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4547A - 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24547A
CN103724547A CN201210404805.3A CN201210404805A CN103724547A CN 103724547 A CN103724547 A CN 103724547A CN 201210404805 A CN201210404805 A CN 201210404805A CN 103724547 A CN103724547 A CN 103724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roduct
water absorbent
system concentration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48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4048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24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24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4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包括:(a)首先,安装好制备工艺所需的设备;(b)将制备所需的魔芋粉、丙烯酸、引发剂和交联剂装入反应容器内,且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55%;(c)将反应容器置于反应设备中的恒温水浴中;(d)向反应容器内加入催化剂;(e)控制水浴温度,加热进行酯化反应;(f)减压蒸馏,再将产物醇洗若干次,抽滤,产物干燥至恒重,即得产品。本发明以魔芋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材料制备出超强吸水剂,且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体系浓度,从而提高了制备效率,制备出的产品性能优良。

Description

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超强吸水剂又称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吸水倍数可达自身质量的数百乃至数千倍。最早的高吸水性树脂是1974年美国学业部北方研究所研制的淀粉接枝丙烯腈共聚物的水解物,但20世纪80年代初却是日本的高吸水性树脂开发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高吸水性树脂的开发时间较短,但各方面发展非常快,如1983年世界总产量为6000t,到1987年仅日本的产量就达到了36000t;目前全世界生产高吸水性树脂的厂家达30-40个,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及欧洲;产品从淀粉接枝丙烯腈发展到淀粉接枝丙烯酸、交联纤维素类、聚丙烯酸盐、共聚物水解、聚醚、聚氨酯等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率从80年代的百倍提高到目前的四五千倍。我国开展高吸水性树脂研制的时间较短(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但研究、生产单位已达数十家,高吸水性树脂的专利已达数十种。1999年的累计产量已达近千吨,但仍存在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缺少高功能的产品,某些含量的指标偏高。目前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聚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性树脂。
通过天然高分子的接枝改性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的优点是成本较低、产物超过使用周期可以分解,缺点是工艺复杂、产品易腐败,强度较差。天然高分子的接枝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水解产物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发的高吸水性树脂。特点是吸水倍数高(1000-3000倍)、成本低。缺点是水解工艺比较复杂,干燥效率低。合成所用的硝酸铈铵是至今淀粉接枝不饱和单体最有效的引发剂,其工艺过程为:淀粉糊化→冷却→接枝共聚→加压水解→冷却→酸化→离心分离→中和→干燥→成品包装。如果采用三价锰盐-硫酸亚铁铵双氧水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则接枝效率可达95%。合成时需要控制引发剂用量、加入方式、温度、淀粉种类和丙烯腈用量等。但关键是控制共聚物的皂化方法和皂化程度。
淀粉-混合单体的接枝共聚物:即在淀粉上除了接枝丙烯腈外,还可以接枝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其优点是进一步提高产物的吸水倍数,此外,如采用颗粒淀粉,可省去糊化工序,缩短皂化时间,产品容易过滤、分离、清洗、贮存。
淀粉-聚丙烯酸钠的接枝共聚物优点是将淀粉和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混炼,即过程力化学接枝形成产物。
纤维素的接枝共聚物:即将丙烯腈等单体分散在纤维素浆液中,在铈盐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再加压水解。其优点是:虽然吸水倍数不如淀粉类共聚物,但可制成高吸水性织物,可与纤维混纺,改善最终产品的吸水性能。
天然高分子羧甲基化:特点是控制羧甲基化的程度,交联后可得吸水性不同的产物。
以水溶性合成树脂为原料合成高吸水树脂是目前的主导,其优点是克服了天然高分子接枝后改性的不足,并且原料丰富,缺点是成本偏高。具体合成方法为:
聚乙烯醇的交联改性:主要通过酸酐的交联,并引入-COONa基团。特点是吸水性能可调。
聚丙烯酰胺的交联改性:主要通过辐射引发或引发剂引发磷酸、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等与聚丙烯酰胺交联,如采用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共聚交联,可得吸水量可达2000g/g的高吸水性树脂。
聚丙烯腈的改性:主要是通过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进行共聚、纺丝、再硫酸浸渍制得纤维状吸水树脂。
聚丙烯酸的改性:主要是通过丙烯酸盐类单体的水溶液聚合或反相悬浮聚合制得,其产量是最大的。交联方法可以采用交联剂交联、自身交联、离子交联等方法。
用于农业与园艺方面的高吸水性树脂又称为保水剂和土壤改良剂。我国是世界上缺水较严重的国家,因此,保水剂的应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已有十几家科研院所的研制高吸水性树脂产品用于粮、棉、油、糖、烟、果、菜、林等60多种植物上进行应用试验,推广面积超过7万多公顷,并在西北、内蒙等地利用高吸水性树脂进行大面积防砂绿化造林。用于这方面的高吸水性树脂主要是淀粉接枝丙烯酸盐聚合交联物和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其中盐已由钠型转向钾型。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拌种、喷撤、穴施、或用水调成糊状后浸泡植物根部。同时,还可以利用高吸水性树脂对化肥进行包衣后施肥,充分发挥化肥的利用率,防止浪费和污染。国外还利用高吸水性树脂作为水果、蔬菜、食品保鲜包装材料。
用于农业与园艺方面的高吸水性树脂又称为保水剂和土壤改良剂。我国是世界上缺水较严重的国家,因此,保水剂的应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已有十几家科研院所的研制高吸水性树脂产品用于粮、棉、油、糖、烟、果、菜、林等60多种植物上进行应用试验,推广面积超过7万多公顷,并在西北、内蒙等地利用高吸水性树脂进行大面积防砂绿化造林。用于这方面的高吸水性树脂主要是淀粉接枝丙烯酸盐聚合交联物和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其中盐已由钠型转向钾型。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拌种、喷撤、穴施、或用水调成糊状后浸泡植物根部。同时,还可以利用高吸水性树脂对化肥进行包衣后施肥,充分发挥化肥的利用率,防止浪费和污染。国外还利用高吸水性树脂作为水果、蔬菜、食品保鲜包装材料。
在超强吸水剂制备过程中,体系浓度对其存在很大影响,如何确定一个适当的体系浓度,对整个制备过程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该制备方法以魔芋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材料制备出超强吸水剂,且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体系浓度,从而提高了制备效率,制备出的产品性能优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安装好制备工艺所需的设备;
(b)将制备所需的魔芋粉、丙烯酸、引发剂和交联剂装入反应容器内,且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45%~65%;
(c)将反应容器置于反应设备中的恒温水浴中;
(d)向反应容器内加入催化剂;
(e)控制水浴温度,加热进行酯化反应;
(f)减压蒸馏,再将产物醇洗若干次,抽滤,产物干燥至恒重,即得产品。
所述步骤(a)中,反应容器为三口瓶。
所述步骤(b)中,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55%。
所述步骤(b)中,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45%。
所述步骤(b)中,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6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魔芋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材料制备出超强吸水剂,且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体系浓度,从而提高了制备效率,制备出的产品性能优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安装好制备工艺所需的设备;
(b)将制备所需的魔芋粉、丙烯酸、引发剂和交联剂装入反应容器内,且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55%;
(c)将反应容器置于反应设备中的恒温水浴中;
(d)向反应容器内加入催化剂;
(e)控制水浴温度,加热进行酯化反应;
(f)减压蒸馏,再将产物醇洗若干次,抽滤,产物干燥至恒重,即得产品。
所述步骤(a)中,反应容器为三口瓶。
为了得到最佳的体系浓度,本发明做了体系浓度对反应产物的酯化率的影响试验,通过实验结果可知,体系浓度的高低决定了反应速度的快慢。采用较低的体系聚合浓度时,聚合反应缓和,诱导期长,交联程度低,高分子链水溶性增强,吸液倍率有所下降。增大体系浓度,不利于高分子链的增长,同时也不利于高粘水化膨润土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均匀分散。
综上,反应体系浓度为55%时,各项性能均达到最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45%,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反应体系浓度为65%,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安装好制备工艺所需的设备;
(b)将制备所需的魔芋粉、丙烯酸、引发剂和交联剂装入反应容器内,且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45%~65%;
(c)将反应容器置于反应设备中的恒温水浴中;
(d)向反应容器内加入催化剂;
(e)控制水浴温度,加热进行酯化反应;
(f)减压蒸馏,再将产物醇洗若干次,抽滤,产物干燥至恒重,即得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反应容器为三口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控制反应体系浓度为65%。
CN201210404805.3A 2012-10-12 2012-10-12 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Pending CN103724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4805.3A CN103724547A (zh) 2012-10-12 2012-10-12 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4805.3A CN103724547A (zh) 2012-10-12 2012-10-12 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4547A true CN103724547A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48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4805.3A Pending CN103724547A (zh) 2012-10-12 2012-10-12 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2454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2900A (zh) * 2016-04-14 2016-07-06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含有硼元素的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9966A (zh) * 2016-04-14 2016-08-17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含有锌元素的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9655A (zh) * 2019-04-09 2019-06-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魔芋葡甘聚糖的金属离子富集剂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2900A (zh) * 2016-04-14 2016-07-06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含有硼元素的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9966A (zh) * 2016-04-14 2016-08-17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含有锌元素的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9655A (zh) * 2019-04-09 2019-06-2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魔芋葡甘聚糖的金属离子富集剂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8714B (zh) 一种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0272314A (zh) 一种制备包覆型秸秆纤维基保水缓释肥的方法
CN102702445B (zh) 利用水生植物接枝共聚制备农林保水剂的方法
CN103224635A (zh) 一种复合型淀粉改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8752130A (zh)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生态修复的植生土保水剂及制备方法
CN107698345A (zh) 含聚谷氨酸的高吸水树脂包膜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1011A (zh) 利用秸秆制备保水剂的方法
CN104448660B (zh)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8752531B (zh) 硼酸单甘酯单丙烯酸酯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9988A (zh) 一种半互穿网络结构的秸秆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4693362A (zh) 一种纤维素接枝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3709330A (zh) 纤维类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6030A (zh) 一种制备农作物秸秆基高倍吸水剂的方法
CN103724547A (zh) 基于控制体系浓度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CN109456451B (zh) 一种玉米秸秆基超吸水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1698B (zh) 一种稻壳炭基保水剂的制备方法
CN105131208B (zh) 稻壳炭基保水剂的制备方法及稻壳炭基保水剂
CN103724551A (zh) 控制魔芋粉用量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CN101906188A (zh) 一种利用手工可工业化生产保水剂的生产工艺
CN103724552A (zh) 一种超强吸水剂的新型制备工艺
CN103724546A (zh) 一种显著提高制备效率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CN107216425A (zh) 一种高保水吸附型缓控释肥包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23748B (zh) 一种载硼纤维素高吸水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4545A (zh) 基于控制单体配比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CN103724549A (zh) 基于控制引发剂用量的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