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3657B - 回冷避霜冷却单元 - Google Patents

回冷避霜冷却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3657B
CN103673657B CN201310718051.3A CN201310718051A CN103673657B CN 103673657 B CN103673657 B CN 103673657B CN 201310718051 A CN201310718051 A CN 201310718051A CN 103673657 B CN103673657 B CN 103673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communicated
conduction
cooled gas
cool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180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3657A (zh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ENGXI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180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36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3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3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3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3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涉及热动力和化学工程领域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包括传导式冷却器和混合式冷却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上设有被冷却气体入口、冷却气体入口和混合气体出口,所述混合式冷却器的混合气体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入口连通,在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上设旁通口,所述旁通口所述混合式冷却器的所述冷却气体入口连通。本发明所公开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回冷避霜冷却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动力和化学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回冷避霜冷却单元。
背景技术
在热动力和化学工程领域中,存在大量冷却含湿气体的操作单元,而在冷却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霜和冰,从而严重影响冷却效果,甚至使冷却器堵塞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含湿气体冷却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包括传导式冷却器和混合式冷却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上设有被冷却气体入口、冷却气体入口和混合气体出口,所述混合式冷却器的所述混合气体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入口连通,在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处设旁通口,所述旁通口所述混合式冷却器的所述冷却气体入口连通。
一种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包括传导式冷却器和混合式冷却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上设有被冷却气体入口、冷却气体入口和混合气体出口,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的所述混合气体出口处设旁通口,所述旁通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入口连通,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的所述冷却气体入口连通。
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动力源,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出口与压气机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气机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与制冷涡轮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制冷涡轮的工质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源对所述压气机输出动力。
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动力源,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出口与压气机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气机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与节流膨胀器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节流膨胀器的工质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源对所述压气机输出动力。
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附属冷却器,所述附属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上的所述被冷却气体入口连通。
本发明的原理是:使含湿气体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中被降温冷却达到使其中的可凝气体凝结为颗粒状固体(例如粉末状冰或颗粒状雪),这样颗粒状固体随气流流过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冷却管网区域时会随气流通过此区域而不会发生冰堵或霜堵,其实质是利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将所述含湿气体中的湿气在进入所述传导式冷却器之前凝结成细小颗粒,从而避免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霜堵、冰堵或雪堵。
本发明中,应根据所述含湿气体中的含湿量及其物性决定所述混合式冷却器的容积以及内部流动状态。
本发明中,应根据所述含湿气体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中形成的固体颗粒的尺寸决定所述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通道的尺寸,以防堵塞。
本发明中,所谓的“混合式冷却器”是指设有被冷却气体入口、冷却气体入口和混合气体出口,利用由所述冷却气体入口进入的冷却气体与由所述被冷却气体入口进入的含湿气体(即被冷却气体)混合形成降温冷却作用,使所述含湿气体中的可凝气体发生固化,并使含有固体颗粒的混合气体经所述混合气体出口导出的装置。
本发明中,所谓的“传导式冷却器”是指热量通过固体壁的传导过程使被冷却气体冷却的热交换器式冷却器。
本发明中,在上述冷却器(包括所述传导式冷却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中,温度升高的流体称为冷却气体,温度降低的流体称为被冷却气体。
本发明中,所谓的“传导式冷却器的冷却气体通道”是指设置在传导式冷却器上的用于供冷却气体通过的通道,所谓的“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通道”是指设置在传导式冷却器上的用于供被冷却气体通过的通道。
本发明中,所谓的“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入口”是指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通道的入口,所谓的“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出口”是指传导式冷却器的被冷却气体通道的出口。
本发明中,在设有所述压气机的结构中,所述压气机与所述制冷涡轮(或所述节流膨胀器)等构成制冷循环单元,为所述传导式冷却器提供冷却气体。
本发明中,所谓的“制冷涡轮”是以制冷为目的的涡轮。
本发明中,所谓的“附属冷却器”也是冷却器,“附属”二字是为了与上述冷却器(包括所述传导式冷却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相区别。
本发明中,应根据热动力和化学工程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传导式冷却器、2混合式冷却器、201被冷却气体入口、202冷却气体入口、203混合气体出口、101被冷却气体入口、102被冷却气体出口、3旁通口、4压气机、5排热器、6制冷涡轮、7节流膨胀器、8动力源、9附属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包括传导式冷却器1和混合式冷却器2,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上设有被冷却气体入口201、冷却气体入口202和混合气体出口203,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的所述混合气体出口203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被冷却气体入口101连通,在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被冷却气体出口102处设旁通口3,所述旁通口3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的所述冷却气体入口202连通。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包括传导式冷却器1和混合式冷却器2,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上设有被冷却气体入口201、冷却气体入口202和混合气体出口203,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的所述混合气体出口203处设旁通口3,所述旁通口3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被冷却气体入口101连通,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被冷却气体出口102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的所述冷却气体入口202连通。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动力源8,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出口与压气机4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5与制冷涡轮6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制冷涡轮6的工质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源8对所述压气机4输出动力。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其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动力源8,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出口与压气机4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5与制冷涡轮6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制冷涡轮6的工质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源8对所述压气机4输出动力。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动力源8,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出口与压气机4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5与节流膨胀器7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节流膨胀器7的工质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源8对所述压气机4输出动力。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其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动力源8,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出口与压气机4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5与节流膨胀器7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节流膨胀器7的工质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源8对所述压气机4输出动力。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附属冷却器9,所述附属冷却器9的被冷却流体出口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上的所述被冷却气体入口201连通。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的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其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附属冷却器9,所述附属冷却器9的被冷却流体出口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上的所述被冷却气体入口201连通。
实施例7、实施例8中的所述附属冷却器9均采用热交换器式的冷却器,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附属冷却器9可以改为其他形式,例如,混合式的冷却器,只要能够实现冷却作用即可。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实施例7或实施例8或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的基础上增设所述附属冷却器9。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包括传导式冷却器(1)和混合式冷却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上设有被冷却气体入口(201)、冷却气体入口(202)和混合气体出口(203),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的所述混合气体出口(203)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被冷却气体入口(101)连通,在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被冷却气体出口(102)处设旁通口(3),所述旁通口(3)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的所述冷却气体入口(202)连通。
2.一种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包括传导式冷却器(1)和混合式冷却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上设有被冷却气体入口(201)、冷却气体入口(202)和混合气体出口(203),在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的所述混合气体出口(203)处设旁通口(3),所述旁通口(3)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被冷却气体入口(101)连通,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被冷却气体出口(102)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的所述冷却气体入口(202)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动力源(8),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出口与压气机(4)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5)与制冷涡轮(6)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制冷涡轮(6)的工质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源(8)对所述压气机(4)输出动力。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动力源(8),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出口与压气机(4)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出口经排热器(5)与节流膨胀器(7)的工质入口连通,所述节流膨胀器(7)的工质出口与所述传导式冷却器(1)的冷却气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动力源(8)对所述压气机(4)输出动力。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冷避霜冷却单元还包括附属冷却器(9),所述附属冷却器(9)的被冷却流体出口与所述混合式冷却器(2)上的所述被冷却气体入口(201)连通。
CN201310718051.3A 2012-12-29 2013-12-23 回冷避霜冷却单元 Active CN103673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8051.3A CN103673657B (zh) 2012-12-29 2013-12-23 回冷避霜冷却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28031 2012-12-29
CN201210592803.1 2012-12-29
CN201210592803 2012-12-29
CN2012105938743 2012-12-31
CN201210593874 2012-12-31
CN201210593874.3 2012-12-31
CN201310718051.3A CN103673657B (zh) 2012-12-29 2013-12-23 回冷避霜冷却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3657A CN103673657A (zh) 2014-03-26
CN103673657B true CN103673657B (zh) 2015-09-16

Family

ID=50311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18051.3A Active CN103673657B (zh) 2012-12-29 2013-12-23 回冷避霜冷却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36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9049B (zh) * 2015-05-22 2017-06-09 安徽安成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高效冷却器以及应用该冷却器的发动机
CN105202849A (zh) * 2015-10-23 2015-12-30 无锡溥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气制冷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0909A (ja) * 1995-03-28 1996-10-08 Toshiba Corp 造水装置
DE10061949A1 (de) * 1999-12-15 2001-06-21 Denso Corp Abgas-Wärmetauscher
CN1446306A (zh) * 2000-08-11 2003-10-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用贮罐、带贮罐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用冷凝装置
CN201273665Y (zh) * 2007-11-23 2009-07-15 重庆大学 小型空调机利用凝结水节能的装置
WO2010027533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Carrier Corporatio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module design to reduce water entrapment
CN201561664U (zh) * 2009-11-19 2010-08-25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中水的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0909A (ja) * 1995-03-28 1996-10-08 Toshiba Corp 造水装置
DE10061949A1 (de) * 1999-12-15 2001-06-21 Denso Corp Abgas-Wärmetauscher
CN1446306A (zh) * 2000-08-11 2003-10-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用贮罐、带贮罐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用冷凝装置
CN201273665Y (zh) * 2007-11-23 2009-07-15 重庆大学 小型空调机利用凝结水节能的装置
WO2010027533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Carrier Corporatio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module design to reduce water entrapment
CN201561664U (zh) * 2009-11-19 2010-08-25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中水的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3657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7658A (zh) 一种热交换器及一种机柜
CN203177688U (zh) 一种凝汽式汽轮机组用高效水环真空泵系统
CN103673657B (zh) 回冷避霜冷却单元
CN202149640U (zh) 一种螺杆机组的热虹吸油冷却系统
CN102345945A (zh) 闪蒸器及采用该闪蒸器的热泵系统
CN104236164A (zh) 一种超高温复叠式水源热泵系统
CN202019287U (zh) 用于隔爆高压变频器的循环水冷却装置
CN201061750Y (zh) 冷冻式干燥机
CN201715772U (zh) 一种汽车空调
CN203629140U (zh) 乏风热能梯级利用供大温差热水热泵装置
CN203489532U (zh) 换热组件、换热系统和除湿机
CN202361527U (zh) 一种除湿机
CN201885488U (zh)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35743A (zh) 一种空气盐溶液冷水机组
CN204176953U (zh) 具有双冷凝双散热的冷液机
CN113162329A (zh) 制冷离心压缩机电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02094697A (zh) 排气高效冷却器
CN202562148U (zh) 一种过冷过热型储液器
CN201715676U (zh) 汽车空调
CN203533842U (zh) 一种空调凝结水综合利用装置
CN205619628U (zh) 一种并联式冷凝器
CN203561116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冷凝器
CN202547170U (zh) 二段式速冷板式换热器风冷制冷设备
CN204460878U (zh) 冷却水循环设备
CN216672796U (zh) 制冷离心压缩机电机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1

Address after: Songling town (bach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jiang City, Suzhou City, 215200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SHENGXI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1,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Beiyuan Road, 168, Sheng Sheng building, 24 floor

Patentee befor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 C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