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4227B -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4227B
CN103644227B CN201310725931.3A CN201310725931A CN103644227B CN 103644227 B CN103644227 B CN 103644227B CN 201310725931 A CN201310725931 A CN 201310725931A CN 103644227 B CN103644227 B CN 103644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shaft
adjustable lever
adjustment arm
controlling mechanism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59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44227A (zh
Inventor
郑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Tianyuan, Zhejiang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AN ELECTROMECHANIC CO Ltd ZHEJI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AN ELECTROMECHANIC CO Ltd ZHEJIANG filed Critical TIANYUAN ELECTROMECHANIC CO Ltd ZHEJIANG
Priority to CN2013107259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42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4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4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44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4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在间隙调整时操作比较繁琐的问题。本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包括本体上的轴孔和连接在轴孔端口处呈圆柱形的通盖,所述通盖与轴孔之间形成密封的调节腔,所述的通盖上连接有能沿其轴向平移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外端伸出通盖且在调节杆外端具有用于与工具相联的扳动部,所述调节杆内端位于上述的调节腔内,所述调节杆上具有能与蜗杆轴周向固连的卡接部。本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具有使调整臂装车方便且稳定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特别是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制动是利用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接触摩擦作用而实现的。由于在行车的过程中,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会频繁地接触摩擦,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由于磨损作用而使两者之间的间隙变大,这会影响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制动机构的使用安全性。
可以看出,对于调整臂而言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过量间隙进行自动调整,保证气制动系统中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恒定间隙。
中国专利其公开号CN201779792U公开了“汽车制动间隙调整臂”,它包括调整臂本体、蜗杆轴、蜗轮和蜗杆以及与调整臂本体连接且能相对转动的控制盘,蜗杆轴内端与蜗杆固连,外端设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包括弹簧和开设有凹槽的离合套,弹簧套在蜗杆轴上且两端分别作用在离合套和调整臂本体上;在调整臂本体内还设有一摆杆,摆杆的一端嵌在控制盘上,另一端弯起的挡头,伸入到凹槽内能在凹槽内移动或带动离合套转动。
上述专利中为了对蜗杆轴进行调节,蜗杆轴的外端是伸出调整臂本体的。同时,为了防止灰尘或者其它杂物进入蜗杆轴处,在调整臂本体上连接有将蜗杆轴外端罩住的端盖。通常端盖都是橡胶材料制成的防尘罩。端盖扣在调整臂壳体端面凹槽内的,装车调整时,先取下端盖后,进行初始间隙调整,调整好以后再扣紧防尘罩。显然,装车调整时由于要拆掉端盖,装车完成后还需要将端盖装上,操作繁琐。
而且,通过市场调研及走访客户,发现在在实际装车过程中,尽管作业指导文件明确强调必须盖好防尘罩,可是仍有不少服务站人员,操作后图方便,不盖防尘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使调整臂装车方便且稳定性高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蜗杆轴轴向固连在调整臂本体上且能转动,其特征在于,本调节机构包括本体上的轴孔和连接在轴孔端口处呈圆柱形的通盖,所述通盖与轴孔之间形成密封的调节腔,所述的通盖上连接有能沿其轴向平移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外端伸出通盖且在调节杆外端具有用于与工具相联的扳动部,所述调节杆内端位于上述的调节腔内,所述调节杆上具有能与蜗杆轴周向固连的卡接部。
汽车调整臂在装车调整时,直接通过普通的工具(例如扳手)与扳动部相连接。首先推动调节杆使调节杆与蜗杆轴的卡接部相卡接,接着转动工具,调节杆随着转动过程中带动蜗杆轴转动。当然,调整臂中的蜗杆轴转动后就能调整调整臂的初始间隙。
在上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蜗杆轴内端用于与调整臂中的蜗轮相啮合,所述蜗杆轴外端具有与调节杆内端相匹配的导向孔,上述调节杆内端位于导向孔处。
调节杆内端与导向孔配合能使调节杆沿着通盖轴向平移。
在上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中,所述蜗杆轴外端的导向孔端口处具有沿其侧部贯穿的定位卡口,所述的卡接部为调节杆侧部凸出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能嵌于上述定位卡口处。
当定位杆脱离定位卡口处时,调节杆转动过程中不会带动蜗杆轴转动,防止误操作。反之,需要对初始间隙进行调整时,先移动调节杆,并使调节杆上的定位杆嵌于对应的定位卡口处,此时,调节杆转动过程中会带动蜗杆轴一同转动。当然,转动后的蜗杆轴就实现了对调整臂的初始间隙进行调节的目的。
在上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中,所述定位卡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的分布于蜗杆轴外端的两侧,所述定位杆垂直的固连在调节杆上且定位杆的两端均伸出调节杆,所述定位杆的两端能嵌于对应的定位卡口处。
定位杆的两端分别嵌于对应的定位卡口,由于定位杆的两端对称的位于调节杆两侧,这样的结构能使调节杆与蜗杆轴周向固连稳定且牢固。
在上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导向孔内具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压在导向孔底部和调节杆内端上,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述的定位杆能脱离定位卡口。
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始终作用在调节杆上,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调节杆与蜗杆轴保持脱离。也就是说,不对调节杆施加时,调节杆与蜗杆轴保持脱离状态。只有当施加外力将调节杆向调节腔内推动后,才能将调节杆与蜗杆轴周向固连。
在上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调节杆内端还具有导向柱,上述弹簧套在导向柱上。
导向柱对弹簧进行导向,防止弹簧在受力过程中偏移或者脱落。
在上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卡接部为调节杆中部呈棱柱形的连接部,所述蜗杆轴外端的导向孔端口处具有与连接部相匹配的副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位于上述的副连接部处。
调节杆中部的连接部除了棱柱形,其它只要是非圆形的结构都是可行的。当连接部与副连接部接触后,就能使调节杆与蜗杆轴周向固连。
在上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通盖与调整臂本体通过螺纹相连接。
螺纹连接能使通盖与调整臂本体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当然,这样连接方式还便于拆卸。
在上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中,所述通盖上具有贯穿的其两端的通孔,上述的调节杆穿过通孔且在调节杆与通盖之间具有密封圈。
这样的结构能使调节腔保持密封,防止外界的雨水或者杂物进入调节腔内。
在上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中,所述通盖上位于通孔中部处的侧部具有凹入的密封圈槽,上述的密封圈位于密封圈槽处。
密封圈槽将密封圈定位,能提高调节腔密封性的同时还能便于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由于调节轴位于密封圈的调节腔内,外界的杂物或者雨水不能进入,提高了调整臂的稳定性。
同时,调节过程中只需要先下压调节杆后,再转动调节杆即可。上述过程中不需要将通盖拆下,使得调整臂的初始间隙调节方便。
同时,由于通盖与调节杆之间具有密封圈,提高了调节腔的密封性。进一步的提高了具有本调节机构的调整臂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整臂本体;2、蜗杆轴;2a、导向孔;2a1、定位卡口;3、蜗杆;4、蜗轮;5、通盖;5a、密封圈槽;6、密封圈;7、调节杆;7a、扳动部;7b、导向柱;8、调节腔;9、定位杆;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车调整臂的调整臂本体1上轴向固连有一蜗杆轴2,蜗杆轴2上具有蜗杆3,蜗杆3与调整臂本体1中的蜗轮4相啮合。蜗杆3转动后带动蜗轮4转动,蜗轮4转动后通过调整臂本体1内的调整结构对调整臂的初始间隙间隙调节。
如图2和图3所示,蜗杆轴2轴向固连在调整臂本体1内,蜗杆轴2能转动。本调节机构包括调整臂本体1上的轴孔和螺纹连接在轴孔端口处的通盖5,通盖5呈圆柱形。通盖5与轴孔之间形成密封的调节腔8,当然,为了增加密封性,在通盖5与轴孔的连接处增加密封胶也是可行的。
通盖5上连接有调节杆7,通盖5上具有贯穿的其两端的通孔,调节杆7穿过通孔,调节杆7与通盖5之间具有密封圈6。显然,这样的结构能使调节杆7沿通盖5轴向平移。本实施例中,通盖5上位于通孔中部处的侧部具有凹入的密封圈槽5a,密封圈6位于密封圈槽5a处。
调节杆7外端伸出通盖5,调节杆7外端具有扳动部7a,普通的扳手能与扳动部7a相联。当扳手连接在扳动部7a后,通过扳手能方便的带动调节杆7转动。蜗杆轴2内端用于与调整臂本体1中的蜗轮4相啮合。
调节杆7的内端位于调节腔8内,调节杆7中部具有能与蜗杆轴2周向固连的卡接部。
蜗杆轴2外端具有与调节杆7内端相匹配的导向孔2a,调节杆7内端位于导向孔2a处。
蜗杆轴2外端的导向孔2a端口处具有沿其侧部贯穿的定位卡口2a1,卡接部为调节杆7侧部凸出的定位杆9,定位杆9能嵌于定位卡口2a1处。本实施例中,定位卡口2a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卡口2a1对称的分布于蜗杆轴2外端的两侧。为了实现蜗杆轴2与调节杆7周向固连,除了上述的定位卡口2a1与定位杆9配合外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结构,即:卡接部为调节杆中部呈棱柱形的连接部,蜗杆轴外端的导向孔端口处具有与连接部相匹配的副连接部,连接部能位于上述的副连接部处。
定位杆9垂直的固连在调节杆7上,定位杆9的两端均伸出调节杆7,定位杆7的两端能嵌于对应的定位卡口2a1处。
导向孔2a内具有弹簧10,弹簧10的两端分别顶压在导向孔2a底部和调节杆7内端上,在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上述的定位杆9能脱离定位卡口2a1。调节杆7内端还具有导向柱7b,本实施例中,弹簧10套在导向柱7b上。
汽车调整臂在装车调整时,不需要将通盖5拆下。具体操作为:普通的扳手连接在调节杆7外端的扳动部7a,接着下压调节杆7,调节杆7克服弹簧10的弹力后,其上的定位杆9两端分别嵌入对应的定位卡口2a1内,此时,调节杆7与蜗杆轴2周向固连。
转动扳手,调节杆7带动蜗杆轴2随着转动。当然,调整臂中的蜗杆轴2转动后就能调整调整臂的初始间隙。
调节完毕后取下扳手,在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调节杆7与蜗杆轴2分离。此时,不施加外力推动调节杆7是无法带动蜗杆轴2转动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蜗杆轴(2)轴向固连在调整臂本体(1)上且能转动,其特征在于,本调节机构包括调整臂本体(1)上的轴孔和连接在轴孔端口处呈圆柱形的通盖(5),所述通盖(5)与调整臂本体(1)之间形成密封的调节腔(8),所述的通盖(5)上连接有能沿其轴向平移的调节杆(7),所述调节杆(7)外端伸出通盖(5)且在调节杆(7)外端具有用于与工具相联的扳动部(7a),所述调节杆(7)内端位于上述的调节腔(8)内,所述调节杆(7)上具有能与蜗杆轴(2)周向固连的卡接部;所述蜗杆轴(2)外端具有与调节杆(7)内端相匹配的导向孔(2a),上述调节杆(7)内端位于导向孔(2a)处;所述的导向孔(2a)内具有弹簧(10),弹簧(10)的两端分别顶压在导向孔(2a)底部和调节杆(7)内端上,在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调节杆(7)与蜗杆轴(2)保持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轴(2)内端用于与调整臂中的蜗轮(4)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轴(2)外端的导向孔(2a)端口处具有沿其侧部贯穿的定位卡口(2a1),所述的卡接部为调节杆(7)侧部凸出的定位杆(9),所述定位杆(9)能嵌于上述定位卡口(2a1)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口(2a1)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的分布于蜗杆轴(2)外端的两侧,所述定位杆(9)垂直的固连在调节杆(7)上且定位杆(9)的两端均伸出调节杆(7),所述定位杆(9)的两端能嵌于对应的定位卡口(2a1)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上述的定位杆(9)能脱离定位卡口(2a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杆(7)内端还具有导向柱(7b),上述弹簧(10)套在导向柱(7b)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部为调节杆(7)中部呈棱柱形的连接部,所述蜗杆轴(2)外端的导向孔(2a)端口处具有与连接部相匹配的副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位于上述的副连接部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盖(5)与调整臂本体(1)通过螺纹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盖(5)上具有贯穿的其两端的通孔,上述的调节杆(7)穿过通孔且在调节杆(7)与通盖(5)之间具有密封圈(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盖(5)上位于通孔中部处的侧部具有凹入的密封圈槽(5a),上述的密封圈(6)位于密封圈槽(5a)处。
CN201310725931.3A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Active CN103644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5931.3A CN103644227B (zh)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5931.3A CN103644227B (zh)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4227A CN103644227A (zh) 2014-03-19
CN103644227B true CN103644227B (zh) 2016-01-13

Family

ID=50249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5931.3A Active CN103644227B (zh) 2013-12-25 2013-12-25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442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5519A (zh) * 2015-08-05 2015-11-18 泉州鲤城福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5148A1 (de) * 1983-12-14 1985-06-27 Knorr-Bremse GmbH, 8000 München Bremsspiel-einstell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DE3919506C1 (en) * 1989-06-15 1990-10-18 Daimler-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Tool for brake shoe adjustment - has worm wheel in shaft front end section of tool
CN2508048Y (zh) * 2001-11-14 2002-08-28 罗耀刚 拖拉机液压传动轴连轴器
CN201025286Y (zh) * 2006-05-08 2008-02-20 浙江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的离合器
CN1959142B (zh) * 2006-10-17 2010-05-26 浙江天元机电有限公司 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
CN203641349U (zh) * 2013-12-25 2014-06-11 浙江天元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4227A (zh)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9163A (zh) 商用车盘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机构
CN103644227B (zh)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CN203641349U (zh) 一种调整臂中蜗杆轴的调节机构
CN104465240A (zh) 一种合、分闸弹簧的连接机构及其调节工装
CN203906618U (zh) 商用车盘式制动间隙自动调整机构
CN205371397U (zh) 一种可以任意调整摩擦面间隙的电磁失电制动器
CN203156964U (zh) 一种自动刮胶装置
CN103016581B (zh) 间隙自调机构及盘式制动器
CN104875004A (zh) 一种采用伺服电机的高精度气吸式螺丝批
CN202946595U (zh) 间隙自调机构及盘式制动器
CN105156524A (zh)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100371620C (zh) 盘式制动器间隙自调机构
CN202833788U (zh) 可调式制动调整臂
CN201772001U (zh) 齿轮式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CN104002551B (zh) 安瓿瓶印字机的研墨装置
CN205551955U (zh) 一种自动拧紧装置
CN204222879U (zh) 轨道车辆的踏面制动器
CN203974845U (zh) 轨道车辆制动器的调节器和轨道车辆制动器
CN207131768U (zh)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总成
CN205047713U (zh) 四齿轮联动式制动间隙调整装置
CN105618864A (zh) 齿轮轴轮齿端部倒角磨削工装
CN200989403Y (zh) 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
CN105618863A (zh) 精确定位的齿轮轴轮齿端部倒角磨削工装
CN205426202U (zh) 一种齿轮副着色检验设备
CN203888366U (zh) 安瓿瓶印字机的研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Xuan City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Zhejiang Province, Yuhuan City, No. 52, 317608

Patentee aft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Tianyuan, Zhejiang

Address before: Xuan city road Yuhuan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7608 No. 52

Patentee before: Tianyuan Electromechanic Co., Ltd., Zhejia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