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0651A - 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 Google Patents

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0651A
CN103680651A CN201310641701.9A CN201310641701A CN103680651A CN 103680651 A CN103680651 A CN 103680651A CN 201310641701 A CN201310641701 A CN 201310641701A CN 103680651 A CN103680651 A CN 103680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film
pressure vessel
steam generator
helium
cli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417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0651B (zh
Inventor
刘凌
魏利强
陈晓明
王宇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6417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0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0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0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0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Vacuum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包括:用一第一隔离膜将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和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围住,密封所述第一隔离膜;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分离,且分离所述第一隔离膜使所述第一隔离膜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移至检修位;将一气囊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法兰开口处的所述第一隔离膜上,利用所述气囊将所述法兰开口密封;用一第二隔离膜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围住,密封所述第二隔离膜;以及卸下所述气囊和所述第一隔离膜,回装所述氦气循环风机。

Description

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背景技术
高温气冷堆是以石墨为慢化剂、氦气为冷却剂的高温反应堆,是一种固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高、用途极为广泛的先进核反应堆。所述高温气冷堆包括一反应堆、一热气导管、一蒸汽发生器和一氦气循环风机。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所述反应堆的堆芯由氦气冷却剂进行冷却。所述氦气冷却剂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的驱动下依次沿靠近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壁、所述热气导管压力壳壁和所述反应堆压力壳壁的通道进入反应堆堆芯,所述氦气冷却剂流经堆芯后加热升温并从所述热气导管流出,进入所述蒸汽发生器,然后回到所述氦气循环风机,这就是反应堆氦气冷却剂的循环流程,也称为一回路流程。在氦气循环流动过程中,所述氦气冷却剂从反应堆堆芯带走的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在蒸汽发生器中传递给二回路的水,二回路的水被加热,生成的蒸汽再去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由于一回路所述氦气冷却剂流经堆芯后会从堆芯携带出具有放射性的石墨粉尘,在氦气循环风机检修时,防止一回路氦气外泄和粉尘扩散,减少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一旦在氦气循环风机检修过程中将空气引入一回路氦气冷却剂中,就会影响氦气纯度,如果混入的空气过多,将不得不更换一回路全部氦气。而更换一回路氦气将耗费较长时间和较多人力、物力,这将延长核电站总检修时间,增加核电站检修成本。
申请号为CN201110131547.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采用一密封结构封闭一回路来防止一回路氦气的外泄和阻止空气侵入一回路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制作该密封结构的成本较高,而且采用该密封结构封闭一回路时需要采用电动驱动装置来进行驱动,操作也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过程简单、便于操作、安全便捷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用一第一隔离膜将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和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围住,密封所述第一隔离膜;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分离,且分离所述第一隔离膜使所述第一隔离膜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移至检修位;将一气囊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法兰开口处的所述第一隔离膜上,利用所述气囊将所述法兰开口密封;用一第二隔离膜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围住,密封所述第二隔离膜;以及卸下所述气囊和所述第一隔离膜,回装所述氦气循环风机。
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气氛隔离工艺,过程简单、便于操作、安全便捷,可以有效防止一回路氦气和放射性石墨粉尘的向外扩散,并最大程度地保持一回路氦气冷却剂的纯度,减少核电站检修工作成本,缩短核电站总检修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高温气冷堆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步骤S1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步骤S2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步骤S2隔离膜实现分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步骤(2)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步骤(b)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步骤S3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步骤S5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反应堆
20 热气导管
30 蒸汽发生器
40 氦气循环风机
12 反应堆压力壳
22 热气导管压力壳
32 蒸汽发生器压力壳
42 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
14 堆芯
34 法兰
36 金属密封环
102 吊装工具
104 吊耳
106 导向杆
202 检修平台
204 转接口
206 支撑体
300 母隔离膜
301 第一隔离膜
302 第二隔离膜
303 第三隔离膜
304 第四隔离膜
305 第一密封夹
306 第二密封夹
307 第三密封夹
308 第四密封夹
309 盲板
310 气囊
312 取物袋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所述高温气冷堆包括一反应堆10、一热气导管20、一蒸汽发生器30和一氦气循环风机40。所述反应堆10置于一反应堆压力壳12中,所述热气导管20置于一热气导管压力壳22中、所述蒸汽发生器30置于一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中,所述氦气循环风机40置于一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中。所述反应堆压力壳12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通过所述热气导管压力壳22连接,所述循环风机压力壳42置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上方,并通过设置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上的法兰34与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0连接,所述法兰34外围与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内壁之间设有一凹槽(图未示),一金属密封环36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使所述循环风机压力壳32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42的法兰连接处密封。
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上设置有多个吊耳104,吊装工具102可通过所述吊耳104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吊起。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在靠近法兰34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导向杆106,用于回装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时进行定位。
在检修时,可将一检修平台202设置于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连接处。优选地,该检修平台可与所述连接处处于同一水平面或略高于所述连接处。所述检修平台202具有一开口,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位于该开口的下方,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位于该开口的上方,检修人员可在所述检修平台上进行检修操作。
请一并参阅图2到图9,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用一第一隔离膜301将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和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密封所述第一隔离膜301;
S2,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分离,且分离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并使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移至检修位;
S3,将一气囊310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法兰34开口处的所述第一隔离膜301上,利用所述气囊310将所述法兰34开口密封;
S4,用一第二隔离膜302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密封所述第二隔离膜302;
S5,卸下所述气囊310和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回装所述氦气循环风机。
在上述步骤S1中,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形成一类似裙围的裙状结构,可围住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使所述氦气循环风机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接口处密封。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通过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第一端粘贴在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外壁,将所述第一隔离膜的第二端粘贴在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外壁,使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密封,并使所述第一隔离膜301、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在本发明实施列中,通过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第一端粘贴在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外壁的吊耳104下方,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第二端粘贴在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外壁靠近法兰34的位置,使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密封。所述第一隔离膜301为柔性隔离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膜301质地轻且柔软,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材质不限。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可为聚乙烯隔离膜、聚丙烯隔离膜、聚氯乙烯隔离膜、聚苯乙烯隔离膜、聚甲基丙烯酸酯隔离膜或聚酰胺隔离膜中的一种。粘贴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时可用一胶带进行粘贴。优选地,所述胶带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粘性高且无残留。
请参阅图2,在上述步骤S1中,还可进一步在检修平台202上设置一转接口204作为粘贴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支撑。所述转接口204可为一O型圈,所述O型圈环绕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外围,并通过多个支撑体206放置在所述检修平台202上,从而使该转接口204相对于检修平台202具有一定的高度。所述转接口204的材质不限。优选地,所述转接口204为钢制转接口。所述多个支撑体206间隔排列。所述支撑体206的位置和数量不限,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上述步骤S1中,可进一步在所述转接口204上设置一母隔离膜300,所述母隔离膜300将所述转接口204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使所述母隔离膜300形成一类似裙围的裙状结构。所述母隔离膜3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通过将所述母隔离膜300的第一端粘贴在所述转接口204,将所述母隔离膜300的第二端粘贴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外壁,使所述母隔离膜300将所述转接口204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并使所述母隔离膜300形成一类似裙围的裙状结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母隔离膜300的第二端粘贴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外壁靠近法兰34的位置。此时,可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第一端粘贴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外壁,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第二端粘贴在所述转接口204,使所述母隔离膜300与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密封,从而使所述母隔离膜300与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共同将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和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并使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所述第一隔离膜301、所述母隔离膜300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
采用所述转接口204和所述母隔离膜300组合的方式,可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粘贴的界面提升一定的高度,方便操作,也可防止检修人员在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第二端粘结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外壁时由于操作不慎而从检修平台302与高温气冷堆之间的间隙掉落,可以使检修人员的操作更安全。在后续操作过程中,所述转接口204也可作为粘贴其他隔离膜的支撑,其他隔离膜的粘贴方式以及与母隔离膜300组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类似。
所述母隔离膜300为柔性隔离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优选地,所述母隔离膜300质地轻且柔软,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母隔离膜300的材质不限。优选地,所述母隔离膜300可为聚乙烯隔离膜、聚丙烯隔离膜、聚氯乙烯隔离膜、聚苯乙烯隔离膜、聚甲基丙烯酸酯隔离膜或聚酰胺隔离膜中的一种。
可进一步在所述母隔离膜300上设置至少一透光板(图未示)。所述母隔离膜300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所述透光板粘结于所述第一开口处,并使所述第一开口密封。所述透光板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并可通过所述透光板观察到所述母隔离膜300组成的所述密封空间内部的状况,以便于检修人员进行操作。优选地,所述透光板为柔性透光板。所述透光板的数量和位置不限,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优选地,所述透光板位于所述母隔膜300靠近转接口204的位置。所述透光板的材质不限。优选地,所述透光板为水晶板。
此外,可进一步在所述母隔离膜300上设置至少一手套(图未示)。所述母隔离膜300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口,所述手套粘结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使所述第二开口密封。检修人员可通过所述手套在所述密封的空间内进行操作。所述手套的数量和位置不限,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此外,可进一步在所述母隔离膜300上设置至少一取物袋312。所述母隔离膜300具有至少一第三开口,所述取物袋312粘结于所述第三开口处,并使所述第三开口密封。检修人员可在后续操作过程中将密封空间内不再需要的物品放置在所述取物袋312中。所述取物袋312的数量和位置不限,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4及图5,在上述步骤S2中,可进一步用一第一密封夹305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夹住,使所述第一隔离膜隔301为两个密封的空间。分割所述第一密封夹305与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之间的所述第一隔离膜301,使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分离为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的第二部分,此时所述第一密封夹305、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所述第一部分和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可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起吊至一定高度后,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拉向一侧进行分离操作。所述拉向一侧是指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上方拉至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外壁的外侧。所述第一隔离膜301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长度只要能使所述第一隔离膜301拉向一侧即可。所属氦气循环风机起吊高度以能够顺利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拉至一侧为宜。
进一步地,可通过分离使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和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第二部分也形成一密封的空间,从而使第一隔离膜301分离后形成两个密封的空间。在用所述第一密封夹305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夹住后,还可进一步用一第二密封夹306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夹住。所述第一密封夹305可靠近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所述第二密封夹306可靠近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所述第一密封夹305和所述第二密封夹306可间隔设置。分割所述第一密封夹305和所述第二密封夹306之间的所述第一隔离膜301,使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分离为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42的第二部分。此时,所述第一密封夹305、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所述第二密封夹306、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此时在对所述氦气循环风机进行检修前,可进一步抽取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所在的密封空间中的气氛进行检测,如果所述气氛的辐射剂量在标准范围内,可将所述第二密封夹306和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所述第二部分去除,再对所述氦气循环风机进行检修。如果所述气氛的辐射剂量超过了标准范围,会对检修人员的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可先对所述气氛进行处理使其辐射剂量达到标准范围后,再对所述氦气循环风机进行检修。
在上述步骤S2中,起吊氦气循环风机时可将原金属密封环36一起吊起,并在对氦气循环风机进行检修时将原金属密封环36卸下。原金属密封环36可在进行气氛隔离前事先捆绑于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上。
请参阅图6,在上述步骤S2中,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移至检修位后,可进一步包括一用一盲板309密封所述法兰34开口的步骤。所述盲板309的边缘设置有多个螺栓,可通过所属螺栓将所述盲板309固定在所述法兰34上。所述盲板309对应所述法兰34开口的位置为一密封的结构,可使所述盲板309固定在所述法兰34上后将所述开口密封。所述盲板309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密封所述法兰34开口时,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法兰34接触。用所述盲板309密封所述法兰34开口可使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密封效果更好,可以更有效的防止一回路氦气泄漏和放射性石墨粉尘的扩散以及防止一回路氦气气氛被破坏。用所述盲板309密封所述法兰34开口的具体步骤如下:
(1)用一第三隔离膜303将所述盲板309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密封所述第三隔离膜303;
(2)卸下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用所述盲板309将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上的法兰34开口密封。
在所述步骤(1)用中,所述第三隔离膜303形成一类似裙围的裙状结构,所述第三隔离膜30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步骤(1)可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三隔离膜303的第一端粘贴在所属盲板309的所述第二表面,再将盲板309吊装至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上部,然后将所述第三隔离膜309的第二端粘贴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外壁,使第三隔离膜309密封,并使所述盲板309、所述第三隔离膜303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将所述第三隔离膜303的第一端粘贴在盲板309的所述第二表面时,所述第三隔离膜303要将所述盲板309上的螺栓完全覆盖住,以便能够形成密封的空间。所述第三隔离膜303为柔性隔离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优选地,所述第三隔离膜303质地轻且柔软,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第三隔离膜303的材质不限。优选地,所述第三隔离膜303可为聚乙烯隔离膜、聚丙烯隔离膜、聚氯乙烯隔离膜、聚苯乙烯隔离膜、聚甲基丙烯酸酯隔离膜或聚酰胺隔离膜中的一种。
当设置有转接口204和母隔离膜300时,也可将所述第三隔离膜303的第二端粘贴在所述转接口204上,使所述母隔离膜300与所述第三隔离膜303密封,并使所述盲板309、所述第三隔离膜303、所述母隔离膜300和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
在所述步骤(2)中,可进一步在所述第三隔离膜303上设置至少一手套,并通过所述手套卸下所述第一隔离膜301。所述第三隔离膜303手套的设置方式与所述母隔离膜300手套的设置方式类似。优选地,所述第三隔离膜303的手套可设置于靠近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位置。还可进一步在所述第三隔离膜303上设置至少一取物袋,可将卸下的所述第一隔离膜301放置于所述取物袋中。还进一步可在所述第三隔离膜303上设置至少一透光板,可通过所述透光板观察到密封的空间内部的状况,以便于操作。当设置有转接口204和母隔离膜300时,可不必在所述第三隔离膜303上设置手套、取物袋或透光板,而通过母隔离膜300上设置的手套、取物袋或透光板进行操作。可通过旋紧所述盲板上309的所述螺栓使所述盲板309将所述法兰34开口密封。
请参阅图7,在所述步骤(2)中,用所述盲板309将所述法兰34开口密封后,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检修完毕进行回装前,可进一步包括一卸下所述第三隔离膜303的步骤,以便于回装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卸下所述盲板309的具体步骤如下:
(a)用一第四隔离膜304将所述盲板309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密封所述第四隔离膜304;
(b)起吊盲板,分离所述第四隔离膜304,使所述第四隔离膜304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移走所述盲板309;
在所述步骤(a)中,用所述第四隔离膜304将所述盲板309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的方法与用所述第三隔离膜303将所述盲板309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四隔离膜304为柔性隔离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优选地,所述第四隔离膜304质地轻且柔软,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第四隔离膜304的材质不限。优选地,所述第四隔离膜304可为聚乙烯隔离膜、聚丙烯隔离膜、聚氯乙烯隔离膜、聚苯乙烯隔离膜、聚甲基丙烯酸酯隔离膜或聚酰胺隔离膜中的一种。
在上述步骤(b)中,可进一步用一第三密封夹307将所述第四隔离膜304夹住,所述第三密封夹307的使用方法与所述第一密封夹305的使用方法相同。所述第四隔离膜304分离方法与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分离方法相同。所述第四隔离膜304可分离为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盲板309的第二部分,此时所述第三密封夹307、所述第四隔离膜304的所述第一部分和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形成一密封的空间。
进一步地,可通过分离使盲板309和所述第四隔离膜304的第二部分也形成一密封的空间,从而使第四隔离膜304分离后形成两个密封的空间。在用所述第三密封夹307将所述第四隔离膜304夹住后,还可进一步用一第四密封夹308将所述第四隔离膜304夹住。所述第四密封夹308的使用方法与所述第二密封夹306的使用方法相同。所述第四密封夹308、所述第四隔离膜304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盲板309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在卸下所述第四隔离膜304的所述第二部分前,可先对所述盲板309所在的密封空间中气氛的辐射剂量进行检测。所述第四隔离膜304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长度只要能使所述第四隔离膜304拉向一侧即可。
在氦气循环风机进行检修的过程中,用所述盲板309对所述法兰34开口进行密封,可使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密封效果更好,可以更有效的防止一回路氦气泄漏和放射性石墨粉尘的扩散以及防止一回路氦气气氛被破坏。
当使用所述盲板309对所述法兰34开口进行密封时,在卸下所述盲板309后,可用所述第四隔离膜304代替所述第一隔膜301进行后续的操作。
请参阅图8,在上述步骤S3中,回装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前,可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4展平覆盖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法兰34开口上,然后将所述气囊310覆盖在展平的所述第一隔离膜301上,并在所述气囊310中充入氦气,直至所述气囊310的周围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内壁紧密贴合,使所述法兰34开口密封。将所述气囊310覆盖在展平的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前,也可在所述气囊中预先充入一定的氦气。优选地,可预先将所述气囊310充满氦气,然后将充满氦气的气囊310覆盖在展平的所述第一隔离膜301上,之后再继续充入氦气使所述法兰34开口密封,这种方法可以使所述法兰34开口更快的密封,也可使所述法兰34开口的密封效果更好。所述气囊310的直径可与所述法兰34内径相同。所述气囊310的种类不限。优选地,所述气囊310为能够快速排气类型,可以缩短操作时间。
在用所述气囊310将所述所述法兰34开口密封后,可进一步卸下所述第一隔离膜301,露出所述凹槽,在所述凹槽内放置一新金属密封环36。可将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第二端从蒸汽发生器压力壳上分离来卸下所述第一隔离膜301。进一步地,可将卸下的所述第一隔离膜301的第二端翻贴在所述气囊310上,此时在后续步骤S5中可迅速地将卸下所述气囊310和所述第一隔离膜301,从而更快地回装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
请参阅图9,在上述步骤S4中,所述第二隔离膜302形成一类似裙围的裙状结构,所述第二隔离膜30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用所述第二隔离膜302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并密封的方法与用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42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围住并密封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隔离膜302为柔性隔离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优选地,所述第二隔离膜302质地轻且柔软,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第二隔离膜302的材质不限。优选地,所述第二隔离膜302可为聚乙烯隔离膜、聚丙烯隔离膜、聚氯乙烯隔离膜、聚苯乙烯隔离膜、聚甲基丙烯酸酯隔离膜或聚酰胺隔离膜中的一种。
在所述步骤S5中,可在所述第二隔离膜302上设置至少一手套,并可通过第二隔离膜302上的手套卸下所述气囊310和所述第一隔离膜301。所述第二隔离膜302手套的设置方式与所述母隔离膜300手套的设置方式类似。优选地,所述第二隔离膜302的手套可设置于靠近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32的位置。还可在所述第二隔离膜302上设置至少一取物袋,可将卸下的所述第一隔离膜301和所述气囊310放置于所述取物袋中。还可在所述第二隔离膜302上设置至少一透光板,可通过所述透光板观察到密封的空间内部的状况,以便于操作。当设置有转接口204和母隔离膜300时,可不必在所述第二隔离膜302上设置手套、取物袋或透光板,而通过母隔离膜300上设置的手套、取物袋或透光板进行操作。
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回装完毕后,可进一步包括一拆除全部隔离膜的步骤。当设置有转接口204,还可进一步包括一拆除所述转接口204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气冷堆氦气循环风机检修的气氛隔离工艺,过程简单、便于操作、安全便捷,可以有效防止一回路氦气和放射性石墨粉尘的向外扩散,并最大程度地保持一回路氦气冷却剂的纯度,减少核电站检修工作成本,缩短核电站总检修时间。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用一第一隔离膜将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和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围住,密封所述第一隔离膜;
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分离,且分离所述第一隔离膜使所述第一隔离膜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移至检修位;
将一气囊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法兰开口处的所述第一隔离膜上,利用所述气囊将所述法兰开口密封;
用一第二隔离膜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围住,密封所述第二隔离膜;以及
卸下所述气囊和所述第一隔离膜,回装所述氦气循环风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分离所述第一隔离膜,使所述第一隔离膜分离为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上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隔离膜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所述第一隔离膜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分离所述第一隔离膜前,用一第一密封夹将所述第一隔离膜夹住,分割所述第一密封夹与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之间的所述第一隔离膜,使所述第一隔离膜分离为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上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密封夹、所述第一隔离膜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用所述第一密封夹将所述第一隔离膜夹住后,进一步用一第二密封夹将所述第一隔离膜夹住,分割所述第一密封夹和所述第二密封夹之间的所述第一隔离膜,使所述第一隔离膜分离为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上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密封夹、所述第一隔离膜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氦气循环风机移至检修位后,进一步包括一用一盲板密封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上的法兰开口的步骤,具体步骤包括:
用一第三隔离膜将所述盲板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围住,密封所述第三隔离膜;
卸下所述第一隔离膜,用所述盲板将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上的所述法兰开口密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气囊放置在所述法兰开口处的所述第一隔离膜前,进一步包括一卸下所述盲板的步骤,具体步骤包括:
用一第四隔离膜将所述盲板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围住,密封所述第四隔离膜;
起吊盲板,分离所述第四隔离膜,使所述第四隔离膜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移走所述盲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分离所述第四隔离膜,使所述第四隔离膜分离为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盲板上的第二部分,所述第四隔离膜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所述第四隔离膜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盲板形成一密封的空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分离所述第四隔离膜前,用一第三密封夹将所述第四隔离膜夹住,分割所述第四密封夹与所述盲板之间的所述第四隔离膜,使所述第四隔离膜分离为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盲板上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三密封夹、所述第四隔离膜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形成一密封的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用所述第三密封夹将所述第四隔离膜夹住后,进一步用一第四密封夹将所述第四隔离膜夹住,分割所述第三密封夹和所述第四密封夹之间的所述第四隔离膜,使第四隔离膜分离为连接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盲板上的第二部分,并使所述第四密封夹、所述第四隔离膜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盲板形成一密封的空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一检修平台设置于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的连接处,进一步在所述检修平台上放置一转接口作为粘贴所述第一隔离膜、所述第二隔离膜、所述第三隔离膜或所述第四隔离膜的支撑,并设置一母隔离膜将所述转接口和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围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口通过多个支撑体放置在检修平台上,所述转接口为一O型圈,所述O型圈环绕在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外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隔离膜、所述第二隔离膜、所述第三隔离膜或所述第四隔离膜将所述转接口与所述氦气循环风机压力壳围住,并与所述母隔离膜密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母隔离膜设有至少一透光板、至少一手套或至少一取物袋。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隔离膜展平覆盖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的法兰开口上,预先将气囊充满氦气,然后将所述充满氦气的气囊覆盖在展平的所述第一隔离膜上,之后继续充入氦气,使所述气囊的周围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压力壳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气囊的直径与所述法兰开口的内径相同。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膜、所述第二隔离膜、所述第三隔离膜、所述第四隔离膜或所述母隔离膜为聚乙烯隔离膜、聚丙烯隔离膜、聚氯乙烯隔离膜、聚苯乙烯隔离膜、聚甲基丙烯酸酯隔离膜或聚酰胺隔离膜中的一种。
CN201310641701.9A 2013-12-03 2013-12-03 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Active CN103680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1701.9A CN103680651B (zh) 2013-12-03 2013-12-03 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1701.9A CN103680651B (zh) 2013-12-03 2013-12-03 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0651A true CN103680651A (zh) 2014-03-26
CN103680651B CN103680651B (zh) 2016-03-30

Family

ID=5031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41701.9A Active CN103680651B (zh) 2013-12-03 2013-12-03 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065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7603A (zh) * 2018-01-16 2019-07-23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因工程的高温堆控制棒系统检修设备及工艺
CN111883273A (zh) * 2020-07-15 2020-11-0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高温气冷堆吸收球停堆系统拆装用的隔离系统及工艺
CN115171934A (zh) * 2022-07-28 2022-10-1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检修用的气氛隔离装置
CN115188508A (zh) * 2022-07-28 2022-10-1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的拆装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7340A1 (en) * 2000-07-17 2002-04-25 Lewis David W. Motor/ generator using helium for thermal cooling
JP2009287490A (ja) * 2008-05-30 2009-12-10 Yokohama Seiki Kk 往復流型タービンを使用するスターリングエンジン
CN102208217A (zh) * 2011-05-19 2011-10-05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检修的密封结构
CN102243898A (zh) * 2011-05-24 2011-11-16 清华大学 一种高温气冷堆保压检修密封控制系统
JP2013167564A (ja) * 2012-02-16 2013-08-29 Shimizu Corp 閉塞部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7340A1 (en) * 2000-07-17 2002-04-25 Lewis David W. Motor/ generator using helium for thermal cooling
JP2009287490A (ja) * 2008-05-30 2009-12-10 Yokohama Seiki Kk 往復流型タービンを使用するスターリングエンジン
CN102208217A (zh) * 2011-05-19 2011-10-05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检修的密封结构
CN102243898A (zh) * 2011-05-24 2011-11-16 清华大学 一种高温气冷堆保压检修密封控制系统
JP2013167564A (ja) * 2012-02-16 2013-08-29 Shimizu Corp 閉塞部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涛 等: "HTR_10备用主氦风机更换方案设计", 《核动力工程》, vol. 29, no. 2, 30 April 2008 (2008-04-30), pages 70 - 73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7603A (zh) * 2018-01-16 2019-07-23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因工程的高温堆控制棒系统检修设备及工艺
CN111883273A (zh) * 2020-07-15 2020-11-0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高温气冷堆吸收球停堆系统拆装用的隔离系统及工艺
CN115171934A (zh) * 2022-07-28 2022-10-1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检修用的气氛隔离装置
CN115188508A (zh) * 2022-07-28 2022-10-1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的拆装工艺
CN115171934B (zh) * 2022-07-28 2023-09-1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检修用的气氛隔离装置
CN115188508B (zh) * 2022-07-28 2023-11-1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的拆装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0651B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0651B (zh) 高温气冷堆检修的放射性气氛隔离工艺
Giancarli et al. ITER TBM Program and associated system engineering
JP2017524912A (ja) 使用済燃料キャスクから得られる電源
US20140270042A1 (en) Source of electricity derived from a spent fuel cask
CN103035309A (zh) 一种使用研究堆辐照生产同位素的靶件及其生产工艺
CN102208217B (zh) 一种用于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检修的密封结构
CN103366842A (zh) 用于测量从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中卸载的废燃料组件的剩余功率的设备
JP2011089973A (ja) 原子炉用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組立体
GB1448927A (en) Method for continuous testing of the leak-jacket of a sodium- cooled fast reactor
CN104183281B (zh) 光缆电气贯穿件及其加工方法
JP2013104711A (ja) 液体金属冷却原子炉
CN102439667A (zh) 待安装在可变的净空间隙中的辐射屏蔽体
CN109712772A (zh) 一种超导磁体氦进管绝缘处理方法
CN111819636A (zh) 具有用于控制杆驱动机构的驱动马达的冷却腔室的核反应堆模块
CN103498816B (zh) 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承压法兰结构
CN106855158A (zh) 双层套管结构及核反应堆
CN104103326B (zh) 一种用于安全壳外隔离阀密封检测的装置
CN106352155A (zh) 核电站一回路逆止阀带压密封检修方法
CN206740890U (zh) 一种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采集单元外壳
CN202601221U (zh) 陶瓷引出线密封结构
JP2011061027A (ja) 熱電発電装置
KR20180079990A (ko) 발전소 정전시 피동 노심냉각 기능을 구비한 원자력 발전소
CN108239751A (zh) 高温真空集热管内壁阻氢涂层制备装置
CN112635093B (zh) 一种基于90Sr同位素的温差发电装置
JP2015111052A (ja) 発電プラントにおける汚染拡大防止方法及び遮へい方法、並びに発電プラント内部の調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