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8043A - 电解水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解水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8043A
CN103748043A CN201280040643.8A CN201280040643A CN103748043A CN 103748043 A CN103748043 A CN 103748043A CN 201280040643 A CN201280040643 A CN 201280040643A CN 103748043 A CN103748043 A CN 103748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ic solution
mentioned
electrolytic
advection
electroly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06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8043B (zh
Inventor
白土雅康
松山公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inaga Milk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inaga Milk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inaga Milk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rinaga Milk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48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8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0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 C02F1/467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with halogen or compound of halogens, e.g. chlorine, brom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1Fluid flow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8Supplying or removing reactants or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该电解水制造装置(A)包括:电解槽(2);原料泵(3),其用于向电解槽(2)供给原料水(W1、W3);原料水配管(32、26),其将原料泵(3)的排出口(3b)和电解槽(2)的流入口(26)连接起来;以及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其形成于原料水配管(32、26)中的、排出口(3b)与流入口(26)之间的部分。以排出口(3b)配置在比流入口(26)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原料泵(3)。在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斜度配管(32c),在该斜度配管(32c)中,流入口(26)侧的部分配置于比排出口(3b)侧的部分靠上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解水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水制造装置,该电解水制造装置用于对含有氯离子的原料水亦即电解质水溶液进行电解而制造电解水。
本申请以2011年8月24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182493号为基础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在食品制造领域等中,利用电解水制造装置对各种电解质水溶液(含有氯离子的原料水)进行电解而制造电解杀菌水(电解水),并将该电解杀菌水用于杀菌消毒等。例如,当对氯化钠水溶液、盐酸水溶液等含有氯离子的电解质水溶液进行电解时,在电解氧化作用下产生氯气,该氯气溶解于水而生成次氯酸。与将次氯酸钠溶解于水而制备的杀菌水相比,对于含有生成的次氯酸的电解杀菌水而言,氯浓度虽低却发挥优异的杀菌效果,另外,具有不必在每次使用时对浓度进行微小调整等较多优点。
电解水制造装置包括:电解槽,其用于对电解质水溶液进行电解;以及供水设备,其用于向电解槽供给电解质水溶液。另外,作为电解槽,大多使用将多个电极板串联配置而成的多极式(串联式)的电解槽。该多极式电解槽构成为,多个电极板以隔开间隔的方式排列设置在壳体内,在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电极板上焊接而配设阳极的电极棒,在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电极板上焊接而配设阴极的电极棒,自一端侧的电极板(阳极)经由中间的电极板朝向另一端侧的电极板(阴极)通电。
在该电解水制造装置中,一边自供水设备向电解槽的壳体内供给电解质水溶液并使该电解质水溶液依次流通,一边对含有氯化物的电解质水溶液施加规定的电压而使电流流动,利用阳极侧的氧化反应使电解质水溶液产生氯气。自电解槽取出该氯气(或混有氯气的液体)并与水混合,由此在水中生成次氯酸而制得电解杀菌水。
另一方面,在切断对电解槽的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而使电解停止并使用于向电解槽供给电解质水溶液的泵停止时,在电解槽内残留混合有高浓度的氯气、次氯酸以及未电解的盐酸等的电解液。此外,在本发明中,将该电解槽的残留液记载为电解液。在使电解槽和泵的运转停止时,有时电解槽的电解液会倒流至将电解槽和泵连接起来的配管(管)内。在电解液的倒流的作用下,会因氯气等而在泵等构成构件中产生腐蚀,从而有可能使构成构件的寿命变短。
与此相对,以往,提出了在将电解槽和泵连接起来的配管中设置止回阀的对策、以停止向电解槽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并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停止驱动用于供给电解质水溶液的泵的方式进行控制的对策,以防止电解液自电解槽倒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994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尽管提出了利用止回阀等止回机构来防止电解槽的电解液倒流的对策,但有时电解液在电解水制造装置的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进入到配管内,止回阀、泵、配管(管)、密封件以及O形环等构成构件产生腐蚀。
根据构成构件的腐蚀状态等确认到,该现象并不是由于电解液的倒流、仅随着浓度平衡而产生的扩散而导致的。因此,强烈要求查明其原因并提出防止构成构件腐蚀的对策。
另一方面,在电解水制造装置的运转中,存在如下问题。以往,在电解水制造装置的运转中,在自暂时停止状态起再次开始(运转)电解的操作时,有时在电解槽内产生过电流而使整个装置异常停止。为了使电解水制造装置稳定地运转,预防这样的异常停止是必不可少的。预防这样的异常停止也成为电解水制造装置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电解水制造装置用于对含有氯离子的原料水进行电解而制造电解水,其中,该电解水制造装置包括:电解槽;原料泵,其用于向上述电解槽供给上述原料水;原料水配管,其将用于排出上述原料水的上述原料泵的排出口和用于使上述原料水流入的上述电解槽的流入口连接起来;以及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其形成于上述原料水配管中的、上述排出口与上述流入口之间的部分。另外,以上述排出口配置在比上述流入口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有上述原料泵。另外,在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斜度配管,在该斜度配管中,上述流入口侧的部分配置于比上述排出口侧的部分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在上述第1方案的基础上,电解水制造装置还包括:稀释水泵,其供给用于稀释上述原料水的稀释水,以使得上述原料水达到规定的电解质浓度;稀释水配管,其将用于排出上述稀释水的上述稀释水泵的第2排出口和用于使上述稀释水流入的上述电解槽的第2流入口连接起来;以及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其形成于上述稀释水配管中的、上述第2排出口与上述第2流入口之间的部分。另外,以上述第2排出口配置在比上述第2流入口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有上述稀释水泵。另外,在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第2斜度配管,在该第2斜度配管中,上述第2流入口侧的部分配置于比上述第2排出口侧的部分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在上述第1方案的基础上,电解水制造装置还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在上述原料水配管形成有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状态下固定该原料水配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在上述第2方案的基础上,电解水制造装置还包括第2固定部件,该第2固定部件在上述稀释水配管形成有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状态下固定该稀释水配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在上述第1方案~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和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卷绕的环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在上述第1方案~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和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包括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弯曲的U字状部和倒U字状部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在上述第1方案~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和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绕沿铅垂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卷绕的环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在上述第1方案~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形成为包括随着自上述排出口朝向上述流入口去而向上方倾斜的台阶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在上述第2方案或第4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形成为包括随着自上述第2排出口朝向上述第2流入口去而向下方倾斜的第2台阶部。
发明的效果
如后所述,本申请的发明人查明了即使利用止回机构防止电解槽的电解液的倒流但电解液在电解水制造装置的运转停止后仍会自电解槽进入到配管内的现象的原因在于电解液的平流。据此,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将原料水配管配设为形成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以电解槽的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原料泵的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斜度配管。由此,即使在以原料泵的排出口配置在比电解槽的流入口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原料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平流至与原料泵相连接的配管内。
因此,能够抑制构成构件被电解液腐蚀,从而能够实现构成构件的寿命增长。另外,能够降低构成构件的更换频率,从而能够提供耐久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优异的电解水制造装置。
另外,如上所述,本申请的发明者查明了电解液自电解槽进入配管的现象的原因在于电解液的平流。并且,发现了会产生电解液如此自电解槽朝向配管平流的现象以及原料水、稀释水自配管逆向地朝向电解槽平流的现象。清楚了这样的原料水、稀释水自配管向电解槽的平流会引起电解槽内的氯离子浓度在上下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作为该不均匀分布的结果,在使停止的电解再次开始时,在电解槽内产生过电流而导致异常停止。
因而,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抑制电解液自电解槽朝向原料水配管平流的现象,并且抑制原料水自原料水配管逆向地朝向电解槽平流的现象。因此,能够抑制氯离子浓度在电解槽内不均匀分布。其结果,能够预防在使电解槽开始再次运转时产生过电流和与此相伴的装置的异常停止,能够提供能够进行更加稳定的运转的电解水制造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者查明的上述现象的原因,将稀释水配管配设为形成有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电解槽的第2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稀释水泵的第2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第2斜度配管。由此,即使在以稀释水泵的排出口配置在比电解槽的流入口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稀释水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平流至与稀释水泵相连接的配管内。
因此,能够抑制构成构件被电解液腐蚀,能够进一步实现构成构件的寿命增长。另外,能够降低构成构件的更换频率,进而能够提供耐久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优异的电解水制造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包括在原料水配管形成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状态下固定该原料水配管的固定部件。因此,能够将原料水配管保持为形成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状态。另外,在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包括在稀释水配管形成有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状态下固定该稀释水配管的第2固定部件。因此,能够将稀释水配管保持为形成有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状态。因而,能够可靠地抑制电解液自电解槽进入到与原料泵、稀释水泵相连接的配管内。另外,还能够可靠地抑制原料水、稀释水自与原料泵、稀释水泵相连接的配管逆向地进入到电解槽内。
在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和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卷绕的环状。由此,在原料水配管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电解槽的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原料泵的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斜度配管。另外,在稀释水配管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电解槽的第2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稀释水泵的第2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第2斜度配管。
在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和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包括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弯曲的U字状部和倒U字状部中的至少一者。由此,在原料水配管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电解槽的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原料泵的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斜度配管。另外,在稀释水配管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电解槽的第2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稀释水泵的第2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第2斜度配管。
在本发明的第7方案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和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绕沿铅垂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卷绕的环状。由此,在原料水配管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电解槽的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原料泵的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斜度配管。另外,在稀释水配管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电解槽的第2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稀释水泵的第2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第2斜度配管。
在本发明的第8方案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形成为包括随着自原料泵的排出口朝向电解槽的流入口去而向上方倾斜的台阶部。由此,在原料水配管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电解槽的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原料泵的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斜度配管。
在本发明的第9方案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形成为包括随着自稀释水泵的第2排出口朝向电解槽的第2流入口去而向下方倾斜的第2台阶部。由此,在稀释水配管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该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包括电解槽的第2流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稀释水泵的第2排出口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第2斜度配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电解槽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4A是示出在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刚注入电解液后的情形的图。
图4B是示出在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2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4C是示出在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5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4D是示出在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10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5A是示出在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刚注入电解液后的情形的图。
图5B是示出在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2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5C是示出在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5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5D是示出在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10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6A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刚注入电解液后的情形的图。
图6B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2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6C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5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6D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7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6E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10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6F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20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7A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刚注入电解液后的情形的图。
图7B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2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7C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5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7D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7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7E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10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7F是示出在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经过200小时后的情形的图。
图8A是说明使电解槽的运转停止时的电解液、原料水以及稀释水之间的相互平流的情形的原理图。
图8B是说明使电解槽的运转停止时的电解液、原料水以及稀释水之间的相互平流的情形的原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原料水管(原料水配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稀释水管(稀释水配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原料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稀释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16是示出电解液自电解槽向原料水管、稀释水管平流的状态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原料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稀释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原料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稀释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原料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稀释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原料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稀释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原料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是示出稀释水管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B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本实施方式涉及用于对含有氯离子的原料水亦即电解质水溶液进行电解而制造电解水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制造含有次氯酸的电解杀菌水的电解水制造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包括:容器1,其用于贮存盐酸水溶液、氯化钠水溶液等原液W1(含有氯离子的原料水);电解槽2,向该电解槽2供给将原液W1和水W2(稀释水)混合而成的电解质水溶液W3(含有氯离子的原料水),该电解槽2用于对该电解质水溶液W3进行电解;以及原料泵3,其用于自容器1朝向电解槽2输送原液W1。并且,电解水制造装置A还包括:稀释水泵4,其用于向容器1与电解槽2之间输送水W2而将原液W1稀释至规定浓度,以生成电解质水溶液W3;电解电源5,其用于向电解槽2供给电力;以及混合器6,其用于将在电解槽2中对电解质水溶液W3进行电解而产生的氯气(或混合有氯气的电解液W4)和处理水W2混合而生成电解杀菌水W5(电解水)。
电解槽2是将多个电极板串联配置而成的多极式的电解槽。如图1和图2所示,电解槽2包括:壳体10,其内部供电解质水溶液W3流通;多个电极板11、12,它们在轴线O1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在该壳体10内;多个间隔件13、14、15,其用于将电极板11、12保持为在轴线O1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的状态;以及一对电极棒17、18,它们以插入设置于自外侧向内侧贯穿设置于壳体10的中央部的电极棒插入孔16且分别与位于轴线O1方向上的两端侧的一对电极板11、12相连接的方式设置,该一对电极棒17、18用于自电解电源5向电极板11、12供给电力。
壳体10使用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稀酸树脂等合成树脂而形成。如图2所示,壳体10包括:圆筒状的筒体20,其配置为中心轴线朝向轴线O1方向;以及一对侧体21、22,它们以将筒体20的开口部密闭的方式一体地安装于筒体20的轴线O1方向两端侧。
另外,在一侧的侧体21的下端部侧(电极棒插入孔16的下侧)形成有以轴线O1方向为朝向自外表面向内表面贯穿侧体21的流入口26。在另一侧的侧体22的上端部侧(电极棒插入孔16的上侧)形成有以轴线O1方向为朝向自外表面向内表面贯穿侧体22的取出口27。
多个电极板11、12是钛合金等金属制的板体,分别形成为方形板状。另外,上述电极板11、12以使各自的板面朝向侧体21、22的对置方向(轴线O1方向)的方式排列设置于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对置配置的侧体21、22之间。在配置于轴线O1方向上的两端侧的电极板11、12的中央部固定并连接有金属制的电极棒17、18。
多个间隔件13、14、15分别形成为具有与壳体10的筒体20的内径大致相同直径的外径的大致圆板状。另外,在各间隔件13、14、15的中央形成有自一侧的面向另一侧的面贯穿并成为电解室28的方形状的通孔。另外,在比通孔(28)靠上方的部位形成有自一侧的面向另一侧的面贯穿的取出口27,在比通孔(28)靠下方的部位形成有自一侧的面向另一侧的面贯穿的流入口26。上述取出口27和流入口26分别经由形成于一侧的面的槽状的流通路径30与成为电解室28的通孔相连通。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水设备的原料泵3设置为,利用管31将容器1和用于吸入原液W1的吸入口3a连接起来,利用原料水管32(原料水配管)和管36(原料水配管)将用于排出原液W1的排出口3b(排出口)和用于使电解质水溶液W3流入电解槽2的电解室28的流入口26(流入口)连接起来。稀释水泵4设置为,利用管33将供水源和用于吸入水W2的吸入口4a连接起来,利用稀释水管34(稀释水配管)和管36(稀释水配管)将用于排出水W2的排出口4b(第2排出口)和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第2流入口)连接起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供水设备的原料泵3和稀释水泵4中使用管泵。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在运转停止的同时,原料泵3、稀释水泵4以夹住管的状态静止而发挥止回功能。因此,没有如以往那样在将原料泵3、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3b、4b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连接起来的配管路径上设置止回阀。此外,本发明应用于这样设有止回机构的密闭系统的装置中会更有效果,故此优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将与原料泵3的排出口3b相连接的管32和与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相连接的管34连接于T形接头35,利用管36(原料水配管、稀释水配管)将该T形接头35和电解槽2的流入口26(流入口、第2流入口)连接起来。由此,利用T形接头35将原液W1和稀释水W2混合而生成电解质水溶液W3,并将该电解质水溶液W3供给至电解槽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连接原料泵3的排出口3b和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的管32、36视作一个配管(原料水配管)。同样地,能够将连接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和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的管34、36视作一个配管(稀释水配管)。另外,流入口26具有作为用于使原液W1流入电解槽2的流入口的功能和作为用于使水W2流入电解槽2的流入口(第2流入口)的功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原料泵3的排出口3b相对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配置于上方的方式配设有原料泵3。换言之,排出口3b位于比流入口26所在的水平面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以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相对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配置于下方的方式配设有稀释水泵4。换言之,排出口4b位于比流入口26所在的水平面靠下方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原料水管32配设为,在与原料泵3的排出口3b相连接的一端32a和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直接地或经由管36间接地)连接的另一端32b之间形成有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即,在原料水管32中的一端32a(或排出口3b)与另一端32b(或流入口26)之间形成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原料水管32随着自一端32a朝向另一端32b去而自一端32a向下方延伸,在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2弯曲后朝向上方延伸,并在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3弯曲后朝向下方延伸,另一端32b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此外,另一端32b经由T形接头35和管36与流入口26相连接,作为将另一端32b连接于流入口26的结构,不仅包括直接连接,还包括这样的间接连接。通过如此配设原料水管32,从而在自一端32a到另一端32b之间形成U字状部41和倒U字状部42,由上述U字状部41和倒U字状部42形成有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即,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形成为包括U字状部41和倒U字状部42。
此外,所谓“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换言之指的是存在具有自另一端32b侧朝向一端32a侧的方向去而朝下的斜度的管路。因而,更具体地讲,由U字状部41和倒U字状部42形成有随着自另一端32b侧(或流入口26侧)朝向一端32a侧(或排出口3b侧)去而下降的下斜管路32c(斜度配管)。以该下斜管路32c为主要部分形成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即,在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至少一部分中设有下斜管路32c。另外,下斜管路32c配置于U字状部41与倒U字状部42之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稀释水管34配设为,在一端34a与另一端34b之间形成有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即,在稀释水管34中的一端34a(或排出口4b)与另一端34b(或流入口26)之间形成有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稀释水管34随着自与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相连接的一端34a朝向另一端34b去而自一端34a向上方延伸,在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4弯曲后朝向下方延伸,并在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5弯曲后朝向上方延伸,另一端34b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直接地或经由T形接头35和管36间接地)相连接。通过如此配设稀释水管34,从而在自一端34a到另一端34b之间形成倒U字状部43和U字状部44,由上述倒U字状部43和U字状部44形成有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即,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形成为包括倒U字状部43和U字状部44。
此外,所谓“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换言之指的是存在具有自另一端34b侧朝向一端34a侧的方向去而朝上的斜度的管路。因而,更具体地讲,由倒U字状部43和U字状部44形成有随着自另一端34b侧(或流入口26侧)朝向一端34a侧(或排出口4b侧)去而上升的上斜管路34c(第2斜度配管)。以该上斜管路34c为主要部分形成有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即,在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的至少一部分中设有上斜管路34c。另外,上斜管路34c配置于倒U字状部43与U字状部44之间。
另外,如此配设的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在形成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的状态下借助例如捆束带等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第2固定部件)被定位并固定。
接下来,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自电解电源5向电解槽2的电极棒17、18供给电力,并且利用原料泵3的驱动自容器1输送原液W1,利用稀释水泵4的驱动自水源输送水W2。在管32、34中流通的原液W1和稀释水W2在T形接头35处混合,被调整为规定的电解质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自电解槽2的流入口26向壳体10内的电解室28供给而流通。
若电解质水溶液W3在向电极棒17、18供给电力的状态下在多个电解室28中流通时,电解质水溶液W3被电解而产生氯气。该氯气(或混合有氯气的电解液W4)自电解槽2的取出口27被取出并在混合器6中与处理水W2混合而生成电解杀菌水W5。
在以往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当停止运转时,电解液W4有可能立即自电解槽2平流至管32、34内。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在泵3、4中使用管泵,则有时会产生管的变色、膨胀这样的劣化等。另一方面,在使用止回阀时,有时会产生密封件、阀体寿命变短等。
对此,为了查明该现象,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实施了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和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
首先,参照图4A~图4D和图5A~图5D说明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在该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按照如下(1)~(5)所示的步骤进行试验。
(1)准备3个10mL试管46和3个10mL试管47,向各个试管46分别注入5mL的水(自来水)、5mL的3%盐酸溶液以及5mL的21%盐酸溶液,向各个试管47分别注入5mL的水(自来水)、5mL的3%盐酸溶液以及5mL的21%盐酸溶液。将3个试管46称作第1组,将3个试管47称作第2组。
(2)将3%盐酸溶液用作电解质水溶液W3,将该电解质水溶液W3装入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电解槽2并连续运转3小时,自电解槽2获取连续运转后的电解液W4。此外,所获取的电解液W4的有效氯浓度是265.5ppm。
(3)在将所获取的电解液W4冷却至室温之后添加碘化钾,使其与电解液W4中的次氯酸反应而染色。将染色后的电解液W4称作染色电解液W4’。
(4)向(1)的各试管46、47内分别注入1ml的染色电解液W4’。在图4A、5A中示出刚装入染色电解液W4’之后的情形。此时,如图4A所示,在3个试管46(第1组)中,将染色电解液W4’自试管46内的上方添加(注入)至液面。另外,如图5A所示,在余下的3个试管47(第2组)中,将染色电解液W4’添加至试管47的液底。
(5)在将各试管46、47静置的状态下,观察并记录自装入染色电解液W4’经过20小时、50小时、100小时后的着色状态的历时变化。在图4B、5B中示出经过20小时后的情形,在图4C、5C中示出经过50小时后的情形,在图4D、5D中示出经过100小时后的情形。
在该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如图4A~图4D所示,在向水的液面添加了染色电解液W4’的情况下,电解液W4’一边朝向试管46的底部扩散一边平流,并在底部沉淀。虽然在添加后没有立即完全扩散而是随着时间经过扩散至整个试管,但在经过100小时之后也观察到平流后的电解液W4’的沉淀。与此相对,在向3%盐酸溶液和21%盐酸溶液的液面分别添加了染色电解液W4’的情况下,在添加后,染色电解液W4’没有平流而是在液面附近滞留。另外,观察到电解液W4’随着时间经过逐渐向下方扩散的情形。
另外,图5A~图5D所示,在向水的液底添加了染色电解液W4’的情况下,在添加后,染色电解液W4’没有平流而是在试管47的底部滞留。确认到以下情形:电解液W4’没有发生平流而是仅产生扩散并随着时间经过而向逐渐上方扩散,但在经过了100小时之后的阶段,电解液W4’也没有扩散至整个试管。另一方面,在向3%盐酸溶液和21%盐酸溶液的液底分别添加了染色电解液W4’的情况下,在添加后,观察到以下情形:染色电解液W4’一边略微扩散一边朝向液面平流,染色电解液W4’在该平流的作用下立即上升至液面,暂时在液面滞留之后随着时间经过而向下方扩散。
由上述试验结果确认到:在水中,电解液W4’向下方平流且容易滞留于液底,在盐酸溶液中,电解液W4’向上方平流且容易滞留于液面。另外,确认到随着时间经过,电解液W4’扩散至整个试管。
如图4A~图4D和图5A~图5D所示,由于密度的差而在铅垂方向上发生电解液W4’的平流。在表1中示出试验所使用的水、盐酸以及电解液的比重。在表1所示的盐酸和电解液中,不管盐酸的浓度如何,盐酸的比重均大于电解液的比重,因此,盐酸溶液中的电解液W4’显示出在添加后立即上升到液面的行为(不是扩散而是平流)。
表1
取样次数 1 2 3 4 5 平均 标准偏差
1.0003 0.9968 0.9853 1.0015 0.9907 0.9949 0.006101
3%HCl 0.9989 1.0225 1.0085 1.0086 1.0057 1.0088 0.007687
21%HCl 1.0938 1.0879 1.0889 1.0840 1.0719 1.0853 0.008392
电解液 0.9927 0.9810 0.9746 0.9793 0.9803 0.9816 0.005992
比重大小顺序
21%HCl>3%HCl>水>电解液
在水和电解液W4’的液体接触部发生H2O+Cl2→HClO+HCl的反应,溶解于电解液W4’的氯气与水反应而生成次氯酸分子。水与电解液W4’之间的反应物(次氯酸水)的比重大于水单独的比重。
因此,在如图4A~图4D所示那样在自液面向水添加了电解液W4’的情况下,电解液W4’的氯分子与水分子反应而生成次氯酸分子,随着次氯酸和碘化钾的反应而产生的显色显示出电解液W4’沉淀至液底的行为(与扩散相伴的平流)。
另外,在如图5A~图5D所示那样将电解液W4’自水的液底添加的情况下,电解液的氯分子与水分子反应而生成次氯酸分子,该次氯酸分子的比重大于水单独的比重,因此显示出电解液W4’滞留于液底的行为(平流)。准确地讲,
Figure BDA0000467828800000191
直至化学反应式达到平衡。
接下来,参照图6A~图6F和图7A~图7F说明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在该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按照如下(1)~(8)所示的步骤进行试验。
(1)利用燃烧器加热PFA管(氟树脂管)而使其成形为高度150mm的U字状,向PFA管中填充(注入)水或3%盐酸溶液。
(2)利用燃烧器使填充有水或3%盐酸溶液的PFA管的一端部熔化而密闭。
(3)将3%盐酸溶液用作电解质水溶液W3,将该电解质水溶液W3装入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电解槽2并连续运转3小时,自电解槽2获取连续运转后的电解液W4。此外,所获取的电解液W4的有效氯浓度是265.5ppm。
(4)在将提取后的电解液W4冷却至室温之后添加碘化钾,使其与电解液W4中的次氯酸反应而染色。将染色后的电解液W4称作染色电解液W4’。
(5)自一端部密闭后的各PFA管的另一端部注入300μL的染色电解液W4’。
(6)充满水后的PFA管使用封口膜(parafilm)对注入有电解液W4’的另一端部进行密闭。另外,充满3%盐酸溶液的PFA管借助燃烧器使其另一端部熔化而密闭。此外,若利用燃烧器所进行的加热熔融使填充有水的管密闭,则电解液W4’上升,因此使用封口膜将另一端部密闭。
(7)填充有水的管如图6A~图6F所示那样以倒U字的姿态静置,填充有3%盐酸溶液的管如图7A~图7F所示那样以U字的姿态静置。这样做是基于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的结果的。在图6A、7A中示出刚装入染色电解液W4’之后的情形。
(8)观察并记录自装入染色电解液W4’起经过20小时、50小时、70小时、100小时、200小时的情况下的着色状态的历时变化。在图6B、7B中示出经过20小时后的情形,在图6C、7C中示出经过50小时后的情形,在图6D、7D中示出经过70小时后的情形,在图6E、7E中示出经过100小时后的情形,在图6F、7F中示出经过200小时后的情形。
在该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在填充有水的情况中,如图6A~图6F所示,向另一端部(下端部)添加的染色电解液W4’在下方滞留,没有发生平流而仅产生了扩散。观察到如下情形:电解液W4’随着时间经过而逐渐向上方扩散,但即使经过200小时,电解液W4’也没有达到倒U字的管顶部。
另一方面,在填充有3%盐酸溶液的情况中,如图7A~图7F所示,向另一端部(上端部)添加的染色电解液W4’在上方滞留,没有发生平流而仅产生了扩散。观察到如下情形:电解液W4’随着时间经过而逐渐向下方扩散,但即使经过200小时,电解液W4’也没有达到U字的管底部。
即,该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的结果与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中的电解液的行为相同。
根据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和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的结果,当原料泵3位于比电解槽2靠上方的位置时,推定电解液W4会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平流至管32内的电解质水溶液W3(盐酸溶液)中。由于电解液W4向管32内平流,从而有可能使管32等构成构件腐蚀。
另外,根据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和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的结果,在稀释水泵4位于比电解槽2靠下方的位置时,推定电解液W4会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平流至管34内的水中。由于电解液W4向管34内平流,从而有可能使管34等构成构件腐蚀。
根据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和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的结果判断出:以往,其原因不明的、将原料泵3、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3b、4b和电解槽2的流入口26连接起来的管32、34的变色、膨胀这样的劣化的发生、因自管32、34的内壁剥离下来的剥离物而导致的管32、34的封堵等的发生是由于电解液W4的平流而产生的。并且,判断出:电解液W4的平流是由于原料泵3位于比电解槽2靠上方的位置、或者稀释水泵4位于电解槽2的下方而产生的。
另一方面,还判断出电解液W4的平流有可能引起其他不期望的状况。图8A示出刚使电解槽2的运转停止后的状态,图8B示出电解液W4进行自电解槽2向配管32、34的平流的状态。如图8A所示,在电解槽2的运转停止后,如上述那样残留于电解槽2中的电解液W4开始朝向原料水配管32、稀释水配管34平流。但是,在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停止过程中,原料水配管32和稀释水配管34借助未图示的止回机构阻止回流而使配管32、34内处于密闭状态。因此,当电解液W4自电解槽2向配管32、34平流时,如图8B所示,原料水W3(W1)自原料水配管32侧向电解槽2逆向地平流,并且稀释水W2自稀释水配管34侧向电解槽2逆向地平流。
平流至电解槽2内的原料水W3在电解槽2内滞留于下部,并且稀释水W2在电解槽2内滞留于上部。由于原料水W3是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液体,因此,在电解槽2的内部,下部的氯离子浓度较高,上部的氯离子浓度较低,在电解槽2内部在上下方向上产生氯离子浓度的不均匀分布。该氯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有可能导致在再次开始电解槽2的运转时产生过电流,引起电解水制造装置的异常停止。
如上所示,本申请的发明人们还根据第一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和第二电解液行为确认试验的结果查明了:电解液W4的平流会导致原料泵3、稀释水泵4的零件、连接管32、34的劣化、管32、34的封堵等,并且随着电解液W4的平流而产生的原料水W3、稀释水W2的平流还会导致在使处于停止状态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再次开始运转时发生异常停止。
此外,不管是否产生平流,均会发生扩散。即,存在平流的同时发生扩散或仅发生扩散这样的差异,但发生扩散与有无平流无关。但是,扩散物质的移动速度较慢,另外,电解液W4被原液W1、稀释水W2或电解质水溶液W3稀释,因此与平流相比,扩散对电解水制造装置造成的影响的程度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一端32a到另一端32b之间形成U字状部41和倒U字状部42,在原料水管32中,由上述U字状部41和倒U字状部42形成有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更详细地讲,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包括随着自另一端32b侧朝向一端32a侧去而下降的下斜管路32c。
当电解液W4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2b朝向原料水管32平流时,电解液W4在原料水管32内向箭头X方向流动而到达倒U字状部42(参照图3)。然而,在倒U字状部42的前方存在下斜管路32c。该下斜管路32c在朝下的方向上形成有管路,因此电解液W4不会进一步前进。因此,能够利用下斜管路32c来抑制电解液W4向原料水管32的一端32a侧进一步流动。
另一方面,在自一端34a到另一端34b之间形成倒U字状部43和U字状部44,在稀释水管34中,由上述倒U字状部43和U字状部44形成有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靠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更详细地讲,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包括随着自另一端34b侧朝向一端34a侧去而上升的上斜管路34c。
当电解液W4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4b朝向稀释水管34平流时,电解液W4在稀释水管34内向箭头Y方向流动而到达U字状部44(参照图3)。然而,在U字状部44的前方存在上斜管路34c。该上斜管路34c在朝上的方向上形成有管路,因此电解液W4不会进一步前进。因此,能够利用上斜管路34c来抑制电解液W4向稀释水管34的一端34a侧进一步流动。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发明者查明了即使利用止回机构抑制电解槽2的电解液W4的倒流但电解液W4在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运转停止后仍会自电解槽2进入到原料水管32内的现象的原因。据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将原料水管32配设为形成有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由此,即使在以原料泵3的排出口3b配置在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原料泵3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W4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进入到与原料泵3相连接的原料水管32内。
其结果,能够抑制构成构件被电解液W4腐蚀,从而能够实现构成构件的寿命增长。另外,能够降低构成构件的更换频率,从而能够提供耐久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优异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者查明的上述现象的原因,将稀释水管34配设为形成有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由此,即使在以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配置在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稀释水泵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W4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进入到与稀释水泵4相连接的稀释水管34内。
其结果,能够抑制构成构件被电解液W4腐蚀,能够进一步实现构成构件的寿命增长。另外,能够降低构成构件的更换频率,进而能够提供耐久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优异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
另外,电解水制造装置A包括用于将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以形成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的状态固定的固定部件。因此,能够在形成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的状态下保持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从而能够抑制电解液W4自电解槽2进入到与原料泵3、稀释水泵4相连接的管32、34内。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形成为包括随着自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的一端32a、34a朝向另一端32b、34b去而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2~O5弯曲的U字状部41、44和倒U字状部42、43。由此,在原料水管32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另外,在稀释水管34中,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槽制造装置A中,由于能够抑制电解液W4自电解槽2朝向原料水管32、稀释水管34的平流,因此,同时还能够抑制原料水W3、稀释水W2自原料水管32、稀释水管34朝向电解槽2平流。因此,原料水W3、稀释水W2不会在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停止过程中进入到电解槽2内,能够防止氯离子在电解槽2内部在上下方向上不均匀地分布的现象。因而,能够抑制在使电解水制造装置A自停止状态再次开始运转时、因产生的过电流而导致装置异常停止。因此,能够提供能够进行比以往稳定的运转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供给原液W1、稀释水W2的原料泵3、稀释水泵4是管泵,但也可以将其他种类的泵用作原料泵3、稀释水泵4。电解水制造装置A也可以构成为在将上述泵3、4的排出口3b、4b和电解槽2的流入口26连接起来的管32、34中设置有止回阀。在该情况下,通过以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位置关系相对于电解槽2配设原料泵3、稀释水泵4,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该情况下,由于止回阀也是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构成零件,因此,不希望止回阀与电解液W4相接触。因而,此时,优选在电解槽2与止回阀之间设置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若是这样的配置,则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会抑制电解液W4自电解槽2平流,因此,能够防止电解液W4与止回阀相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形成为包括以随着自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的一端32a、34a朝向另一端32b、34b去而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2~O5弯曲的方式构成的U字状部41、44和倒U字状部42、43。
与此相对,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在原料水管32中,随着自与原料泵3的排出口3b相连接的一端32a朝向另一端32b去,原料水管32自一端32a向上方延伸,接着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2弯曲而朝向下方延伸,将另一端32b连接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也可以利用如此配设原料水管32而形成的倒U字状部42来形成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在该情况下,原料水管32中的自一端32a向上方延伸的部分形成下斜管路32c。
同样地,在该情况下,当在原料水管32内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2b侧沿箭头X方向流动的电解液W4到达下斜管路32c时,由于管路朝下,因此电解液W4不能进一步前进。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W4向原料水管32的一端32a侧进一步流动,从而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如图9所示,同样也可以是,在稀释水管34中,随着自与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相连接的一端34a朝向另一端34b去,稀释水管34自一端34a向下方延伸,接着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4弯曲而朝向上方延伸,将另一端34b连接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也可以利用如此配设稀释水管34而形成的U字状部44来形成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在该情况下,稀释水管34中的自一端34a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形成上斜管路34c。
同样地,在该情况下,当在稀释水管34内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4b侧沿箭头Y方向流动的电解液W4到达上斜管路34c时,由于管路朝上,因此电解液W4不能进一步前进。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W4向稀释水管34的一端34a侧进一步流动,从而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以如下方式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利用T形接头35将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连接起来,使利用稀释水泵4供给的稀释水W2在T形接头35中与利用原料泵3供给的原液W1混合而生成规定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并使生成的电解质水溶液W3流入电解槽2。
与此相对,如图10、图11、图12所示,也可以如下方式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将原料泵3和稀释水泵4分别单独与电解槽2相连接,并使自原料泵3供给的原液W1和自稀释水泵4供给的稀释水W2在电解槽2内混合,从而使规定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在电解槽2内流通。
另外,如图13(和图11)所示,电解水制造装置A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原料泵3向电解槽2供给预先将原液W1和稀释水W2混合而调整为规定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即,电解水制造装置A也可以不具备稀释水泵4。
此外,与图9所示的结构不同,在原料水管32中形成仅由U字状部41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情况下,电解水制造装置A如图14所示那样构成。在该情况下,原料水管32中的自流入口26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形成为下斜管路32c。同样地,与图9所示的结构不同,在形成仅由倒U字状部43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的情况下,电解水制造装置A如图15所示那样构成。在该情况下,稀释水管34中的自流入口26向上方延伸的部分形成为上斜管路34c。
即使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情况下,通过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原料水管32、稀释水管34中形成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图11、图12、图14以及图15中,在壳体10的一侧的侧体21形成有一个流入口26。在图11、14中,原料水管32与流入口26相连接,在图12、15中,稀释水管34与流入口26相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在如图10所示那样将原料泵3和稀释水泵4分别单独连接于电解槽2的情况下,在壳体10的一侧的侧体21形成两个流入口26(流入口、第2流入口),将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连接于各流入口26。另外,也可以在壳体10的一对侧体21、22分别形成流入口26。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利用T形接头35将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连接而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在该情况下,如图16所示,若用于供给原料W1的原料泵3的排出口3b(图16中未图示)位于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高的位置,且用于供给稀释水W2的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图16中未图示)位于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低的位置,则在电解槽2的运转停止时残留于电解槽2的电解液W4会向T形接头35平流。电解液W4在原料水管32内沿箭头X方向向上方平流,且在稀释水管34内沿箭头Y方向向下方平流。原料W1自原料水管32逆向地平流至电解槽2内,且稀释水W2自稀释水管34逆向地平流至电解槽2内。
即,在图3所示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电解液W4自T形接头35平流至原料水管32的倒U字状部42且自T形接头35平流至稀释水管34的U字状部44。然而,能够利用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来抑制电解液W向原料水管32的一端32a侧和向稀释水管34的一端34a侧进一步流动。
此外,在图16情况下,也产生扩散的现象,但与平流相比,扩散对电解水制造装置A造成的影响很小。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图2、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涉及用于对含有氯离子的原料水亦即电解质水溶液进行电解而制造电解水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仅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结构不同。因此,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如图17所示,原料水管32(原料水配管)配设为,在一端32a(或排出口3b)与另一端32b(或流入口26)之间形成有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
另外,稀释水管34(稀释水配管)配设为,在一端34a(或排出口4b)与另一端34b(或流入口26)之间形成有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分别形成为随着自一端32a、34a朝向另一端32b、34b去而绕沿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6、O7卷绕的环状(环路状)。
具体而言,原料水管32形成为以随着自另一端32b朝向一端32a去而向下方延伸的方式绕中心轴线O6卷绕的环状(环路状)。该环状的原料水管32的形状形成随着自另一端32b侧(或流入口26侧)朝向一端32a侧(或排出口3b侧)去而下降的下斜管路32c(斜度配管)。该下斜管路32c成为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主要部分。即,在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至少一部分设有下斜管路32c。
另外,稀释水管34形成为以随着自另一端34b朝向一端34a去而向上方延伸的方式绕中心轴线O7卷绕的环状(环路状)。该环状的稀释水管34的形状形成随着自另一端34b侧(或流入口26侧)朝向一端34a侧(或排出口4b侧)去而上升的上斜管路34c。该上斜管路34c成为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的主要部分。即,在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的至少一部分设有上斜管路34c。
如图17所示,在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运转停止时,电解液W4在原料水管32内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2b侧沿箭头X方向流动而到达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下斜管路32c。由于下斜管路32c朝向下方,因此,电解液W4不能向前方进一步前进,从而能够抑制电解液W4向原料水管32的一端32a侧进一步流动。
另外,在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运转停止时,电解液W4在稀释水管34内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4b侧沿箭头Y方向流动而到达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的上斜管路34c。由于上斜管路34c朝向上方,因此,电解液W4不能向前方进一步前进,从而能够抑制电解液W4向稀释水管34的一端34a侧进一步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水管32配设为设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该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形成为随着自一端32a朝向另一端32b去而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6卷绕的环状且具备下斜管路32c。另外,稀释水管34配设为设有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该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形成为随着自一端34a朝向另一端34b去而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7卷绕的环状且具备上斜管路34c。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在以原料泵3的排出口3b配置在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原料泵3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W4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流动至与原料泵3相连接的配管32内。另外,即使在以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配置在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稀释水泵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W4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流动至与稀释水泵4相连接的配管34内。
因此,能够抑制构成构件被电解液W4腐蚀,从而能够实现构成构件的寿命增长。另外,能够降低构成构件的更换频率,从而能够提供耐久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优异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
并且,通过如上述那样配设原料水管32,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另外,通过如上述那样配设稀释水管34,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变更例并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将原料泵3和稀释水泵4分别单独连接于电解槽2,使自原料泵3供给的原液W1和自稀释水泵4供给的稀释水W2在电解槽2内混合从而使规定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在电解槽2内流通的情况下,只要如图18、图19所示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即可。另外,如图13所示,在利用原料泵3向电解槽2供给预先将原液W1和稀释水W2混合而调整至规定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的情况下,只要如图18所示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即可。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情况下,通过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原料水管32、稀释水管34中形成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图2、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本实施方式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比仅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结构不同。因此,对于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20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原料水管32(原料水配管)配设为,在一端32a与另一端32b之间形成有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另外,稀释水管34(稀释水配管)配设为,在一端34a与另一端34b之间形成有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水管32和稀释水管34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分别形成为随着自一端32a、34a朝向另一端32b、34b去而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8、O9卷绕的环状(环路状)。
具体而言,原料水管32随着自另一端32b朝向一端32a去,在开始向下方前进之后绕中心轴线O8卷绕而形成为环状(环路状)。该环状的原料水管32中的开始向下方前进的部位形成随着自另一端32b侧(或流入口26侧)朝向一端32a侧(或排出口3b侧)去而下降的下斜管路32c(斜度配管)。该下斜管路32c成为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主要部分。
另外,稀释水管34随着自另一端34b朝向一端34a去,在开始向下方前进之后绕中心轴线O9卷绕而形成为环状(环路状)。该环状的稀释水管34中的在向下方前进之后开始向上方前进的部位形成随着自另一端34b侧(或流入口26侧)朝向一端34a侧(或排出口4b侧)去而上升的上斜管路34c(第2斜度配管)。该上斜管路34c成为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的主要部分。
如图20所示,在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运转停止时,电解液W4在原料水管32内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2b侧沿箭头X方向流动而到达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下斜管路32c。由于下斜管路32c朝向下方,因此电解液W4不能进一步向前方前进,从而能够抑制电解液W4向原料水管32的一端32a侧进一步流动。
另外,在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运转停止时,电解液W4在稀释水管34内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4b侧沿箭头Y方向流动而到达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的上斜管路34c。由于上斜管路34c在暂时朝向下方之后朝向上方,因此电解液W4不能进一步向前方前进,从而能够抑制电解液W4向稀释水管34的一端34a侧进一步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水管32配设为设有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该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形成为随着自一端32a朝向另一端32b去而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8卷绕的环状且具备下斜管路32c。另外,稀释水管34配设为设有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该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形成为随着自一端34a朝向另一端34b去而绕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9卷绕的环状且具备上斜管路34c。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在以原料泵3的排出口3b配置在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原料泵3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W4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向比与原料泵3相连接的配管32内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靠前方的位置流动。另外,即使在以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配置在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稀释水泵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W4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向比与稀释水泵4相连接的配管34内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靠前方的位置流动。
因此,能够抑制构成构件被电解液W4腐蚀,从而能够实现构成构件的寿命增长。另外,能够降低构成构件的更换频率,从而能够提供耐久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优异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
并且,通过如上述那样配设原料水管32,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另外,通过如上述那样配设稀释水管34,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3实施方式,包括第1、第2实施方式的变更例并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例如,在图20中图示了自电解槽2的流入口26所在的水平面向下方突出的环路状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但如图21所示,也可以形成自电解槽2的流入口26所在的水平面向上方突出的环路状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根据该结构,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如图22所示,也可以形成自电解槽2的流入口26所在的铅垂面向横向突出的环路状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根据该结构,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将原料泵3和稀释水泵4分别单独连接于电解槽2,使自原料泵3供给的原液W1和自稀释水泵4供给的稀释水W2在电解槽2内混合从而使规定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在电解槽2内流通的情况下,只要如图23~图28所示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即可。另外,如图13所示,在利用原料泵3向电解槽2供给预先将原液W1和稀释水W2混合而调整至规定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的情况下,只要如图23、图25和图27所示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即可。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情况下,通过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原料水管32、稀释水管34形成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图2、图29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本实施方式与第1、第2、第3实施方式相比仅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结构不同。因此,对于与第1、第2、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2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与第1、第2、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原料水管32(原料水配管)配设为,在一端32a与另一端32b之间形成有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另外,稀释水管34(稀释水配管)配设为,在一端34a与另一端34b之间形成有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水管32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形成为在原料水管32的一端32a与另一端32b之间具备随着自一端32a朝向另一端32b去而向上方倾斜的台阶部50。另外,稀释水管34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形成为在稀释水管34的一端34a与另一端34b之间具备随着自一端34a朝向另一端34b去而向下方倾斜的台阶部51(第2台阶部)。
该台阶部50形成随着自另一端32b侧(或流入口26侧)朝向一端32a侧(或排出口3b侧)去而下降的下斜管路32c,并成为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主要部分。
另外,台阶部51形成随着自另一端34b侧(或流入口26侧)朝向一端34a侧(或排出口4b侧)去而上升的上斜管路34c,并成为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的主要部分。
在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运转停止时,电解液W4在原料水管32内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2b侧沿箭头X方向流动而到达台阶部50(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的下斜管路32c。由于下斜管路32c朝向下方,因此电解液W4不能进一步向前方前进,从而抑制了电解液W4向原料水管32的一端32a侧进一步流动。
另外,在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运转停止时,电解液W4在稀释水管34内自与电解槽2的流入口26相连接的另一端34b侧沿箭头Y方向流动而到达台阶部51(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的上斜管路34c。由于上斜管路34c朝向上方,因此电解液W4不能进一步向前方前进,从而能够抑制电解液W4向稀释水管34的一端34a侧进一步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水管32配设为设有下斜管路32c,该下斜管路32c作为随着自一端32a朝向另一端32b去而向上方倾斜的台阶部50(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而形成。另外,稀释水管34配设为设有上斜管路34c,该上斜管路34c作为随着自一端34a朝向另一端34b去而向下方倾斜的台阶部51(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而形成。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中,与第1、第2、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即使在以原料泵3的排出口3b配置在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原料泵3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W4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向比与原料泵3相连接的配管32内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靠前方的位置流动。另外,即使在以稀释水泵4的排出口4b配置在比电解槽2的流入口26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稀释水泵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解液W4在运转停止后立即自电解槽2向比与稀释泵4相连接的配管34内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靠前方的位置流动。
因此,能够抑制构成构件被电解液W4腐蚀,从而能够实现构成构件的寿命增长。另外,能够降低构成构件的更换频率,从而能够提供耐久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优异的电解水制造装置A。
并且,通过如上述那样配设原料水管32,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以另一端32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2a侧的部分配置于上方的方式构成的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另外,通过如上述那样配设稀释水管34,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形成以另一端34b侧的部分相对于一端34a侧的部分配置于下方的方式构成的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5。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电解水制造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4实施方式,包括第1、第2、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并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将原料泵3和稀释水泵4分别单独连接于电解槽2,使自原料泵3供给的原液W1和自稀释水泵4供给的稀释水W2在电解槽2内混合从而使规定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在电解槽2内流通的情况下,只要如图30和图31所示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即可。另外,如图13所示,在利用原料泵3向电解槽2供给预先将原液W1和稀释水W2混合而调整至规定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W3的情况下,只要如图30所示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即可。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电解水制造装置A的情况下,通过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原料水管32、稀释水管34形成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0、45,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对含有氯离子的原料水进行电解而制造电解水的电解水制造装置中。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2、电解槽;3、原料泵;3a、吸入口;3b、排出口;4、稀释水泵;4a、吸入口;4b、排出口(第2排出口);5、电解电源;6、混合器;10、壳体;11、12、电极板;13、14、15、间隔件;16、电极棒插入孔;17,18、电极棒;20、筒体;21、22、侧体;26、流入口(流入口、第2流入口);27、取出口;28、电解室;30、流通路径;31、管;32、原料水管(原料水配管);32a、一端;32b、另一端;32c、下斜管路(斜度配管);33、管;34、稀释水管(稀释水配管);34a、一端;34b、另一端;34c、上斜管路(第2斜度配管);35、T形接头;36、管(原料水配管、稀释水配管);40、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1、U字状部;42、倒U字状部;43、倒U字状部;44、U字状部;45、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46、试管;47、试管;50、台阶部;51、台阶部(第2台阶部);A、电解水制造装置;W1、原液(原料水);W2、水(稀释水);W3、电解质水溶液(原料水);W4、电解液;W5、电解杀菌水(电解水)。

Claims (9)

1.一种电解水制造装置,其用于对含有氯离子的原料水进行电解而制造电解水,其中,
该电解水制造装置包括:
电解槽;
原料泵,其用于向上述电解槽供给上述原料水;
原料水配管,其将用于排出上述原料水的上述原料泵的排出口和用于使上述原料水流入的上述电解槽的流入口连接起来;以及
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其形成于上述原料水配管中的、上述排出口与上述流入口之间的部分,
以上述排出口配置在比上述流入口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有上述原料泵,
在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斜度配管,在该斜度配管中,上述流入口侧的部分配置于比上述排出口侧的部分靠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其中,
该电解水制造装置还包括:
稀释水泵,其供给用于稀释上述原料水的稀释水,以使得上述原料水达到规定的电解质浓度;
稀释水配管,其将用于排出上述稀释水的上述稀释水泵的第2排出口和用于使上述稀释水流入的上述电解槽的第2流入口连接起来;以及
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其形成于上述稀释水配管中的、上述第2排出口与上述第2流入口之间的部分,
以上述第2排出口配置在比上述第2流入口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有上述稀释水泵,
在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第2斜度配管,在该第2斜度配管中,上述第2流入口侧的部分配置于比上述第2排出口侧的部分靠下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其中,
该电解水制造装置还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在上述原料水配管形成有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状态下固定该原料水配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其中,
该电解水制造装置还包括第2固定部件,该第2固定部件在上述稀释水配管形成有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的状态下固定该稀释水配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和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卷绕的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和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包括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弯曲的U字状部和倒U字状部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和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绕沿铅垂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卷绕的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形成为包括随着自上述排出口朝向上述流入口去而向上方倾斜的台阶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解水制造装置,其中,
上述第2电解液平流抑制部形成为包括随着自上述第2排出口朝向上述第2流入口去而向下方倾斜的第2台阶部。
CN201280040643.8A 2011-08-24 2012-06-15 电解水制造装置 Active CN1037480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2493 2011-08-24
JP2011-182493 2011-08-24
PCT/JP2012/065340 WO2013027477A1 (ja) 2011-08-24 2012-06-15 電解水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043A true CN103748043A (zh) 2014-04-23
CN103748043B CN10374804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774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0643.8A Active CN103748043B (zh) 2011-08-24 2012-06-15 电解水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388060B2 (zh)
EP (2) EP2749540B1 (zh)
JP (1) JP5750510B2 (zh)
KR (1) KR101677489B1 (zh)
CN (1) CN103748043B (zh)
HK (1) HK1198758A1 (zh)
TW (1) TWI494278B (zh)
WO (1) WO201302747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7371A (zh) * 2019-08-30 2019-11-05 云系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催化清洗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18897A (ja) * 2015-07-10 2017-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解水生成器及び洗濯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9965A (ja) * 1994-09-20 1996-04-09 Tokico Ltd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H09290269A (ja) * 1996-04-24 1997-11-11 Permelec Electrode Ltd 酸性水の製造方法及び電解槽
JPH10174972A (ja) * 1996-12-18 1998-06-3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電解水生成機
JPH11244859A (ja) * 1998-03-05 1999-09-14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タンクユニット
CN1332120A (zh) * 2000-07-07 2002-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解水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JP2006088156A (ja) * 1995-11-08 2006-04-06 Morinaga Milk Ind Co Ltd 殺菌剤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装置及び殺菌剤、並びに殺菌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6567Y2 (ja) 1990-08-09 1997-02-19 有限会社幸信舎 スプリンクラー用給水配管装置
JP3468835B2 (ja) 1994-05-09 2003-11-17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電解水生成装置
KR100367895B1 (ko) 1995-09-04 2003-03-04 호시자키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해수생성장치
US6428689B1 (en) * 1999-01-27 2002-08-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Water purifying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urifying chlorine-containing water
JP2001193114A (ja) 1999-10-15 2001-07-17 Toto Ltd 配管継手ユニット及び給排水キャビネット及び食器洗浄機内蔵キャビネット
US6627053B2 (en) * 1999-12-14 2003-09-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Water treatment device
WO2002090266A1 (fr) * 2001-04-27 2002-11-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au
US6659049B2 (en) * 2002-02-22 2003-12-09 Proton Energy Systems Hydrogen generation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7301540A (ja) 2006-05-09 2007-11-22 Hokuetsu:Kk 微酸性電解水生成装置
KR100736155B1 (ko) * 2006-09-13 2007-07-06 표수길 차아염소산나트륨 발생장치
TWM395484U (en) * 2010-06-07 2011-01-01 Wei Fang Apparatus used in space sterilization by means of electrolyzed water or pulverized electrolyzed wa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9965A (ja) * 1994-09-20 1996-04-09 Tokico Ltd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2006088156A (ja) * 1995-11-08 2006-04-06 Morinaga Milk Ind Co Ltd 殺菌剤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装置及び殺菌剤、並びに殺菌処理方法
JPH09290269A (ja) * 1996-04-24 1997-11-11 Permelec Electrode Ltd 酸性水の製造方法及び電解槽
JPH10174972A (ja) * 1996-12-18 1998-06-3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電解水生成機
JPH11244859A (ja) * 1998-03-05 1999-09-14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タンクユニット
CN1332120A (zh) * 2000-07-07 2002-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解水及电解水生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7371A (zh) * 2019-08-30 2019-11-05 云系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催化清洗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98758A1 (zh) 2015-06-05
JPWO2013027477A1 (ja) 2015-03-19
EP2749540A4 (en) 2015-05-06
EP3281917A1 (en) 2018-02-14
TW201309600A (zh) 2013-03-01
EP3281917B1 (en) 2019-09-04
US9388060B2 (en) 2016-07-12
EP2749540A1 (en) 2014-07-02
WO2013027477A1 (ja) 2013-02-28
TWI494278B (zh) 2015-08-01
JP5750510B2 (ja) 2015-07-22
CN103748043B (zh) 2016-01-20
KR101677489B1 (ko) 2016-11-18
EP2749540B1 (en) 2019-12-25
US20140190821A1 (en) 2014-07-10
KR20140034305A (ko)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0019B (zh) 电解装置和微酸性电解水的制造方法
US10407781B2 (en) Electrolysis apparatus and electrolysis method
CN101367570B (zh) 微酸性电解水生成法及装置
JP5887385B2 (ja) 電解装置
CN103748044B (zh) 电解水制造装置
US689041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fining alkaline solution
CN103748043A (zh) 电解水制造装置
US94102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dispensing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s
JP2007301541A (ja) 微酸性電解水生成法および装置
KR20130138295A (ko) 나선형 입구 튜브를 갖는 전해조
WO2008090367A1 (en) Electro-chlorinator
KR100943673B1 (ko) 미산성 전해수 생성법 및 장치
JP2012091121A (ja) 電解水製造装置
JP4620720B2 (ja) 電解水の製造装置、電解水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解水
JP4051774B2 (ja) 電解装置
US20210017049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rinsing liquid
JP2011050963A (ja) 電解水製造装置
JP2017170270A (ja) アルカリ水生成装置およびアルカリ水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