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3652B -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3652B
CN103683652B CN201310308669.2A CN201310308669A CN103683652B CN 103683652 B CN103683652 B CN 103683652B CN 201310308669 A CN201310308669 A CN 201310308669A CN 103683652 B CN103683652 B CN 103683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ub
inclined plane
clamping device
wheel
spindl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86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3652A (zh
Inventor
白石昌宽
佐藤和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804,85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73701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83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3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3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36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所述主轴马达包括静止部、以及包括转子轮毂的旋转部,且所述主轴马达搭载记录盘以及夹紧装置。转子轮毂包括在外周部包括轮毂倾斜面的轮毂圆板部、以及在外周部包括轮毂螺纹部的轮毂圆筒部。供夹紧装置螺合的轮毂螺纹部至少包括第一轮毂螺纹槽、与第一轮毂螺纹槽相邻的第一轮毂螺纹牙、以及构成第一轮毂螺纹牙的上侧齿侧面以及下侧齿侧面。轮毂倾斜面与第一轮毂螺纹槽连续。轮毂倾斜面的长度比上侧齿侧面的长度大。

Description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盘片驱动装置中搭载有使盘片旋转的主轴马达。关于以往的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1-35129号中有所记载。该公报的盘片驱动装置通过将盘片粘结在内径经过了螺纹加工的垫片,并将垫片拧到外径经过了螺纹加工的轮毂外径中而使盘片固定在轮毂上(段落0014)。
如日本公开公报第2001-35129号所述,当将经过了螺纹加工的固定部件拧到经过了螺纹加工的轮毂时,在将固定部件载置到轮毂上的状态下旋转拧紧固定部件。此时,若固定部件未被稳定地载置到轮毂上,则固定部件在倾斜的状态下拧到轮毂外径。其结果是,形成了盘片未被牢固地固定于轮毂的状态。因此,需要将固定部件稳定地载置到轮毂上。
发明内容
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一发明涉及一种搭载记录盘以及夹紧装置的主轴马达。主轴马达包括静止部以及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的旋转部。旋转部包括转子轮毂、和固定于转子轮毂的转子磁铁。静止部包括与转子磁铁对置的定子。
转子轮毂包括轮毂圆板部、轮毂圆筒部以及盘片载置部。轮毂圆板部相对于中心轴线沿径向扩展。轮毂圆筒部从轮毂圆板部的外周部向轴向下侧延伸。盘片载置部从轮毂圆筒部向径向外侧扩展。轮毂圆筒部在轮毂圆筒部的外周部包括供夹紧装置螺合的轮毂螺纹部。
轮毂螺纹部至少包括第一轮毂螺纹槽、与第一轮毂螺纹槽相邻的第一轮毂螺纹牙、以及构成第一轮毂螺纹牙的上侧齿侧面和下侧齿侧面。轮毂圆板部在轮毂圆板部的外周部包括与第一轮毂螺纹槽连接的轮毂倾斜面。轮毂倾斜面的长度比上侧齿侧面的长度大。
根据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一发明,转子轮毂在轮毂螺纹部的上部包括轮毂倾斜面。并且,轮毂倾斜面的长度比第一轮毂螺纹牙的上侧齿侧面的长度大。当将夹紧装置拧到转子轮毂时,能够获得较大的与夹紧装置接触的面积。而且,当将夹紧装置拧到转子轮毂时,能够将夹紧装置稳定地载置到转子轮毂上。并且,能够抑制夹紧装置在相对于转子轮毂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
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二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搭载记录盘的盘片驱动装置。盘片驱动装置包括使记录盘旋转的主轴马达、夹紧装置、头部、头部移动机构以及机壳部件。夹紧装置固定在主轴马达上且支承记录盘。头部对记录盘进行信息的读取及写入中的至少一种。头部移动机构使头部相对于记录盘以及马达移动。机壳部件包围记录盘、主轴马达、头部以及头部移动机构。
主轴马达包括静止部和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的旋转部。旋转部包括转子轮毂以及固定于转子轮毂的转子磁铁。静止部包括与转子磁铁对置的定子。
转子轮毂包括轮毂圆板部、轮毂圆筒部以及盘片载置部。轮毂圆板部相对于中心轴线沿径向扩展。轮毂圆筒部从轮毂圆板部的外周部向轴向下侧延伸。盘片载置部从轮毂圆筒部向径向外侧扩展。轮毂圆筒部在轮毂圆筒部的外周部包括供夹紧装置螺合的轮毂螺纹部。轮毂螺纹部至少包括第一轮毂螺纹槽、与第一轮毂螺纹槽相邻的第一轮毂螺纹牙、以及构成第一轮毂螺纹牙的上侧齿侧面和下侧齿侧面。轮毂圆板部在轮毂圆板部的外周部包括与第一轮毂螺纹槽连接的轮毂倾斜面。夹紧装置在夹紧装置的内周部包括夹紧装置倾斜面。轮毂倾斜面的长度与夹紧装置倾斜面的长度大致相同,或者大于夹紧装置倾斜面的长度。
根据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二发明,转子轮毂在轮毂螺纹部的上部包括轮毂倾斜面。并且,轮毂倾斜面的长度与夹紧装置倾斜面的长度大致相同,或者比夹紧装置倾斜面的长度大。将夹紧装置拧到转子轮毂时,能够获得较大的与夹紧装置接触的面积。而且,在将夹紧装置拧到转子轮毂时,能够更加稳定地将夹紧装置载置到转子轮毂之上。并且,能够抑制夹紧装置在相对于转子轮毂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
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三发明涉及一种搭载记录盘以及夹紧装置的主轴马达。主轴马达包括静止部和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的旋转部。旋转部包括转子轮毂、和固定于转子轮毂的转子磁铁。静止部包括与转子磁铁对置的定子。
转子轮毂包括轮毂圆板部、轮毂圆筒部以及盘片载置部。轮毂圆板部相对于中心轴线沿径向扩展。轮毂圆筒部从轮毂圆板部的外周部向轴向下侧延伸。盘片载置部从轮毂圆筒部向径向外侧扩展。轮毂圆板部包括向轴向上侧且向径向内侧倾斜的轮毂倾斜面。轮毂圆筒部包括供夹紧装置螺合的轮毂螺纹部。
转子轮毂中,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轮毂圆板部的上表面的外端与轮毂倾斜面的内端而且是上端相连,轮毂倾斜面的外端而且是下端与轮毂螺纹部的上端相连。
根据本申请例示性的第三发明,转子轮毂在轮毂螺纹部的上部包括轮毂倾斜面。当将夹紧装置拧到转子轮毂时,能够稳定地载置夹紧装置。并且,能够抑制夹紧装置在相对于转子轮毂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要素、特征、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盘片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主轴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转子轮毂的立体图。
图4是转子轮毂、记录盘、以及夹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转子轮毂以及夹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主轴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主轴马达的基底部件以记录盘侧为上来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并且,将主轴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代表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并且,本申请中所谓的“平行的方向”也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本申请中所谓的“正交的方向”也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并且,本申请中所记载的“齿侧面”与临时申请中记载的“クランク(flank)”是指相同的部分。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盘片驱动装置1的剖视图。盘片驱动装置1使记录盘3旋转的同时对记录盘3进行信息的读取及写入。如图1所示,盘片驱动装置1包括使记录盘3旋转的主轴马达5、夹紧装置7、头部9、头部移动机构11、机壳部件13以及外罩14。
记录盘3支承在主轴马达5的后述的旋转部15上。主轴马达5驱动后,记录盘3与旋转部15一同旋转。记录盘3通过夹在主轴马达5的后述的转子轮毂17与夹紧装置7之间而被轴向定位。
主轴马达5支承记录盘3的同时使记录盘3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如图1所示,主轴马达5包括旋转部15、以及包括基底部件161的静止部16。基底部件161是机壳部件13的一部分,且由与机壳部件的其他部位连成一体的部件形成。
夹紧装置7支承记录盘3。夹紧装置7在夹紧装置的内周部包括为大致圆环状的内周面的夹紧装置内周面72。如图1所示,在夹紧装置内周面72形成有夹紧装置螺纹部721。即,夹紧装置7在夹紧装置内周面72包括夹紧装置螺纹槽。通过夹紧装置7的夹紧装置螺纹部721与后述的转子轮毂17的轮毂螺纹部177相互拧紧,夹紧装置7固定于主轴马达5。如此一来,夹紧装置7固定于主轴马达5,且支承记录盘3。
头部9对记录盘3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一种。头部移动机构11使头部9相对于记录盘3以及主轴马达5移动。由此,头部9沿记录盘3的记录面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于主轴马达5的记录盘3为一张,但载置于主轴马达5的记录盘3也可为2张以上。
机壳部件13包围记录盘3、主轴马达5、头部9以及头部移动机构11。外罩14覆盖机壳部件13的上部的开口。具体地说,在由外罩14和包括主轴马达5的基底部件161的机壳部件13构成的壳体的内部容纳有主轴马达5的旋转部15、记录盘3、夹紧装置7、头部9以及头部移动机构11。
接下来,对所述主轴马达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主轴马达5的剖视图。图3是转子轮毂17的立体图。在图3中,通过中心轴线J1的截面S用虚线表示。图4是包括转子轮毂17、记录盘3、以及夹紧装置7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截面S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2所示,主轴马达5搭载记录盘3和夹紧装置7。主轴马达5包括旋转部15和静止部16。旋转部15包括转子轮毂17和固定于转子轮毂17的转子磁铁19。旋转部15能够绕中心轴线J1旋转。静止部16固定于盘片驱动装置1的机壳部件13。静止部16包括基底部件161、轴162、上环状部163、下环状部164以及与转子磁铁19对置的定子21。
转子轮毂17在轴162的周围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转子轮毂17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等金属。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转子轮毂17包括轮毂圆板部171、套筒部172、轮毂圆筒部173以及盘片载置部175。
轮毂圆板部171相对于中心轴线J1沿径向扩展。套筒部172在轴162的周围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套筒部172的外周面的上端部与轮毂圆板部171的内缘相连。套筒部172在轴向位于上环状部163与下环状部164之间。轮毂圆筒部173从轮毂圆板部171的外周部向轴向下侧延伸。如图4所示,在轮毂圆筒部173的外周部设置有供夹紧装置7螺合的轮毂螺纹部177。关于轮毂螺纹部177附近的结构以后进行说明。盘片载置部175从轮毂圆筒部173向径向外侧扩展。
如图2所示,轮毂圆筒部173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与记录盘3的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面。并且,盘片载置部175的上表面成为载置记录盘3的载置面。记录盘3载置在盘片载置部175的上表面。在记录盘3的上侧配置夹紧装置7。由此,能够抑制记录盘3的轴向位置偏移。记录盘3的内周部与轮毂圆筒部173的外周面接触。由此,记录盘3的径向位置被确定。如此一来,轮毂圆筒部173和盘片载置部175、以及夹紧装置7成为支承记录盘3的支承部。
转子磁铁19位于定子21的径向外侧,且固定于轮毂圆筒部173的内周面。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磁铁19形成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转子磁铁19的内周面与后述的多个齿211b的径向外侧的端面在径向对置。并且,在转子磁铁19的内周面沿周向交替磁化为N极与S极。
另外,也可使用多个磁铁来代替圆环状的转子磁铁19。使用多个磁铁时,只要以N极与S极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排列多个磁铁即可。
基底部件161在定子21、旋转部15、记录盘3、以及头部9的下方沿与中心轴线J1大致正交的方向扩展。基底部件161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形成。基底部件161包括沿径向扩展的平板部161a、从平板部161a的内缘部朝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保持部161b。基底部件161由与盘片驱动装置1的机壳部件13连成一体的部件形成。但是,基底部件161与机壳部件13也可分别为分体部件。
轴162沿中心轴线J1延伸。轴162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轴162的上端部固定于盘片驱动装置1的外罩14。并且,轴162的下端部借助下环状部固定于基底部件161的保持部161b。
上环状部163为固定在轴162的外周面的大致圆环状的部件。上环状部163的内周面通过压入、热压配合、粘结等方法固定在轴162的外周面。上环状部163例如由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或树脂形成。另外,轴162与上环状部163也可为连成一体的部件。
下环状部164为位于比上环状部163靠下方的位置的大致圆环状的部位。下环状部164从轴162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轴162与下环状部为连成一体的部件。但是,轴162与下环状部164也可为彼此分体的部件。下环状部164的外周面固定在基底部件161的保持部161b的内周面。
定子21包括定子铁芯211和多个线圈212。定子铁芯211例如由硅钢板等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形成。定子铁芯211包括大致圆环状的铁芯背部211a、和从铁芯背部211a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齿211b。铁芯背部211a固定在保持部161b的外周面。线圈212由卷绕在各齿211b的周围的导线构成。
旋转部15借助轴承机构18被静止部16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机构18为由轴162、上环状部163和下环状部164三者、转子轮毂17的套筒部172、以及存在于这些部件之间的润滑流体构成的流体轴承机构。但是,也可使用球轴承或滑动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代替流体轴承机构。
在这样的主轴马达5中,当向线圈212提供驱动电流,则在多个齿221b产生磁通。并且,通过齿221b与转子磁铁19间的磁通作用,在旋转部15与静止部16之间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15相对于静止部16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支承在转子轮毂17的记录盘3与旋转部15一同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
接下来,对转子轮毂17以及夹紧装置7的固定进行说明。图6是图3的截面S处的固定前的转子轮毂17以及夹紧装置7的局部剖视图。
如上所述,在轮毂圆筒部173的外周部设置有供夹紧装置7螺合的轮毂螺纹部177。
如图5以及图6所示,轮毂螺纹部177在通过中心轴线J1的截面S中至少包括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和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比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的顶部向径向内侧凹陷。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比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的内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包括上侧齿侧面1775和下侧齿侧面1777。并且,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与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相邻。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轮毂螺纹部177还设置有第二轮毂螺纹槽1771b、第二轮毂螺纹牙1773b以及第三轮毂螺纹槽1771c。另外,如图5所示,在通过中心轴线J1的任意截面中轮毂螺纹槽1771以及轮毂螺纹牙1773的个数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即可,也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但是,轮毂螺纹槽1771以及轮毂螺纹牙1773的个数优选为在通过中心轴线J1的任意截面中分别为两个、三个、和四个中的任意一个。能够获得足够的在主轴马达5组装后的转子轮毂17以及夹紧装置7的固定强度,且能够在轴向使主轴马达5薄型化。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截面S中,如图5所示,轮毂螺纹部177包括多个轮毂螺纹槽1771和多个轮毂螺纹牙1773。轮毂螺纹部177的多个轮毂螺纹槽1771包括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第二轮毂螺纹槽1771b、和第三轮毂螺纹槽1771c。并且,多个轮毂螺纹牙1773包括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和第二轮毂螺纹牙1773b。并且,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第二轮毂螺纹槽1771b、第二轮毂螺纹牙1773b、和第三轮毂螺纹槽1771c从上侧到下侧按照顺序相邻。
各轮毂螺纹槽1771比相邻的轮毂螺纹牙1773的顶部向径向内侧凹陷。各轮毂螺纹牙1773比相邻的轮毂螺纹槽1771的内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各轮毂螺纹牙1773分别包括上侧齿侧面1775和下侧齿侧面1777。上侧齿侧面1775向径向内侧且向轴向上侧倾斜。下侧齿侧面1777向径向内侧且向轴向下侧倾斜。
并且,轮毂螺纹部177包括上侧连接面1779。上侧连接面1779向径向内侧且向轴向下侧倾斜。上侧连接面1779构成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的壁面,并位于后述的轮毂倾斜面1711的下侧且与后述的轮毂倾斜面1711连接。
即,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由上侧连接面1779和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的上侧齿侧面1775构成。第二轮毂螺纹槽1771b由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的下侧齿侧面1777和第二轮毂螺纹牙1773b的上侧齿侧面1775构成。并且,第三轮毂螺纹槽1771c由第二轮毂螺纹牙1773b的下侧齿侧面1777和后述的下侧连接面1781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截面S中,轮毂螺纹部177包括具有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的三个轮毂螺纹槽1771和包括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的两个轮毂螺纹牙1773。并且,在通过中心轴线J1的其他截面中,轮毂螺纹部177也包括具有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的多个轮毂螺纹槽1771和包括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的多个轮毂螺纹牙1773。并且,轮毂螺纹槽1771以及轮毂螺纹牙1773设置在轮毂圆筒部173上。轮毂螺纹槽1771以及轮毂螺纹牙1773的个数分别为两个、三个和四个中的任意个数。
并且,如图3以及图6所示,轮毂圆筒部173包括直面1731。直面1731为由与中心轴线J1大致平行的面构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面。并且,直面1731位于轮毂螺纹部177的下侧。并且,轮毂螺纹部177包括下侧连接面1781。下侧连接面1781连接直面1731和多个下侧齿侧面1777中的位于轴向最下方的下侧齿侧面1777。
当将记录盘3载置到盘片载置部175的上表面,则记录盘3的内周面与直面1731对置。并且,记录盘3与直面1731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直面1731在径向定位记录盘3。盘片载置部175在轴向定位记录盘3。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记录盘3的位置偏移。
如图6所示,在轮毂圆板部171的外周部包括与第一轮毂螺纹槽1771a连接的轮毂倾斜面1711。轮毂倾斜面1711向轴向上侧且向径向内侧倾斜。并且,在转子轮毂17的周向的至少一部分,轮毂圆板部171的上表面的外端与轮毂倾斜面1711的内端而且是上端相连。并且,轮毂倾斜面1711的外端而且是下端与轮毂螺纹部177的上端相连。
在主轴马达5的组装工序中,将夹紧装置7拧到转子轮毂17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夹紧装置7载置到转子轮毂17。此时,夹紧装置7的下表面与轮毂倾斜面1711接触。
如图6所示,在通过中心轴线J1的截面S中,轮毂倾斜面1711的长度B1比上侧齿侧面1775的长度B3大。另外,轮毂倾斜面的长度表示除轮毂螺纹槽以外的面的长度。并且,长度B1、长度B3分别指在通过中心轴线J1的截面S中的长度。并且,当长度B1由于周向位置而发生变动时,长度B1的最大值满足上述尺寸关系即可。由此,能够确保在将夹紧装置7拧到转子轮毂17时与夹紧装置7接触的面积较大。并且,在将夹紧装置拧到转子轮毂时,能够将夹紧装置稳定地载置到转子轮毂之上。并且,能够抑制夹紧装置在相对于转子轮毂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
并且,轮毂倾斜面1711优选为C倒角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轮毂倾斜面1711的截面既可为圆形,并且也可为不连续的截面。
如图6所示,在通过中心轴线J1的截面S中,轮毂倾斜面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A1比上侧齿侧面1775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A2小。由此,在能够抑制轮毂倾斜面1711的径向长度的同时能够确保更大的轮毂倾斜面1711的面积。
轮毂倾斜面1711的倾斜角A1优选为大于等于35度且小于等于65度的角度。另外,轮毂倾斜面1711的倾斜角A1更优选为大约45度。而上侧齿侧面1775的倾斜角A2优选为大于等于55度且小于等于65度的角度。另外,上侧齿侧面1775的倾斜角A2更优选为大约60度。
并且,轮毂倾斜面1711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A1与上侧连接面1779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A3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轮毂倾斜面1711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A1比上侧连接面1779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A3小。由此,在能够抑制轮毂倾斜面1711的径向长度的同时能够确保较大的轮毂倾斜面1711的面积。轮毂倾斜面1711的倾斜角A1如前所述优选为大约45度。而上侧连接面1779的倾斜角A3优选为大约60度。
另外,轮毂倾斜面1711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A1也可比上侧连接面1779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A3大。此时,与轮毂倾斜面1711的倾斜角A1等于上侧连接面1779的倾斜角A3的情况相比,轮毂倾斜面1711接近水平。由此,在将夹紧装置7拧到转子轮毂17时,能够更加稳定地载置夹紧装置7。
第一轮毂螺纹牙1773a的轴向长度比由轮毂倾斜面1711以及上侧连接面1779构成的牙的轴向长度大。由此,能够在轴向较长地形成轮毂螺纹部177。因此,能够保持足够的转子轮毂17与夹紧装置7的固定强度,且能够在轴向使主轴马达5以及盘片驱动装置1薄型化。
如图6所示,在夹紧装置7的内周部设置有夹紧装置倾斜面71。夹紧装置倾斜面71向径向内侧且向轴向上侧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夹紧装置7的内周部包括夹紧装置倾斜面71和夹紧装置内周面72。即,夹紧装置7包括夹紧装置倾斜面71、大致圆筒状的夹紧装置内周面72以及夹紧装置底部73。夹紧装置倾斜面71向径向内侧且向轴向上侧倾斜。夹紧装置内周面72包括夹紧装置螺纹部721。夹紧装置底部73沿径向扩展。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夹紧装置底部73的内端与夹紧装置倾斜面71的外端而且是下端相连。并且,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夹紧装置倾斜面71的内端而且是上端与夹紧装置螺纹部721的下端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轮毂倾斜面1711的长度B1为与夹紧装置倾斜面71的长度B2大致相同的长度。轮毂倾斜面1711的长度B1以及夹紧装置倾斜面71的长度B2优选为0.2mm。另外,所谓“大致相同的长度”的容许范围为长度数值的±0.2mm。并且,长度B1、长度B2分别指通过中心轴线J1的截面S中的长度。并且,当长度B1、长度B2由于周向位置而发生变动时,各长度的最大值满足上述尺寸关系即可。
通过使轮毂倾斜面1711的长度B1与夹紧装置倾斜面71的长度B2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能够不用改变轮毂倾斜面1711的轴向长度而扩大轮毂倾斜面1711以及夹紧装置倾斜面71间的接触面积。即,能够不用改变转子轮毂17的轴向长度而扩大轮毂倾斜面1711以及夹紧装置倾斜面71间的接触面积。由此,在将夹紧装置7拧到转子轮毂17之前,能够将夹紧装置7稳定地载置到转子轮毂17上。即,当将夹紧装置7拧到转子轮毂17时,能够高精度地定位,从而能够将夹紧装置7高精度地安装于转子轮毂17。因此,能够抑制夹紧装置7在相对于转子轮毂17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也就是说,轮毂倾斜面1711起到对夹紧装置倾斜面71的导向的功能。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夹紧装置7在相对于转子轮毂17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且能够在轴向使主轴马达5以及盘片驱动装置1薄型化。
轮毂倾斜面1711的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A1优选为与夹紧装置倾斜面71的相对于中心轴线J1的倾斜角C1大致相同的角度。由此,能够使轮毂倾斜面1711与夹紧装置倾斜面71容易面接触。因此,在将夹紧装置拧到转子轮毂17之前,能够将夹紧装置7载置到转子轮毂17上,且能够高精度地定位。由此,能够抑制夹紧装置7在相对于转子轮毂17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轮毂倾斜面1711的倾斜角A1以及夹紧装置倾斜面71的倾斜角C1为大致45度。另外,“大致相同的角度”的容许范围是角度数值的±3度。
图7是图6的变形例。如图7所示,轮毂倾斜面1711A的长度B1比夹紧装置倾斜面71A的长度B2'大。由此,能够与夹紧装置倾斜面71A接触的轮毂倾斜面1711A大。即,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夹紧装置倾斜面71A载置到轮毂倾斜面1711A之上。因此,即使将夹紧装置7A错位地载置到转子轮毂17A上,夹紧装置倾斜面71A的一部分也容易与轮毂倾斜面1711A的一部分接触。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夹紧装置7A相对于转子轮毂17A导向至稳定的位置。
在图7的例子中,通过该结构,在将夹紧装置7A拧到转子轮毂17A时,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将夹紧装置7A更加高精度地安装到转子轮毂17A。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夹紧装置7A在相对于转子轮毂17A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为轴属于静止部的所谓的轴固定型马达,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的主轴马达也可为轴属于旋转部的所谓的轴旋转型马达。即,本发明的主轴马达能够用于轴旋转型和轴固定型中的任意一种马达。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轴马达为磁铁在定子的径向外侧旋转的所谓的外转子型马达,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的主轴马达也可为磁铁在定子的径向内侧旋转的所谓的内转子型马达。即,本发明的主轴马达能够用于外转子型和内转子型马达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特征只要不发生矛盾就能够适当地组合。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可认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变形和变更是明显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唯一地由本权利要求书决定。

Claims (19)

1.一种搭载记录盘以及夹紧装置的主轴马达,其包括:
旋转部,其包括转子轮毂以及固定于转子轮毂的转子磁铁,且所述旋转部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以及
静止部,其包括与所述转子磁铁对置的定子,
所述转子轮毂包括:
轮毂圆板部,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沿径向扩展;
轮毂圆筒部,其从所述轮毂圆板部的外周部向轴向下侧延伸;以及
盘片载置部,其从所述轮毂圆筒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所述轮毂圆筒部在外周部包括供所述夹紧装置螺合的轮毂螺纹部,
所述轮毂螺纹部至少包括第一轮毂螺纹槽、与第一轮毂螺纹槽相邻的第一轮毂螺纹牙、以及构成所述第一轮毂螺纹牙的上侧齿侧面以及下侧齿侧面,
所述轮毂圆板部在外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轮毂螺纹槽连接的轮毂倾斜面,
所述轮毂倾斜面的长度比所述上侧齿侧面的长度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轮毂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比所述上侧齿侧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轮毂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为大于等于35度且小于等于65度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轮毂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为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轮毂螺纹部包括上侧连接面,所述上侧连接面构成所述第一轮毂螺纹槽的壁面,并位于所述轮毂倾斜面的下侧,而且与所述轮毂倾斜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第一轮毂螺纹牙的轴向长度比由所述轮毂倾斜面以及所述上侧连接面构成的螺纹牙的轴向长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轴马达,
所述轮毂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比所述上侧连接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小。
8.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包括:
记录盘;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使所述记录盘旋转;
夹紧装置,其固定于所述主轴马达,且支承所述记录盘;
头部,其对所述记录盘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中的至少一种;
头部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记录盘以及所述马达移动;以及
机壳部件,其包围所述记录盘、所述主轴马达、所述头部以及所述头部移动机构。
9.一种能够搭载记录盘的盘片驱动装置,其包括:
主轴马达,其使所述记录盘旋转;
夹紧装置,其固定于所述主轴马达,且支承所述记录盘;
头部,其对所述记录盘进行信息的读取及写入中的至少一种;
头部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记录盘以及所述马达移动;以及
机壳部件,其包围所述记录盘、所述主轴马达、所述头部、以及所述头部移动机构,
所述主轴马达包括:
旋转部,其包括转子轮毂以及固定于转子轮毂的转子磁铁,且所述旋转部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以及
静止部,其包括与所述转子磁铁对置的定子,
所述转子轮毂包括:
轮毂圆板部,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沿径向扩展;
轮毂圆筒部,其从所述轮毂圆板部的外周部向轴向下侧延伸;以及
盘片载置部,其从所述轮毂圆筒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所述轮毂圆筒部在外周部包括供所述夹紧装置螺合的轮毂螺纹部,
所述轮毂螺纹部至少包括第一轮毂螺纹槽、与第一轮毂螺纹槽相邻的第一轮毂螺纹牙、以及构成所述第一轮毂螺纹牙的上侧齿侧面和下侧齿侧面,
所述轮毂圆板部在外周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轮毂螺纹槽连接的轮毂倾斜面,
所述夹紧装置在内周部包括夹紧装置倾斜面,
所述轮毂倾斜面的长度与所述夹紧装置倾斜面的长度相同,或者比所述夹紧装置倾斜面的长度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
所述轮毂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为与所述夹紧装置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相同的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
所述轮毂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为大于等于35度且小于等于65度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
所述轮毂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为45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
所述轮毂螺纹部包括上侧连接面,所述上侧连接面构成所述第一轮毂螺纹槽的壁面,并位于所述轮毂倾斜面的下侧,而且与所述轮毂倾斜面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轮毂螺纹牙的轴向长度比由所述轮毂倾斜面以及所述上侧连接面构成的螺纹牙的轴向长度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
所述轮毂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比所述上侧连接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小。
16.一种搭载记录盘以及夹紧装置的主轴马达,其包括:
旋转部,其包括转子轮毂、和固定于转子轮毂的转子磁铁,且所述旋转部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以及
静止部,其包括与所述转子磁铁对置的定子,
所述转子轮毂包括:
轮毂圆板部,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沿径向扩展;
轮毂圆筒部,其从所述轮毂圆板部的外周部向轴向下侧延伸;以及
盘片载置部,其从所述轮毂圆筒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所述轮毂圆板部包括向轴向上侧且向径向内侧倾斜的轮毂倾斜面,
所述轮毂圆筒部包括供所述夹紧装置螺合的轮毂螺纹部,
所述转子轮毂中,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轮毂圆板部的上表面的外端与所述轮毂倾斜面的内端而且是上端相连,所述轮毂倾斜面的外端而且是下端与轮毂螺纹部的上端相连。
17.一种盘片驱动装置,其包括:
记录盘;
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主轴马达,其使所述记录盘旋转;
夹紧装置,其固定于所述主轴马达,且支承所述记录盘;
头部,其对所述记录盘进行信息的读取及写入中的至少一种;
头部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记录盘以及所述马达移动;以及
机壳部件,其包围所述记录盘、所述主轴马达、所述头部以及所述头部移动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
所述夹紧装置包括:
夹紧装置底部,其沿径向扩展;
夹紧装置内周面,其包括夹紧装置螺纹部且呈大致圆筒状;以及
夹紧装置倾斜面,其向轴向上方且向径向内侧倾斜,
所述夹紧装置中,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夹紧装置底部的内端与所述夹紧装置倾斜面的外端而且是下端相连,
所述夹紧装置倾斜面的内端而且是上端与所述夹紧装置螺纹部的下端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盘片驱动装置,
所述轮毂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为与所述夹紧装置倾斜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倾斜角相同的角度。
CN201310308669.2A 2012-09-21 2013-07-22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3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03843P 2012-09-21 2012-09-21
US61/703,843 2012-09-21
US13/804,855 US8737018B2 (en) 2012-09-21 2013-03-14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13/804,855 2013-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3652A CN103683652A (zh) 2014-03-26
CN103683652B true CN103683652B (zh) 2016-03-09

Family

ID=4991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866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3652B (zh) 2012-09-21 2013-07-22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20132043739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98935U (zh) 2012-09-21 2013-07-22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3739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98935U (zh) 2012-09-21 2013-07-22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683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3652B (zh) * 2012-09-21 2016-03-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TWI574776B (zh) * 2015-05-20 2017-03-21 Spindle structur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2207A (zh) * 2002-06-21 2005-09-21 西加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流体动力轴承电动机的转子限制件
CN203398935U (zh) * 2012-09-21 2014-01-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5129A (ja) * 1999-07-15 2001-02-09 Hitachi Ltd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071274A (ja) * 2005-09-06 2007-03-22 Ntn Corp 動圧軸受装置
JP5211655B2 (ja) * 2007-11-26 2013-06-1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2207A (zh) * 2002-06-21 2005-09-21 西加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流体动力轴承电动机的转子限制件
CN203398935U (zh) * 2012-09-21 2014-01-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98935U (zh) 2014-01-15
CN103683652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139329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9837113B2 (e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KR101159129B1 (ko) 디스크 구동장치용 스핀들 모터, 및 그 스핀들 모터를 갖는 디스크 구동 장치
US8757883B2 (en) Disk drive device
US9613651B1 (en) Bearing apparatus,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JP2014060910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含む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CN103683652B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US8941946B2 (en) Motor including dynamic bearing with seal portion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8842386B1 (e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8837078B2 (en) Rotating body for fluid dynamic bearing capable of being thinned and being improved in rotational accurac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rotating body for fluid dynamic bearing
US8867166B2 (e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8737018B2 (e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JP2006246624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5845715B2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US10320258B2 (en) Stator, motor,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US9064529B2 (e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9318928B2 (en) Brushless motor,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brushless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9698637B2 (en)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JP2007068281A (ja)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CN108799324A (zh) 流体轴承装置、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US20130154418A1 (en) Spindle motor
JP5395216B2 (ja) ブラシレス直流モータ
JP2016123209A (ja) モータ
US908322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k drive apparatus
US8106560B2 (en) Stiffness of brushless motor including stator core and disk dr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