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3245A - 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23245A
CN103723245A CN201310756056.5A CN201310756056A CN103723245A CN 103723245 A CN103723245 A CN 103723245A CN 201310756056 A CN201310756056 A CN 201310756056A CN 103723245 A CN103723245 A CN 103723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water
pressure
snow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60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23245B (zh
Inventor
黄焱
史庆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7560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23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23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3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23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3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Materials Applied To Surfaces To Minimize Adherence Of Mist Or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冰池内放入水和尿素,制成尿素水溶液;配制造雪水溶液;降温造冰,并在模型冰盖厚度生长至5mm厚度时,开始进行造雪工作;造雪操作时需要两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手持高压水喷枪并手动开启喷枪,另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手持高压气喷枪并手动开启喷枪,两名工作人员操作位置距池内冰面应保持在2m以上;进行一级雾化;进行二级雾化;采用自由凝结和飘散方法,控制人造雪层密实度;在冰盖上的覆雪厚度达到试验既定目标值后,关闭高压水泵与高压气泵;回温。使用本发明方法生成的覆雪模型冰,在破坏模式上达到了对天然覆雪海冰很好的模拟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拟覆盖有降雪层海冰的模型冰盖的生成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覆盖有降雪层的海上冰盖是海冰在天然环境中的一种存在常态。覆雪冰排上部雪层和下部冰层会对另一层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冰排上覆雪同时影响海冰表面的热平衡,抑制海冰的生长;
2)、冰排上覆雪通过变质作用变为雪冰,成为海冰生长的动力之一;
3)、冰排上覆雪的重量使冰排的干舷高度降低;
4)、冰排上的覆雪层增大了海冰表面的粗糙度;
5)、冰排上覆雪会影响冰排的盐度;
6)、冰排表面的含盐液态水会对覆雪的物理力学性质造成影响。
天然海冰的存在形式总是与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覆雪条件相伴的,因此,在现实的冰-结构相互作用进程中,覆雪层的参与通常是贯穿始终的。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冰排上是否有雪覆盖对上述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冰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进程中,覆雪层的出现将改变冰盖上表面的裂纹扩展模式,进而可能直接引发这一进程中一些关键性率相关规律的变化。同时,覆雪还会在冰与结构接触区域增加碎冰颗粒的滑动性能,进而改变局部冰材料的变形特征,以致宏观表现为冰荷载分布以及结构动力响应模式的变化。在冰与锥型结构的相互作用进程中,覆雪层的出现将直接改变冰排的滑动摩擦特性、裂纹扩展模式,从而在冰排断裂长度的演变规律、碎冰的堆积进程、冰荷载的分布及作用形式上形成重要影响。
同时,随着高等级冰区船舶技术研究的开展,研究人员发现碎冰滑动对船体产生的摩阻力,对船舶总体的航行阻力具有较大的贡献,尤其是冰盖上有一定的覆雪水平时,相应的摩阻力就不容小视。目前国际学术界与工程界已形成共识,即冰排覆雪会增加碎冰块滑动进程中对船舶所产生的摩擦阻碍效应。基于此,FSICR(Finnish–Swedish Ice Class Rules)、DNV、BV和LR等国际船舶规范中,对高等级冰区船舶的破冰性能要求中均增加了冰盖上覆雪水平的规定。如最新的LR规范中指出:“具有独立破冰能力的冰区加强船舶,应能发出足够的推力,以便在航速至少为5节时,在厚度等于所申请的冰级规定的名义值的冰中,且冰上至少覆盖有0.3m厚的积雪条件下,能以连续方式破冰。”
然而截至目前为止,国际范围内仍未有针对冰排上的覆雪水平对冰-结构相互作用进程的影响展开系统研究的报道出现。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现场观测难于进行。由于现场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观测手段,难以获得准确反映冰排上的覆雪水平以及冰排破坏进程改变效应的有效数据,进而导致无法开展揭示物理现象的深入研究。
2)、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受到较大的限制。通常,当原型观测无法提供有效数据时,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就成为决定性的研究手段。然而,冰力学与冰工程模型试验具有相当特殊的要求,即要求模型冰材料与天然冰材料在各方面特征上具备相似性。尽管学术界已在模型冰的制取上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目前还未在冰盖覆雪条件的模拟技术上获得突破,从而导致已进行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中,均仅模拟出了单层冰排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进程。
由此可知,目前学术界与工程界探究覆雪冰排与结构相互作用进程的唯一可行方法即为模型试验研究,然而,目前现有的人工造雪方法并不能满足冰力学与冰工程模型试验的技术要求。模型试验与现场测试的区别和联系即在于,模型试验中是将现场情况下的各种参数进行了一定比例尺度的缩小,由于这种比例尺度的缩小是在模型试验结果向现实情况可还原的要求下的,因此就要求模型与原型在各方面的准确相似。在这一系列的相似关系中,覆雪模型冰材料在破坏进程与模式上与天然覆雪海冰具备高度的相似性尤为重要,这是因为覆雪冰排出现多种模式的破坏是其与结构相互作用进程的重要特征,进而要求在模型试验中能够准确再现天然覆雪冰排的破坏特征。
采用现有的人工造雪方法所生成的雪层,是无法满足上述模型试验技术要求的,主要原因是这种人造雪层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人造雪层晶体尺寸过大,不满足比尺缩小要求。
雪与冰都是由小冰晶体构成的,雪是开放单元形式的冰,不同的晶体结构造成两种材料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自从韦恩·皮尔斯利用一个油漆喷雾压缩机、喷嘴和一些用来给花木浇水的软管造出一台造雪机以来,人工造雪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没有任何变化。即采用高压水泵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核子器),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凝结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然而,由于水流进入核子器前并未得到充分雾化,而仅是在核子器内密闭的空间中在空气压缩机的作用下雾化,进而导致雾化水颗粒直径通常均大于1mm,而当水颗粒被高速喷出凝结为冰晶体时,其直径均已超过2mm。这样的人造雪花晶体尺寸已达到甚至超过天然降雪的晶体尺寸。因此,采用目前现有技术生成的雪花,其过大的冰晶体尺寸是无法满足模型试验中的缩尺要求的。
2)、现有人造雪层密实度过大,与天然降雪层不相似。
与海冰中冰晶体尺寸较大、排列紧密不同,天然雪中冰晶体的尺寸相对较小,而且空间分布比较稀疏,晶体间的孔隙很大,冰晶体间的连接也不如冰中紧密。然而,在现有的技术中,由于被压缩进造雪机核子器内的雾化水,是在很有限的空间内快速凝结的,缺乏天然雪形成进程中具备的开放空间条件和自由飘落过程。因此,采用目前现有技术生成的人造雪层,其密实度远大于天然降雪层,其空隙比甚至已接近天然海冰材料,这就造成采用现有技术生成的人造雪层在密实度指标上与天然降雪层不相似。
3)、现有人造雪层强度特性无法控制,不满足模型试验要求。
在采用目前现有的人工造雪方法,使用淡水进行造雪。然而就冰力模型试验来说,通过回温方法控制模型冰材料的强度特性以使其满足模型比尺的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这就需要在生成模型冰的水中掺加某种特殊物质,已达到上述要求,如目前正被各国大多数冰池试验所采用的尿素模型冰,就是在水中掺加尿素再冻结而成的模型冰。因此,当生成制备覆雪的模型冰盖时,也应当采用与制备模型冰相同的水溶液,以促使覆雪层与模型冰盖层的回温强度控制进程同步,而用现有技术生成的人造雪层,显然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生成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实验室内生成制备的覆雪模型冰,具有与天然覆雪海冰完全一致的分层纹理结构,即表层为由细小、松散的雪颗粒组成的覆雪层,下部为具有密实结构的冰盖层,同时还可满足冰力模型试验对覆雪层晶体尺寸、强度控制以及密实度的技术要求。使用本发明方法生成的覆雪模型冰,在破坏模式上达到了对天然覆雪海冰很好的模拟水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1.3%-1.7%的质量配比,在冰池内放入水和尿素,制成均匀的尿素水溶液;
2)配制造雪水溶液,尿素浓度为0.4-0.6%;
3)降温造冰,并在模型冰盖厚度生长至5mm厚度时,开始进行造雪工作;
4)造雪操作时需要两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手持高压水喷枪并手动开启喷枪,另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手持高压气喷枪并手动开启喷枪,两名工作人员操作位置距池内冰面应保持在2m以上;高压水喷枪连接在额定功率为1.5~2.5kw的小型高压水泵的出水口处,喷枪最大孔径应控制在2mm以下,高压气喷枪通过口径为1.5mm的吸水软管连接在额定功率为5~8kw的高压气泵的出气口,气喷枪的吸水软管长度不应超过10cm,高压水泵和高压气泵从各自的进水口吸取造雪水溶液;
5)进行一级雾化:将高压水泵的出水压力调整至200~300kPa,出水流量调整至1~1.5L/min,启动高压水泵,15s后开启高压水喷枪,样造雪水溶液在遭遇高压空气前就已被初次雾化为颗粒直径小于2mm的水雾;
6)进行二级雾化:在开启高压水喷枪约5s后启动高压气泵,高压气泵的出气压力应维持在600~700kPa,这样初次雾化的水颗粒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会被再次分割为直径在0.05~0.1mm水平上的微小颗粒,而结晶后的晶体尺寸则可控制在0.1~0.2mm范围内;
7)采用自由凝结和飘散方法,控制人造雪层密实度:高压气喷枪喷嘴在造雪过程中要保持与垂直方向夹角为40°~50°的姿态,并保证沿水池长度与宽度方向均匀喷洒,经过两级雾化的水颗粒在冰池实验室的顶层空间内就形成了自由的飘散状态,而在室内低温的作用下,水颗粒的在自由降落的过程中迅速凝结为冰晶,并逐层均匀的覆盖在模型冰盖上,形成与天然降雪层相一致的密实度;
8)在冰盖上的覆雪厚度达到试验既定目标值后,关闭高压水泵与高压气泵;
9)回温:在模型冰达到预设冰厚之前,提前关闭制冷机。
步骤2)可按下列步骤实施:
1)室内降温:将制备覆雪模型冰盖的冰池设在一个在三维方向上均设置保温层的密闭空间里,称此密闭空间为冰池实验室,在冰池实验室外的制冷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至密闭室内的冷风机中,而后通过冷风机组向冰池实验室内吹送冷风,形成室内降温过程。
2)喷雾引晶:当水温降低至冰点但尚未冻结之前,清除水中个别生成的大量晶粒及碎小冰块,取用与水池浓度相同的尿素水溶液,将其温度调整至10~15℃,停止冷风机组运转,随后利用20-22个大气压的压力通过直径小于2mm的微孔把这些尿素水溶液喷射到冰池上空,被喷向冰池上空的、充分雾化的微粒水滴形成微冰晶粒,并自由散落在冰池水面上,生成冰晶核,并且以次为核心引晶生冰;
3)喷雾引晶完成后,继续对实验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冰晶体开始不断自上而下生长,待模型冰盖厚度生长至5mm厚度时,开始进行造雪工作。
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为:1、采用控制造雪水溶液配比的方法,控制人造雪层强度特性;2、采用两级雾化造雪水溶液的方法,控制人造雪层晶体尺寸;3、采用自由凝结和飘散方法,控制人造雪层密实度。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实验室内生成制备的覆雪模型冰,具有与天然覆雪海冰完全一致的分层纹理结构,即表层为由细小、松散的雪颗粒组成的覆雪层,下部为具有密实结构的冰盖层,如图1的(a)和(b)所示,同时还可满足冰力模型试验对覆雪层晶体尺寸、强度控制以及密实度的技术要求。具体优点体现为:
1、采用控制造雪水溶液配比方法得到的人造雪层强度,可满足1:10~1:15范围的缩尺比例;
2、采用两级雾化造雪水溶液方法得到的人造雪层晶体直径在0.1~0.2mm范围内,可满足1:10~1:15范围的缩尺比例;
3、采用自由凝结和飘散方法得到的人造雪层密实度,较现有方法制备的雪层降低了30%,已十分接近天然降雪情况。
附图说明
图1(a)采用本发明制备生成的覆雪模型冰盖。
图1(b)采用本发明制备生成的覆雪模型冰晶体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个造冰和造雪过程如下:
1)按照1.5%的质量配比,在冰池内放入水和尿素,制成均匀的尿素水溶液;
2)室内降温:将制备覆雪模型冰盖的冰池设在一个在三维方向上均设置保温层的密闭空间里,称此密闭空间为冰池实验室,在冰池实验室外的制冷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至密闭室内的冷风机中,而后通过冷风机组向冰池实验室内吹送冷风,形成室内降温过程。
3)喷雾引晶:当水温降低至冰点但尚未冻结之前,清除水中个别生成的大量晶粒及碎小冰块。取用与水池浓度相同的尿素水溶液,将其温度调整至10~15℃,停止冷风机组运转,随后利用约20个大气压的压力通过直径小于2mm的微孔把这些尿素水溶液喷射到冰池上空。被喷向冰池上空的、充分雾化的微粒水滴形成微冰晶粒,并自由散落在冰池水面上。由于池中水已处于冰点,所以落下的微冰晶粒不会融化,成为冰晶核,并且以次为核心引晶生冰。
4)喷雾引晶完成后,继续对实验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冰晶体开始不断自上而下生长。待模型冰盖厚度生长至5mm厚度时,开始进行造雪工作。
5)配制造雪水溶液:所配制的造雪水溶液的尿素浓度为0.5%。现有人造雪层强度特性无法控制的主要原因是造雪用水是淡水,因而在回温过程无法准确地控制其强度。同时,由于与制备模型冰的水溶液成分不匹配,覆雪层与模型冰盖间的粘结特性也会与天然情况不相似。但如果采用与制备模型冰盖相同配比的水溶液,人造雪层的吸热与隔热效应就会被放大,进而造成下部冰盖强度的快速降低。据此,本发明研制出能够保证覆雪层与冰盖层强度保持同步变化的造雪水溶液配比,即造雪水溶液中添加物的质量配比应为制备模型冰水溶液的1/3。以目前我国采用的尿素模型冰为例,尿素溶液的浓度为1.5%,则人造雪层尿素溶液的浓度为0.5%。
6)造雪操作时需要两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手持高压水喷枪并手动开启喷枪,另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手持高压气喷枪并手动开启喷枪,两名工作人员操作位置距池内冰面应保持在2m以上;高压水喷枪连接在额定功率为1.5~2.5kw的小型高压水泵的出水口处,喷枪最大孔径应控制在2mm以下。高压气喷枪通过口径为1.5mm的吸水软管连接在额定功率为5~8kw的高压气泵的出气口,为避免初次雾化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过早凝结,气喷枪的吸水软管长度不应超过10cm。高压水泵和高压气泵从各自的进水口吸取造雪水溶液。
7)进行一级雾化:将高压水泵的出水压力调整至200~300kPa,出水流量调整至1~1.5L/min,启动高压水泵,约15s后开启高压水喷枪,这样造雪水溶液在遭遇高压空气前就已被初次雾化为颗粒直径小于2mm的水雾。
8)进行二级雾化:在开启高压水喷枪约5s后启动高压气泵。高压气泵的出气压力应维持在600~700kPa,这样初次雾化的水颗粒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会被再次分割为直径在0.05~0.1mm水平上的微小颗粒,而结晶后的晶体尺寸则可控制在0.1~0.2mm范围内。
9)采用自由凝结和飘散方法,控制人造雪层密实度:高压气喷枪喷嘴在造雪过程中要保持与垂直方向夹角为40°~50°的姿态,并保证沿水池长度与宽度方向均匀喷洒。这样经过两级雾化的水颗粒在冰池实验室的顶层空间内就形成了自由的飘散状态,而在室内低温的作用下,水颗粒的在自由降落的过程中迅速凝结为冰晶,并逐层均匀的覆盖在模型冰盖上,形成与天然降雪层相一致的密实度。
10)在冰盖上的覆雪厚度达到试验既定目标值后,关闭高压水泵与高压气泵。
11)回温:在模型冰达到预设冰厚(这里的预设冰厚是根据具体模型试验要求,准备预制的冰厚,通常这一冰厚至少在10mm以上)之前,提前关闭制冷机。由于冰厚增长的滞后性,所以停机后冰厚仍继续增长至预定值。停机后低温室自行缓慢升温,冰盖和覆雪层强度随之缓慢下降。同时,冻结在覆雪层和冰盖中的尿素吸热,同样也使冰强度降低。
12)监视:回温过程中,用悬臂梁法对覆雪冰强度进行监视,即在冰池不同位置的覆雪冰面上切出冰悬臂梁,然后测量覆雪冰强度,当测试值达到预定值后可开始试验。

Claims (2)

1.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1.3%-1.7%的质量配比,在冰池内放入水和尿素,制成均匀的尿素水溶液;
2)配制造雪水溶液,尿素浓度为0.4-0.6%;
3)降温造冰,并在模型冰盖厚度生长至5mm厚度时,开始进行造雪工作;
4)造雪操作时需要两名工作人员相互配合,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手持高压水喷枪并手动开启喷枪,另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手持高压气喷枪并手动开启喷枪,两名工作人员操作位置距池内冰面应保持在2m以上;高压水喷枪连接在额定功率为1.5~2.5kw的小型高压水泵的出水口处,喷枪最大孔径应控制在2mm以下,高压气喷枪通过口径为1.5mm的吸水软管连接在额定功率为5~8kw的高压气泵的出气口,气喷枪的吸水软管长度不应超过10cm,高压水泵和高压气泵从各自的进水口吸取造雪水溶液;
5)进行一级雾化:将高压水泵的出水压力调整至200~300kPa,出水流量调整至1~1.5L/min,启动高压水泵,15s后开启高压水喷枪,样造雪水溶液在遭遇高压空气前就已被初次雾化为颗粒直径小于2mm的水雾;
6)进行二级雾化:在开启高压水喷枪约5s后启动高压气泵,高压气泵的出气压力应维持在600~700kPa,这样初次雾化的水颗粒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会被再次分割为直径在0.05~0.1mm水平上的微小颗粒,而结晶后的晶体尺寸则可控制在0.1~0.2mm范围内;
7)采用自由凝结和飘散方法,控制人造雪层密实度:高压气喷枪喷嘴在造雪过程中要保持与垂直方向夹角为40°~50°的姿态,并保证沿水池长度与宽度方向均匀喷洒,经过两级雾化的水颗粒在冰池实验室的顶层空间内就形成了自由的飘散状态,而在室内低温的作用下,水颗粒的在自由降落的过程中迅速凝结为冰晶,并逐层均匀的覆盖在模型冰盖上,形成与天然降雪层相一致的密实度;
8)在冰盖上的覆雪厚度达到试验既定目标值后,关闭高压水泵与高压气泵;
9)回温:在模型冰达到预设冰厚之前,提前关闭制冷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按下列步骤实施:
1)室内降温:将制备覆雪模型冰盖的冰池设在一个在三维方向上均设置保温层的密闭空间里,称此密闭空间为冰池实验室,在冰池实验室外的制冷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至密闭室内的冷风机中,而后通过冷风机组向冰池实验室内吹送冷风,形成室内降温过程。
2)喷雾引晶:当水温降低至冰点但尚未冻结之前,清除水中个别生成的大量晶粒及碎小冰块,取用与水池浓度相同的尿素水溶液,将其温度调整至10~15℃,停止冷风机组运转,随后利用20-22个大气压的压力通过直径小于2mm的微孔把这些尿素水溶液喷射到冰池上空,被喷向冰池上空的、充分雾化的微粒水滴形成微冰晶粒,并自由散落在冰池水面上,生成冰晶核,并且以次为核心引晶生冰;
3)喷雾引晶完成后,继续对实验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冰晶体开始不断自上而下生长,待模型冰盖厚度生长至5mm厚度时,开始进行造雪工作。
CN201310756056.5A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723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6056.5A CN103723245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6056.5A CN103723245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3245A true CN103723245A (zh) 2014-04-16
CN103723245B CN103723245B (zh) 2016-10-19

Family

ID=50447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6056.5A Active CN103723245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2324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1791A (zh) * 2015-08-19 2015-11-0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冰水动力学试验中可变糙率冰盖模拟方法和装置
CN106016887A (zh) * 2016-05-13 2016-10-1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冰冻融过程实验室内模拟系统
CN107499047A (zh) * 2017-09-26 2017-12-22 北华大学 一种用于3d打印雪雕的雪层叠加方法
CN108364323A (zh) * 2018-01-09 2018-08-03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雪花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626926A (zh) * 2018-03-08 2018-10-0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冰水池的冷气式制冰装置
CN110556038A (zh) * 2019-11-01 2019-12-10 陈以勒 一种基于小学科学教学演示用的模拟天气降雪流程装置
CN113291433A (zh) * 2021-06-07 2021-08-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喷雾引晶技术的低温冰水池实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1449A (en) * 1982-04-29 1983-08-30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Slush ice maker
US4532772A (en) * 1982-12-17 1985-08-06 Oy Wartsila Ab Method for producing model ice
JPS61205760A (ja) * 1985-03-08 1986-09-11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模擬氷層の製作方法
JPH0213768A (ja) * 1988-06-30 1990-01-18 Fujita Soushiyou Kk 製氷方法および製氷機
JPH1047819A (ja) * 1996-07-31 1998-02-20 Nkk Corp 冠雪を有する模型氷の製造方法
JPH10170110A (ja) * 1996-12-03 1998-06-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イナミック型製氷装置
CN102128531A (zh) * 2011-03-31 2011-07-20 东南大学 一种雾化水滴在载冷气流中冻结制取颗粒冰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1449A (en) * 1982-04-29 1983-08-30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Slush ice maker
US4532772A (en) * 1982-12-17 1985-08-06 Oy Wartsila Ab Method for producing model ice
JPS61205760A (ja) * 1985-03-08 1986-09-11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模擬氷層の製作方法
JPH0213768A (ja) * 1988-06-30 1990-01-18 Fujita Soushiyou Kk 製氷方法および製氷機
JPH1047819A (ja) * 1996-07-31 1998-02-20 Nkk Corp 冠雪を有する模型氷の製造方法
JPH10170110A (ja) * 1996-12-03 1998-06-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イナミック型製氷装置
CN102128531A (zh) * 2011-03-31 2011-07-20 东南大学 一种雾化水滴在载冷气流中冻结制取颗粒冰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1791A (zh) * 2015-08-19 2015-11-0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冰水动力学试验中可变糙率冰盖模拟方法和装置
CN106016887A (zh) * 2016-05-13 2016-10-1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冰冻融过程实验室内模拟系统
CN106016887B (zh) * 2016-05-13 2018-06-2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冰冻融过程实验室内模拟系统
CN107499047A (zh) * 2017-09-26 2017-12-22 北华大学 一种用于3d打印雪雕的雪层叠加方法
CN108364323A (zh) * 2018-01-09 2018-08-03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雪花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626926A (zh) * 2018-03-08 2018-10-0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冰水池的冷气式制冰装置
CN110556038A (zh) * 2019-11-01 2019-12-10 陈以勒 一种基于小学科学教学演示用的模拟天气降雪流程装置
CN110556038B (zh) * 2019-11-01 2021-07-13 临沂市拓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小学科学教学演示用的模拟天气降雪流程装置
CN113291433A (zh) * 2021-06-07 2021-08-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喷雾引晶技术的低温冰水池实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3245B (zh)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3245A (zh) 一种覆雪模型冰盖的制备方法
CN102495195B (zh) 步入式多功能冻土路基模型试验箱
CN202973701U (zh) 一种人工气候环境试验室用降雪装置
CN104634536A (zh) 一种经济高效的开口直流式冰风洞
CN204405287U (zh) 一种经济高效的开口直流式冰风洞
CN202330410U (zh) 一种步入式多功能冻土路基模型试验箱
CN103434652A (zh) 地面结冰条件模拟系统中过冷水滴的形成和检测方法以及目标模拟装置
CN107398047A (zh) 压缩空气人造风装置及运行方法、消防设备
CN201955246U (zh) 冻雨实验箱
CN204620012U (zh) 一种带冰风洞的气候人工模拟室
CN204405288U (zh) 一种能模拟降雪过程的低能耗高效风洞
CN105044290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防结冰涂料的防结冰性能测试装置
CN104807493B (zh) 基于水气压力调节的人工气候室多种覆冰类型形成方法
CN201037722Y (zh) 液氮花管均匀冻结器
CN112923623B (zh) 一种高造雪率造雪机及其控制方法与工作方法
CN207113336U (zh) 一种利用液氮人工造雪的系统
CN111156751A (zh) 一种高温型组合式自动飘雪方法
CN109403275A (zh) 防冰系统、防冰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614145A (zh) 一种能模拟降雪过程的绿色环保节能风洞
KR102451420B1 (ko) 시험용 인공눈 강설 방법
JPH0293267A (ja) 室内スキー場における造雪方法および造雪装置
CN204405289U (zh) 一种能模拟降雪过程的绿色环保节能风洞
CN207096253U (zh) 一种寒冷施工条件下混凝土收缩试验装置
CN205102477U (zh) 发动机试验用的冰样的制冰系统
CN111156750A (zh) 一种高温型组合式自动造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