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8734A - 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8734A
CN103668734A CN201210320677.4A CN201210320677A CN103668734A CN 103668734 A CN103668734 A CN 103668734A CN 201210320677 A CN201210320677 A CN 201210320677A CN 103668734 A CN103668734 A CN 103668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extent
braiding
braided block
yarn mouth
d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06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8734B (zh
Inventor
李日东
王阳
唐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06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68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68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8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8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8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对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依次编号;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依次编织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本发明最大程度的提取能够优化的区域,并尽量采用优化的方式编织,直到无法优化为止才使用非优化的方式编织,可以提高嵌花编织的效率,降低编织成本。

Description

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国产电脑横机使用非嵌花纱嘴编织嵌花衣片时,多采用非优化编织方式进行编织作业。所谓非优化编织方式是指,逐行按照纱嘴前后位置先后顺序进行编织。只有当某一编织行内所有纱嘴的待编织宽度均大于“引塔夏安全针数”时,也会采用优化方式编织。“引塔夏安全针数”是指待编织宽度为保证相间隔纱嘴之间编织时不会相撞的最小针数。图1为嵌花图案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编织块5即为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的区域。所谓优化编织方式是指,在同一个编织行内,横机的一个系统可以编织2把或者2把以上的纱嘴,对于在同一个编织行内相互间隔纱嘴同时编织,在下一个编织行,互补的纱嘴进行编织。而在实际生产中,很多情况下,嵌花图案呈不规则形,即并不能保证在一个编织行内所有的纱嘴编织宽度均大于引塔夏安全针数,所以在现阶段,还是采用传统的非优化编织方式进行编织。但采用传统的编织方式就会造成效率低下,费时费力,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以提高嵌花编织的效率,降低编织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花编织方法,包括:
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
对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依次编号;
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
依次编织所述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
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嵌花编织系统,包括:
编织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
优化编织区域编号模块,用于对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依次编号;
第一优化编织模块,用于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
非优化编织模块,用于依次编织所述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
第二优化编织模块,用于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
本发明提供的嵌花编织方法,通过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并对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依次编号;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依次编织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本发明可以提高嵌花编织的效率,降低编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嵌花图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花编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针对图1中嵌花图案的非优化编织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花编织方法针对图1中嵌花图案的优化编织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另一种嵌花图案的优化编织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具有掺杂区域嵌花图案的优化编织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编织块内存在停留纱嘴的嵌花图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花编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非嵌花纱嘴编织嵌花,是普通电脑横机最近才开始大量尝试并逐渐深入探讨的课题。在电脑横机的发展过程中,通常在普通电脑横机上,采用非嵌花纱嘴进行嵌花编织。图3为现有技术中针对图1中嵌花图案的非优化编织方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目前电脑横机编织嵌花多采用非优化的逐行按照纱嘴前后位置先后顺序编织的方式,效率极其低下,以致毛衫加工成本成倍上涨,严重超过了毛衫生产商的承受能力。所以,即使现有普通电脑横机可以实现嵌花编织,也很难被客户所接受。
所谓“非优化的逐行按照纱嘴前后位置先后顺序编织的方式”,是如下所述的一种编织方式。图1为嵌花图案示意图,1~8号编织块表示使用1~8号纱嘴编织的嵌花区域,其中除5号编织块的宽度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外,其余都大于或等于“引塔夏安全针数”。对于这种情况现有技术采用非优化的编织方式:各纱嘴按顺序依次编织。这样编织的好处是,即使某个嵌花区域的宽度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也不会造成织针与纱嘴相撞,但是有将近一半的机头运行都是跑空行,不做任何编织动作,所以编织效率相当低下。
针对类似图1中的嵌花图案,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花编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花编织方法针对图1中嵌花图案的优化编织方式的示意图,结合图2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采取的编织方式具体为:
步骤10: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
分别将编织行内的优化编织区域和非优化编织区域区别开来。具体的,非优化编织区域为编织针数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的编织块,及与其相邻的编织块,原因在于非优化该种类型的编织块的两侧的编织块即使大于引塔夏安全针数,在编织时也会发生撞针等事故,所以需要将编织针数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的编织块,及与其相邻的一个编织块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剩余的编织区域即优化编织区域。如图4所示的A、B编织块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
步骤20:对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依次编号。
对于优化编织区域内的编织块依次编号,如图中除A、B编织块外的其他编织块依次标记,重新编号为1、2、3、4、5、6号编织块。
步骤30: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
本实施例中以先编织奇数编号的编织块为例,首先同时编织1、3、5号编织块。也可以选择先编织2、4、6号编织块。
步骤40:依次编织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对于选出的非优化编织区域,如图中的A、B区域,依次编织。
步骤50: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本实施例中最后编织编号为2、4、6号编织块。
具体的编织过程为:
假设在嵌花编织之前,各纱嘴位于各自编织块的左边,那么先将不符合优化条件的区域提取出来单独考虑,将能优化的区域按照优化的方式处理,而且与非优化编织方式不同的是,优化的编织方式在机头运行的一个往返过程中都有编织动作,没有跑空行动作,所以编织效率提高。最后将不能优化的区域按照非优化编织的方式处理,并将非优化编织的部分放置在两次优化编织之间即可。
现有的嵌花处理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只要在整个嵌花图案中出现一个嵌花区域的宽度不符合“引塔夏安全针数”时,如图1所示,那么整个嵌花编织都将按照非优化的方式处理,而本发明则最大程度的提取能够优化的区域,并尽量采用优化的方式编织,直到无法优化为止才使用非优化的方式编织,可以提高嵌花编织的效率,降低编织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10: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包括:
获取当前编织行内的多个编织块信息。例如图1中的1、2、3、4、5、6、7、8号编织块。具体的可以通过电脑横机的系统对待编织图样进行编织块的分析,获取各编织块的信息,可以获取到的编织块的信息可以包括该编织块的编织针数,编织色样等。
根据所述各编织块信息,判断各编织块的编织针数是否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确定编织针数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的编织块为非优化编织块。具体的,以图4为例判断1~8号编织块是否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当判断到5号编织块的针数小于引夏塔安全针数时,将其作为非优化编织块。
选取非优化编织块及与该非优化编织块相邻的一个编织块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具体的例如本实施例中选取与5号编织块相邻的4号编织块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即为附图4中的编织块A、编织块B。具体的选取相邻的编织块的原则为:按照编织方向,选取非优化编织块在编织方向上之前的一个相邻的编织块。例如图4中的编织方向为从左向右编织,则选取4号编织块与5号编织块一起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当然如果此时的编织方向为从右向左,则应当选取6号编织块与5号编织块一起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
在现有的嵌花编织工艺中,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非优化的方式编织,所以具有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针对以上缺点,本实施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将嵌花图案进行优化编织,减少机头的运行总行数和空跑行数,提高机头的有效运行率,从而提高编织效率,降低成本。
双系统电脑横机具有两个编织系统,第一编织系统及第二编织系统,分别组合进行编织,例如在第一系统进行编织时,第二系统对其他纱嘴进行位置的调整,防止纱嘴发生撞针。对于优化编织区域的实际编织过程以下述内容为例:将嵌花图案中各纱嘴负责编织的嵌花区域作为一个个编织块,使用双系统电脑横机编织,例如横机的第一系统负责偶数编织块,而第二编织系统负责奇数编织块。则该横机的机头从左往右走时,横机的第一系统将负责编织的偶数编织块的纱嘴踢开,第二系统编织奇数编织块;机头从右往左走时,第一系统再次编织奇数编织块,第二系统将偶数编织块纱嘴踢回原位,此时,已经编织了两行奇数编织块。机头继续从左往右走,第一系统将负责编织奇数编织块的纱嘴踢开,第二系统编织偶数编织块;机头从右往左走时,第一系统再次编织偶数编织块,第二系统将奇数编织块纱嘴踢回原位。此时,一个完整的编织循环结束,整个嵌花图案也编织了两行,而且在编织过程中没有跑空行,所以效率提高。
而对于非优化编织区域的处理,结合图1及图4,由于5号编织块的宽度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所以就无法确定6号编织块内纱嘴的停放位置,其有可能停放在5号编织块内,也有可能越过5号编织块放置在4号编织块内,所以如果6号编织块的纱嘴落在了4号编织块内,在编织4号编织块时,就有可能造成6号编织块的纱嘴与4号编织块的织针相撞。因此,将4号和5号编织块提取出来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并标记为A和B,然后将其他的编织块重新排序,然后再按照先织奇数编织块后织偶数编织块的原则,按照优化的方法编织,最后将提取出来的不能进行优化编织的非优化编织区域按照非优化的方式编织即可。为保证织物的各编织块连接处的平整度,所以本案将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放在优化编织区域,即奇数编织块和偶数编织块编织过程之间进行依次编织。
如果嵌花图案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符合引塔夏安全针数的区域,那么就将这些区域按照上述方法提取出来,然后将剩下的区域按照优化编织的方法编织,而按照非优化编织的方法处理这些提取出来的区域。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另一种嵌花图案的优化编织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嵌花图案中存在两个编织针数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的编织块,故按照上述方法将该两个编织块与其相邻接的编织块分别标记为A、B、C、D区域,并对其余的编织块区域进行编号。按照优化编织方法对间隔编号的编织块同时进行编织,本例中先编织的是偶数编号的编织块。而后再对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进行依次编织,本例中以A、B、C、D的顺序依次编织。最后编织剩余的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即图5中的1、3、5号编织块。
当一把纱嘴的编织块内掺杂另外一把或者几把纱嘴的嵌花时,对其的优化为:
判断各编织块内是否存在掺杂编织区域,若存在掺杂编织区域:
步骤30: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之前还包括:编织掺杂编织区域;或者,
步骤50: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之后还包括:编织掺杂编织区域;或者,
在编织含有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时:顺应编织方向将掺杂编织区域的掺杂纱嘴移动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编织存在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到掺杂纱嘴前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停止,沿编织方向的反向将当前编织纱嘴及掺杂纱嘴移动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继续编织存在掺杂纱嘴的编织块并编织掺杂编织区域;或者,顺应编织方向编织掺杂编织区域,同时编织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到掺杂编织区域前,沿编织方向的反向将掺杂纱嘴及当前编织纱嘴移动第二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继续编织该编织块的剩余编织区域。
具体的将掺杂纱嘴、编织纱嘴移动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通常为预设1个织针的位置,但在实际的工况中,具体移动位置与设备的性能,当前编织速度,机械编织惯性等相关,所以通常在预设移动1个织针的位置情况下,掺杂纱嘴、编织纱嘴可能会移动1.2~2个织针的位置。第二预设个织针的位置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具有掺杂区域嵌花图案的优化编织方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嵌花图案中,在1~7号编织块中的每个编织块内,都掺杂着其他的颜色。其中1~7号编织块由图中的细实线分隔开,而掺杂区域用粗实线表示。编织原则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规则图案的优化方案相同,是将1~7号编织块按照先编织奇数“块”后编织偶数“块”的方式优化。由于有掺杂区域的掺杂纱嘴掺杂在这些编织块内,所以将1~7号编织块分块编织,同时将掺杂在这些编织块内部的掺杂纱嘴也按照优化的方式编织处理。具体的,在处理1~7号编织块内部有掺杂纱嘴时,在一个机头运行行内,所有能够同时编织的掺杂纱嘴都会被一同处理。先编织1、3、5号编织块的被掺杂区域隔开的左半部分,然后再编织1、3、5号编织块内的掺杂区域,而后再编织1、3、5号编织块的右半部分编织。当一个编织块内有多个掺杂区域时,如图中的3、5号编织块,也是按编织方向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左到右,则依次编织该编织块被掺杂区域分开的左半部分,编织掺杂区域,然后编织中间部分,编织掺杂区域,最后再编织右半部分。
另外也可以选择的编织方式为,将掺杂区域单独编织,将其编织过程置于上述实施例的优化编织方法之外,具体的可以在步骤30,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之前进行编织,也可以在步骤50,编织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之后进行编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当掺杂编织区域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针数时,被掺杂区域分开的编织块的各个部分之间以浮线的形式进行连接;当掺杂编织区域的宽度大于第一预设针数时,被掺杂区域分开的编织块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在掺杂编织区域内集圈的形式进行连接。一般情况下第一预设针数默认为3针,但不限定于3针,具体情况要根据机型和用户的要求进行设置。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编织块内存在停留纱嘴的嵌花图案示意图,如图7所示的嵌花图案中,在1~7号编织块中的每个编织块内,都掺杂着其他的颜色。其中1~7号编织块由图中的细实线分隔开,而掺杂区域用粗虚线表示。在1~7号色块编织区域内不但有其他的纱嘴,而且这些纱嘴都是隔行参加编织,在不参加编织的行内,这些纱嘴就成为了停留纱嘴。对于存在类似图7中的嵌花图案存在的停留纱嘴的情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顺应编织方向将停留纱嘴移动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
编织存在停留纱嘴的编织块到停留纱嘴前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停止;
沿编织方向的反向将当前编织纱嘴及停留纱嘴移动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
继续编织存在停留纱嘴的编织块。
具体的将停留纱嘴移动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通常为预设1个织针的位置,但在实际的工况中,具体移动位置与设备的性能,当前编织速度,机械编织惯性等相关,所以通常在预设移动1个织针的位置情况下,停留纱嘴可能会移动1.2~2个织针的位置。
本发明所述的优化方案,在保证优化编织的同时,能通过将织针在编织过程中与编织区域内的停留纱嘴自动避让,不但可以确保生产的安全,不会发生撞针事故,还能够保证该停留纱嘴在下次参加编织时能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花编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嵌花编织系统,包括:
编织区域划分模块100,用于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
优化编织区域编号模块200,用于对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依次编号;
第一优化编织模块300,用于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
非优化编织模块400,用于依次编织所述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
第二优化编织模块500,用于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
本实施例提供的嵌花编织系统,通过编织区域划分模块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并由优化编织区域编号模块对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依次编号;第一优化编织模块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非优化编织模块依次编织所述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第二优化编织模块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本发明可以提高嵌花编织的效率,降低编织成本。
具体实现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中优化编织方法的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编织区域划分模块100包括:
区域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编织行内的多个编织块信息;
判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编织块信息确定编织针数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的编织块为非优化编织块;
选取单元,用于选取非优化编织块及与非优化编织块相邻的一个编织块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系统还包括掺杂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编织块内是否存在掺杂编织区域,若存在掺杂编织区域:
系统还包括掺杂区域单独编织模块、第一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或第二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
掺杂区域单独编织模块连接在第一优化编织模块之前或第二优化编织模块之后,掺杂区域单独编织模块用于编织掺杂编织区域;或者,
对于编织含有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使用第一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或第二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进行处理;第一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用于顺应编织方向将掺杂编织区域的掺杂纱嘴移动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编织存在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到掺杂纱嘴前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停止,沿编织方向的反向将当前编织纱嘴及掺杂纱嘴移动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继续编织存在掺杂纱嘴的编织块并编织掺杂编织区域;第二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用于顺应编织方向编织掺杂编织区域,同时编织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到掺杂编织区域前,沿编织方向的反向将掺杂纱嘴及当前编织纱嘴移动第二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继续编织该编织块的剩余编织区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当掺杂编织区域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针数时,被掺杂区域分开的编织块的各个部分之间以浮线的形式进行连接;当掺杂编织区域的宽度大于第一预设针数时,被掺杂区域分开的编织块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在掺杂编织区域内集圈的形式进行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系统还包括:停留纱嘴判断模块及停留纱嘴位置处理模块;
所述停留纱嘴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编织行内的各所述编织块内是否存在停留纱嘴,若存在所述停留纱嘴,所述停留纱嘴位置处理模块执行;
所述停留纱嘴位置处理模块,用于顺应编织方向将所述停留纱嘴移动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
编织存在停留纱嘴的编织块到所述停留纱嘴前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停止;
沿所述编织方向的反向将当前编织纱嘴及所述停留纱嘴移动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
继续编织所述存在所述停留纱嘴的编织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例如电脑横机的相关部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具体的程序可以通过例如制版软件来实施,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嵌花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
对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依次编号;
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
依次编织所述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
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花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包括:
获取当前编织行内的多个编织块信息;
根据各所述编织块信息确定编织针数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的所述编织块为非优化编织块;
选取所述非优化编织块及与所述非优化编织块相邻的一个编织块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花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各所述编织块内是否存在掺杂编织区域,若存在所述掺杂编织区域:
所述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之前还包括:编织所述掺杂编织区域;或者,
所述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之后还包括:编织所述掺杂编织区域;或者,
在编织含有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时:顺应编织方向将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掺杂纱嘴移动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编织存在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到所述掺杂纱嘴前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停止,沿所述编织方向的反向将当前编织纱嘴及所述掺杂纱嘴移动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继续编织所述存在所述掺杂纱嘴的编织块并编织所述掺杂编织区域;或者,顺应编织方向编织所述掺杂编织区域,同时编织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到所述掺杂编织区域前,沿所述编织方向的反向将所述掺杂纱嘴及当前编织纱嘴移动第二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继续编织所述编织块的剩余编织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花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针数时,被掺杂区域分开的所述编织块的各个部分之间以浮线的形式进行连接;当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针数时,被掺杂区域分开的所述编织块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在掺杂编织区域内集圈的形式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花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编织行内的各所述编织块内是否存在停留纱嘴,若存在所述停留纱嘴:
顺应编织方向将所述停留纱嘴移动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
编织存在停留纱嘴的编织块到所述停留纱嘴前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停止;
沿所述编织方向的反向将当前编织纱嘴及所述停留纱嘴移动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
继续编织所述存在所述停留纱嘴的编织块。
6.一种嵌花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织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划分非优化编织区域及优化编织区域;
优化编织区域编号模块,用于对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依次编号;
第一优化编织模块,用于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的奇数或偶数编号的编织块;
非优化编织模块,用于依次编织所述非优化编织区域中的编织块;
第二优化编织模块,用于编织所述优化编织区域中剩余的编织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嵌花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区域划分模块包括:
区域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编织行内的多个编织块信息;
判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编织块信息确定编织针数小于引塔夏安全针数的编织块为非优化编织块;
选取单元,用于选取所述非优化编织块及与所述非优化编织块相邻的一个编织块作为非优化编织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嵌花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掺杂区域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所述编织块内是否存在掺杂编织区域,若存在所述掺杂编织区域:
所述系统还包括掺杂区域单独编织模块、第一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或第二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
所述掺杂区域单独编织模块连接在第一优化编织模块之前或第二优化编织模块之后,所述掺杂区域单独编织模块用于编织所述掺杂编织区域;或者,
对于编织含有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使用第一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或第二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所述第一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用于顺应编织方向将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掺杂纱嘴移动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编织存在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到所述掺杂纱嘴前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停止,沿所述编织方向的反向将当前编织纱嘴及所述掺杂纱嘴移动第一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继续编织所述存在所述掺杂纱嘴的编织块并编织所述掺杂编织区域;所述第二掺杂区域编织处理模块用于顺应编织方向编织所述掺杂编织区域,同时编织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编织块到所述掺杂编织区域前,沿所述编织方向的反向将所述掺杂纱嘴及当前编织纱嘴移动第二预设个织针的位置,继续编织所述编织块的剩余编织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嵌花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针数时,被掺杂区域分开的所述编织块的各个部分之间以浮线的形式进行连接;当所述掺杂编织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针数时,被掺杂区域分开的所述编织块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在掺杂编织区域内集圈的形式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嵌花编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停留纱嘴判断模块及停留纱嘴位置处理模块;
所述停留纱嘴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编织行内的各所述编织块内是否存在停留纱嘴,若存在所述停留纱嘴,所述停留纱嘴位置处理模块执行;
所述停留纱嘴位置处理模块,用于顺应编织方向将所述停留纱嘴移动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
编织存在停留纱嘴的编织块到所述停留纱嘴前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停止;
沿所述编织方向的反向将当前编织纱嘴及所述停留纱嘴移动第三预设个织针的位置;
继续编织所述存在所述停留纱嘴的编织块。
CN201210320677.4A 2012-08-31 2012-08-31 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3668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0677.4A CN103668734B (zh) 2012-08-31 2012-08-31 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0677.4A CN103668734B (zh) 2012-08-31 2012-08-31 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8734A true CN103668734A (zh) 2014-03-26
CN103668734B CN103668734B (zh) 2016-06-01

Family

ID=50307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0677.4A Active CN103668734B (zh) 2012-08-31 2012-08-31 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87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3373A (zh) * 2016-09-09 2017-01-04 深圳市山龙电控有限公司 一种嵌花自动解析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0306A1 (de) * 1977-07-05 1979-01-25 H Stoll Gmbh & Co Fa Verfahren und flach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fehlerloser intarsienware
CN1529776A (zh) * 2001-05-25 2004-09-15 ��ʽ���絺���������� 嵌花图案针织物的针织方法及其针织程序生成装置
CN1816655A (zh) * 2003-07-03 2006-08-09 山德霓股份公司 用圆型针织机制造嵌花图案的方法
CN1922351A (zh) * 2004-02-17 2007-02-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嵌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针织设计装置以及编织程序
JP3968081B2 (ja) * 2001-11-26 2007-08-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インターシャ柄編地の編成方法
EP2292819A1 (en) * 2008-06-30 2011-03-0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Design device, design program, and design method for knitted fabric using intarsia jacquard
CN102191614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0306A1 (de) * 1977-07-05 1979-01-25 H Stoll Gmbh & Co Fa Verfahren und flach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fehlerloser intarsienware
CN1529776A (zh) * 2001-05-25 2004-09-15 ��ʽ���絺���������� 嵌花图案针织物的针织方法及其针织程序生成装置
JP3968081B2 (ja) * 2001-11-26 2007-08-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インターシャ柄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816655A (zh) * 2003-07-03 2006-08-09 山德霓股份公司 用圆型针织机制造嵌花图案的方法
CN1922351A (zh) * 2004-02-17 2007-02-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嵌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针织设计装置以及编织程序
EP2292819A1 (en) * 2008-06-30 2011-03-0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Design device, design program, and design method for knitted fabric using intarsia jacquard
CN102191614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智等: "嵌花针织物的结构特点与编织原理", 《针织工业》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3373A (zh) * 2016-09-09 2017-01-04 深圳市山龙电控有限公司 一种嵌花自动解析方法
CN106283373B (zh) * 2016-09-09 2018-06-19 深圳市山龙电控有限公司 一种嵌花自动解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8734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8765Y (zh) 单系统电脑针织横机
CN1030316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201354399Y (zh)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CN101952497A (zh) 针织物设计系统
CN103668734B (zh) 嵌花编织方法及系统
US3605450A (en) Cam system for automatic jacquard flat knitting machines
CN109082761A (zh) 一种横机编织双鱼鳞织物的方法
CN102776686B (zh) 一种鼓波提花花型的小图编织法
CN104328600B (zh) 浮纹型贾卡经编机浮纹起头控制程序设计实现方法
CN204080314U (zh) 袜机总成
CN102995262B (zh) 用于制造带有嵌花花纹和装饰线迹的针织物的方法
CN203238416U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KR101387960B1 (ko) 횡편기에 의한 편성방법 및 편성데이터의 편집장치
CN203960503U (zh) 一种电脑横机山角装置
CN109989165A (zh) 一种电脑横机及其针织方法
CN102191614B (zh)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设计装置
CN103088535A (zh) 一种电脑横机三针道及双向移圈技术的编制控制机构
CN101476202B (zh)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CN106032604B (zh)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CN104032473B (zh) 无缝内衣机高速选针控制方法
CN206359725U (zh) 一种手套机滚筒编织开槽销
CN203034222U (zh) 一种电脑横机三针道及双向移圈技术的编制控制机构
CN203625588U (zh) 一种适用于双面圆纬机的对针编织结构
CN207159495U (zh) 一种电脑织领横机山板
CN104499178A (zh) 一种采用多级选针的五功位电脑横机编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