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1111B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接触板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81111B CN103681111B CN201310652517.4A CN201310652517A CN103681111B CN 103681111 B CN103681111 B CN 103681111B CN 201310652517 A CN201310652517 A CN 201310652517A CN 103681111 B CN103681111 B CN 1036811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plate
- boss
- slot
- plate fixed
-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板固定结构,包括躯壳和接触板,所述躯壳上成型有插槽,所述插槽在所述接触板插入一定位置后限制所述接触板不能继续沿其插入方向前进;所述接触板上成型有凸台,所述凸台具有弧形边,所述躯壳在与所述凸台相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供所述凸台插入的弹性卡槽,在所述接触板插入所述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弹性卡槽与所述弧形边形成倒扣结构,以使所述接触板不能沿与其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移动。通过倒扣锁止结构和插槽实现了对接触板在其插入方向和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两个方向的定位,避免了接触板长期使用后因为过盈配合发生蠕变而导致在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出现松动,且倒扣锁扣结构的形成并没有增加新的零部件,不会提高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板固定结构,属于电器开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电器,它是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通常由电磁系统、触头系统、灭弧装置、绝缘躯壳及附件等组成,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组件和动触头,动触头通常与电磁系统的衔铁联动设置,电磁系统的线圈通电时,衔铁带动动触头与对应的静触头组件配合,从而接通负载电源。静触头组件一般由接触板和静触头构成,静触头固定在接触板上,而接触板则固定在接触器的绝缘躯壳上,从而使整个静触头组件固定在躯壳上而与动触头相配合,接触板用来支撑和固定接触器的静触头,因此要求接触板在受到动触头的压力时不能发生位置移动。
目前,接触板采用压力装配方式固定在躯壳上,如图11所示,接触板2插入到躯壳1上的插槽后,接触板2和躯壳1在Y方向依靠图中C处的过盈配合进行定位,X方向(即接触板2的插入方向)依靠在图中A处精确定位(插槽插入方向的顶端在A处抵挡住接触板)和在图中B处通过支持件3压紧。该现有技术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包括躯壳1、接触板2和支持件3,由于躯壳1上需要安装若干个接触板2,而每一个接触板2都需要通过支持件3来定位,支持件3需要单独安装到躯壳1的合适位置处,因此该现有技术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
还有一种接触板压力装配式固定结构,如图12所示,接触板2插入到躯壳1上的插槽后,接触板2和躯壳1在X方向依靠在图中A处精确定位,另外,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现有技术取消了支持件3弹性压紧作用,而直接依靠Y方向在图中C处过盈配合来防止接触板2沿X的反方向(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松脱。该现有技术的接触板固定结构虽然取消了支持件3的设置,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接触板2在Y方向的过盈配合位置处,在长期使用后会产生蠕变,从而导致接触板2在Y方向上的固定出现松动,而由于接触板2在X方向上没有定位,故在使用过程中接触板2极容易在X方向出现较大位置移动,从而导致接触器产品的动静触头不能可靠稳定地配合,这是接触器产品使用过程中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在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上产生松脱的接触板固定结构是现有技术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器接触板长期使用后在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上容易产生松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长时间使用后接触板不会在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上产生松脱的接触板固定结构。
进一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长时间使用后对接触板定位效果依然良好的接触板固定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一种接触板固定结构,包括躯壳和接触板,所述躯壳上成型有插槽,所述插槽在所述接触板插入一定位置后限制所述接触板不能继续沿其插入方向前进,所述接触板上成型有凸台,所述凸台具有弧形边,所述躯壳在与所述凸台相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供所述凸台插入的弹性卡槽,在所述接触板插入所述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弹性卡槽与所述弧形边形成倒扣结构,以使所述接触板不能沿与其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移动。
所述凸台在插入所述弹性卡槽时挤压所述弹性卡槽连续变形,在所述接触板插入所述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弧形边与所述连续变形后未完全弹性恢复的所述弹性卡槽形成所述倒扣结构。
所述弹性卡槽包括成型在所述躯壳上的两个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延伸的弹性臂以及成型在两所述弹性臂内侧壁之间的通道。
所述通道包括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由宽逐渐变窄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具有均匀截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前端。
所述倒扣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两所述弹性臂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顶部内侧的两个端部,两所述端部分别抵在两所述弧形边上。
所述弧形边为圆弧边。
所述端部为直角端点,或倒圆角,或倒斜边。
所述凸台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前部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凸台插入所述通道的导向部。
所述导向部的截面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由宽逐渐变窄。
所述导向部包括两个导向边,两个所述导向边沿着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前端相对向内侧倾斜。
所述导向边为直斜边或弧形边。
所述凸台成型在所述接触板的板面上。
所述凸台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所述凸台包括分开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具有一个所述弧形边。
所述每一部分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所述插槽具有在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垂直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的配合结构。
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接触板上下板面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的过盈配合结构。
所述过盈配合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接触板上的凸起以及在所述接触板插入所述插槽后与所述凸起卡紧的插槽槽壁。
所述凸起为弧形。
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在与所述接触板板面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的间隙配合结构。
所述一定位置为所述接触板插入到所述插槽的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顶端位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接触板上成型凸台,所述凸台具有弧形边,在躯壳上成型供凸台插入的弹性卡槽,使得接触板在装配时,所述接触板插入到所述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弹性卡槽与所述弧形边形成倒扣结构,通过所述倒扣结构实现对接触板在其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定位,避免了所述接触板在工作过程中沿其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出现松动,本发明对接触板在其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定位,没有增加其他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所述凸台的弧形边与所述弹性卡槽的配合在既满足所述接触板定位的基础上,又不会形成自锁,方便了所述接触板的拆卸。
2.在本发明中,所述凸台在插入所述弹性卡槽时挤压所述弹性卡槽连续变形,在所述接触板插入所述插槽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凸台的弧形边与连续变形后未完全恢复的所述弹性卡槽形成所述倒扣结构,所述弹性卡槽对具有所述凸台的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主要是利用了所述弹性卡槽在凸台插入过程中被挤压连续变形后还未完全弹性恢复,存在弹性恢复力,所述弹性臂正是通过该弹性恢复力作用于所述凸台的弧形边上,实现对凸台的定位,该倒扣结构简单,定位可靠,避免了接触板沿其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出现松动的风险,并且弹性臂与凸台的弧形边的配合不会自锁,从而接触板的拆卸容易。
3.在本发明中,所述弹性卡槽包括成型在所述躯壳上的两个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延伸的弹性臂以及成型在两所述弹性臂内侧壁之间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由宽逐渐变窄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具有均匀截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前端,所述凸台沿插入方向先进入由宽变窄的所述第一部分,挤压所述第一部分两侧的弹性臂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具有均匀截面的第二部分,弹性臂的弹性变形不变,当凸台的最宽位置经过第二部分的前端后,弹性臂开始弹性恢复,并在弹性恢复过程中的某一位置与凸台形成所述倒扣结构,在该过程中,所述通道的所述第二部分起到过渡作用和调整所述端部抵触在弧形边上位置的作用。
4.在本发明中,所述倒扣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两所述弹性臂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顶部内侧的两个端部,两所述端部分别抵在两所述弧形边上,并且所述端部与所述弧形边抵触处的法向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的夹角不大于自锁角,通过以上所述端部和所述弧形边的设置,使得所述端部对所述弧形边的抵触力指向所述接触板插入的方向,从而所述端部对所述弧形边的抵触力与接触板受到插槽的阻挡力一起将接触板在其插入方向和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进行定位;另外,所述端部与所述弧形边相抵处的法向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形成的夹角不大于自锁角,即所述端部与所述弧形边的抵触是自锁的,该设置保证了接触板的凸台与弹性臂在工作中不会出现晃动。
5.在本发明中,所述凸台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前部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凸台插入所述通道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截面沿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由宽逐渐变窄,所述导向部包括两个导向边,两个所述导向边沿着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前端相对向内侧倾斜的直斜边和弧形边,导向部的直斜边或弧形边与弹性臂的直斜边的配合起到了充分的导向作用,使得凸台与弹性臂的装配过程的应力变化均衡、平稳。
6.在本发明中,所述凸台成型在所述接触板的板面上,所述凸台的截面形状为正五边形或四边形,具有所述凸台的所述接触板通过简单的连续冲压模具加工成型,易于实现批量化和自动化。
7.在本发明中,所述凸台还可以为分体结构,该种设置可以节省所述凸台的用材,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该设置无疑会降低成产成本。
8.在本发明中,所述插槽具有在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垂直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的配合结构,从而在与接触板插入方向相垂直的两个坐标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实现了定位,以上定位配合结构结合上述弹性臂通过所述倒扣结构对所述接触板在插入方向上进行的定位,实现了所述接触板在三个坐标方向上的定位。
9.在本发明中,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接触板上下板面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的过盈配合结构,该种定位结构定位可靠。
10.在本发明中,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在与所述接触板板面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接触板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进行定位的间隙配合结构,间隙配合结构有利于接触板插入插槽中,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接触板与躯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接触板与躯壳的装配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躯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凸台与弹性臂装配阶段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凸台与弹性臂配合结构;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凸台与弹性臂配合结构;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凸台与弹性臂配合结构;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凸台与弹性臂配合结构;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凸台与弹性臂配合结构;
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凸台与弹性臂配合结构;
图11是现有技术中的接触板与躯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另一现有技术中接触板与躯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躯壳、11-弹性臂、111-端部、12-通道、12a-第一部分、12b-第二部分、13-插槽、2-接触板、21-凸台、22-凸起、211-弧形边、213-导向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板固定结构,包括躯壳1和接触板2,所述躯壳1上成型有插槽13,所述插槽13在所述接触板2插入一定位置后限制所述接触板2不能继续沿其插入方向前进,在所述插槽13的所述一定位置处对所述接触板2实现精确定位,确保所述接触板2装配到要求的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定位置为所述接触板2插入到所述插槽13的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顶端位置(即图2中A处),但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板2的精确定位位置并限于此,例如,所述接触板还可以在未插入到所述插槽13顶端位置时即被所述插槽内的限制结构限制而不能继续前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接触板2上成型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具有弧形边211,所述躯壳1在与所述凸台21相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供所述凸台21插入的弹性卡槽,在所述接触板2插入所述插槽13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13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弹性卡槽与所述弧形边211形成倒扣结构,以使所述接触板2不能沿与其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移动。通过所述倒扣结构和所述插槽13对所述接触板2在所述插槽13的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顶端的精确定位(图中A处)的结合,实现了对所述接触板2在其插入方向以及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可靠定位,防止了所述接触板2在长期使用后,在沿其插入方向相反方向出现松动的现象,而且本实施例的所述倒扣结构是所述接触板2和所述弹性卡槽13形成的,没有额外增加其他零部件,不会增加生产成本,另外,所述凸台21的弧形边211与所述弹性卡槽的配合在既满足所述接触板定位的基础上,又不会形成自锁,方便了所述接触板的拆卸。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凸台21在插入所述弹性卡槽时挤压所述弹性卡槽连续变形,在所述接触板2插入所述插槽13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13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弧形边211与经过所述连续变形且未完全弹性恢复的所述弹性卡槽形成所述倒扣结构。所述弹性卡槽对具有所述凸台21的所述接触板2的定位主要是利用了所述弹性卡槽的弹性恢复能力,正是通过所述弹性卡槽弹性变形后未完全弹性恢复的弹性力作用于所述凸台21上,才使得所述凸台21与所述弹性卡槽之间形成倒扣结构,从而实现在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2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弹性卡槽包括成型在所述躯壳1上的两个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延伸的弹性臂11以及成型在两所述弹性臂11内侧壁之间的通道12。
所述通道12包括沿所述接触板12插入方向由宽逐渐变窄的第一部分12a和与所述第一部分12a连接的具有均匀截面的第二部分12b,所述第二部分12b位于所述接触板12插入方向的前端。所述凸台21沿插入方向先进入由宽变窄的所述第一部分12a,挤压所述第一部分12a两侧的所述弹性臂11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具有均匀截面的所述第二部分12b,所述弹性臂11的弹性变形不变,当所述凸台21的最宽位置经过所述第二部分12b的前端后,所述弹性臂11开始弹性恢复,并在弹性恢复过程中的某一位置与所述凸台21形成所述倒扣结构,在该过程中,所述通道的所述第二部分起到过渡作用。
再进一步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倒扣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两所述弹性臂11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顶部内侧的两个端部111,两所述端部111分别抵在两所述弧形边211上。所述弧形边211为圆弧边。
所述端部111为直角端点,或倒圆角,或倒斜边。
如图4所示,所述凸台21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前部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凸台21插入所述通道12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凸台21插入所述通道12过程中起到了充分的导向作用,使得所述凸台21与所述弹性臂11之间的装配应力变化均衡、平稳。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的截面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由宽逐渐变窄。所述导向部包括两个导向边213,两个所述导向边213沿着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前端相对向内侧倾斜。所述导向边213为直斜边或弧形边。在装配过程中,所述导向部的两个直斜边或弧形边与所述弹性臂11的直斜边配合,导向作用好,并且所述凸台21与所述弹性臂11之间的应力变化均衡、平稳。
所述凸台21成型在所述接触板2的板面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所述躯壳1的所述弹性臂11受空间所限只能成型在所述插槽13的下方,故所述凸台21成型在所述接触板2的下板面上,但是后续进行改进后的所述弹性臂11可以成型在所述插槽13的上方时,所述凸台21即可以成型在所述接触板2的上板面上,这也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凸台2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如图5-7中,所述凸台为圆形凸台,其中图5中,所述弹性臂11的前沿端点为直角端点,图6中,所述弹性臂11的前沿端点为倒圆角,图7中,所述弹性臂11的前沿端点为倒斜边。
所述凸台21包括分开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具有一个所述弧形边211。如图8-10所示,所述凸台21为两个分开设置的半圆形凸台,其中,图8中,所述弹性臂11的前沿端点为直角端点,图9中,所述弹性臂11的前沿端点为倒圆角,图10中,所述弹性臂11的前沿端点为倒斜边。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插槽13具有在与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垂直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2进行定位的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接触板2上下板面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2进行定位的过盈配合结构,如图2中C处所示。所述过盈配合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接触板2上的凸起22以及在所述接触板2插入所述插槽13后与所述凸起22卡紧的插槽槽壁。如图2所示,所述凸起22为弧形。
如图2所示,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在与所述接触板2板面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2进行定位的间隙配合结构。有利于所述接触板2的装配。
所述一定位置为所述接触板2插入到所述插槽13的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顶端位置。
根据以上所描述的结构,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接触板固定结构的装配过程:
所述接触板2的装配分为三个阶段,如图4所示。代表所述接触板2的所述凸台21相对于代表躯壳1的所述弹性臂11自左向右运动。在导向装配阶段,如图4a所示,所述躯壳1的所述弹性臂11内侧壁与所述接触板2的所述凸台21的弧形边211配合起到了充分的导向作用,装配过程的应力变化均衡、平稳;在过盈配合阶段,如图4b所示,在所述接触板2的所述凸台21的挤压作用下,所述躯壳1的所述弹性臂11向外侧弹性变形至最大。在倒扣形成阶段,如图4c所示,所述接触板1的所述凸台21的上下两个最高点越过所述躯壳1的所述弹性臂11两内侧前沿角点,所述弹性臂11随之向内侧弹性恢复,倒扣形成。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1)
1.一种接触板固定结构,包括躯壳(1)和接触板(2),所述躯壳(1)上成型有插槽(13),所述插槽(13)在所述接触板(2)插入一定位置后限制所述接触板(2)不能继续沿其插入方向前进,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板(2)上成型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具有弧形边(211),所述躯壳(1)在与所述凸台(21)相对应位置处成型有供所述凸台(21)插入的弹性卡槽,在所述接触板(2)插入所述插槽(13)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13)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弹性卡槽与所述弧形边(211)形成倒扣结构,以使所述接触板(2)不能沿与其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在插入所述弹性卡槽时挤压所述弹性卡槽连续变形,在所述接触板(2)插入所述插槽(13)内一定位置而被所述插槽(13)限制不能继续前进时,所述弧形边(211)与所述连续变形后未完全弹性恢复的所述弹性卡槽形成所述倒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包括成型在所述躯壳(1)上的两个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延伸的弹性臂(11)以及成型在两所述弹性臂(11)内侧壁之间的通道(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2)包括沿所述接触板(12)插入方向由宽逐渐变窄的第一部分(12a)和与所述第一部分(12a)连接的具有均匀截面的第二部分(12b),所述第二部分(12b)位于所述接触板(12)插入方向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两所述弹性臂(11)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顶部内侧的两个端部(111),两所述端部(111)分别抵在两所述弧形边(2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边(211)为圆弧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111)为直角端点,或倒圆角,或倒斜边。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前部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凸台(21)插入所述通道(12)的导向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截面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由宽逐渐变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两个导向边(213),两个所述导向边(213)沿着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前端相对向内侧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边(213)为直斜边或弧形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成型在所述接触板(2)的板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包括分开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具有一个所述弧形边(21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部分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3)具有在与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垂直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2)进行定位的配合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接触板(2)上下板面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2)进行定位的过盈配合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盈配合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接触板(2)上的凸起(22)以及在所述接触板(2)插入所述插槽(13)后与所述凸起(22)卡紧的插槽槽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2)为弧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在与所述接触板(2)板面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对所述接触板(2)进行定位的间隙配合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位置为所述接触板(2)插入到所述插槽(13)的沿所述接触板(2)插入方向的顶端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52517.4A CN103681111B (zh) | 2013-12-05 | 2013-12-05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RU2016103721A RU2619764C1 (ru) | 2013-12-05 | 2014-12-02 | Крепеж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онтактной пластины |
BR112016003668-9A BR112016003668B1 (pt) | 2013-12-05 | 2014-12-02 | Estrutura de fixação de placa de contato |
PCT/CN2014/092768 WO2015081843A1 (zh) | 2013-12-05 | 2014-12-02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52517.4A CN103681111B (zh) | 2013-12-05 | 2013-12-05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1111A CN103681111A (zh) | 2014-03-26 |
CN103681111B true CN103681111B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0318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52517.4A Active CN103681111B (zh) | 2013-12-05 | 2013-12-05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811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112016003668B1 (pt) * | 2013-12-05 | 2021-12-14 | Delixi Electric Ltd | Estrutura de fixação de placa de contato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008962U (zh) * | 2011-04-29 | 2011-10-12 | 常安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静触头 |
CN202159634U (zh) * | 2011-06-27 | 2012-03-07 | 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 | 采用塑料卡件固定静触头的接触器 |
CN202189732U (zh) * | 2011-06-27 | 2012-04-11 | 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接触板采用凸包限位的接触器 |
EP2530696A1 (en) * | 2010-01-27 | 2012-12-05 |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detachable structure for auxiliary unit,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movable hook section provided on auxiliary unit |
CN202772053U (zh) * | 2012-09-27 | 2013-03-06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止接线柱触头松动脱落的接触器 |
CN103370759A (zh) * | 2011-02-23 | 2013-10-23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开关装置 |
CN203562369U (zh) * | 2013-12-05 | 2014-04-23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
2013
- 2013-12-05 CN CN201310652517.4A patent/CN1036811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530696A1 (en) * | 2010-01-27 | 2012-12-05 |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detachable structure for auxiliary unit,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movable hook section provided on auxiliary unit |
CN103370759A (zh) * | 2011-02-23 | 2013-10-23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开关装置 |
CN202008962U (zh) * | 2011-04-29 | 2011-10-12 | 常安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静触头 |
CN202159634U (zh) * | 2011-06-27 | 2012-03-07 | 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 | 采用塑料卡件固定静触头的接触器 |
CN202189732U (zh) * | 2011-06-27 | 2012-04-11 | 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接触板采用凸包限位的接触器 |
CN202772053U (zh) * | 2012-09-27 | 2013-03-06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止接线柱触头松动脱落的接触器 |
CN203562369U (zh) * | 2013-12-05 | 2014-04-23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1111A (zh) | 2014-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4206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562369U (zh)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
CN103187644A (zh) | 快速导通大电流用平面接触装置 | |
CN203562370U (zh)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
CN103681111B (zh)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
CN203596319U (zh)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
CN103681110B (zh)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
CN103681112B (zh) | 接触板固定结构 | |
CN202196795U (zh) | 太阳能面板的框架组 | |
CN205249669U (zh) | 组合式导轨卡扣 | |
CN201739729U (zh) | 底座连接支架、底座及显示设备 | |
CN205140777U (zh) | 动触头装置 | |
CN203180139U (zh) | 快速导通大电流用平面接触装置 | |
CN203733997U (zh) | 连接线固定装置和空调器 | |
CN20338700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480978U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206364100U (zh) | 电池连接器和移动终端 | |
CN210215883U (zh) | 一种组合式定型袜板安装座 | |
CN202150422U (zh) | 万能式断路器二次接线组 | |
CN202127193U (zh) | 断路器抽屉座防护隔板装置 | |
CN204208992U (zh) | 入子快拆式冲压模具 | |
CN204088662U (zh) | 一种插座连接器 | |
CN221574463U (zh) | 轨道插座 | |
CN220934530U (zh) | 一种新型防错插型重载连接器 | |
CN203415433U (zh) | 一种用于双刀开关的电接触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