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261A - 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 - Google Patents

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261A
CN103676261A CN201210350161.4A CN201210350161A CN103676261A CN 103676261 A CN103676261 A CN 103676261A CN 201210350161 A CN201210350161 A CN 201210350161A CN 103676261 A CN103676261 A CN 103676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ayer
optically variable
different
variable an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01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6261B (zh
Inventor
柯光明
陈庚
周基炜
王斌
刘卫东
黄小义
纪小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Institute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Institute of Pri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3501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6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6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6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其中,所述光变防伪元件包括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与防伪效果,增加防伪产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尤其是一种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
背景技术
由于彩色复印机和成像系统的不断普及和各种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导致了伪造有价物品现象的不断增多。出于防止假冒和伪造的目的,有价物品例如证照、有价证券和名牌产品等经常配置有防伪元件,以便通过防伪元件对该有价物品的真实性进行检验,同时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
目前,在防伪技术领域中,已经开发出多种具有防伪功能的安全元件。例如:采用一线防伪技术或大众防伪技术开发出来的安全元件,普通人群直接通过肉眼观察或简单触摸等方式,即可以识别该安全元件。利用光学可变技术(以下简称:光变技术),可以有效识别通过复印、扫描等伪造方式对有价物品被假冒、伪造。由于光变技术中采用的成像系统记录的是被复制品表面的散射光信息,因此,通过复印、扫描等伪造方式无法复制出具有光变效果的伪造品。并且,利用光变技术制作成的防伪元件(也称为:光变元件)具有随角变色特征,易于被大众识别,有助于从流通领域阻止伪造品的传播。光学可变元件即为采用一线防伪技术的安全元件,从人眼视觉特征来看,可以在不同角度给观察者展现出不同的视觉图像,例如:不同的色彩,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图案颜色的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利用这样的防伪特征可方便观察者快速地对有价物品的真伪做出判断,保护大众的切身经济利益,并从最广泛的领域中阻截伪造物品的流通,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光学可变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市场化,伪造手段逐渐提高,使光学可变元件越来越容易于被效仿,降低了其防伪性能。例如:全息光变技术的市场化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可以轻易得到全息光变产品;随着具有随角变色效果的光变颜料的制作技术逐渐普及,其成本也越来越低,易于获得;近几年来,具有随角变色效果的多层光学膜在礼品及高档商品包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得随角变色的光学可变技术的防伪功效受到了挑战。因此,采用一线防伪技术或大众防伪技术开发出来的安全元件的防伪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挑战,甚而至于伪造特征完全可以以假乱真,使得公众无法识别其标识的物品的真实性,对生产、销售真实物品的商家带来经济损失。
目前,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很多新型的防伪元件应运而生,但是公众能否尽快对其熟悉和适应,以便对防伪元件所应用的物品的真伪做出正确判断,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为了应对伪造品的不断膨胀,为了采用方便大众识别的防伪手段,防伪元件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
在其中一种利用液晶层作为光变材料的防伪元件中,用同颜色的左旋液晶材料和右旋液晶材料套印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图案,通过圆偏振片观察该防伪元件时,由于不同旋向的液晶材料对同一种旋向的偏振光的反射强度存在差别,因此可观察到明暗不同的线条、图案,从而识别肉眼不可见的隐藏图案。但是,这种防伪元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精确的套印,对印刷设备套印精度的要求很高,不易于实现。
在另一种基于偏振光效应的防伪元件中,含有线性光聚合材料(以下简称:PPN)层,经过线性偏振紫外光的分步曝光,在PPN层的不同区域产生不同方向的取向,在PPN层上面覆盖一层液晶预聚合物(LCP),液晶分子沿PPN取向方向进行排列并在紫外光作用下进行交联固化,形成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双折射相位延迟层。通过偏振片观察该防伪元件,可以观察到隐藏信息,转动偏振片或防伪元件,隐藏信息在阴阳之间互换。虽然该发明的防伪元件具有隐藏的、通过偏振片可识别的精细阴阳信息特征,具有很高的防伪难度和防伪水平,但由于偏振片的使用不便于大众识别,因此影响其实际防伪效果。如果精细阴阳信息特征能摆脱偏振片的限制,大众能够通过肉眼就能直接识别精细阴阳信息特征,其防伪效果就会大大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以提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与防伪效果,增加防伪产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变防伪元件,包括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可选地,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25。
可选地,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与第一液晶层接触的线性光聚合材料层,所述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具有分子排列有序度不同的微区域,所述第一液晶层中与所述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接触的液晶分子按照所述微区域的分子取向进行排列取向。
可选地,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一层基材以及存在于所述基材表面局部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液晶层接触的各向同性涂层,所述基材具有各向异性表面,所述基材的一侧表面或该表面的局部区域分别与所述各向同性涂层以及所述第一液晶层接触。所述基材具体为各向异性基材;或者,所述基材具体为各向同性基材,所述各向同性基材的表面经过摩擦处理转变为各向异性表面。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液晶层为由向列型液晶薄膜材料制成的向列相液晶层或者由胆甾型液晶薄膜制成的胆甾液晶层;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至少还包括一层与第一液晶层接触的胆甾液晶层,该胆甾液晶层内液晶分子的取向度与其接触的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取向度一致。
可选地,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至少存在于元件局部区域的深色背景层。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深色背景层具体为承载有基于防伪特征材料编码而成并通过机读方式进行识别的编码信息的机读信息层;
所述防伪特征材料包括全息材料、荧光材料、软磁性材料、硬磁性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红外反射材料、红外荧光材料、红外上转换材料、热致发光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压致发光材料、压致变色材料、摩擦发光材料、摩擦变色材料、电致发光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磁性与导电材料、同色异谱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局部镂空的金属层,所述局部镂空的金属层形成金属镂空图文。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光学微结构层,所述光学微结构层可以是全息模压层或光学微透镜层等。可选地,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位于最下面一层的胶粘层,用于将所述光变防伪元件粘连在其它物品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所述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使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不同区域接受不同能量的电磁波曝光,形成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取向强度的微区域;
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固化,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所述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使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至少一个区域不受电磁波曝光,并使所述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其它区域接受电磁波的曝光,形成不同区域取向强度差别明显的微区域;
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固化,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别明显的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上述两种制作方法中,具体通过调节所述电磁波的能量,使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曝光所用电磁波优选为线性偏振紫外光。可选地,具体通过光掩模版对所述性光聚合材料层进行电磁波曝光,所述光掩模版具有阳文图文或阴文图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所述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具有各向异性表面的基材的表面局部形成各向同性涂层;
在各向异性表面与各向同性涂层表面形成第一液晶层,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伪产品,包括物品,所述物品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
可选地,所述光变防伪元件以贴膜、贴标、贴条、透明窗、光学宽条或开窗安全线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物品上。
可选地,所述物品包括证券、票据、有价证照、商品标识、商品包装、证明文件与防伪证卡。
可选地,所述物品包括钞票、股票、证书、支票、信用卡、银行存折、身份证、护照、入场券与机票。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由于光变防伪元件中包括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其中,两个各向异性区域中的液晶分子取向度的不同,可以是一个区域液晶分子完全取向另一个区域液晶分子完全不取向,也可以是一个区域液晶分子的取向度较高另一个区域液晶分子的取向度较低。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防伪元件中,不同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取向度,由于目前大多液晶材料本身接近透明,如果光变防伪元件一个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较高的分子取向度,该区域对可见光具有高透射率;另一个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低的分子取向度,那么该区域对可见光的透射率就低。在透射光下观察该光变防伪元件,透射率高的区域构成亮色调,透射率低的区域构成暗色调,形成阴阳对比效果。如果在反射光下观察该光变防伪元件,由于液晶材料本身接近透明,对可见光几乎不吸收,透射率高的区域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低,构成暗色调区域,透射率低的区域对可见光的反射率相对较高,构成亮色调区域,因此形成阴阳对比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防伪元件的液晶层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的差值大于0.15时,肉眼可观察到阴阳对比效果,优选地,该差值大于0.25时,肉眼可观察到较明显的阴阳对比效果。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在透射或反射条件下不同区域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透射率或反射率,形成明暗区域,从而实现肉眼可识别、可直接观察到的阴阳信息特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肉眼可识别”是指观察者不借助任何特殊的工具或仪器即可直接观察和识别。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变防伪元件,摆脱了偏振片的限制,大众能够通过肉眼就能直接识别精细阴阳信息特征,从而大大提高了光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与防伪效果,增加了设置有该光变防伪元件的防伪产品的安全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防伪产品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一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二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三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四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五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六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七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液晶材料在液晶显示领域已经得到的广泛的应用,液晶材料分子(以下简称为液晶分子)只有经过充分的取向排列,才能显示出液晶材料内在的光学性能。例如,在显示领域液晶分子经过充分取向后能够诱导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并调制光通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显示。液晶分子取向的优劣直接影响所制成的显示器质量的好坏。在本发明的以下各实施例中,“液晶分子取向度”是指液晶分子沿指向矢排列的程度。
图1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包括一层液晶层101,为清楚起见,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将该液晶层101称为第一液晶层101,该第一液晶层101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此时,第一液晶层101中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由于分子取向度不同形成肉眼可观察到的阴阳信息特征,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第一液晶层101中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由于分子取向度不同所形成的阴阳对比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肉眼可识别”是指观察者不借助任何特殊的工具或仪器即可直接观察和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液晶层101中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越大,阴阳对比效果越明显。示例性地,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25时,肉眼可观察到较明显的阴阳对比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光变防伪元件,由于包括第一液晶层101,该第一液晶层101至少具有两个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其中一个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高的分子取向度,由于目前大多液晶材料本身接近透明,如果一个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高的取向度,该区域对可见光具有高的透射率;另一个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低的分子取向度,那么该区域对可见光的透射率就低。在透射光下观察该光变防伪元件,高透射率的区域构成亮色调,透射率低的区域构成暗色调,形成阴阳对比效果。如果在反射光下观察该元件,由于液晶材料本身接近透明,对可见光几乎不吸收,透射率高的区域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低,构成暗色调区域,透射率低的区域对可见光的反射率相对较高,构成亮色调区域,因此阴阳对比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由于不同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取向度,在透射或反射条件下不同区域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透射率或反射率,形成明暗区域,从而实现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阴阳对比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中第一液晶层具有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该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是由与其接触的线性光聚合材料层决定的。示例性地,可以通过如下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制作上述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在基材上涂布线性光聚合材料溶液,干燥得到线性光聚合材料层;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案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形成不同区域选择性取向的微区域,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取向强度(也即:取向度),因此决定了与其接触的液晶各向异性层(也即:液晶层)不同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取向度。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第一液晶层101:
201,使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不同区域接受不同能量的电磁波曝光,形成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取向强度的微区域;
202,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固化,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一液晶层101,该第一液晶层101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基于图2所示实施例形成的光变防伪元件中,在透射光或反射光条件下,第一液晶层101的不同区域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透射率或反射率,形成明暗区域,从而实现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阴阳对比效果。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第一液晶层101:
301,使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至少一个区域不受电磁波曝光,并使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其它区域接受强电磁波曝光,形成不同区域取向强度差别明显的微区域;
302,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固化,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别明显的第一液晶层101,该第一液晶层101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基于图3所示实施例形成的光变防伪元件中,在透射光或反射光条件下,第一液晶层101的不同区域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透射率或反射率,形成明暗区域,从而实现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阴阳对比效果。
具体地,在图2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具体可以调节线性偏振紫外光的曝光能量,使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其中的电磁波具体可以是线性偏振紫外光。
另外,在图2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具体通过光掩模版对所述性光聚合材料层进行电磁波曝光。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第一液晶层101:
401,透过光掩模版对线性光聚合层进行首次曝光;
402,移去掩模版,并用不同能量的电磁波,例如线性偏振紫外光,对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进行二次曝光,或者移去掩模版后不再进行二次曝光,形成不同区域取向强度差别明显的微区域;
其中,线性光聚合材料层中进行二次曝光的区域分子取向程度高于不进行二次曝光的区域。
403,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固化,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一液晶层101,该第一液晶层101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光掩模版,指一种不同区域对光特别是紫外光的透过率不同的模版,例如,光掩模版由图案、文字或符号组成,图文与背景之间对紫外光的透过率存在反差,光掩模版具有阳文或阴文图文。
基于图4所示实施例形成的光变防伪元件中,在透射光或反射光条件下,第一液晶层101的不同区域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透射率或反射率,形成明暗区域,从而实现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阴阳对比效果。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光掩模版具有阳文图文或阴文图文,因此,透过光掩模版对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进行曝光,形成不同区域取向强度不同的微区域,随之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一液晶层101,因此,在透射光或反射光条件下观察第一液晶层101时肉眼可直接观察到图文的阴阳对比效果。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第一液晶层101:
501,在具有各向异性表面的基材的表面局部形成各向同性涂层;
502,在各向异性表面与各向同性涂层表面形成第一液晶层101,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一液晶层101,该第一液晶层101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再参见图1,在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与第一液晶层101接触的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该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表面具有分子排列有序度不同的微区域,第一液晶层101中与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表面接触的液晶分子按照微区域的分子取向进行排列取向。
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表面不同区域分子排列方向不一致,从而在第一液晶层101中形成隐藏阴阳图文信息。
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在第一液晶层101中形成隐藏阴阳图文信息:在基材上涂布一定浓度的线性光聚合物(PPN)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在涂层上方放置带有所需图文图案的光掩模版,用一定方向的线性偏振紫外光照射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这样,被光照射到区域的PPN分子就会按照线性偏振紫外光的方向进行排列,然后去除掩模版用另外方向的线性偏振紫外光对PPN层再次曝光。然后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得到第一液晶层101,第一液晶层101中具有双折射性质的液晶分子按照在不同方向选择性定向的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方向排列,从而在光变防伪元件中载入了隐藏阴阳图文信息。
另外,也可以基于光定向原理,利用不同方向的线性偏振紫外光透过光掩模版对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曝光,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形成不同区域选择性取向的微区域,第一液晶层101中位于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的液晶分子按照该微区域的方向进行充分的排列取向,形成通过偏振片识别隐藏阴阳图文信息的光变防伪元件。光变防伪元件不同微区域的液晶分子经过充分的取向,具有一致的液晶分子取向度,因此得到阴阳对比效果明显的隐藏阴阳图文信息,第一液晶层101中不同区域的液晶分子只是取向方向不同,当线偏振光进入光变防伪元件时,有的区域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与线偏振光的方向相同,偏振光经过此区域方向不变,出射光透过线偏振片,观察到此区域为亮色调;有的区域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与线偏振光的方向不同,偏振光经过此区域方向发生改变,产生光学延迟,出射方向发生改变的偏振光至少有部分不能透过线偏振片,因此透过偏振片观察到此区域为暗色调,由于亮色调区域和暗色调区域出射光的强度存在差别,因此在视觉上感觉到阴阳对比效果。
图6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图1所示的各光变防伪元件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中,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一层基材103以及存在于基材103表面局部区域并与第一液晶层101接触的各向同性涂层104,其中的基材103具有各向异性表面,基材103的一侧表面或该表面的局部区域分别与各向同性涂层104以及第一液晶层101接触。
在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中,第一液晶层101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由与其接触的存在于光变防伪元件局部区域的各向同性涂层104以及同时与各向同性涂层104和第一液晶层101接触的具有各向异性表面的基材103决定的。具体地,该基材103本身可以是各向异性的,因此对与其接触的液晶分子具有取向作用;该基材103本身也可以是各向同性的,但通过对基材表面进行摩擦处理,使其具备各向异性的表面,对与其接触的液晶分子具有取向作用。
具体地,可以在具有各向异性表面的基材103上局部印刷各向同性胶液,干燥,然后在干燥得到的各向同性涂层104上面满版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紫外固化得到第一液晶层101。直接与基材103接触区域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向由基材103表面各向异性的方向矢决定,这些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高的取向度,而与各向同性涂层104直接接触区域的液晶分子由于没有外在的驱动力影响其排列取向,因此处于无排列状态,液晶分子的取向度低。因此,本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由于不同区域的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取向度,在透射或反射条件下不同区域对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透射率或反射率,形成明暗区域,从而实现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阴阳对比效果。各向同性涂层104对可见光具有高透射率,优选为透明的胶层,且可以将各向同性涂层104以阴文或阳文图文的形式印刷在基材104局部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将光变防伪元件并应用于有价物品后,即可将基材103保留,也可将基材103剥离除去。
再参见图6,在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第二液晶层105,该第二液晶层105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基材103的另一侧表面分别与各向同性涂层104以及第二液晶层105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限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第二层液晶层:在具有各向异性表面的基材103的另一侧表面局部印刷各向同性胶液,干燥;然后,在干燥后得到的各向同性涂层104上面满版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紫外固化,或者,涂布线性光聚合材料溶液,干燥,透过光掩模版对干燥后得到的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进行曝光,移去掩模版后不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形成不同区域取向强度差别明显的微区域,然后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固化;从而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二液晶层105。实际应用中,在透射或反射条件下,可以优选第一液晶层101和第二液晶层105分别具有阳文/阴文或阴文/阳文的对比效果,且第一液晶层101和第二液晶层105的图文是套准的。套准是指,两个液晶层的图文的组合对准,例如,第一液晶层101的图案是树干,第二液晶层105图案是树叶,树叶套准到树干上准确的位置。在同一观察条件下,例如反射光条件下,第一液晶层101和第二液晶层105两个各向异性液晶层形成图文阴阳对比效果,在另一观察条件下,例如透射光条件下,第一液晶层101和第二液晶层105两个各向异性液晶层形成的图文阴阳对比效果互换。
示例性地,第一液晶层101和/或第二液晶层105,具体可以是由向列型液晶薄膜材料制成的向列相液晶层或者由胆甾型液晶薄膜制成的胆甾液晶层,实际应用中可以优选向列相液晶层作为第一液晶层101和/或第二液晶层105。
图7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与第一液晶层101或第二液晶层105接触的胆甾液晶层106,为清楚起见,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称为第一胆甾液晶层106,该第一胆甾液晶层106内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由与其接触的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向决定,即:第一胆甾液晶层106内液晶分子的取向度与其接触的第一液晶层101或第二液晶层106的液晶分子取向度一致。第一胆甾液晶层106内不同区域液晶分子的取向度不同,与液晶层液晶分子取向度高的区域接触的胆甾液晶分子同样具有高的取向度,这个区域的胆甾液晶具有高的反射率;与液晶层液晶分子取向度低的区域接触的胆甾液晶分子同样具有低的取向度,这个区域的胆甾液晶具有低的反射率。这样,第一胆甾液晶层106不同区域的反射率存在差别。改变观察角度,整个第一胆甾液晶层106的颜色发生改变,反射光的波长向短波变化,不同胆甾液晶区域由于液晶分子取向度的差别,不仅反射光的波长向短波变化,而且由于反射光的强度存在差别,图文呈现出阴阳互变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图7仅示出了第一胆甾液晶层106与第一液晶层101接触的示例,对于第一胆甾液晶层106与第二液晶层105接触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其结构。
再参见图7,在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光变防伪元件还可以包括第二胆甾液晶层107,即:该光变防伪元件具有两层胆甾液晶层,该第二胆甾液晶层107与第一胆甾液晶层101接触,或者,与第一液晶层101和第二液晶层105中不与第一胆甾液晶层106接触的第二液晶层105或第一液晶层101接触。图7仅示出了第二胆甾液晶层107与第一胆甾液晶层101接触的示例,对于第二胆甾液晶层107与第一液晶层101和第二液晶层105中不与第一胆甾液晶层106接触的第二液晶层105或第一液晶层101接触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其结构。
不同观察角度下第一胆甾液晶层106与第二胆甾液晶层107反射光的波长可以从近红外到可见、可见到可见、或从可见到紫外。不同胆甾液晶层反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可选择第一胆甾液晶层106具有与第二胆甾液晶层107具有相同的手性征,或不同的手性征。
胆甾液晶分子的螺旋排列结构,可以实现胆甾液晶随角变色的效果的物理光学特征,例如,从垂直到倾斜观察元件的颜色从红色变为绿色,而且在不同区域胆甾的反射率存在差别,从而增强了光变防伪元件的观察效果。
另外,再参见图7,在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光变防伪元件还可以包括至少存在于元件局部区域的深色背景层108,该深色背景层108可以位于光变防伪元件已有结构的最上一层,也可以位于基材103已有结构的最下一层。示例性地,光变防伪元件可以包括多层深色背景层108。图7仅示出了该深色背景层108可以位于基材103已有结构的最下一层的一个示例,对于深色背景层108可以位于基材103已有结构的最上一层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其结构。光变防伪元件除了具有深色背景层外,还可包括遮盖层等浅色涂层,深色背景层与浅色涂层的不同涂层之间可根据需要进行套印,例如,可以采用印刷、激光刻蚀、化学腐蚀等各种方法进行套印。该深色背景层108具体可以存在于整个光变防伪元件中,或以图文的形式存在于光变防伪元件的局部区域,以阴文或阳文的形式存在于光变防伪元件的局部区域。
示例性地,上述深色背景层108具体可以为承载有基于防伪特征材料编码而成并通过机读方式进行识别的编码信息的机读信息层。其中,防伪特征材料具体可以包括全息材料、荧光材料、软磁性材料、硬磁性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红外反射材料、红外荧光材料、红外上转换材料、热致发光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压致发光材料、压致变色材料、摩擦发光材料、摩擦变色材料、电致发光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磁性与导电材料、同色异谱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不同防伪特征材料具体可以包括在一层深色背景层中,或包括在不同深色背景层中,或根据需要包括在光变防伪元件的其它层中。
图8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上述各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相比,该实施例的发明光变防伪元件还还包括局部镂空的金属层109,该局部镂空的金属层109形成金属镂空图文。其中的金属层109可以是镀铝层也可以是镀其它金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的形成局部镂空的金属层109:在镀有金属层的基材103镀有金属层的薄膜表面局部涂布保护层,用碱液将未保护的金属层区域脱掉,然后涂布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用线性偏振紫外光透过光掩模版对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曝光,然后涂布液晶预聚物层,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一液晶层101。示例性地,金属镂空图文与光掩模版图文是套准的。光学防伪元件设置胆甾液晶层、局部镂空的金属层后,便可以具有局部镂空的金属层形成的金属镂空文字、胆甾液晶层具有的随角变色效果、以及液晶层形成的肉眼可观察到的图文阴阳互变特征。
进一步示例性地,再参见图8,光变防伪元件还可以包括光学微结构层110,该光学微结构层110表面具有全息的光学微结构以实现全息效果,从而增强光变防伪元件的防伪性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光学微结构层:在基材103表面涂布全息模压涂层,然后对全息模压涂层进行模压加工,形成光学微结构层110。示例性地,该光学微结构层110具体可以是全息模压层或光学微透镜层等。
进一步示例性地,再参见图8,光变防伪元件还可以包括位于最下面一层的胶粘层111,用于将光变防伪元件粘连在其它物品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可用于有价值的物品防伪。该光变防伪元件与物品结合的表面设置胶粘层后,有利于将光变防伪元件设置在需要防伪的物品上,将光变防伪元件与物品结合起来。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中,所使用的保护层和胶粘层材料可根据不同材料的具体特性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中液晶层的液晶材料,可以来自商业化产品,例如MERCK、BASF、PORTALS、WACKER、ROLIC等公司的产品,尤其是ROLIC和MERCK公司提供的液晶系列产品。
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具有多层结构,可根据需要将不同特征的信息层置于基材103的同侧或异侧,将各信息层,例如,金属层、全息模压层、液晶层和深色背景层,置于基材103的同侧时,在信息层表面设有保护层,有利于提高本发明实施例光变防伪元件的耐流通性能,具体设置方式可按照常规方法,例如涂布于相应层面。本发明实施例光变防伪元件的各信息层可以单独在基材103上成型,然后复合在一起。可以在信息层与基材103间设置剥离层,待各信息层复合成型后,将基材103剥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伪产品,包括物品,例如,有价物品,该物品具体可以是证券、票据、有价证照、商品标识、商品包装、证明文件、防伪证卡等,或者也可以是钞票、股票、证书、支票、信用卡、银行存折、身份证、护照、入场券、机票等。该物品上设置有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示例性地,该光变防伪元件具体可以以贴膜、贴标、贴条、透明窗、光学宽条或开窗安全线的形式设置在物品上,便于公众或专业部门根据物品上的光变防伪元件对物品的真伪进行检测识别。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防伪产品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应用中,适于涂布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配方溶液、油墨及胶液的基材可以示例性地选择采用透明塑料,例如,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聚丙烯(Propene Polymer,简称: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苯乙烯(Poly Styrene,简称:PS)、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简称:PVC)、聚酰胺(Poly A,以下简称:P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双轴向聚丙烯(Biaxially-orientedPolypropylene,简称:BOPP)等材质,优选具有各向异性的透明塑料基材,并通过公知的涂布方式,例如丝棒、照相凹版、柔版、胶印、丝网等,将各种配方溶液、油墨及胶液分别涂布在透明塑料基材上,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干燥或定向固化。
以下以应用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光变防伪元件的应用做进一步说明。
图10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一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应用实施例中,以PET作为基材103,用各向同性胶液通过照相凹版在双向拉伸的PET基材103表面印刷阳文文字,例如阳文文字PEOPLE,干燥,形成存在于PET基材103表面局部区域的透明的各向同性涂层104。然后在各向同性涂层104表面涂布向列相液晶预聚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简称:LCP)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形成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作为第一液晶层101,该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同时与各向同性涂层104以及PET基材103上不存在各向同性涂层104的区域接触。由于双向拉伸PET基材103具有各向异性,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与PET基材103直接接触的液晶分子沿着PET基材103的光轴方向排列取向,经检测这部分液晶分子的平均取向度为0.44,而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与各向同性涂层104接触的液晶分子由于没有外在的促使其排列取向的驱动力,这部分液晶分子的取向度较低,平均取向度为0.19。由于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别较大,反射光下与各向同性涂层104接触区域的液晶层反射率比与PET基材103直接接触区域液晶分子反射率高,透射光下与各向同性涂层104接触区域的液晶层透射率比与PET基材103直接接触区域液晶分子透射率低。因此,能看到各向同性涂层104形成的文字PEOPLE,反射光下PEOPLE文字为阴文,透射光下PEOPLE文字为阳文。
图11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二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应用实施例中,以各向同性的TAC作为基材103,用绒布对各向同性的TAC基材103的薄膜表面进行摩擦处理,使其具备各向异性的表面,用各向同性胶液通过照相凹版在TAC基材103表面印刷阴文五角星,干燥,形成存在于TAC基材103表面局部区域的透明的各向同性涂层104。然后在各向同性涂层104表面涂布胆甾液晶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形成胆甾液晶层1012作为第一液晶层101。在胆甾液晶层1012表面用深色窄波红外油墨与五角星套印阴文文字CHINA。其中,深色窄波红外层可作为光变防伪元件中的深色背景层108,五角星和文字CHINA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可以将文字CHINA放在五角星之间的间隙内。由于对TAC基材103进行摩擦处理形成了各向异性表面,胆甾液晶层1012中与TAC基材103直接接触的液晶分子沿着摩擦方向排列取向,经检测这部分液晶分子的平均取向度为0.75,而胆甾液晶层1012中与各向同性涂层104接触的液晶分子由于没有外在的促使其排列取向的驱动力,这部分液晶分子的取向度较低,平均取向度为0.20。由于胆甾液晶层1012中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别较大,在一定观察角度下能看到比背景亮的五角星,转动一定角度,能看到比背景暗的五角星。通过改变观察角度,能观察到胆甾液晶层1012的随角变色效果,同时能看到阴文文字CHINA,在红外识别仪下能观察到阴文文字CHINA的成像信息。
图12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三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应用实施例中,以PP作为基材103,在PP基材103上涂布光定向聚合材料(LPP)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光定向聚合物层作为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上方放置有阳文文字的光掩模版,其中的阳文文字例如CHINA,用一定角度的线性偏振紫外光,例如波长为320nm、能量为26mJ/cm2的紫外光,照射光定向聚合物层。这样,光定向聚合物层中被光照射到的光定向材料分子就会沿线性偏振紫外光方向排列。然后除去光掩模板,用另外角度的线性偏振紫外光,例如波长为320nm、能量为2.6mJ/cm2的紫外光,照射光定向材料,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内就形成了在不同方向选择性定向的各向异性微区域,形成光定向材料层。然后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表面涂布向列相液晶预聚物(LCP)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形成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作为第一液晶层101。测量获知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用强线性偏振紫外光能量曝光区域的液晶分子取向度与用弱线性偏振紫外光能量曝光区域的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值为0.36。由于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别较大,在反射和透射条件下,能分别看到光掩模板所形成的阴阳效果的文字CHINA。
根据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另一个应用实施例,再参见图12,可以在图12所示的应用实施例中,在PP基材103的另一侧面涂布光定向聚合材料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光定向聚合物层作为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上方放置有阴文文字的光掩模版,其中的阴文文字例如PEOPLE。用一定角度的线性偏振紫外光,例如波长为320nm、能量为26mJ/cm2的紫外光,照射光定向聚合物层。这样,光定向聚合物层中被光照射到的光定向材料分子就会沿线性偏振紫外光方向排列,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202内就形成了在不同方向选择性定向的各向异性微区域。然后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表面涂布向列相液晶预聚物(LCP)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得到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作为第二液晶层105。测量获知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用强线性偏振紫外光能量曝光区域的液晶分子取向度与未曝光区域的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值为0.50。由于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别较大,在反射和透射条件下,能分别看到PP基材103两面阴阳效果相对的文字CHINA和PEOPLE。
进一步地,在图12所示的另一个应用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光变防伪元件的两面涂布透明胶粘剂保护层,干燥,然后在其中一面涂布透明的胶粘剂,干燥。将光变防伪元件贴在带有五角星形孔的钞票上,形成透明窗。在反射和透射条件下,能分别看到PP基材103两面阴阳效果相对的文字CHINA和PEOPLE。
图13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四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应用实施例中,以PET作为基材103,在PET基材103上涂布光定向聚合材料(LPP)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光定向聚合物层作为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上方放置有阴文五角星的光掩模版,用一定角度的线性偏振紫外光,例如波长为320nm、能量为26mJ/cm2的紫外光,照射光定向聚合物层,这样,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内就形成了在不同方向选择性定向的各向异性微区域,形成光定向材料层。然后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表面涂布向列相液晶预聚物(LCP)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形成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作为第一液晶层101。测量获知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用线性偏振紫外光曝光区域的液晶分子取向度为与未曝光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为差值为0.40。由于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别较大,在反射和透射条件下,能分别看到光掩模板所形成的阴阳效果的五角星。
图14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五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与图13所示的应用实施例相比,该应用实施例中,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的厚度为λ/4,在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表面涂布胆甾液晶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胆甾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胆甾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形成第一胆甾液晶层106。在第一胆甾液晶层106表面套印深色磁性油墨(形成磁性区域601)和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吸收具有明显反差的浅色红外油墨(形成红外区域602),形成作为深色背景层108的机读信息层。形成本发明应用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在一定角度下观察本发明应用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能看到比背景亮的五角星,转动一定角度能看到比背景暗的五角星,用偏振片观察该光变防伪元件,能看到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的五角星,转动偏振片,五角星在阴阳间互换。机读信息层中浅色红外油墨信息可通过多波段红外识别仪识别。磁性区域601的宽度和间隔构成磁性编码信息,该磁性编码可通过相应的磁性检测仪检测。
根据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另一个应用实施例,可以在图14所示的应用实施例光变防伪元件基材103的另一侧面,涂布全息模压层胶液,干燥除去溶剂,对得到的全息模压层110进行模压,然后在全息模压层110上镀铝,在铝层上方涂布阳文保护胶,然后用碱液将未保护的铝层区域脱掉,得到局部镂空的金属层109,形成金属镂空文字。该应用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除了具有肉眼可观察到的阴阳效果的五角星,还可用偏振片观察到具有阴阳效果的五角星,以及具有机读红外特征和磁性编码外,肉眼还可观察到全息光变特征和金属镂空文字。
图15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六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图14所示应用实施例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基材103的另一侧面表面涂布胆甾液晶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胆甾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胆甾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形成第二胆甾液晶层107,然后在第二胆甾液晶层107表面套印深色磁性油墨(形成磁性区域601)和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吸收具有明显反差的浅色红外油墨(形成红外区域602),形成作为深色背景层108的机读信息层。形成本发明应用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不同观察角度下第一胆甾液晶层106反射绿色到蓝色的电磁波,不同观察角度下第二胆甾液晶层107反射近红外到红色的电磁波。在垂直角度下观察该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能看到比背景亮的五角星,转动元件至观察角度为45℃时,五角星消失。垂直角度下用偏振片观察该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能看到五角星,转动偏振片,五角星在阴阳间互换。机读信息层中浅色红外油墨信息可通过多波段红外识别仪识别。磁性区域601的宽度和间隔构成磁性编码信息,该磁性编码可通过相应的磁性检测仪检测。
图16为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第七个应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应用实施例中,以PET作为基材103,在PET基材103上涂布光定向聚合材料(LPP)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光定向聚合物层作为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上方放置有阳文文字CHINA的光掩模版,然后在阳文文字版上面旋转放置阴文文字PEOPLE的光掩模版,并注意阳文文字和阴文文字错开。其中,阳文文字的光掩模版可以是文字部分不透光而背景部分透光,阴文文字的光掩模版则相反。用一定角度的线性偏振紫外光,例如波长为320nm、能量为26mJ/cm2的紫外光,照射光定向聚合物层,这样,被光照射到的光定向材料分子就会就会沿线性偏振光方向排列,然后除去阴文光掩模板用另外角度的线性偏振紫外光,例如波长为320nm、能量为2.6mJ/cm2的紫外光,照射光定向材料层,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内就形成了在不同方向选择性定向的各向异性微区域,形成光定向材料层。然后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102表面涂布向列相液晶预聚物(LCP)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形成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作为第一液晶层101。在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表面涂布胆甾液晶溶液,干燥除去溶剂得到胆甾液晶预聚物。在惰性气氛下用紫外光将胆甾液晶预聚物交联固化,形成第一胆甾液晶层106。在第一胆甾液晶层106表面套印深色硬磁性油墨和深色软磁性油墨,形成作为深色背景层108的磁性涂层,在磁性涂层表面镀铝,形成遮盖层111,从而实现可通过相应仪器识别的防伪特征,增强光变防伪原件的防伪性能。由于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层1011中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别较大,在一定观察角度下能看到比背景亮的文字CHINA,转动一定角度,能看到比背景暗的文字CHINA,用偏振片观察该应用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能看到隐藏文字PEOPLE,转动偏振片,文字PEOPLE在阴阳间互换。变化观察角度能看到第一胆甾液晶层106的随角变色效果。磁性区域的宽度和间隔构成磁性编码信息,该磁性编码可通过相应的磁性检测仪检测。
根据本发明光变防伪元件的另一个应用实施例,可以在图16所示的应用实施例光变防伪元件中,在实施例6所述元件深色涂层的表面涂布遮盖银墨,干燥,得到遮盖层,然后在遮盖层表面涂布胶粘剂,干燥,然后将得到的光变防伪元件分切成一定宽度的安全线,将在抄纸过程中将安全线施放到钞票纸中,形成开窗安全线。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至少具有一层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液晶光学各向异性层(即:液晶层),不同区域内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值至少大于0.15,可以优选大于0.25。该液晶光学各向异性层可以优选为向列相液晶层,该光变防伪元件还可以具有一层胆甾液晶层及深色背景层。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变防伪元件除了具有随观察角度变化元件的颜色随着变化外,还具有通过肉眼可识别由于液晶各向异性层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形成的阴阳信息特征,以及通过机具识别的二线机读防伪信息特征,全息光变特征及金属镂空图文。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24)

1.一种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防伪元件包括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与第一液晶层接触的线性光聚合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一层基材以及存在于所述基材表面局部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液晶层接触的各向同性涂层,所述基材具有各向异性表面,所述基材的一侧表面或该表面的局部区域分别与所述各向同性涂层以及所述第一液晶层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具体为各向异性基材;或者
所述基材具体为各向同性基材,所述各向同性基材的表面经过摩擦处理转变为各向异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为向列相液晶层或者胆甾液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一层与第一液晶层接触的胆甾液晶层,该胆甾液晶层内液晶分子的取向度与其接触的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取向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至少存在于元件局部区域的深色背景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背景层具体为承载有基于防伪特征材料编码而成并通过机读方式进行识别的编码信息的机读信息层;
所述防伪特征材料包括全息材料、荧光材料、软磁性材料、硬磁性 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红外反射材料、红外荧光材料、红外上转换材料、热致发光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压致发光材料、压致变色材料、摩擦发光材料、摩擦变色材料、电致发光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磁性与导电材料、同色异谱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局部镂空的金属层,所述局部镂空的金属层形成金属镂空图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光学微结构层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微结构层具体为全息模压层或光学微透镜层。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防伪元件还包括位于最下面一层的胶粘层,用于将所述光变防伪元件粘连在其它物品上。
14.一种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不同区域接受不同能量的电磁波曝光,形成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取向强度的微区域;
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固化,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15.一种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至少一个区域不受电磁波曝光,并使所述线性光聚合材料层的其它区域接受强电磁波曝光,形成不同区域取向强度差别明显的微区域;
在线性光聚合材料层表面涂布液晶预聚物溶液,干燥取向并固化,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差别明显的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 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通过调节所述电磁波的能量,使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波具体为线性偏振紫外光。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通过光掩模版对所述性光聚合材料层进行电磁波曝光。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作方法,所述光掩模版具有阳文图文或阴文图文。
20.一种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光变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具有各向异性表面的基材的表面局部形成各向同性涂层;
在各向异性表面与各向同性涂层表面形成第一液晶层,形成不同区域液晶分子取向度不同的第一液晶层,该第一液晶层至少具有两个分子取向度不同的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不同光学各向异性区域中液晶分子取向度之间的差值大于0.15。
21.一种防伪产品,包括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变防伪元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伪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变防伪元件以贴膜、贴标、贴条、透明窗、光学宽条或开窗安全线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物品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伪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包括证券、票据、有价证照、商品标识、商品包装、证明文件与防伪证卡。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伪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包括钞票、股票、证书、支票、信用卡、银行存折、身份证、护照、入场券与机票。 
CN201210350161.4A 2012-09-19 2012-09-19 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 Active CN103676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0161.4A CN103676261B (zh) 2012-09-19 2012-09-19 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0161.4A CN103676261B (zh) 2012-09-19 2012-09-19 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261A true CN103676261A (zh) 2014-03-26
CN103676261B CN103676261B (zh) 2016-04-13

Family

ID=5031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0161.4A Active CN103676261B (zh) 2012-09-19 2012-09-19 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626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2538A (zh) * 2017-08-02 2018-02-06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不同图形纹理的皮纹外表面的汽车灯具配件
CN108148331A (zh) * 2017-12-27 2018-06-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双重图像功能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90469A (zh) * 2017-04-27 2018-11-13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防伪元件与防伪产品
CN112154360A (zh) * 2018-05-31 2020-12-2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识别介质和对识别介质的真实性进行识别的方法
CN113359334A (zh) * 2020-06-18 2021-09-07 新伟智方有限公司 查看器一体式防伪变造装置
CN113593398A (zh) * 2021-07-07 2021-11-02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伪薄膜、防伪元件和防伪薄膜的制作方法
CN114895457A (zh) * 2022-05-05 2022-08-12 湖南大学 一种光学防伪液晶元件的设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799A (zh) * 1997-05-09 2004-12-01 光学元件和包含它的防伪或防拷贝元器件
CN101401013A (zh) * 2006-03-13 2009-04-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扩散元件、投影屏幕、外观设计性构件以及安全介质
CN101937154A (zh) * 2009-06-30 2011-01-05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防护有价物品的光变防伪元件
JP2011059392A (ja) * 2009-09-10 2011-03-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セキュリティー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111352B2 (en) * 2004-07-21 2012-02-07 Rolic Ag Anisotropic optical device with varying local imagewis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799A (zh) * 1997-05-09 2004-12-01 光学元件和包含它的防伪或防拷贝元器件
US8111352B2 (en) * 2004-07-21 2012-02-07 Rolic Ag Anisotropic optical device with varying local imagewis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1401013A (zh) * 2006-03-13 2009-04-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扩散元件、投影屏幕、外观设计性构件以及安全介质
CN101937154A (zh) * 2009-06-30 2011-01-05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防护有价物品的光变防伪元件
JP2011059392A (ja) * 2009-09-10 2011-03-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セキュリティー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469A (zh) * 2017-04-27 2018-11-13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防伪元件与防伪产品
CN107662538A (zh) * 2017-08-02 2018-02-06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不同图形纹理的皮纹外表面的汽车灯具配件
CN108148331A (zh) * 2017-12-27 2018-06-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双重图像功能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48331B (zh) * 2017-12-27 2019-06-0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双重图像功能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54360A (zh) * 2018-05-31 2020-12-29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识别介质和对识别介质的真实性进行识别的方法
CN112154360B (zh) * 2018-05-31 2022-06-14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识别介质和对识别介质的真实性进行识别的方法
CN113359334A (zh) * 2020-06-18 2021-09-07 新伟智方有限公司 查看器一体式防伪变造装置
CN113593398A (zh) * 2021-07-07 2021-11-02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伪薄膜、防伪元件和防伪薄膜的制作方法
CN114895457A (zh) * 2022-05-05 2022-08-12 湖南大学 一种光学防伪液晶元件的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261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01176B2 (en) Forgery-proof medium and verification method
CN103676261B (zh) 光变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防伪产品
JP4257903B2 (ja) 識別媒体、識別媒体の識別方法、識別対象物品および識別装置
WO2004102234A1 (ja) 対象物の識別媒体及び識別方法
WO2011017749A1 (en) Polarising liquid crystal device
CN102179966A (zh) 防伪元件与防伪产品
CN102336115B (zh) 一种防伪元件、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435927A (zh) 复合防伪元件及设置有该防伪元件的有价物品
US20100112314A1 (en) Invisible Pigments and Ink
JP2010113120A (ja) 画像形成体
JP2005022292A (ja) 対象物の識別構造およびその構造が設けられた対象物
KR20210138974A (ko) 콜레스테릭 액정 표시층을 포함하는 위변조 방지수단
JP2011115974A (ja) 偽造防止媒体
KR102441227B1 (ko) 콜레스테릭 액정 표시층을 포함하는 연포장재
WO2018008231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515065B2 (ja) 真偽判定用媒体、真偽判定用媒体ラベル、真偽判定用媒体転写シート、真偽判定可能なシート、および真偽判定可能な情報記録体
JP2006142576A (ja) 真偽判定用媒体、真偽判定用媒体ラベル、真偽判定用媒体転写シート、真偽判定可能なシート、および真偽判定可能な情報記録体
JP2017201336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696506B2 (ja) 偽造防止媒体及びその真贋判定方法並びに偽造防止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049548A (ja) 真偽判定用媒体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物品、真偽判定用媒体ラベル、真偽判定用媒体転写シートならびに真偽判定用媒体転写箔
JP4354241B2 (ja) 真偽判定用媒体、真偽判定用媒体ラベル、真偽判定用媒体転写シート、真偽判定可能なシート、および真偽判定可能な情報記録体
JP2013068701A (ja) 偽造防止媒体及びその真贋判定方法並びに偽造防止媒体の製造方法
JP6179086B2 (ja) 偽造防止媒体、それを用いた偽造防止ステッカーおよび偽造防止物品
JP2005096176A (ja) 真偽判定用媒体、真偽判定用媒体ラベル、真偽判定用媒体転写シート、真偽判定可能なシート、および真偽判定可能な情報記録体
CN108507951A (zh) 安全物品及其鉴伪方法和系统、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Address after: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70 science Road 5,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ECURITY PRINTING INSTITUTE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