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382B - 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 Google Patents

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8382B
CN103718382B CN201380002393.3A CN201380002393A CN103718382B CN 103718382 B CN103718382 B CN 103718382B CN 201380002393 A CN201380002393 A CN 201380002393A CN 103718382 B CN103718382 B CN 103718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conducting
superconducting line
line
laye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3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8382A (zh
Inventor
野村朋哉
八木正史
三觜隆治
滕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8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8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2/00Superconductive or hyperconductive conductors, cabl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B12/16Superconductive or hyperconductive conductors, cabl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8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superconductiv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2/00Superconductive or hyperconductive conductors, cabl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B12/02Superconductive or hyperconductive conductors, cabl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34Cable fittings for cryogenic cabl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60/00Superconducting devices
    • H10N60/20Permanent superconducting devices
    • H10N60/203Permanent superconducting devices comprising high-Tc ceram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60/00Superconducting devices
    • H10N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60Superconducting electric elements or equipment; Power systems integrating superconducting elements or equipment

Abstract

在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处,将连接用超导线(101)形成为从加强绝缘层(213)的大径部(213a)侧向电绝缘层(113)(超导屏蔽层(114))侧呈锥状地渐窄的大致梯形形状,其中,该连接用超导线(101)覆盖形成得比超导电缆(10)的电缆芯(11)的直径粗的加强绝缘层(213)的倾斜面部(213b),并且将配置于加强绝缘层(213)的大径部(213a)的外周的超导线(100)和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超导线(100)连接起来,由此,能够在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不重叠的情况下无间隙地覆盖倾斜面部(213b)。

Description

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背景技术
超导电缆具备电缆芯和真空双重管结构的绝热管,该电缆芯是在骨架(former)的周围层叠超导导体层、绝缘层、屏蔽层等而构成的,该绝热管收容该电缆芯,在双重管之间夹有多层绝热层(超级绝热体),在绝热管的内侧进行用于冷却电缆芯的极低温的液体制冷剂(例如液氮)的循环。
在将该超导电缆作为电力供给线使用的情况下,需要将超导电缆从电力供给源铺设到远方的电力消耗地,而超导电缆由于制造方面或运输方面的原因等,单根电缆长度是有限的。因此,在铺设长距离的电缆时,需要将若干超导电缆对接起来。
在使超导电缆对接的中间连接部,在超导导体层的周围形成有加强绝缘层,通过设置覆盖该加强绝缘层的周围并与屏蔽层连接的屏蔽连接体,来避免在超导导体层中流过大电流时产生的磁场从中间连接部泄漏到外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51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屏蔽连接体将形成得比超导电缆的直径粗的加强绝缘层的周围覆盖,在该屏蔽连接体和加强绝缘层之间设置有在冷却时填充液氮的空间,因此,存在中间连接部更加大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具有使磁场不易泄漏到电缆的外部的优异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发明为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将一对电缆芯彼此连接起来,所述一对电缆芯在超导导体的外周依次具备电绝缘层和超导屏蔽层,所述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的特征在于,其具备:
加强绝缘层,其覆盖所述超导导体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周围,并具有大径部和倾斜面部,所述大径部形成得比所述电缆芯粗,所述倾斜面部从该大径部向所述电绝缘层倾斜;以及
多个连接用超导线,它们对以覆盖所述大径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超导线以及构成所述超导屏蔽层的多个超导线进行连接,并覆盖所述倾斜面部,
所述连接用超导线为从所述大径部侧向所述电绝缘层侧呈锥状地渐窄的形状。
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发明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所述大径部侧的端部的宽度和所述电绝缘层侧的端部的宽度之比率与所述加强绝缘层的所述大径部的直径和所述电缆芯的所述电绝缘层部分的直径之比率对应。
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发明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具备带部件,所述带部件将所述多个连接用超导线朝向所述倾斜面部紧固。
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发明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一个端部与配置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周的所述超导线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以及在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另一端部与构成所述超导屏蔽层的超导线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具备带状超导线,所述带状超导线分别沿所述超导电缆的周向进行卷绕,
所述超导线、所述连接用超导线和所述带状超导线是在基板上至少层叠有超导层的条带状的超导线,
所述带状超导线被配置成:使在所述基板上层叠所述超导层而形成的面朝向所述超导线和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在所述基板上层叠所述超导层而形成的面。
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发明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状态进行配置: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一个端部搭在配置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周的所述超导线的端部上,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另一端部重叠在构成所述超导屏蔽层的超导线的端部上,
所述超导线和所述连接用超导线是在基板上至少层叠有超导层的条带状的超导线,所述连接用超导线被配置成:使在所述基板上层叠所述超导层而形成的面朝向所述超导线的在所述基板上层叠所述超导层而形成的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具有使磁场不易泄漏到电缆的外部的优异结构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超导电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超导线的层结构的说明图。
图3A是局部剖视表示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处的加强绝缘层的说明图。
图3B是表示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处的加强绝缘层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在加强绝缘层的周围配设超导线和连接用超导线而构成的中间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在加强绝缘层的周围配设超导线和连接用超导线而构成的中间连接部处的超导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连接用超导线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6A是表示在加强绝缘层的周围配设超导线、连接用超导线和带状超导线而构成的中间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在加强绝缘层的周围配设超导线、连接用超导线和带状超导线而构成的中间连接部处的超导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与超导线、连接用超导线和带状超导线的连接部分处的超导线的正反方向相关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加强绝缘层的周围配设超导线、连接用超导线、带状超导线和带部件而构成的中间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以连接用超导线的两端部分别与超导线的端部重叠的方式进行连接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的说明图。
图10是与超导线和连接用超导线的连接部分处的超导线的正反方向相关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加强绝缘层的周围配设超导线和连接用超导线而构成的中间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加强绝缘层的周围配设超导线和连接用超导线而构成的中间连接部处的超导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连接用超导线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连接用超导线的一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而带有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和图示例。
[超导电缆]
图1是表示超导电缆的一例的图。
超导电缆10是在绝热管12内收纳有单个电缆芯11的单芯型的超导电缆。电缆芯11由骨架140、超导导体层112、电绝缘层113、超导屏蔽层114、常规导电屏蔽层115以及保护层116等构成。
骨架140是用于形成电缆芯11的卷芯,例如由铜裸线等常规导电线捻合而构成。在短路事故时,在超导导体层112中流动的事故电流被分流到骨架140。
并且,该骨架140的内部形成为中空,液体制冷剂(例如液氮)被供给至该中空部,以冷却该骨架140和超导导体层112。另外,该液体制冷剂是与在后述的绝热管12内被供给到电缆芯11的周围的液体制冷剂相同的液体制冷剂。
超导导体层112是通过将多条超导线隔着碳纸(未图示)呈螺旋状地卷绕在骨架140上而形成的。在图1中,使超导导体层112形成为2层的层叠结构。在稳定工作时,输电电流在超导导体层112中流动。
关于构成该超导导体层112的超导线100,例如如图2所示,是具备层叠体和铜稳定化层5的条带状的超导线,层叠体是将中间层2、超导层3和保护层4依次层叠在基板1上而型成的,铜稳定化层5包覆该层叠体的周围。
作为构成超导层3的超导体,代表性的有在液氮温度以上表现出超导的RE系超导体(RE:稀土元素)、例如用化学式YBa2Cu3O7-y表示的钇系超导体(下面,称为Y系超导体)。另外,对于超导体,还能够应用铋系超导体、例如化学式Bi2Sr2CaCu2O8+δ(Bi2212)、Bi2Sr2Ca2Cu3O10+δ(Bi2223),也能够不使用图2所示的层叠体,而使用在金属矩阵中配置大量灯丝状的超导体而成的多芯线。另外,化学式中的δ表示氧非化学计量。
电绝缘层113由绝缘性纸类、例如绝缘纸、绝缘纸与聚丙烯膜接合而成的半合成纸、高分子无纺布带等构成,电绝缘层113通过卷绕在超导导体层112上而以层叠状态形成。
超导屏蔽层114是通过将多条超导线隔着碳纸(未图示)呈螺旋状地卷绕在电绝缘层113上而形成的。在图1中,使超导屏蔽层114形成为1层的层叠结构。在超导屏蔽层114中,在稳定工作时通过电磁感应而以相反相位流过与导体电流大致相同的电流。并且,超导屏蔽层114具有不使在超导导体层112中流过大电流时产生的磁场泄漏到外部的功能。
对于构成该超导屏蔽层114的超导线,能够应用与超导导体层112相同的超导线100(参照图2)。
常规导电屏蔽层115是通过在超导屏蔽层114上卷绕铜线等常规导电线而形成的。在短路事故时,在超导屏蔽层114中流动的事故电流被分流到常规导电屏蔽层115。
保护层116例如由绝缘纸、高分子无纺布等构成,通过卷绕在常规导电屏蔽层115上而形成。
绝热管12具有由绝热内管121和绝热外管122构成的双重管结构,在该绝热内管121收容电缆芯11并且填充有制冷剂(例如液氮),该绝热外管122被配设成覆盖绝热内管121的外周。
绝热内管121和绝热外管122例如为不锈钢制成的波纹管(带波纹的管)。在绝热内管121和绝热外管122之间介入有多层绝热层(超级绝热体)123,并被保持成真空状态,该多层绝热层123例如由蒸镀有铝的聚乙烯膜的层叠体构成。另外,绝热外管122的外周被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等防腐蚀层124包覆。
[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接下来,关于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对将一对电缆芯11(超导电缆10)彼此连接起来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进行说明,所述一对电缆芯11在超导导体层112的外周依次具备电绝缘层113和超导屏蔽层114。
图3A是局部剖视表示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处的加强绝缘层213的说明图,图3B是表示中间连接部50处的加强绝缘层213的立体图。图4A是表示在加强绝缘层213的周围配设多个超导线而构成的中间连接部50的立体图,图4B是表示中间连接部50处的超导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在超导电缆10的电缆连接部中,在超导电缆10的电缆芯11的端部,将电绝缘层113按层剥离,利用导体连接部件112a将露出的超导导体层112彼此连接,并以覆盖该超导导体层112的连接部分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加强绝缘层213。在该加强绝缘层213的周围配设有多个超导线(超导线100、连接用超导线101)而形成中间连接部50。
加强绝缘层213形成得比超导电缆10的电缆芯11的从骨架140到电绝缘层113为止的直径粗,而且加强绝缘层213具有外径大致恒定的圆筒状的大径部213a、和从该大径部213a的两端分别向电绝缘层113倾斜的倾斜面部213b。在图3A、图3B中,形成为在不同的角度的2段倾斜面之间具有收窄部的倾斜面部213b。
该加强绝缘层213是通过将与电绝缘层113相同的绝缘性纸类卷绕在超导导体层112的连接部分而形成的。
另外,倾斜面部213b不限于不同角度的2段倾斜面,也可以是3段以上的倾斜面,从大径部213a向电绝缘层113倾斜的倾斜面越接近曲线形状越好。另一方面,例如,在66kV级别这样的低电压电缆的情况下,绝缘层的厚度也可以形成得薄,倾斜面部213b也可以是1段倾斜面(没有收窄部的倾斜面)。
这里,如图4A、图4B所示,在电缆芯11的电绝缘层113的周围设置有卷绕多个超导线100而构成的超导屏蔽层114。并且,在加强绝缘层213的大径部213a的外周卷绕配设有多个超导线100。
并且,将以覆盖大径部213a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超导线100、和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多个超导线100连接起来,而且设置覆盖倾斜面部213b的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由此,能够形成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
也就是说,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具备:加强绝缘层213,其覆盖被导体连接部件112a连接起来的超导导体层112的连接部分的周围;多个超导线100,它们以覆盖加强绝缘层213的大径部213a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以及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它们将配置于大径部213a的多个超导线100和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多个超导线100连接起来,并且覆盖加强绝缘层213的倾斜面部213b。
另外,在图4A中,超导线100呈螺旋状卷绕,但不一定要呈螺旋状配置,也可以是呈直线状地沿着电缆芯11的长度方向。
连接用超导线101是一端的宽度比另一端的宽度形成得宽的呈大致梯形形状的条带状的超导线。
连接用超导线101在以覆盖加强绝缘层213的倾斜面部213b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呈下述形状:从大径部213a侧朝向电绝缘层113(超导屏蔽层114)侧呈锥状地渐窄。并且,关于连接用超导线101使宽度大的一个端部101a与配置于大径部213a的超导线100连接,使宽度窄的另一端部101b与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超导线100连接。
对于该连接用超导线101,能够应用与超导线100相同的结构的条带状的超导线(参照图2)。并且,连接用超导线101被配置成在层叠方向上为与配置于大径部213a的超导线100、和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超导线100相同的方向,例如使在基板1上层叠超导层3而形成的面朝向外侧的方向(使基板侧朝向内侧的方向)。
图5是表示连接用超导线101的一例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连接用超导线101呈大致梯形形状并具有收窄部101c,该收窄部101c是倾斜角不同的边缘在连接用超导线101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相交而形成的。具体来说,连接用超导线101具有在宽度大的一个端部101a侧和宽度窄的另一端部101b侧渐窄的锥角度不同的梯形形状,连接用超导线101具有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收窄部101c锥角度不同的梯形相交而成为一体的形状。
另外,连接用超导线101的大径部213a侧的端部101a的宽度、电绝缘层113(超导屏蔽层114)侧的端部101b的宽度、和收窄部101c的宽度之比率与加强绝缘层213的大径部213a的直径、超导电缆10的电缆芯11的电绝缘层113部分的直径、和倾斜面部213b的角度不同的倾斜面间的收窄部分的直径之比率对应。
该连接用超导线101能够通过对长方形形状的超导线实施激光切割加工或分切加工而获得。另外,由激光切割形成的切割面由于热而熔接,因此能够在没有超导层3剥离等麻烦的情况下将超导线切割加工成预期的形状和尺寸,因此,优选利用激光切割加工形成连接用超导线101。
这样,超导电缆10的中间连接部50具备加强绝缘层213,该加强绝缘层213形成得比超导电缆10的电缆芯11的直径粗,将覆盖该加强绝缘层213的倾斜面部213b的连接用超导线101形成为从加强绝缘层213的大径部213a侧朝向电绝缘层113侧呈锥状地渐窄的大致梯形形状,由此,能够在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不重叠的情况下无间隙地覆盖倾斜面部213b。
因此,可以说本发明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具有使在超导导体层112中流过大电流时产生的磁场不易泄漏到外部的优异结构。
而且,优选在超导电缆10的中间连接部50处的连接用超导线101与超导线100的连接部分设置带状超导线102。
图6A是表示在加强绝缘层的周围配设超导线、连接用超导线和带状超导线而构成的中间连接部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中间连接部处的超导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例如,如图6A、图6B所示,配设成:在连接用超导线101的一个端部101a与配置于大径部213a的外周的超导线100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以及在连接用超导线101的另一端部101b与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超导线100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沿周向卷绕带状超导线102。
由于带状超导线102是卷绕于超导电缆10的电缆芯11的周向,所以配设于大径部213a侧的带状超导线102具有大约绕大径部213a一周的长度,配设于电绝缘层113(超导屏蔽层114)侧的带状超导线102具有大约绕电绝缘层113一周的长度。
对于该带状超导线102,能够应用与超导线100相同的结构的条带状的超导线(参照图2)。
这样,通过在连接用超导线101的端部(101a、101b)与超导线100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卷绕带状超导线102,即使在连接用超导线101的端部(101a、101b)和超导线100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带状超导线102将连接用超导线101和超导线100电连接。
另外,如图4A、图4B所示,即便是在连接用超导线101和超导线100之间没有间隙地恰当地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在连接用超导线101的端部(101a、101b)与超导线100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卷绕带状超导线102,能够使该电连接更可靠且牢固,并且,还能够可靠地进行机械连接。
这里,超导线100、连接用超导线101、带状超导线102是在基板1上至少层叠有超导层3的条带状的超导线,带状超导线102被配置成:使在基板1上层叠超导层3而形成的面与超导线100和连接用超导线101的在基板1上层叠超导层3而形成的面相对。
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超导线100和连接用超导线101被配置成:在基板1上层叠的超导层3一侧朝向带状超导线102,带状超导线102被配置成:在基板1上层叠的超导层3一侧朝向超导线100和连接用超导线101。也就是说,以使彼此的超导层3侧的面相对的方式,使带状超导线102相对于超导线100和连接用超导线101以正反反向地配置的状态进行连接。
并且,在超导线100和带状超导线102之间、以及连接用超导线101和带状超导线102之间设置有焊锡层6(或银焊膏),超导线彼此通过焊锡层6进行连接。
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在连接用超导线101的另一端部101b与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超导线100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所卷绕的带状超导线102,而在连接用超导线101的一个端部101a与配置于大径部213a的外周的超导线100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所卷绕的带状超导线102的方向也是相同的,所以省略说明。
在图6A、图6B、图7中,连接用超导线101的一个端部101a与配置于大径部213a的外周的超导线100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以及连接用超导线101的另一端部101b与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超导线100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被设置在倾斜面部与电绝缘层113的边界部分、以及倾斜面部与大径部213a的边界部分,但也可以将该对置部分分别设置在电绝缘层113以及大径部213a的平坦的部分。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平坦的部分卷绕带状超导线102,从应力不易集中在连接部、且容易进行焊锡(或银焊膏)的连接作业这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为了形成这样的对置部分,使连接用超导线101延伸到能够在电绝缘层113和大径部213a上的平坦的部分卷绕带状超导线102的程度即可,例如,使用在电绝缘层113侧和大径部213a侧分别重叠大约100mm那样的连接用超导线101即可。
这样,只要是在连接用超导线101的端部101a、101b与超导线100的端部的对置的部分卷绕有带状超导线102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就能够使连接用超导线101的端部101a、101b与超导线100的端部的连接更牢固,并且,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安装,使得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不会从倾斜面部213b离开,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使磁场不易泄漏到外部。
而且,如图8所示,优选具备将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朝向倾斜面部213b紧固的带部件105。
带部件105只要是导电性部件即可,从不但要保持形状还要成为因事故等导致产生异常电流时的路径这方面考虑,优选由铜线或铜带构成。并且,作为带部件105,可以使用与超导线100相同的结构的条带状的超导线。在将超导线作为带部件105使用情况下,从伴随电流的均等化而实现的通电损失减少这方面考虑是优选的。
通过将该带部件105卷绕在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的外周的、与倾斜面部213b的收窄部分相当的位置,并将连接用超导线101朝向倾斜面部213b紧固,能够使覆盖倾斜面部213b的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的配置不易偏离,能够将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适当地安装到倾斜面部213b。
这样,只要是以将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朝向倾斜面部213b紧固的方式卷绕带部件105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覆盖倾斜面部213b的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的配置就不易偏离,能够防止由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构成的屏蔽结构体的走形,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使磁场不易泄漏到外部。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以连接用超导线的两端部分别重叠于超导线的端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的说明图。
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以下述方式将连接用超导线101配设于倾斜面部213b:连接用超导线101的一个端部101a以搭在配置于大径部213a的外周的超导线100的端部上的状态重叠,连接用超导线101的另一端部101b以搭在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超导线100的端部上的状态重叠。
这里,超导线100和连接用超导线101是在基板1上至少层叠有超导层3的条带状的超导线,连接用超导线101被配置成:使在基板1上层叠超导层3而形成的面朝向超导线100的在基板1上层叠超导层3而形成的面。
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超导线100被配置成这样的方向:使在基板1上层叠的超导层3一侧朝向连接用超导线101,连接用超导线101被配置成这样的方向:使在基板1上层叠的超导层3一侧朝向超导线100。也就是说,以使彼此的超导层3侧的面相对的方式,使连接用超导线101相对于超导线100以正反反向地配置的状态进行连接。
并且,在超导线100和连接用超导线101之间设置有焊锡层6(或银焊膏),超导线彼此通过焊接层6进行连接。
这样,即便是覆盖倾斜面部213b的连接用超导线101的两端部分别以搭在配置于大径部213a的外周的超导线100和构成超导屏蔽层114的超导线100上的方式重叠连接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也能够使在超导导体层112中流过大电流时产生的磁场不易泄漏到外部。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如图11、图12所示,在加强绝缘层213的倾斜面部213b为没有收窄部的1段倾斜面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没有收窄部101c的连接用超导线101。
作为这样的连接用超导线,能够列举图13所示的呈等边梯形形状的连接用超导线101、以及图14所示的呈非等边梯形形状的连接用超导线101。
呈等边梯形形状的连接用超导线101(参照图13)以使连接用超导线101沿着电缆芯11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于倾斜面部213b,从而适合于覆盖该倾斜面部213b。另外,关于呈非等边梯形形状的连接用超导线101(参照图14),使连接用超导线101呈螺旋状地卷绕于倾斜面部213b,从而适合于覆盖该倾斜面部213b。
另外,连接用超导线101的大径部213a侧的端部101a的宽度和电绝缘层113(超导屏蔽层114)侧的端部101b的宽度之比率与加强绝缘层213的大径部213a的直径和超导电缆10的电缆芯11的电绝缘层113部分的直径之比率对应。
这样,在加强绝缘层213的倾斜面部213b为没有收窄部的倾斜面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呈等边梯形形状的连接用超导线101(参照图13),或者使用呈非等边梯形形状的连接用超导线101(参照图14),能够在多个连接用超导线101不重叠的情况下,无间隙地覆盖倾斜面部213b。
即便是这样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也能够使在超导导体层112中流过大电流时产生的磁场不易泄漏到外部。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50具有使在超导导体层112中流过大电流时产生的磁场不易泄漏到外部的优异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应用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为层叠体的超导线,但也可以使用多芯线的超导线。在为多芯线的情况下,不需要考虑连接超导线彼此时的正反关系,不过从在伴随异常的大电流通电时容易成为常规导电状态这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为层叠体的超导线。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能够作为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而应用于超导电缆技术。
标号说明
1: 基板;
2: 中间层;
3: 超导层;
4: 保护层;
5: 铜稳定化层;
6: 焊锡层;
10: 超导电缆;
11: 电缆芯;
12: 绝热管;
50: 中间连接部(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100: 超导线;
101: 连接用超导线;
101a:一个端部;
101b:另一端部;
102: 带状超导线;
105: 带部件;
140: 骨架;
112: 超导导体层(超导导体);
113: 电绝缘层;
114: 超导屏蔽层;
213: 加强绝缘层;
213a:大径部;
213b:倾斜面部。

Claims (5)

1.一种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将一对电缆芯彼此连接起来,所述一对电缆芯在超导导体的外周依次具备电绝缘层和超导屏蔽层,所述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的特征在于,其具备:
加强绝缘层,其覆盖所述超导导体彼此的连接部分的周围,并具有大径部和倾斜面部,所述大径部形成得比所述电缆芯粗,所述倾斜面部从该大径部向所述电绝缘层倾斜;以及
多个连接用超导线,它们对以覆盖所述大径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超导线以及构成所述超导屏蔽层的多个超导线进行连接,并覆盖所述倾斜面部,
所述连接用超导线为从所述大径部侧向所述电绝缘层侧呈锥状地渐窄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所述大径部侧的端部的宽度和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所述电绝缘层侧的端部的宽度之比率与所述加强绝缘层的所述大径部的直径和所述电缆芯的所述电绝缘层部分的直径之比率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具备带部件,所述带部件将所述多个连接用超导线朝向所述倾斜面部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一个端部与配置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周的所述超导线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以及在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另一端部与构成所述超导屏蔽层的超导线的端部相对置的部分,具备带状超导线,所述带状超导线分别沿所述超导电缆的周向进行卷绕,
所述超导线、所述连接用超导线和所述带状超导线是在基板上至少层叠有超导层的条带状的超导线,
所述带状超导线被配置成:使在所述基板上层叠所述超导层而形成的面朝向所述超导线和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在所述基板上层叠所述超导层而形成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状态进行配置: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一个端部搭在配置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周的所述超导线的端部上,所述连接用超导线的另一端部重叠在构成所述超导屏蔽层的超导线的端部上,
所述超导线和所述连接用超导线是在基板上至少层叠有超导层的条带状的超导线,所述连接用超导线被配置成:使在所述基板上层叠所述超导层而形成的面朝向所述超导线的在所述基板上层叠所述超导层而形成的面。
CN201380002393.3A 2012-05-28 2013-02-06 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Active CN103718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0687 2012-05-28
JP2012-120687 2012-05-28
PCT/JP2013/052756 WO2013179690A1 (ja) 2012-05-28 2013-02-06 超電導ケーブルの中間接続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382A CN103718382A (zh) 2014-04-09
CN103718382B true CN103718382B (zh) 2016-09-07

Family

ID=49672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393.3A Active CN103718382B (zh) 2012-05-28 2013-02-06 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42951B2 (zh)
JP (1) JP6080168B2 (zh)
CN (1) CN103718382B (zh)
WO (1) WO20131796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4953B (zh) * 2014-07-17 2016-07-2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超导电缆骨架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WO2016171144A1 (ja) * 2015-04-24 2016-10-2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管
JP2018142409A (ja) * 2017-02-27 2018-09-1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超電導線材の接続構造
GB2576933A (en) * 2018-09-07 2020-03-11 Tokamak Energy Ltd Flexible HTS current leads
US11101215B2 (en) * 2018-09-19 2021-08-24 PsiQuantum Corp. Tapered connectors for superconductor circuits
US11363741B2 (en) 2020-11-18 2022-06-14 VEI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of superconducting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WO2022108818A1 (en) 2020-11-18 2022-05-27 VEIR, Inc. Suspended superconducting transmission lines
CA3198998A1 (en) * 2020-11-18 2022-05-27 Stephen Paul Ashworth Conductor systems for suspended or underground transmission lines
DE102021100398A1 (de) * 2021-01-12 2022-07-14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GmbH Leiterplatte zur Übertragung von elektrischer Energie und zur Signalübertragung sowie System mit einer solchen Leiterplatt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8321B2 (en) * 2002-05-31 2011-04-19 Pirelli & C. S.P.A. Current lead for superconducting apparatus
CN102027648A (zh) * 2009-02-05 2011-04-20 株式会社东芝 超导导体的连接方法、及超导线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1783A (en) * 1969-06-05 1971-03-23 G & W Electric Speciality Co Cable joining device for plastic and elastomeric insulated cables
US3832274A (en) 1973-06-06 1974-08-27 Lord Corp Fast curing adhesives
JP3101884B2 (ja) 1991-07-15 2000-10-23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排ガス浄化装置の触媒劣化検出装置
JPH0518231U (ja) * 1991-08-12 1993-03-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ストレスコーン圧縮装置
JP3690948B2 (ja) * 1999-10-04 2005-08-31 電源開発株式会社 海底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JP4374613B2 (ja) * 2004-06-09 2009-12-0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超電導ケーブルの中間接続構造
DE102009028413A1 (de) * 2009-08-10 2011-02-17 Bruker Hts Gmbh HTSL-Stromzuleitung zur Verbindung eines supraleitenden Verbrauchersystems mit einem Stromeinspeisepunkt
JP5416509B2 (ja) 2009-08-19 2014-02-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超電導ケーブルの中間接続構造
JP5476242B2 (ja) * 2010-07-23 2014-04-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超電導線材の接続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487926B (en) * 2011-02-08 2013-06-19 Siemens Plc Joints with very low resistance between superconducting wir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uch join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8321B2 (en) * 2002-05-31 2011-04-19 Pirelli & C. S.P.A. Current lead for superconducting apparatus
CN102027648A (zh) * 2009-02-05 2011-04-20 株式会社东芝 超导导体的连接方法、及超导线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42951B2 (en) 2015-05-26
WO2013179690A1 (ja) 2013-12-05
JP6080168B2 (ja) 2017-02-15
US20150080225A1 (en) 2015-03-19
JPWO2013179690A1 (ja) 2016-01-18
CN103718382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8382B (zh) 超导电缆的中间连接部
US10943712B2 (en) Superconducting cab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EP2168179B1 (en) A superconducting element joint
CN103688433B (zh) 超导电缆的连接结构
CN105393313B (zh) 超导线缆的连接结构、超导线缆、超导线缆的终端部的电流端子结构
JP6399674B2 (ja) 超伝導ケーブル
JP5967752B2 (ja) 超伝導ケーブル、及び交流送電ケーブル
JP4298450B2 (ja) 超電導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
EP1492200B1 (en) Phase split structure of multiphase superconducting cable
CN110462756A (zh) 三相同轴超导电缆
CN103733453B (zh) 超导电缆的骨架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JP5240008B2 (ja) 直流超電導ケーブル
WO2012074065A1 (ja) 超伝導ケーブルとバスバー
JP6873848B2 (ja) 超電導コイル
WO2022077567A1 (zh) 三相同轴超导电缆通电导体冷却结构以及超导电缆通电导体
JP4986291B2 (ja) 超電導ケーブル
CN114464365B (zh) 复合超导带材、组合体及制备方法、接头连接或过渡方法
JPH04334814A (ja) 酸化物超電導導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