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9182A - 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 - Google Patents

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9182A
CN103609182A CN201280027624.1A CN201280027624A CN103609182A CN 103609182 A CN103609182 A CN 103609182A CN 201280027624 A CN201280027624 A CN 201280027624A CN 103609182 A CN103609182 A CN 103609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equipment
access point
direct link
b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76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9182B (zh
Inventor
A·德维韦迪
S·谢诺伊
S·米尔亚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09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9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9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9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21Auxiliary means for detecting or identifying radar signals or the like, e.g. radar jamm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方法包括接收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上的帧传输的指令,以及接收第二信道的指示。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是在第一设备处经由无线网络从接入点接收到的。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二信道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

Description

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
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享受2011年6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494,245的优先权,以引用方式将其内容全部明确地合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公开内容涉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技术上的改进已经导致了更小的以及更强大的计算设备。例如,当前存在多种多样的便携式个人计算设备,包括诸如便携式无线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和寻呼设备的无线计算设备,它们尺寸小、重量轻以及易于被用户携带。具体而言,便携式无线电话(诸如蜂窝电话和互联网协议(IP)电话)可以在无线网络上传送语音和数据分组。许多这样的无线电话合并额外的设备,以为终端用户提供增强的功能。例如,无线电话还可以包括数字静态照相机、数字视频照相机、数字录音机和音频文件播放器。
这样的设备可以被配置为经由诸如无线广域网(WLAN)的无线网络来传送数据。例如,许多设备被配置为根据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规范来操作,这使得能够经由接入点进行多媒体数据的无线交换。但是,当接入点指定基本服务集(BSS)中的所有设备切换到另一个信道(诸如当在当前信道上检测到雷达信号(或脉冲)时)时,多媒体数据的无线交换可能会中断。例如,在当前的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之后,设备必须遵循无传输需求。此外,接入点可以引入用于设备切换到新的信道的等待时间,以提供额外的时间来向处于低功率模式的设备通知即将发生的信道切换。当前信道上数据传输的中断以及在恢复新的信道上的数据传输之前由接入设备强加的等待时间可能影响数据传送的质量。
发明内容
公开了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的系统和方法。在接收到即将发生的从第一信道到新的信道的信道切换的指示之后,在接入点设备从第一信道切换到新的信道之前,第一设备可以使用新的信道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在直接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避免了传输上的中断,所述中断是由于在即将发生的信道切换之前在第一信道上的无传输的时段导致的。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方法包括接收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上的帧传输的指令,以及接收第二信道的指示。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是在第一设备处在无线网络上从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所述方法还包括由第一设备使用第二信道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半导体设备包括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所述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被配置为在经由无线网络接收到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的帧传输的指令之后,以及在接收到第二信道的指示之后,请求将直接链路从无线网络的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
在另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在基本服务集(BSS)内的第一设备处接收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通信的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二设备通信。BSS包括接入点设备,以及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所述BSS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所述切换是由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而导致的。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在所述BSS内,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BSS内,由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通过在完成所述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之前避开所述第一信道上的非通信时段,建立所述直接链路使得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服务质量(QOS)标准能够得到满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设备包括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所述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被配置为响应于已经从基本服务集(BSS)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通信的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以及在已经使用所述第一信道建立了与另一个设备的直接链路之后,判断所述另一个设备是否在所述BSS内。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直接链路使得能够使用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另一个设备通信,以及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所述BSS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所述切换是由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而导致的。所述半导体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另一个设备在所述BSS内,来请求所述直接链路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以使得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与所述另一个设备通信,以及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通过在完成所述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之前避开所述第一信道上的非通信时段,所述直接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使得用于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数据交换的服务质量(QOS)标准能够得到满足。
与由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过程相比,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使得数据流从第一信道向第二信道的切换能够具有减小的切换等待时间。在无传输时段期间数据流的中断可以通过抢先地切换到第二信道来避免。
在审阅了整个申请之后,本公开内容的其它方面、优势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所述整个申请包括以下部分: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书。
附图说明
图1是通信系统的说明性实施例的框图,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的无线设备;
图2是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的方法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的方法的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通用示意图;
图4是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的方法的第三说明性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5是被配置为执行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的无线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描述了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的设备的系统的特定实施例,以及通常将其指定为100。系统100包括经由无线网络与第二设备104相通信的第一设备102。第三设备106是无线网络的接入点(AP)设备。
例如,系统100可以使用根据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规范的基本服务集(BSS)来实现,所述IEEE802.11规范被配置为使用五千兆赫兹(GHz)左右或者更高频率的频率范围(诸如IEEE802.11n规范)。第一移动设备102可以是具有到无线网络的接入的第一站(STA1),第二设备104可以是具有到无线网络的接入的第二站(STA2)。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接入点设备106可以指定第一信道,用于供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经由接入点设备106进行通信。如所示出的,第一设备102被配置为经由第一设备102和接入点设备106之间的第一链路108以及接入点设备106和第二设备104之间的第二链路110,向第二站104无线地传送数据。替代地,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可以经由直接链路112来通信,其中在没有接入点设备106中继或路由数据的情况下,将数据从第一设备102发送给第二设备104。
无线网络可以被配置为使用还可以由雷达系统来使用以传输雷达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频率,诸如在5-6GHz范围中的频率。例如,设备102、104和106可以经由第一信道通信。在120处,将可能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或脉冲)作为在第一信道上发送的干扰信号。例如,第一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信道测量,以及可以检测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信号是否超过了雷达信号干扰阈值。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雷达信号干扰阈值可以与-62dBm(即,以一毫瓦(mW)为基准的-62分贝(dB))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应。替代地,接入点设备106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信道测量,或者命令其它设备102、104中的一个设备来执行信道测量,并将结果提供给接入点设备106,用于由接入点设备106进行雷达信号检测分析。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信道中的干扰信号超过了雷达信号干扰阈值,接入点设备106选择第二信道用于无线网络的将来的通信。接入点设备106可以被配置为遵循需要以下条件的规则,即响应于检测到一个或多个雷达系统对频率的共用,无线通信网络改变通信频率。接入点设备106可以向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传送指示第二信道的信息。此外,接入点设备106可以指示设备102、104停止在第一信道上的帧数据的传输,以及可以指示信道切换时间,以同步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之间的切换。
信道切换时间可以在预先确定的时间间隔期满之后发生。例如,接入点设备106可以设置时间间隔时段,以使可能处于低功率模式的移动设备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从低功率模式中唤醒,来接收信道改变的通知。通过选择长的时间间隔用于信道改变,对于当接入点设备106选择第二信道用于将来的通信时处于低功率模式的设备而言,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在信道切换之前接收到信道改变的通知,因此避免了这样的设备在信道切换期间或者之后从网络中掉线。
在接入点设备106将网络的无线通信从第一信道改变到第二信道之前,第一设备102可以使用新的信道(即,第二信道)来发起与第二设备104的通信。例如,在接入点设备106将网络切换到第二信道之前,第一设备102可以使用第二信道来发起与第二设备104的直接链路。因此,在接入点设备106已经指示了设备102、104停止在第一信道上的帧传输之后,但是在接入点设备106发起向第二信道的切换之前的时间段期间,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可以继续数据的传输。通过使用在新的信道上的直接链路122,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以因此基本上不间断地继续。
在随后的时间,在130处,接入点设备106将无线网络切换到新的信道。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可以继续经由直接链路122来通信。替代地,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可以拆除直接链路122,以及可以改为经由第一设备102和接入点设备106之间的第一链路132以及接入点设备106和第二设备104之间的第二链路134,在第二信道上通信。
通过抢先地使用新的信道在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之间建立直接链路122(即,在帧传输中断(即,无传输)时段之前,所述时段先于接入点设备106到新的信道的信道切换),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维持所请求的服务质量(QOS)。例如,第二设备104可以是电视机,第一设备102可以是移动电话或者照相机流多媒体数据(其具有指定的传送速率用于不间断的重放)。由于接入点设备106可以指示立即停止帧传输,以及尝试延迟切换信道直到期望所有或者至少大多数使用无线网络的并且处于省电模式的无线设备被唤醒以及接收到信道切换信息为止,因此切换到新信道之前的延迟可能很大(例如,可能是十秒的延迟)。由第一设备102发起的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使得到第二设备104的数据传送能够经由新的信道来继续,以及可以使得数据传送的所请求的QOS能够得到满足。
参考图2,描述了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通常将其指定为200。方法200包括在202处接收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上的通信的指令(例如,用于停止帧传输的指令),以及接收第二信道的指示。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是在第一设备处经由无线网络接收到的。例如,第一设备102可以经由无线网络从接入点106接收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
在204处,第一设备使用第二信道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例如,直接链路可以是在图2的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之间建立的图2的直接链路122。通过使用第二信道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可以减少或者很大程度上避免在停止第一信道上的通信(例如,停止帧传输)与接入点设备将无线网络的传输切换到第二信道之间的延迟时间。
参考图3,示意图300根据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示出图1的第一设备102、接入点设备106和第二设备104的动作和信号传送。在302处,第一设备102建立直接链路。在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之间建立直接链路302,以及使得能够经由第一信道将数据流304从第一设备102直接地发送到第二设备104。
在建立了针对数据流304的直接链路之后,在306处,第一设备102可以检测到在其上建立直接链路302的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信号满足了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第一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满足了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之后,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段内(诸如在200毫秒(ms)之后),停止在信道上的传输。例如,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信号特性(诸如信号强度、脉冲宽度或者脉冲重复频率)相对应,这些特性与一种或多种类型的雷达信号(例如,民用导航或者海上雷达系统、天气雷达系统或军用雷达系统所使用的雷达信号)相关联。响应于检测到满足了雷达信号检测标准,在308处,第一设备102可以在200ms时间段期满之前,向接入点设备106发送探测请求310。在发送探测请求310之后,在312处,第一设备102可以继续在第一信道上发送数据流,直到200ms传输时间段期满为止。
接入点设备106接收探测请求310,以及响应于探测请求310,向第一设备102发送探测响应314。接入点设备106响应于确定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与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相对应,在探测响应314中插入信道切换信息元素(IE)。信道切换IE包括第二信道的指示,以及还指示了信道切换计数。信道切换计数可以包括在切换到第二信道之前,将由接入点设备106发送的信标的数量的计数。
在316处,第一设备102对探测响应314和信道切换IE进行解码,以检测第二信道的指示和信道切换计数。在接收到信道信息之后,在318处,第一设备102向第二设备104发送关于在信道切换IE消息中指示的信道(即,第二信道)的信道切换指令。为了进行说明,第一设备102可以使用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消息协议,所述TDLS消息协议使得信令信息经由直接链路从第一设备102发送到第二设备104,以及绕过了接入点设备106。在TDLS中,信令帧可以被封装在数据帧中,使得信令帧能够透明地穿过接入点来发送。因此,接入点不需要觉察到直接链路,也不需要接入点必须支持在直接链路上使用的任何能力。TDLS还可以包括进入对等省电模式(对等PSM)同时保持在直接链路上,或者暂停在直接链路上接收的选项,以使站可以进入省电模式。TDLS可以启用“关闭信道”操作,以实现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到另一个信道的信道切换,同时保持在基信道上连接到接入点设备106。TDLS信道切换对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处的用户应用可以是透明的。
在向第二设备104发送信道切换指令之后,在320处,发生恢复在信道切换IE中指示的信道上的数据传送,以及在所指示的信道(即,第二信道)上在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之间的直接链路上发送数据流322。
第一设备102通过定期地监听信标,来监控来自接入点设备106的信标,以及响应于每个检测到的信标,递减信道切换计数。当信道切换计数达到零时,在324处,第一设备102监听第二信道上的信标326。在第二信道上接收到信标326之后,在328处,恢复在第一设备102处的正常操作。
例如,在从接入点设备106接收到信标326之后,第一设备102可以发起直接链路信道拆除,以拆除在第二信道上在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之间的直接链路,以及可以使用接入点设备106作为中间设备继续发送数据流322。替代地,在接入点设备106已经转换到第二信道之后,直接链路可以维持在第二信道上。
通过检测是否满足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以及发送探测请求310,第一设备102可以加速从接入点设备106接收信道切换信息,所述信道切换信息包括新的信道指定。在早于接入点设备106可能以其它方式在无线网络上向设备广播信道切换信息的时间,需要接入点设备106在探测响应314中发送信道切换信息。通过接收探测响应314中的信道切换信息,第一设备102可以有效地使用200ms时段的剩余时间部分,使用与第二设备104的直接链路将通信切换到第二信道。
虽然图3示出了在306处检测到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信号满足了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之前,发生直接链路建立302和数据流304,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2可以响应于检测到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信号满足了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来建立直接链路以及开始数据流。例如,第一设备102可以检测到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信号满足了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以及响应于所述检测,第一设备102可以建立直接链路以及发送探测请求310。直接链路是使用第一信道来建立的,以及在200ms时段的期满之前,经由TDLS信道切换来切换到第二信道。
虽然图3示出了在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之间的单个数据流304,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数据流可以在多个设备之间传送。例如,多个数据流可以在第一设备102和第二设备104之间传送,响应于信道改变事件(诸如由于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所导致的),可以选择具有最高服务质量需求或者最高优先级的数据流作为要切换到第二信道的第一数据流。在抢先地将最高服务质量的直接链路信道或者数据流切换到第二信道之后,第一设备102可以继续建立和/或抢先地切换针对较低优先级数据流的其它直接链路信道,直到所有的数据流已经被抢先地切换为止,或者直到200ms时段期满为止,以及阻止第一设备102在第一信道上进行进一步的传输。替代地,或者另外,第一设备102可以向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设备(没有示出)发送一个或多个数据流,以及选择第一设备102的所有数据流中具有最高QOS或优先级的数据流用于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信道可以处于5GHz频带。可以将规则应用到5GHz频带,所述规则需要设备在5GHz频带中操作,来实现用于避免与雷达系统的同信道操作以及鼓励可用信道的均匀使用的机制。接入点设备106可以实现这样的机制,诸如根据IEEE802.11规范的动态频率选择(DFS)机制。
DFS服务可以提供以下各项:
在基本服务集(BSS)中站(STA)与接入点(AP)的关联基于STA的所支持的信道。
将当前的信道静音,那么就可以针对具有来自其它STA的较少干扰的雷达信号的存在,来测试当前的信道。
在使用信道之前以及在信道中操作时,针对雷达信号的存在,来测试信道。
在当前的信道中检测到雷达信号之后停止操作,以避免与雷达相干扰。
基于监管要求,检测在当前信道和其它信道中的雷达信号。
请求和报告在当前信道和其它信道中的测量。
在检测到雷达信号之后,选择和通告新的信道以协助BSS或者独立的BSS(IBSS)的迁移。
一旦在AP处、在STA处检测到雷达信号,或者任何STA接收到信道切换,AP就可以向所有相关联的STA广播信道切换通告,以切换到目标信道。
在5GHZ DFS敏感信道上,在接入点在给定的信道上检测到雷达信号之后,无线局域网(WLAN)站可以切换到如接入点(AP)所指示的不同的信道上。在当接入点检测到雷达信号时的第一时间与当接入点完成信道切换时的第二时间之间,可能具有在站处涉及的非确定的等待时间。例如,为了适应处于积极省电模式(即,不接收数据)下的站,由接入点进行的信道切换可能花费多于10个的信标时间间隔来完成。
如果在BSS的给定的信道上检测到了雷达信号(即,在信道上检测到了满足一个或多个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则可以执行以下过程,以通过避免在接入点信道切换等待时间期间的中断,来改善或者确保BSS内的站之间的数据交换的QOS。
1)判断当前的信道是否是DFS敏感的。
2)判断在站S1和站S2(其中S1和S2在BSS内)之间是否建立了QOS数据流。例如,可以执行基于DLS(TDLS)的发现过程或者另一种过程,来判断给定的站是否在BSS内。
3)在站S1和站S2之间启动数据流之前,启用站S1和站S2之间的DLS(TDLS)链路。如果S1在不同的QOS流上与一个或多个其它站(例如,S3、S4或S5)具有流传送,则可以将优先选择给予具有最高优先级业务的站。
4)如果在给定的信道上检测到了雷达信号,并且QOS数据流正在BSS中的站之间进行中,则根据IEEE802.11h规范,在检测到雷达信号之后的200-250ms之后,需要发送站停止向另一个站发送任何数据。
5)在时间T1,可以判断数据流是否已经启动,其中Tradar<T1<200ms,以及其中Tradar是检测到雷达信号的时间。
6)如果从站S1到站S2的数据流已经启动,则站S1(或站S2)将向接入点发送探测请求帧,以及在时间T2(T2<200ms)之后,从接入点接收探测响应。
7)站S1(或站S2)对探测响应帧进行解码,以找到探测响应内的信道切换IE。例如,站S1(或站S2)可以期望接入点也能够检测到雷达信号,以及准备进行信道切换。
8)站S1(或站S2)可以(在时间T2内)接收具有信道切换元素IE的频谱管理动作帧或信标。
9)如果站S1和站S2中的一个或多个处于省电模式,则站可以执行数据流的无调度的自动省电传送(U-APSD)。
10)如果站S1和站S2中的一个或多个处于省电模式,则站可以在小于T2的时间内,接收具有信道切换IE的频谱管理动作帧或者信标。
11)在执行完上文在步骤6-10中描述的次序之后,站S1(或站S2)将不进入省电模式来暂停与接入点的通信。例如,站可以在TDLS启动的信道切换操作之前进入省电模式,以维持与接入点的连接。在省电模式下,要向站发送的数据可以被缓冲,以及可以在站从省电模式退出之后的稍后的时间发送给站。但是,由于雷达检测而导致的传输限制,不存在来自BSS内的任何站或者来自接入点的任何数据,因此不需要进入与接入点的省电模式。
12)站S1(或站S2)将选择在信道切换IE中指定的信道,以及向对等站发布信道切换指令。例如,站1可以发送TDLS特定的信道切换请求,以将TDLS链路切换到“空闲信道(off channel)”(即,切换到在信道切换IE中指定的信道)。
13)站S1和站S2可以使用TDLS直接链路,在这种空闲信道上交换数据,直到信道切换计数变得小于或等于零为止。
14)一旦在信道切换计数小于或等于零之后,站S1和S2接收到接入点的信标,站S1和S2就可以在接入点链路上恢复数据交换(例如,经由图1的链路132和链路134)。
执行上文在步骤1-14中描述的次序可以确保针对具有最高QOS需求的站S1的数据流实现所请求的QOS。此外,执行在步骤1-14中描述的次序可以改善针对在DFS敏感的5GHz频带信道上需要较高QOS的数据的确定性行为。
数据流切换到空闲信道(即,在信道切换IE中指定的信道)以及使用空闲信道来经由直接链路继续进行数据交换的总等待时间可以是大约7-10ms。例如,WLAN网络内的信道切换等待时间可以是大约3-5ms。涉及在空闲信道上的信道接入/介质繁忙的等待时间可以是大约2ms。其它处理等待时间可以是大约2-3ms,从而得到大约7-10ms的总等待时间。
参考图4,描绘了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的特定方法以及将其指定为400。方法400可以由在无线网络上通信的设备(诸如图1的第一设备102)来执行。在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方法400与由第一设备102根据图3的示意图300执行的操作相对应。
在402处,第一设备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第一直接链路。第一直接链路可以使用第一信道。例如,第一直接链路可以与用于图3的数据流304的直接链路相对应。在404处,第一设备检测到在第一信道上具有超过雷达信号(或脉冲)干扰阈值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干扰信号。
在406处,第一设备可以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请求,在第一设备处从接入点设备接收响应。所述请求可以是响应于检测到干扰信号超过雷达信号(或脉冲)干扰阈值而发送的。所述响应包括第二信道的指示。例如,请求可以包括图3的探测请求310,以及响应可以包括图3的探测响应314。响应包括信道切换通告,以及还可以包括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上的帧传输的指令。例如,指令可以与信道切换通告中的信道切换模式指示符相对应。为了进行说明,信道切换模式通告可以包括具有值的指定字段,所述值根据IEEE802.11h规范来指示信道切换模式。信道切换模式字段中的“0”值可以指示在接收通告的站上没有限制,信道切换模式字段中的“1”值可以指示接收站应当不再发送进一步的帧,直到调度的信道切换为止。
在408处,可以接收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中的帧传输的指令以及第二信道的指示。除了探测响应以外,无线网络的接入点设备(诸如接入点设备106)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传输(诸如信标)发送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第二信道的指示和用于停止帧传输的指令可以与接入点设备检测到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信号超过了雷达信号(或脉冲)干扰阈值相对应。
在410处,第一设备使用第二信道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例如,使用第二信道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可以包括使用第一信道经由第一直接链路向第二设备发送信道切换指令。直接链路可以是在接入点设备切换到第二信道之前,使用第二信道来建立的。在特定的实施例中,信道切换指令是根据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过程来发送的。
在412处,监控从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信标,以确定接入点设备到第二信道的切换。例如,接入点设备可以通过指定要由接入点设备广播的信标的计数,来调度到第二信道的切换。在接入点设备发送了指定数量的信标之后,可以实现信道切换。
在414处,在接入点设备切换到第二信道之后,经由接入点设备将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例如,参考图1,可以拆除直接链路122,第一设备102可以经由第一链路132和第二链路134与第二设备104通信。
虽然方法400在402处描述了在检测到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信号超过雷达信号(或脉冲)干扰阈值之前,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第一直接链路,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响应于检测到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信号超过了雷达信号(或脉冲)干扰阈值,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第一直接链路。例如,第一设备102可以在检测到第一信道上的干扰信号超过了雷达信号(或脉冲)干扰阈值之后,建立与第二设备104的第一直接链路。虽然方法400在414处描述了在接入点设备切换到第二信道之后,经由接入点设备将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维持直接链路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
参考图5,描述了电子设备的特定说明性的实施例的框图,以及通常将其指定为500。设备500包括处理单元510(诸如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一个或多个其它的硬件处理器或者其任意组合),所述处理单元510耦合到存储器532。无线局域网(WLAN)模件580耦合到处理器单元510,以及被配置为使设备500能够抢先地将直接链路切换到第二信道。在特定的实施例中,设备500可以是图1的设备102,或者可以如相对于图3-5中的一个或多个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操作。
WLAN模件580可以是包括无线收发机582、雷达检测器584和介质访问控制器(MAC)586的半导体设备。MAC586包括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588。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588可以被配置为切换在设备500与如相对于图3描述的具有到WLAN的接入的另一个设备之间的直接链路。例如,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可以被配置为经由天线542向接入点发起探测请求,接收指示了信道切换目标信道的探测响应,以及经由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协议来传送设备500与另一个设备之间的信道切换,期望接入点将无线网络(例如,BSS)转换到新的信道。
雷达检测器584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MAC586或者响应于来自接入点设备(诸如图1的接入点设备106)的指令,来执行信道测量。雷达检测器584还可以被配置为分析信道测量的结果,以判断信道测量的结果是否满足一个或多个雷达信号(或脉冲)检测标准。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雷达检测器584和/或MAC586可以被实现为专用电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雷达检测器584和MAC586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实现为由处理器(诸如在处理单元510处的DSP处或者在WLAN模件580内的处理器处)执行的处理器可读代码。处理器可读代码可以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有形介质处存储为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诸如在存储器532中或者集成在WLAN模件580中或者WLAN模件580可访问的另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590。
图5还示出了显示控制器526,所述显示控制器526耦合到处理单元510以及耦合到显示器528。编码器/解码器(CODEC)534也可以耦合到处理单元510。扬声器536和麦克风538可以耦合到CODEC534。照相机540耦合到照相机控制器542,所述照相机控制器542耦合到处理单元542。
图5还示出了WLAN模件580可以耦合到处理单元510以及耦合到无线天线542。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处理单元510、显示控制器526、存储器532、照相机控制器542、CODEC534和WLAN模件580包括在系统级封装或片上系统设备522中。在特定的实施例中,输入设备530和电源544耦合到片上系统设备522。此外,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的,显示器528、输入设备530、扬声器536、麦克风538、无线天线542、照相机540和电源544在片上系统设备522的外部。但是,显示器528、输入设备530、扬声器536、麦克风538、无线天线542、照相机540和电源544中的每一个可以耦合到片上系统设备522的部件(诸如接口或者控制器)。
结合图1和图5的系统以及图2-4的方法,公开了抢先的信道切换的系统、设备和方法。例如,系统可以包括接入点设备,所述接入点设备被配置为经由无线网络发送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中的帧传输的指令以及第二信道的指示。系统还可以包括无线网络中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被配置为接收指令和指示,以及被配置为使用第二信道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为了进行说明,图1的系统100包括接入点设备106和第一设备102。
再举另一个例子,方法可以由接入点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经由无线网络发送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中的帧传输的指令以及第二信道的指示。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由第一设备接收指令和指示,以及由第一设备使用第二信道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例如,所述方法可以使用图1的系统100来执行。
再举另一个例子,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接收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上的帧传输的指令以及接收第二信道的指示的模块。例如,用于接收指令和指示的模块可以包括图5的WLAN模件580的收发机582。指令和指示是经由无线网络从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使用第二信道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的模块。例如,用于建立的模块可以包括实现为专用电路的图5的WLAN模件580的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588。再举另一个例子,用于建立的模块可以包括实现为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器的图5的WLAN模件580的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588,即响应于检测到指令和指示来执行指令,以产生信道切换指令消息,指示第二设备作为消息的接收者,将第二信道的指示包括在消息中,发起经由收发机582来发送消息。在特定的实施例中,产生消息可以包括根据IEEE802.11规范的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过程,将信道切换指令消息封装在数据帧内,用于经由直接链路来传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将认识到的是,结合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方框、配置、模件、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实现为电子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组合。上文已经围绕各种说明性的部件、方框、配置、模件、电路和步骤的功能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至于这样的功能是实现为硬件还是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取决于特定的应用以及施加在整个系统上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当被解释为引起脱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地体现在硬件中、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存在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中。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被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以及向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在替代的方式中,存储介质可以集成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存在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ASIC可以存在于计算设备或用户终端(例如,移动电话)中。在替代的方式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分立部件存在于计算设备或用户终端中。
提供了所公开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所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以及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所定义的原则可以被应用到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内容不旨在受限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以下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原则和新颖性特征可能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37)

1.一种方法,包括:
在基本服务集(BSS)内的第一设备处接收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通信的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所述BSS包括接入点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信道上与第二设备通信,其中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所述BSS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所述切换是由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而导致的;
判断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在所述BSS内;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BSS内,由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
其中,通过在完成所述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之前避开所述第一信道上的非通信时段,建立所述直接链路使得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服务质量标准能够得到满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雷达信号检测标准包括超过雷达信号干扰阈值的接收信号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判断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在所述BSS内是根据基于直接链路建立(DLS)的发现过程或者根据基于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的发现过程来执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监控从所述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信标,以确定所述接入点设备到所述第二信道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接入点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之后,经由所述接入点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所述第二信道的指示之前,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请求;以及
从所述接入点设备接收对于所述请求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第二信道的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包括探测请求,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探测响应,所述探测响应包括信道切换通告,以及其中,所述指令与所述信道切换通告中的信道切换模式指示符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第一设备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满足了所述雷达信号检测标准,发送所述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第二信道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直接链路包括:使用所述第一信道,经由第一直接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信道切换指令,以及其中,所述直接链路是在所述接入点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之前,使用所述第二信道来建立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切换指令是根据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过程来发送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满足了所述雷达信号检测标准,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直接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直接链路是在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之前建立的。
13.一种半导体设备,包括:
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所述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被配置为:
响应于已经从基本服务集(BSS)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通信的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以及在已经使用所述第一信道建立了与另一个设备的直接链路之后,判断所述另一个设备是否在所述BSS内,
其中,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直接链路使得能够与所述另一个设备通信,以及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所述BSS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所述切换是由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而导致的;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另一个设备在所述BSS内,请求所述直接链路从所述第一信道到所述第二信道的切换,以使得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与所述另一个设备通信,
其中,通过在完成所述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之前避开所述第一信道上的非通信时段,所述直接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使得用于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数据交换的服务质量标准能够得到满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设备,其中,所述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在介质访问控制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设备,还包括无线收发机,其中,所述无线收发机耦合到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和编码器/解码器(CODEC),所述处理单元耦合到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所述编码器/解码器(CODEC)耦合到所述处理单元。
17.一种设备,包括:
天线,所述天线耦合到收发机;以及
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所述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被配置为:
响应于已经从基本服务集(BSS)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通信的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以及在已经使用所述第一信道建立了与另一个设备的直接链路之后,判断所述另一个设备是否在所述BSS内,
其中,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直接链路使得能够与所述另一个设备通信,以及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其中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所述BSS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所述切换是由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而导致的;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另一个设备在所述BSS内,请求所述直接链路从所述第一信道到所述第二信道的切换,以使得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与所述另一个设备通信,
其中,通过在完成所述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之前避开所述第一信道上的非通信时段,所述直接链路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使得用于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数据交换的服务质量标准能够得到满足。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耦合到所述收发机以及耦合到所述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照相机和麦克风,所述照相机和麦克风耦合到所述处理单元。
20.一种包括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通信的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其中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是从基本服务集(BSS)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以及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所述BSS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所述切换是由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而导致的;
判断另一个设备是否在所述BSS内,其中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通信是在所述第一信道上进行的;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另一个设备在所述BSS内,使用所述第二信道来建立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直接链路,以使得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通信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
其中,通过在完成所述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之前避开所述第一信道上的非通信时段,建立所述直接链路使得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交换的服务质量标准能够得到满足。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可执行为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以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满足了所述雷达信号检测标准,发送所述请求。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可执行为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产生要使用所述第一信道经由第一直接链路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信道切换指令,以使用所述第二信道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直接链路,以及其中,所述直接链路是在所述接入点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之前,使用所述第二信道来建立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信道切换指令是根据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过程来发送的。
24.一种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通信的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的模块,其中与另一个设备的通信是在所述第一信道上进行的,以及其中,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是从基本服务集(BSS)的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以及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所述BSS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所述切换是由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而导致的;以及
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另一个设备在所述BSS内,使用所述第二信道来建立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直接链路,以使得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通信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的模块,
其中,通过在完成所述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之前避开所述第一信道上的非通信时段,建立所述直接链路使得用于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数据交换的服务质量标准能够得到满足。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道的指示之前,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请求,以及从所述接入点设备接收响应的模块,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第二信道的指示。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请求包括探测请求,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探测响应,所述探测响应包括信道切换通告,以及其中所述指令与所述信道切换通告中的信道切换模式指示符相对应。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的模块;以及
用于检测所述干扰信号是否满足所述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模块,其中所述请求是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满足了所述雷达信号检测标准来发送的。
28.一种方法,包括:
由基本服务集(BSS)的接入点设备发送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通信的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其中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所述BSS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所述切换是由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而导致的;
由所述BSS内的第一设备接收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信道上与第二设备通信;
判断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在所述BSS内;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BSS内,由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第二信道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
其中,通过在完成所述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之前避开所述第一信道上的非通信时段,使用所述第二信道建立所述直接链路使得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服务质量标准能够得到满足。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信道的指示之前,由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请求;以及
由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对于所述请求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第二信道的指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包括探测请求,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探测响应,所述探测响应包括信道切换通告,以及其中,所述指令与所述信道切换通告中的信道切换模式指示符相对应。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第一设备检测所述第一信道上的所述干扰信号;以及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处检测到所述干扰信号满足了所述雷达信号检测标准,发送所述请求。
32.一种系统,包括:
基本服务集(BSS)的接入点设备,所述接入点设备被配置为发送用于停止在第一信道上通信的指令和第二信道的指示,其中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所述BSS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所述切换是由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满足雷达信号检测标准的干扰信号而导致的;
所述BSS内的第一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信道上与第二设备通信,以及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以及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BSS内,以使用所述第二信道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以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
其中,通过在完成所述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之前避开所述第一信道上的非通信时段,使用所述第二信道建立所述直接链路使得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服务质量标准能够得到满足。
33.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上的帧传输的指令以及接收第二信道的指示,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是在第一设备处经由无线网络从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的,其中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网络通信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以及
由所述第一设备使用所述第二信道来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直接链路,以使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来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的指示和所述用于停止帧传输的指令与在所述第一信道上检测到具有超过雷达信号干扰阈值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干扰信号相对应。
35.一种半导体设备,包括:
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所述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被配置为:
在经由无线网络已经接收到用于停止第一信道上的帧传输的指令之后,以及在已经接收到第二信道的指示之后,请求将与另一个设备的直接链路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其中所述指令和所述指示与接入点发起的信道切换相对应,以将网络通信从所述第一信道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以及其中,切换所述直接链路使得与所述另一个设备的通信能够使用所述第二信道来绕过所述接入点设备。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半导体设备,其中,所述直接链路信道切换引擎在介质访问控制器中。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半导体设备,还包括无线收发机,其中,所述无线收发机耦合到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器。
CN201280027624.1A 2011-06-07 2012-06-04 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 Active CN103609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94245P 2011-06-07 2011-06-07
US61/494,245 2011-06-07
US13/275,869 US8817722B2 (en) 2011-06-07 2011-10-18 Preemptive direct link channel switching
US13/275,869 2011-10-18
PCT/US2012/040742 WO2012170350A1 (en) 2011-06-07 2012-06-04 Preemptive direct link channel switch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9182A true CN103609182A (zh) 2014-02-26
CN103609182B CN103609182B (zh) 2015-07-29

Family

ID=4729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7624.1A Active CN103609182B (zh) 2011-06-07 2012-06-04 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17722B2 (zh)
EP (1) EP2719238B1 (zh)
JP (1) JP5735177B2 (zh)
KR (1) KR101486364B1 (zh)
CN (1) CN103609182B (zh)
WO (1) WO2012170350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186A (zh) * 2014-07-21 2016-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792291A (zh) * 2014-12-23 2016-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CN105869368A (zh) * 2015-02-10 2016-08-17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相机系统和控制所述相机系统的方法
CN110839288A (zh) * 2018-08-17 2020-02-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家庭无线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5455A (zh) * 2019-04-26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信号检测的通信方法、接入点设备及芯片
CN111988826A (zh) * 2020-09-21 2020-11-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Tdls连接下的sta信道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2867071A (zh) * 2019-11-26 2021-05-28 苹果公司 Wlan中的选择性多链路操作
US11470637B2 (en) 2017-01-06 2022-10-1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3123738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源状态调整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13798A2 (en) * 2008-03-14 2009-09-17 Lg Electronics Inc. Scanning method in wireless system
US9148902B2 (en) 2009-09-18 2015-09-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ith network connection
US9144056B2 (en) * 2011-09-09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teardow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255049A (zh) * 2011-12-20 2014-12-31 惠普研发有限合伙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点备用设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003237A1 (en) * 2012-06-29 2014-01-02 Thomas J. Kenne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wireless devices in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dfs) bands
WO2014142459A1 (ko) 2013-03-10 2014-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통신 시스템 융합 망에서 채널 스위치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37453B2 (en) * 2013-03-14 2016-01-12 Blackberry Limited Spectrum channel sharing system
US9538561B2 (en) * 2013-05-22 2017-0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service interoperability functionality for WiFi Direct devices connected to a network via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US9516509B2 (en) * 2013-05-22 2016-12-06 Intel IP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radar transmission channels
JP2015053565A (ja) * 2013-09-05 2015-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9600809B (zh) * 2013-09-30 2021-11-1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2184488B1 (ko) * 2014-01-09 2020-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장치, 영상표시장치, 이동단말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영상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US9609649B2 (en) * 2014-04-11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ly using subframes for radar detec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9596567B2 (en) 2014-10-07 2017-03-14 Aruba Networks, Inc.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 target wireless device
WO2016181198A1 (en) * 2015-05-14 2016-11-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nod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60345323A1 (en) * 2015-05-18 2016-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procedures in wireless modems
US10154139B2 (en) * 2015-11-16 2018-12-11 Cisco Technology, Inc. Quality analysis of media at contact centers
US10743332B2 (en) * 2016-11-18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plementary transmission relating to an interrupted traffic flow in new radio
GB201704826D0 (en) * 2017-03-27 2017-05-10 Ocado Innovation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discrimination between extraneous received signals
US11323957B2 (en) * 2017-03-30 2022-05-03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nnel switching
GB2566966B (en) * 2017-09-28 2022-03-30 Displaylink Uk Ltd Controlled interruptions to wireless signalling
CN108322922B (zh) * 2018-01-02 2021-02-12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0869232B2 (en) 2018-01-16 2020-12-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vertising channel switch time in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KR102500347B1 (ko) * 2018-04-26 2023-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Wi-Fi 통신 및 모바일 핫스팟 통신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WO2020022952A1 (en) 2018-07-26 2020-01-30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An intelligent adaptive channel switching gaming router
US11595789B2 (en) * 2019-05-31 2023-02-28 Apple Inc. Missed communication notification
JP6954670B2 (ja) * 2019-11-13 2021-10-27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1751263B2 (en) * 2021-03-22 2023-09-05 Dell Products L.P. Connection based teaming with composite links
CN113543365B (zh) * 2021-06-23 2023-05-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组网方法、组网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230131575A (ko) * 2022-03-07 2023-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네트워크에서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240040644A1 (en) * 2022-07-27 2024-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dls discovery process for multi-link operation
US20240039666A1 (en) * 2022-07-29 2024-02-01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peer-to-peer services when station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n primary band due to subband transi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5038A1 (en) * 2006-09-26 2008-03-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direct link in wireless networ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080273507A1 (en) * 2007-05-03 2008-11-06 Suman Sharma Direct station-to-station link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 devices
US20090116400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Masahiro Sekiy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nabling switching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01651965A (zh) * 2008-08-14 2010-02-17 索尼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461323A (zh) * 2009-04-15 2012-05-16 Itec东京株式会社 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中的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9332B2 (en) * 2002-03-13 2008-04-15 Broadcom Corporation Enhanced DOCSIS upstream channel changes
US7251235B2 (en) 2002-06-12 2007-07-31 Conexant, Inc. Event-based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JP2005086234A (ja) * 2003-09-04 2005-03-31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無線lanの切替システム、方法及び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US7577125B2 (en) 2005-07-08 2009-08-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rect wireless client to client communication
US8077683B2 (en) 2005-11-03 2011-12-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ations within a basic service set
US9232554B2 (en) 2006-07-19 2016-01-05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conn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5153468B2 (ja) * 2008-06-12 2013-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5038A1 (en) * 2006-09-26 2008-03-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direct link in wireless networ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080273507A1 (en) * 2007-05-03 2008-11-06 Suman Sharma Direct station-to-station link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 devices
US20090116400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Masahiro Sekiy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nabling switching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01651965A (zh) * 2008-08-14 2010-02-17 索尼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461323A (zh) * 2009-04-15 2012-05-16 Itec东京株式会社 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中的通信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186A (zh) * 2014-07-21 2016-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792291A (zh) * 2014-12-23 2016-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CN105792291B (zh) * 2014-12-23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切换的方法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CN105869368A (zh) * 2015-02-10 2016-08-17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相机系统和控制所述相机系统的方法
US11470637B2 (en) 2017-01-06 2022-10-1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832298B2 (en) 2017-01-06 2023-11-28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839288A (zh) * 2018-08-17 2020-02-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家庭无线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5455A (zh) * 2019-04-26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信号检测的通信方法、接入点设备及芯片
CN111865455B (zh) * 2019-04-26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信号检测的通信方法、接入点设备及芯片
CN112867071A (zh) * 2019-11-26 2021-05-28 苹果公司 Wlan中的选择性多链路操作
CN111988826A (zh) * 2020-09-21 2020-11-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Tdls连接下的sta信道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WO2023123738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源状态调整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19029A (ko) 2014-02-13
EP2719238B1 (en) 2015-05-20
CN103609182B (zh) 2015-07-29
WO2012170350A1 (en) 2012-12-13
EP2719238A1 (en) 2014-04-16
US8817722B2 (en) 2014-08-26
KR101486364B1 (ko) 2015-01-26
US20120314663A1 (en) 2012-12-13
JP2014519295A (ja) 2014-08-07
JP5735177B2 (ja)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182B (zh) 抢先的直接链路信道切换
KR101812135B1 (ko) 웨이크 업 메시지를 사용하는 이웃 인식 네트워크(nan)의 발견
CN108632923B (zh) 空闲态互操作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540206B2 (en)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an idle mode device having low mobil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619920C2 (ru)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передачи сообщений об изменении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между точкой доступа и станцией
US20110122780A1 (en) Graceful Wakeup Of Power Sav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JP2007518371A (ja) 電源内蔵式無線通信装置によるコール/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ページングメッセージの受信最適化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09135996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and power aware forwarding rules for mesh points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O2013107222A1 (zh) 一种异频小区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0132905A1 (zh) 小区信号质量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WO2021243600A1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41619B2 (en) Optimized user equipment measurements for fast cell access
CA2683120A1 (en) Power save protocol interoperability detection
CN107889129B (zh) 一种电话响应的方法和终端
WO2022151089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082382A1 (en) Adaptive discovery proces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2022038635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3004897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BR102012019364A2 (pt) Método para manter qualidades de serviços de comunicações de múltiplos módulos rat compartilhando uma antena em um aparelho de comunicações e aparelhos de comunicações utilizando o mesmo
US20240147283A1 (en) Methods for processing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6939804A (zh) 小区注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04052A (zh) 一种监听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83924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