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1750A -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1750A
CN103701750A CN201410031325.6A CN201410031325A CN103701750A CN 103701750 A CN103701750 A CN 103701750A CN 201410031325 A CN201410031325 A CN 201410031325A CN 103701750 A CN103701750 A CN 103701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user
resource block
phich
confi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13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1750B (zh
Inventor
三木信彦
佐和桥卫
樋口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701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1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1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1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装置包括:准备PHICH的部件;按照规定的映射表,将相应于用户复用数目的PHICH的每一个映射到I信道或者Q信道的部件;以及将PHICH通知给各用户的部件。用户装置包括:对包含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部件;按照分配信息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部件;以及按照规定的映射表,从下行控制信号中取出表示是否需要重发共享数据信道的PHICH的部件。映射表表示,在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将PHICH只与I信道对应或者只与Q信道对应,而在用户复用数目比规定数目多时,将PHICH与I信道以及Q信道对应。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本申请为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日为2008年12月26日,申请号为200880127821.4,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使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由宽带码分复用连接(W-CDMA)方式的标准化团体3GPP正在研究所谓的第三代的后继的移动通信方式。尤其,作为W-CDMA方式、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方式以及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方式等的后继,正在急速推进有关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的研究。LTE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是正交频分复用连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关于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连接(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方式(对此,例如参照3GPP TR25.814(V7.0.0),“Physical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TRA”,June2006)。
OFDM方式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副载波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多载波传输方式。通过在频率轴上正交且紧密排列副载波从而实现高速传输,能够期待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方式是对每个终端分割频带,并在多个终端之间使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的单载波传输方式。除了能够简单且有效地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之外还能够使发送功率的变动减小,因此这一方式从终端的低功率化和覆盖范围的扩大等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在LTE系统中,无论是下行链路还是上行链路,都是通过对用户装置分配一个以上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或者资源单元(RU:Resource Unit)而进行通信。资源块由系统内的多个用户装置共享。基站装置在LTE中在1ms的每个子帧(Sub-frame),决定对多个用户装置中哪个用户装置分配资源块。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无线资源的分配的决定被称为调度。对下行链路中由调度选择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一个以上的资源块来发送共享信道。该共享信道被称为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中由调度选择的用户装置以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对基站装置发送共享信道。该共享信道被称为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在上述那样使用了共享信道的通信系统中,作为原则,需要通过信令通知(报告)在每个子帧中对哪个用户装置分配共享信道。该信令通知中使用的控制信道被称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或者下行L1/L2控制信道(DL-L1/L2Control Channel)。下行控制信号中除了该PDCCH之外,还可以包含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等。
PDCCH中例如可以包含以下信息(对此,例如参照3GPP R1-070103,Downlink L1/L2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 Structure:Coding):
·下行调度信息(Down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
·过载指示符(Overload Indicator)以及
·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比特(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 Bit)。
下行调度信息中例如包含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信息,具体地说,包含下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用户装置的识别信息(UE-ID)、流数、与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有关的信息、数据大小、调制方式、与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有关的信息等。
此外,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中例如包含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信息,具体地说,包含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信息、用户装置的识别信息(UE-ID)、数据大小、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信息、上行链路MIMO(UplinkMIMO)中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信息等。
PCFICH是用于通知PDCCH的格式的信息。更具体地说,PDCCH所映射的OFDM码元数目通过PCFICH通知。在LTE中,PDCCH所映射的OFDM码元数目是1、2或3,从子帧的开头的OFDM码元开始顺序映射。
PHICH包含表示对于上行链路中所传输的PUSCH是否需要重发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information)。
另外,虽是用语的定义问题,不过PDCCH、PCFICH以及PHICH可以分别定义为对等的独立的信道,或者也可以定义为在PDCCH中包含PCFICH以及PHICH。
上行链路中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通常的数据信号)以及它附带的控制信息。此外,在PUSCH之外,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传输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PDSCH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CQI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处理、自适应调制解调以及编码处理(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等。在上行链路中,还根据需要而传输随机接入信道(RACH)、表示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的信号等。
图1示意地表示下行信号的映射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参考信号RS和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或ACK/NACK)被映射到开头的OFDM码元中。例如,1ms的子帧由两个0.5ms的时隙构成。一个时隙例如由6个或者7个OFDM码元构成。如上所述,在一个子帧内,开头的1~3个OFDM码元被下行控制信号(以及参考信号)占据。
另外,PHICH表现ACK/NACK,因此本质上能够用1比特来表现,另一方面,在重发控制中是最基础的信息,因此对系统的吞吐量带来较大影响。这一点与通常用多比特来表现的其他控制信息大不相同。在图示的例子中,一个用户的PHICH(ACK/NACK)以规定的扩频率SF(例如,SF=4)被扩频,4个用户的PHICH被码分复用在相同的4个副载波中。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提高可靠性,该4个用户的PHICH在频率轴上映射到3处。换言之,该4个用户的PHICH以不同的3个被同时传输。
在通常的信号传输中,从提高传输效率的观点出发,采用正交调制方式。但是从传输效率的观点来看,将ACK/NACK这样的1比特的信息分为同相分量(I-ch)以及正交分量(Q-ch)进行传输并不理想。因此,对于PHICH,考虑只利用正交的一个分量进行传输。
图2表示将4个用户的PHICH在4个副载波上码分复用且仅映射到I信道(I-ch)的情况。也可以仅映射到Q信道(Q-ch)。
图3表示将8个用户的PHICH在4个副载波上码分复用且映射到I信道以及Q信道的情况。一个用户的PHICH被映射到I信道或Q信道的其中一个。从增加用户复用数目的观点来看,如图3所示那样复用较为理想。通过将4个用户的ACK/NACK映射到I信道,并且将另外4个用户的ACK/NACK映射到Q信道,能够将用户复用数目(信息传输量)增加为两倍(对此,例如参照3GPP R1-074580,“PHICH Channel Structure”,Motorola,November200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提高各用户的ACK/NACK的传输效率而分别利用I信道以及Q信道时,需要如图4所示那样准确地确保I信道以及Q信道之间的正交性。但实际上,信道估计精度中包含些许误差,有时正交性会有些紊乱(图5)。若正交性紊乱,则I信道和Q信道之间产生干扰,导致ACK/NACK的错误认定,担心甚至会对系统的吞吐量带来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高表示是否需要重发上行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的传输效率以及接收质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使用具有基站装置以及与该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本系统中,至少共享信道以使用I信道和Q信道的正交调制方式被传输。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准备用于表示是否需要重发在上行链路中接收到的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的部件;按照规定的映射表,将相应于用户复用数目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每一个映射到I信道或者Q信道的部件;以及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通知给各用户的部件。所述用户装置包括:对包含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部件;按照所述分配信息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部件;以及按照规定的映射表,从下行控制信号中取出表示是否需要重发所述共享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部件。所述映射表表示,在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将送达确认信息只与I信道对应或者只与Q信道对应,而在用户复用数目比规定数目多时,将送达确认信息与I信道以及Q信道对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表示是否需要重发上行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的传输效率以及接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下行信号的映射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将4个用户的ACK/NACK只映射到I信道的情况的图。
图3是表示将8个用户的ACK/NACK映射到I信道以及Q信道的情况的图。
图4是表示准确维持了I-Q信道之间的正交性的情况的图。
图5是表示在I-Q信道之间产生干扰的情况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上行链路中的资源块的分配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PHICH-1~16和正交调制分量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利用控制信道的映射位置时适合的PHICH的映射位置的图。
图10是表示利用控制信道的映射位置时不适合的PHICH的映射位置的图。
图11是表示上行链路中的资源块的其他分配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PHICH-1~16和正交调制分量的其他对应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利用资源块的映射位置时适合的PHICH的映射位置的图。
图14是表示16个用户的PHICH的分配地点为3处且互不相同的例子的图。
图15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一部分的功能方框图。
图16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一部分的功能方框图。
标号说明
10 调度器
11 PDCCH生成单元
12 PHICH生成单元
13 PCFICH生成单元
14 控制信道映射单元
15 映射表
16 PDSCH生成单元
17 复用单元
20 信号分离单元
21 PDCCH解调单元
22 PHICH解调单元
23 映射表
24 PUSCH生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个方式的基站装置在至少共享数据信道以使用I信道和Q信道的正交调制方式被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基站装置包括:准备用于表示是否需要重发在上行链路中接收到的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的部件;按照规定的映射表,将相应于用户复用数目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每一个映射到I信道或者Q信道的部件;以及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通知给各用户的部件。所述映射表表示,在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将送达确认信息只与I信道对应或者只与Q信道对应,而在用户复用数目比规定数目多时,将送达确认信息与I信道以及Q信道对应。
在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由于将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只与I信道对应或者只与Q信道对应,因此相比与I信道以及Q信道双方对应的情况,能够提高送达确认信息的传输效率以及接收质量。
该基站装置也可以还包括对每个用户准备上行链路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的调度器。可以是下行控制信号中的每个用户的分配信息的映射位置、和对各用户的送达确认信息在I信道或Q信道中的映射位置唯一对应。这一方式不对送达确认信息的每一个明确地附带用户ID,因而从简单设定用户和送达确认信息的映射位置的对应关系的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或者,也可以是分配给某一用户的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的资源块、和对该用户的送达确认信息在I信道或Q信道中的映射位置唯一对应。这一方式不对送达确认信息的每一个明确地附带用户ID,因而从能够根据实际使用的资源块的位置而直接决定用户和送达确认信息的映射位置的对应关系的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在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上行链路中分配给用户的资源块数目优选被限制为偶数个。这从将第奇数个或者第偶数个的映射位置只简单分配给正交调制信道的一个的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也可以是规定数目以下的送达确认信息的组在同一子帧内以不同的频率被反复传输,在某一组和另一组之间,映射到I信道或者Q信道的至少两个送达确认信息的映射顺序不同。这从促使干扰的随机化的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也可以是各用户的送达确认信息以规定的扩频率被扩频,扩频后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多个以相同的频率被码分复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在至少共享数据信道以使用I信道和Q信道的正交调制方式被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中使用。本方法包括:准备用于表示是否需要重发在上行链路中接收到的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步骤;按照规定的映射表,将相应于用户复用数目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每一个映射到I信道或者Q信道的步骤;以及将所述送达确认信息通知给用户的步骤。所述映射表表示,在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将送达确认信息只与I信道对应或者只与Q信道对应,而在用户复用数目比规定数目多时,将送达确认信息与I信道以及Q信道对应。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用户装置在至少共享数据信道以使用I信道和Q信道的正交调制方式被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本用户装置包括:对包含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部件;按照所述分配信息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部件;以及按照规定的映射表,从下行控制信号中取出表示是否需要重发所述共享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部件。所述映射表表示,在下行控制信号的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将送达确认信息只与I信道对应或者只与Q信道对应,而在用户复用数目比规定数目多时,将送达确认信息与I信道以及Q信道对应。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方法在至少共享数据信道以使用I信道和Q信道的正交调制方式被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装置中使用。本方法包括:对包含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的下行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按照所述分配信息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步骤;以及按照规定的映射表,从下行控制信号中取出表示是否需要重发所述共享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的步骤。所述映射表表示,在下行控制信号的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将送达确认信息只与I信道对应或者只与Q信道对应,而在用户复用数目比规定数目多时,将送达确认信息与I信道以及Q信道对应。
下面,从以下的观点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1.利用控制信息的映射位置的动作例子
2.利用资源块号的动作例子
3.进行重排的动作例子
4.基站装置(eNB)
5.用户装置(UE)
实施例1
<1.利用控制信息的映射位置的动作例子>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动作例子的流程图。在步骤S1中,基站进行调度,对于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建立无线资源的分配计划。关于无线资源如何分配,对于下行链路由下行调度信息示出,对于上行链路由上行调度信息(上行链路调度许可)示出。下行以及上行的调度信息包含在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中。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在上行链路中利用SC-F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从而,在对一个用户分配多个资源块时,调度被制约,使得该多个资源块占据连续的频带。在使用OFDM方式这样的多载波方式时,不需要这样的制约。
在步骤S2中,从基站对用户装置发送至少包含PCFICH以及PDCCH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
在步骤S3中,用户装置对下行控制信号进行解调。通过读取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能够确认在一个子帧内PDCCH占据几个OFDM码元,哪个OFDM码元以后是PDSCH等。用户装置确认在接收到的PDCCH内是否含有发往本装置的PDCCH。控制信号中一般复用了多个用户的PDCCH。为了便于说明,将用户复用数目设为N,将N个PDCCH设为PDCCH-1,PDCCH-2,…,PDCCH-N。控制信号中包含这些N个PDCCH的信息块。在对用户装置分配了下行和/或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时,N个信息块中某一个是发往该用户装置的PDCCH。
用户装置从N个信息块的第一个开始顺序尝试解调。例如,通过确认在各信息块的CRC中叠加的用户ID,能够判断有无包含发往本装置的PDCCH的信息块。当第x个信息块为发往本装置的信息块时,用户装置从该信息块的PDCCH-x取出发往本装置的调度信息等。在尝试了N个信息块的解调的结果,哪个信息块都不是发往本装置的信息块时,该用户没有被分配无线资源。
图7表示,作为一例,用户复用数目N为5,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如下分配的情况的例子。
PDCCH-1:UE-A;RB1;4
PDCCH-2:UE-B;RB5;5
PDCCH-3:UE-C;RB10;2
PDCCH-4:UE-D;RB12;3
PDCCH-5:UE-E;RB15;2。
用户装置UE-A中分配了从资源块RB1开始4个资源块RB1~RB4。
用户装置UE-B中分配了从资源块RB5开始5个资源块RB5~RB9。
用户装置UE-C中分配了从资源块RB10开始两个资源块RB10、RB11。
用户装置UE-D中分配了从资源块RB12开始3个资源块RB12~RB14。
用户装置UE-E中分配了从资源块RB15开始2个资源块RB15、RB16。
用户复用数目和资源块数目等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合的任意数值。
在图6的步骤S4中,根据上述调度信息,从各用户装置以上述的资源块发送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
在步骤S5中,基站接收来自各用户装置的PUSCH,并对每个PUSCH判定是否需要重发。作为一例,是否需要重发是基于PUSCH的错误检测结果来决定。在不需要重发时,准备表示肯定响应(ACK)的送达确认信息。在需要重发时,准备表示否定响应(NACK)的送达确认信息。送达确认信息是对发送了PUSCH的所有用户准备。送达确认信息作为下行控制信号中的PUICH而通知给各用户。在当前的例子中,由于有5个用户UE-A~E发送上行物理共享信道,因此准备5人的送达确认信息,为了方便而将它们设为PHICH-1、PHICH-2,…,PHICH-5。从而,在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5人的PHICH。
各用户需要从下行控制信号中取出发往本装置的PHICH。这时,也许可以考虑使PHICH-1~5附带用户的识别信息,但从信息传输效率的观点来看,这并不理想。这是因为PHICH的比特数目非常少,但用户ID需要很多比特数目。在本实施例中,不会对PHICH的每一个附带明确的用户ID。取而代之,筹划PHICH在下行控制信号中的映射,使得用户装置的每一个适当地取出发往本装置的PHICH。
在步骤S6中,按照规定的映射表,各用户的PHICH-1~5被映射到控制信号中。PHICH-1~5和UE-A~E的对应关系经由PDCCH-1~5来确定。例如,在步骤S3中说明的第1个信息块(PDCCH-1)中包含UE-A的信息,因此,发往UE-A的PHICH与第1个PHICH(PHICH-1)相对应。第2个信息块(PDCCH-2)中包含UE-B的信息,因此,发往UE-B的PHICH与第2个PHICH(PHICH-2)相对应。以下同样地,发往UE-C的PHICH与PHICH-3相对应,发往UE-D的PHICH与PHICH-4相对应,发往UE-E的PHICH与PHICH-5相对应。
在本动作例中,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各用户的PHICH只映射到I信道。用户复用数目比规定数目多时,规定数目的部分映射到I信道,超过规定数目的部分映射到Q信道。规定数目典型的是能够同时发送PUSCH的最大用户复用数目的一半。
图8示意性地表示PHICH-1~8映射到I信道,PHICH-9~16映射到Q信道的情况。用户复用数目为5时,PHICH-1~5映射到I信道,这时,不使用Q信道。在图示的例子中,资源块总数16和PHICH的最大用户复用数目16一致,但这对于本发明不是必须的。只要PUSCH的最大用户复用数目和PHICH的最大用户复用数目一致即可。
图9表示图8的PHICH-1~16如何对应至I信道以及Q信道的一例。PHICH-1~4在4个副载波1-4中码分复用,PHICH-5~8在其他4个副载波5-8中码分复用,它们都映射到I信道。假设码扩频率SF为4。PHICH-9~12也在4个副载波1-4中码分复用,PHICH-13~16在其他4个副载波5-8中码分复用,它们都映射到Q信道。在实际的通信中并不是始终需要16个全部的PHICH。根据情况,有时用户复用数目为8个以下。这样的情况下8个以下的PHICH只映射到I信道,不使用Q信道。在当前的例子中,由于准备了5个PHICH,因此它们映射到#1~#5的地点,仅使用I信道。这时的一个“地点”唯一地确定是使用I或者Q信道的哪一个,使用4个扩频码中的哪一个,以及使用副载波1-4还是5-8。
在图示的例子中最大用户复用数目为16,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数值。当最大用户复用数目按每个小区而不同时,系统中对每个该最大用户复用数目准备PHICH的映射模式,这些映射模式在所有的用户装置中预先存储。最大用户复用数目通过广播信息等来广播。从而,用户装置通过读取广播信息,能够确定在所在范围内小区中正在使用怎样的映射模式。
在图6的步骤S7中,映射到图9所示那样的地点的PHICH(在上述的例子中为PHICH-1~5)被通知给各用户。
在步骤S8中,利用上述的映射表,各用户装置从下行控制信号中读取与本装置相关联的PHICH。该情况下的下行控制信号中除了PCFICH以及PDCCH之外,还包含PHICH。各用户装置通过步骤S3存储了发往本装置的PDCCH被映射到第几个。在映射到第x个时,该用户的送达确认信息被写入第x个的PHICH(PHICH-x)。从而,
用户装置UE-A通过读取PHICH-1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用户装置UE-B通过读取PHICH-2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用户装置UE-C通过读取PHICH-3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用户装置UE-D通过读取PHICH-4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用户装置UE-E通过读取PHICH-5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在不需要重发时,在步骤S9中发送未发送的(新的)PUSCH。用于新的PUSCH的无线资源由步骤S7中所通知的PDCCH的上行链路调度许可来指定。在需要重发时,在步骤S4中发送的PUSCH在步骤S9中被重发。用于重发的无线资源可以与新的分组不同而预先决定,也可以与新分组同样地,按照上行链路调度许可在每次重发时通知。
根据本动作例,最大可以有16个用户复用时,如果是8个用户以下的复用数目,则将PHICH只映射到I信道或者Q信道,能够提高PHICH的传输效率以及接收质量。
在图9的例子中,先从I信道开始顺序映射了PHICH,但也可以准备映射表,以便从Q信道开始顺序进行映射。PHICH的映射方法不限于图9所示的方法,可以进行各种映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从#1开始按照号码顺序映射PHICH时,若像图10所示那样4个用户的PHICH映射到I信道,其他4个用户的PHICH映射到Q信道,则无法获得上述的优点。因此,更一般的,最大用户复用数目的一半(在当前的例子中为8)以下的个数的PHICH需要仅映射到两个正交调制分量的一方。
<2.利用资源块号的动作例子>
以下的动作例也用与图6所示相同的流程图来表现,因此在本动作例中也顺序说明各步骤。但是,资源块的分配方法(步骤S1)、映射表(步骤S6)以及用户装置中的处理(步骤S8)的动作与已说明的动作尤其不同。
在步骤S1中,基站进行调度,对下行链路以及上行链路建立无线资源的分配计划。
在本动作例中也使用在上行链路中利用SC-F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从而,在对一个用户分配多个资源块的情况下,调度被制约,使得多个资源块占据连续的频带。进而,在本动作例中,判定下行控制信号中复用的用户数目是否为规定数目以下,若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典型的是,最大复用数目的一半以下),则分配给用户的资源块数目被限制为偶数个。在用户复用数目比规定数目大时,要分配的资源块数目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根据用户复用数目而制约或不制约要分配的资源块数目这一点与第1动作例大不相同。
在步骤S2中,从基站对用户装置发送至少包含PCFICH以及PDCCH的下行控制信号以及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
在步骤S3中,用户装置对下行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用户装置确认在接收到的PDCCH内是否包含发往本装置的PDCCH。当存在发往本装置的PDCCH时,为使用了所指定的资源块的通信做准备。
图11表示由该PDCCH所指定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用户复用数目为5(UE-A~E)≤8,因此,资源块的分配数目被限制为偶数个。
用户装置UE-A中从资源块RB1开始分配了4个资源块RB1~RB4。
用户装置UE-B中从资源块RB5开始分配了4个资源块RB5~RB8。
用户装置UE-C中从资源块RB9开始分配了两个资源块RB9、RB10。
用户装置UE-D中从资源块RB11开始分配了4个资源块RB11~RB14。
用户装置UE-E中从资源块RB15开始分配了两个资源块RB15、RB16。
在步骤S4中,按照上行调度信息,从各用户装置以图11所示那样的资源块来发送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
在步骤S5中,接收来自各用户装置的PUSCH,并判定是否需要重发。作为一例,是否需要重发是基于PUSCH的错误检测结果来决定。在不需要重发时,准备表示肯定响应(ACK)的送达确认信息。在需要重发时,准备表示否定响应(NACK)的送达确认信息。送达确认信息是对发送了PUSCH的所有用户的每一个准备。在当前的例子中,由于有5个用户UE-A~E发送上行物理共享信道,因此准备5人的送达确认信息。
在步骤S6中,按照规定的映射表,各用户的PHICH被映射到控制信号。5个用户的PHICH和UE-A~E的对应关系利用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的资源块来区分。这一点与上述的第1动作例不同。在当前的例子中,进行图11所示那样的资源块的分配。用于PHICH的地点确保达到资源块总数。由于对UE-A从资源块RB1开始顺序分配了资源块,因此UE-A的送达确认信息被写入到PHICH的第1个地点(PHICH-1)。由于对UE-B从资源块RB5开始顺序分配了资源块,因此UE-B的送达确认信息被写入到PHICH的第5个地点(PHICH-5)。以下同样地,UE-C的送达确认信息被写入到PHICH的第9个地点(PHICH-9)。UE-D的送达确认信息被写入到PHICH的第11个地点(PHICH-11)。UE-E的送达确认信息被写入到PHICH的第15个地点(PHICH-15)。
图12表示用于PHICH的地点和正交调制分量的对应关系。在本动作例中,第奇数个PHICH映射到I信道,第偶数个PHICH映射到Q信道。在用户复用数目为8以下且始终分配了偶数个资源块的情况下,对各用户始终从奇数号的资源块开始分配偶数个资源块。在上述的例子中,从1、5、9、11、15号的资源块开始分配资源块。从而,通过设定图12那样的上述协定,能够将这些用户的PHICH都只映射到I信道。
图13表示图12的PHICH-1~16如何与I信道以及Q信道对应的一例。PHICH-1、3、5、7在4个副载波1-4中码分复用,PHICH-9、11、13、15在其他4个副载波5-8中码分复用,它们都映射到I信道。假设码扩频率SF为4。PHICH-2、4、6、8也在4个副载波1-4中码分复用,PHICH-10、12、14、16也在其他4个副载波5-8中码分复用,它们都映射到Q信道。
在实际的通信中并不是始终需要16个全部的PHICH。根据情况,有时用户复用数目为8个以下。那时,8个以下的PHICH只映射到I信道,不使用Q信道。在当前的例子中,由于准备了5个PHICH,因此它们映射到#1、#5、#9、#11、#15的地点,仅使用I信道。这时的一个“地点”也唯一地确定是使用I或者Q信道的哪一个,使用4个扩频码中的哪一个,以及使用副载波1-4还是5-8。
在图示的例子中最大用户复用数目为16,但也可以与第1动作例的情况同样地,使用其他数值。此外,资源块用1~16的号码来区分,但也可以用0~15的号码来区分。这时,需要注意奇数和偶数的上述关系相反。但是,在用户复用数目为规定数目以下时,资源块的分配数目被制约为偶数这一点是相同的。在上述的动作例中,将I信道与奇数号对应,将Q信道与偶数号对应,但也可以相反,将I信道与偶数号对应,将Q信道与奇数号对应。在图9中,预定规定数个的一连串的号码只与正交调制分量的一方对应,实际的用户复用数个的PHICH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映射(图8)。相对于此,主要注意的是,在图13中,预定每隔一个的规定数个的号码只与正交调制分量的一方对应,实际的用户复用数个的PHICH的映射不一定要按照连续号码的顺序(图12)。
在图6的步骤S7中,映射到图13所示那样的地点的PHICH(在上述的例子中,PHICH-1、5、9、11、15)被通知给各用户。
在步骤S8中,利用上述的映射表,各用户装置从下行控制信号中读取与本装置相关联的PHICH。该情况下的下行控制信号中除了PCFICH以及PDCCH之外,还包含PHICH。各用户装置存储在步骤S4中以哪个资源块发送了PUSCH。在以第x个以后的资源块发送了PUSCH时,该用户的送达确认信息被写入第x个的PHICH(PHICH-x)。从而,
用户装置UE-A通过读取PHICH-1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用户装置UE-B通过读取PHICH-5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用户装置UE-C通过读取PHICH-9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用户装置UE-D通过读取PHICH-11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用户装置UE-E通过读取PHICH-15而判定是否需要重发。
在不需要重发时,在步骤S9中发送未发送的(新的)PUSCH。用于新的PUSCH的无线资源由步骤S7中所通知的PDCCH的上行链路调度许可来指定。在需要重发时,在步骤S4中发送的PUSCH在步骤S9中被重发。用于重发的无线资源可以与新的分组不同而预先决定,也可以与新分组同样地,按照上行链路调度许可在每次重发时通知。
根据本动作例,最大可以有16个用户复用时,如果是8个用户以下的复用数目,则将PHICH只映射到I信道或者Q信道,能够提高PHICH的传输效率以及接收质量。但是,在本动作例中,8个用户以下时限制调度使得资源块的分配数目成为偶数个。这可能会使调度的自由度缩小,但就算是缩小,最多也只不过是相应于一个资源块的自由度。通过提高PHICH的传输效率以及质量,在结果上能够带来更多的好处。
<3.进行重排的动作例子>
在图1的说明中所提及的那样,从提高可靠性的观点出发,4个用户的PHICH的3组分别以不同的频率被同时传输。各用户的PHICH的每一个以规定的扩频率SF(例如,SF=4)被扩频,并在4个副载波中码分复用。一组中的PHICH的分配顺序在同时发送的3组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提高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PHICH的分配顺序以各种方式改变。
图14表示16个人的PHICH的分配地点在3个频率的每一个中互不相同的例子。在正交性破坏时,相同的频率中的干扰尤其容易变大。
在第1组的情况下若正交性破坏,则
#1、#2、#3、#4的地点和#9、#10、#11、#12的地点之间的干扰,
#5、#6、#7、#8的地点和#13、#14、#15、#16的地点之间的干扰尤其容易变大。
在第2组的情况下若正交性破坏,则
#1、#3、#5、#7的地点和#9、#11、#13、#15的地点之间的干扰,
#2、#4、#6、#8的地点和#10、#12、#14、#16的地点之间的干扰尤其容易变大。
在第3组的情况下若正交性破坏,则
#1、#6、#3、#8的地点和#9、#14、#11、#16的地点之间的干扰,
#5、#2、#7、#4的地点和#13、#10、#15、#12的地点之间的干扰尤其容易变大。
在3组之间,干扰变大的地点的组合各自不同。从而,即使正交性破坏而产生了干扰,其干扰也会被随机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因正交性的破坏而导致的PHICH的质量恶化。
在图14的例子中,3组中的任意组中都是#1~#8属于I信道,#9~#16属于Q信道。从对正交性的紊乱以及PHICH的分配地点所引起的干扰进行随机化的观点出发,考虑不仅是在I信道内,在I以及Q信道的双方之间将PHICH的分配顺序在3组的每一个中随机改变。但是,在上述的第1动作例和第2动作例中,在用户复用数目为最大值的一半以下的情况下,必须将PHICH只映射到I或者Q信道的一方。因此,从期待第1或第2动作例与重排的本动作例的组合所产生的相乘效应的观点出发,优选如图14那样,PHICH的分配顺序的重排在任何组中都只限定在正交调制分量的一方中。另外,在图14中,#1~#8的连续号码与I信道对应,但在应用第2动作例的情况下,只要将图14的#1~#8置换为8个奇数,将#9~#16置换为8个偶数即可。
<4.基站装置(eNB)>
图15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的一部分功能方框图。图15示出了调度器10、PDCCH生成单元11、PHICH生成单元12、PCFICH生成单元13、控制信道映射单元14、映射表15、PDSCH生成单元16以及复用单元17。
调度器10进行调度,并建立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计划。调度根据无线传播状况等而进行,无线传播状况基于从各用户装置报告的下行链路的CQI、在上行链路中测定的SINR等而测定。由于无线传播状况的好坏还会影响错误检测结果,因此错误检测结果也可以被考虑到调度中。
PDCCH生成单元11生成包含下行调度信息和上行调度信息等的信息的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
PHICH生成单元12准备要对发送了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的用户进行通知的送达确认信息。送达确认信息通过请求重发PUSCH的否定响应(NACK)或者不请求重发PUSCH的肯定响应(ACK)来表现。各用户的PHICH以规定的扩频率SF被码扩频。
PCFICH生成单元13表示PDCCH在子帧中所占的OFDM码元数目为多少。该OFDM码元数目是1、2或者3,根据用户复用数目等而不同。
控制信道映射单元14将包含PDCCH、PHICH以及PCFICH等的控制信号映射到适当的频率中。如上所述,规定的用户数目的PHICH在相同的副载波中码分复用。
映射表15表示各用户的PHICH与I信道和/或Q信道如何对应。
PDSCH生成单元16准备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
复用单元17复用控制信道以及PDSCH,并将复用后的信号提供给后级的下行信号生成单元(未图示)。在下行信号生成单元中,生成以OFDM方式调制了的发送码元。在复用单元17中,还根据需要而复用参考信号。
<5.用户装置(UE)>
图16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一部分功能方框图。图16示出了信号分离单元20、PDCCH解调单元21、PHICH解调单元22、映射表23以及PUSCH生成单元24。
信号分离单元20从基带的接收信号中适当地分离参考信号、控制信道以及下行物理共享信道等。在图示的例子中,特别示出了与控制信道有关的部分。
PDCCH解调单元21通过读取PCFICH从而确定PDCCH所占的OFDM码元数目。PDCCH解调单元尝试解调PDCCH,并确认有无发往本装置的PDCCH。当存在发往本装置的PDCCH时,存储该PDCCH为用户复用数内的第几个(上述的第1动作例的情况是必须的,但第2动作例的情况不是必须的)。通过读取发往本装置的PDCCH,确定能够用于PUSCH和/或PDSCH的无线资源。
PHICH解调单元22读取与本装置有关的PHICH,对于该用户装置过去发送的PUSCH,判定是否需要重发。用户装置根据映射表23确定发往本装置的PHICH,并读取。在上述的第1动作例的情况下,基于包含了过去发送的PUSCH的调度信息的过去的PDCCH的映射位置,确定发往本装置的PHICH。在上述的第2动作例的情况下,基于过去发送的PUSCH的资源块的识别号来确定发往本装置的PHICH。
PUSCH生成单元24准备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在不需要重发时,准备未发送的新的分组(上行业务数据)作为PUSCH,并传输给发送单元。在需要重发时,重新准备重发对象的分组作为PUSCH,并传输给发送单元。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则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合的任意值。实施例或者项目的划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两个以上的实施例或者项目所记载的事项可以根据需要而组合使用,或者某一实施例或者项目所记载的事项(只要不矛盾)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实施例或者项目所记载的事项中。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采用功能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包含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8年1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1667号的优先权,并将其所有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7)

1.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多个资源块被配置在频率方向上,并且对各个资源块赋予资源块号,所述接收单元从用户装置接收对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
生成单元,生成对于在所述接收单元中接收到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将在所述生成单元中生成的送达确认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
将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的资源与分配了在所述接收单元中接收到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中最小的资源块号对应,
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被码扩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的资源,对于一个用户装置,被分配给I信道和Q信道的其中一个,并且对于多个用户装置,被分配给I信道和Q信道的其中一个、或者I信道和Q信道两者。
3.一种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多个资源块被配置在频率方向上,并且对各个资源块赋予资源块号,所述发送单元将对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发送到基站装置;以及
接收单元,从基站装置接收对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
在所述接收单元中接收到的送达确认信息的资源与分配了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中最小的资源块号对应,
在所述接收单元中接收到的送达确认信息被码扩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收单元中接收到的送达确认信息的资源,对于一个用户装置,被分配给I信道和Q信道的其中一个,并且对于多个用户装置,被分配给I信道和Q信道的其中一个、或者I信道和Q信道两者。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步骤,多个资源块被配置在频率方向上,并且对各个资源块赋予资源块号,所述接收步骤从用户装置接收对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
生成步骤,生成对于接收到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以及
发送步骤,将生成的送达确认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
将从所述发送步骤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的资源与分配了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中最小的资源块号对应,
从所述发送步骤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被码扩频。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步骤,多个资源块被配置在频率方向上,并且对各个资源块赋予资源块号,所述发送步骤将对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发送到基站装置;以及
接收步骤,从基站装置接收对于发送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
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送达确认信息的资源与分配了从所述发送步骤发送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中最小的资源块号对应,
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送达确认信息被码扩频。
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装置,多个资源块被配置在频率方向上,并且对各个资源块赋予资源块号,所述用户装置发送对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以及
基站装置,生成对于接收到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并将生成的送达确认信息发送到用户装置,
将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的资源与分配了在所述基站装置中接收到的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中最小的资源块号对应,
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送达确认信息被码扩频。
CN201410031325.6A 2008-01-08 2008-12-26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Active CN103701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1667/08 2008-01-08
JP2008001667A JP5171271B2 (ja) 2008-01-08 2008-01-08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CN200880127821.4A CN101960756B (zh) 2008-01-08 2008-12-26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7821.4A Division CN101960756B (zh) 2008-01-08 2008-12-26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1750A true CN103701750A (zh) 2014-04-02
CN103701750B CN103701750B (zh) 2017-08-04

Family

ID=4085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1325.6A Active CN103701750B (zh) 2008-01-08 2008-12-26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20088012782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756B (zh) 2008-01-08 2008-12-26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782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756B (zh) 2008-01-08 2008-12-26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309808A1 (zh)
EP (2) EP3094025A1 (zh)
JP (1) JP5171271B2 (zh)
KR (1) KR20100113541A (zh)
CN (2) CN103701750B (zh)
WO (1) WO2009087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25440B1 (ko) * 2008-01-28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할당 방법
US20120113942A1 (en) * 2009-07-08 2012-05-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Uplink receiving method for a base station and uplink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a terminal using a shared wireless resource
EP2448158A4 (en) * 2009-07-26 2017-05-03 LG Electronic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17726B2 (en) 2009-07-26 2014-08-26 Lg Electronic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77566B2 (en) 2009-09-14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subframe control channel design
WO2011052273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Nec Corporation Downlink control signalling for downlink mimo
CN102196573A (zh) * 2010-03-10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cch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无线资源管理器
KR101857652B1 (ko) 2010-03-29 2018-06-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95023B1 (ko) * 2010-03-29 2017-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기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링크에서 재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8953522B2 (en) 2010-03-29 2015-0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 o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IMO
JP5490737B2 (ja) * 2011-02-07 2014-05-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30315182A1 (en) * 2011-04-28 2013-11-28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616284B2 (ja) * 2011-05-02 2014-10-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KR101809918B1 (ko) 2011-08-04 2017-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02300A1 (zh) * 2012-01-05 2013-07-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链接资源分配方法及用户设备、复用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4067667A (zh) * 2012-01-23 2014-09-24 英特尔公司 用于集成的多rat异类网络的网络辅助的用户关联和卸载技术
CN103297206B (zh) * 2012-02-28 2018-07-06 夏普株式会社 混合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设备
JP2015139178A (ja) * 2014-01-24 2015-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中継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16127439A (ja) * 2015-01-05 2016-07-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N108023707B (zh) * 2016-11-03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MX2019005030A (es) * 2016-11-03 2019-08-22 Huawei Tech Co Ltd Metodo para transmitir señales de control de enlace descendente y aparato.
US10560304B2 (en) * 2017-07-12 2020-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millimeter wave downlink single carrier waveforms
US20220369340A1 (en) * 2021-05-11 2022-11-1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Pdsch grouping transmission and associated harq-ack codebook construction for multi-pdsch schedu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9556B2 (en) * 2001-03-21 2012-05-29 Lg Electronics Inc. Packet transmitting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268720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Zhigang Ro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214783A (ja) * 2006-02-08 2007-08-23 Kddi Corp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CN101039160B (zh) * 2006-03-17 2011-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控制信道资源的复用系统、方法及其接收设备
WO2008041089A2 (en) * 2006-10-02 2008-04-10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scheme for lowering uplink control overhead
US8054796B2 (en) * 2006-12-08 2011-11-08 Nokia Corporation Uplink acknowledgment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022299A (zh) * 2007-03-01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supa下行物理信道发射功率调整方法
US8031688B2 (en) * 2007-06-11 2011-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rtitioning of frequency resources for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signals and data signals in SC-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913090B1 (ko) * 2007-06-13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309808A1 (en) 2010-12-09
EP2242193A4 (en) 2015-06-17
EP3094025A1 (en) 2016-11-16
CN101960756A (zh) 2011-01-26
JP2009164976A (ja) 2009-07-23
JP5171271B2 (ja) 2013-03-27
CN103701750B (zh) 2017-08-04
KR20100113541A (ko) 2010-10-21
US10256960B2 (en) 2019-04-09
US20140086170A1 (en) 2014-03-27
EP2242193A1 (en) 2010-10-20
WO2009087926A1 (ja) 2009-07-16
CN101960756B (zh)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756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2077670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2450070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02656831B (zh) 多载波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2596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和方法
CN101536381B (zh) 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2664723B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EP2555574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2754473B (zh) 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2047713B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20077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方法
CN103873215B (zh) 增强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149661A (zh) 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577219A (zh) Lte-advanced中用于载波聚合的pucch资源分配
CN1042059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2523078A (zh) 基站、发送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4009832A (zh)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特征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24801A (zh) 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CN102106170A (zh)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2469599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信道资源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3026773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24715B (zh)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JP5548254B2 (ja) 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