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0130B - 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异质结合构件 - Google Patents
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异质结合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60130B CN103660130B CN201210344680.XA CN201210344680A CN103660130B CN 103660130 B CN103660130 B CN 103660130B CN 201210344680 A CN201210344680 A CN 201210344680A CN 103660130 B CN103660130 B CN 1036601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terogeneous
- metal
- metal part
- plastic
- work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25—Preventing defects on the moulded article, e.g. weld lines, shrinkage mar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25—Preventing defects on the moulded article, e.g. weld lines, shrinkage marks
- B29C2045/0036—Submerged or recessed bur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异质结合构件,在塑料成型过程中,先置放欲结合的金属件在模具内,并置放加工件在金属件的外观面上,部份加工件贴附在金属件的包覆面,其后灌注熔融塑料材料在模具内,用以包覆金属件与加工件,在冷却熔融塑料材料并移除加工件后,可在金属件的包覆面与塑料件之间形成一槽缝,以加工结构的设计,达到整体的产品体现出不同的材质效果的特性,并达成消除毛边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件的结合方法,特别是有关一种以融熔塑料与金属件在模具内成型的异质构件结合方法及其异质结合构件。
【背景技术】
現有技術的产品外观处理方式,以塑料,金属,或其它材料分开单独处理或成型,或是通过喷涂来模拟另外的材质效果,或是各种材料一体成型,但上述作法都会在相异材质的结合界面位置产生不均匀的毛边,造成产品表面不均匀的缺陷,对消费者的视觉感受来说并不美观,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图8为现有技术的异质构件结合结构的示意图,图9所示为现有技术异质构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由图8及图9中可清楚得知,在两种异质材料,即塑料件500和金属件510是以相互接触贴合的方式所组成,两种材料所形成的结构之间并无任何的缝隙,但因为考虑到塑料材料的材料特性,塑料件500在熔融射出至金属件510予以包覆后,塑料件500在冷却成型时,其体积会稍微缩小,如此将产生塑料件毛边,如图9所示,塑料件600与金属件610之间存在塑料件毛边620,严重破坏产品的外观质感。
图10为另一种现有技术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固定型态的塑料件700与金属件710采用直接贴合方式,除了产生无法紧密贴和产生缝隙780的情况以外,亦有容易脱落的疑虑,导致产品的质量不佳。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异质构件结合的改善方法,使产品表面更加平整美观,并且不易脱落,进而增加销售。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异质构件结构,以加工结构的设计,达到整体的产品体现出不同的材质效果的特性,并达成消除毛边的目的。
本发明的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首先置放金属件在模具内,并置放加工件在金属件的外观面上,且部份加工件贴附在金属件的包覆面,而后灌注熔融塑料材料在模具内,并包覆金属件与加工件,最后冷却熔融塑料材料以形成塑料件,并移除加工件,使得金属件的包覆面与塑料件之间形成槽缝。
上述本发明的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其中在置放加工件于金属件的外观面上的步骤更包括:形成固定部在金属件的外观面上,其中固定部的形状与加工件相符,接着置放加工件在固定部。
上述本发明的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其中外观面与包覆面是以相互垂直的关系进行设置。
上述本发明的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其中加工件是以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
上述本发明的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其中在灌注熔融塑料材料在模具内,并包覆金属件与加工件的步骤中,熔融塑料材料包覆在金属件的一结合部。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异质构件,包含有一金属件、一塑料件及一槽缝,其中金属件具有一外观面与一包覆面,塑料件包覆在金属件,而槽缝设置在金属件的包覆面与塑料件之间。
上述本发明的异质构件,其中外观面与包覆面相互垂直。
上述本发明的异质构件,其中金属件更具有一结合部,塑料件是包覆住结合部。
上述本发明的异质构件,其中金属件具有一固定部。
本发明以加工结构的设计,在异质构件结合处产生一槽缝,除了达到整体的产品体现出不同的材质效果的特性,更可以达成消除毛边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异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异质构件结合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异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异质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异质构件结合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另一态样的异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异质构件结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的异质构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0为另一现有技术的习知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塑料件 200 塑料件
120 加工件 110 金属件
140 槽缝 130 包覆面
160 结合部 150 外观面
199 模具 220 加工件
210 金属件 300 塑料件
310 金属件 320 加工件
330 包覆面 350 固定部
400 塑料件 410 金属件
420 加工件 430 包覆面
440 槽缝 500 塑料件
510 金属件 600 塑料件
610 金属件 620 塑料件毛边
700 塑料件 710 金属件
780 缝隙 α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内容的技术用语是参照本技术领域的习惯用语,如本说明书对部分用语有加以说明或定义,部分用语的解释以本说明书的说明或定义为准。另外,本说明书所提及的介系词用语「上」、「下」、「在」等,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涵义可包含直接或间接地在某物或某参考对象的「上」、「下」,以及直接或间接地「于」某物或某参考对象,所谓「间接」是指其间尚有中间物或物理空间的存在;当提及「邻近」、「之间」等用语时,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涵义可包含两物或两参考对象间存在其它中间物或空间,以及不存在其它中间物或空间;当提及「连接」、「耦接」等用语时,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涵义可包含两物直接或间接地地接合在一起。本发明所述步骤皆可由人为操作或各式加工器具完成,并未限制何形式的加工方式。
再者,以下内容是关于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异质构件,对于此领域所习见的技术或原理,若不涉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将不予赘述。此外,图标所示的组件的形状、尺寸、比例等仅为示意,供本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了解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加以限制。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所述及的任一实施例即使同时揭露了多个技术特征,也不意味着利用本发明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只要不影响实施可能性,本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据本发明的揭露内容并视需求或设计理念来选择性地实施一部分而非全部的技术特征,藉此增加本发明实施时的弹性。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异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与其结合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包含一塑料件100,一金属件110,一加工件120,以及一金属件上的包覆面130。本方法的实施方式如下:首先置放一金属件110在一模具199内(步骤S1),并置放一加工件120在金属件110的外观面150的上方,且部分加工件120贴附在金属件110的包覆面130(步骤S2),本实施例的加工件120呈现类似I字字型。
其中,本实施例的金属件110的外观面150与包覆面130是呈相互垂直的关系设置,而使金属件110构成长矩形形状,但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可对应改变金属件110的外观面150及包覆面130的设置关系,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而后灌注一熔融塑料材料在模具内,并包覆金属件110与加工件120(步骤S3)。其中,本实施例所揭露的灌注熔融塑料材料在模具内的步骤,可采用射出成型方式执行此一制程步骤,但并不以此为限。最后冷却熔融塑料材料,以形成一塑料件100,并移除加工件120(步骤S4)。
如图2所示,金属件110的侧面更延伸设置有结合部160,此结合部160用以在融熔塑料成型制程后,被塑料件100包覆,产生稳定结合的作用,让金属件110与塑料件100不易脱落。
由于先前设置加工件120所占据的体积,而在金属件110的包覆面130与塑料件100之间形成一槽缝140,此一槽缝140可以将异质构件结合成型方法中所产生的毛边集中于此,而不露出于金属件110的外观面150,达成美化外观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所揭露的加工件120是以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以上述材料制成加工件120的好处除了具备一定程度的结构强度外,亦可让加工件120在灌注熔融塑料材料的制程所产生的高温环境中重复使用。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异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加工件220为环绕成矩形形状的板件结构,并以加工件220设置在金属件210的外观面150上,并圈设住部分金属件210的区域,用此方法在制造过程完成后会与上述一实施例相同,在塑料件200与金属件210之间形成一槽缝。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异质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异质构件结合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件310事先预留一固定部350的内凹空间,而此一固定部350的形状与加工件的部分形状(例如端面形状)相符,因此加工件320可紧密的嵌设在金属件310上的固定部350(步骤S21),便于加工件320固定并紧贴金属件310的包覆面330,使加工件320在灌注熔融塑料材料至模具内的制程中,不会因为外力而偏位,甚至是倾倒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在上述的异质构件结合制程完成后,移除加工件320,同样会在塑料件300与金属件310之间形成一槽缝(步骤S22)。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另一态样的异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所揭露的加工件420与塑料件400的接触面并不以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互相垂直关系为必要,可以视产品外观需求适当调整一α夹角,如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图4为例,设计者可根据实际制造需求,对应调整α夹角的大小,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但加工件420与塑料件400之间的α夹角为锐角为佳。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数量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9)
1.一种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置放一金属件在一模具内;
置放一加工件在所述金属件的一外观面上,且部分所述加工件贴附在所述金属件的一包覆面;
灌注一熔融塑料材料在所述模具内,并从外侧包覆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加工件;以及
冷却所述熔融塑料材料以形成一塑料件,并移除所述加工件,而在所述金属件的所述包覆面与所述塑料件之间形成一槽缝,所述槽缝使所产生的毛边集中于其内而不露出于所述金属件的外观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置放所述加工件在所述金属件的所述外观面上的步骤更包括:
形成一固定部在所述金属件的所述外观面上,其中所述固定部的形状与所述加工件相符;以及
置放所述加工件在所述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面与所述包覆面以相互垂直的关系进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件以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灌注所述熔融塑料材料在所述模具内,并包覆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加工件的步骤中,所述熔融塑料材料是包覆在所述金属件的一结合部。
6.一种异质结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结合构件包括有:
一金属件,具有一外观面与一包覆面;
一塑料件,包覆在所述金属件的外侧;以及
一槽缝,设置在所述金属件的所述包覆面与所述塑料件之间,用以将所产生的毛边集中于其内而不露出于所述金属件的外观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质结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面与所述包覆面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质结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更具有一结合部,所述塑料件是包覆住所述结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质结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具有一固定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210344680.XA CN103660130B (zh) | 2012-09-17 | 2012-09-17 | 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异质结合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210344680.XA CN103660130B (zh) | 2012-09-17 | 2012-09-17 | 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异质结合构件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3660130A CN103660130A (zh) | 2014-03-26 |
| CN103660130B true CN103660130B (zh) | 2017-05-03 |
Family
ID=50299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21034468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0130B (zh) | 2012-09-17 | 2012-09-17 | 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异质结合构件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036601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8524656B (zh) * | 2024-07-24 | 2025-01-2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壳体件的制备方法、壳体件和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JP3269436B2 (ja) * | 1997-09-19 | 2002-03-2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インサート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US6548005B2 (en) * | 2001-03-30 | 2003-04-15 | Display Pack, Inc. | Multiple applique process for injection molding articles |
| JP3994960B2 (ja) * | 2003-11-14 | 2007-10-24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象嵌パネル材の製造方法 |
| EP1855865A1 (en) * | 2005-02-22 | 2007-11-21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Molded parts with mixed material surface areas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oduction |
| CN101787987A (zh) * | 2010-01-07 | 2010-07-28 | 周英霞 | 一体型矿用通风机风扇扇叶及其制备方法 |
-
2012
- 2012-09-17 CN CN201210344680.XA patent/CN10366013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3660130A (zh) | 2014-03-26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202178925U (zh) | 电子设备组件的构造系统 | |
| GB0616121D0 (en) | Mould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art | |
| CN104113997B (zh) | 造型壳体、模具总成与成型方法 | |
| CN102006754B (zh) | 电子设备组件和相关方法 | |
| CN103660130B (zh) | 异质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异质结合构件 | |
| CN104022348B (zh) | 铝合金、镁合金或锌合金板与lds天线一体化的制作方法 | |
| CN207841945U (zh) | 注塑模具 | |
| KR20090056168A (ko) | 정밀주조 제품의 왁스패턴 조립을 위한 트리의 구조 및조립방법 | |
| US8691427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shell applicable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 |
| TW201410431A (zh) | 異質構件之結合方法及其異質結合構件 | |
| TWI566856B (zh) | 高爾夫球桿頭之蠟模成型模具 | |
| CN107983918B (zh) | 一种驳接球的精密铸造模具及制备方法 | |
| US9682500B2 (en) | Insert molded part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 |
| CN105058688A (zh) | 移动设备、移动设备框架结构及其加工工艺 | |
| TWI860811B (zh) | 異質金屬的結合方法 | |
| CN202934080U (zh) | 两端无起模斜度的刮板机槽帮铸模 | |
| TWI551375B (zh) | 具有缺槽之鑄件組樹蠟模的成型方法 | |
| KR20150021692A (ko) | 인서트 사출에 의해 제작된 안경테 | |
| TWI303209B (zh) | ||
| TWM409904U (en) | Surface improvement workpiece for dewaxing casting | |
| JP2020027289A (ja) | 光学レンズ | |
| KR100531456B1 (ko) | 중공 귀금속의 제조방법 | |
| TWI652159B (zh) | 射出成型方法 | |
| TWM483548U (zh) | 發光二極體的支架料片結構 | |
| CN105081225A (zh) | 水泵泵头内流道嵌件的组装方法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