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5964B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5964B
CN103685964B CN201210335463.4A CN201210335463A CN103685964B CN 103685964 B CN103685964 B CN 103685964B CN 201210335463 A CN201210335463 A CN 201210335463A CN 103685964 B CN103685964 B CN 103685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urrent
duration
unit
optical parametric
image pi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54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5964A (zh
Inventor
王竞
李翔
崔恒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354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5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5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5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依据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触发发光单元以第一电流持续发光第一时长;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依据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其中,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用于控制发光单元的亮度;触发发光单元以第二电流持续发光第二时长;触发图像采集单元在第二时长内获取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带有相机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社会生活中,终端为了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曝光照片,通常在便携式终端中添加闪光灯进行闪光,因此闪光灯闪光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便携式终端所获取的照片的曝光效果。
目前,一般通过直接对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照参数通过AE算法得到闪光电流,从而进行闪光拍照。但该方案中,一次性闪光可能会使得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因此无法保证能够准确获取及控制闪光电流,从而导致图片成像无法得到预期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次性闪光可能会使得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走,无法保证能够准确获取及控制闪光电流,从而导致图片成像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
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
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地,在所述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单帧图像文件。
上述方法,优选地,所述电子终端还包括对焦单元;
在所述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之后,在所述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对焦单元被启动时,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三电流和第三时长,其中,所述第三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
触发所述对焦单元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预设对焦区域进行对焦。
上述方法,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对焦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上述方法,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测光区域,所述测光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
获取所述测光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上述方法,优选地,所述测光区域包括脸部区域。
上述方法,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第二电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
第一参数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并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第二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第二参数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并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数据获取触发单元,用于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图像数据。
上述控制装置,优选地,还包括:
图像文件生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单帧图像文件。
上述控制装置,优选地,所述电子终端还包括对焦单元;
所述装置还包括:
对焦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对焦单元被启动时,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三电流和第三时长,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以及触发所述对焦单元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预设对焦区域进行对焦;
其中,所述第三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上述控制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对焦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上述控制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获取单元包括:
测光区域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测光区域,所述测光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
光学参数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测光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上述控制装置,优选地,所述测光区域包括脸部区域。
上述控制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第二电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终端,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
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均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应用于电子终端,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当前光照条件下的第一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一电流进行第一次闪光,此时,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第一次闪光时的第二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二电流进行第二次闪光,此时,由电子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第二次闪光时的图像数据,即,本申请通过在电子终端获取图像数据之前,对其图像采集区域进行预先闪光,依据预先闪光时图像采集区域的光学参数,调整正式获取图像数据时的闪光电流的大小,对预先闪光后的光照环境进行补光或减光,从而使得正式拍照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照条件更接近用户预期光照条件,而获取的图像数据曝光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一种工作时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工作时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工作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手机、ipad等便携式终端,而所述电子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包括能够获取图像数据的相机等,所述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包括闪光灯等发光设备。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和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包括两种方案:
一、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部分重叠,即所述发光单元输出的光线照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
二、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学照射区域全部重叠,即所述发光单元输出的光线照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全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参数能够反应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当前光照环境下的光照强度等。
步骤102: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在其所述光线照射区域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102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在获取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当前光照环境下的第一光学参数之后,将所述第一光学参数利用AE算法计算出曝光组合参数,所述曝光组合参数包括一个电流值和一个时长值,由此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
步骤103: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
其中,所述步骤103可以通过具体方式实现:
触发所述发光单元(闪光灯)以所述第一电流进行发光,并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
步骤104: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长内,即在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进行发光的过程中,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二光学参数,可以理解为:在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照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线照射区域时,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光学参数,即第二光学参数。
步骤105: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
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具体的,所述第二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在其所述光线照射区域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105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在获取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处于所述第一电流亮度的光线下的第二光学参数之后,将所述第二光学参数利用AE算法计算出曝光组合参数,所述曝光组合参数包括一个电流值和一个时长值,由此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
步骤106: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
步骤107: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大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可以理解为:
在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照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过程中,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二光学参数,并据该第二光学参数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调整,若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表明当前图像采集区域(处于第一电流亮度的光线下)的曝光度不够,需要对其进行补光,则加大所述第一电流的值作为所述第二电流,由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取此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使得此时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曝光度满足预期效果;若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表明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处于第一电流亮度的光线下的曝光过多,即曝光过度,需要对其减光,则减小所述第一电流的值作为所述第二电流,由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取此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使得此时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曝光度满足预期效果;若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表明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处于第一电流亮度的光线下的曝光效果合适,则以所述第一电流值作为第二电流,由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取此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终端,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当前光照条件下的第一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一电流进行第一次闪光,此时,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第一次闪光时的第二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二电流进行第二次闪光,此时,由电子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第二次闪光时的图像数据,即,本申请通过在电子终端获取图像数据之前,对其图像采集区域进行预先闪光,依据预先闪光时图像采集区域的光学参数,调整正式获取图像数据时的闪光电流的大小,对预先闪光后的光照环境进行补光或减光,从而使得正式拍照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照条件更接近用户预期光照条件,而获取的图像数据曝光效果更好。
优选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即在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前,首先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以较小的第一电流进行预闪,并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电流亮度的光线下的光学参数,依据重新获得的光学参数对图像采集区域进行补光,即增加闪光电流的大小,以较大的第二电流进行闪光,此时,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曝光效果最佳的图像数据。
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所述步骤207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8:依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单帧图像文件。
其中,所述步骤201至所述步骤207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述步骤101至所述步骤107中所述一致,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207中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图像数据为多帧图像数据或单帧图像数据。
所述电子终端处于录像工作状态下时,所述图像数据为多帧图像数据,此时,由于在所述步骤201至所述步骤207中是对所述录像开始录制时(所述发光单元处于启动状态)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开机所捕获到的第一图像采集区域的闪光电流的处理,若镜头不再变动,那么最终获取的多帧图像数据每一帧的图像数据的曝光效果均为最佳曝光效果,若镜头变动,满足最终获取的多帧图像数据的第一帧的图像数据的曝光效果为最佳曝光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应用于拍照时的图片获取,此时,所述方法执行上述步骤208,依据所述多帧图像数据或单帧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单帧图像文件,即一个图片文件。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二在获取图像采集区域的图片文件之前,先对该图像采集区域以第一电流进行闪光,再获取第一电流亮度下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光学参数,从而确定使得当前图像采集区域曝光效果更好的第二电流,并触发图像采集单元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第二电流亮度下的图片文件,既而使得最终获取的图片文件的曝光效果更满足预期效果。
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还包括对焦单元,在所述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之后,在所述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在所述对焦单元被启动时,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三电流和第三时长。
其中,所述第三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具体的,所述第三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在其所述光线照射区域发光。
其中,在进行图像数据获取之前,所述电子终端的对焦单元需要对其对焦区域的图像进行对焦,提高对焦区域内图像数据的清晰度。由此,在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进行闪光之前,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三电流及第三时长,即确定对焦闪光电流和对焦闪光时长。
步骤302: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的发光单元,可以与上述以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的发光单元为同一发光体,还可以不为同一发光体。即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终端可以包括一个发光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及以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电子终端还可以包括三个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第二发光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第三发光单元用以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
步骤303:触发所述对焦单元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预设对焦区域进行对焦。
而所述对焦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也可以预先在电子终端的对焦单元中预先设置,例如:自动对图像采集区域的人物脸部进行对焦,或用户自行设置对图像采集区域的某一部分区域进行对焦,保证对焦区域的图像清晰度。
其中,对所述对焦区域进行对焦具体包括:
驱动马达推动镜头变动,此时获取图像采集区域中不同位置图像的清晰度,并依据获取的清晰度,调节电子终端的感光芯片的位置。由此保证图像采集区域中不同位置图像的清晰。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在图像采集单元获取在两次闪光之后的图像数据之前,对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进行对焦,在保证图像数据的清晰度的同时,提高图像数据的曝光效果。
其中,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对焦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测光区域,即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测光区域与所述对焦区域完全重合,此时,所述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对焦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图,其中,所述步骤104包括:
步骤401: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测光区域,所述测光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
其中,所述测光区域可以预先通过代码设置,还可以由拍摄过程中,由用户自行选择设置。所述测光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全部区域,还可以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包括:生物面部区域,植物花瓣区域等。
步骤402:获取所述测光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终端,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当前光照条件下的第一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一电流进行第一次闪光,此时,获取测光区域在第一次闪光时的第二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二电流进行第二次闪光,此时,由电子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第二次闪光时的图像数据,即,本申请通过在电子终端获取图像数据之前,对其图像采集区域进行预先闪光,依据预先闪光时测光区域的光学参数,调整正式获取图像数据时的闪光电流的大小,对预先闪光后的光照环境进行补光或减光,从而使得正式拍照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照条件更接近用户预期光照条件,而获取的图像数据曝光效果更好。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所述测光区域为脸部区域,包括人物脸部区域或动物脸部区域等,例如:熊猫的脸部区域等。
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501和发光单元502,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502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参数获取单元503,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手机、ipad等便携式终端,而所述电子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501包括能够获取图像数据的相机等,所述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502包括闪光灯等发光设备。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和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包括两种方案:
一、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部分重叠,即所述发光单元输出的光线照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
二、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学照射区域全部重叠,即所述发光单元输出的光线照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全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参数能够反应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当前光照环境下的光照强度等。
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并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502的亮度。
其中,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502在其所述光线照射区域发光。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与所述第一参数获取单元503相连接,所述第一参数获取单元503在获取到所述第一光学参数后触发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参数获取单元503获取到所述第一光学参数之后,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光学参数利用AE算法进行计算得到曝光组合参数,所述曝光组合参数包括一个电流值和一个时长值,并依据所述曝光组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一时长,从而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在其所述光线照射区域发光所述第一时长。
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与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相连接,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在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一电流开始发光时,触发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
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长内,即在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一电流进行发光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二光学参数,可以理解为:在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一电流照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线照射区域时,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光学参数,即第二光学参数。
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用于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并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502的亮度。
其中,具体的,所述第二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502在其所述光线照射区域发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与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相连接,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光学参数后触发所述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获取到所述第二光学参数之后,所述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二光学参数利用AE算法进行计算得到曝光组合参数,所述曝光组合参数包括一个电流值和一个时长值,并依据所述曝光组合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电流和所述第二时长,从而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在其所述光线照射区域发光所述第二时长。
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用于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图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与所述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相连接,所述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在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二电流开始发光时,触发所述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输出的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输出的第二电流的大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可以理解为:
在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一电流照射到所述图像采集区域过程中,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二光学参数,并由所述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据该第二光学参数对所述第一电流进行调整,若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表明当前图像采集区域(处于第一电流亮度的光线下)的曝光度不够,需要对其进行补光,则加大所述第一电流的值作为所述第二电流,由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获取此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使得此时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曝光度满足预期效果;若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表明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处于第一电流亮度的光线下的曝光过多,即曝光过度,需要对其减光,则减小所述第一电流的值作为所述第二电流,由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获取此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使得此时采集的图像数据的曝光度满足预期效果;若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表明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处于第一电流亮度的光线下的曝光效果合适,则以所述第一电流值作为第二电流,由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获取此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当前光照条件下的第一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一电流进行第一次闪光,此时,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第一次闪光时的第二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二电流进行第二次闪光,此时,由电子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第二次闪光时的图像数据,即,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控制装置,通过在电子终端获取图像数据之前,对其图像采集区域进行预先闪光,依据预先闪光时图像采集区域的光学参数,调整正式获取图像数据时的闪光电流的大小,对预先闪光后的光照环境进行补光或减光,从而使得正式拍照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照条件更接近用户预期光照条件,而获取的图像数据曝光效果更好。
优选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即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前,所述控制装置首先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以较小的第一电流进行预闪,并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电流亮度的光线下的光学参数,依据重新获得的光学参数对图像采集区域进行补光,即增加闪光电流的大小,以较大的第二电流进行闪光,此时,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曝光效果最佳的图像数据。
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501和发光单元502,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502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参数获取单元503、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和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其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图像文件生成单元508:
所述图像文件生成单元508,用于依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单帧图像文件。
其中,所述图像文件生成单元508与所述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参数获取单元503、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和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的功能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五中,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获取的图像数据为多帧图像数据或单帧图像数据。
所述电子终端处于录像工作状态下时,所述图像数据为多帧图像数据,此时,由于所述控制装置是对所述录像开始录制时(所述发光单元处于启动状态)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开机所捕获到的第一图像采集区域的闪光电流的处理,若镜头不再变动,那么最终获取的多帧图像数据每一帧的图像数据的曝光效果均为最佳曝光效果,若镜头变动,则最终获取的多帧图像数据中的第一帧的图像数据的曝光效果为最佳曝光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应用于拍照时的图片获取,此时,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由所述图像文件生成单元508,依据所述多帧图像数据或单帧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单帧图像文件,即一个图片文件。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六在获取图像采集区域的图片文件之前,先对该图像采集区域以第一电流进行闪光,再获取第一电流亮度下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光学参数,从而确定使得当前图像采集区域曝光效果更好的第二电流,并触发图像采集单元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第二电流亮度下的图片文件,既而使得最终获取的图片文件的曝光效果更满足预期效果。
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501、发光单元502和对焦单元509,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502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参数获取单元503、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和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其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对焦控制单元510;
所述对焦控制单元510,用于在所述对焦单元509被启动时,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三电流和第三时长,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以及触发所述对焦单元509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预设对焦区域进行对焦;
其中,所述第三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502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502在其所述光线照射区域发光。
其中,在所述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进行图像数据获取之前,所述电子终端的对焦单元509需要对其对焦区域的图像进行对焦,提高对焦区域内图像数据的清晰度。由此,在所述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一电流进行闪光之前,所述对焦控制单元510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所述第三电流及第三时长,即确定对焦闪光电流和对焦闪光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的发光单元502,可以与上述以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的发光单元为同一发光体,还可以不为同一发光体。即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终端可以包括一个发光单元502,如图7中所示,用于,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及以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电子终端还可以包括三个发光单元502,其中,第一发光单元5021用于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第二发光单元5022用于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第三发光单元5023用以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
其中,所述对焦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也可以预先在电子终端的对焦单元509中预先设置,例如:自动对图像采集区域的人物脸部进行对焦,或用户自行设置对图像采集区域的某一部分进行对焦,保证对焦区域的图像清晰度。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在图像采集单元501获取在两次闪光之后的图像数据之前,对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进行对焦,在保证图像数据的清晰度的同时,提高图像数据的曝光效果。
其中,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对焦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测光区域,即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测光区域与所述对焦区域完全重合,此时,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获取单元505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对焦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501和发光单元502,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502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参数获取单元503、第一参数计算单元504、第二参数获取单元505、第二参数计算单元506和数据获取触发单元507,其中:
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获取单元505包括:
测光区域确定子单元551,用于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测光区域,所述测光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
其中,所述测光区域可以预先通过代码设置,还可以由拍摄过程中,由用户自行选择设置。所述测光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全部区域,还可以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包括:生物面部区域,植物花瓣区域等。
光学参数获取子单元552,用于获取所述测光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终端,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当前光照条件下的第一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一电流进行第一次闪光,此时,获取测光区域在第一次闪光时的第二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二电流进行第二次闪光,此时,由电子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第二次闪光时的图像数据,即,本申请通过在电子终端获取图像数据之前,对其图像采集区域进行预先闪光,依据预先闪光时测光区域的光学参数,调整正式获取图像数据时的闪光电流的大小,对预先闪光后的光照环境进行补光或减光,从而使得正式拍照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照条件更接近用户预期光照条件,而获取的图像数据曝光效果更好。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中,所述测光区域为脸部区域,包括人物脸部区域或动物脸部区域等,例如:熊猫的脸部区域等。
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终端1001和如上述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八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1002,其中:
所述电子终端1001包括图像采集单元501和发光单元502,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502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
所述控制装置1002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发光单元502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501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均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502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带有闪光灯和相机功能的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电子设备(带有闪光灯和相机功能的智能手机、ipad等)采用三段式闪光模式获取图像采集区域的图片文件,即对焦闪光->低电流预闪->拍照闪光:
1、AF-Flash,对焦闪光,在相机对焦阶段打开闪光灯,辅助对焦,加快对焦速度和准确性,提供图片文件的清晰度。
2、Pre-Flash,低电流预闪,在正式拍照闪光之前,以较小的第一电流进行闪光,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第一电流的光线亮度下的光学参数,推算正式拍照闪光的第二电流。
3、Capture-Flash,拍照闪光,按照第2步中预闪时推算得到的第二电流(一般等于或大于第一电流)接通闪光电路(闪光灯)进行闪光,此时触发图像采集单元即相机抓取处于拍照闪光下图像采集区域的图片文件数据。
由上述方案可知:
1、本申请增加了对焦时的闪光,即在摄像模组中VCM马达推动镜头进行对焦的过程中,开启LED闪光灯,加大对焦的成功率,加快对焦的过程,不仅可以成像清晰,而且缩短单次对焦拍照、连拍等功能的整体拍照时耗,改善用户体验。
2、增加了低电流预闪,即在启动摄像模组电子快门之前,使用一个较低的电流开启闪光灯工作。
在没有本申请提供的预闪情况下,按下相机快门进行拍照,相机通过测光,获取到当前的光亮度,如果整天曝光不走,闪光灯会开启。但此时采用的闪光电流是依据没有闪光时对图像采集区域的亮度测试(光学参数)测试而计算得到的值。然而拍照闪光后会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即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照环境发生变化,由于目标物体的距离、材质、反射率、闪光源照射方向等因素,采用关闭闪光灯测光估算所得到的闪光电流闪光,很可能会产生与预期效果不一致的环境光,而此时拍照闪光已经被触发,无法对闪光电流进行修改,使得获取的图像数据的曝光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而在拍照闪光之前,加入预闪过程,先以从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进行估算得到一个较低的闪光电流进行预设,是图像采集区域提前称为一个比较接近最终闪光拍照时的光照环境,此时,在预闪光环境下,目标物体的距离、材质、反射率、闪光源照射方向都比较接近拍照闪光的环境条件,之后再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预闪光照条件下的第二光学参数,即重新测光,此时,由于在预闪环境下与最终实际拍照比较接近的测光环境,以此时图像采集区域的光学参数为依据,获取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拍照闪光电流,从而获取的图像数据能够更好的曝光效果。
此外在通过预闪时所得到的图像采集区域进行测光时,可以说对整个图像采集区域进行测光,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测光模式选择预设的测光区域进行测光,还可以依据人脸识别、物体追中、用户触屏操作所设定的核心区域进行局部区域测光,进而实现对图像采集区域进行拍照闪光电流的测算。由此,能够更好把所要拍摄的主题光线调整到合理或预期的范围。上述这些不同的方式可以预留给用户自行设置,还可以调选最接近实际使用效果的方案固化至拍照处理流程中。
以下以智能手机的相机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实现三段式闪光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所做的闪光处理。其中,假设所述智能手机中的闪光灯处于开启状态或闪光灯处于自动模式,并且当前环境需要进行闪光。
1、在单次对焦模式下:
A、当用户点击智能手机触摸屏上的软件拍照按钮:
单次对焦模式下,对焦动作是与拍照动作连续执行的,由此,参考图11,其示出了闪光灯在单次对焦模式下的工作时序图(凸起部分表明处于激活状态)。在点击拍照按钮之后,先会启动对焦流程,再执行拍照动作,所以闪光灯工作也需要遵循上述流程。
B、当用户全按智能手机的硬件拍照按键:
用户一次全按硬件拍照按键实质上和直接点击屏幕上的软拍照键是一样的,在单次对焦模式下,也是先做对焦操作,然后做拍照动作,闪光灯协同对焦和拍照动作工作,如图11所示。
C、当用户先半按智能手机的硬件拍照按键,再全按智能手机的硬件拍照按键:
在单次对焦模式下,用户半按拍照键,是执行对焦动作,这个过程需要开启闪光灯来辅助对焦,当对焦结束后,如果用户继续全按拍照键,则执行拍照动作,闪光灯执行预闪和拍照闪光来使照片曝光正确;如果用户释放拍照键,则不再执行任何动作。对焦和拍照动作完全独立,所以闪光灯的控制也需要独立区分对焦闪光和拍照闪光,参考图12,其示出了闪光灯在单次对焦模式下的另一工作时序图。
2、在连续对焦模式下:
A、当用户点击智能手机触摸屏上的软件拍照按钮:
在连续对焦模式下,对焦和拍照的动作就分别受不同的驱动流程控制。用户无论操作软拍照按钮还是硬拍照键,都不出发对焦动作。而对焦动作受场景变换而决定是否执行,所以对焦闪光操作就不再执行。闪光灯只负责拍照的预闪和全闪工作,如图13所示的闪光灯在连续对焦模式下的工作时序图。
B、当用户全按智能手机的硬件拍照按键:
连续对焦模式下,由于对焦闪光已经不再工作,所以只留下拍照预闪和拍照闪光,无论如何操作拍照按键,其工作流程与用户点击智能手机触摸屏上的软件拍照按钮时的流程相同,如图13所示。
C、当用户先半按智能手机的硬件拍照按键,再全按智能手机的硬件拍照按键:
连续对焦模式下,由于对焦闪光已经不再工作,所以只留下拍照预闪和拍照闪光,无论如何操作拍照按键,其工作流程与用户点击智能手机触摸屏上的软件拍照按钮时的流程相同,如图13所示。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终端及本申请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八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当前光照条件下的第一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一电流进行第一次闪光,此时,获取图像采集区域在第一次闪光时的第二光学参数,并依据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由电子终端的发光单元以第二电流进行第二次闪光,此时,由电子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第二次闪光时的图像数据,即,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终端获取图像数据之前,对其图像采集区域进行预先闪光,依据预先闪光时图像采集区域的光学参数,调整正式获取图像数据时的闪光电流的大小,对预先闪光后的光照环境进行补光或减光,从而使得正式拍照时的图像采集区域的光照条件更接近用户预期光照条件,而获取的图像数据曝光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
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
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电子终端还包括对焦单元;
在所述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之后,在所述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对焦单元被启动时,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三电流和第三时长,其中,所述第三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
触发所述对焦单元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预设对焦区域进行对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单帧图像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对焦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测光区域,所述测光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
获取所述测光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光区域包括脸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第二电流。
7.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
第一参数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并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第二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第二参数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并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数据获取触发单元,用于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电子终端还包括对焦单元;
所述装置还包括:
对焦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对焦单元被启动时,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三电流和第三时长,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三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三时长,以及触发所述对焦单元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的预设对焦区域进行对焦;
其中,所述第三电流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图像文件生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图像数据,生成一个单帧图像文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对焦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参数获取单元包括:
测光区域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测光区域,所述测光区域为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
光学参数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测光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光区域包括脸部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第二电流。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终端,及上述权利要求7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区域,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光线照射区域,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光线照射区域重叠;
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第一光学参数,依据所述第一光学参数确定第一电流和第一时长,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一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一时长,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在所述第一时长内的第二光学参数,依据所述第二光学参数确定第二电流和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发光单元以所述第二电流持续发光所述第二时长,触发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长内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区域的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流均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CN201210335463.4A 2012-09-11 2012-09-11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685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5463.4A CN103685964B (zh) 2012-09-11 2012-09-11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5463.4A CN103685964B (zh) 2012-09-11 2012-09-11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5964A CN103685964A (zh) 2014-03-26
CN103685964B true CN103685964B (zh) 2017-02-08

Family

ID=50322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5463.4A Active CN103685964B (zh) 2012-09-11 2012-09-11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59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1893B (zh) * 2015-01-30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闪光灯电流设置装置和方法、闪光拍照装置
CN106161914A (zh) * 2015-03-27 2016-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2580410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梅州市青塘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马桶以及基于马桶的心率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11314618B (zh) * 2020-03-17 2021-09-28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6275A (ja) * 1998-08-19 2000-03-03 Canon Inc 閃光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TW509815B (en) * 2001-12-20 2002-11-11 Premier Image Technology Corp Method using multiple flashes to sense the distance and brightness of a target
CN1624566A (zh) * 2003-12-04 2005-06-08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灯强度调整系统与方法
CN1811577A (zh) * 2005-12-19 2006-08-02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闪光灯亮度的方法
CN101013250A (zh) * 2006-01-30 2007-08-08 索尼株式会社 曝光控制装置和图像摄取装置
CN101320194A (zh) * 2007-06-07 2008-1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闪光灯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790262A (zh) * 2009-01-23 2010-07-28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CN102566207A (zh) * 2010-12-17 2012-07-1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led闪光灯的相机设备的缩减预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9538A (ja) * 2007-02-15 2008-08-28 Eastman Kodak Co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6275A (ja) * 1998-08-19 2000-03-03 Canon Inc 閃光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TW509815B (en) * 2001-12-20 2002-11-11 Premier Image Technology Corp Method using multiple flashes to sense the distance and brightness of a target
CN1624566A (zh) * 2003-12-04 2005-06-08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灯强度调整系统与方法
CN1811577A (zh) * 2005-12-19 2006-08-02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闪光灯亮度的方法
CN101013250A (zh) * 2006-01-30 2007-08-08 索尼株式会社 曝光控制装置和图像摄取装置
CN101320194A (zh) * 2007-06-07 2008-12-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闪光灯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790262A (zh) * 2009-01-23 2010-07-28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闪光灯强度调整方法
CN102566207A (zh) * 2010-12-17 2012-07-1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led闪光灯的相机设备的缩减预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5964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7435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CN1249512C (zh) 具有调整曝光的摄影部的便携设备及曝光调整装置
CN106254682B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JP4115467B2 (ja) 撮影装置
TWI422946B (zh) 照明控制模組、包含其之攝影機及照明控制方法
CN104618637B (zh) 一种照明补充调整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摄影装置
CN104092955B (zh) 闪光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图像采集方法及采集设备
JP2003179810A (ja) 写真撮影においてフィル・フラッシュをシミュレート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100253797A1 (en) Smart flash viewer
CN103685964B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051839A (zh) 一种智能调节补光角度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454059B (zh) 一种对焦实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516002A (zh) 摄影装置及其闪光调整方法
JP2003114462A (ja) 撮像装置用閃光装置、閃光装置付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13497879B (zh) 一种拍照补光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2629973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3685974A (zh) 成像装置和控制方法
TW201439660A (zh) 拍照系統及方法
TWI511551B (zh) 攝影裝置及其影像拍攝方法
CN103716536A (zh) 生成动态图片的方法及系统
JP4658015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388115B2 (ja)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066519A (ja) カメラ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における発光制御方法
WO2020214078A1 (en) External light source for mobile devices
TWI279641B (en) Digital image capturing device with the capability of adjusting exposure time automatical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