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2617B - 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2617B
CN103672617B CN201310683903.XA CN201310683903A CN103672617B CN 103672617 B CN103672617 B CN 103672617B CN 201310683903 A CN201310683903 A CN 201310683903A CN 103672617 B CN103672617 B CN 103672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cavity
lamp bar
backlight module
ultra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39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2617A (zh
Inventor
王永博
戴开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worth Grou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kyworth Flat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kyworth Flat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kyworth Flat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839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2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2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2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2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2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超薄型背光模组包括具有背光腔室的背板、设于背光腔室内底面的发光件、设于发光件下方的反射片、盖设于背光腔室的腔口处的扩散板,还包括设于背光腔室底面外侧的主板和电源板,背光腔室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向背光腔室内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具有凹腔及凸包,主板和/或电源板设置于凹腔内。由于凸起部的凹腔具有一定的深度,当主板和/或电源板设置于凹腔内后,主板和/或电源板距离背板的底面外侧即凹腔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样,将上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安装于显示装置时,后壳与背板之间不需要另外预留安全距离,整体厚度减少,满足轻薄化发展的需要。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模组,灯条所采用的矩阵式排布方式,一般为灯条在同一平面上,背板的排灯区域基本为一个大平面,此排布方式对灯条要求较低,排布方式较为简单固定。但由于受混光距的限制,模组内空间没有充分利用,整机厚度较大,无法减薄;矩阵式布灯对四周和四角的视效也往往较难调节。
此种排布方式具体为:灯条排布在背板上,电源板置于背板外侧,距离背板一个安全距离,后壳需要避让电源板,并留出安全距离,需要有较大的厚度,因此整机厚度较厚。如果降低混光距,则会产生视效差的问题,所以混光距无法降低,因而整机厚度也就无法降低。并且,这样排布,中央亮度相对较高而四周亮度低,即使提高背光功率,四周的相对视效仍然偏暗,使用反射片的折角进行调节,但效果往往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超薄型背光模组出光均匀,并且整体占据的体积小,降低了具有该超薄型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超薄型背光模组,包括具有背光腔室的背板、设于所述背光腔室内底面的发光件、设于所述发光件下方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反射出去的反射片、盖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腔口处用于将反射光向外扩散的扩散板,还包括设于所述背光腔室底面外侧、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件发光的主板和为所述发光件提供电源的电源板,所述背光腔室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背光腔室内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背离所述扩散板方向的凹腔及靠近所述扩散板方向的凸包,所述主板和/或所述电源板设置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发光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所述第一灯条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且环绕所述凸包,所述第二灯条设置于所述凸包的中心上。
具体地,所述电源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片。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设置有两个、且横向排布于所述背光腔室内,各所述凸起部的凸包的横断面均呈“等腰梯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头均为LED灯条,所述第一灯条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灯条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凹腔的深度为13mm~25mm。
优选地,所述凹腔的深度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贴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上,且所述第一反射片上具有可供所述凸包伸出的开口,所述第二反射片贴设于所述凸包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超薄型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中,由于凸起部的凹腔具有一定的深度,当主板和/或电源板设置于凹腔内后,主板和/或电源板距离背板的底面外侧即凹腔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样,将上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安装于显示装置时,后壳与背板之间不需要另外预留安全距离,较现有的显示装置,整体厚度减少,而减少的差值即为后壳与背板之间的安全距离,从而使显示装置满足轻薄化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薄型背光模组的局部剖示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薄型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0、发光件200、反射片300、扩散板400、主板500及电源板600。背板100为一矩形板,其四边缘向内折弯形成一背光腔室110。发光件200设于背光腔室110内底面,而反射片300设于发光件200下方,扩散板400盖设于背光腔室110的腔口处,这样发光件200发出的光即通过反射片300向外发射,并通过扩散板400向外扩散。在背板100的外侧,即背板100腔室底部外侧设有向背板100腔室内凸起的凸起部120,凸起部120具有背离扩散板400方向的凹腔121及靠近扩散板400方向的凸包122,主板500和/或电源板600设置于凹腔121内,主板500和电源板600上的端子穿过背光腔室110的底面与发光件200电连接,这样,即为发光件200供电和驱动发光件200点亮。本实施例中,由于凸起部120的凹腔121具有一定的深度,当主板500和/或电源板600设置于凹腔121内后,主板500和/或电源板600距离背板100的底面外侧即凹腔121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样,将上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安装于显示装置时,后壳与背板100之间不需要另外预留安全距离,较现有的显示装置,整体厚度减少,而减少的差值即为后壳与背板100之间的安全距离,从而使显示装置满足轻薄化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电源板60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片(图中未示出)。将超薄型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电源板600的上表面与凹腔121底面相对,电源板600的下表面与后壳相对,这样,与电源板600的两表板均设置绝缘片,保证电源板600与凹腔121另一侧设置的发光件200以及后壳之间都绝缘隔离,避免发生静电,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参照图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20为两个、且横向排布于背光腔室内110内,主板500和电源板600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凸起部120的凹腔121内,这样避免二者之间发生干涉,满足主板500和电源各自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及产品的设计要求。各凸起部120的凸包122的横断面均呈“等腰梯形”。而凸包122的底面截面为矩形。发光件200包括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第一灯条210设于背光腔室110的内底面,且环绕凸包122,即第一灯条210围合成矩形,而第二灯条220设置于各第一灯条210的中心即位于凸包122的中心。位于凸包122四周的第一灯条210适用于大混光距区域,以保证整体的亮度和总体的视觉效果,第二灯条220适用于小混光区,用于补足凸包122区域亮度不足的问题。而在将超薄型背光模组应用于小尺寸的产品当中时,此时只需要将第一灯条211横向设于背光腔室110的内底面、且分布在凸包122相对的两侧,然后第二灯灯条220设置在凸包122的中心上,这样设置便可以保证超薄型背光模组发光的均匀性。本发明中,根据不同的要求,将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按照不同的布置方式,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保证了整个超薄型背光模组亮度的均匀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中间部分亮度高,四周低的问题,整体视觉效果更佳。此处,第一灯条210通过排布呈矩阵形式,保证超薄型背光模组整体的亮度和总体的视觉效果,而第二灯条220的排布方式可根据视觉效果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显示要求。而凸包122的横断面呈“等腰梯形”,此等腰梯形的腰的角度即凹腔121的侧面与凹腔12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夹角的设置需要保证位于凸包122中心的第二灯条220与位于凸包122四周的第一灯条210发出的光都能到达扩散板400上,从而避免出现视效暗影。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头均为LED灯条,第一灯条210长度大于第二灯条220的长度。LED灯条出光稳定、光线柔和、节能,将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均设置为LED灯条,确保了显示效果的稳定性。由于受设计要求的限制,整个超薄型背光模组内需要照亮的区域大小不同,而第一灯条210用于大混光区,第二灯条220用于小混光区,为适应这种情况,便将第一灯条210的长度设置大于第二灯条220的长度,使第一灯条210出光的强度大于第二灯条220出光的强度,确保了整体显示效果的均匀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凹腔121的深度范围为13mm~25mm。优选地,凹腔121的深度为15mm。凹腔121的深度也即是凸包122的高度。将凹腔121设置在此深度处,一方面满足了主板500和电源板600工作时安全距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保证设于凸包122四周的第一灯条210与设于凸包122中心的第二灯条220发出的光能全部到达扩散板400。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头安装于不同平面上。故将反射片300分为第一反射片310和第二反射片320,第一反射片310贴设于背光腔室110的内底面上,且第一反射片310上具有开口(图中未示出),凸包122由开口处伸出,第二反射片320贴设于凸包122表面。这样,第一反射片310与第二反射片320即将背光腔室110的底面全部覆盖。第一反射片310与第二反射片320均采用金属制成,表面平整度好,反射率高,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反射片310和第二反射片320能够将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发出的光线全部反射到扩散板400,确保亮度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当然,反射片300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如反射片300为涂刷于背光腔室110内底面和凸包122上的反光白漆层。这样,对背光腔室110内底面与凸包122上分别进行涂刷,生产加工方便,且可以很好保证整个反射面都是连续的,没有间断,确保对对光线的反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通过采用上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不仅各个地方的亮度一致,显示效果好,而且通过采用了上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显示装置的厚度大大减少,满足产品轻薄化发展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超薄型背光模组,包括具有背光腔室的背板、设于所述背光腔室内底面的发光件、设于所述发光件下方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反射出去的反射片、盖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腔口处用于将反射光向外扩散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背光腔室底面外侧、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件发光的主板和为所述发光件提供电源的电源板,所述背光腔室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背光腔室内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背离所述扩散板方向的凹腔及靠近所述扩散板方向的凸包,所述主板和/或所述电源板设置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发光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所述第一灯条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且环绕所述凸包,所述第二灯条设置于所述凸包的中心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设置有两个、且横向排布于所述背光腔室内,各所述凸起部的凸包的横断面均呈“等腰梯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头均为LED灯条,所述第一灯条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灯条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深度为13mm~25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深度为1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贴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上,且所述第一反射片上具有可供所述凸包伸出的开口,所述第二反射片贴设于所述凸包表面。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薄型背光模组。
CN201310683903.XA 2013-12-12 2013-12-12 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Active CN103672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3903.XA CN103672617B (zh) 2013-12-12 2013-12-12 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3903.XA CN103672617B (zh) 2013-12-12 2013-12-12 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2617A CN103672617A (zh) 2014-03-26
CN103672617B true CN103672617B (zh) 2016-07-06

Family

ID=50310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3903.XA Active CN103672617B (zh) 2013-12-12 2013-12-12 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2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6435A (zh) * 2017-12-19 2018-04-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109062330A (zh) * 2018-07-18 2018-12-2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背板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115013753A (zh) * 2021-03-05 2022-09-0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模组及台灯
WO2022183949A1 (zh) * 2021-03-05 2022-09-09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台灯
CN114442216A (zh) * 2022-01-29 2022-05-0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791A (zh) * 2006-06-14 2006-11-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2659A (ja) * 2000-03-24 2001-10-05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55203A (zh) * 2009-09-04 2010-02-24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CN102033339B (zh) * 2009-09-30 2013-06-12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直下式超薄液晶显示装置
CN201583766U (zh) * 2009-12-28 2010-09-15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直下式高亮度超薄液晶显示装置
KR20120065752A (ko) * 2010-12-13 2012-06-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791A (zh) * 2006-06-14 2006-11-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2617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2617B (zh) 显示装置及其超薄型背光模组
CN10298010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P2166275B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4677917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6805075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141219A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该单元的显示装置
CN204678147U (zh) 发光二极管灯箱
CN201589167U (zh) 汽车仪表盘背光照明装置
CN201462520U (zh) 一种led灯管
CN107816645A (zh) 一种超薄型led条形灯
CN207241614U (zh) 具有发光功能的车辆标志
CN207424461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CN202598306U (zh) 一种背光模组
JP2012054026A (ja) 内照式面状照明装置
CN106195737A (zh) 一种高亮度led柔性霓虹灯
CN205090289U (zh) 单向导光式侧转向灯
CN210121025U (zh) 一种智能镜
CN207337013U (zh)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
CN201697060U (zh) 中间透光两端反射光的嵌入式荧光灯灯盘
JP2004235092A (ja) 直下型平面発光装置
CN109945103A (zh) 一种led光源组件及背光组件
CN105020636A (zh) 一种隧道低位照明灯具
CN217279210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1905922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017036B (zh) 一种发光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4

Address after: Room 821, No. 333, jiufo Jianshe Road,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after: Skyworth Group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530 No.99, Kaida Road, Science City, Guangzhou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KYWORTH FLAT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