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52449B - 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52449B
CN103652449B CN201310652710.8A CN201310652710A CN103652449B CN 103652449 B CN103652449 B CN 103652449B CN 201310652710 A CN201310652710 A CN 201310652710A CN 103652449 B CN103652449 B CN 103652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feed
weight
chinese medicine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27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52449A (zh
Inventor
高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gang new hope fe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527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52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52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2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52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2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饲料包括以下原料:玉米、豆粕、米糠、花生粕、干姜粉、麦芽粉、食盐、中药添加剂和维生素预混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患有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扶正祛邪,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无药害,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成员,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呈环形、球形和椭圆形,少数呈杆状、月牙状、顿号形、串珠状等不同形态。平均直径为0.2~2.5μm,单独、成对或成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在电镜下,猪附红细胞体呈圆盘状,有一层膜包被,无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结构,在胞浆膜下有直径为lOnm的微管,有类核糖体颗粒。暗视野和相差显微镜下,在水浸片或血浆中可见到附红细胞体做进退、曲伸、多方向扭转等自由运动。附红细胞体对苯胺色素易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淡红或紫红色,瑞氏染色为淡蓝色。在红细胞上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迄今尚无法在非细胞培养基上培养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仅仅通过感染一般不会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发生急性症状,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亦可能爆发此病。一般认为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冬季相对较少。最早见于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后来逐渐蔓延至河南、山东、河北、甚至新疆和东北地区。
临床症状: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隐性经过,当疾病、饲养管理不善等应激因素引起猪群抵抗力下降时暴发本病。潜伏期一般为6~10天。仔猪感染发病后症状明显,常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和黄疸,其中小于5日龄的仔猪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和黄疸;4周龄猪则以贫血为主,偶尔可见黄疸。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废绝、反应迟钝、步态不稳、消化不良。高热达42℃,四肢特别是耳廓边缘发绀,耳廓边缘的浅至暗红色是其特征性症状。有的可见整个耳廓、尾及四肢末端明显发绀。当感染持续的时间较长或发生持续感染时,耳廓边缘甚至耳廓可能发生坏死。耐过仔猪往往生长不良而成僵猪,并可能再次发生感染。慢性附红细胞体病猪表现为消瘦、苍白,有的出现荨麻疹型或病斑型变态反应,一般在腹部皮下可见出血点。育肥猪感染后呈典型的溶血性黄疸,贫血症状较少见。常见皮肤潮红,毛孔处有针尖大小的微细红斑,尤其以耳部皮肤明显,体温升高达40℃以上。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死亡率较低。母猪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感染常见于临产母猪或分娩后3~4天。急性期母猪表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持续高热达42℃,贫血,黏膜苍白,乳房或外阴水肿可持续1~3天,产奶量下降。感染母猪可发生繁殖障碍,表现为早产、产弱仔和死胎。母猪的受胎率降低,不发情或发情期不规律。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用于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中药添加剂主要为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或中药消红五加一800g/t或每公斤饲料添加90毫克阿散酸或45毫克洛沙砷。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中药添加剂虽有多种,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种中药添加剂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而且西药的药残性已对蛋、肉等食品的安全性构成威胁,有些西药如氯霉素已被国家农业部明令禁用。西药副作用相对较大,不适宜长期服用,也多不适宜作为保健中药添加剂使用,有的中药添加剂易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中医理论,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杀虫补虚为治疗原则,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该饲料治疗猪湿疹具有治愈率高、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不易造成中药添加剂残留等方面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所述饲料包括以下原料:玉米、豆粕、米糠、花生粕、干姜粉、麦芽粉、食盐、中药添加剂和维生素预混料。
所述饲料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玉米60-70重量份、豆粕35-60重量份、米糠20-30重量份、花生粕20-35重量份、干姜粉10-30重量份、麦芽粉10-40重量份、食盐0.5-2重量份、中药添加剂5-10重量份和维生素预混料1-5重量份。
所述饲料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优选为:玉米65重量份、豆粕46重量份、米糠25重量份、花生粕29重量份、干姜粉21重量份、麦芽粉25重量份、食盐1. 2重量份、中药添加剂7重量份和维生素预混料4重量份。
每千克所述维生素预混料为:维生素A 72-130KIU、维生素D3 12-47KIU、维生素E≥320IU、维生素K3 14-70mg、维生素B1≥18mg、维生素B2≥36mg、泛酸≥180mg、烟酸≥160mg 。
所述中药添加剂包括黄连、黄柏、马齿苋、连翘、夏枯草、板蓝根、甘草、蒲公英、黄芪、陈皮、玄参、石斛、常山、焦三仙、水牛角、土茯苓、地皮消、商陆、地八角、红小豆、地灵根、红花杜鹃、大枣和姜黄。
所述中药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组成:黄连20~45重量份、黄柏15~25重量份、马齿苋10~19重量份、连翘15~35重量份、夏枯草10~20重量份、板蓝根13~19重量份、甘草13~22重量份、蒲公英10~19重量份、黄芪13~19重量份、陈皮13~35重量份、玄参13~21重量份、石斛13~19重量份、常山13~19重量份、焦三仙10~19重量份、水牛角13~19重量份、土茯苓13~19重量份、地皮消10-20重量份、商陆10~20重量份、地八角11-17重量份、红小豆10~20重量份、地灵根15~25重量份、红花杜鹃10~20重量份、大枣18~35重量份和姜黄17~4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组成:黄连25~40重量份、黄柏18~22重量份、马齿苋13~18重量份、连翘20~30重量份、夏枯草15~20重量份、板蓝根13~17重量份、甘草15~19重量份、蒲公英13~17重量份、黄芪15~18重量份、陈皮23~30重量份、玄参15~20重量份、石斛15~19重量份、常山14~17重量份、焦三仙12~17重量份、水牛角15~18重量份、土茯苓15~18重量份、地皮消13-17重量份、商陆13~16重量份、地八角13-17重量份、红小豆12~17重量份、地灵根17~22重量份、红花杜鹃12~19重量份、大枣22~33重量份和姜黄21~35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组成:黄连32重量份、黄柏19重量份、马齿苋16重量份、连翘25重量份、夏枯草17重量份、板蓝根15重量份、甘草17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黄芪17重量份、陈皮27重量份、玄参17重量份、石斛17重量份、常山16重量份、焦三仙15重量份、水牛角17重量份、土茯苓16重量份、地皮消15重量份、商陆14重量份、地八角14重量份、红小豆18重量份、地灵根20重量份、红花杜鹃18重量份、大枣29重量份和姜黄28重量份。
所述中药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有原料药按比例混合,装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4MPa~0.5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4MPa~0.5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和滤渣;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6倍的水,煮沸1~3小时,煮沸过程中蒸汽压力保持在0.9MPa~1.1MPa,过滤获得第三过滤液;
第四步,将第一过滤液、第二过滤液和第三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保证进风温度在170℃~190℃,出风温度60℃~80℃,经过干燥后粉碎成200目~400目,获得获得中药添加剂。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投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25-40目;
投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温度为65-80℃,使其糊化度达到90%;
投入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粒度为8-15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饲料含有中药添加剂,对患有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扶正祛邪,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无药害,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所述饲料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玉米60-70重量份、豆粕35-60重量份、米糠20-30重量份、花生粕20-35重量份、干姜粉10-30重量份、麦芽粉10-40重量份、食盐0.5-2重量份、中药添加剂5-10重量份和维生素预混料1-5重量份。
其中,中药添加剂包括黄连、黄柏、马齿苋、连翘、夏枯草、板蓝根、甘草、蒲公英、黄芪、陈皮、玄参、石斛、常山、焦三仙、水牛角、土茯苓、地皮消、商陆、地八角、红小豆、地灵根、红花杜鹃、大枣和姜黄。
各原料的药理如下: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肺、胆、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明目的作用,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证,黄连是光广谱抗生中药添加剂,可有效降低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痢疾杆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本草衍义》: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马齿苋:酸,寒。归肝、大肠经。适用于痢疾、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真菌性皮肤病,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开宝重定新本草》:“马齿苋,服之长年不白。”《本草经疏》:“长年不白,总言其凉血益血,疾去身轻之功耳。”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连翘药用部分主要是果实。它的果壳,即“芩翘解毒丸”中的“翘”。含有连翘酚、香豆精、齐墩果酸、皂甙、维生素P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排脓等功效。主治温热、疮疡、瘰疬、丹毒、班疹、流感,用果实水煎服,或加入方剂中。常用于风热感冒。性味功能:中药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蒙药味苦,性凉。清“协日”,止泻。 主治:中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夏枯草:微苦,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 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经的病症。本品配以菊花、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它药效较为平和,味道也不是很苦。
板蓝根: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志贺、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 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对 A 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对流感病毒PR8 株和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在试管内板蓝根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心血管的作用:该品能使离体兔耳和大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 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 并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板蓝根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从板蓝根中分得尿苷、次黄嘌呤、嘧啶、水杨酸等对AT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也都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在0.21mg/kg浓度时其抑制率分别为18.2%、24.2%、10.8%和20%。解毒作用: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kg),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本草述》:苦,寒,无毒。 《本草便读》:入肝、胃血分。《中华本草》: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效。治疗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中药添加剂毒性、烈性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甘草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的作用。
蒲公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蒲公英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蒲公英水煎剂(1:80)能延缓 ECHO11 病毒细胞病变。蒲公英醇提取物 31mg/kg 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还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用蒲公英煎剂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缓解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引起的组织学改变。有报道指出,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还具有免疫功能,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蒲公英多糖能显著增强艾氏癌及MM46肿瘤细胞抗原所致小鼠脚垫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并有给药时间越往后越有效的特点,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给药或2~20隔日给药有明显作用。蒲公英多糖腹腔注射能显著增强小鼠抗体依赖性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 用于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黄芪是增进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药。
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玄参:具有抗菌作用。在试管内,玄参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玄参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也有抑制作用。实验表明: 玄参叶的抑菌效力比根强,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尤为明显。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本草新编》:石斛,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不可用竹斛、木斛,用之无功,石斛却惊定志,益精强阴,尤能健脚膝之力,善起痹病,降阴虚之火,大有殊功。今世吴下之医,颇喜用之,而天下人尚不悉知其功用也。盖金钗石斛,生于粤闽岩洞之中,岩洞乃至阴之地,而粤闽又至阳之方也,秉阴阳之气以生,故寒不为寒,而又能降虚浮之热。夫虚火,相火也,相火宜补,而不宜泻。金钗石斛妙是寒药,而又有补性,且其性又下行,而不上行。若相火则易升,而不易降者也,得石斛则降而不升矣。夏月之间,两足无力者,服石斛则有力,岂非下降而兼补至阴之明验乎。故用黄柏、知母泻相火者,何如用金钗石斛之为当乎。盖黄柏、知母泻中无补,而金钗石斛补中有泻也。 或问金钗石斛降阴虚之火,乃泻阴之物也,何以能健脚膝之力,其中妙义,尚未畅发。
常山:可治发热、头痛,外用消肿;根所含生物碱,有降低血压作用。种子含油量18%。叶有小毒,有作消炎、止血、接骨、止痛之药。
焦三仙:即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这三味经常合用有良好的消积化滞作用的中药的合称。焦麦芽经大麦发芽而成,将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即为焦麦芽。焦麦芽具有健脾和胃、舒肝化滞之功,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症。现代研究认为,麦芽中富含淀粉分解酶、转化糖酶、脂化酶、维生素B等,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焦山将山楂切片晒干,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为度,喷洒清水,取出晒干,即为焦山楂。口服山楂能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消化,对食用肉类或油腻食品过多所致脘腹胀满、嗳气、不思饮食、腹痛、腹泻者,疗效尤佳。此外,现代中药添加剂试验表明,山楂有缓慢而持久的降低血压的功效,还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可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收缩力,对抗心律失常。因此,有利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焦神曲为全麦粉和其他中药添加剂(青蒿、苍耳,辣蓼、杏仁、赤小豆等芽)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取神曲置锅内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取出,喷洒些消水,放凉,即为焦神曲。神曲经发酵而成,凡发酵之品都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因此,对于饮食内伤所致的消化的不良、胸痞腹胀颇有效验。
水牛角: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主热病头痛;商热神昏;发斑发疹;吐血、衄血;瘀热发黄;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①《别录》:疗时气寒热头痛。②《日华子本草》:煎,治热毒风并壮热。③《纲目》:治淋,破血。④《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⑤《四川中药志》:治风热头痛,喉头红肿,小儿惊风及吐血。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疗疮,痈肿,瘰疬。
地皮消:甘淡,平。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瘰疬,脓肿疮毒,骨折,创伤感染。①《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骨折,淋巴结结核,腮腺炎,外伤出血。"②《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散瘀生新,杀虫。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疮毒脓肿,伤口感染生蛆。"③《贵州药植目录》:"治劳伤,发表。"
商陆:入脾、膀胱、小肠三经。功用主治:通二便,泻水,散结。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
地八角:苦涩,凉。入肝,肾二经。清热,解毒,利尿。治扁桃体炎,浮肿,牙痛,口鼻出血,麻疹。
红小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B2,烟酸、皂甙等成分。用于水肿、脚气;产后缺乳,腹泻、黄疸或小便不利;痔疮,肠痈。《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地灵根:清热利尿;消食健胃。性味:苦;性寒。主治:湿热尿淋;肝炎;消化不良。
红花杜鹃:性凉,味苦。入肺、肝经。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平喘,调经。治慢性支气管炎,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便血,吐血,崩漏,月经不调,肺热咳喘,疮疖。
大枣: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大枣的醇提物以每天100mg给大鼠灌胃,显示大枣与硫唑嘌呤具有同样的免疫抑制;对特异反应性疾病能抑制抗体的产生。大枣醇提物可能对大鼠反应性抗体有抑制作用, 而对非反应性抗体不产生抑制作用其他作用: 大枣中的黄酮双葡萄糖苷A, 药理实验证明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大枣有增加白血球内cAMP的作用。大枣煎剂能降低CCl4 对家兔肝脏的损伤。能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最近报道大枣有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作用。
姜黄:性温,味辛、苦;归脾、肝经,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效。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还具有降血脂作用,姜黄醇或醚提取物、姜黄素和挥发油灌胃,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和家兔都有明显的降血浆总胆固醇和B-脂蛋白的作用,并能降低肝胆固醇,纠正a-和B-脂蛋白比例失调,但对内源性胆固醇无影响;对降血浆甘油三酯的作用更为显著,能使血浆中甘油三酯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高蔗糖饮食能引起大鼠产生高脂血症,姜黄素能对抗此高脂血症产生。灌胃姜黄素能降低肝重,减少肝中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磷脂含量及血清总甘油三酯、VLDL+LDL甘油三酯,HDL甘油三酯、VLDL+LDL胆固醇和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也能提高血清总胆固醇和HDL胆固醇含量。用肝匀浆体外保温法,以14C-醋酸为底物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姜黄素能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实施例1 中药添加剂1
称取黄连32g、黄柏19g、马齿苋16g、连翘25g、夏枯草17g、板蓝根15g、甘草17g、蒲公英15g、黄芪17g、陈皮27g、玄参17g、石斛17g、常山16g、焦三仙15g、水牛角17g、土茯苓16g、地皮消15g、商陆14g、地八角14g、红小豆18g、地灵根20g、红花杜鹃18g、大枣29g和姜黄28g,混合后装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5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和第一滤渣;将第一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4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和第二滤渣;将第二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倍的水,煮沸2小时,煮沸过程中蒸汽压力保持在1.0MPa,过滤获得第三过滤液;将第一过滤液、第二过滤液和第三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保证进风温度在190℃,出风温度80℃,经过干燥后粉碎成粉末,得散剂。
取ICR小鼠,体重在25~30克,按体重随机分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口服散剂溶液给药,给药量均为15g/只。给药后连续观察20天,结果所有小鼠健存,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对白鼠口腔和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毒性试验证明,该药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实施例2 中药添加剂2
将黄连25g、黄柏18g、马齿苋18g、连翘30g、夏枯草18g、板蓝根17g、甘草19g、蒲公英17g、黄芪15g、陈皮23g、玄参15g、石斛19g、常山17g、焦三仙17g、水牛角18g、土茯苓15g、地皮消13g、商陆13g、地八角13g、红小豆17g、地灵根17g、红花杜鹃12g、大枣33g和姜黄35g混合,粉碎成200目的粉末,加入原料总质量4倍的水,浸泡30分钟后,在100℃的温度下煎煮1小时,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和滤渣,将获得的滤渣加入1300g的水,在100℃的温度下,煎煮50分钟,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将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合并,获得煎煮液。
选用SD大鼠60只,分三组,每组20只,给予不同浓度(18.0、6.0、2.0g生药/kg)的本发明的中药添加剂的煎煮液,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 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ALT、ALP、 Glu、BUN、Crc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 组织学等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三个剂量(18.0、6.0、2.0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
 实施例3 饲料1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饲料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玉米65重量份、豆粕46重量份、米糠25重量份、花生粕29重量份、干姜粉21重量份、麦芽粉25重量份、食盐1. 2重量份、中药添加剂7重量份和维生素预混料4重量份。
其中,每千克维生素预混料为:维生素A 72KIU、维生素D3 12KIU、维生素E320IU、维生素K40mg、维生素B118mg、维生素B236mg、泛酸180mg、烟酸160mg 。
其中,中药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组成:黄连20重量份、黄柏15重量份、马齿苋19重量份、连翘35重量份、夏枯草10重量份、板蓝根13重量份、甘草22重量份、蒲公英10重量份、黄芪13重量份、陈皮35重量份、玄参21重量份、石斛13重量份、常山13重量份、焦三仙10重量份、水牛角19重量份、土茯苓19重量份、地皮消20重量份、商陆20重量份、地八角17重量份、红小豆20重量份、地灵根25重量份、红花杜鹃10重量份、大枣35重量份和姜黄40重量份。
中药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有原料药按比例混合,装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5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7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4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和滤渣;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倍的水,煮沸2小时,煮沸过程中蒸汽压力保持在0.9MPa,过滤获得第三过滤液;
第四步,将第一过滤液、第二过滤液和第三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保证进风温度在180℃,出风温度70℃,经过干燥后粉碎成300目,获得中药添加剂。
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投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30目;
投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温度为70℃,使其糊化度达到90%;
投入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粒度为12目。
 实施例4 饲料2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饲料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玉米60重量份、豆粕55重量份、米糠20重量份、花生粕20重量份、干姜粉11重量份、麦芽粉35重量份、食盐1重量份、中药添加剂5重量份和维生素预混料3重量份。
其中,每千克维生素预混料为:维生素A 83KIU、维生素D3 35KIU、维生素E370IU、维生素K3 40mg、维生素B128mg、维生素B247mg、泛酸280mg、烟酸160mg 。
其中,中药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组成:黄连32重量份、黄柏19重量份、马齿苋16重量份、连翘25重量份、夏枯草17重量份、板蓝根15重量份、甘草17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黄芪17重量份、陈皮27重量份、玄参17重量份、石斛17重量份、常山16重量份、焦三仙15重量份、水牛角17重量份、土茯苓16重量份、地皮消15重量份、商陆14重量份、地八角14重量份、红小豆18重量份、地灵根20重量份、红花杜鹃18重量份、大枣29重量份和姜黄28重量份。
中药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有原料药按比例混合,装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5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5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和滤渣;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倍的水,煮沸3小时,煮沸过程中蒸汽压力保持在1.1MPa,过滤获得第三过滤液;
第四步,将第一过滤液、第二过滤液和第三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保证进风温度在190℃,出风温度75℃,经过干燥后粉碎成350目,获得中药添加剂。
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投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40目;
投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温度为70℃,使其糊化度达到90%;
投入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粒度为12目。
 临床试验
(一)获取感染源
山东聊城某猪场取一头确诊患病猪,用无菌注射器取疑似病猪和健康猪前腔静脉采血20mL,用肝素钠抗凝,置4℃冰箱冷藏保存,待检。取耳静脉献血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轻轻的盖上盖玻片,在光学显微镜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病猪血液压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球形、豆点状、杆状或颗粒状的虫体,可见大量红细胞边缘不整,显星芒状或多角形。可见血浆中有亮点闪动。快速置油镜暗视野下观察,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变形为齿轮状、星芒状或不规则形。数量不等的附红细胞体聚集在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在血浆中震颤或上下、左右摆动。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有较强的运动性,可快速游动,做伸展、翻滚、扭转运动。以确诊病猪的血液作为感染源。
(二)实验动物
在山东聊城某猪场选择250头65kg左右健康的育肥猪作为供试动物,将确诊病猪的血液接种至健康猪只,接种后逐日观察猪的临床症状,每天上下午测温。接种后第2天,开始表现精神不振、少食、嗜睡等症状,第3天,接种猪体温升高,采血血液压片镜检发现部分红细胞变形并可见到血浆中游离的附红体。将症状明显的200头接种猪作为实验猪。
(三)试验方法
将300头实验猪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四组,每组60头患病猪,分别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添加剂(实施例组1)、实施例2的中药添加剂(实施例组2)、实施例3的饲料2(实施例组3)、实施例4的饲料2(实施例组3)和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照组)的中药添加剂进行治疗。其中,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用法:每次静脉注射3mg/kg,每天1次,连用5-7d;实施例组1和实施例组2分别在猪的日粮中添加3%-10%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中药添加剂,每天两次,连续使用3天;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饲料1和饲料2按照正常时间和饲喂量饲喂,连续使用3天。
(四)疗效判断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精神、饮食欲、粪便、呼吸等均恢复正常,每毫升血液中附红细胞体转阴率≥95%;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贫血、黄疸、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消失,精神、饮食欲、粪便、呼吸等均恢复正常,每毫升血液中附红细胞体转阴率≥80%;有效:临场症状减轻,食欲恢复,贫血、黄疸和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均有所减轻,每毫升血液中附红细胞体转阴率≥90%;无效:症状均为改善,每毫升血液中附红细胞体转阴率≤10%,以及死亡猪只均判定为无效。
(五)实验结果
用本发明实施例1和2的中药添加剂1和中药添加剂2治疗的120头患病有效率为91%以上,使用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饲料喂养120头患病猪的治疗有效率为95%以上,而对照组治疗的60头猪,疗程较长,平均6天康复,有效率为78.3%,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结果对照表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2和3的中药添加剂治疗猪膀胱炎,具有治疗效果短,治愈率高的优点;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猪继续观察半年,统计发现实施例组1和2的复发率平均为7%,实施例组3和4的复发率平均为4%,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6%。
 具体病例
病例1
2013年3月11日,山东高唐某养猪场发现57头仔猪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和黄疸,精神低迷,食欲明显下降,步态不稳,部分仔猪出现高烧40℃,耳廓边缘的潜质暗红色,已有3头仔猪死亡。经抽样采血做血常规检查,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方法:加入饲料总质量5%的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添加剂,每天两次,连续使用三天,38头仔猪痊愈,8头仔猪显效,5头仔猪有效,3头仔猪无效。
病例2
2012年11月7日,山东滨州某养猪场发现80头育肥猪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溶血性黄疸,皮肤潮红,毛孔处由针尖大小的微细红斑,体温高达40℃以上,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经抽样采血做血常规检查,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方法:加入饲料总质量10%的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添加剂,每天两次,连续使用三天,52头仔猪痊愈,19头仔猪显效,4头仔猪有效,5头仔猪无效。
病例3
2012年5月27日,山东烟台某养猪场发现20头分娩后的母猪,均不同程度的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持续高烧,贫血,乳房或外阴水肿,产奶量明显下降。经抽样采血做血常规检查,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方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饲料1,按照常规饲喂时间喂养患病猪,连续使用三天,13头仔猪痊愈,4头仔猪显效,2头仔猪有效,1头仔猪无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玉米60-70重量份、豆粕35-60重量份、米糠20-30重量份、花生粕20-35重量份、干姜粉10-30重量份、麦芽粉10-40重量份、食盐0.5-2重量份、中药添加剂5-10重量份和维生素预混料1-5重量份;
所述中药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连20~45重量份、黄柏15~25重量份、马齿苋10~19重量份、连翘15~35重量份、夏枯草10~20重量份、板蓝根13~19重量份、甘草13~22重量份、蒲公英10~19重量份、黄芪13~19重量份、陈皮13~35重量份、玄参13~21重量份、石斛13~19重量份、常山13~19重量份、焦三仙10~19重量份、水牛角13~19重量份、土茯苓13~19重量份、地皮消10-20重量份、商陆10~20重量份、地八角11-17重量份、红小豆10~20重量份、地灵根15~25重量份、红花杜鹃10~20重量份、大枣18~35重量份和姜黄17~4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玉米65重量份、豆粕46重量份、米糠25重量份、花生粕29重量份、干姜粉21重量份、麦芽粉25重量份、食盐1. 2重量份、中药添加剂7重量份和维生素预混料4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每千克所述维生素预混料为:维生素A 72-130KIU、维生素D3 12-47KIU、维生素E≥320IU、维生素K3 14-70mg、维生素B1≥18mg、维生素B2≥36mg、泛酸≥180mg、烟酸≥160mg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连25~40重量份、黄柏18~22重量份、马齿苋13~18重量份、连翘20~30重量份、夏枯草15~20重量份、板蓝根13~17重量份、甘草15~19重量份、蒲公英13~17重量份、黄芪15~18重量份、陈皮23~30重量份、玄参15~20重量份、石斛15~19重量份、常山14~17重量份、焦三仙12~17重量份、水牛角15~18重量份、土茯苓15~18重量份、地皮消13-17重量份、商陆13~16重量份、地八角13-17重量份、红小豆12~17重量份、地灵根17~22重量份、红花杜鹃12~19重量份、大枣22~33重量份和姜黄21~35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连32重量份、黄柏19重量份、马齿苋16重量份、连翘25重量份、夏枯草17重量份、板蓝根15重量份、甘草17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黄芪17重量份、陈皮27重量份、玄参17重量份、石斛17重量份、常山16重量份、焦三仙15重量份、水牛角17重量份、土茯苓16重量份、地皮消15重量份、商陆14重量份、地八角14重量份、红小豆18重量份、地灵根20重量份、红花杜鹃18重量份、大枣29重量份和姜黄28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有原料药按比例混合,装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4MPa~0.5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和滤渣;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滤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3小时,加热回流过程中的蒸汽压力为0.4MPa~0.5MPa,提取液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和滤渣;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6倍的水,煮沸1~3小时,煮沸过程中蒸汽压力保持在0.9MPa~1.1MPa,过滤获得第三过滤液;
第四步,将第一过滤液、第二过滤液和第三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溶剂,获得干膏,将干膏放入喷雾干燥机中,保证进风温度在170℃~190℃,出风温度60℃~80℃,经过干燥后粉碎成200目~400目,获得中药添加剂。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投入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25-40目;
投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温度为65-80℃,使其糊化度达到90%;
投入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粒度为8-15目。
CN201310652710.8A 2013-12-09 2013-12-09 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652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2710.8A CN103652449B (zh) 2013-12-09 2013-12-09 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2710.8A CN103652449B (zh) 2013-12-09 2013-12-09 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2449A CN103652449A (zh) 2014-03-26
CN103652449B true CN103652449B (zh) 2015-01-07

Family

ID=50292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2710.8A Active CN103652449B (zh) 2013-12-09 2013-12-09 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52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2132B (zh) * 2014-04-14 2015-10-2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促进仔猪生长的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0542B (zh) * 2014-05-20 2016-04-20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饲料和中药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342B (zh) * 2009-10-23 2012-01-11 孟祥合 一种防治猪传染病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CN102600259B (zh) * 2011-12-22 2013-12-04 青岛绿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复方蜂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4754B (zh) * 2012-08-07 2013-06-26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燕麦型仔猪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6601B (zh) * 2013-07-27 2014-09-24 贾学顺 一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含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饲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2449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2798B (zh) 用于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饲料、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652501B (zh) 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56095A (zh) 一种肉雏鸡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6486B (zh) 用于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7172B (zh) 用于治疗乌龟肠胃炎病的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1096B (zh) 一种抗球虫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CN104489296A (zh) 用于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99119A (zh) 仔猪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4513A (zh) 用于治疗猪肺疫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6826B (zh)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890A (zh) 一种治疗雏鸡白痢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6166A (zh) 一种用于治疗牛蓝舌病的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1571A (zh) 用于预防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饲料及制备方法
CN104383188A (zh) 用于防治仔猪水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8139A (zh) 一种用于防治慢性型猪瘟疫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7111B (zh) 一种治疗兔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2449B (zh) 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9265A (zh) 一种治疗潮湿型鸡痘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2370B (zh) 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1592A (zh) 一种用于治疗鸡呼吸道疾病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2490B (zh) 用于治疗猪蓝耳病的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048B (zh) 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5063A (zh) 一种牛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09101A (zh) 一种治疗睑缘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9483A (zh) 一种2-3龄鳖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7

Address after: 438000, No. three nanhu road, Nanhu Nanhu Industrial Park, Huanggang, Hubei, Huanggang, 9

Patentee after: Huanggang new hope fee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06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Chengyang Jihongtan Street Green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New Hope Liuhe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