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3497A - 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3497A
CN103733497A CN201280040282.7A CN201280040282A CN103733497A CN 103733497 A CN103733497 A CN 103733497A CN 201280040282 A CN201280040282 A CN 201280040282A CN 103733497 A CN103733497 A CN 103733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supply
main body
battery
convertor device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02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仓政幸
渡部伸二
藤泽治久
船桥一彦
村上卓宏
中野恭嗣
渡边英树
田尾德秀
伊藤高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820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04559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820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489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820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04559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820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04559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3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8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ortable, e.g. battery opera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Handles; Gri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Abstract

一种供电装置,其包括主体、盖构件、可再充电电池和变换器装置。主体构成为形成有开口的盒形。盖构件构成为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可再充电电池容纳在主体中。变换器装置构成为被容纳在主体中。所述变换器装置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该交流电压。

Description

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为由于地震、灾难等而发生电力失效的状况准备的紧急供电装置的需求上,有增加(例如,参考公开号2009-278832的日本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问题的解决方案
特别地,对于能够长时间使用的高容量紧急供电装置有需求。用于输出100V AC电压的紧急供电装置具有各种装置,例如变换器装置,以及电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其能够整体地输送各种装置,并且能够被长期使用。
为了获得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包括主体、盖构件、可再充电电池和变换器装置。主体构成形成有开口的盒形。盖构件构成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电池容纳在主体中。变换器装置构成为被容纳在主体内。所述变换器装置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该交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变换器装置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压转换成方波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该方波交流电压。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正弦波适配器,其构成用于将从变换器装置输出的方波交流电压转换成正弦波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该正弦波交流电压。所述正弦波适配器能够被容纳在主体内。
优选地,所述盖构件包括固定部分,所述变换器装置可固定到所述固定部分上。
优选地,所述变换器装置包括配合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配合部可接合的接合部。
优选地,所述盖构件具有所述固定部从其突出的外表面。所述盖构件还包括从所述外表面比所述固定部更突出的突出部。
优选地,所述突出部具有周缘部,其通过所述突出部设置,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盖构件的外表面具有相同水平的平坦部。所述盖构件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平坦部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外表面朝向所述平坦部向下倾斜至少1度。
优选地,所述盖构件通常为具有四个边的矩形形状,并且相对于主体在所述四个边中的一个处可枢转运动。所述盖构件具有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所述盖构件形成有至少一个U形凹槽,其在所述四个边的其余边处穿透所述外表面和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盖构件包括突出壁,其从所述外表面突出并且设置在凹槽的整个周缘处。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适配器,其构成用于连接所述变换器装置和所述电池。所述变换器装置包括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适配器,并且从所述变换器装置的外部突出。所述盖构件具有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所述盖构件的内表面具有与适配器邻接的接界表面,用于在所述变换器装置被容纳在主体中并且所述适配器被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时,防止所述盖构件被关闭。
优选地,所述变换器装置能够在脱离所述固定部时独立地使用。
优选地,所述电池是铅蓄电池。
优选地,所述铅蓄电池时用于车辆用途。
优选地,所述变换器装置可选地可用作电池或者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的电源。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适配器,其构成用于连接所述变换器装置和所述电池。所述适配器包括与所述变换器装置连接的联接部。所述电池组包括与所述变换器装置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联接部的形状相同。
优选地,在所述变换器装置被连接到适配器或者电池组并且被容纳在主体中的状态下,所述盖构件不能够关闭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用于运送主体的可抓握把手。所述主体包括用于保持所述把手的保持部。
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具有第一接头表面的第一把手构件和具有第二接头表面的第二把手构件。所述第一接头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头表面互相邻接并且互相固定。所述第一把手构件和所述第二把手构件是对半分开形状,其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接头表面平面对称。
优选地,所述主体具有设置所述盖构件的一端部和沿着纵向与所述一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所述把手沿着纵向方向以预定量可运动地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上。所述主体还包括制动器,当所述把手沿着从所述另一端部到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位于端部位置处时,其与所述把手邻接。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弹性构件,其设置在所述把手的一部分和所述制动器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方处。所述制动器邻接所述把手的该部分,并且所述把手邻接所述制动器的该部分。
优选地,所述主体具有外表面。所述把手沿着所述外表面可运动。所述弹性构件被设置成沿着与所述主体分离的方向从所述外表面到比所述把手更远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弹性构件由橡胶减震器制成。
优选地,所述把手具有顶端部,其沿着纵向方向距离所述主体最远。当所述主体处于主体的一端部被定位在底侧并且主体的另一端部被定位在顶侧的颠倒方向时,每个都投射到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平面的所述顶端部和所述供电装置的重心互相远离,使得所述供电装置不能稳定地维持该颠倒方向。
优选地,所述把手被布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并且在沿着所述外表面缩回的最大缩回位置和从所述主体延伸的最大延伸位置之间可运动。所述把手具有沿着主体的纵向方向距离所述主体最远的顶端部。所述顶端部在所述变换器装置被固定在所述盖构件上并且所述把手处于所述最大缩回位置的状态下,位于高于所述变换器装置的顶部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轮,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主体上以能够运送所述主体。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中盖,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将所述主体内的空间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电池容纳在所述下腔中,所述变换器装置能够被容纳在所述上腔中。
优选地,所述中盖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变换器装置的接收部。变换器装置在被容纳在主体中时被所述盖构件和所述接收部保持。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构成用于连接变换器装置和所述电池的适配器。所述中盖包括容纳部,其构成用于容纳所述适配器,并且被定位在比所述接收部低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变换器装置在所述适配器被连接到所述变换器装置的状态下能够被接收在所述中盖上。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限定所述主体内的空间的内体和构成所述主体的外壳的外体。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用于运送所述主体的可抓握把手。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把手的保持部。在所述变换器装置被接收在所述中盖上的状态下,所述变换器装置能够被容纳在所述上腔中。所述内体包括凹部,其位于面对所述变换器装置的位置处并且从所述主体向外压下。所述保持部被固定在该凹部。
优选地,所述变换器装置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压转换为方波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该方波交流电压。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正弦波适配器,其能够将从变换器装置输出的方波交流电压转换成正弦波交流电压。所述主体包括限定所述主体内部的空间的内体和构成外壳的外体。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用于运送所述主体的可抓握把手。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把手的保持部。在所述正弦波适配器被接收在所述中盖上的状态下,所述正弦波适配器能够被容纳在上腔中。所述内体包括凹部,其面对所述正弦波适配器并且从所述主体向外压下。所述保持部被固定在该凹部。
优选地,所述中盖具有周缘部,其形成有穿透中盖的上边和其下边的至少一个U形凹槽部。所述至少一个U形凹槽部被形成为使得所述中盖的周缘部被切掉。
优选地,所述中盖具有底表面,其形成有穿透上腔和下腔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用于缓和冲击的缓冲材料。
优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限定在所述主体内部的空间的内体。所述电池布置在所述内体内部,所述缓冲材料布置在所述内体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构成所述主体的外壳的外体。所述缓冲材料设置在所述内体和所述外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邻接部。所述邻接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内体的底表面上的第一邻接部和形成在所述外体上与所述第一邻接部面对的第二邻接部。
优选地,所述内体具有底表面,其形成有穿透主体的内部和其外部的排放孔。所述内体的底表面包括朝向所述排放孔向下倾斜的倾斜部。
优选地,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大于或者等于1度。
优选地,所述邻接部位于比所述倾斜部低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排放孔形成在所述邻接部。
优选地,所述缓冲材料具有隔热性。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内体的底表面并且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板状电池板、每个都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一对电池轴、和沿着预定方向延伸并且跨在所述电池上的板状支撑板。所述电池板形成有沿着预定方向互相间隔开的多个第一孔,并且设置有沿着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定位在电池板的每个端部的限制部。每个所述电池轴的下端部延伸通过对应的第一孔。所述支撑板形成有沿着预定方向互相间隔开的多个第二孔。所述每个电池轴的上端部延伸通过对应的第二孔。所述电池被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电池板固定地夹在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一防滑构件,用于防止所述电池板相对于所述电池板的滑动。
优选地,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防滑构件,用于防止电池相对于电池板的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滑构件是橡胶减震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滑构件是橡胶减震器
优选地,所述电池包括以预定距离互相分离开的一对端子。所述支撑板包括长度比所述预定距离长的绝缘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精确地抓获电池的温度的供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当供电装置的变换器装置容纳在主体中时的供电装置的外部前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变换器装置容纳在主体中时的供电装置的前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变换器装置容纳在主体中时的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把手定位在缩回位置时的供电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变换器装置容纳在主体中并且把手定位在缩回位置时的供电装置的外部后透视图。
图6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打开上盖并且去除中盖时的供电装置的平面视图。
图6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热敏电阻的说明图。
图6C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热保护器周围的说明图。
图6D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电池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沿着图4的线VII-VII截取的把手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把手定位在延伸位置时的供电装置的后视图。
图9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供电装置朝向后侧倒下的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9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供电装置朝向后侧倒下的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0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供电装置朝向前侧倒下的供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10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供电装置倒下的供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上盖的平面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上盖的底部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变换器装置被固定到上盖上时的供电装置的前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变换器装置被固定到上盖上时的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上盖的平面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沿着图15中的线XVI-XVI截取的上盖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中盖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中盖的平面视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沿着图18中的线XIX-XIX截取的中盖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电池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当去除上盖和中盖时的供电装置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局部放大侧剖视图。
图2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电池板的透视图。
图2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变换器装置的透视图。
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型的当正弦波适配器被容纳在供电装置的主体中时的供电装置的前剖视图。
图2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当变换器装置容纳在主体中时的供电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正弦波适配器的前透视图。
图28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把手的前视图。
图28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把手的侧视图。
图2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供电装置的后透视图。
图3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供电装置的主体的后透视图。
图3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供电装置的主体的侧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供电装置
2 主体
3 把手
4 上盖
5 变换器装置
6 中盖
7 适配器
8 电池
9 正弦波适配器
21 轮
23 突出部
24 外体
25 内体
25a 凹陷部
25b 排出孔
25D 防滑构件
25B 倾斜部
26 上腔
27 下腔
28 下腔
31 保持部
37 第一把手构件
38 第二把手构件
31B 邻接部
31C 第一减震器
31D 第二减震器
34A 缓冲材料
43 闩锁板
43A 接合部
44 壁部
47 凹槽部
47A 周缘部
47B弯曲部
48 第一凹入部
49 第二凹入部
52 输出缆线
61 围绕壁
62 适配器容纳部
63 中盖凹槽部
64 接收部
81 端子
82 电池板
82B 防滑构件
83 电池轴
85 支撑板
87 弹性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装置1的结构。
如图1和2所示,供电装置1主要包括主体2、把手3、上盖4、变换器装置5、中盖6、适配器7和电池8。如图2所示,把手3从主体2延伸的方向被限定为上方向,与上方向相对的方向被限定为下方向。另外,如图3所示,把手3与主体2相对的一侧被限定为后侧,与后侧相对的一侧被限定为前侧。垂直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方向被限定为左右方向(图2)。
如图21所示,主体2具有形成有开口2a的上表面,并且上盖4能够打开和关闭开口2a。主体2容纳变换器装置5、中盖6、适配器7和电池8。图2和3以虚线示出了在上盖4的上方的安装有适配器7的变换器装置5,其示出了变换器装置5能够被安装在上盖4的上方。同样,图13和14以虚线示出了中盖6上方的变换器装置5,其示出了变换器装置5能够被置于中盖6上。图13和14也以虚线示出了在中盖6内部的适配器7,其示出了适配器7能够被容纳在中盖6上。主体2用作本发明的主体部,上盖4用作本发明的盖构件,并且电池8用作本发明的电池。
如图4和5所示,两轮21在左右方向设置在主体2的下后表面的两端处。抓握部22对称地设置在主体2的上部的左和右侧表面。抓握部22在操作者提起供电装置1时由操作者抓握。主体2的具体的结构将在下文说明。
把手3设置在主体2的后表面,并且构成用于可沿着上下方向在图4所示的缩回位置和图8所示的延伸位置之间运动。把手3和轮21两者都被设置在主体2的后表面。因此,操作者能够使得把手3延伸到延伸位置,并且使得供电装置1倾斜到倾斜位置,由此容易地运送供电装置1。把手3的具体的结构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铰链41设置在上盖4的右端。上盖4围绕铰链41相对于主体2可枢转地运动。上盖4通过设置在主体2的闩锁42被固定到主体2。上盖4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变换器装置5将电池8的DC12V输入转换成AC100V的方波,并输出该方波。通过使得变换器装置5从供电装置1拆卸下来,并且将由图24中的虚线所示的电池组5C(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例如14.4V)插入到变换器装置5中,变换器装置5可以被用作独立电源。注意到,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的容量(3.0Ah)小于电池8的容量(38Ah)。通过将适配器7安装在变换器装置5上,连接下文说明的电缆56的一端和变换器装置5,并且连接电缆56的另一端和商用100V电源,电池8通过变换器装置5和适配器7可被再充电。即,变换器装置5也具有充电功能。变换器装置5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说明。
如图2和3所示,中盖6沿着上下方向设置在主体2的中心的附近,并且被构成用于容纳适配器7。变换器装置5可以被置于中盖6的上表面上。中盖6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说明。
适配器7包括从适配器7延伸的适配器缆线71、与变换器装置5连接的联接部72。适配器7通过适配器缆线71与电池8电连接。供电装置1通过连接适配器7和动力工具等(未示出)可被用作12V DC电源。注意到,虽然电池8是12V的,但是例如通过在适配器7中提供升压电路或者降压电路,电池8也可以用于14.4V或者10.8V的动力工具。另外,通过将适配器7安装在变换器装置5上并且取得来自变换器装置5的输出,供电装置1可以被用作用于动力工具等的100V AC电源。联接部72包括端子部72A、轨道部72B和闩锁部72C。
电池8被布置在主体2的下部,并且用作供电装置1的电源。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车辆用途的铅电池适于作为电池8的例子。电池8包括如图6A所示的端子81,并且通过端子81和适配器缆线71与适配器7连接。电池8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说明。
四个突出部23设置在主体2的下表面。如图3所示,在供电装置1被置于地面上的状态下,四个突出部23与地面接触,并且轮21被间隔远离地面。主体2通过用作外壳的外体24和限定在主体2内的空间的内体2的组合而构成。外体24的功能是当供电装置掉落时吸收冲击。缓冲材料2A设置在主体2处,并且更具体为设置在外体24和内体2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材料2A是填充材料,并且聚氨酯适于作为一例。外体24和内体25中的每一个都由树脂通过吹模成型制成。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稀硫酸从电池8泄露出的可能性,聚乙烯适于作为外体24和内体25的材料。
因为缓冲材料2A如上所述被填充在外体24和内体25之间,所以电池8不会趋于受外部的空气温度所影响,并且电池8等也可被保护免受外部的冲击。即使电池8的温度升高了,热也可通过将在下文说明的上盖凹槽部47(图5)、中盖凹槽部63(图18)等等被释放到外部。这可以抑制在主体2内部的温度增加。同样,即使氢气从电池8传出,氢气也可以通过凹槽部被释放到外部。上盖凹槽部47用作本发明的U形凹槽。中盖凹槽部63用作本发明的U形凹槽部。
注意到,缓冲材料2A可以设置在除了内体25和外体24之间之外的区域。即,缓冲材料2A可以设置在内体25和电池8之间,或者可以设置在内体25,只要电池8能够被保护免受外力即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内体25和外体24通过吹模形成。但是,内体25和外体24可以通过双层模制形成,并且作为缓冲材料2A的弹性体可以设置在内体25的外侧或者外体24的外侧。
钩(未示出)可拆卸地设置在外体24,以暂时地钩住适配器7或者适配器缆线71。另外,端子容纳部(未示出)可拆卸地设置在外体24,以部分地容纳适配器7的联接部72。这防止了适配器7的端子部72A被暴露到外部。
如图4所示,用于保持把手3的保持部31设置在外体24的后上部。保持部31通过多个螺栓或者螺钉32被固定到主体2。保持部31具有底部,其设置有能够接触把手3的第二减震器31D。第二减震器31D用作本发明的弹性构件。
上腔26、中腔27和下腔28以这样的顺序从顶部开始被形成在主体2中。变换器装置5被配置在上腔26中。中盖6和适配器7被配置在中腔27中。电池8被配置在下腔28中。
如图3所示,多个凹陷部25a形成在内体25处。多个凹陷部25a中的每一个朝向外体24相对于内体25被凹入。这种结构保证了在主体2内的大的空间,并且增加了内体25的刚度。此外,使用的缓冲材料2A的量可以减少,节约了制造成本。
外体24和内体25互相接触的邻接部25A设置在内体25的下表面。在邻接部25A处,外体24设置有向上凹入的外体侧邻接部25E,并且内体25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内体侧邻接部24A,以接触外体侧邻接部25E。邻接部25A为在内体25的下表面的整体宽度上沿着左右方向(图2)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图3)以内体25的下表面的预定长度延伸的水平表面。邻接部25A设置在从前后方向的中心向前稍微偏置的位置处。外体侧邻接部25E用作本发明的第二邻接部,并且内体侧邻接部24A用作本发明的第一邻接部。
穿透外体24和内体25的排出孔25b形成在邻接部25A的右端(图2)。如图3所示,倾斜部25B设置在邻接部25A的前和后侧。倾斜部25B朝向邻接部25A向下倾斜至少1度。采用这种结构,滴在主体2的底表面上的水沿着倾斜部25B的倾斜流动,在邻接部25A出汇集,并且然后通过排出孔25b被排放到外部。
如图3所示,下文所述的电池板82布置在内体25的下表面上。穿过外体24和内体25的通孔2b形成在主体2的下部。下文所述的电池轴83被插入到通孔2b中。具体的结构将在下文中说明。
如图6A和21所示,向内突出并且保持电池8的四个肋25C设置在内体25处。肋25C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内体25具有基本为矩形的截面,并且肋25C设置在下腔28中的截面的四个拐角处。防滑构件25D设置在各个肋25C和电池8之间,用于防止电池8相对于内体25的滑倒(滑动)。防滑构件25D也有作为电池8和内体25之间的缓冲材料的功能。中盖6被置于四个肋25C的上表面上。
如图4所示,把手3包括把手抓握部33、接界部34、延伸部35和增强构件36。把手抓握部33具有为由操作者抓握的基本U形。接界部34当把手3被定位在延伸位置时接触保持部31。延伸部35连接把手抓握部33和接界部34。增强构件36平行于接界部34延伸。如图7所示,把手3包括截面基本为半圆形的第一把手构件37和与第一把手构件37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二把手构件38。更具体而言,第一接头表面37A设置在第一把手构件37的半圆形的直部,第二接头表面38A设置在第二把手构件38的半圆形的直部。把手3通过用多个螺钉(未示出)固定第一接头表面37A和第二接头表面38A而制成。以这样的方式,把手3的截面具有对半分开形状,其相对于第一接头表面37A和第二接头表面38A平面对称。这可通过低成本的吹塑法提高把手3的强度。但是,如果它在强度上不产生问题,那么把手可以具有中空的圆筒形。注意到,第一接头表面37A和第二接头表面38A的每一个都具有中空形状。
接界部34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缓冲材料34A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在接界部34的整体的上面(图4)。在缩回位置,缓冲材料34A的前侧(主体2侧)总是接触外体24。这防止了把手3的发声。
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减震器适于作为缓冲材料34A的一例。延伸部35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上下方向被可运动地支撑在保持部31上。当把手3位于延伸位置时(图8),缓冲材料34A接触保持部31。如图9A所示,即使当供电装置1向后倒下时,缓冲材料34A也首先接触地面,并且由此可以防止对其他部件的伤害。增强构件36是用于增强把手3的构件。增强构件36被设置成靠近基本U形的把手抓握部33的开口。缓冲材料34A用作本发明的弹性构件。
如图5所示,保持部31包括可运动地保持把手3的把手保持部31A、平行于接界部34的邻接部31B和第一减震器31C。把手保持部31A按压金属部件。两个把手保持部31A被设置成沿着左右方向把第一减震器31C夹在其间,并且用螺栓32被固定到主体2。邻接部31B设置有可以与缓冲材料34A接触的第二减震器31D。第二减震器31D能够进一步缓冲在接界部34和邻接部31B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如图8所示,邻接部31B和第二减震器31D在左右方向的宽度W1小于接界部34在左右方向的宽度W2(更具体为,延伸部35之间的距离)。这能够避免当接界部34和延伸部35之间的连接部R撞击邻接部31B时发生的伤害。邻接部31B也具有作为限制把手3的运动的制动器的功能。第二减震器31D用作本发明的弹性构件。邻接部31B用作本发明的制动器。
如图9B所示,第一减震器31C设置在距离主体2向后最远的位置处。即使当供电装置1向后倒下,第一减震器31C也紧接缓冲材料34A之后接触地面,以缓和在主体2上作用的冲击。因此,当供电装置1倒下时可以防止对部件的伤害等。
当把手3位于如图3所示的缩回位置时,把手抓握部33比上盖4的最上端或者固定到上盖4的变换器装置5(虚线)更加向上突出。供电装置1的重心G被限定在如图3所示的位置。把手3的把手抓握部33和重心G互相远离距离L。距离L被确定为使得处于其180度颠倒的状态(翻转状态)下的供电装置1不能被稳定地保持。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车辆用途的铅电池适于作为电池8的一例,如上所述。因此,根据电池8的状态,可能存在稀硫酸电解液的泄露出。在供电装置1如图10A所示翻倒90度的状态下稀硫酸不可能从电池8泄露出。但是,如果电池8颠倒180度,稀硫酸可能泄露出。在本实施例中,距离L如上所述被确定。因此,如图10B所示,把手3禁止供电装置1维持在180度颠倒状态下,这变成了图10A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地,图10B示出的重心G被限定成这样的位置:在图10B所示的状态下的供电装置1开始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停留在如图10A所示的地面上。因此,即使供电装置1向前快速倒下,也可以防止稀硫酸从电池8的泄露。把手抓握部33用作本发明的最远突出部。
上盖4具有基本为矩形的形状。如图11和12所示,上盖4包括闩锁板43、设置在上盖4的周缘的壁部44、能够接合闩锁42的闩锁接合部45和铰链41被附接到其上的铰链安装部46。上盖4具有上表面4A、平坦部4B和下表面4C。平坦部4B设置在上盖4的没有设置壁部44的周缘处。上盖4形成有上盖凹槽部47、形成在下表面4C中的第一凹入部48和与第一凹入部48邻接的第二凹入部49。下表面4C具有接界表面4D,其在适配器7安装在容纳部54上并且变换器装置5被接收在接收部64上的状态下与适配器7邻接。上盖凹槽部47具有基本为U形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截面。如图2和3所示,上盖4具有用于节省重量的中空内部。闩锁板43用作本发明的变换器装置固定部。壁部44用作本发明的突出部。
如图13和14所示,上盖4能被固定到变换器装置5。如图11所示,闩锁板43设置有两个接合部43A,其每一个向上突出并且沿着左右方向以在其之间有预定的距离互相间隔开。接合部43A能够接合设置到变换器装置5的安装-卸下按钮53的配合部53A(图2),由此,将变换器装置5固定到上盖4。
闩锁板43用多个螺钉被固定到上盖4,并且通过去除螺钉,闩锁板43能够从上盖4上被拆卸。图15示出了在闩锁板43从上盖4被拆卸的状态下上盖4的俯视图。图16是沿着图15的线XVI-XVI截取的剖视图。上盖4的上表面4A和平坦部4B朝向后部向下倾斜至少1度。采用这样的结构,雨水不会被收集在接合部43A的周围,并且雨水可以通过上盖4的不存在壁部44的部分(平坦部4B)被排出,这将在下文说明。
周缘部47A被设置在上盖凹槽部47的整体周缘上。周缘部47A稍微高于上表面4A和平坦部4B。如图2所示,上盖4的下表面4C被压靠在容纳在主体2中的变换器装置5,在除了第一凹入部48和第二凹入部49形成的部分之外的至少一部分中。采用这样的结构,变换器装置5在主体2内不可移动。周缘部47A用作本发明的突出壁。
壁部44设置在上盖4的周缘处,使得基本U形的开口位于后侧(把手侧)。如图11所示,平坦部4B设置在上盖4的后侧的其中壁部44没有设置在壁部44和周缘部47A之间的周缘处。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操作者向后转动供电装置1用于运送供电装置1时,收集在上盖4上的水被积极地从上盖4通过平坦部4B排放到外部。因为周缘部47A设置在上盖凹槽部47的周缘处,所以当供电装置1被向后调整时能够抑制水浸入到主体2中。如图5和11所示,壁部44的高度高于接合部43A的高度。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板状构件从上面掉落,壁部44的上表面也能接收板状构件,由此防止了对接合部43A的伤害。如图14所示,壁部44的高度低于变换器装置5的高度。该结构使得操作者能够从前侧可视地检查是否变换器装置5被安装以及变换器装置5的显示面板51的状态,不会被壁部44阻挡。
闩锁接合部45设置在上盖4的左侧表面处(图11)。当闩锁接合部45接合闩锁42时,上盖4被固定到主体2。铰链安装部46被设置在上盖4的右侧表面(图12)。铰链42被附接到铰链安装部46。
上盖凹槽部47形成在上盖4的后表面。容纳在主体2内部的设备的缆线可通过上盖凹槽部47被引导到外部。如图11所示,上盖凹槽部47形成在上盖4的后表面,并且适配器7安装在变换器装置5的后侧上(图14)。因为上盖凹槽部47形成在安装适配器7的位置附近,所以适配器7等的缆线或者类似物可容易地被带到主体2的外部。此外,适配器7的布线的暴露可以最小化,并且布线可以被紧凑地配置在一起。在变换器装置5被固定到上盖4的状态下,适配器缆线71通过上盖凹槽部47。因此,上盖凹槽部47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截面的截面积充分地大于适配器缆线71的截面积。如图12和16所示,弯曲部47B设置在上盖凹槽部47的下侧。弯曲部47B的曲率半径大于另一部分(例如为上表面4A和壁部44之间的连接部)的曲率半径。该结构防止了通过上盖凹槽部47的缆线被挡拌在上盖凹槽部47的边缘。
如图2和3所示,第一凹入部48沿着向上突出并且如下所述的变换器装置5的容纳部54的形状朝向上盖4的内部凹入。采用这种结构,第一凹入部48能够接合容纳部54。如果在由图14的虚线示出的变换器装置5和由实线示出的变换器装置5之间进行比较,那么适配器7被安装在由实线示出的变换器装置5上,并且,因而适配器7突出到容纳部54的后侧。即使操作者试图将变换器装置5置于中盖6上,并且试图在适配器7被安装到变换器装置5上的状态下关闭上盖4,第一凹入部48周围的下表面4C也接触适配器7并且上盖4不能被关闭。
电池8被这样配置:在使用时,氢气通过设置在其中部的排气孔8a(图6A)被排出。为了防止氢气停留在主体2内部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U形上盖凹槽部47被形成在上盖4的后表面,使得氢气能够容易地排放到外部。在另一方面,适配器7的控制电路被这样构成:如果适配器7的端子由于外部物质的纳入或者安装的设备的失效而具有短路,则设置在适配器7的控制电路中的熔丝就烧断。当熔丝烧断时熔丝发出火星。因此,如果供电装置1被用在变换器装置5被布置在上腔26上、变换器装置5被连接到适配器7并且上盖4被关闭并且操作者关闭上盖凹槽部47的状态下,那么担心熔丝在上腔26中在密封关闭的状态下发出火星。因此供电装置1被这样构成:如果变换器装置5在与其连接适配器7时被设置在上腔26中,那么上盖4不能被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主体2的内部被填充氢气,供电装置1这样配置:上盖4在变换器装置5被布置在中盖6上,并且适配器7或者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被安装在变换器装置5上的状态下,不能被关闭。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供电装置1在作为通风开口的上盖凹槽部47被关闭的状态下被使用,变换器装置5在变换器装置5位于上腔26中的状态下也不能被使用。因此,可以避免由氢气引起的麻烦。注意到,当熔丝烧断时,在电池8和变换器装置5之间的电连接被切断,并且在该状态下,氢气不会产生。氢气主要在电池8的充电过程中产生。另外,如果供电装置1在左边,而适配器7被安装在变换器装置5上,那么电池8的电力被变换器装置5或者类似物的电路消耗。但是,因为上盖4在适配器7被安装在变换器装置5上的状态下不能被关闭,所以可以抑制电池8的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第二凹入部49形成在邻近第一凹入部48的位置处。第二凹入部49可接合容纳部54。第二凹入部49被设置用于增加上盖4的刚性。
变换器装置5在变换器装置5插在上盖4和中盖6之间的状态下被容纳在主体2中。如图24所示,变换器装置5包括用于显示变换器装置5的状态的显示面板51、输出缆线52、安装-卸下按钮53、容纳由虚线示出的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或者适配器的容纳部54、从外部接收输入(图3)的电力输入部55、可拆卸地连接到电力输入部55的电缆56和带钩部57。变换器装置5具有朝向侧部突出并且构成用于可接合中盖6的侧突出部5A,和向前突出并且构成用于可接合中盖6的前突出部5B。适配器7的用于电连接变换器装置5的联接部72与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具有相同的形状。采用这样的结构,不需要提供具有用于适配器7和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的分别的连接部的变换器装置5,由此防止了变换器装置5变大。
显示面板51设置有LED灯。操作者能够根据LED灯的点亮或者闪烁的状态来确定电池是否被用作电源、电池是否被充电、或者在供电装置1上是否已经发生了故障。通过适配器7从电池8输入的DC电压或者从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输入的DC电压从输出缆线52被输出作为100V AC电压。
安装-卸下按钮53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在变换器装置5的两端。通过按压安装-卸下按钮53,变换器装置5可以被安装到上盖4上或者从其上卸下。变换器装置5通过闩锁板43的接合部43A和安装-卸下按钮53的配合部53A之间的接合被固定到上盖4。带钩部57沿着左右方向被设置在变换器装置5的前部的两端处,使得肩带(未示出)可以被钩住。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得变换器装置5拿出主体2,并且在带钩部57处钩肩带,变换器装置5可以被独立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得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被用作变换器装置5的电源而提高了可运输性。另外,当操作者希望通过适配器7使用电池8时,通过从上盖4上卸下变换器装置5,并且用肩带运送变换器装置5,例如驱动器钻孔机等的动力工具以及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能够被置于上盖4的上表面上。因此,可以拓宽用法。
中盖6被布置在中腔27中,并且使得上腔26与下腔28隔开。如图17所示,中盖6具有围绕壁61,通过该围绕壁限定了底表面6A。用于容纳适配器7的适配器容纳部62形成在中盖6的中心。中盖凹槽部63形成在围绕壁61,在后侧(图18)。如图2和3所示,中盖6具有用于节省重量的中空内部。主体2的刚性通过在外体24和内体25之间填充缓冲材料2A来增加,用于支撑沉重的电池8(15kg)。但是,因为适配器7重量轻(1kg),所以虽然中盖6具有中空的内部适配器7也可被支撑。适配器容纳部62用作本发明的容纳部。
底表面6A是水平表面。两个通孔6a形成在底表面6A中,以沿着上下方向穿透底表面6A。该两个通孔6a分别在右和左侧位于围绕壁61的附近,并且互相远离预定距离。上腔26和下腔28通过该两个通孔6a和中盖凹槽部63互相连通。该两个通孔6a是作为用于排放收集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的水的排放孔的功能,并且也作为用于去除从电池8传来的氢气的排气孔的功能。该结构能够防止水被收集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并且能够防止从电池8传来的氢气填充下腔28。
围绕壁61在前、右和左侧的上表面被向下压,以形成接收部64。变换器装置5可以被置于该接收部64上。变换器装置5的侧突出部5A被置于在左和右侧的该接收部64上,并且变换器装置5的前突出部5B被置于在前侧的该接收部64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变换器装置5被置于中盖6上的状态下,变换器装置5在中盖6上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不可运动。向下凹入的缆线接收部65在后侧上设置在围绕壁61。缆线接收部65被设置用于当变换器装置5被置于中盖6上时支撑从变换器装置5的后侧延伸的输出缆线52等。即,当变换器装置5被置于中盖6上时,缆线接收部65沿着各个缆线延伸的方向被设置在围绕壁61。
第一弯曲部66设置在设置于后侧上的围绕壁61的缆线接收部65和中盖凹槽部63之间的连接处。在缆线接收部65的底表面和连接在后侧上的围绕壁61和中盖凹槽部63的侧表面之间的连接部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大值,即,第一弯曲部66具有大的曲率半径。该结构防止了当适配器7被容纳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时适配器缆线71被拌附在围绕壁61上。
适配器容纳部62从顶部看去(图18)基本设置在中盖6的中部,并且位于低于接收部64的位置处(图17)。适配器容纳部62具有足够容纳适配器7以及一部分适配器缆线71的容积。采用这样的结构,适配器7可在变换器装置5被置于中盖6上的状态下被容纳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图2)。另外,如果适配器7因为适配器7被安装在变换器装置5或者类似物上而没有被容纳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那么可以容纳另一个设备,其尺寸能够被容纳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例如为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采用该结构,当运送供电装置1时,除了供电装置1之外的设备可以与供电装置1一起被运送。因此提高了可运输性。
如图18所示,中盖凹槽部63在平面视图中基本为U形。容纳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的适配器缆线71能够通过中盖凹槽部63被拉出。如图18所示,中盖凹槽部63形成在后侧上的围绕壁61上。如图3所示,电池8也布置在下腔28中,使得端子81位于后侧处。因为中盖凹槽部63形成在与端子81布置的同一侧上,所以当适配器7被容纳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时,适配器缆线71的长度可以被最小化。
如图19所示,第二弯曲部63A设置在底表面6A和中盖凹槽部63之间的连接处、在中盖凹槽部63的周缘。第三弯曲部63B设置在第二弯曲部63A的直接下方。第二弯曲部63A和第三弯曲部63B的曲率半径相同,并且大于其他部(例如围绕壁61和底表面6A之间的连接处)的曲率半径。第二弯曲部63A和第三弯曲部63B的曲率半径大于弯曲部47B的曲率半径。这是因为适配器缆线71因为中盖6位于电池8的正上方而被拌附在中盖凹槽部63上。
如图3所示,保持部31位于中盖6的后侧并且位于中盖6的稍微上方处。在保持部31处,外体24和内体25之间的距离是小的,用于增强地固定把手保持部31A到主体2。采用这样的结构,缆线容纳空间6b被内体25、上盖4、变换器装置5和中盖6限定。更具体地,缆线容纳空间6b在变换器装置5被置于中盖6上的状态下被限定在与变换器装置5相对的位置处。缆线容纳空间6b在变换器装置5被置于中盖6上时容纳从变换器装置5的后表面延伸的输出缆线52并且容纳适配器缆线71。采用该结构,不需要使得外体24等为了形成用于容纳缆线的空间而突出。因此,抑制了供电装置1的尺寸上的增加。缆线容纳空间6b用作本发明的凹部。
如图20至22所示,电池8通过电池板82、电池轴83、支撑板85和螺栓86被固定到主体2。电池板82被置于主体2上,并且基本具有板形。电池轴83从电池板82的两端沿着左右方向向上延伸。支撑板85采用翼形螺栓84被固定到电池轴83的每一个的端部。每个螺栓86被螺纹安装在电池轴83的另一端上。第一防滑构件82B被设置在电池板82和电池8之间(图22)。第二防滑构件82C被设置在内体25和电池板82之间。在该实施例中,橡胶减震器适于作为第一和第二防滑构件82B、82C的一例。电池板82由金属制成。如图23所示,电池板82包括两个限制部82A,其通过沿着前后方向向上弯曲两端而形成。在两个限制部82A之间的距离D1稍微大于电池8沿着前后方向的距离D2(图22)。采用该结构,限制了电池8沿着前后方向的运动。电池轴83插入到其中的轴通孔82a形成在电池板82中,在从前后方向的中部稍微向前偏移的位置处。该两个轴通孔82a沿着左右方向在其间形成有预定的距离。每个电池轴83穿过轴通孔82a和形成在主体2中的通孔2b,并且用螺栓86被固定到主体2。当电池8被置于电池板82上时,采用电池板82的限制部82A和电池轴83能够容易地定位电池8。限制部82A用作本发明的定位突出部。轴通孔82a用作本发明的第一孔。
如图3所示,电池8被电池轴83支撑在下腔28内,在从前后方向的中心稍微向前偏置的位置处。当外体24和内体25通过吹塑模制制成时,需要形成凹陷部,用于容纳轮21。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即,如果凹陷部和邻接部25A互相靠近,那么在吹塑模制时形状不能被保持。另一方面,存在一个问题是,如果用于排出氢气的排气孔8a被布置在电池8的中部,并且如果电池板82被布置在电池8的中部,那么电池板82关闭排气孔8a。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主体2的尺寸可以被简单地增加。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电池8由电池轴83支撑在沿着前后方向从中心向前稍微偏置的位置处,使得容纳轮21的凹陷部和邻接部25A之间的距离足够大。这实现了主体2的尺寸缩小和成本降低。
如图2所示,电池8被固定到主体2的下腔28内,在从左右方向的中部向左稍微偏置的位置处。因为上盖4围绕铰链41枢转运动,所以供电装置1的重心在上盖4被打开时向右偏置。电池8被固定在从主体2的中部向左稍微偏置的位置处,使得即使在上盖4被打开的情况下,供电装置1的重心也被保持在靠近左右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处。采用该结构,因为在电池8的右侧形成了空间,所以排出孔25b形成在邻接部25A中,在面对空间的位置处。
如图2所示,电池8被从左右方向的两端向上延伸的电池轴83限制了沿着左右方向的运动。如图22所示,弹性材料87设置在支撑板85和电池8的上表面之间,用于保护他们并且用于防止电池8的滑动。支撑板85具有宽度端部,每一个形成有电池轴83延伸通过的通孔85a。支撑板85和弹性材料87通过翼型螺栓85被压靠电池8,由此限制了电池8沿着上下方向的运动。采用该结构,电池8被完全地固定到主体2。支撑板85沿着宽度方向设置有越过距离D3的绝缘构件85A(图20)。如图6A所示,距离D3大于端子81之间的距离D4。该结构抑制了其中支撑板85接触电池8的端子并且当更换电池8时发生短路的情况。通孔85a用作本发明的第二孔。
如图6A和6B所示,缆线71A从适配器缆线71延伸到每个端子81,并且压接端子71B设置在缆线71A的端部。压接端子71B包括接合端子81的端子接合部71C和缆线71A被插入其中的缆线接收部71D。端子接合部71C和端子81互相连接,使得适配器7和电池8电连接。在图6A示出的状态下,在右侧的端子81是正端子,在左侧的端子81是负端子。因为端子接合部71C被固定到正端子81,所以适配器缆线71可被防止由于运送供电装置1时产生的震动或者类似情况而脱出电池8。
在压接端子71B上邻近正端子81接合缆线71A的位置处提供了用作温度检测装置的热敏电阻88。如图6B所示,在热敏电阻88被固定到热敏电阻缆线88A的一端的状态下,热敏电阻88和热敏电阻缆线88A被插入到缆线接收部71D中,然后通过压接(压力粘合)固定该部分。环氧树脂被应用到缆线接收部71D的内周表面上,这防止了热敏电阻88由于压接而被损害。热敏电阻缆线88A为了检测电池8的温度而被连接到适配器7。
如图6C和6D所示,两个热保护器89用螺栓被固定到负端子81。热保护器89的缆线被连接到适配器7,使得可以检测电池故障。该两个热保护器89被铜保持器90保持,并且用硅酮89A被固定到铜保持器90。铜保持器90用螺栓被固定到适配器7的负端子81。热保护器89中的一个被配置在设置在适配器7处的用于输出DC12V电压的点烟座处,并且被配置在电池8的输出路径处。热保护器89的剩余一个被配置在电池8的充电路径上和至变换器装置5的供电路径上。
当电池温度由于电池故障等而变高时(例如,65摄氏度或者更高),热保护器89变成打开状态并且上述路径被切断。因此,在电池故障时可以停止充电和放电。
通常,即使蓄电池被连续使用很长一段时间,蓄电池的温度也不会增加得很多。但是,如果在高或者低的温度环境下使用蓄电池,那么有时就会发生电池的性能恶化或者电池的失效。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关于温度的使用状态。作为用于控制温度的结构,热敏电阻88被设置用于控制至变换器装置5侧的电源的温度,并且两个热保护器89被设置用于控制向点烟座插头的输出且用于保护装置在充电时免于高温。
另外,为了提高温度控制的准确性目的,一个热敏电阻88被直接安装到电池8的正端子81上,两个热保护器89被直接安装到电池8的负端子81上。注意到,两个热保护器89直接安装到负端子81上。另外,为了准确地读取温度,两个热保护器89利用硅酮89A被直接粘附到铜保持器90,并且采用螺母(螺栓)被固定到端子。该结构能够防止热保护器89和热敏电阻88在运输等期间由于震动等的掉落、脱开连接或者类似状况,并且能够提高控制温度的准确性。
如图6A至6D所示,在适配器缆线71的端部被固定到端子81时,适配器缆线71采用捆扎带被固定到支撑板85。该结构防止了其中负载(力)作用在适配器缆线71被连接到端子81处的一部分上使得该部分被损害或者破坏的状况。
多个排气孔8a形成在电池8的上表面中,用于排出电池8的氢气。支撑板85设置在从排气孔8a偏移的位置处。
图25至27示出了第一变型。在第一变型中,正弦波适配器9置于中盖6上,并且变换器装置5被固定到上盖4。
正弦波适配器9是构成用于将来自变换器装置5输出的方波AC电压转换成正弦波AC电压的装置。通过连接变换器装置5的输出缆线52和正弦波适配器9,并且通过获得正弦波适配器9的输出,供电装置1可以被用作100V正弦波AC电源。
如图27所示,正弦波适配器9包括构成用于接合变换器装置5的接合部91、显示正弦波适配器9的设置状态的显示部92、设置正弦波适配器9的输出频率的设置部93、输出缆线94和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部95(图26)。正弦波适配器9具有朝向侧部突出并且构成用于接合中盖6的侧突出部9A和向前突出并且构成用于接合中盖6的前突出部9B。接合部91具有与设置在闩锁板43处的接合部43A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形状,并且向上突出。操作者可以操作设置在变换器装置5的安装-卸下按钮53,以将变换器装置5安装到正弦波适配器9上,或者使得变换器装置5从正弦波适配器9上卸下。采用该结构,变换器装置5和正弦波适配器9可以一体地被运输,并且能够拓宽用法。
显示部92设置有两个LED灯。LED灯中的一个在设置部93被设置到50Hz时打开,LED灯中的另一个在设置部93被设置到60Hz时打开。插入插头94A被设置在输出缆线94的端部。来自变换器装置5的输出被输入到输入部95。
缆线容纳空间6b在正弦波适配器9被置于中盖6上时容纳从正弦波适配器9的后表面延伸的输出缆线94。正弦波适配器9的侧突出部9A分别被置于接收部64上,在左和右侧。正弦波适配器9的前突出部9B被置于接收部64上,在前侧。采用该结构,在正弦波适配器9放置在中盖6上的状态下,正弦波适配器9在中盖6上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不可运动。
在正弦波适配器9被置于中盖6的状态下,如图25所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三条缆线的最大量通过上盖凹槽部47,三条缆线包括适配器缆线71、从变换器装置5到正弦波适配器9延伸的输出缆线52和从正弦波适配器9延伸的输出缆线94。上盖凹槽部47的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截面具有这三条缆线能通过的截面积。
图28A和28B示出了第二变型。在第二变型中,按压部139设置在把手3处。在上述实施例中,缓冲材料34A的前侧(主体2侧)构件接触外体24,以防止把手3的发声。在第二变型中,按压部139接触外体24,以防止把手3的发声。
两个按压部139以在其之间有预定距离沿着上下方向被设置在每个延伸部35,并且总共四个按压部139被设置在把手3处。如图38所示,每一个按压部139向前(朝向主体2侧)突出。当把手3处于缩回位置时,所有的四个按压部139接触主体2。因此,因为把手3在四个位置接触外体24,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把手3的发声。当把手3处于延伸位置时,只有两个下按压部139接触外体24。因此,即使在把手3被拉出的状态下,也能防止把手3的发声。
橡胶抓握部133被设置在把手抓握部33,使得操作者能够容易地抓握把手抓握部33。
图29至31示出了第三变型。在上述实施例中,邻接部31B适于作为把手3的制动器。在第三变型中,突出部224A用作制动器。
在第三变型中,突出部224A设置用于从外体24的后表面向外突出。缓冲材料34A在外体24侧的端部位于平行于延伸部55从外体24的位于端部上方的突出部224A延伸的假想线的外体24侧。即,外体24的突出部224A比缓冲材料34A的端部位于向后更远处。采用该结构,当把手3处于延伸位置时,突出部224A接触缓冲材料34A。这能够抑制把手3朝向延伸位置相对于主体2的不期望的运动。
除非它在强度方面产生了问题,否则如在第三变型中,突出部224A作为邻接部31B的可选方式可设置在主体2处,并且突出部224A可接触接界部34,由此采用相对便宜的结构能防止对在接界部34和延伸部35之间的连接位置R的伤害。另外,只有接界部34的形状可以是方形(矩形),并且突出部224A可以接触接界部34。采用该结构,即使设置在主体2的突出部的高度低,也可光滑地进行接触。
根据上述的供电装置,可获得下列的效果。
具有大容量的变换器装置5和电池8被容纳在主体2中,使得供电装置1能够被运送。因此,AC电压的电力可以经过长时间周期地被供应在不供应商用AC电压的电力的地区,例如,由于大的地震导致的灾难地区。另外,因为供电装置1具有可再充电电池8,所以通过使得变换器装置5连接到供应商用AC电压的电力的地区的商用AC电源可给电池8充电。
变换器装置5可以被固定到上盖4上。因此,当正弦波适配器9被容纳在主体2中时,变换器装置5可被固定到接合部43A,并且被配置在上盖4的外表面上。因此,主体2的外部尺寸可以被制造地很小。另外,供电装置1包括正弦波适配器9,其将从变换器装置5输出的方波AC电压转换成正弦波AC电压,并且输出正弦波AC电压。因此,正弦波AC电压的电力可以被供应。
正弦波适配器9可被容纳在主体2内,由此实现了紧凑的供电装置1。因为闩锁板43设置有用于接合安装-卸下按钮53的配合部53A的接合部43A,所以变换器装置5可被容易地固定在上盖4上。
变换器装置5可与上盖4的接合部43A分离而独立被使用,由此提供了用户友好的供电装置1。
电池8或者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可被可选择地用在变换器装置5中。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电池8或者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这提高了供电装置1的便利性。
与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具有同一联接部72的适配器7连接变换器装置5和电池8。因此,通过在变换器装置5处提供单独的容纳部54,适配器7或者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可被可选择地安装在容纳部54上。
当变换器装置5被容纳在主体2中并且适配器7或者电池组5C被安装在变换器装置5上时,上盖4不能被关闭。这防止了主体2在从电池8产生氢气时被氢气充满。即使适配器7设置有熔丝,并且熔丝被烧断了,也可避免氢气的爆炸。
因为电池8是用于车辆用途的铅蓄电池,所以可以使用具有大容量的电池8。此外,因为变换器装置5可被连接到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所以电池8或者电池组5C可根据用途被使用。如果使用电池8,那么与供电装置1连接的设备的操作时间比使用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时的操作时间可以进行的更长。如果使用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5C,那么变换器装置5在挂在肩上或者类似物上的同时被运送。
把手3设置在主体2处,用于被抓握,以运送主体2。把手3由设置在主体2的把手保持部31A保持。所以,可以容易地移动供电装置1。
把手3包括第一把手构件37和第二把手构件38。因此,可以通过吹塑模制法来制造把手3,由此节省成本。此外,把手3的强度达到如下程度:在电池8被容纳在主体2中的状态下,供电装置1可通过抓握把手3来运送。此外,因为第一把手构件37和第二把手构件38具有相同的形状,所以把手构件37和38可以相同的模子被制造,因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主体2设置有限制把手3运动的邻接部31B。因此,即使把手3通过吹塑模制法制造,上述的结构也可防止这样的情况:当把手3运动时,把手3在延伸位置接触除了邻接部31B之外的部分,然后把手3被损害。此外,因为按压部件被用作邻接部31B,所以便宜的邻接部31B和通过吹塑模制法制成的便宜的部件的把手3可以被结合使用,由此降低了供电装置1的制造成本。
第二减震器31D设置在邻接部31B,并且缓冲材料34A设置在接界部34。当把手3被迫从缩回位置运动到延伸位置时,这降低了在邻接部31B和把手3之间产生的碰撞载荷。因此,提高了把手3和邻接部31B的耐用性。
缓冲材料34A设置在接界部34的整个周缘上。因此,即使在主体2掉落并且把手3靠近地面、地板或者类似物时,也是缓冲材料34A撞击地面、地板或者类似物。这在把手3撞击地面、地板或者类似物时缓和了冲击,并且由此能够防止对于把手3的伤害。
因为缓冲材料34A是橡胶减震器,所以能够由便宜且简单的材料制成缓冲材料34A。
把手3在缩回位置处从上盖4突出。当供电装置1颠倒180度时,每个都投射到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的重心G和从上盖4突出的把手3的顶部互相远离,使得供电装置1不能维持颠倒方向。如果供电装置1被置于颠倒的方向,那么把手3的顶部接触地面。这时,因为只有顶部接触地面,所以供电装置1处于不稳定状态。随后,供电装置1开始倾斜,直到除了把手3的顶部之外的部分接触地面。即,供电装置1不能长时间被维持在颠倒的方向。因此,即使容纳在供电装置1中的电源是铅电池,也能避免电池8的液体泄漏。
把手3可在缩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运动。把手3的定位在缩回位置的顶部位于高于上盖4的顶边的位置。这防止了供电装置1被维持在颠倒方向,并且由此有效地防止了电池8的液体泄漏。
因为轮21设置在主体2,所以供电装置1可以容易地被移动。
闩锁板43设置在上盖4处。通过使得变换器装置5固定到上盖4,变换器装置5的显示面板51能够在容易可视的状态下被使用。此外,能够便于接入到变换器装置5。
因为电池8和变换器装置5容纳在主体2中,所以电池8和变换器装置5可以整体被运送。
闩锁板43的接合部43A从上盖4突出,并且上盖4设置有比接合部43A更远突出的壁部44。该结构能够防止接合部43A被另一物体撞击并且保护接合部43A。
上盖4的上表面4A朝向平坦部4B向下倾斜。采用该结构,当雨水等落在倾斜的表面上时,雨水朝向上盖4的平坦部4B流动。因此,雨水等可以被防止收集在上盖4的外表面上。
上盖4的上表面4A朝向平坦部4B向下倾斜至少1度。因此,雨水等可以被有效地排放。
因为上盖凹槽部47形成在上盖4中,所以与变换器装置5等连接的缆线能够从主体2外部向内或者从主体2内部向外通过上盖凹槽部47。
因为周缘部47A设置在上盖凹槽部47的周缘,所以可以防止雨水等通过上盖凹槽部47流进主体2中。
第一凹入部48具有符合容纳部54的形状的形状。因此,在适配器7被安装在容纳部54上的状态下,第一凹入部48周围的下表面4C接触适配器7,并且开口2a不能被上盖4关闭。
变换器装置5被容纳在上腔26中,中盖6被容纳在中腔27中,并且电池8被容纳在下腔28中。因此,电池8、变换器装置5和中盖6可以被紧凑地容纳在主体2中。
形成了缆线容纳空间6b,使得当变换器装置5被置于中盖6上时,缆线容纳空间6b与变换器装置5相对。因此,缆线容纳空间6b可以容纳用于连接变换器装置5和电池8的适配器缆线71,并且可以避免适配器缆线71的被迫折叠。
因为供电装置1还包括正弦波适配器9,其能够被容纳在上腔26中,所以可以从供电装置1供应正弦波AC电压的电力。
中盖6设置在主体2中,用于使得主体2内部的空间被分隔成上腔26和下腔28。电池8被容纳在下腔28中,变换器装置5被容纳在上腔26中。因此,主体2能够紧凑地容纳电池8和变换器装置5。
中盖6设置有用于接收变换器装置5的接收部64,并且变换器装置5被接收部64和上盖4保持。因此,不需要提供另一构件来将变换器装置5固定在主体2中。
电池8通过适配器7电连接变换器装置5。中盖6形成有适配器容纳部62,其位于低于接收部64的位置。适配器容纳部62能够容纳适配器7。通过使得适配器7容纳在主体2内部,直接施加在适配器7上的外部冲击能够避免。
因为在其上适配器7被安装在容纳部54上的变换器装置5能够被置于接收部64上,所以适配器7和变换器装置5可以被紧凑地容纳在主体2中。
形成了缆线容纳空间6b,使得当正弦波适配器9被置于中盖6上时,缆线容纳空间6b与正弦波适配器9相对。因此,缆线容纳空间6b可以容纳用于连接正弦波适配器9和电池8的缆线,并且可以避免缆线的被迫折叠。
因为中盖凹槽部63形成在中盖6中,所以与电池8连接的缆线等被允许从中盖6的下侧到上侧或者从上侧到下侧通过中盖凹槽部63。
因为通孔6a形成在中盖6中,所以已经进入上腔26中的雨水等能流到下腔28中。此外,即使可能从下腔28中的电池8放出氢气,氢气也能被排到上腔26中。
因为缓冲材料2A填充在外体24和内体25之间,所以可以抑制主体2内部的温度变化,并且可以稳定电池8的性能。此外,缓冲材料2A可以吸收当另一物体撞击外体24时产生的冲击,因此能够保护容纳在主体2中的电池8和变换器装置5。
因为缓冲材料2A设置在主体2内,所以能够保护容纳在主体2内的电池8,并且可以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导致的从电池8的液体泄漏。
主体2由限定在主体2内的空间的内体25构成,并且缓冲材料2A设置在内体25的外部。因此,电池8可以被缓冲材料2A和内体25保护,并且可以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导致的从电池8的液体泄漏。
主体2由用作外壳的外体24构成。缓冲材料2A设置在内体25和外体24之间。因此,电池被外体24、内体25和缓冲材料2A保护,由此防止了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导致的从电池8的液体泄漏。
外体24设置有向上凹入的外体侧邻接部25E,并且内体25设置有在面对外体侧邻接部25E的位置处向下突出的内体侧邻接部24A。因此,内体25相对于外体24的位置在装配主体2时可以容易地被确定。
排放孔25b形成在内体25中,并且内体25具有朝向排放孔25b向下倾斜的倾斜部25B。因此,已经进入主体2的雨水能够流动到排放孔25b,并且能够被排放到外部。
延伸通过主体2的外部和其内部的通孔2b形成在主体2的底表面。朝向通孔2b向下倾斜的倾斜部25B设置在内体25的底表面上。因此,侵入主体2内的雨水流动到通孔2b,随后被排放到主体2的外部。
邻接部25A设置在倾斜部25B上方的垂直位置处,并且通孔2b形成在邻接部25A。因此,侵入主体2内的雨水流动到形成在邻接部25A的通孔2b,随后被排放到主体2的外部。
缓冲材料2A具有隔热性,防止主体2内的温度变化,因此稳定了电池8的性能。缓冲材料2A吸收外体24和其他构件接触时的冲击,保护每个都容纳在主体2内的电池8和变换器装置5。因为电池8容纳在主体2内,变换器装置5可容纳在主体2内,所以电池8和变换器装置5可以被一体运送。
因为倾斜部25B相对于水平表面倾斜1度或者更多,所以已经进入主体2的雨水能够有效地流动到排放孔25b。
电池8在其左右侧上被电池轴83支撑,并且在其前后侧上接触限制部82A。因此,电池8沿着左右方向可以被稳定地保持,并且电池8也可以由于电池8的端部和限制部82A之间的接触而沿着与左右方向相交的前后方向被稳定地定位。
电池板82沿着左右方向在其两端处形成有轴通孔82a,并且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在其两端处形成的限制部82A。电池轴83的底部被插入到轴通孔82a中。因此,电池8因为与限制部82A的邻接而能够不仅沿着左右方向而且沿着前后方向也被稳定地保持。
防滑构件25D设置在电池板82和肋25C(内体25)之间,用于防止电池板82相对于内体25滑动。因此,电池板82可以相对于内体25被稳定地保持。
第一防滑构件82B设置在电池板82和电池8之间,用于防止电池8相对于电池板82滑动。因此,电池8能够相对于电池板82被稳定地保持。
因为第一防滑构件82B由橡胶减震器制成,所以电池板82相对于内体25的保持和电池8相对于电池板82的保持可以容易并且有效地被实现。
防滑构件25D和82B是橡胶减震器。因此,电池板82可以相对于内体25容易且有效地被保持,并且电池8相对于电池板82可以容易且有效地被保持。
设置在支撑板85的表面上的弹性材料87具有比端子81之间的距离更长的纵向长度。因此,即使当为了更换电池8而将支撑板85从电池轴83上拆卸下来,并且支撑板85由于失误而落在端子81上时,也能防止短路。
因为变换器装置5可安装在上盖4上,所以变换器装置5能够被外部大气所冷却,由此防止了变换器装置5的热留在主体2内部。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中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体2可以在其中容纳变换器装置5和正弦波适配器9中的任何一个。但是,主体2的高度可以被增加使得主体2能够在其中容纳变换器装置5和正弦波适配器9两者。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盖4被构成为上盖4在适配器7被安装在容纳部54中的状态下不能被关闭。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单一的排放孔25b形成在邻接部25A,但是可以形成多个排放孔。采用该结构,即使当大量的水进入主体2中时,水也能迅速地被排放到外部。
虽然聚氨酯在上述实施例中被采用作为缓冲材料2A,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例如聚苯乙烯。可选地,可以省略缓冲材料2A。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聚乙烯被采用作为内体25,但是,也可以采用聚丙烯作为内体25。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把手构件37和第二把手构件38被结合形成把手3。但是,把手3可以由金属制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缓冲材料34A被设置在把手3处,并且第二减震器31D设置在邻接部31B处。但是,缓冲材料34A和第二减震器31D中的任一个都可以被设置。
另外,缓冲材料可以被设置在增强构件36的下表面。采用该结构,当操作者向下按压把手3时,保持部31的上表面和缓冲材料接触,能够缓和冲击。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盖凹槽部47设置在上盖4的后表面。但是,上盖凹槽部47可以设置在除了在其上设置铰链安装部46的侧表面之外的任何表面上。另外,可以设置多个上盖凹槽部47。
在上述实施例中,变换器装置5可以置于中盖6上。但是,对应接合部43A的构件可设置在中盖6处,使得变换器装置5能够被固定到中盖6。另外,接合部可以设置在中盖6,用于接合正弦波适配器9的底表面并且用于固定正弦波适配器9。
在上述实施例中,适配器7和一部分适配器缆线71被容纳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但是,电池组5C可以容纳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另外,适配器容纳部62可以被构成为同时容纳适配器7和电池组5C。
在上述实施例中,适配器7被容纳在适配器容纳部62中,使得适配器7被置于中盖6的底表面6A上。但是,用于固定适配器7的构件可以设置在适配器容纳部62处,使得适配器7不可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中盖6的底表面6A是水平表面。但是,底表面6A可以朝向通孔6a向下倾斜。这使得水不可能进一步被收集在适配器容纳部62处的结构成为可能。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中盖凹槽部63设置在围绕壁61的后侧,但是中盖凹槽部63也可以设置在围绕壁61上的另一侧。另外,在围绕壁61处可以设置多个中盖凹槽部63。
另外,主体2可以具有冷却功能。具体而言,用于外部空气的入口可以设置在主体2的一侧,并且排气扇可以设置在与该一侧相对的侧。采用该结构,即使电池8和正弦波适配器9产生了热,也能抑制主体2内的温度增加。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热敏电阻的具有温度检测手段的温度检测装置被应用到供电装置1。但是,温度检测装置可以应用到除了供电装置1之外的装置。

Claims (47)

1.一种供电装置,包括:
主体,其构成为形成有开口的盒形;
盖构件,其构成为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和
可再充电电池,其容纳在主体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变换器装置,其构成为被容纳在主体中,所述变换器装置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该交流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变换器装置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压转换成方波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该方波交流电压,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正弦波适配器,其构成用于将从变换器装置输出的方波交流电压转换成正弦波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该正弦波交流电压,
其中,所述正弦波适配器能够被容纳在主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盖构件包括固定部分,所述变换器装置可固定到所述固定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变换器装置包括配合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配合部可接合的接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盖构件具有所述固定部从其突出的外表面,所述盖构件还包括从所述外表面比所述固定部更突出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突出部具有周缘部,其通过所述突出部设置,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盖构件的外表面具有相同水平的平坦部,所述盖构件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平坦部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外表面朝向所述平坦部向下倾斜至少1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盖构件通常为具有四个边的矩形形状,并且相对于主体在所述四个边中的一个处可枢转运动,其中,所述盖构件具有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所述盖构件形成有至少一个U形凹槽,其在所述四个边的其余边处穿透所述外表面和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盖构件包括突出壁,其从所述外表面突出并且设置在凹槽的整个周缘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适配器,其构成用于连接所述变换器装置和所述电池,
其中,所述变换器装置包括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所述适配器,并且从所述变换器装置的外部突出,
其中,所述盖构件具有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所述盖构件的内表面具有与适配器邻接的接界表面,用于在所述变换器装置被容纳在主体中并且所述适配器被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时,防止所述盖构件被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变换器装置能够在与所述固定部分离时独立地使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电池是铅蓄电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铅蓄电池是用于车辆用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变换器装置可选地可用作电池或者用于动力工具的电池组的电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适配器,其构成用于连接所述变换器装置和所述电池,所述适配器包括与所述变换器装置连接的联接部,所述电池组包括与所述变换器装置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联接部的形状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在所述变换器装置被连接到适配器或者电池组并且被容纳在主体中的状态下,所述盖构件不能够关闭所述开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用于运送主体的可抓握把手,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用于保持所述把手的保持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把手包括具有第一接头表面的第一把手构件和具有第二接头表面的第二把手构件,所述第一接头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头表面互相邻接并且互相固定,所述第一把手构件和所述第二把手构件是对半分开形状,其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接头表面平面对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具有设置所述盖构件的一端部和沿着纵向与所述一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所述把手沿着纵向以预定量可运动地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上,
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制动器,当所述把手沿着从所述另一端部到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位于端部位置处时,其与所述把手邻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弹性构件,其设置在所述把手的一部分和所述制动器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方处,所述制动器邻接所述把手的该部分,并且所述把手邻接所述制动器的该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具有外表面,所述把手沿着所述外表面可运动,所述弹性构件被设置成沿着与所述主体分离的方向从所述外表面到比所述把手更远的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由橡胶减震器制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把手具有顶端部,其沿着纵向方向距离所述主体最远,
其中,当所述主体处于主体的一端部被定位在底侧并且主体的另一端部被定位在顶侧的颠倒方向时,每个都投射到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平面的所述顶端部和所述供电装置的重心互相远离,使得所述供电装置不能稳定地维持该颠倒方向。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把手被布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处,并且在沿着所述外表面缩回的最大缩回位置和从所述主体延伸的最大延伸位置之间可运动,
其中,所述把手具有沿着主体的纵向距离所述主体最远的顶端部,所述顶端部在所述变换器装置被固定在所述盖构件上并且所述把手处于所述最大缩回位置的状态下,位于高于所述变换器装置的顶部的位置处。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轮,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主体上以能够运送所述主体。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中盖,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将所述主体内部的空间分隔为上腔和下腔,其中,所述电池容纳在所述下腔中,所述变换器装置能够被容纳在所述上腔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中盖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变换器装置的接收部,变换器装置在被容纳在主体中时被所述盖构件和所述接收部保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构成用于连接变换器装置和所述电池的适配器,
其中,所述中盖包括容纳部,其构成用于容纳所述适配器,并且被定位在比所述接收部低的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变换器装置在所述适配器被连接到所述变换器装置的状态下能够被接收在所述中盖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包括限定所述主体内的空间的内体和构成所述主体的外壳的外体,
其中,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用于运送所述主体的可抓握把手,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把手的保持部,
其中,在所述变换器装置被接收在所述中盖上的状态下,所述变换器装置能够被容纳在所述上腔中,
其中,所述内体包括凹部,其位于面对所述变换器装置的位置处并且从所述主体向外压下,所述保持部被固定在该凹部。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变换器装置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压转换为方波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该方波交流电压,
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正弦波适配器,其能够将从变换器装置输出的方波交流电压转换成正弦波交流电压,
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限定所述主体内的空间的内体和构成外壳的外体,
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用于运送所述主体的可抓握把手,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把手的保持部,
其中,在所述正弦波适配器被接收在所述中盖上的状态下,所述正弦波适配器能够被容纳在上腔中,
其中,所述内体包括凹部,其面对所述正弦波适配器并且从所述主体向外压下,所述保持部被固定在该凹部。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中盖具有周缘部,其形成有穿透中盖的上边和其下边的至少一个U形凹槽部,所述至少一个U形凹槽部被形成为使得所述中盖的周缘部被切掉。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中盖具有底表面,其形成有穿透上腔和下腔的通孔。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用于缓和冲击的缓冲材料。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限定在所述主体内的空间的内体,所述电池布置在所述内体内,所述缓冲材料布置在所述内体的外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构成所述主体的外壳的外体,所述缓冲材料设置在所述内体和所述外体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包括邻接部,所述邻接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内体的底表面上的第一邻接部和形成在所述外体上并与所述第一邻接部面对的第二邻接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内体具有底表面,其形成有穿透主体的内部和其外部的排放孔,所述内体的底表面包括朝向所述排放孔向下倾斜的倾斜部。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倾斜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大于或者等于1度。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邻接部位于比所述倾斜部低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排放孔形成在所述邻接部。
4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缓冲材料具有隔热性。
4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内体的底表面处并且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板状电池板、每个都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一对电池轴、和沿着预定方向延伸并且跨在所述电池上的板状支撑板,
其中,所述电池板形成有沿着预定方向互相间隔开的多个第一孔,并且设置有沿着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定位在电池板的每个端部处的限制部,每个所述电池轴的下端部延伸通过对应的第一孔,
其中,所述支撑板形成有沿着预定方向互相间隔开的多个第二孔,所述每个电池轴的上端部延伸通过对应的第二孔,
其中,所述电池被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电池板固定地夹在之间。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一防滑构件,用于防止所述电池板相对于所述电池板的滑动。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防滑构件,用于防止电池相对于电池板的滑动。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防滑构件是橡胶减震器。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防滑构件是橡胶减震器。
47.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中,所述电池包括以预定距离互相分离开的一对端子,所述支撑板包括长度比所述预定距离长的绝缘构件。
CN201280040282.7A 2011-08-23 2012-08-17 供电装置 Pending CN1037334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2058 2011-08-23
JP2011182059A JP2013045595A (ja) 2011-08-23 2011-08-23 電源装置
JP2011182058A JP5874897B2 (ja) 2011-08-23 2011-08-23 電源装置
JP2011182060A JP2013045596A (ja) 2011-08-23 2011-08-23 電源装置
JP2011-182061 2011-08-23
JP2011182061A JP2013045597A (ja) 2011-08-23 2011-08-23 電源装置
JP2011-182059 2011-08-23
JP2011-182060 2011-08-23
PCT/JP2012/005184 WO2013027377A2 (en) 2011-08-23 2012-08-17 Power supply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3497A true CN103733497A (zh) 2014-04-16

Family

ID=46939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0282.7A Pending CN103733497A (zh) 2011-08-23 2012-08-17 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45156B2 (zh)
EP (1) EP2748921A2 (zh)
CN (1) CN103733497A (zh)
WO (1) WO2013027377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7207A (zh) * 2017-05-11 2019-12-31 诺思罗普·格鲁曼·利特夫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指北的惯性测量装置
CN110768347A (zh) * 2019-12-06 2020-02-07 深圳市众芯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充电电源
CN110768320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配器及便携式电源
US11289933B2 (en) * 2019-05-15 2022-03-29 Ahmad Eivaz Battery charging enclosure
CN116488282A (zh) * 2023-03-24 2023-07-25 广东威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电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49370B1 (es) * 2014-03-27 2016-09-09 Amaia SUAREZ APRAIZ Sistema de alimentación eléctrica portátil
US9686390B2 (en) * 2014-09-12 2017-06-20 Anne Brewer Atta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US10637264B2 (en) * 2014-09-24 2020-04-28 Powertec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Llc Portabl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attachable battery pack and enclosure
US10749430B2 (en) 2015-03-13 2020-08-18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DE102015117978A1 (de) * 2015-10-22 2017-04-27 Rwe Ag Mobiler elektrischer Speicher
GB2548158A (en) * 2016-03-11 2017-09-13 Kirk Cornell Portable energy device, method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JP1611677S (zh) * 2017-09-21 2018-08-20
USD1009790S1 (en) 2020-03-19 2024-01-02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Single battery pack inverter
USD991175S1 (en) * 2023-01-10 2023-07-04 Chengchen Fan Portable power st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1127A (en) * 1990-06-25 1992-05-05 Woodward Johnson Portable power supply
CN100414773C (zh) * 2002-12-20 2008-08-27 维克多产品公司 便携电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47Y1 (zh) 1966-06-10 1969-01-06
JPS4837317U (zh) 1971-09-06 1973-05-07
JPS50134826U (zh) 1974-04-22 1975-11-06
JPS5426254Y2 (zh) 1976-08-12 1979-08-31
JPS53160719U (zh) 1977-05-25 1978-12-16
JPS5844245U (ja) 1981-09-04 1983-03-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ツテリ取付け装置におけるロツド取付け用ブラケツト
JPS6048668U (ja) 1983-09-09 1985-04-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バツテリホルダの排水装置
JPH047Y2 (zh) 1986-06-19 1992-01-06
JPH0180759U (zh) 1987-11-18 1989-05-30
JPH069386U (ja) 1992-03-16 1994-02-04 三晃精機株式会社 交流電源装置
JP3250354B2 (ja) * 1993-12-24 2002-01-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H08126226A (ja) 1994-10-24 1996-05-17 Fuji Electric Co Ltd 無停電電源装置
JP3919888B2 (ja) 1997-09-02 2007-05-30 サンコー鞄株式会社 スーツケース用の伸縮式ハンドル
US6577098B2 (en) 2000-05-17 2003-06-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obile AC power supply
JP3079288U (ja) 2001-01-30 2001-08-10 金生 王 多段微調整キャリングバーの伸縮構造
JP3887253B2 (ja) * 2002-03-19 2007-02-28 日鉱金属株式会社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用運搬箱
JP3880901B2 (ja) 2002-07-24 2007-0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高圧電装部品の車両搭載構造
JP2004120936A (ja) 2002-09-27 2004-04-15 Denso Corp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源装置
US20050156564A1 (en) 2003-06-23 2005-07-21 Michael Krieger Tool box power center
US7573232B2 (en) * 2003-08-08 2009-08-11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Battery exchan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S7535196B2 (en) * 2004-01-22 2009-05-19 Nec Corporation Power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for cellular phone having main battery and attachable battery
US7301303B1 (en) * 2004-08-16 2007-11-27 International Specialty Services, Inc. Portable battery jump start in a soft-sided carrying case
US20060042679A1 (en) * 2004-08-24 2006-03-02 Kueun Choi Self-contained portable solar power supply system
JP4826705B2 (ja) 2004-11-12 2011-11-3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
JP2006217780A (ja) 2005-02-07 2006-08-17 Yamaha Motor Co Ltd インバータ式交流発電装置
US20060215299A1 (en) * 2005-03-22 2006-09-28 Ju-Song Kao Shock-resistant magnetic storage medium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613676B2 (ja) 2005-04-12 2011-01-19 株式会社トヨトミ 家庭用小型電源装置
JP2007015032A (ja) 2005-07-05 2007-01-25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付き収納ケース、電動工具システム
US7511451B2 (en) 2005-07-07 2009-03-31 Gerald Pierce Electrical energy source
US7990102B2 (en) * 2006-02-09 2011-08-02 Karl Frederick Scheucher Cordless power supply
US20070252435A1 (en) * 2006-04-26 2007-11-01 Carlos Coe High capacity mobile electric power source
WO2008010801A2 (en) 2006-07-18 2008-01-24 Gerald Pierce Electrical energy source
US20080029153A1 (en) * 2006-08-04 2008-02-07 Erez Margalit Portable power supply
US7913978B1 (en) * 2006-10-06 2011-03-2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Portable powered winch
JP5089954B2 (ja) 2006-10-06 2012-12-05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排気装置、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JP2009278832A (ja) 2008-05-16 2009-11-26 Hitachi Koki Co Ltd 電源装置および電動工具システム
WO2010009536A1 (en) 2008-07-21 2010-01-28 Kirk Schroeder Portable power supply device
JP2010086885A (ja) 2008-10-02 2010-04-15 Sr:Kk 使用済み電池の保管容器
JP2010123281A (ja) 2008-11-17 2010-06-03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可搬式電源装置
US8212384B2 (en) * 2009-08-27 2012-07-03 Jen Yen Yen Portable electric energy supplying device
US20110101780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Johnson Wilbert B John-son power surge restorer battery powered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US20110101909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New Creative Concepts Systems involving genera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US9153978B2 (en) * 2010-07-27 2015-10-06 Ark Corporation Pty Ltd Charging apparatus and portable power supply
JP5383745B2 (ja) 2011-05-31 2014-01-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1127A (en) * 1990-06-25 1992-05-05 Woodward Johnson Portable power supply
CN100414773C (zh) * 2002-12-20 2008-08-27 维克多产品公司 便携电源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7207A (zh) * 2017-05-11 2019-12-31 诺思罗普·格鲁曼·利特夫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指北的惯性测量装置
CN110637207B (zh) * 2017-05-11 2023-07-18 诺思罗普·格鲁曼·利特夫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指北的惯性测量装置
US11841226B2 (en) 2017-05-11 2023-12-12 Northrop Grumman Litef Gmbh Inertial measuring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north direction
CN110768320A (zh) * 2018-07-27 2020-0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配器及便携式电源
US11289933B2 (en) * 2019-05-15 2022-03-29 Ahmad Eivaz Battery charging enclosure
CN110768347A (zh) * 2019-12-06 2020-02-07 深圳市众芯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充电电源
CN116488282A (zh) * 2023-03-24 2023-07-25 广东威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116488282B (zh) * 2023-03-24 2023-10-27 广东威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7377A2 (en) 2013-02-28
EP2748921A2 (en) 2014-07-02
WO2013027377A3 (en) 2013-07-18
US20140153171A1 (en) 2014-06-05
US9345156B2 (en) 201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3497A (zh) 供电装置
US80809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and releasing energy
ES2680659T3 (es) Componente de red de suministro para una red de suministro
CN105722718B (zh) 用于存储电能的电池和电池系统
TWI428251B (zh) 電動車輛用電池組
KR101393436B1 (ko) 전지 모듈용 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모듈
US10814733B2 (en) Electrical vehicle charger and integrated cord management system
CN105722717B (zh) 电能存储和供应系统以及包括该系统的电动车辆
US20220102762A1 (en) Battery modules and systems for remote command and control of same
US20150030889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WO2018170501A1 (en) Power pack
KR101465491B1 (ko) 전지 모듈용 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모듈
JP2017195666A (ja) マイクロバッテリ及び蓄電装置
CN213547160U (zh) 一种锂电池组的充电主动均衡修复装置
JP2013045593A (ja) 電源装置及び温度検出装置
JP2013045597A (ja) 電源装置
KR20130004211U (ko) 휴대용 태양 전지 충전 시스템
JP2013045596A (ja) 電源装置
WO2021043401A1 (en) Lithium power supply box
JP5874897B2 (ja) 電源装置
JP5677218B2 (ja) 可搬ソーラー発電装置及び可搬ソーラー照明装置
CN21855861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防护装置
CN219611598U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源转换装置及储能设备
CN212209561U (zh) 电池箱组件
WO2016068322A1 (ja) 蓄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