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9916B - 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99916B
CN103699916B CN201310728577.XA CN201310728577A CN103699916B CN 103699916 B CN103699916 B CN 103699916B CN 201310728577 A CN201310728577 A CN 201310728577A CN 103699916 B CN103699916 B CN 103699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intensity
intensity level
read write
writ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85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99916A (zh
Inventor
龙汉
何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285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999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99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9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99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9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精确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技术问题,RFID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包括: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以及获得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极值,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专业术语介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即射频信号的强度值。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日益成熟,RFID技术也得到广泛使用。目前,RFID技术大量应用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物流系统、门禁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当RFID标签靠近RFID读写器时,RFID读写器接收到RFID标签信号,通过接收到RFID标签信号判断RFID标签靠近RFID读写器。但是不能判断RFID标签为进门还是出门,因此需要RFID标签进行定向,从而准确知道RFID信号的流动方向及位置。
在现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RFID标签的流动方向上部署多个RFID读写器,通过计算同一个RFID标签的RFID标签信号第一次到达不同RFID读写器的时间差来判定RFID标签的流向。
但是,由于在环境空旷,无金属、混凝土等物体对RFID信号进行遮挡或屏蔽时,RFID信号可直线传播。而现有方案中是基于读写器第一次接收到RFID标签的射频信号的时间差的原则来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但是可能因为遮挡物的影响,应该先第一次接收到射频信号的读写器后接收到射频信号,这种情况就不符合RFID标签移动方向的判断规则,因此会导致RFID标签移动方向的误判,也可能因为环境空旷,两个读写器第一次接收到射频信号的时刻相同,这也会不符合RFID标签移动方向的判断规则而导致RFID标签移动方向的误判,综上,现有技术方案中只基于第一次接收射频信号的时间差来判断移动方向,在接收的一个射频信号出现错误时,就与出现移动方向误判,因此不能精确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精确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以及获得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度强极值,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读写器和所述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以及根据射频信号发送频率设定;
当所述时间差值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时,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下限为一次射频信号发送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上限为射频信号发送频率参数与所述第一读写器与所述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的距离参数的乘积,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取所述上限或所述下限,或者所述上限和所述下限之间的任意一个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包括:
时长判断步骤S1:当获得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一读写器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M个射频强度值,判断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的M+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所述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M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M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若所述M+1个接收时刻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1,若所述M+1个接收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M的整数;
在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是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否则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1。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包括:
判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一射频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射频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读写器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所述获得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度强极值,包括:
时长判断步骤S2:当获得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二读写器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N个射频强度值,判断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的N+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所述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N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N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若所述N+1个接收时刻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2,若所述N+1个接收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在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是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否则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2。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包括:
判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射频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射频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二读写器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的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得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度强极值;
确定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的获取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读写器和所述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以及根据射频信号发送频率设定;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时间差值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时,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时长判断模块,用于执行时长判断步骤S1:当获得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一读写器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M个射频强度值,判断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的M+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所述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M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M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第一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M+1个接收时刻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1,若所述M+1个接收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M的整数;
第一极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是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否则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1。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一射频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射频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读写器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时长判断模块,用于执行时长判断步骤S2:当获得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二读写器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N个射频强度值,判断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的N+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所述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N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N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第二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N+1个接收时刻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2,若所述N+1个接收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第二极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是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否则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2。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射频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射频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二读写器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的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以及获得与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时,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精确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技术问题,进而能够比较两个不同读写器接收两个射频强度极值的时刻,得到RFID标签通过RFID读写器的先后顺序,在空旷的环境下或有遮挡物影响情况下,即使应该先第一次接收到射频信号的读写器后接收到射频信号,或者第一次接收到射频信号的时刻相同,但是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并不是根据接收一个射频信号射频强度值的时刻来判断,而是在RFID标签移动过程中,获得多个射频强度值,根据从多个射频强度值中确定出的射频强度极值的时刻差来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而且射频强度极值是在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最短距离时获得,因此即使其中一个射频强度值或几个射频强度值出现接收错误,或者一个或多个射频信号同时被两个读写器接收到,都不会影响到RFID标签移动方向的判断,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移动方向的误判,能够更精确判断出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避免了移动方向的误判,能够更精确判断出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为使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方法判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可以参考图1的应用场景,但是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1中,在门岗内部署RFID读写器A,在门岗外部署RFID读写器B,RFID读写器A和RFID读写器B为相同或不同的RFID读写器,还部署一处理系统的处理设备(图1中未图示),与RFID读写器A及RFID读写器B连接,具体的,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RFID读写器A和RFID读写器B可以选择频率为125K,13.56M,900M,2.4G等频段的读写器。RFID读写器A和RFID读写器B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无线连接方式与处理设备连接,也可以将RFID读写器A或RFID读写器B内置于处理设备中。通过处理设备设置可以设置RFID读写器A和RFID读写器B为关联读写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但是不局限应用于图1所示的场景,参考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的流程图,该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以及获得与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
S102:根据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基于第一读写器和第二读写器接收的历史射频强度极值确定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同一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后的任一时刻需要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时,基于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比如,判断出时刻顺序为第一时刻在第二时刻之前,则确定RFID标签从第一读写器移动至第二读写器,判断出时刻顺序为第二时刻在第一时刻之前,则确定RFID标签从第二读写器移动至第一读写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为在第一读写器和第二读写器接收射频强度值过程中,实时的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具体通过如下方式:
在S101中,在确定通过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时,检测与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一时刻之前是否已经接收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
在S102中,检测到第二读写器在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二时刻已经接收到第二射频强度极值时,根据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在步骤S101~S102中,第一读写器和第二读写器不为应用场景中特指的一RFID读写器,第一读写器可以为图1场景中的RFID读写器A,则对应的第二读写器为RFID读写器B;第一读写器也可以为RFID读写器B,则对应的第二读写器为RFID读写器A。具体来讲,当处理设备在第一时刻通过RFID读写器A接收到RFID标签的射频强度极值A时,处理设备检测与RFID读写器A关联的RFID读写器B在第一时刻之前是否已经接收到RFID标签的射频强度极值B。同样的,当处理设备在第二时刻通过RFID读写器B接收到RFID标签的射频强度极值B时,检测与RFID读写器B关联的RFID读写器A在第二时刻之前是否已经接收到RFID标签的射频强度极值A。
在步骤S101中,处理设备通过与第一读写器连接,能够确定出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处理设备还与第二读写器连接,能够确定出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处理设备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包括如下步骤1~步骤3:
步骤1为:时长判断步骤S1,当获得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一读写器在接收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M个射频强度值,判断第一读写器接收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M个射频强度值的M+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M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M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在步骤1中,M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比如,可以为2,3,4,5,6,7等等,因此,本发明不对M的取值进行具体限定。假如RFID标签的发送射频(RF)信号的频率为1秒钟1次,为了避免第一读写器漏接射频信号的情况,可以设置预设时长为大于等于M秒的一时间长度,在可以设置M为7,当然,可以设置预设时长为8秒,9秒,10秒等等,较佳的,可以设置预设时长为10秒。
步骤2:若M+1个接收时刻不在预设时长内,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时长判断步骤S1,若M+1个接收时刻在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M的整数;
具体来讲,M个射频强度值为在存在毛刺射频强度值时,去除毛刺射频强度值之后的多个射频强度值,较佳的,M个射频强度值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个射频强度值,比如,2个,4个,6个等等,则较佳的,步骤2中的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M个射频强度值以及当前射频强度值中的中间时刻接收的射频强度值,比如,M为4时,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第三个射频强度值,由此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出RFID标签经过第一读写器。
步骤3:在第m个射频强度是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第一读写器接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否则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时长判断步骤S1。
下面以M设置为6,预设时长设置为10秒,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M个射频强度值和当前射频强度值中的第四个射频强度值为例,对步骤1~步骤3进行解释说明,但是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RFID标签1秒钟通过射频信号方式向外发送1条数据,第一读写器接收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信号(当然在此过程中,与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一时间段内或一直能接收到RFID标签发送的标签信号),当处理设备通过第一读写器接收到第i条数据时,处理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7条数据,若没有接收到7条数据则不处理,当接收到7条数据时,处理设备判断接收的第1条数据至第7条数据的7个时刻是否在10秒内,若在10秒内,处理设备判断第4条数据的射频强度值是否为最近接收的第1条数据至第7条数据的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若不在10秒内,处理设备不进行处理,继续等待第一读写器接收第8条数据,当第一读写器接收到第8条数据时,处理设备继续判断第一读写器接收第2条数据至第8条数据的7时刻是否在10秒内……,处理设备以此方式实现从建立最大射频强度值到刷新最大射频强度值,比如在第一读写器接收到第50条数据,处理设备根据第44条数据到第50条数据确定出接收第47条数据时的射频强度值为最大射频强度值,即符合条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
可选地,为了使第一读写器接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更准确,在步骤2中,当M个时刻在预设时长内时,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一射频强度阈值,其中,第一射频强度阈值为第一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第一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具体的,假设RFID标签经过第一读写器过程中最短距离可以达1米,则可以设置射频强度阈值为近似为50μV,比如,又比如RFID标签经过第一读写器过程中最短距离可以达1.5米,射频强度阈值可以设置为近似80μV。在第m个射频强度值大于第一射频强度阈值时,再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值是否为包括M个射频强度值和当前射频强度值的M+1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在第m个射频强度值不大于第一射频强度阈值时,不执行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值是否为包括M个射频强度值和当前射频强度值的M+1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的步骤,由此可以避免对明显不为射频强度极值的射频强度值进行最大射频强度值的判断,因此提高了效率。
处理设备获得与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步骤6:
步骤4:时长判断步骤S2:当获得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二读写器在接收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N个射频强度值,判断第二读写器接收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N个射频强度值的N+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N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N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步骤5:若N+1个接收时刻不在预设时长内,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时长判断步骤S2,若N+1个接收时刻在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步骤6:在第n个射频强度是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第二读写器接收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否则第二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时长判断步骤S2。
可选地,为了使获得的第二读写器接收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更准确,在步骤6中,当M个时刻在预设时长内时,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射频强度阈值,其中,第二射频强度阈值为第二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第二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在第n个射频强度值大于第二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处理设备获得第一读写器接收到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的进程和获得第二读写器接收到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的进程为相互独立的进程。处理设备获得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的实施方式,因此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2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判断移动方向的准确性,可选地,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以及获得与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时,判断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当时间差值在第一时间阈值内时,根据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其中,第一时间阈值根据第一读写器和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以及根据射频信号发送频率设定;
具体来讲,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下限为一次射频信号发送间隔,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上限为射频信号发送频率参数与第一读写器与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的距离参数的乘积,第一时间阈值取上限或下限,或者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任意一个值。
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下限为一次射频信号发送间隔,可以保证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和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均不为毛刺射频强度值,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上限为射频信号发送频率参数与第一读写器与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的距离参数的乘积,可以保证第一射频强度值和第二射频强度值为RFID标签在一次经过的过程中记录的射频强度极值,避免将其他过程中获得的射频强度极值作为本次逻辑判断的数据。
假设,设置第一读写器与第二读写器的最大配置距离为60米,同时,因为RFID标签1秒发送1条数据,因此,可以设置第一时间阈值为[1,60],即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大于等于1秒且小于等于60秒。其中,第一时间阈值中的“大于等于1秒”是可以配置的,比如,还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2秒,大于等于3秒等。基于相同原理,当第一读写器与第二读写器之间为其他距离时,根据第一读写器与第二读写器的最大配置距离可以定义第一时间阈值。
下面以上述假设为例,对处理设备根据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确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
判断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在[1,60]内;
根据判断结果有如下三种情况:
1、若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小于1秒,表明第一读写器接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为毛刺射频强度值,或第二读写器接收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为毛刺射频强度值,判断出RFID标签没有从第一读写器移动至第二读写器,也没有从第二读写器移动至第一读写器。
2、若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大于60秒,表明第一读写器接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或第二读写器接收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为另一次经过RFID读写器时接收到的射频强度极值或为毛刺射频强度值,则判断RFID标签没有从第一读写器移动至第二读写器,也没有从第二读写器移动至第一读写器。
3、若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在[1,60]内,判断RFID标签从第二读写器移动至第一读写器,具体在图1所示的应用过程中,若第一读写器为RFID读写器A,第二读写器为RFID读写器B,表明RFID标签依附的物品进门,若第一读写器为RFID读写器B,第二读写器为RFID读写器A,表明RFID标签依附的物品出门。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框架图,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
第二获取单元302,用于获得与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
确定单元303,用于获得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二获取单元的获取结果,根据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进一步,确定单元303,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其中,第一时间阈值根据第一读写器和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以及根据射频信号发送频率设定;
确定模块,用于当时间差值在第一时间阈值内时,根据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进一步,第一获取单元301,包括:
第一时长判断模块,用于执行时长判断步骤S1:当获得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一读写器在接收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M个射频强度值,判断第一读写器接收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M个射频强度值的M+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M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M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第一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若M+1个接收时刻不在预设时长内,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时长判断步骤S1,若M+1个接收时刻在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M的整数;
第一极值确定模块,用于在第m个射频强度是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第一读写器接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否则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时长判断步骤S1。
进一步,第一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一射频强度阈值,其中,第一射频强度阈值为第一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第一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第m个射频强度值大于第一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进一步,第二获取单元302,包括:
第二时长判断模块,用于执行时长判断步骤S2:当获得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二读写器在接收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N个射频强度值,判断第二读写器接收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N个射频强度值的N+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N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N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第二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若N+1个接收时刻不在预设时长内,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时长判断步骤S2,若N+1个接收时刻在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第二极值确定模块,用于在第n个射频强度是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第二读写器接收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否则第二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时长判断步骤S2。
进一步,第二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射频强度阈值,其中,第二射频强度阈值为第二读写器与RFID标签之间的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第二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第n个射频强度值大于第二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以上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前述实施例一中的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二的电子设备,通过前述对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以及获得与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时,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因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精确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的技术问题,进而能够比较两个不同读写器接收两个射频强度极值的时刻,得到RFID标签通过RFID读写器的先后顺序,在空旷的环境下或有遮挡物影响情况下,即使应该先第一次接收到射频信号的读写器后接收到射频信号,或者第一次接收到射频信号的时刻相同,但是由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并不是根据接收一个射频信号射频强度值的时刻来判断,而是在RFID标签移动过程中,获得多个射频强度值,根据从多个射频强度值中确定出的射频强度极值的时刻差来判断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而且射频强度极值是在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最短距离时获得,因此即使其中一个射频强度值或几个射频强度值出现接收错误,或者一个或多个射频信号同时被两个读写器接收到,都不会影响到RFID标签移动方向的判断,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移动方向的误判,能够更精确判断出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以及获得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差值不等于0,所述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在M+1个时刻接收的M+1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射频强度极值为所述第二读写器在N+1个时刻接收的N+1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读写器和所述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以及根据射频信号发送频率设定;
当所述时间差值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时,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下限为一次射频信号发送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上限为射频信号发送频率参数与所述第一读写器与所述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的距离参数的乘积,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取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上限或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下限,或者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上限和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时间下限之间的任意一个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包括:
时长判断步骤S1:当获得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一读写器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M个射频强度值,判断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的M+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所述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M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M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若所述M+1个接收时刻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1,若所述M+1个接收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M的整数;
在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是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否则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包括:
判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一射频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射频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读写器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包括:
时长判断步骤S2:当获得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二读写器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N个射频强度值,判断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的N+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所述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N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N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若所述N+1个接收时刻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2,若所述N+1个接收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在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是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否则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包括:
判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射频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射频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二读写器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的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第一读写器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RFID标签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得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关联的第二读写器在第二时刻接收到的所述RFID标签的第二射频度强极值;
确定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的获取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差值不等于0,所述第一射频强度极值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在M+1个时刻接收的M+1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射频强度极值为所述第二读写器在N+1个时刻接收的N+1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的时间差值是否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根据所述第一读写器和所述第二读写器之间的最大配置距离,以及根据射频信号发送频率设定;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时间差值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时,根据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的时刻顺序确定出所述RFID标签的移动方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时长判断模块,用于执行时长判断步骤S1:当获得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一读写器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M个射频强度值,判断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的M+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所述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M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M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第一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M+1个接收时刻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1,若所述M+1个接收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M的整数;
第一极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是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的第一射频强度极值,否则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1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一射频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射频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一读写器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第m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M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时长判断模块,用于执行时长判断步骤S2:当获得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时,获取第二读写器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之前已经接收的与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的接收时刻最接近的N个射频强度值,判断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所述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接收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的N+1个接收时刻是否在一预设时长内,其中,所述预设时长为大于或等于射频信号发送频率与N值的乘积所得到的时间长度,N为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
第二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N+1个接收时刻不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2,若所述N+1个接收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长内,则判断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一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其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任一射频强度值,n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整数;
第二极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是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时,确定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的第二射频强度极值,否则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下一个射频强度值,将所述下一个射频强度值作为时长判断步骤S2中所述的当前射频强度值,返回所述时长判断步骤S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最大射频强度值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射频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射频强度阈值为所述第二读写器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的距离为最小配置距离时,所述第二读写器接收的射频强度值;
在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二射频强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第n个射频强度是否为所述第二读写器当前接收的当前射频强度值以及所述N个射频强度值中的最大射频强度值。
CN201310728577.XA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6999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8577.XA CN103699916B (zh)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8577.XA CN103699916B (zh)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9916A CN103699916A (zh) 2014-04-02
CN103699916B true CN103699916B (zh) 2017-06-20

Family

ID=50361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8577.XA Active CN103699916B (zh)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999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9707A1 (en) * 2022-05-23 2023-11-30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directionality in rfid portal system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0309B (zh) * 2014-11-28 2017-03-01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移动声源信息确定方法及确定装置、用户设备
CN104360308B (zh) * 2014-11-28 2017-03-01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移动声源信息确定方法及确定装置、用户设备
CN106154214A (zh) * 2015-03-09 2016-11-2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汽车钥匙智能寻找系统
CN106254818A (zh) * 2015-06-12 2016-12-21 台湾色彩与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区域的监控方法
HRP20150834B1 (hr) * 2015-08-04 2019-04-05 Artronic d.o.o. Poboljšani rfid sustav za učinkovito čitanje i detekciju smjera kretanja pasivnih identifikacijskih oznaka te metoda čitanja istih
CN106448241A (zh) * 2015-08-07 2017-0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诱导的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05139046A (zh) * 2015-08-14 2015-12-09 无锡物讯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标签在门区移动方向判断的方法
CN105392128B (zh) * 2015-10-15 2019-10-29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方向判断方法
CN105246038A (zh) * 2015-10-15 2016-01-13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行车方向方法
CN105488889A (zh) * 2016-02-16 2016-04-13 深圳市特维视科技有限公司 学生进出蓝牙检测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6652139A (zh) * 2016-12-28 2017-05-10 盐城工学院 基于rfid的车辆出入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145919B (zh) * 2017-05-09 2020-04-17 南京大学 面向出入检测的开放式rfid门禁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6971508B (zh) * 2017-05-17 2019-09-24 牡丹江跃然科技有限公司 游泳馆溺水预警系统及其数据采集和预警分析判断方法
CN110598813A (zh) * 2019-09-07 2019-12-20 武汉里得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标签定位技术的工器具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118327A (zh) * 2021-12-03 2022-03-0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物品移动方向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495A (zh) * 2007-01-24 2009-12-02 香港理工大学 利用射频识别设备识别对象运动和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60468A (zh) * 2008-03-05 2011-01-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
CN102110222A (zh) * 2011-01-10 2011-06-29 北京六所新华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rfid的监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及实施方法
CN102354361A (zh) * 2011-09-13 2012-02-15 魏中海 一种有源rfid识别行进方向的方法及rfid系统
CN102999951A (zh) * 2012-10-22 2013-03-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于无线网络接收信号强度的人员智能考勤方法
CN103366205A (zh) * 2013-07-31 2013-10-23 昆山信德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安全工器具进出库房的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9425B2 (ja) * 2004-09-02 2008-09-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移動方向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859408B2 (en) * 2007-03-28 2010-12-28 Round Rock Research,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determining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tagged with RFID tags
JP5170838B2 (ja) * 2007-11-12 2013-03-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タグ対応付け方法、タグ移動方向検知システム
US20110050421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motion of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US8325019B2 (en) * 2010-09-13 2012-12-04 Ricoh Company, Ltd. Motion tracking techniques for RFID tag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495A (zh) * 2007-01-24 2009-12-02 香港理工大学 利用射频识别设备识别对象运动和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60468A (zh) * 2008-03-05 2011-01-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标签信息处理装置
CN102110222A (zh) * 2011-01-10 2011-06-29 北京六所新华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rfid的监狱人员实时定位系统及实施方法
CN102354361A (zh) * 2011-09-13 2012-02-15 魏中海 一种有源rfid识别行进方向的方法及rfid系统
CN102999951A (zh) * 2012-10-22 2013-03-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基于无线网络接收信号强度的人员智能考勤方法
CN103366205A (zh) * 2013-07-31 2013-10-23 昆山信德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安全工器具进出库房的管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9707A1 (en) * 2022-05-23 2023-11-30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directionality in rfid portal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9916A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9916B (zh) 一种rfid标签移动方向判断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145680B (zh) 一种获取障碍物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EP2236387B1 (e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in information
CN109870698B (zh) 一种超声波阵列障碍物检测结果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874108A (zh) 基于寻车系统的寻车方法及寻车系统、移动终端
CN103996239A (zh) 一种基于多线索融合的票据定位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3366205A (zh) 电力安全工器具进出库房的管理方法
CN112579464A (zh) 自动驾驶算法的校验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359043B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移动游戏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03942518A (zh) 三维环绕追踪式射频识别系统及其货物检测方法
CN111062285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停车场智能监控识别系统
CN110245544A (zh) 一种确定停车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2818792A (zh) 车道线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241998A (zh) 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73425A (zh) 一种交警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391269B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空间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2613469B (zh) 目标对象的运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591569A (zh) 障碍物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P4083856A1 (en) Empty tray identif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612363A (zh) 自动切换情景模式的方法以及移动设备
CN116499429A (zh) 海洋环境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2407A (zh)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危险源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641360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池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332818B (zh) 障碍物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346046B (zh) 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单目标跟踪方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