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6853B - 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6853B
CN103716853B CN201310498570.3A CN201310498570A CN103716853B CN 103716853 B CN103716853 B CN 103716853B CN 201310498570 A CN201310498570 A CN 201310498570A CN 103716853 B CN103716853 B CN 103716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ing
noise ratio
signal
selection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85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6853A (zh
Inventor
邵世祥
夏伟成
孙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4985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16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6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6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6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首先估算出目的节点D的接收信噪比,判断是否需要引入中继,然后计算出各个中继对基站的干扰,并按照优先级对所有中继进行排序,最后根据中继排序,依次取出中继,判断其是否为可选中继,从而得到可选中继集合。本发明方法提出了几种D2D通信系统中的中继选择方案以适应不同的系统环境要求,并且对碰撞概率做了优化,可使D2D通信系统能够在不影响蜂窝通信的基础上达到最佳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继通信领域,涉及一种中继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迅速,5G以下的带宽已经十分拥挤,对频带资源的重复利用显得尤为迫切。在蜂窝网络的基础上,引进D2D(Device-to-Device)通信可以很好的增加频带资源的利用率,减缓基站的负载。但是和蜂窝网络中遇到的问题(边缘用户服务的可靠性较差)一样,D2D通信中也存在着类似问题。所以可以将中继加入D2D通信中,提高D2D通信的覆盖范围,得到更稳定的服务。在一个蜂窝网络中会存在很多空闲移动终端,选用哪些终端作为中继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而不同的中继选择策略又有各自的优缺点。
D2D(Device-to-Device)通信,即终端直通通信,是一种在系统控制下允许邻近的终端在近距离范围内使用蜂窝频谱资源通过直连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新型技术。由于D2D通信终端的是复用传统蜂窝通信的频带资源,所以D2D通信网络与蜂窝网络构成了混合网络,在中继选择时必须要考虑终端用户对基站的干扰。此外接收端的信噪比你随着所复用的蜂窝频谱资源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同的蜂窝频带资源中选择一个最佳的频带。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下一代蜂窝系统中、可使D2D通信系统能够在不影响蜂窝通信的基础上达到最佳性能的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估算出目的节点D的接收信噪比,若目的节点D的接收信噪比大于或等于该目的节点正确解码所需的信噪比,则不需要引入中继,进入步骤5),否则需要引入中继,进入步骤2);
2)估算出各个中继R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从而确定利用各个中继转发时目的节点D的接收信噪比,同时按照下式计算出各个中继对基站的干扰:
IRiB=Pi|hRiB|2,其中Pi是第i个中继的发射功率,hRiB是第i个中继与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i表示第i个中继;
3)按照优先级对所有中继进行排序,具体流程为;
首先确定中继优先级排序选择标准:在视距传播场景下,用距离选择标准,在其他场景下,若用户需要最好服务质量,则采用只考虑性噪比的选择标准,否则采用同时考虑信噪比和剩余能量的选择标准;
然后根据确定的中继优先级排序选择标准,对所有中继进行排序;
4)按照步骤3)中确定的中继排序,依次取出中继,判断其是否为可选中继,最终得到可选中继集合,具体流程为:
41)按照下式计算第i个中继的累积干扰Ii:
若第i-1个中继为可选中继,则Ii=Ii-1+IRiB,若第i-1个中继不是可选中继,则Ii=Ii-1,其中累积干扰初值I0=0;
42)若Ii>Itherd,,则该中继不是可选中继,否则该中继为可选中继,从而将其添加到可选中继集合;其中Itherd是基站的干扰阈值;
43)若i<N,则令i=i+1后返回步骤41),否则进入步骤5),其中N为中继总数;
5)结束本方法流程。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3)中,同时考虑信噪比和剩余能量的选择标准为按照下式计算得到的比较因子,从大到小对中继进行排序,比较因子越大则表明优先级越高:
其中Ei是第i个中继的剩余能量,E是各个中继的初始能量,ε是剩余能量与目的节点接收信噪比的权衡因子,SNRi是第i个中继提供的信噪比。
下面对不同的中继选择进行分析:
(1)因为最后衡量的标准就是接收SNR,性能最好的是SNR选择方案。如图3所示,随着发送功率的增大,多中继SNR选择方案(这里的SNR是同时考虑接受信噪比以及发送干扰)的性能接近于最优单中继,这是因为在低发送功率区域,每个中继对基站的干扰比较小,可有多个中继参与协作,所以前者性能优于后者,但是随着发送功率的增大,干扰增大,参与协作的中继数目在降低,多中继的优势降低。距离选择方案的性能要低于SNR选择方案,因为链路的质量服从瑞利分布,某一时刻距离最短不能保证信道质量最优。同时考虑SNR与网络寿命的选择方案性能要优于距离选方案,而且在低发射功率区域两者的性能都优于单中继,但是在高发射功率区域,它们的性能都差于单中继选择方案,因为当达到饱和功率,可参与协作的中继数目降低了。多中继的优势就削弱了,且这个单中继在选择时是假设忽略了对基站的干扰影响,所以这个单中继从SNR方面来说是所有节点中最优的。在对通信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对时延要求不太严格,且转发的数据量较少的场景下,应当选用SNR选择方案。
(2)网络寿命定义为:从系统开始到网络中出现一个中继其剩余能量为0所经过的时间。三种方案下网络寿命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大都在逐渐降低。
同时考虑SNR与网络寿命选择方案的网络寿命是最大的(在发射功率大于40时,寿命几乎是其他两种方案的两倍)。SNR选择方案的寿命要高于距离选择方案,这是采用距离选择方案时,一旦可选中继集合确定了。由于各个中继的距离信息不会改变,所以距离较近的每次都参与中继,导致“最优”节点能量最先耗尽,从而影响了整个网络的寿命;而SNR选择方案每次选择时都会考虑链路的具体信息,距离最短性能不一定最优,每次选择时都与具体链路质量相关。所以整个网络寿命较距离选择方案而言更具优势。所以在对网络寿命比较关注的情况下,同时考虑SNR与网络寿命的方案应优先考虑。
本发明D2D中继通信场景下,在保证D2D通信链路通信质量的同时不能干扰到正常的蜂窝通信,所以在中继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中继对基站的干扰,且由于通信场景的不同,不同的中继方案有其适用的环境,为此本发明提出了几种中继选择方法并进行适用场景分析。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在中继选择过程中考虑不同的判决条件(距离,信噪比以及剩余能量),每种判决条件都有其适用范围,同时考虑不同判决条件以及终端对蜂窝系统的干扰,可以得到不同场景下的最佳中继选择方案。即中继选择方案不唯一,根据具体的情况自适应地调整中继选择方案,而传统中继选择方案唯一确定。
使用信噪比选择方法性能要比距离选择法要好,在对通信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对时延要求不太严格,且转发的数据量较少的场景下,应当选用SNR选择方案。
从复杂度上来讲,距离选择方法要优于信噪比选择方法,因为信噪比选择方法先要进行中继信道质量估计,而距离选择方法实施简单。所以在对系统时延非常敏感,并且中继时常需要移动的场景或者是会议室场景距离选择方案更加合适。在会议室场景下,相当于很多中继所处的环境非常相似,信道质量的好坏与完全可以由距离的远近来衡量。
以上这两种方法都未考虑整个系统的网络寿命,为此本发明又提出网络寿命选择方法,在中继选择时同时考虑中继节点的剩余能量,这种方法性能略低于信噪比选择方法,但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寿命,对于像D2D这样能量受限的通信系统非常适用。
2)与传统中继选择方案不同的是在D2D通信系统模型下中继对基站将会产生干扰,所以本发明采用的中继选择方案在选择过程考虑了中继对基站的干扰。
3)待中继选择完成之后本发明对中继所复用的资源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4)最后分析了中继选择过程中的碰撞概率,并对分布式中继选择方案中的定时器初值做了优化,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碰撞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系统模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各中继方案目的节点接收信噪比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各中继方案网络寿命对比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资源调度前后对比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定时器优化前后碰撞概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考虑的是单一场景下有N个空闲用户(N个空闲用户可以作为潜在的中继),一对D2D用户(假设发送端为S,接收端为D),以及M个蜂窝用户(他们的资源可以被D2D用户复用)。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D2D用户可以复用上行资源也可以复用下行资源。表1列出了不同的干扰情况。
D2D网络中继通信的干扰建模:
(1)复用蜂窝上行资源
当引入D2D中继用户复用本小区蜂窝上行资源时两种通信技术间的干扰包含两个方面,即蜂窝链路对D2D链路的干扰和D2D链路对蜂窝链路的干扰两个部分。在第一跳时隙内,S向R发送信号,R会受到蜂窝用户C上行信号的干扰,基站会收到S-UE信号的干扰。在第二跳时隙内,R向D发送信号,基站会受到R发送信号的干扰,D会收到C的干扰。
(2)复用蜂窝下行资源
当引入D2D中继用户复用本小区蜂窝下行资源时两种通信技术间的干扰也包含蜂窝链路对D2D链路的干扰和D2D链路对蜂窝链路的干扰两个部分。假设原有系统中,一个蜂窝用户资源最多由一对D2D对共用。在第一跳时隙内,S向R发送信号,R会受到基站下行信号的干扰,蜂窝用户会收到S信号的干扰。在第二跳时隙内,R向D发送信号,蜂窝用户会受到R发送信号的干扰,D会收到基站下行干扰。
本发明采用的复用方式:
复用上行资源要比复用下行资源更好,首先,复用上行资源D2D的干扰来自蜂窝用户,而复用下行资源时干扰来自基站,基站的发送功率比蜂窝用户要大,造成的干扰也更大。其次复用下行资源比复用上行资源更加复杂,因为前者受到的是移动台的干扰,而移动台可能处于小区的任何位置。本发明中假设D2D之间复用的蜂窝用户的上行资源。
D2D用户之间每一次通信包含两个阶段,即广播阶段和多址接入阶段。在第一阶段,S向各个中继发送信号,假设发送的信号是x,并且其能量归一化为1,发送能量为PS,如果第i个中继被选中,并且这个中继复用的是第j个蜂窝用户的资源,那么第i中继所接收到的信号为:
其中n0是白噪声,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N0的复高斯随机变量,|hSRi|是瑞利随机变量,方差为其中dSRi是S与第i个中继Ri的距离,α是路径衰落指数。同样可得到,第i个中继到目的端的信号为:
其中Pi是第i个中继的发送功率。j是蜂窝用户对目的端的干扰
若S与D直接通信,那么D端的接收信号为:
若S与D是中继辅助下的通信,可以得到目的端的接收信号为:
其中:
利用最大比合并可以得到目的端的接收信噪比为:
本发明方法的中继选择过程:
1)源节点S向目的节点D发送一段信号,设为RTS。利用接收到的RTS,目的端可以估计SD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hSD,|hSD|是瑞利随机变量,方差为其中dSD是发送端S与接收端D之间的距离。如果SNRSD>γT,则S与D直接进行通信无需经过中继,进入步骤5)。如果SNRSD<γT,S向其他各个中继发送一个标志信号ROR(re quest of relay),表明本次通信需要引入中继,进入步骤2);
2)接收到ROR信号的同时,各个中继Ri可以估算出S与他们之间的链路质量hSRi,|hSRi|是瑞利随机变量,方差为进一步可得各个中继所能提供的信噪比为
由于D2D复用蜂窝用户的上行资源,必定会对基站产生干扰,用类似方法估计各个中继对基站的干扰为:
IRiB=Pi|hRiB|2 (7)
3)按照优先级对所有中继进行排序,具体流程为;
首先确定中继优先级排序选择标准:在视距传播场景下,用距离选择标准,在其他场景下,若用户需要最好服务质量,则采用只考虑性噪比的选择标准,否则采用同时考虑信噪比和剩余能量的选择标准;
然后根据确定的中继优先级排序选择标准,对所有中继进行排序;
4)按照步骤3)中确定的中继排序,依次取出中继,判断其是否为可选中继,最终得到可选中继集合,具体流程为:
41)按照下式计算第i个中继的累积干扰Ii:
若第i-1个中继为可选中继,则Ii=Ii-1+IRiB,若第i-1个中继不是可选中继,则Ii=Ii-1,其中累积干扰初值I0=0;
42)若Ii>Itherd,则该中继不是可选中继,否则该中继为可选中继,从而将其添加到可选中继集合;其中Itherd是基站的干扰阈值;
43)若i<N,则令i=i+1后返回步骤41),否则进入步骤5),其中N为中继总数;
5)结束本方法流程。
本发明方法步骤3)中的三种不同排序标准具体说明如下:
1、按照各中继节点到目的端的信噪比大小排序
中继选择的比较函数为:
按照fi的大小将各个中继由高到低排序,即利用设定定时器的方法进行排序,即为每个中继Ri设定一个定时器,定时时长为
其中λ是一个以时间为单位的常数。
由(9)可以知道,信道质量越好,|hRiD|2越大,Ti越小,Ti越小定时时长越小,优先提前选出。
2、同时考虑网络寿命与各中继所能提供的信噪比大小
如果某个中继在上一次被选为中继,那么它有很大可能在下一次中继选择时仍旧成为中继,由于过度充当中继,这个移动终端电量会过早消耗殆尽。为此,在中继选择时要兼顾中继所能提供的信噪比大小整个网络的使用寿命。在这里我们定义整个系统的网络寿命为所有用户都可以正常工作的时间。现给出一个中继方法的比较式:
其中,Ei是第i个中继的剩余能量,E是每个中继的初始能量,ε是能量与信噪比之间的权衡因子(取值范围是0~1),
SNRi是第i个中继到目的节点的链路质量信息。
定义中继选择的比较因子为:
与方法1类似,为每个中继设定一个定时器,其定时时长为:μi越大的用户,Ti越小,中继性能越好,定时时长越小,越早提前选出。
剩余能量的计算:设初始时每个中继节点的能量为E,设当前参与中继的节点集合为Φ1,将集合中所有中继节点能量改为E-Esend,Esend为每次参与中继协作所消耗的能量,为了比较的公平性这里假设每次消耗能量相等。
3、按照各中继节点到目的端的距离大小排序
直接估算出各中继到目的端的距离大小,距离越小的优先级越高。
中继选择的比较函数的定义与式(8)相同,但是将式子中有关信道状态信息项都替换成距离信息。得到比较函数为:
中继优化
1)对复用资源的选择。由于D2D是复用蜂窝用户的资源,当中继选择完成以后,为了进一步减少蜂窝用户对D2D用户的干扰,有必要对C2中所选的中继所复用的资源进行优化,方法如下:由D向M个蜂窝用户发送一个测试信号,从而估算出D与M个蜂窝用户的信道质量。目的节点在接收第中继节点转发的信号时会收到来自蜂窝用户的干扰,为了减少蜂窝用户和D2D之间的相互干扰,必须减小|hCD|2,所以要选出与目的节点D之间信道质量最差的蜂窝用户,那么各个中继就复用该蜂窝用户的资源。
2)由前面可知,中继选择过程采用分布方式(为各中继设定定时器),每个中继发送信号也需要接收信号,假设工作模式转换的时间最大为c,设最优中继的定时初始值为t1,次优中继的定时器初始值为t2,如果t1+c>t2,则有可能发生碰撞,所谓碰撞即是指将不是最优中继的节点误判为最优中继的概率。假设Yj=λ/hj,Y1<Y2<...<YM。则有:
其中:F(t)=cdfTi(t)=Pr(Ti≤t),f(t)=pdfTi(t)。 (14)
现在仅对方案1的碰撞概率进行分析,且为了简化分析,在分析碰撞概率时我们忽略了中继对基站的干扰。加入扭曲函数f1(Ti)=(Ti)2/α会减小碰撞概率,现将扭曲函数带入式子(14)得到:
在多中继情况下,碰撞概率为:
D2D直通链路中继触发条件:
在进行中继选择之前,首先要判断S与D是否需要经过中继转发。根据式(3),可以得到直接发送时目的端的接收信噪比为:假设系统能够正确解码所需的信噪比是γT。如果SNRSD>γT,则S与D直接进行通信无需经过中继。如果SNRSD<γT,则需要进行中继选择。
D2D通信系统的限制条件:
由于D2D通信频带与蜂窝用户的通信频带相同且本发明采用的复用上行资源,所以D2D中继用户的干扰必须在基站的干扰阈值之内。假设中继用户的发送功率为PRi,中继Ri可以估算出S与他们之间的链路质量hRiB,|hRiB|是瑞利随机变量,方差为。dRiB是中继与基站的距离,对于所有参加通信的中继必须满足:,其中n是参与转发的中继个数,γT是基站的干扰阈值。
表1D2D通信复用蜂窝资源时引入的干扰

Claims (1)

1.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估算出目的节点D的接收信噪比,若目的节点D的接收信噪比大于或等于该目的节点正确解码所需的信噪比,则不需要引入中继,进入步骤5),否则需要引入中继,进入步骤2);
2)估算出各个中继R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从而确定利用各个中继转发时目的节点D的接收信噪比,第i个中继所能提供的信噪比为
SNR i = P s P i | h S R i h R i D | 2 1 + P s | h S R i | 2 + P i | h R i D | 2 ;
其中PS为发送端S的发送能量,Pi是第i个中继的发射功率,hSRi是发送端与第i个中继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hRiD第i个中继与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
同时按照下式计算出第i个中继对基站的干扰:
IRiB=Pi|hRiB|2,其中Pi是第i个中继的发射功率,hRiB是第i个中继与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i表示第i个中继;
3)按照优先级对所有中继进行排序,具体流程为:
首先确定中继优先级排序选择标准:在视距传播场景下,用距离选择标准;
在其他场景下,若用户需要最好服务质量,则采用只考虑信噪比的选择标准,按照各中继节点到目的端的信噪比大小排序时中继选择的比较函数为:
f i = SNR i I R i B ;
其中SNRi是第i个中继提供的信噪比,IRiB是第i个中继对基站的干扰;
否则采用同时考虑信噪比和剩余能量的选择标准,同时考虑信噪比和剩余能量的选择标准为按照下式计算得到的比较因子,从大到小对中继进行排序,比较因子越大则表明优先级越高:
f i = ϵ ( E i E ) 1 / 2 + ( 1 - ϵ ) ( 1 - 2 - 0.1 * SNR i ) P i | h R i B | 2
其中Ei是第i个中继的剩余能量,E是各个中继的初始能量,ε是剩余能量与目的节点接收信噪比的权衡因子,SNRi是第i个中继提供的信噪比,Pi是第i个中继的发射功率,hRiB是第i个中继与基站之间的链路质量信息;
然后根据确定的中继优先级排序选择标准,对所有中继进行排序;
4)按照所述步骤3)中确定的中继排序,依次取出中继,判断其是否为可选中继,最终得到可选中继集合,具体流程为:
41)按照下式计算第i个中继的累积干扰Ii
若第i-1个中继为可选中继,则Ii=Ii-1+IRiB,若第i-1个中继不是可选中继,则Ii=Ii-1,其中累积干扰初值I0=0;
42)若Ii>Itherd,,则该中继不是可选中继,否则该中继为可选中继,从而将其添加到可选中继集合;其中Itherd是基站的干扰阈值;
43)若i<N,则令i=i+1后返回步骤41),否则进入步骤5),其中N为中继总数;
5)结束本方法流程。
CN201310498570.3A 2013-10-22 2013-10-22 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 Active CN103716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8570.3A CN103716853B (zh) 2013-10-22 2013-10-22 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8570.3A CN103716853B (zh) 2013-10-22 2013-10-22 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853A CN103716853A (zh) 2014-04-09
CN103716853B true CN103716853B (zh) 2017-07-07

Family

ID=5040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8570.3A Active CN103716853B (zh) 2013-10-22 2013-10-22 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168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489A (zh) * 2014-04-30 2014-07-23 贵州大学 多中继协作的自适应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04301984B (zh) * 2014-10-28 2018-02-09 中国矿业大学 D2d蜂窝网络中基于时域半双工中继的功率控制方法
WO2016099227A1 (en) 2014-12-19 2016-06-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lay selec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507136B (zh) * 2014-12-22 2018-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5992299A (zh) * 2015-02-02 2016-10-0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中的中继节点选择的方法
CN104703246B (zh) * 2015-02-11 2018-05-08 广西师范大学 基于快、慢速链路自适应融合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6211188A (zh) * 2015-04-10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更换中继节点的方法及系统、d2d用户设备及控制节点
CN107637162B (zh) * 2015-05-14 2022-05-10 苹果公司 Ue到网络中继发起和配置
US10608730B2 (en) 2015-05-15 2020-03-31 Sony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mmunications terminal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relay communications
WO2017011978A1 (zh) * 2015-07-20 2017-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设备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228237B (zh) * 2015-10-08 2018-11-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协作下行链路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方法
CN108702800A (zh) * 2016-03-28 2018-10-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直通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5848207B (zh) * 2016-04-20 2019-03-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延长终端节点直接通信网络寿命的方法
TWI624161B (zh) * 2016-10-18 2018-05-11 國立中山大學 雙向中繼網路之中繼點選擇方法
CN107249026B (zh) * 2017-06-07 2018-11-16 中民新能物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智能家居系统
CN107508628B (zh) * 2017-06-26 2020-10-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射频能量收集中继网络中的协作传输方法
WO2019109250A1 (zh) * 2017-12-05 2019-06-1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任务机、控制端、中继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51471B (zh) * 2018-09-28 2020-04-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同频信道d2d中继通信方法及系统、计算机设备、介质
CN111836329B (zh) * 2019-04-19 2022-04-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601360B (zh) * 2020-05-22 2022-08-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毫米波通信系统中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16056181B (zh) * 2023-01-09 2023-11-03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基于d2d通信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550A (zh) * 2012-03-20 2013-09-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继系统中小区选择方法、终端、中继节点和系统
CN103347246A (zh) * 2013-07-18 2013-10-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网络中嵌入式d2d环境下邻近用户间的发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550A (zh) * 2012-03-20 2013-09-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继系统中小区选择方法、终端、中继节点和系统
CN103347246A (zh) * 2013-07-18 2013-10-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网络中嵌入式d2d环境下邻近用户间的发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Relay Selection Strategy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Weicheng Xia etc;《ICCNCE 2013》;20130524;论文第2-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6853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6853B (zh) 一种终端直通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多中继选择方法
Wen et al. QoS-aware mode selec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1421990B (zh) 动态载波侦听阈值
CN103607750A (zh) 下一代蜂窝系统中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4105158A (zh)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3997740B (zh) 基于效用优化的认知协作网络联合资源分配方法
CN104954975A (zh) Ofdm蜂窝网络中进行能量收集的d2d协作通信方法
CN104717755A (zh) 一种蜂窝网络中引入d2d技术的下行频谱资源分配方法
CN103415077A (zh) 一种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CN103369568B (zh) Lte-a中继系统中基于博弈论的无线资源优化方法
US201300890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scheduling for enhancing link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304111A (zh) 基于能量采集中继站的异构蜂窝网络功率指派方法
Muckenheim et al. A framework for load control in 3/sup rd/generation CDMA networks
CN104967472A (zh) 全双工双向译码转发中继的最优功率分配和中继部署方法
CN108200581A (zh) 选择性用户合作的无线供电通信网络中多用户资源分配方法
CN102196587B (zh) 中继辅助通信系统中考虑多小区协作时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
CN103024796A (zh) 一种无线Mesh网络带宽估计方法
CN102802241B (zh) 一种高能效无线中继选择方法
Srivastava et al. CEAR: A cooperation based energy aware reward scheme for next generation gree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10049473A (zh) 中继增强d2d通信的联合无线信道分配和功率控制方法
Xiao et al. A two-hop proportional fairness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relay based OFDMA systems
CN110381563B (zh) 一种自组织接力转发网络的上行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Zhang et al. Multiuser detection based MAC design for ad hoc networks
Zhang et al. Receiver initiated MAC design for ad hoc networks based on multiuser detection
Xia et al. Multi-relay selection strategy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