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58161A - 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58161A
CN103658161A CN201310494411.6A CN201310494411A CN103658161A CN 103658161 A CN103658161 A CN 103658161A CN 201310494411 A CN201310494411 A CN 201310494411A CN 103658161 A CN103658161 A CN 103658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sel oil
soil
contaminated
gas
earth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44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58161B (zh
Inventor
陈志良
刘沙沙
彭晓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iority to CN2013104944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58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58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8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58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81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气泵,土柱,吸附柱,CO2收集瓶,无水Na2SO4瓶,玻璃转子流量计,各组件之间经通气管连接,所述土柱顶部及底部设有辐射板,侧壁设有取样口,靠近柱体底部的侧壁设有进气口;土柱顶部设有出气口,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或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利用生物强化气提技术不仅能够处理其它技术难以应用的污染场地而且可以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具有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对环境影响低、无二次污染、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等优点。

Description

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污染防治技术领域,涉及利用生物强化气提技术处理柴油污染场地的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柴油是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石油产品,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燃料之一。随着其开采量和使用量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美国环保署报道,在20世纪90年代己有10万个地下油罐存在不同程度的泄漏(丁克强,2000;Truax D D,1995)。2001年,据美国环保局(USEPA)统计,美国有超过418000个地下储油罐发生了泄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01)。2010年4月,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的原油泄漏形成了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污染带,造成严重污染(张文.应用表面活性剂强化石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12)。据统计,每年至少有 8×106吨石油烃进入环境。我国有面积达数十万公顷的石油开采区和化工区,含油废水任意排放及储油罐和输油管道的泄漏事故等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贾建丽.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与生物修复效应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2005.)。东北地区重工业和油田幵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松嫩平原和河平原石油类污染普遍。大庆油田和华北油田采样井周边土壤石油污染严重,含油量在4.8×104~7.7×104 mg/kg之间(林力,杨惠芳.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整治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 2000, 19(7):325-329.),致使华北油田周围的很多农田由于石油污染而无法耕种(周迅.苏南地区加油站地下储油罐渗漏污染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7.)通过地质雷达方法对苏南地区加油站渗漏污染情况和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老旧加油站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污染,在29个被调查对象中,72.4%的加油站存在渗漏,渗漏特征较为典型的占62.1%。所有被调査的加油站中,15年以上的老旧加油站发生渗漏的概率约为60%。 
目前有机污染场地主要采用物理/化学修复是最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隔离法、换土法、焚烧法、热解吸技术、土壤气相抽提技术、土壤淋洗技术、萃取法、化学氧化法、光降解技术等,具有修复周期短、操作简单、适应范围广,但费用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破坏土壤及微生物结构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生物强化气提技术不仅能够处理其它技术难以应用的污染场地而且可以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具有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对环境影响低、无二次污染、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如下组件:气泵,土柱,吸附柱,CO2收集瓶,无水Na2SO4瓶,玻璃转子流量计,各组件之间经通气管连接,所述土柱顶部及底部设有辐射板,侧壁设有取样口,靠近柱体底部的侧壁设有进气口;土柱顶部设有出气口,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或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无水Na2SO4瓶的作用是吸收管道中的水分,防止进入到玻璃转子流量计中,保证其正常运行。 
有机玻璃柱内径0.25 m,高度1 m,所述辐射板设在距土柱顶部0.04 m和底部0.07 m处,在柱底辐射板上铺2-3层不锈钢丝网,防止筛孔被堵塞及保证均匀布气。所述CO2收集瓶内装有NaOH溶液,吸附柱中填充有活性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方法,利用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进行处理,方法如下: 
将油污土填充到所述土柱中,
每天通风,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或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气体由土柱底部进气孔进入,通过底部辐射板向上流注入土柱,土柱土壤中柴油的挥发组分和产生的CO2在向上气流的携带或真空压力作用下,通过顶部辐射板和集气孔进入活性炭吸附柱和CO2收集,经活性炭吸附和CO2收集瓶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所述通风速率为50至300ml/min,优选为150 ml/min。
优选地,每天通风8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如下组件:通风系统,土堆,气液分离器,尾气吸附装置,玻璃转子流量计,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气泵、通气管道,各组件之间经通气管连接,在所述土堆上设有取样口;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或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方法,利用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进行处理,方法如下: 
将油污土堆进行密封处理后静置老化,
每天通风,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或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土壤中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沿通气管道进入气液分离器,含水气流实现气液分离,气体进入尾气吸附装置,最终排入到大气中;
所述通风速率为50至300ml/min,优选为150 ml/min。
上述的方法,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前期采用间歇抽气模式进行通风,后期采用间歇注气模式进行通风。 
上述的方法,优选地,土柱中还加有柴油降解菌。所述柴油降解菌优选保藏号为CGMCC NO.7896的醋酸钙不动杆菌,该醋酸钙不动杆菌的分类命名为Acinetobacter pittii,已于2013年7月8日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所保藏(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其保藏号为CGMCC NO.7896,经检测存活。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本发明生物强化气提技术不仅能够处理其它技术难以应用的污染场地而且可以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生物通风不破坏土壤结构,对地下水的扰动小,且设计、安装简便易行,操作费用低;而且应用范围较宽,不仅能用于轻组分挥发性有机物,如汽油和柴油;还能用于重组分挥发性有机物,如燃料油等;另外也可用于其它的挥发或半挥发组分;操作灵活,可以与其它技术联合使用,如给土壤注入纯氧气、添加表面活性剂或添加工程菌等,也可与修复地下水的空气搅拌或生物曝气技术相结合;此外还具有环境副作用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生物通风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1-出气口,2-进气口,3-测气口,4,5-辐射板,A-I为取样口。 
图2 生物通风实验流程图。 
图3实验装置实物图。 
图4 示范基地概貌。 
图5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图6土壤pH变化规律。 
图7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变化规律。 
图8土壤中速效氮含量变化规律。 
图9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 
图10土壤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实验仪器
有机玻璃柱(250×2×1000mm)、玻璃转子流量计(LZB-3WBF),无油真空泵(AP-992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759),超声波清洗器(KQ3200DE),水浴恒温震荡器(SHA-B),手持式挥发性有机物测定仪(PGM7320)、电热板、微量进样器、比重瓶、电子天平、pH计、恒温恒湿箱、铝盒、烘箱、2mm筛、100目筛。
2、实验装置 
(1)实验用土柱为内壁打毛的有机玻璃柱,内径0.25 m,高度1 m,在距土柱顶部0.04 m和底部0.07 m处设辐射板,侧壁在距柱底0.91、0.81、0.71、0.61、0.51、0.41、0.31、0.21和0.11 m处分别设9个取样口,依次标记为A、B、C、D、E、F、G、H、I,各取样口用橡胶塞密封。柱体顶部设有出气口,经活性炭吸附瓶、玻璃转子流量计后与抽气泵相连;底部侧壁设有进气口,与注气泵相连。
(2)实验通风系统:土柱通风系统实验装置见图1,空气在真空抽气泵或无油真空泵动力作用下,由土柱底部进气孔进入由土柱底部进气口进入,通过底部辐射板向上流注入土柱。土柱土壤中柴油的挥发组分和产生的CO2在向上气流的携带或真空压力作用下,通过顶部辐射板和出气口进入活性炭吸附柱和CO2收集,经活性炭吸附和CO2收集瓶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3、实验设计 
将柴油与二氯甲烷按比例混合(每100g柴油+25mL二氯甲烷的量比)后倒入实验需要的土壤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待二氯甲烷挥发完毕,将营养物质溶解于蒸馏水(营养物质组成:NH4Cl 6g/L、K2HPO4 4g/L、MgSO47H2O 0.135g/L、CaCl0.08g/L、Fe2(SO4)3 0.07g/L)混合,然后加入到油污土中,使土壤的初始含水率控制在20%左右,静置二周后装柱。柱底部辐射板上铺3层不锈钢丝网(防止筛孔被堵塞),然后分层装入土样(2种土样,即土样T和土样L),即:0.08 m干净土样L,0.30 m油污土L、0.44 m油污土T,最后加盖0.04 m的干净土样T,即各柱中A-E取样口处均为T土样,F-I取样口处为L土样,土柱装填完成后立即开始实验。
油污土中还可加入柴油降解菌悬液,例如保藏号为CGMCC NO.7896的醋酸钙不动杆菌(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该菌来源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实地土壤,分离过程如下:将该土壤自然风干、除杂、磨碎,过2mm筛,用市售0#柴油污染后装入土柱(高1m,内径0.25m),并从中取样对微生物菌种进行富集、分离、筛选和鉴定。在土柱的7个取样点分别取土样5g,装入含有100 mL无机盐培养基的250 mL锥形瓶中,以浓度为10 mg/mL的柴油为唯一碳源,并以不加土壤的培养液为空白,在130 rpm的转速,300C温度下振荡培养5 d。然后吸取5mL上述培养液接种于新鲜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5 d,如此连续富集培养5次。用接种环沾取培养液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划线,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挑取形态、颜色一致的菌落进行平板划线分离重复进行多次,直至得到单一的菌株,将纯化菌株于试管斜面培养后保存于4℃冰箱。该菌来源还可见本申请人的另一件发明名称为一种新型柴油污染型场地微生物降解菌的专利申请。 
实验在室温下进行,每日监测实验室温度和相对湿度,每日通风前后利用手持式TVOC测定仪测定土柱顶部总出气孔挥发性气体的含量;定时从各取样口取土样测定土壤残余柴油浓度、pH值、含水率、速效氮和有效磷、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变化。由于土柱取样口较多,除对每个取样口的柴油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外,其它指标的值是对各个取样口土样所测值求平均数。 
本实验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生物通风修复柴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三组实验,选取初始柴油浓度、土壤含水率和通风速率为影响因素,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进行, 
实验采用抽提-注气相结合的通风方式,每天通风8h,N:P为1.5:1,实验组合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实验方案设计表
Figure 20131049441161000025
实验组1,控制含水率与通风速率,改变柴油初始浓度分别为5、10、20、40g油/kg土;
实验组2,控制初始柴油的浓度与通风速率,改变含水率;
实验组3,控制初始柴油浓度与土壤含水率,改变通风速率。
  
  4、实验结果
生物通风结束后,三组实验土柱中的柴油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各组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了初始柴油浓度、土壤含水率以及通风速率对柴油去除率的影响情况。
表2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Figure 786140DEST_PATH_785409DEST_PATH_IMAGE002
4.1柴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因素
4.1.1初始柴油浓度对BV(生物通风)修复效果的影响
初始柴油浓度是影响生物通风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影响重力产生的向下迁移作用、挥发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大小来影响柴油的降解去除规律,而对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产生的影响最大,如果土壤中柴油浓度适中,则有利于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柴油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Miller M E,1991);过低会降低柴油可提供给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也会影响微生物对柴油的降解。以装填初始柴油浓度分别为5 g油/kg土(Ⅰ柱)、10 g油/kg土(Ⅱ柱)、20 g油/kg土(Ⅲ柱)、40 g油/kg土(Ⅳ柱)、含水率为20%的土壤的有机玻璃柱在通风速率为300mL/min的条件下进行生物通风模拟实验,室温保持在25±5℃,相对湿度维持在65±25%范围内,研究了初始柴油浓度对生物通风修复效果的影响,各柱的具体装填情况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初始柴油浓度土柱装填情况 
 4.1.2土壤含水率和pH值的变化 
土壤含水率和pH值是影响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生物降解作用对柴油的去除,含水率达到 15~20%,pH范围为 5~9时最适宜微生物生长。本实验中各柱土壤中的初始含水率均调节为20%左右。
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土柱中T和L土样的含水率出现不同幅度的降低,但损失率并不大,整个实验过程中含水率维持在16~20%之间,因为土壤为粘性土壤,持水能力比较强,挥发的水分比较少。各土柱水分损失的程度为柱Ⅰ>柱Ⅱ>柱Ⅲ>柱Ⅳ,损失率最大达到19.12%(5L),最小的为1.49%(40L)。 
从图6中看出,在实验过程中,各个土柱土壤的pH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不同初始柴油浓度土柱之间没有很大差别,T和L土样的pH值分别在5.65~6.76和5.84~7.54范围内波动,微生物可以正常生存。 
4.1.3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的变化 
 从图7和图8中可以看出,各柱中有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随着实验进行呈下降趋势,实验刚开始时降低幅度很小,5d后两者的含量急剧下降,微生物适应了生存环境,开始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繁殖,生物降解占主导地位。实验进行到16d后有效磷的降低幅度减缓,甚至出现升高的现象;除个别柱外速效氮含量降低率均在31d后才开始减缓,一些土柱也出现升高现象。
在同一柱中土样L有效磷和速效氮的降低率要比T高,说明在土柱下层土壤中的生物降解作用要大于上层,这与土壤的性质有关,下层土壤为实地70~130cm的土样,上层为20~70cm的土样,下层土样更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氮磷。通过对整根土柱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柱Ⅲ的速效氮(31.87%)和有效磷(58.27%)降低率最大,柱Ⅰ最小,分别为22.51%和31.99%,而前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柱Ⅱ和Ⅰ的柴油去除率较高,因为土壤中柴油的去除不仅仅依靠生物降解作用,还包括挥发作用。 
4.1.4土壤酶活性随时间变化规律 
土壤酶活性是表征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本实验选取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进行研究。
从图9、10中可以看出,T和L土样的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性整体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实验开始后微生物逐渐适应环境,并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大量繁殖,因而其酶活性逐渐增大,基本上在31d达到最大值,随后微生物生长进入衰亡期,可供其利用的营养物质和碳源也减少,导致土壤酶活性降低。在各土柱中L土样的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T土样处高,这与前面描述的同一土柱中有效磷和速效氮的变化规律相同,再次证明了L土样的环境条件更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酶活性较高。 
从单根土柱来看,T土样处柱Ⅰ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柱Ⅲ最高,柱Ⅱ和柱Ⅳ相差不大;柱Ⅰ脱氢酶活性最低,柱Ⅳ次之,柱Ⅱ和柱Ⅲ相差不大,活性最高。L土样各柱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差不大,前期(0~30d)柱Ⅰ活性最高,随后柱Ⅱ和柱Ⅲ较高;脱氢酶活性在实验开始时柱Ⅰ最高,进行一段时间后柱Ⅲ和Ⅳ逐渐超过柱Ⅰ,柱Ⅲ值最高。通过对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2;而两者与柴油去除率相关性比较低,仅为0.383、0.352。因为实验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是挥发和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降解只是发挥一部分作用,并不是起完全作用;而且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也会对酶活性产生影响,应该综合各个因素来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 
  
4.2柴油去除的半衰期  
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各柱的污染物去除的半衰期,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t)、R2和半衰期(T1/2)见表4。
 表4柴油去除的速率常数和去除率 
名称 Kt(d-1) R2 T1/2(d) 最终去除率(%)
柱Ⅰ(5T) 0.0111 0.6698 62.4 66.69
柱Ⅰ(5L) 0.0088 0.5298 78.8 55.28
柱Ⅱ(10T) 0.0116 0.8855 59.8 66.22
柱Ⅱ(10L) 0.0115 0.8365 60.3 64.37
柱Ⅲ(20T) 0.0058 0.7762 119.5 43.71
柱Ⅲ(20L) 0.0073 0.8138 95.0 49.45
柱Ⅳ(40T) 0.0075 0.9274 92.4 49.13
柱Ⅳ(40L) 0.0082 0.7882 84.5 48.94
Kt反映出柱Ⅰ和Ⅱ的污染物去除速率明显大于Ⅲ和Ⅳ,柱Ⅰ和Ⅱ的顶部T土样的半衰期小于底部L土样,而柱Ⅲ和Ⅳ却恰恰相反,其顶部T土样大于底部L土样。因为污染物浓度过高致使土壤颗粒吸附量达到饱和,过量的柴油留存于土壤空隙中,而使挥发作用受到限制,向下迁移作用占主导地位。从整根柱子分析,柱Ⅱ的半衰期最短,其最终去除率最高,柱Ⅰ的去除率次之,污染物浓度过高抑制微生物活性;而浓度过低不能给微生物提供足够的碳源,使微生物分解能力降低,均导致去除率降低;柱Ⅱ的柴油浓度适中,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繁殖,进而能更好的发挥生物降解作用,因此初始柴油浓度为10g油/kg土的土柱中柴油的去除率最高。
实施例二
柴油污染场地示范工程
1、场地概况
示范基地位于广东某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3.2 ℃,年平均降雨量为1366mm,基地污染土壤以粉质砂土为主,是由油罐车泄漏事故所引起的柴油污染。基地于2011年12月29日建成,将土堆进行密封处理,老化4个月后于2012年4月开始生物强化通风(SVE修复)示范试验,至7月份停止,根据工程设计改装通风管道系统,然后于11月开始生物通风(BV修复),至12月结束。土堆底部长13.2 m,底部宽8.9 m,顶部长8 m,顶部宽4.4 m,高1.6 m,总土方量约为160 m3,见图4。
2、现场通风系统设计 
整个系统设备由3个水平抽气管道(EW1、EW2、EW3,Φ为90 mm)、8个垂直通风管道(VW1-VW8,Φ为63 mm,可作监测井用)、抽气泵、气液分离器(例如OC-HQY系列气液分离器)、尾气吸附装置(活性炭)等组成,在3个通风管道上分别设置1个玻璃转子流量计,8个垂直管道上分别安装1个压力表,在土堆垂直方向上设有9个气体取样点,每个点在距土堆顶部的0.5,1.0,1.5 m处各设有3个取样口。生物强化通风系统(SVE)通过间歇抽气模式进行通风,土壤中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沿主管道进入气液分离器,含水气流撞击挡板后实现气液分离,气体从罐体上部的出气口经抽气泵进入尾气吸附装置,最终排入到大气中;生物通风(BV系统)采用间歇注气模式进行通风,其通风速率要远小于SVE时的速率,较低的通风速率能够增加气体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通过优化氧气的传送和提高氧的使用效率创造好氧条件来促进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使中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得到降解。
3、实验结果 
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得知基地主要污染物为总石油烃(TPH),故以不同采样深度TPH的含量变化为例来说明SVE-BV技术的修复效果,其变化情况见表5。
表5 基地土壤中TPH变化 
在开始阶段经过3个多月的SVE修复,示范基地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污染物得到去除,最大去除率达到64.88%;接着进行一个月的BV技术修复后,土壤中的TPH得到了进一步的去除,在深度为1m处BV的处理效果最佳,TPH的去除率达到37.46%。不同土壤深度处TPH的最终去除率在74.12%~85.24%之间,SVE-BV技术的联合作用对柴油污染土壤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柴油污染型土壤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如下组件:气泵,土柱,吸附柱,CO2收集瓶,无水Na2SO4瓶,玻璃转子流量计,各组件之间经通气管连接,所述土柱顶部及底部设有辐射板,侧壁设有取样口,靠近柱体底部的侧壁设有进气口;土柱顶部设有出气口,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或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土壤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板设在距土柱顶部0.04 m和底部0.07 m处,在柱底辐射板上铺2-3层不锈钢丝网,防止筛孔被堵塞及保证均匀布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土壤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O2收集瓶内装有NaOH溶液,吸附柱中填充有活性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土壤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柱为内壁打毛的有机玻璃柱。
5.一种柴油污染型土壤生物强化气提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进行处理,方法如下:
将油污土填充到所述土柱中,
每天通风,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或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气体由土柱底部进气孔进入,通过底部辐射板向上流注入土柱,土柱土壤中柴油的挥发组分和产生的CO2在向上气流的携带或真空压力作用下,通过顶部辐射板和集气孔进入活性炭吸附柱和CO2收集,经活性炭吸附和CO2收集瓶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所述通风速率为50至300ml/min,优选为150 ml/mi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土壤生物强化气提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天通风时间为8小时。
7.一种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如下组件:通风系统,土堆,气液分离器,尾气吸附装置,玻璃转子流量计,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气泵、通气管道,各组件之间经通气管连接,在所述土堆上设有取样口;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或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
8.一种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进行处理,方法如下:
将油污土堆进行密封处理后静置老化,
每天通风,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或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土壤中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沿通气管道进入气液分离器,含水气流实现气液分离,气体进入尾气吸附装置,最终排入到大气中;
所述通风速率为50至300ml/min,优选为150 ml/min。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风方式采用抽提-注入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前期采用间歇抽气模式进行通风,后期采用间歇注气模式进行通风。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土柱中还加有柴油降解菌,优选地所述柴油降解菌是保藏号为CGMCC NO.7896的醋酸钙不动杆菌,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CN201310494411.6A 2013-10-21 2013-10-21 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58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4411.6A CN103658161B (zh) 2013-10-21 2013-10-21 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4411.6A CN103658161B (zh) 2013-10-21 2013-10-21 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8161A true CN103658161A (zh) 2014-03-26
CN103658161B CN103658161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297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441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58161B (zh) 2013-10-21 2013-10-21 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5816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4164A (zh) * 2015-11-23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异位生物堆气相抽提/生物通风修复装置和方法
CN105234163A (zh) * 2015-09-09 2016-01-1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模拟装置
CN106694534A (zh) * 2017-01-13 2017-05-24 上格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重金属和石油类土壤污染的生物堆‑土壤淋洗系统
CN108761044A (zh) * 2018-08-13 2018-11-06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负压环境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化砂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2684072A (zh) * 2021-01-05 2021-04-20 北京工业大学 包气带区土壤气中苯的挥发通量测试及风险评估
CN113333447A (zh) * 2021-05-27 2021-09-0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土壤气相抽提降解修复技术的原位应用配套装置及其方法
CN113879715A (zh) * 2021-09-27 2022-01-04 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 一种石脑油收集器
CN114425559A (zh) * 2021-12-30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0993A (zh) * 2012-02-21 2012-07-18 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0993A (zh) * 2012-02-21 2012-07-18 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炜: "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通风修复试验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工程科技Ⅰ辑》 *
刘沙沙等: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场地示范研究", 《水土保持学院》 *
刘沙沙等: "生物通风技术修复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与管理》 *
杨金凤: "生物通风修复柴油污染土壤实验及柴油降解菌的降解性能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工程科技Ⅰ辑》 *
王春艳等: "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柴油污染土壤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4163A (zh) * 2015-09-09 2016-01-1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模拟装置
CN105234164A (zh) * 2015-11-23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异位生物堆气相抽提/生物通风修复装置和方法
CN105234164B (zh) * 2015-11-23 2017-12-2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异位生物堆气相抽提-生物通风修复装置和方法
CN106694534A (zh) * 2017-01-13 2017-05-24 上格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重金属和石油类土壤污染的生物堆‑土壤淋洗系统
CN108761044A (zh) * 2018-08-13 2018-11-06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负压环境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化砂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2684072A (zh) * 2021-01-05 2021-04-20 北京工业大学 包气带区土壤气中苯的挥发通量测试及风险评估
CN113333447A (zh) * 2021-05-27 2021-09-0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土壤气相抽提降解修复技术的原位应用配套装置及其方法
CN113333447B (zh) * 2021-05-27 2022-04-1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土壤气相抽提降解修复技术的原位应用配套装置及其方法
CN113879715A (zh) * 2021-09-27 2022-01-04 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 一种石脑油收集器
CN114425559A (zh) * 2021-12-30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8161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58161B (zh) 柴油污染型场地生物强化气提修复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3981119B (zh) 含油污泥中石油高效降解菌及菌组的应用
CN103436464A (zh) 一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芽孢杆菌、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09321504B (zh) 一种复合功能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484447A (zh) 一种石油降解酶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651280B (zh) 一种石油降解菌p‑6及其应用
CN110724650A (zh) 一种高效石油降解菌tdyn1t及其应用
CN111748483A (zh) 一株石油烃降解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Minnikova et al. Influence of the biochar on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intensity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Haplic Chernozem
Al-Dossary et al.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using Aspergillus species
CN104745506A (zh) 一株石油烃降解菌及其应用
Ren et al. Response of a coastal microbial community to olivine addition in the Muping Marine Ranch, Yantai
CN117025490B (zh) 一株用于土壤修复的菌株、菌剂及其应用
Hilger et al. Anaerobic decomposition of refuse in landfills and methane oxidation in landfill covers
CN106801025A (zh) 一株油基泥浆钻井岩屑降解功能菌及其应用
CN104845890B (zh) 壤霉菌(Agromyces sp.)MT‑E在降解多种邻苯二甲酸酯中的应用
CN106434413A (zh) 一种植生拉乌尔菌以及利用该菌降解土壤中芘的方法
CN103043799B (zh) 利用有机锡降解菌剂和修复植物处理有机锡污染水体的方法
Jia et al.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he Mineralization Mechanism During Enhanced Bioventing Remediation of Oil-Contaminated Soils.
CN104046580A (zh) 用于降解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鞘氨醇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7164239A (zh) 淡紫紫孢菌及其协同生物质修复污染水体重金属的方法
Kaszycki et al. Aerobic process for in situ bioremediation of petroleum-derived contamination of soil: a field study based on laboratory microcosm tests
CN104845891B (zh) 一种降解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壤霉菌菌悬液及其应用
Vallejo et al. Bioremediation of an area contaminated by a fuel spill
Fraga et al. Isolation and selection of filamentous fungi from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