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0214A - 注射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注射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0214A
CN103660214A CN201310281906.0A CN201310281906A CN103660214A CN 103660214 A CN103660214 A CN 103660214A CN 201310281906 A CN201310281906 A CN 201310281906A CN 103660214 A CN103660214 A CN 103660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mperature
cylinder body
heating source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19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0214B (zh
Inventor
定本知德
水野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60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0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2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4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inject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78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of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 B29C29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5/76177Location of measurement
    • B29C2945/7618Injection unit
    • B29C2945/7619Injection unit barr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缸体的详细信息的注射成型机。该注射成型机(10)具有被供给成型材料的缸体(11)、加热缸体(11)的加热源(H1~H4)和推定部(63),推定部(63)使用基于缸体(11)的热传导方程式、缸体(11)内的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以及表示加热源(H1~H4)的热的流出流入的式子的传热模型推定缸体(11)的任意位置的温度,推定部(63)将预定时刻的加热源(H1~H4)的输出输入到传热模型中,并推定预定时刻的缸体(11)的任意位置的温度。

Description

注射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注射成型机具备被供给作为成型材料的树脂颗粒的缸体和对缸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注射成型机在缸体内使树脂熔融并将熔融了的树脂填充到模具装置内的型腔空间中,由此来制造成型品。
在缸体的后部设置有供给树脂颗粒的供给口。缸体的后部被保持成树脂的表面不熔融的温度,以免发生树脂的桥接(结块)。为此,缸体的后部通过在内部具有制冷剂流路的冷却装置冷却。
在冷却装置的前方设置有加热源。加热源的输出被反馈控制以使缸体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缸体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定。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27019号公报
以往,注射成型机的控制器监视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等作为决定缸体内的树脂的状态的重要因素。但是,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数量有限,缸体的详细信息不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缸体的详细信息的注射成型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注射成型机,包括:缸体,成型材料被供给到该缸体;加热源,对该缸体进行加热;以及推定部,使用基于上述缸体的热传导方程式、上述缸体内的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以及表示上述加热源的热流出流入的式子的传热模型来推定上述缸体的任意位置的温度,该推定部将预定时刻的上述加热源的输出输入到上述传热模型中并推定该预定时刻的上述缸体的任意位置的温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得到缸体的详细信息的注射成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缸体的热传导方程式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缸体内的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加热源的热流出流入的式子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 注射成型机
11 缸体
12 喷嘴
13 螺杆
30 冷却装置
60 控制器
63 推定部
71 显示部
72 输入部
H1~H4 加热源
Z1~Z4 区段
S1~S4 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在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标以相同或对应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图。以下,将树脂的射出方向设为前方、将与树脂的射出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注射成型机10从喷嘴12射出在缸体11内熔融了的树脂,并填充到模具装置内的型腔空间。模具装置由定模及动模构成,在合模时在定模与动模之间形成型腔空间。在型腔空间被冷却固化了的树脂在开模后作为成型品被取出。作为成型材料的树脂颗粒被从料斗16供给到缸体11的后部。
注射成型机10包括使配设在缸体11内的螺杆13旋转的计量用马达41。计量用马达41可以是伺服马达。计量用马达41的旋转经由传送带及带轮等连结构件42传递到注射轴43,从而螺杆13旋转。此时,螺杆13的螺旋翼片(螺纹峰)移动,填充到螺杆13的螺纹槽内的树脂被向前方输送。
注射成型机10包括使螺杆13在轴向上移动的注射用马达51。注射用马达51可以是伺服马达。注射用马达51的旋转被传递到滚珠丝杠轴52。通过滚珠丝杠轴52的旋转而前进后退的滚珠丝杠螺母53被固定在压盘54上。压盘54能够沿着固定于基架(未图示)的导向杆55、56移动。压盘54的前进后退运动经由轴承57、树脂压力检测器(例如测压元件)58、注射轴43被传递到螺杆13,从而螺杆13前进后退。螺杆13的进退量由安装在压盘54上的位置检测器59检测。
注射成型机10的动作由控制器60控制。控制器60由CPU及存储器等构成,通过CPU执行存储器等中存储的程序,由此实现各种功能。控制器60例如包括控制计量工序的计量处理部61、控制填充工序的填充处理部62。
接着,说明注射成型机10的动作。
在计量工序中,计量处理部61旋转驱动计量用马达41,使螺杆13旋转。此时,螺杆13的螺旋翼片(螺纹峰)移动,填充到螺杆13的螺纹槽内的树脂颗粒被向前方输送。树脂一边在缸体11内向前方移动,一边通过来自缸体11的热等被加热,在缸体11的顶端部成为完全熔融的状态。并且,随着熔融树脂蓄积在螺杆13的前方,螺杆13后退。若螺杆13后退预定距离,在螺杆13的前方蓄积预定量的树脂,则计量处理部61停止计量用马达41的旋转,并停止螺杆13的旋转。
在填充工序中,填充处理部62旋转驱动注射用马达51,使螺杆13前进,向合模状态的模具装置内的型腔空间压入熔融树脂。螺杆13推压熔融树脂的力由树脂压力检测器58作为反力而被检测出来。即,检测出施加在螺杆13上的树脂压力(树脂的射出压)。在型腔空间内,树脂通过冷却而收缩,因此补充热收缩量的树脂,从而在保压工序中,施加在螺杆13上的树脂压力(树脂的射出压)被保持成预定的压力。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主要部分的图。
注射成型机10包括缸体11、在缸体11内输送树脂的螺杆13、对缸体11进行加热的多个加热源H1~H4、对缸体11的后部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30。
螺杆13被配设成在缸体11内旋转自如且在轴向上移动自如。螺杆13一体地具有螺杆旋转轴14和螺旋状地设置于螺杆旋转轴14的周围的螺旋翼片15。若螺杆13旋转,则螺杆13的螺旋翼片15移动,填充到螺杆13的螺纹槽内的树脂颗粒被向前方输送。
例如如图2所示,螺杆13沿着轴向从后方(料斗16侧)到前方(喷嘴12侧)区分为供给部13a、压缩部13b及计量部13c。供给部13a是接收树脂并向前方输送的部分。压缩部13b是压缩并熔融所供给的树脂的部分。计量部13c是按一定量分别计量熔融的树脂的部分。螺杆13的螺纹槽的深度成为,在供给部13a深,在计量部13c浅,在压缩部13b越向前方越浅。另外,螺杆13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螺杆13的螺纹槽的深度也可以是一定的。
作为加热源H1~H4,例如使用从外侧对缸体11加热的加热器。加热器设置成包围缸体11的外周。
多个加热源H1~H4沿着缸体11的轴向排列,将缸体11在轴向上分为多个区段(在图3中为4个区段Z1~Z4)来分别进行加热。多个加热源H1~H4被控制器60反馈控制,以使各区段Z1~Z4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各区段Z1~Z4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S1~S4测定。另外,在喷嘴12上也可以设置加热源。
冷却装置30与多个加热源H1~H4相比设置于后方。冷却装置30对缸体11的后部进行冷却,将缸体11后部的温度保持在树脂颗粒的表面不熔融的温度,以防止在缸体11的后部及料斗16内产生树脂颗粒的桥接(块化)。冷却装置30具有水、空气等制冷剂的流路31。
控制器60具备使用传热模型来推定缸体11的任意位置的温度的推定部63。传热模型存储在控制器60的存储器等中,根据需要读取。
传热模型是基于缸体11的热传导方程式、缸体11内的物质(以下称为“缸体内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以及表示各加热源H(图2中k=1、2、3、4)的热的流出流入的式子的模型。以下,对各式进行说明。在各式中,相同记号具有相同含义。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缸体的热传导方程式的说明图。缸体的热传导方程式例如用下述的式(1)等表示。式(1)中,为了式子的简化,缸体11的温度近似为在缸体11的中心线的周围大致均匀,并且二维化。另外,后述的式(2)以及式(3)中同样也二维化。
式(1)
∂ T ( t ) ∂ t = α ( ∂ 2 T ( t ) ∂ r 2 + 1 r ∂ T ( t ) ∂ r + ∂ 2 T ( t ) ∂ x 2 ) r = R out - y · · · · · · ( 1 )
上述式(1)中,x表示缸体轴向(前后方向)的位置坐标、y表示缸体径向的位置坐标、Rout是缸体11的外周面的半径、T(t)表示时刻t的坐标(x,y)处的温度、α表示缸体11的热扩散率“m2/s”。x坐标的原点为缸体11的前端面,从前端面朝向后端面x越来越大。并且,y坐标的原点为缸体11的外周面,从外周面向内周面y越来越大。
将上述式(1)离散化,并将上述式(1)所定义的区域(即缸体11)分割成多个微小区域(要素)。将坐标(i×Δx,j×Δy)的微小区域的时刻t的温度设为Ti,j(t)。i为0~m的整数、j为0~n的整数。在将缸体11的轴向长度设为L时,L=m×Δx的式子成立。并且,在将缸体11的内周面的半径设为Rin、将缸体11的外周面的半径设为Rout时,Rout-Rin=n×Δy的式子成立。缸体11的微小区域的个数(m+1)×(n+1)被设定为能够求解缸体11的任意位置的温度的个数。
微小区域的升温速度(温度Ti,j(t)的一次微分)由相对该微小区域的热的流出流入决定,并由该微小区域的温度Ti,j(t)与和该微小区域邻接的微小区域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等决定。因此,微小区域的温度Ti,j(t)的一次微分成为微小区域的温度Ti,j(t)以及邻接的微小区域的温度Ti-1,j(t)、Ti+1,j(t)、Ti,j-1(t)、Ti,j+1(t)的函数(其中,i为1~m-1的整数、j为1~n-1的整数)。
缸体后端(坐标x=m×Δx)的微小区域的温度Tm,j(t)通过冷却装置30被保持成与外部气体的温度T大致相同的温度。因此,作为缸体后端与外部气体之间的边界条件给出了温度固定条件。即,Tm,j(t)=T的式子成立。另外,缸体后端的温度Tm,j(t)也可以被保持成比外部气体的温度T高的预定温度T(T>T)。
另一方面,作为缸体前端(坐标x=0)与外部气体之间的边界条件、缸体外周(坐标y=0)与外部气体之间的边界条件、缸体外周(坐标y=0)与加热源H之间的边界条件以及缸体内周(坐标y=n×Δy)与缸体内的物质之间的边界条件给出了热通量边界条件。
因此,缸体前端(坐标x=0)的微小区域的升温速度(温度T0, j(t)的一次微分)由该微小区域的温度、与该微小区域邻接的微小区域的温度、外部气体的温度T、缸体11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热传递系数[W/(m2·℃)]等决定。
同样,缸体外周(坐标y=0)中、与外部气体接触的微小区域的升温速度(温度Ti,o(t)的一次微分)由该微小区域的温度、与该微小区域邻接的微小区域的温度、外部气体的温度Ta、缸体11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热传递系数[W/(m2·℃)]等决定。
并且,缸体外周(坐标y=0)中与加热源H接触的微小区域的升温速度(温度Ti,o(t)的一次微分)由该微小区域的温度、与该微小区域邻接的微小区域的温度、加热源H的温度Thk(t)、缸体11与加热源H之间的热传递系数[W/(m2·℃)]等决定。
进而,缸体内周(坐标y=n×Δy)的微小区域的升温速度(温度Ti,n(t)的一次微分)由该微小区域的温度、与该微小区域邻接的微小区域的温度、缸体内物质的温度Tfl i(t)、缸体内物质与缸体11之间的热传递系数[W/(m2·℃)]等决定。对于缸体内物质的温度Tfl i(t)将在后述。
另外,缸体内物质例如在成型开始前的缸体11的升温时可以为空气,在成型时为树脂,并可在中途变化。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缸体内的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的说明图。缸体内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例如通过下记的式(2)等表示(其中,i为1~m-1的整数)。式(2)中,为了式子的简化,设缸体内物质的温度分布在缸体11的径向上均匀。
式2
∂ T f 1 i ( t ) ∂ t × ρ in × c in × π × R in 2 × Δx = q 1 - q 2 + q 3 · · · · · · ( 2 )
上述式(2)中,Tfl i(t)表示坐标x=i×Δx的微小空间的时刻t的温度[℃]、ρin表示缸体内物质的密度[kg/m3]、cin表示缸体内物质的定压比热[J/kg]。
ql表示从前方(图4中左侧)的微小区域向坐标x(x=i×Δx)的微小区域中流入的每单位时间的流入热量[W]。流入热量q1为微小区域间的温度差(Tfl i-1(t)-Tfl i(t))的函数。该温度差越大,流入热量ql越增加。流入热量ql的计算中使用缸体内物质的热传导率[W/(m·℃)]等。
2表示从坐标x(x=i×Δx)的微小区域流出到后方(图4中右侧)的微小区域的每单位时间的流出热量[W]。流出热量q2为微小区域间的温度差(Tfl i(t)-Tfl i+1(t))的函数。该温度差越大,流出热量q2越增加。流出热量q2的计算中,使用缸体内物质的热传导率[W/(m·℃)]等。
3为从缸体11向坐标x(x=i×Δx)的微小区域每单位时间流入的热量[W]。该热量q3为缸体内物质与缸体11之间的温度差(Ti, (t)-Tfl i(t))的函数。该温度差越大,热量q3越增加。热量q3的计算中,使用缸体内物质与缸体11之间的热传递系数[W/(m2·℃)]等。
缸体内物质的后端(坐标x=m×Δx)的温度Tfl m(t)通过冷却装置30被保持成与外部气体的温度T大致相同的温度。因此,作为缸体内物质的后端与外部气体之间的边界条件,给出了温度固定条件。即,Tfl m(t)=T的式子成立。另外,缸体内物质的后端的温度Tfl m(t)可以被保持成比外部气体的温度T高的预定温度T(T>T)。
另一方面,作为缸体内物质的前端(坐标x=0)与外部气体之间的边界条件,给出了热通量边界条件。因此,缸体内物质的前端(坐标x=0)的升温速度(温度Tfl 0(t)的一次微分)由该微小区域的温度、与该微小区域邻接的微小区域的温度、外部气体的温度T、缸体内物质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热传递系数[W/(m2·℃)]、缸体内物质与缸体之间的热传递系数[W/(m2·℃)]等决定。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加热源的热流出流入的式子的说明图。表示加热源H的热的流出流入的式子例如通过下记式(3)等表示。式(3)中,为了式子的简化,设定为在各加热源H温度分布设为一样。
式3
∂ T hk ( t ) ∂ t = 1 C k ( V k ( t ) 2 Z k - h 1 × A k × ( T hk ( t ) - T a ) - Q k ) · · · · · · ( 3 )
上述式(3)中,Thk(t)表示加热源H的时刻t的温度[℃]、T表示外部气体的温度[℃]、Ck表示加热源H的热容量[J/℃]、Z表示加热源H的电阻[Ω]、A表示加热源H的与外部气体的接触面积、h表示加热源H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热传递系数[W/(m2·℃)]、V(t)表示时刻t的加热源H的电压[V]。
(t)2/Z表示加热源H的输出(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W]、h×A×(Thk-T)表示从加热源H向外部气体散出的每单位时间的放热量[W]、Q表示从加热源H流入到缸体11的每单位时间的入热量[W]。
热传递系数h可以为加热源H与外部气体之间的温度差(Thk(t)-T))的函数。该温度差越大,热传递系数hk越大。
入热量Q为加热源H、与缸体11的温度差(Thk(t)-Ti,0(t))的函数。该温度差越大,入热量Q越增加。其中,i为表示缸体11的多个微少区域中的与加热源H接触的微少区域的坐标的整数。
这样,基于缸体11的热传导方程式(式(1))、缸体内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式(2))以及表示各加热源H的热的流出流入的式子(式(3))等做成传热模型。
传热模型为了缩短计算时间而可以被低次元化。例如缸体11的热传导方程式(式(1))以及缸体内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式(2))为线性方程式,所以能保持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并通过平衡实现法等来低次元化。另一方面,表示各加热源H的热的流出流入的式子(式(3))由于为非线性方程式,并且由于本来为低次元,因此可以不进行低次元化。
推定部63通过将预定时刻的各加热源H的输出[W]输入到传热模型中,计算预定时刻的缸体11的任意位置的温度Ti,j(t)。缸体11的微小区域的个数(m+1)×(n+1)比温度传感器S(图2中k=1,2,3,4)的个数(图2中为4个)显著多,因此,可知缸体11的详细的温度分布。另外,各加热源H的输出可以作为从初始时刻(t=0)到预定时刻的输出波形而输入到传热模型中。
并且,推定部63将预定时刻的各加热源H的输出[W]输入到传热模型,由此也能够计算出预定时刻的缸体内物质的微小区域的温度Tfl i(t)、预定时刻的各加热源H的温度Thk(t)。因此,也可知缸体11的内部的详细的温度分布、各加热源H的温度。另外,各加热源H的输出可以作为从初始时刻(t=0)到预定时刻为止的输出波形而输入到传热模型中。
由于传热模型为微分方程式,因此,通过给出初始值Ti,j(t=0)、Tfl i(t=0)、Thk(t=0),能够求解Ti,j(t)、Tfl i(t)、Thk(t)。初始时刻(t=0)例如可以为缸体11的升温开始时刻,初始值Ti,j(t=0)、Tfl i(t=0)、Thk(t=0)也可以与外部气体的温度T相同。
另外,各初始值Ti,j(t=0)、Tfl i(t=0)、Thk(t=0)若为已知也可以,与外部气体的温度T不同也可以。即,初始时刻(t=0)可以不为缸体11的升温开始时刻。
推定部63可以通过加热源H的电力计P(参照图2)等检测输入到传热模型中的加热源H的输出[W]。基于加热源H的实际的输出波形推定温度,因此,推定精度高。
并且,推定部63可以基于加热源H的反馈控制模型(例如PID控制模型)的控制常数(例如比例增益、积分增益、微分增益)计算输入到传热模型中的加热源H的输出。首先,推定部63由温度传感器S的测定位置的温度Ti,j(t)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偏差以及控制常数预测比时刻t稍靠后的时刻t+Δt的加热源H的输出。接着,推定部63将预测出的加热源H的输出输入到传热模型中,并预测时刻t+Δt的温度传感器S的测定位置的温度。这样,通过反复进行加热源H的输出的预测与温度的预测,推定部63不仅能够预测现在的温度以及过去的温度,还能预测将来的温度。
另外,现在为止的加热源H的输出通过电力计P检测,将来的加热源Hk的输出也可以使用反馈控制模型的控制常数预测。
推定部63可以监视预定位置的推定温度是否在预定范围内。例如推定部63推定温度传感器S的测定位置的将来的温度Ti,j(t),并监视推定温度是否在包含设定温度的预定范围内(例如以设定温度为中心的预定范围内)。基于监视结果能够预先判别设定温度的好坏。推定温度在预定范围内时,推定部63判别为设定温度良好,推定温度没有在预定范围内时,判别为设定温度不好。
当监视结果为在预定位置的推定温度没有在预定范围内时,推定部63变更缸体11的设定温度。推定部63基于变更后的设定温度,推定温度传感器S的测定位置的将来的温度Ti,j(t),并监视推定温度是否在预定范围内。通过反复变更设定温度以使推定温度在预定范围内,由此能够使设定温度最佳化。设定温度可以根据成型条件(例如树脂的种类)等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变更。设定温度的最佳化也可以在缸体11的升温开始前进行。
推定部63在监视结果为预定位置的推定温度没有在预定范围内时输出警告。警告可以通过后述的显示部71、警告蜂鸣器、警告灯等发出。
推定部63基于所推定的温度Ti,j(t)、Tfl i(t)、Thk(t)推定预定时刻的预定位置处的热通量[J/(m2·s)]、在预定时刻通过预定位置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W]等。作为推定热通量以及热量的位置,可以举出例如加热源H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界面、加热源H与缸体11之间的界面、缸体11与冷却装置30之间的界面、缸体11与外部气体之间的界面、缸体内物质与缸体11之间的界面等。另外,推定热通量以及热量的位置也可以为缸体11的微小区域彼此的界面、缸体11的内部的微小区域彼此的界面。
推定部63可以监视推定出的热通量以及热量是够超过了预定值,在推定的热通量以及热量超过预定值时,输出警告。
如图2所示,注射成型机10还具备基于推定部63的推定结果显示表示热移动的值的显示部71。推定部63推定详细的温度以及热通量、热量等,因此,显示部71能够显示用户有兴趣的某个位置的温度以及热通量、热量等。显示部71例如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显示部71的显示通过控制器60控制。
显示部71显示预定时刻的温度分布、预定位置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预定时刻以及预定位置的热通量[J/(m2·s)]以及在预定时刻通过预定位置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W]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表示热移动的值。预定时刻可以为现在、过去、未来的任一个。可以同时显示多个时刻的数据。
预定时刻的温度分布也可以通过例如取x坐标或y坐标作为一方的轴、取温度作为另一方的轴的图表来显示。观看显示部71的用户能够视觉理解温度的梯度,并能认知热的移动方向。并显示例如缸体11的温度分布、缸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等作为温度分布。缸体11的微小区域的个数(m+1)×(n+1)、缸体11内的微小区域的个数(m+1)比温度传感器S的个数多,因此,可明了详细的温度分布。温度分布的方向可以为缸体11的轴向、缸体11的径向中的任一个。
预定位置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通过例如取时间为一方的轴,取温度为另一方的轴的图表显示。观看到显示部71的用户能够视觉理解升温时的响应性、稳定时的稳定性。
预定时刻以及预定位置的热通量[J/(m2·s)]可以通过例如柱形图显示。观看到显示部71的用户能够视觉理解温度梯度的热的移动量及其移动方向。可以将热通量等用数值显示,显示形式没有特别限定。
在预定时刻通过预定位置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W]与多个加热源H的总输出[W]同时显示也可以,以多个加热源H的总输出[W]为基准的比例[%]显示也可以。观看到显示部71的用户能够理解加热源H的加热效率等。作为通过显示部71显示的热量,能够举出例如从加热源H以及缸体11向外部气体散出的每单位时间的放热量[W]、从加热源H向缸体11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入热量[W]、从缸体11向冷却装置30散出的每单位时间的放热量[W]以及从缸体11向缸体内物质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入热量[W]等。
并且,注射成型机10如图2所示,还可以具备接受用户的输入操作的输入部72。控制器60基于经输入部72输入的用户的指令控制显示部71的显示。用户的便利性良好。
例如显示部71可以显示用户通过输入部72指定的位置的表示热移动的值。位置的指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用户可以输入位置坐标(x,y),也可以选择输入登记完的多个候补位置(例如缸体内周面、缸体内部、温度传感器的测量位置等)中的一个以上的位置。
并且,显示部71可以显示用户通过输入部72指定的时刻的表示热移动的值。时刻的指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用户可以输入以当前时刻为基准的时刻,也可以选择输入登记完的多个候补时刻(例如当前时刻、一小时前、一小时后)中的一个以上的时刻。另外,用户不指定时刻的默认时刻为现在也可以。能够实时显示各种数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71和输入部72为分别设置,但是也可以作为例如触摸屏而设为一体。
以上,说明了注射成型机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可以在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改良。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缸体内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2)中,为了式子的简化,如图4所示,将缸体11的内部沿缸体11的轴向划分,不沿缸体11的径向划分,但是也可以沿缸体的径向划分。
并且,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源H的热的流出流入的式(3)中,为了式子的简化,如图5所示没有将各加热源H划分为多个微小区域,但也可以划分多个微小区域。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缸体是螺杆同轴(Screw in-line)方式,但也可以是柱塞预塑方式、螺杆预塑方式。在预塑方式中,向注射用缸体供给在塑化用缸体内熔融的树脂,从注射用缸体向模具装置内射出熔融树脂。在预塑方式中,缸体可以是塑化用缸体、射出用缸体中的任一种。

Claims (9)

1.一种注射成型机,其中,
具备:缸体,被供给成型材料;加热源,加热该缸体;以及推定部,使用基于上述缸体的热传导方程式、上述缸体内的物质的热传导方程式以及表示上述加热源的热的流出流入的式子的传热模型,推定上述缸体的任意位置的温度,
该推定部将预定时刻的上述加热源的输出输入到上述传热模型,并推定该预定时刻的上述缸体的任意位置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还具备基于上述推定部的推定结果显示表示热移动的值的显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上述显示部显示预定时刻的温度分布、预定位置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预定时刻以及预定位置的热通量以及在预定时刻通过预定位置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表示热移动的值。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还具备接受用户的输入操作的输入部,
上述显示部显示用户通过上述输入部指定的位置以及/或用户通过上述输入部指定的时刻的表示热移动的值。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上述推定部监视预定位置的推定温度是否在预定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上述推定部在上述推定温度未在预定范围内时变更上述缸体的设定温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上述推定部在上述推定温度未在预定范围内时输出警告。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上述推定部基于上述加热源的反馈控制模型的控制常数,计算输入到上述传热模型中的上述加热源的输出。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上述推定部对上述传热模型输入预定时刻的上述加热源的输出,并进一步推定该预定时刻的上述缸体内物质的温度以及该预定时刻的上述加热源的温度。
CN201310281906.0A 2012-08-29 2013-07-05 注射成型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0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9257 2012-08-29
JP2012189257A JP5917340B2 (ja) 2012-08-29 2012-08-29 射出成形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214A true CN103660214A (zh) 2014-03-26
CN103660214B CN103660214B (zh) 2016-12-28

Family

ID=50299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190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0214B (zh) 2012-08-29 2013-07-05 注射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17340B2 (zh)
CN (1) CN1036602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6298B2 (ja) 2015-10-05 2018-10-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監視装置および異常診断装置
JP6591509B2 (ja) * 2017-11-06 2019-10-16 株式会社東芝 金型温度異常予兆検知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529687A (ja) * 2018-06-29 2021-11-04 アイエムフラ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射出成形機を自動調整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プロー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9826A (ja) * 1987-10-13 1989-04-18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の金型温度推定装置と金型温度制御装置
CN102642286A (zh) * 2012-05-17 2012-08-22 北京化工大学 全电动超高速注塑成型pvt在线测控方法
CN103317693A (zh) * 2012-03-23 2013-09-25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6906A1 (ja) * 2007-04-10 2008-10-23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射出成形機の監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9826A (ja) * 1987-10-13 1989-04-18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の金型温度推定装置と金型温度制御装置
CN103317693A (zh) * 2012-03-23 2013-09-25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
CN102642286A (zh) * 2012-05-17 2012-08-22 北京化工大学 全电动超高速注塑成型pvt在线测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214B (zh) 2016-12-28
JP5917340B2 (ja) 2016-05-11
JP2014046488A (ja) 2014-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75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terial flow characterization
TWI404620B (zh)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103112138B (zh) 量化注塑机的喷射过程中的过程波动的方法和注塑机
JP7159758B2 (ja) 成形条件決定支援装置および射出成形機
JP5855993B2 (ja) 射出成形機
CN100503207C (zh) 用于注模机的监控装置
CN103660214A (zh) 注射成型机
CN103707479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4512018A (zh) 注塑成型机以及使用了注塑成型机的粘度测定方法
CN103317693B (zh) 注射成型机
CN102285080A (zh) 具有可塑化状态监视单元的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
KR101336156B1 (ko) 사출기 부착형 금형 모듈을 이용한 점도 측정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점도 측정 방법
TWI396619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monitoring device
CN103889682B (zh) 注塑成型机中的热塑性树脂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07042604A (zh) 注射成型机
JPWO2005032797A1 (ja) 射出成形機及び射出成形方法
US20230075070A1 (en) Injection molding support device an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6248525A (zh) 一种精确控制流量的流变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US20210339448A1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a Polymer's Pressure, Flow Rate, and Temperature Relationship While Flowing within an Injection Mold
JP7189395B1 (ja) 演算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622925B2 (ja) 射出成形方法
CN103624947B (zh) 注射成型机
JP5882848B2 (ja) 射出成形機のヒータ電力測定装置
JP5714838B2 (ja) 射出成形機用の消費電力算出装置及び消費電力算出方法
CN105128300A (zh) 一种利用注塑机估算树脂材料非牛顿指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