和阻光部分,所述条形透光和阻光部分各自具有大约450μm宽度并且被交替形成在垂直和横向方向上,然后将具有分别透射不同偏振光的两个区域的偏振板设置在该图案掩膜上。之后,以大约3m/min的速度传送所述具有光取向层的TAC基层30,用所述偏振板和图案掩膜,通过向形成光取向层的组合物辐照UV射线(300mW/cm2)大约30秒来进行取向。通过这样取向,在图1所示的形状中形成第一取向区域A和第二取向区域B。在各个取向区域的取向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而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在各个取向层的取向方向和第一和第二区域A和B的边界之间的角度为45度。随后,作为光吸收油墨,通过以大约70wt%的浓度混合炭黑分散液至基于丙烯酸酯的粘合剂(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基于羰基的溶剂的混合物中,并进一步混合大约2wt%的光引发剂(Irgacure907)制备油墨,将该油墨使用喷墨设备(DymatrixDMP2800,Fujifilm)印刷在第一和第二区域A和B的边界上至大约3μm的厚度以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区域的取向方向之间的角度的等分线,然后固化,由此形成TC区域。通过喷墨型方法进行印刷。然后,在所述经取向的取向层和TC区域中形成液晶层。具体而言,作为液晶组合物,涂布包含70重量份的由式A表示的多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30重量份的由式B表示的单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和适量光引发剂的液晶组合物以具有大约1μm的干厚度,然后按照下层的取向层的取向进行取向。通过辐照UV射线(300mW/cm2)大约10秒来交联和聚合液晶,由此形成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的第一和第二区域按照下层的光取向层的取向具有彼此正交的光轴。作为使用由Axomatrix生产的Axoscan测量的结果,在慢轴方向和快轴方向之间的折射系数差为大约0.125。另外,液晶层形成为大约1μm的厚度。
[式A]
[式B]
实施例2
除了在液晶层形成后在液晶层上进行形成TC区域的印刷之外,用与实施例1中描述相同的方法制造滤光片。
实施例3
除了基层(TAC基底)的表面上进行形成TC区域的印刷之外,用与实施例1中描述相同的方法制造滤光片。
实施例4至7
设置系统以包括用与实施例1中描述相同的方法制造的滤光片801并具有图10中所示的结构。在该系统中,图像产生区域823为透明液晶面板,RS和LS区域如图11所示进行设置,并且通过该液晶面板的滤光片的黑矩阵形成TC1区域,并设置在RS和LS区域之间以如图13所示与RS和LS区域部分重叠。该TC1区域被形成为使得与RS区域重叠的范围和与LS区域重叠的范围相同。另外,滤光片801的第一和第二区域被设置成图1中所示的形状。TC2区域被形成为与第一和第二区域A和B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如图5中所示被设置在区域A和B之间。该TC2区域被形成为使得与RG区域(第一和第二区域之一)重叠的范围和与LG区域(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另一区域)重叠的范围相同(即,参照图16,TC2区域被形成为使得y为H2/2)。为RG区域的液晶层区域为其中慢轴被形成在逆时针方向以与第二偏振板824的吸光轴具有45度角的相位延迟层(1/4波长层),而为LG区域的液晶层区域为其中慢轴被形成在顺时针方向以与第二偏振板824的吸光轴具有45度角的相位延迟层(1/4波长层)。第二偏振板824的光轴被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偏振板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从显示部件至滤光片的距离(在表达式2和3中的T)为大约1mm,LG和RG区域的宽度的总和(在表达式1中的“PL+PR”)为大约545μm,而LG和RG区域的宽度彼此几乎相同。在该系统中,控制TC1和TC2区域的宽度(H1和H2)以确保在任一实施方式中大约13.5度的最大视角(“θU”或“θL”)。在各个实施方式中,驱动该系统同时如表1中所示改变TC1和TC2区域的宽度(H1和H2)。使用亮度计(SR-UL2分光仪)测量随各个视角(“θU”或“θL”)变化的相对亮度,并将结果列在表1中。
[表1]
比较实施例1
如实施例4至7中所述设计系统。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制造滤光片,但是没有进行用于形成TC区域的印刷工艺。也即,使用不包括TC2区域的滤光片。如实施例中一样,通过控制TC1区域的宽度(H1)来构造系统以确保大约13.5度的最大视角(“θU”或“θL”)。在驱动该系统的同时,使用亮度计(SR-UL2分光仪)测量随各个视角(“θU”或“θL”)变化的相对亮度,并将结果列在表2中。
[表2]
比较实施例1
H1(单位:μm) 240
H2(单位:μm) 0
H1+H2(单位:μm) 240
视角(单位:度) 相对亮度(单位:%)
0 56
2 56
4 56
6 56
8 56
10 56
12 56
13 56

Claims (16)

1.一种滤光片,其用于控制用于右眼的信号和用于左眼的信号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偏振状态,其中所述用于右眼和用于左眼的信号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发出,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部件,其包含设置来产生用于右眼和左眼的信号的用于右眼和左眼的信号产生区域;以及第一光透射控制区域,其与所述用于右眼和左眼的信号产生区域相邻,
所述滤光片包含: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能够将入射光分成具有不同偏振状态的至少两种光,并将分光后的光发射出去;以及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光透射控制区域,
其中,所述光透射控制区域被形成为使得满足表达式2的角度“θU”和满足表达式3的角度“θL”的最大值为3度或更大:
【表达式2】
tanθU=(H1+2y)/2T
【表达式3】
tanθU=(H1+2H2-2y)/2T
其中,H1为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光透射控制区域的宽度,H2为所述滤光片的光透射控制区域的宽度,T为在应用所述滤光片的装置中显示部件至该滤光片的距离,而y为从所述应用了滤光片的装置的第一光透射控制区域的宽度的等分线相对于第一光透射控制区域的表面的虚拟法线与该光透射控制区域相接触的点处至其中存在光透射控制区域的滤光片部分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液晶层包含多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和单官能团可聚合液晶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中,在所述液晶层慢轴方向的面内折射系数和在所述液晶层快轴方向的面内折射系数之差在0.05至0.2的范围内,并且所述液晶层具有0.5至2.0μm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光透射控制区域的透光率在0%至20%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为光轴形成在彼此不同方向上的相位延迟区域,并且所述光透射控制区域被形成为平行于由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光轴形成的角度的等分线,或形成在该角度的等分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光透射控制区域包含遮光或吸光油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进一步包含基层,并且所述液晶层被形成在该基层上,以及所述光透射控制区域在所述基层和所述液晶层之间,或者在液晶层的与其上形成有基层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光片,其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基层和所述液晶层之间的取向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光透射控制区域在所述取向层和所述液晶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光透射控制区域在所述取向层和所述基层之间。
11.一种制造滤光片的方法,所述滤光片用于控制用于右眼的信号和用于左眼的信号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偏振状态,其中所述用于右眼和用于左眼的信号从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发出,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部件,其包含设置来产生用于右眼和左眼的信号的用于右眼和左眼的信号产生区域;以及第一光透射控制区域,其与所述用于右眼和左眼的信号产生区域相邻,
所述方法包括:
在液晶层中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上形成光透射控制区域,所述液晶层包含具有不同相位延迟特性并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光透射控制区域被形成为使得满足表达式2的角度“θU”和满足表达式3的角度“θL”的最大值为3度或更大:
【表达式2】
tanθU=(H1+2y)/2T
【表达式3】
tanθU=(H1+2H2-2y)/2T
其中,H1为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第一光透射控制区域的宽度,H2为所述滤光片的光透射控制区域的宽度,T为在应用所述滤光片的装置中显示部件至该滤光片的距离,而y为从所述应用了滤光片的装置的第一光透射控制区域的宽度的等分线相对于第一光透射控制区域的表面的虚拟法线与该光透射控制区域相接触的点处至其中存在光透射控制区域的滤光片部分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晶层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在基层上形成取向膜;在所述取向层上形成包含可聚合液晶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的涂层,并在取向状态下聚合所述液晶化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透射控制区域通过印刷遮光或吸光油墨来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遮光或吸光油墨被印刷在基层、取向层或液晶层的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遮光或吸光油墨在液晶层形成之前被印刷在取向层的表面上。
16.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
显示部件,其包含能够产生用于右眼和左眼的信号的用于右眼和左眼的信号产生区域,和与所述用于右眼和左眼的信号产生区域相邻的第一光透射控制区域;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被设置成使得第一和第二区域之一在用于右眼的信号入射的位置处,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在用于左眼的信号入射的位置处。
CN201280039076.4A 2011-08-09 2012-08-07 滤光片 Active CN103748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10078995 2011-08-09
KR10-2011-0078995 2011-08-09
KR1020120085809A KR101454073B1 (ko) 2011-08-09 2012-08-06 광학 필터
KR10-2012-0085809 2012-08-06
PCT/KR2012/006259 WO2013022256A2 (ko) 2011-08-09 2012-08-07 광학 필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502A CN103748502A (zh) 2014-04-23
CN103748502B true CN103748502B (zh) 2016-03-23

Family

ID=4789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9076.4A Active CN103748502B (zh) 2011-08-09 2012-08-07 滤光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11164B2 (zh)
EP (1) EP2743749B1 (zh)
JP (1) JP6221121B2 (zh)
KR (1) KR101454073B1 (zh)
CN (1) CN103748502B (zh)
TW (1) TWI483001B (zh)
WO (1) WO201302225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39197T3 (es) * 2011-11-30 2017-10-25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Cuerpo multicapa de policarbonato con efecto de brillo profundo
JP5827906B2 (ja) * 2012-02-13 2015-1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その用途
TWI468815B (zh) * 2012-06-07 2015-01-11 Benq Materials Corp 立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JP2014130352A (ja) * 2012-12-27 2014-07-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GB2546150A (en) * 2015-11-23 2017-07-12 Vg Smartglass Llc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ndow including blackout bars
KR102581401B1 (ko) 2016-03-16 2023-09-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819083A (zh) * 2017-11-30 2018-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5983A (ja) * 2000-12-13 2002-06-28 Arisawa Mfg Co Ltd 3d映像表示体形成用フィルム及び3d映像表示装置
JP2003207641A (ja) * 2001-11-08 2003-07-2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位相差層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04626B2 (ja) * 2003-03-31 2010-07-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08467B1 (ko) * 2004-12-30 2012-01-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입체영상표시방법
JP4011591B2 (ja) * 2005-07-20 2007-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レンズ付き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0922355B1 (ko) * 2008-03-07 2009-10-2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전자 영상 기기
JP5211844B2 (ja) 2008-05-16 2013-06-12 Dic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化位相差フィルム
KR20100009723A (ko) 2008-07-21 2010-01-29 (주)케이지아이 휴대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위치 정보와 사진 컨텐츠의 관리방법
JP2010072300A (ja) 2008-09-18 2010-04-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補償機能を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JP5375006B2 (ja) 2008-09-30 2013-12-25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化合物
TWI425257B (zh) * 2008-12-15 2014-02-01 Sony Corp Phase difference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US8062836B2 (en) 2009-02-03 2011-11-22 Lg Chem,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filter for a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1048286A (ja) * 2009-08-28 2011-03-10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立体映像表示用光学部材及び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WO2011049326A2 (en) * 2009-10-19 2011-04-28 Lg Chem, Ltd. Patterned retardation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10043459A (ko) * 2009-10-19 2011-04-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패터닝된 위상차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967899B1 (ko) 2009-12-04 2010-07-06 주식회사 에프엠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JP5436193B2 (ja) * 2009-12-21 2014-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90355A2 (ko) * 2010-01-22 2011-07-28 (주)Lg화학 광배향막 배향 처리용 점착 필름
DE102011009281B4 (de) * 2010-01-22 2022-05-25 Lg Chem.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ischen Filters
JP4610678B1 (ja) 2010-03-09 2011-01-12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光学素子部材、立体画像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光学素子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3029552A (ja) 2011-07-26 2013-02-07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502A (zh) 2014-04-23
WO2013022256A2 (ko) 2013-02-14
JP6221121B2 (ja) 2017-11-01
US20150205142A1 (en) 2015-07-23
EP2743749A4 (en) 2014-12-31
US9411164B2 (en) 2016-08-09
EP2743749B1 (en) 2015-11-18
KR20130018593A (ko) 2013-02-25
EP2743749A2 (en) 2014-06-18
KR101454073B1 (ko) 2014-10-24
WO2013022256A3 (ko) 2013-04-04
TW201316040A (zh) 2013-04-16
JP2014523009A (ja) 2014-09-08
TWI483001B (zh) 2015-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8502B (zh) 滤光片
KR102143373B1 (ko) 스위처블 렌즈 장치와 그를 이용한 2d/3d 영상 표시장치
TWI504935B (zh) 光學濾光片以及含有此光學濾光片的立體影像顯示裝置
US9915835B2 (en) FPR having periodic micropattern
US9019465B2 (en) Liquid crystal lens
CN104094163B (zh) 显示装置
JP5863133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874954B (zh) 滤光片
CN103733119B (zh) 滤光片
KR101622039B1 (ko) 광학 필터
KR101843733B1 (ko) 광학 필터
KR20160066849A (ko) 광학 필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