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0599A - 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0599A
CN103660599A CN201210355143.5A CN201210355143A CN103660599A CN 103660599 A CN103660599 A CN 103660599A CN 201210355143 A CN201210355143 A CN 201210355143A CN 103660599 A CN103660599 A CN 103660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housing
sensor outer
housing
sensing module
prin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51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义樑
颜文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551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605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60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打印装置,包括一壳体、一上盖、可产生多个光束的多个发光源以及一感测模块。上盖连接于壳体且可相对于壳体转动,而多个发光源设置于上盖上且排列为一列。感测模块设置于多个发光源的下方且可相对于壳体沿着一特定方向移动,用以接收穿过转写纸上的间隙的多个光束而检测该间隙。多个发光源所产生的多个光束可投射至感测模块可移动的任何位置,故使用者无需进行感测模块与光源的对准操作。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热转写技术的热转写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打印装置用以将文字或图形印刷于纸张或其它种类的纸张上,一般而言,打印装置可分为一般打印装置以及热转写打印装置。一般打印装置与热转写打印装置的结构大致上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般打印装置使用墨水或碳粉输出于纸张上,而热转写打印装置则利用一热打印头(Thermal PrintHead,TPH)将色带加热,使色带上的颜料附着于转写纸上。常见的热转写打印装置包括传真机、刷卡机以及标签打印机。
市面上已推出一种热转写打印装置,接下来说明现有热转写打印装置的结构。请同时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现有热转写打印装置的结构侧视图,而图2为现有热转写打印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侧视图。热转写打印装置1包括一壳体10、一热转写打印模块11、一第一动力装置12、一第一齿轮组13、一第二动力装置14、一第二齿轮组15、一第三动力装置16、一传动机构17以及一控制单元18。热转写打印模块11包括一色带传输模块111、一转写纸传输模块112、一热打印头113以及一打印滚筒114。色带传输模块111的一色带R穿过热打印头113与打印滚筒114之间,同样地,转写纸传输模块112的一转写纸M亦穿过热打印头113与打印滚筒114之间,且转写纸M包括一离型纸(Releasing Paper)M1以及位于离型纸M1上的多个媒材M2,其中每一媒材M2之间具有一间隙G。热打印头113用以将色带R加热,使色带R上的颜料附着于转写纸M的媒材M2上以进行热转写打印,而使空白的媒材M2形成打印完成的一文件M3。打印滚筒114用以馈送色带R以及转写纸M,并使热打印头113稳定地进行热转写打印。
图1中,色带传输模块111包括一色带供应端1111、一色带回收端1112、一第一张力轴1113以及一第二张力轴1114。色带供应端1111用以放置色带R,且色带R的一端以缠绕方式被固定于色带回收端1112上。第一张力轴1113以及第二张力轴1114用以提供张力予色带R,当色带回收端1112被驱动而转动时,色带R由色带供应端1111被传输至色带回收端1112。转写纸传输模块112包括一转写纸供应端1121、一转写纸回收端1122、一第三张力轴1123以及一第四张力轴1124。转写纸传输模块112与色带传输模块111相当类似:转写纸供应端1121用以放置转写纸M,且转写纸M的一端以缠绕方式被固定于转写纸回收端1122上。第三张力轴1123以及第四张力轴1124用以提供张力予转写纸M,当转写纸回收端1122被驱动而转动时,转写纸M由转写纸供应端1121被传输至转写纸回收端1122。
由图1以及图2的相对位置可知,第一齿轮组13连接于色带回收端1112,第二齿轮组15连接于转写纸回收端1122,且传动机构17连接于打印滚筒114。而第一动力装置12连接于第一齿轮组13,用以提供动力予第一齿轮组13而驱动色带回收端1112。第二动力装置14连接于第二齿轮组15,用以提供动力予第二齿轮组15而驱动转写纸回收端1122。第三动力装置16连接于传动机构17,用以提供动力予传动机构17而驱动打印滚筒114,其中第一动力装置12、第二动力装置14以及第三动力装置16为马达。控制单元18分别连接于第一动力装置12、第二动力装置14以及第三动力装置16,用以分别驱动或分别关闭第一动力装置12、第二动力装置14以及第三动力装置16。
当热转写打印装置1运行时,控制单元18分别驱动第一动力装置12、第二动力装置14以及第三动力装置16,使色带R由色带供应端1111传输至色带回收端1112,且转写纸M由转写纸供应端1121传输至转写纸回收端1122。同时,打印滚筒114转动。当转写纸M通过热打印头113与打印滚筒114之间时,热打印头113进行热转写打印,使转写纸M上的空白媒材M2被打印而形成文件M3。且打印滚筒114与转写纸回收端1122继续转动而使离型纸M1与文件M3分离,离型纸M1被传输至转写纸回收端1122,而条形码纸M3则被馈送至显露于壳体10外之处,打印完成。
于转写纸M进行热打印之前,使用者会采用一感测模块(未显示于图中)检测转写纸M中的间隙G的所在位置,以判断空白的媒材M2是否接近热打印头113而开始进行热打印。而检测其间隙G的现有感测模块的结构,如美国第6396070号专利公告案所揭露。请参阅图3,其为现有热转写打印装置的两感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现有热转写打印装置的一壳体92、一壳体上盖100、一壳体底部102、一第一感测模块10a以及一第二感测模块10b,且第一感测模块10a设置于壳体上盖100上,第二感测模块10b则设置于壳体底部102上,壳体上盖100可相对于壳体底部102转动,使第一感测模块10a位于第二感测模块10b的上方。
当第一感测模块10a以及第二感测模块10b检测转写纸中的间隙时,第一感测模块10a作为发光源使用,而第二感测模块10b作为光传感器使用。在检测转写纸的间隙之前,使用者必须根据转写纸的尺寸而移动第二感测模块10b的位置,以便检测其转写纸。当然地,第一感测模块10a亦必须随着第二感测模块10b的移动而变更其位置,以确保第一感测模块10a位于第二感测模块10b的上方。
当转写纸被馈送至第一感测模块10a以及第二感测模块10b之间时,第一感测模块10a产生一光束,且光束穿过转写纸而被第二感测模块10b接收,以检测转写纸中的间隙。
然而,其现有第一感测模块10a以及第二感测模块10b的运行过程中,必须先移动第二感测模块10b至一检测位置,再移动第一感测模块10a对准于位于检测位置上的第二感测模块10b,因此,使用者必须准确地进行第一感测模块10a与第二感测模块10b的对准工作,才得以使第二感测模块10b接收到来自第一感测模块10a的光束。也就是说,其对准工作必须小心翼翼地进行,才得以进行转写纸的检测,对于使用者而言,其设计相当不便。因此,需要一种令使用者方便操作的打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打印装置。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用以打印影像于一转写纸上,且于一第一方向输出该转写纸,该打印装置包括:
一壳体,用以容置该转写纸于其中,且该转写纸包括一离型纸以及多个媒材,而每两个媒材之间具有一间隙;
一上盖,连接于该壳体,且可相对于该壳体转动而覆盖该壳体或不覆盖该壳体;
多个发光源,设置于该上盖上且排列为一列,用以产生多个光束;其中所述多个发光源沿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而排列,且所述多个发光源由该上盖的一内表面的一侧排列至超过该内表面的中央处;以及
一感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源的下方且可相对于该壳体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用以接收穿过该间隙的所述多个光束而检测该间隙。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壳体包括:
一输出平台,接近于该壳体的一端;
一长条型开口,设置于该输出平台上;以及
一滑动板体,设置于该长条型开口的下方,用以支撑该感测模块而使该感测模块伸入该长条型开口内,该滑动板体上沿该第二方向具有一滑动导轨,用以与该感测模块接触且引导该感测模块而沿该第二方向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感测模块包括:
一传感器外壳,该传感器外壳的一底部与该滑动导轨接触,且该传感器外壳具有一第一开孔,该第一开孔设置于该传感器外壳的一上表面;
一电路板,位于该传感器外壳内且被固定于该传感器外壳上;以及
一感测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显露于该第一开孔,用以接收穿过该间隙以及该第一开孔的所述多个光束。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传感器外壳具有一凸柱,而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二开孔,且该感测模块更包括:
一保护片,设置于该传感器外壳上且覆盖于该第一开孔,用以保护该感测元件;以及
一缓冲体,具有一第三开孔,该缓冲体设置该电路板的下方,用以当该传感器外壳受一压抵力抵顶时,缓冲该压抵力且发生压缩而形变,并使该传感器外壳相对于该滑动板体往下移动;其中该传感器外壳的该凸柱分别穿过该第二开孔以及该第三开孔而固定该电路板以及该缓冲体于该传感器外壳上。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保护片为一可透光的麦拉片,而该缓冲体为一泡棉。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电路板具有一控制单元,连接于该感测元件,该控制单元预设有一光束强度范围,当该感测元件接收到所述多个光束且输出一光束强度值予该控制单元时,该控制单元根据该光束强度值是否介于该光束强度范围内而判断是否检测到该转写纸的该间隙;其中当该光束强度值介于该光束强度范围内时,该控制单元判断检测到该转写纸的该间隙;而当该光束强度值未介于该光束强度范围内时,该控制单元判断未检测到该转写纸的该间隙。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壳体更包括至少一阻挡元件,设置于该长条型开口的一侧,用以阻挡该感测模块而避免该感测模块由该长条型开口内脱出。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感测模块具有一传感器外壳,该传感器外壳的一底部与该滑动板体接触,且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该传感器外壳具有至少一伸出凸块,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由该传感器外壳向外伸出,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用以与所述至少一阻挡元件接触而被阻挡。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具有一第一锯齿结构,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的一上表面上,而每一阻挡元件具有一第二锯齿结构,设置于该阻挡元件的一内表面上且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当所述至少一阻挡元件阻挡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时,该第一锯齿结构与该第二锯齿结构啮合而固定该传感器外壳。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感测模块更包括一缓冲体,设置该传感器外壳内,当该传感器外壳受一压抵力抵顶时,该缓冲体被压缩而形变,使该传感器外壳相对于该滑动板体往下移动,且该第一锯齿结构脱离该第二锯齿结构,使该传感器外壳相对于该壳体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而当该传感器外壳所受的该压抵力解除时,发生形变的该缓冲体回复,使该传感器外壳相对于该滑动板体往上移动,且该第一锯齿结构与该第二锯齿结构啮合而固定该传感器外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热转写打印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现有热转写打印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为现有热转写打印装置的两感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上盖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被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感测模块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感测模块与滑动板体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壳体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打印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感测模块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检测间隙的方块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热转写打印装置2打印装置
10、21、92壳体11热转写打印模块
12第一动力装置13第一齿轮组
14第二动力装置15第二齿轮组
16第三动力装置17传动机构
18、2422控制单元22上盖
23发光源24感测模块
25螺丝100壳体上盖
102壳体底部111色带传输模块
112转写纸传输模块113热打印头
114打印滚筒211支撑架
212输出平台213长条型开口
214滑动板体215壳体的后端
216阻挡元件221上盖的内表面
222内表面的一侧223内表面的中央处
241传感器外壳242电路板
243感测元件244保护片
245缓冲体246防磨片
1111色带供应端1112色带回收端
1113第一张力轴1114第二张力轴
1121转写纸供应端1122转写纸回收端
2123第三张力轴1124第四张力轴
2141滑动导轨2142长条型凹槽
2161第二锯齿结构2411第一开孔
2412凸柱2413伸出凸块
2414传感器外壳的上表面2415传感器外壳的内表面
2416传感器外壳的底部2421第二开孔
2423电线2451第三开孔
2413A第一锯齿结构B光束
G、G*间隙M、M*转写纸
R色带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M1、M1*离型纸
M2、M2*媒材M3文件
10a第一感测模块10b第二感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改善现有技术缺陷的打印装置。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上盖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被开启的结构示意图。打印装置2用以打印影像于一转写纸M*(请参照图9)上,且于一第一方向D1输出转写纸M*,其中转写纸M*包括一离型纸M1*以及多个媒材M2*,而每两个媒材M2*之间具有一间隙G*,也就是说,间隙G*位于每两个媒材M2*之间且位于离型纸M1*的上方。打印装置2包括一壳体21、一上盖22、多个发光源23以及一感测模块24,至于打印装置2内部的其它元件与现有技术所述大致上相同,故不再多加说明。壳体21用以容置被缠绕为卷筒形式的转写纸于其中,且壳体21具有两支撑架211、一输出平台212、一长条型开口213以及一滑动板体214。两支撑架211用以支撑转写纸于其上,而输出平台212接近于壳体21的一后端215,由图4可知,转写纸由两支撑架211的所在位置沿着第一方向D1而经由输出平台21被输出。长条型开口213设置于输出平台212上,而滑动板体214设置于长条型开口213的下方,用以支撑感测模块24而使感测模块24伸入长条型开口213内。
图4中,上盖22连接于壳体21,且可相对于壳体21转动而覆盖于壳体21,抑或,其相对于壳体21转动而不覆盖壳体21,以显露转写纸而可更换转写纸。多个发光源23设置于上盖22上且排列为一列,用以产生多个光束B(请参阅图9);其中多个发光源23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而排列,且多个发光源23由上盖22的一内表面221的一侧222排列至超过内表面221的中央处223。其中多个发光源23可采用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激光二极管或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所组成的发光二极管阵列。感测模块24设置于多个发光源23的下方且可相对于壳体21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用以接收穿过转写纸M*的间隙G*的多个光束B而检测间隙G*。
接下来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感测模块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感测模块24包括一传感器外壳241、一电路板242、一感测元件243、一保护片244、一缓冲体245以及一防磨片246,传感器外壳241具有一第一开孔2411、一凸柱2412以及多个伸出凸块2413。第一开孔2411设置于传感器外壳241的一上表面2414,而凸柱2412设置于传感器外壳241的一内表面2415。多个伸出凸块2413由传感器外壳241向外伸出,且每一伸出凸块2413具有一第一锯齿结构2413A,其设置于伸出凸块2413的一上表面上。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锯齿结构2413A与伸出凸块2413一体成型,且凸柱2412以及多个伸出凸块2413与传感器外壳241一体成型。
电路板242位于传感器外壳241内且被固定于传感器外壳241上,而电路板242具有一第二开孔2421、一控制单元2422以及一电线2423,控制单元2422电性连接于感测元件243,而电线2423连接于一外部电源(未显示于图中),其用以传输电力予电路板242,使电路板242、控制单元2422以及感测元件243根据该电力而运行。感测元件243设置于电路板242上且显露于第一开孔2411,其用以接收穿过该间隙G*以及第一开孔2411的多个光束B而输出一光束强度值予控制单元242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电路板242为一印刷电路板,而控制单元2422为一韧体,且以烧录方式被设置于电路板242上。
保护片244设置于传感器外壳241上且覆盖于第一开孔2411,用以保护感测元件243,而缓冲体245具有一第三开孔2451,且缓冲体245设置电路板242的下方,其中传感器外壳241的凸柱2412分别穿过第二开孔2421以及第三开孔2451而固定电路板242以及缓冲体245于传感器外壳241上。防磨片246设置于缓冲体245的下方,其用以与滑动板体214接触而防止传感器外壳241与滑动板体214之间的过度摩擦。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保护片244为一可透光的麦拉片(Mylar),缓冲体245为一泡棉,而防磨片246为一麦拉片。
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感测模块与滑动板体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显示出感测模块24组装完成的外观结构以及滑动板体214的一滑动导轨2141的外观结构。滑动板体214上具有沿着第二方向D2设置的两长条型凹槽2412,使得所述两长条型凹槽2412之间的结构形成沿第二方向D2设置的滑动导轨2141,其用以与感测模块24的传感器外壳241接触且引导感测模块24而沿第二方向D2移动。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滑动导轨2141与所述两长条型凹槽2412与滑动板体214一体成型。
由图6可知,感测模块24的传感器外壳241被滑动板体214支撑,且传感器外壳241的一底部2416伸入长条型凹槽2412内,使得传感器外壳241与滑动导轨2141接触。
接下来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壳体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壳体21还包括两阻挡元件216,每一阻挡元件216设置于长条型开口213的一侧,而每一阻挡元件216具有一第二锯齿结构2161,设置于阻挡元件216的一内表面上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而形成长条锯齿状。另一方面,滑动板体214以结构固定方式而被固定于壳体21上,且传感器外壳241位于滑动板体214上,使得传感器外壳241的多个伸出凸块2413被阻挡元件216阻挡而避免传感器外壳241由长条型开口213内脱出。其中,当阻挡元件216阻挡多个伸出凸块2413时,第一锯齿结构2413A与第二锯齿结构2161啮合而固定传感器外壳241。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锯齿结构2161与阻挡元件216一体成型,且阻挡元件216与壳体21一体成型,而滑动板体214以螺丝25锁合方式被固定于壳体21上。
而于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壳体仅具有一个阻挡元件,且阻挡元件设置于长条型开口的一侧,而滑动板体以及阻挡元件皆采用与壳体一体成型的设计,亦即长条型开口与滑动板体于壳体上形成一长条型凹槽,使得感测模块可由长条型开口中被设置于滑动板体上。
请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打印装置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了清楚显示多个发光源23与感测模块24的相对位置关系,故不显示上盖22。根据上述说明可知,感测模块24可于长条形开口213中相对于壳体21沿第二方向D2移动,以针对不同尺寸的转写纸进行其间隙G*的检测。另一方面,由图4可知,多个发光源23由上盖22的内表面221的一侧222排列至超过内表面221的中央处223,也就是说,多个发光源23的长度大于长条形开口213的长度,因此,无论感测模块24于长条形开口213内移动至任何位置,多个发光源23皆位于感测模块24的上方,使得感测模块24不遗漏多个发光源23所产生的多个光束。同时,多个发光源23不需被移动,故其不需设置有移动发光源的机构。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打印装置进行转写纸M*的间隙G*检测的运行情形。请同时参阅图4以及图9,图9为本发明打印装置的感测模块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检测间隙的方块示意图。图9中,控制单元2422预设有一光束强度范围,当感测元件243接收到的多个光束B时,其输出的对应于多个光束B的光束强度值予控制单元2422,使控制单元2422根据光束强度值是否介于光束强度范围内而判断是否检测到转写纸M*的间隙G*。其中其光束强度范围预先被设定,且其光束强度范围小于未减弱的光束强度值,但其光束强度范围大于0。
图4中,感测模块24位于滑动板体214上的一第一位置P1,当转写纸M*被输出且转写纸M*的一媒材M2*(图9中左侧的媒材M2*)通过多个发光源23与感测模块24之间时,多个发光源23产生多个光束B,且多个光束B被媒材M2*阻挡,使得感测模块24的感测元件243无法接收到多个光束B,未接收到光束强度值的控制单元2422视为其光束强度值为0,且0未介于光束强度范围内,因此控制单元2422判断未检测到间隙G*。
接下来,转写纸M*继续被输出,且媒材M2*与另一媒材M2*(图9中右侧的媒材M2*)之间的间隙G*通过多个发光源23与感测模块24之间时,多个发光源23所产生多个光束B穿过间隙G*以及位于其下方的离型纸M1*。于多个光束B穿过离型纸M1*的过程中,部份光束B被离型纸M1*吸收而使得其光束强度值降低。因此,其光束强度减弱的多个光束B穿过保护片244而被感测元件243接收,且感测元件243输出对应于所述多个光束B的光束强度值予控制单元2422。控制单元2422中,控制单元2422判断该减弱的光束强度值介于光束强度范围内,故控制单元2422检测到转写纸M*的间隙G*,之后,本发明打印装置2开始进行打印工作。
当使用者欲针对尺寸较大的离型纸进行打印时,使用者必须手动移动感测模块24至滑动板体214上的一第二位置P2,如图8所示。而使用者手动移动感测模块24的运行如下。
当感测模块24位于第一位置P1时,其壳体21的阻挡元件216阻挡传感器外壳241的多个伸出凸块2413时,多个伸出凸块2413上的第一锯齿结构2413A与阻挡元件216上的第二锯齿结构2161啮合而固定传感器外壳241于第一位置P1。因此,为了解除传感器外壳241的固定状态,使用者提供一往下的压抵力予传感器外壳241,使得设置于传感器外壳241内的缓冲体245缓冲其压抵力,同时,缓冲体245受其压抵力压缩而形变,使传感器外壳241相对于滑动板体214往下移动,且多个伸出凸块2413上的第一锯齿结构2413A脱离阻挡元件216上的第二锯齿结构2161,而解除传感器外壳241的固定状态。
接下来,使用者以手动方式推动传感器外壳241,使传感器外壳241相对于壳体21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而到达第二位置P2,于传感器外壳241沿着第二方向D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锯齿结构2413A不定时与第二锯齿结构2161接触,使得使用者于推动传感器外壳241的同时可根据第一锯齿结构2413A与第二锯齿结构2161的接触而感受到刻度段落感。当传感器外壳241到达第二位置P2时,使用者停止提供压抵力,使得发生形变的缓冲体245回复,且回复的缓冲体245往上推抵传感器外壳241,使传感器外壳241相对于滑动板体214往上移动,此时,第一锯齿结构2413A与第二锯齿结构2161再次啮合,以固定传感器外壳241于第二位置P2。
而于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多个伸出凸块与阻挡元件亦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而设计为无刻度段落感的结构,亦即,阻挡元件采用不具有第二锯齿结构的设计,而对应于阻挡元件的伸出凸块亦不具有第一锯齿结构。
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本较佳实施例的传感器外壳241与滑动板体214皆以塑料材料所制成。当传感器外壳241被往下压抵且沿第二方向D2移动时,由塑料材料所制成的传感器外壳241与滑动板体214之间会产生摩擦,且该两者因摩擦而被磨耗以产生塑料碎屑,故传感器外壳241与滑动板体214经过长时间使用之后会因塑料碎屑而发生移动不顺畅,或因所述两者发生磨耗而松脱。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故感测模块24设置有防磨片246,以防止传感器外壳241与滑动板体214之间发生过度摩擦的情形。于其它较佳实施例中,传感器外壳与滑动板体可采用非塑料材质或其它不易磨耗的材质,感测模块则不需设置防磨片。
根据上述可知,本发明打印装置以一组可移动的感测模块以及排列为一列的多个发光源取代现有打印装置中的两组可移动的感测模块。比较本发明打印装置以及现有打印装置,现有打印装置于移动两组感测模块的过程中,使用者必须准确地对准两组感测模块,其两组感测模块才得以正常运行。本发明打印装置中,排列为一列的多个发光源所产生的多个光束可投射至感测模块可移动的任何位置,亦即感测模块可移动的范围皆被多个光束所涵盖,故使用者不需进行上述对准工作,使本发明打印装置即可进行转写纸的间距的检测。因此,本发明确实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打印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案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打印装置,用以打印影像于一转写纸上,且于一第一方向输出该转写纸,该打印装置包括:
一壳体,用以容置该转写纸于其中,且该转写纸包括一离型纸以及多个媒材,而每两个媒材之间具有一间隙;
一上盖,连接于该壳体,且可相对于该壳体转动而覆盖该壳体或不覆盖该壳体;
多个发光源,设置于该上盖上且排列为一列,用以产生多个光束;其中所述多个发光源沿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而排列,且所述多个发光源由该上盖的一内表面的一侧排列至超过该内表面的中央处;以及
一感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源的下方且可相对于该壳体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用以接收穿过该间隙的所述多个光束而检测该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该壳体包括:
一输出平台,接近于该壳体的一端;
一长条型开口,设置于该输出平台上;以及
一滑动板体,设置于该长条型开口的下方,用以支撑该感测模块而使该感测模块伸入该长条型开口内,该滑动板体上沿该第二方向具有一滑动导轨,用以与该感测模块接触且引导该感测模块而沿该第二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该感测模块包括:
一传感器外壳,该传感器外壳的一底部与该滑动导轨接触,且该传感器外壳具有一第一开孔,该第一开孔设置于该传感器外壳的一上表面;
一电路板,位于该传感器外壳内且被固定于该传感器外壳上;以及
一感测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显露于该第一开孔,用以接收穿过该间隙以及该第一开孔的所述多个光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该传感器外壳具有一凸柱,而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二开孔,且该感测模块还包括:
一保护片,设置于该传感器外壳上且覆盖于该第一开孔,用以保护该感测元件;以及
一缓冲体,具有一第三开孔,该缓冲体设置该电路板的下方,用以当该传感器外壳受一压抵力抵顶时,缓冲该压抵力且发生压缩而形变,并使该传感器外壳相对于该滑动板体往下移动;其中该传感器外壳的该凸柱分别穿过该第二开孔以及该第三开孔而固定该电路板以及该缓冲体于该传感器外壳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该保护片为一可透光的麦拉片,而该缓冲体为一泡棉。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连接于该感测元件,该控制单元预设有一光束强度范围,当该感测元件接收到所述多个光束且输出一光束强度值予该控制单元时,该控制单元根据该光束强度值是否介于该光束强度范围内而判断是否检测到该转写纸的该间隙;其中当该光束强度值介于该光束强度范围内时,该控制单元判断检测到该转写纸的该间隙;而当该光束强度值未介于该光束强度范围内时,该控制单元判断未检测到该转写纸的该间隙。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该壳体还包括至少一阻挡元件,该阻挡元件设置于该长条型开口的一侧,用以阻挡该感测模块而避免该感测模块由该长条型开口内脱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该感测模块具有一传感器外壳,该传感器外壳的一底部与该滑动板体接触,且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该传感器外壳具有至少一伸出凸块,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由该传感器外壳向外伸出,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用以与所述至少一阻挡元件接触而被阻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具有一第一锯齿结构,该第一锯齿结构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的一上表面上,而每一阻挡元件具有一第二锯齿结构,该第二锯齿结构设置于该阻挡元件的一内表面上且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其中当所述至少一阻挡元件阻挡所述至少一伸出凸块时,该第一锯齿结构与该第二锯齿结构啮合而固定该传感器外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该感测模块还包括一缓冲体,该缓冲体设置该传感器外壳内,当该传感器外壳受一压抵力抵顶时,该缓冲体被压缩而形变,使该传感器外壳相对于该滑动板体往下移动,且该第一锯齿结构脱离该第二锯齿结构,使该传感器外壳相对于该壳体沿着该第二方向移动;而当该传感器外壳所受的该压抵力解除时,发生形变的该缓冲体回复,使该传感器外壳相对于该滑动板体往上移动,且该第一锯齿结构与该第二锯齿结构啮合而固定该传感器外壳。
CN201210355143.5A 2012-09-21 2012-09-21 打印装置 Pending CN1036605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5143.5A CN103660599A (zh) 2012-09-21 2012-09-21 打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5143.5A CN103660599A (zh) 2012-09-21 2012-09-21 打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599A true CN103660599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299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5143.5A Pending CN103660599A (zh) 2012-09-21 2012-09-21 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059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9097A (ja) * 1998-01-07 1999-07-27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US6060720A (en) * 1998-09-24 2000-05-09 Gudehus; Donal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encoding linear position by means of lenticular screens
US6396070B1 (en) * 1997-11-24 2002-05-28 Datamax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nsor assembly for printers
JP2002308242A (ja) * 2001-04-06 2002-10-23 Tohoku Ricoh Co Ltd ラベル検出方法及びラベル検出装置
JP2003170632A (ja) * 2001-12-04 2003-06-17 Canon Finetech Inc ラベルプリンタ
EP1738914A2 (en) * 2005-06-30 2007-01-0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6070B1 (en) * 1997-11-24 2002-05-28 Datamax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nsor assembly for printers
JPH11199097A (ja) * 1998-01-07 1999-07-27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US6060720A (en) * 1998-09-24 2000-05-09 Gudehus; Donal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encoding linear position by means of lenticular screens
JP2002308242A (ja) * 2001-04-06 2002-10-23 Tohoku Ricoh Co Ltd ラベル検出方法及びラベル検出装置
JP2003170632A (ja) * 2001-12-04 2003-06-17 Canon Finetech Inc ラベルプリンタ
EP1738914A2 (en) * 2005-06-30 2007-01-0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7546B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8422917B2 (en) Light project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mage reading device
KR101921213B1 (ko) 테이프 카트리지
TW384623B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030197770A1 (en) Card cartridge and card feed adapter for an ink jet sheet feeder printer
CN101357547A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10500750B2 (en) Cutting apparatus
EP337318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rcode verification
CN102873994B (zh) 印刷装置以及测色方法
CN103190142A (zh) 多功能打印机中的记录介质通路
CN103660599A (zh) 打印装置
TW201410485A (zh) 列印裝置
JP6772534B2 (ja) 媒体処理装置、長尺媒体、及び、媒体
US10150307B2 (en) Tape printing device with sensor holder
US20160358053A1 (en) Printer, terminal device, and printing system
KR20170070645A (ko) 휴대용 프린터
KR20160127775A (ko) 테이프 카트리지
JP2008165462A (ja) カード発行装置
JP200703019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15151545A1 (ja) プリンタ
JPS6016763A (ja) 印字装置
EP0847863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H11240220A (ja) プリント装置、プリント装置と画像処理装置のシステム
JP6071953B2 (ja) 照明装置、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170617U (ja) 防塵ユニット及び防塵ユニット付き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