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8233A - 用于轨道车辆、尤其用于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轨道车辆、尤其用于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8233A
CN103608233A CN201280029803.9A CN201280029803A CN103608233A CN 103608233 A CN103608233 A CN 103608233A CN 201280029803 A CN201280029803 A CN 201280029803A CN 103608233 A CN103608233 A CN 103608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absorbing element
guideway vehicle
running state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98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8233B (zh
Inventor
M·菲舍尔
M·郎格尔
C·奥尔特纳
A·莫纳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stom Transportation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filed Critical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608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8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8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82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5/00Other railway vehicles, e.g. scaffold cars; Adaptations of vehicles for use on railways
    • B61D15/06Buffer cars; Arrangements or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them in case of colli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11/00Buffers
    • B61G11/16Buffers absorbing shocks by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buffe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7/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1G7/10Mounting of the couplings on the vehicl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尤其是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具有一第一冲击吸收元件(50),一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其在一准备好接收冲击能第一运行状态中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50)连接,以及一撞击元件(51),其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连接,其中,所述系统具有一运动装置(20),利用所述运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运动,并且所述运动装置设计用于,将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上分开并且将所述系统带入到一适合于所述轨道车辆的联接器运行的第二运行状态中。

Description

用于轨道车辆、尤其用于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的特征的用于轨道车辆、尤其用于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以及一种用于将一第一轨道车辆与一第二轨道车辆联接起来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通常具有一驾驶员舱和带有乘客室的车厢,其中,所述驾驶员舱形成所述车厢的一个分部。所述驾驶员舱必须满足一定的安全技术要求,用以在与一其它的车辆或一物体碰撞(Crasch)的情况下提供对于处于所述驾驶员舱中的驾驶员或处于所述车厢中的人员的足够的保护。
为此目的,并且也为了防止所述车辆受到较大的损坏,已知的是,所述车厢装备有所谓的冲击吸收元件,其接收冲击能并且将所接收到的冲击能转化成其它的能量形式,如势能、热能和变形能,且因此进行吸收。
冲击吸收元件可以分为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和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也可以是混合形式。在它们的组合的情况下,也叫做具有可逆的级和不可逆的级的两级地实施的冲击吸收元件。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在与一其它的车辆或物体碰撞时,沿着行驶方向或反向于行驶方向吸收冲击能,其中,该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不是塑性地变形,而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在吸收所述冲击能时塑性地变形。针对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的例子是蜂窝形的铝结构。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例如构造成活塞/缸单元,其中,所述缸可以以一液体或一弹性体来填充。
已知的是,所述冲击吸收元件在车辆上如此布置,使得所述冲击吸收元件位于联接器装置的高度上。此外,通常设置至少一个撞击元件,经由该撞击元件,在撞击时可以将所述冲击力以及所述冲击能导入到所述冲击吸收元件中。
在本申请中撞击元件的命名特别理解为端面地安装在车辆上的碰撞弓形件,其以其沿着行驶方向位于前方的外表面形成一针对与一其它的车辆或物品碰撞到一起的撞击面。所述冲击弓形件双侧地在其相互相反的端部上经由至少一个冲击吸收元件与所述车厢连接。
所述冲击吸收元件和所述冲击弓形件通常处于所述轨道车辆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中。所述冲击弓形件和所述两级地实施的冲击吸收元件典型地同样位于一个高度上。所述冲击弓形件可以相应于一有轨电车的常见的倒圆形状而凸形地弯曲。所述冲击弓形件优选由金属型件作为高强度的铝铣削件或作为高强度的铝铸件来制成,并且与所述冲击吸收元件相反,在与一其它的车辆或物品碰撞时是形状稳固的。
所述冲击吸收元件特别是在所述冲击弓形件的后面布置在所述冲击弓形件的侧面的端部上,从而在碰撞时将冲击力经由所述冲击弓形件的侧面的端部导入到所述冲击吸收元件中。在此情况下,所述冲击吸收元件朝向一位于其后面的面挤压。在此情况下是所述车辆车厢的一个分部或多个分部。当所述冲击吸收元件无法再接收能量时,所述冲击被导入到所述车厢的稳固的分部中。
如果所述冲击吸收元件实施成一可逆的级和一不可逆的级的组合,则所述不可逆的级通常紧固在所述车厢上并且所述可逆的级紧固在所述不可逆的级上。可行的是,存在多个不可逆的级和/或可逆的级。
在撞击到所述冲击弓形件上时,所述冲击能首先被所述冲击吸收元件的可逆的级吸收,并且只有当所述可逆的级无法再接收其它的冲击能并且比如达到了所述可逆的级的一终端止挡件时,所述不可逆的级才被加负荷。
在双牵引行驶或倒拖行驶中,必须将轨道车辆相互联接起来。为此目的,位于所述联接器装置以及所述侧面地突起的冲击吸收元件的高度上的冲击弓形件例如借助于一摆动机构围绕一水平延伸的摆动轴向上摆动。在所述冲击弓形件向上摆动时,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保留在其位置中。
在向上摆动的位置中,可以将布置在后面的、大多情况下折入的联接器装置翻开并且将所述车辆与一其它的车辆联接起来。所述向上摆动的冲击弓形件被固定在摆动后的位置中,直到所述联接器装置再次折入。所述联接器装置、尤其是所述联接器杆,在翻开的位置中在所述冲击弓形件的高度上或大致在与当其不摆动时所相同的高度上延伸。也就是说,所述联接器杆、所述侧面地布置的冲击吸收元件和所述冲击弓形件在未摆动的起始位置中大致处于相同的高度水平上。
如果相互联接的轨道车辆驶入一弯道中,则所述联接器杆相对于在直线驶出的情况下的中性位置(Neutralstellung)的位置和取向发生改变。所述联接器杆可相对于紧固在其上的所述车辆的承载结构进行摆动。在直线驶出的情况下,所述联接器杆以其纵轴沿着行驶方向定向。在驶入一弯道的情况下,所述联接器杆占据一摆动位置,在该摆动位置中,其纵轴以一相应的角度相对于车辆纵轴延伸。
被证实为缺点的是,所翻开的联接器杆由于在弯道行驶中的侧部地突起的冲击吸收元件,而仅能够以一相对于在直线驶出的情况下的中性位置的比较窄地限定的摆动区域摆动。如果驶过更窄的弯道,则所翻开的联接器杆在摆动的情况下止挡在所述冲击吸收元件上。
为了能够实现更窄的弯道半径,可以将所述冲击吸收元件布置在所述联接器装置的水平线以上。由此,所述冲击吸收元件到达所述驾驶员舱的空间区域中,这对于车辆驾驶员的运动自由度产生影响,或者改变了所述车辆的结构长度并且对于车辆驾驶员而言通过前挡风玻璃的抬高来获取向下的视野。另一方面,这样所述冲击力无法直接导入到车辆底盘中,这对于车辆驾驶员和车辆中的其它人员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或者可能需要一额外的稳固的结构,以便能够经受住在撞击时的力。但这会导致更大的重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碰撞吸收系统,在该碰撞吸收系统的情况下,上面描述的联接器装置和冲击吸收元件的系统维持在相同的高度水平上,但能够驶过更窄的弯道半径。
此外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用于耦接两个轨道车辆的方法,在该方法的情况下,避免了所述缺点。
该任务利用一用于轨道车辆、尤其用于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解决,在该碰撞吸收系统的情况下,一冲击吸收元件、尤其是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针对联接器运行(Kupplungsbetrieb),可从一其它的冲击吸收元件、尤其是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上分开。特别是该系统具有:
-一第一(例如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
-一第二(例如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其在一准备好接收冲击能的第一运行状态中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连接,
-以及一撞击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连接,
其中,所述系统具有一运动装置,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可利用该运动装置进行运动,并且所述运动装置设计用于,将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上分开并且将所述系统带入到一适合于所述轨道车辆的联接器运行的第二运行状态中。
该任务还利用一用于尤其在这样一种碰撞吸收系统上将一第一轨道车辆与一第二轨道车辆联接起来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第一(例如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和第二(例如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之间的连接分开,
-借助于所述运动装置将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运动到一第二运行状态的位置中,
-将所述轨道车辆经由所述轨道车辆的联接器装置联接起来。
下文中也适用的是,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中例如可以是一不可逆的的冲击吸收元件,并且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例如可以是一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
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从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得出。
本发明基于如下想法,所述碰撞吸收系统如此设计,即打穿到目前为止所给定的具有两个固定连接的冲击吸收元件的系统,例如具有一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和一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的系统,该系统一方面紧固在所述车厢的部件上并且另一方面紧固在所述冲击弓形件上。在将两个轨道车辆联接起来的情况下,存在于所述两个冲击吸收元件之间的连接被松开并且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在向上摆动的情况下跟随例如所述冲击弓形件并且可以尤其是继续在所述冲击弓形件上紧固地保持住。如果所述双牵引行驶或倒拖行驶结束,则可以例如将所述冲击弓形件再次向下翻折,并且再次建立起在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和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之间的连接。
以该方式将所述冲击吸收元件的整个结构长度缩短了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的长度,因为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被移开。因此,所述联接器杆可以在翻开的状态下占据所述摆动位置的一更大的区域,而不会止挡在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上。可以驶过更窄的弯道半径。使用一运动装置,利用该运动装置将所述第二元件针对所述联接器运行而移开。
所述运动装置可以尤其是布置在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和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之间,也就是说,所述运动装置以相对于彼此可动的分部来安装在不同的冲击吸收元件上。但也可行的是,所述运动装置的一个分部安装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其它分部上,例如直接安装在车厢上或所述车辆的其它的承载分部上。这样,所述运动装置的相对于所述运动装置的第一分部可动的第二分部紧固在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上或紧固在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连接的分部、例如所述撞击元件上。
优选地,所述运动装置与如下的运动装置是同一运动装置,利用该运动装置使所述撞击元件针对所述联接器运行进行运动。由此可以舍弃一附加的运动装置。为了能够利用同一运动装置,可以例如运用一联接器运动学,经由该联接器运动学,一驱动装置不仅使所述撞击元件运动,而且也使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运动。
在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之间的连接的分开不一定意味着,在所述联接器接合过程中必须将车辆上的构件拆卸下来。而是所述构件以及尤其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保留在所述车辆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要么刚性地要么优选可动地布置在所述撞击元件上。对此还将详细地阐述。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具有一闭锁装置,用于松开和闭锁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之间的连接。所述闭锁装置可以例如是一快速闭锁装置,在该情况下,通过(例如利用工具或用手来)解锁所述闭锁装置,将所述连接解除。相反,所述快速闭锁装置可以如此设计,使得在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和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之间的连接在再次建立起用于接收所述冲击能的运行状态下再次锁入,优选在没有额外的利用工具来拉紧所述锁紧装置的情况下。例如所述锁紧仅由此扣入,即相互分开的分部再次以所设置的方式带到一起。
此外优选地,所述系统具有一摆动装置,用于使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相对于所述撞击元件摆动。尤其是当所述摆动运动的转动轴大致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时,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可以相对于所述撞击元件摆动,并且以该方式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获得沿着所述车辆的纵向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运行状态相应于所述联接器运行。
通常优选适用的是,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从所述轨道车辆的车厢的角度来看向前沿着行驶方向延伸(或者说在相反的行驶方向上向后反向于该行驶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在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出发的继续运行中,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沿着行驶方向或者反向于所述行驶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所述碰撞吸收系统准备好接收冲击能。在此,可以在所述冲击吸收元件之间布置一中间元件。此外,沿着所述轨道车辆的纵向或者沿着所述行驶方向(或反向于所述行驶方向),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布置所述撞击元件。
在所述撞击元件实施成冲击弓形件(见上文)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碰撞吸收系统优选不仅处于所述冲击弓形件的一侧而且也处于所述冲击弓形件的另一侧。这意味着,当所述系统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时,所述冲击弓形件的端部分别经由一第一冲击吸收元件和一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与所述车厢连接。相反,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优选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在所述冲击弓形件的相互相反的端部上与该冲击弓形件一起在一对于所述联接器装置而言能够实现的其它的位置上,在一更大的摆动区域上摆动。
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在所述联接器接合过程中尤其是保留在其到目前为止在所述车厢的分部上的固定的系统和位置上。
在一种提供了用于所述联接器装置的摆动的额外位置的具体设计方案中,所述系统具有一中间元件,经由该中间元件,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在准备好接收冲击能的第一运行状态中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连接。尤其是将所述中间元件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一起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上分开并且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上远离,以便能够实现所述联接器运行。
如上面也已经针对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所述,所述中间元件优选沿着所述车辆的纵向或者说行驶方向延伸,从而由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和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构成的所述系统的总长度是三个元件的长度之和。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通过一第一闭锁装置将所述中间元件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之间的连接闭锁。该闭锁装置可以是上面提到的闭锁装置的闭锁。其又可以是一快速闭锁。
所述中间元件优选利用两个闭锁装置来闭锁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如前所述,经由其中一个闭锁装置,所述中间元件在其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的连接方面被闭锁。经由可选的第二闭锁装置,所述中间元件在其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的连接方面被闭锁。但优选地,所述第二闭锁的打开不导致所述中间元件和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会相互分开。而是所述第二闭锁的打开会导致所述中间元件和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的相对运动(例如摆动运动)是可行的,从而所述中间元件针对所述第二运行状态能够被带入到一相对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的另一种相对位置中。例如所述中间元件在此情况下围绕一水平延伸的转动轴向下摆动。但所述中间元件优选保留在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上且因此优选也间接保留在所述撞击元件上。
当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不存在中间元件时,所述第二中间元件可类似于所述中间元件的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利用两个闭锁装置来组合,其中,在该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所述中间元件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处于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之间。其中一个闭锁装置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闭锁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的连接。另一个闭锁装置将一相对于所述撞击元件的运动可能性闭锁住。当然优选地,该运动可能性是一围绕一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的转动运动。但也可以是一围绕一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的转动运动。
根据所述方法的一种设计方案,在将一轨道车辆与一第二轨道车辆联接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之间的连接尤其通过手动地操作所述闭锁装置来松开。通过随后的尤其是手动地操作所述摆动装置,可以使所述冲击弓形件摆动,其中,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与所述冲击弓形件连接。
为了进一步节省位置,根据本发明的碰撞吸收系统在一种改进方案中规定,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在所述撞击元件上可折入或者在其上可转动地布置。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可以在所述冲击弓形件的摆动后的终端位置中优选经由一处于所述冲击弓形件上的具有竖直的转动轴的(在从外部观察车辆的角度来看)转动关节转动到所述冲击弓形件的后面。在另一种变型方案中也规定,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折入或者说转动到所述冲击弓形件的后面并且在该位置中额外地固定在所述冲击弓形件上。
最后在下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规定一种具有一根据本发明的碰撞吸收系统的轨道车辆。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并且描述实施例。
其中:
图1示出了一轨道车辆的前部区域的一个示意性并且简化的俯视图,具有一承载结构,在该承载结构上可见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在折入的联接器杆以及向下翻折的冲击弓形件的情况下的一联接器装置和所述冲击吸收元件;
图2示出了按照图1的轨道车辆的前部区域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俯视图,具有翻开的联接器杆以及向上摆动后的冲击弓形件,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
图3示出了在向下翻折的冲击弓形件的情况下所述轨道车辆的前部区域的另一个示意性俯视图;
图4示出了在向上摆动后的冲击弓形件的情况下按照图3的轨道车辆的前部区域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示出了所述冲击吸收元件和所述冲击弓形件的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在第二运行状态中的根据图5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所述冲击吸收元件和所述冲击弓形件的系统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视图;
图8示出了布置在所述轨道车辆上的具有摆动后的联接器杆的联接器装置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视图;
图9示出了在关闭的闭锁装置和向下翻折的冲击弓形件的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碰撞吸收系统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在打开的闭锁装置以及借助于所述摆动装置摆动后的冲击弓形件的情况下的按照图9的侧视图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在一轨道车辆的前部区域中的部件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视图。所述行驶方向在该示图中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延伸。示出了具有一联接器装置的承载结构,其中,联接器杆是折入地示出的。在该附图的下部分中展示了一以冲击弓形件51为形式的撞击元件,其在所述轨道车辆的宽度的很大一部分上凸形弯曲地延伸。所述冲击弓形件51在其相互相反的端部上分别紧固在一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上,该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又经由一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与车厢10、11、12连接。所述冲击吸收元件52、50成对地沿着所述车辆的纵向布置。图1示出了总共四个冲击吸收元件50、52,其中,在每个车辆侧面上分别两个冲击吸收元件相对于所述轨道车辆的中面对称布置。在冲击到一冲击弓形件51上时,所述冲击能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冲击吸收元件50、52接收,从而所述冲击不传递或仅部分地传递到所述轨道车辆的承载结构上。在所述车厢的承载结构方面示出了一横梁10、两个紧固在该横梁上的纵梁11a、11b以及成对角的支撑件12a、12b,它们从所述横梁出发成对角地向外朝向所述冲击吸收元件52、50延伸。
可见一在折入的位置中的联接器杆31。该联接器杆是可翻开以及可折叠的,其方式为,其围绕一关节32的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并且围绕一在所述承载结构上的紧固区域中的摆动轴33摆动。
图2示出了如图1中的俯视图,但具有翻开的并且摆动后的联接器杆31。所述冲击弓形件51处于向上翻起的位置中。但该更高的位置在图中无法识别。所述冲击弓形件例如围绕一(未示出的)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向上摆动,从而所述联接器杆31可翻开并且可实施所述联接器接合过程。在该示图中可见,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在所述冲击弓形件51的两个端部处摆动到所述冲击弓形件51的下方。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保留在所述承载结构的分部上。
图3示出了一轨道车辆的前部区域中的部件的俯视图的另一个示图,具有所述冲击吸收元件50、52和在向下翻折的位置中的所述冲击弓形件51的系统,以及在图4中是在向上翻起的位置中。所述可逆的元件52与图1和图2中的设计是不同的。在图4中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在所述冲击弓形件51的两个端部上在该冲击弓形件51上向内折入地示出。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吸收元件和冲击弓形件50、52的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侧视图。示出了与所述轨道车辆的承载分部10连接的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经由一装置20,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和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相互锁定。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经由一紧固在所述冲击弓形件上的结构22与所述冲击弓形件51连接。经由所述装置20,将所述不可逆的和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之间的连接分开。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经由一竖直延伸的摆动轴23向内摆动并且固定在所述冲击弓形件51上。所述摆动运动可以经由一第二闭锁装置28闭锁和松开。
图6示出了在第二运行状态中的图5的系统。可见,所述冲击弓形件51连同紧固在其上的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以及所述闭锁装置20不仅运动到一更高的位置上,而且也沿着所述车辆的纵向(在图6中从左向右地延伸)远离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当然图6没有准确地示出所述第二运行状态,因为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还未相对于所述冲击弓形件51围绕所述轴23摆动。在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的向右指向的自由端部上,可见一凸起20a,其是所述闭锁装置20的分部。该凸起20a在图5中所示的第一运行状态中在所述闭锁装置20的内部延伸。
图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冲击吸收元件和所述冲击弓形件51的系统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示图。其示出了一侧视图。所述冲击弓形件51通过一装置21与所述车辆车身结构27的分部连接。所述装置21设置一弧状的摆动臂21a和一分部26,该分部建立与所述车辆车身结构27的连接。紧固在所述冲击弓形件的背面上的分部22容纳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该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紧固在所述冲击弓形件51上。在将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和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之间的连接分开之后,将所述冲击弓形件51连同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借助于摆动臂21a摆动(未示出)。
图8示出了布置在所述轨道车辆15上的具有摆动后的联接器杆31的联接器装置的示意性并且简化的示图。利用附图标记16示出了所述联接器杆31在所述轨道车辆15的直线驶出的情况下的中性位置中的位置和取向。附图标记SB说明了所述联接器杆31在驶入弯道的情况下从所述中性位置16直至一最大的摆动位置的摆动区域。
图9和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碰撞吸收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案的侧视图。在此,图9示出了第一运行状态,在该第一运行状态中所述碰撞吸收系统准备好接收在撞击到所述撞击元件上时的可能的冲击。相反,图10示出了所述第二运行状态,在该第二运行状态中,所述轨道车辆可经由一在图9和图10中未示出的联接器装置与一其它的轨道车辆联接到一起。
在所述承载分部10上,例如所述轨道车辆的车厢的承载分部上,布置一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10,其以其在图9和图10中向右指向的端部沿着行驶方向向前或向后延伸。在该端部上布置一摆动装置21,其允许了一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和一与其连接的撞击元件(这里:冲击弓形件51)向上摆动到在图10中所示的摆动位置中。所述摆动装置21具有一紧固在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的自由端部上的第一紧固元件55b,其承载一倾斜向上且向前延伸的运动学臂58,该运动学臂相对于所述第一紧固元件55b是不可动的。此外,在所述第一紧固元件55b上可转动地铰接一可伸缩的装置55。所有在下文中描述的所述摆动装置21的关节都能够实现围绕大致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的转动运动。
在所述动力学臂58的中间区域中,可转动地铰接一第一转动臂59,该第一转动臂的相反的端部可转动地铰接在所述摆动装置21的一第二紧固元件53a上。该第二紧固元件53a固定地与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连接。
此外,在所述动力学臂58的自由端部附近,可转动地铰接一第二转动臂54,该第二转动臂的相反的端部同样可转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上。所述第一转动臂59和所述第二转动臂54不仅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图9)中而且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图10)中分别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在此,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从所述动力学臂58出发,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从上向下并且从所述动力学臂58出发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倾斜地指向前上方(或可替换地沿着另一个从所述车辆10的角度看指向前的方向,与所希望的所述转动臂54、59的摆动角无关地)延伸。因此,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连同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和所述冲击弓形件51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处于一相对于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的如下位置中,该位置比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更靠前并且更靠上。在此,所述可伸缩的装置55辅助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到所述第二运行状态的运动或者驱动该运动。所述可伸缩的装置例如是一气体压缩弹簧,其向上辅助所述摆动运动且因此使得该摆动运动更容易。
此外,为了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建立在所述不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0和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之间的稳固的连接,设置一中间元件53,其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图9)中在一侧直接地与所述第一紧固元件55b连接,并且在对置的一侧直接地与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连接。在此,所述连接元件53与所述第一紧固元件55b之间的连接是可松开的,以便能够实现所述两个冲击吸收元件50、52以及分别与其连接的分部之间的分开。相反,在所述连接元件53和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之间的连接虽然同样是可松开的,但仅是为了能够实现所述连接元件53的相对于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的一摆动运动,从而所述连接元件53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可向下摆动。该摆动运动的转动轴尤其是与如下的转动轴相同,围绕该摆动轴,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和所述第二转动臂54相对于彼此可摆动。
所述中间元件53关于其与所述第一紧固元件55b的可松开的连接方面是可闭锁的(也就是说,防止所述连接被无意地松开)。为此,设置一第一闭锁装置57,例如一快速闭锁装置。在所述连接元件53和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之间的连接可经由一第二闭锁装置56闭锁。分别通过所述闭锁装置56、57的操作,可以松开所述连接元件53的连接,从而可以使所述系统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到达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相反,可以在重新到达所述第一运行状态时,例如通过所述闭锁装置56、57的锁入,再次实现一种可靠的连接。
在所述明确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闭锁元件53在其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指向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的支承面上具有一倾斜地从上向下延伸的走向,从而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的同样倾斜地从上向下延伸的支承面在传递冲击力时具有一竖直的力分量。在此,当所述连接元件再次摆动到其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所占据的位置中时,所述第二紧固元件53b的支承面也用作用于所述连接元件53的转动运动的止挡件。
由于所述的具有两个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转动臂的动力学并且由于所述中间元件,在图9和图10中所示的摆动装置21不仅能够实现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52和所述撞击元件51向上的摆动,而且也能够实现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沿着所述车辆的纵向的一明显的间距。由此提供了在建立一与一第二轨道车辆的联接时用于操纵所述联接器装置的位置。
与图9和10中所示的不同,所述中间元件也可以固定地与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联接,或者通过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来替代所述可朝向所述冲击弓形件摆动的元件53。在两种情况下,所述可逆的冲击吸收元件在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中朝向所述冲击弓形件摆动。

Claims (10)

1.用于轨道车辆、尤其是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具有
-一第一冲击吸收元件(50),
-一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其在一准备好接收冲击能的第一运行状态中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50)连接,
-以及一撞击元件(51),其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连接,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系统具有一运动装置(20),利用所述运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运动,并且所述运动装置设计用于,将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上分开并且将所述系统带入到一适合于所述轨道车辆的联接器运行的第二运行状态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收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一闭锁装置(25),用于松开和闭锁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50)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的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吸收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一摆动装置(21),用于使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相对于所述撞击元件(51)摆动。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碰撞吸收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一中间元件(53),经由所述中间元件,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50)在所述准备好接收冲击能的运行状态中与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通过一第一闭锁装置将所述中间元件(53)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50)之间的连接锁闭。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吸收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在所述撞击元件(51)上能折入地或者在所述撞击元件上能转动地布置。
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收系统与一联接器装置组合,其中,所述联接器装置用于将所述轨道车辆与一第二轨道车辆联接起来,其中,所述联接器装置能摆动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冲击吸收元件(52)的高度上,以便能够实现相互联接的轨道车辆的摆动。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联接器装置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中是在一折入的、未做好联接准备的位置中的。
9.轨道车辆,具有一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
10.用于联接一第一轨道车辆与一第二轨道车辆的方法,尤其是在使用一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情况下,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第一冲击吸收元件(50)和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之间的连接分开,
-借助于所述运动装置将所述第二冲击吸收元件(52)运动到一第二运行状态的位置中,
-将所述轨道车辆经由所述轨道车辆的联接器装置联接起来。
CN201280029803.9A 2011-06-17 2012-06-11 用于轨道车辆、尤其用于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08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77780.6 2011-06-17
DE102011077780A DE102011077780A1 (de) 2011-06-17 2011-06-17 Crashabsorberanordnung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Straßenbahn
PCT/EP2012/061030 WO2012171880A1 (de) 2011-06-17 2012-06-11 CRASHABSORBERANORDNUNG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STRAßENBAH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8233A true CN103608233A (zh) 2014-02-26
CN103608233B CN103608233B (zh) 2016-08-24

Family

ID=4631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980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08233B (zh) 2011-06-17 2012-06-11 用于轨道车辆、尤其用于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2720924B1 (zh)
CN (1) CN103608233B (zh)
AU (1) AU2012269183B2 (zh)
CA (1) CA2838635A1 (zh)
DE (1) DE102011077780A1 (zh)
ES (1) ES2710903T3 (zh)
PL (1) PL2720924T3 (zh)
RU (1) RU136405U1 (zh)
WO (1) WO20121718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4555A1 (de) * 2013-03-15 2014-10-02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CN207875666U (zh) * 2017-12-20 2018-09-1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能车体及具有该车体的轨道车辆
GB2588401B (en) * 2019-10-22 2023-04-19 Bombardier Transp Gmbh Front end for a rail vehic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8448A (zh) * 2000-12-18 2002-09-11 阿尔斯托姆公司 驾驶室带吸能结构以适于对付车架上方碰撞的铁道车辆
WO2002096734A1 (de) * 2001-05-31 2002-12-05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Energieverzehreinrichtung für die stirnseite von schienenfahrzeugen
CN1771157A (zh) * 2003-02-12 2006-05-10 阿尔斯托姆公司 包括可回缩挂车装置的车辆、特别是铁路车辆
CN101142115A (zh) * 2005-03-17 2008-03-12 法伊费莱运输雷姆沙伊德有限公司 用于有轨车辆的中间缓冲联接器的牵引缓冲装置
WO2009030736A1 (de) * 2007-09-05 2009-03-12 Voith Patent Gmbh STOßSICHERUNG FÜR DEN FRONT- ODER HECKBEREICH EINES SPURGEFÜHRTEN FAHRZEUGES MIT MINDESTENS EINER ENERGIEVERZEHREINRICHTUNG
EP2277762A2 (de) * 2009-07-24 2011-01-26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Schienenfahrzeug mit Crashabsorber-Anordnung, insbesondere Straßenbah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8721252A0 (it) * 1987-07-10 1987-07-10 Costamasnaga Spa Carro ferroviario con testata mobile verticale.
DE202006014402U1 (de) * 2006-09-15 2006-11-30 Fahrzeugtechnik Dessau Ag Railroad Technologies Schienenfahrzeug mit Crashausrüst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8448A (zh) * 2000-12-18 2002-09-11 阿尔斯托姆公司 驾驶室带吸能结构以适于对付车架上方碰撞的铁道车辆
WO2002096734A1 (de) * 2001-05-31 2002-12-05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Energieverzehreinrichtung für die stirnseite von schienenfahrzeugen
CN1771157A (zh) * 2003-02-12 2006-05-10 阿尔斯托姆公司 包括可回缩挂车装置的车辆、特别是铁路车辆
CN101142115A (zh) * 2005-03-17 2008-03-12 法伊费莱运输雷姆沙伊德有限公司 用于有轨车辆的中间缓冲联接器的牵引缓冲装置
WO2009030736A1 (de) * 2007-09-05 2009-03-12 Voith Patent Gmbh STOßSICHERUNG FÜR DEN FRONT- ODER HECKBEREICH EINES SPURGEFÜHRTEN FAHRZEUGES MIT MINDESTENS EINER ENERGIEVERZEHREINRICHTUNG
EP2277762A2 (de) * 2009-07-24 2011-01-26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Schienenfahrzeug mit Crashabsorber-Anordnung, insbesondere Straßenbah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2269183A1 (en) 2014-01-16
CN103608233B (zh) 2016-08-24
EP2720924B1 (de) 2018-12-05
DE102011077780A1 (de) 2012-12-20
ES2710903T3 (es) 2019-04-29
EP2720924A1 (de) 2014-04-23
PL2720924T3 (pl) 2019-05-31
AU2012269183B2 (en) 2016-09-15
WO2012171880A1 (de) 2012-12-20
CA2838635A1 (en) 2012-12-20
RU136405U1 (ru) 2014-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5183B (zh) 小型车辆
RU2489269C2 (ru) Разъемное шарнирн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между двумя следующими друг за другом модулями автопоезда
CN102076545B (zh) 包括联接构件的单轨转向架组件
CN102815337B (zh) 用于车体的前连接结构
CN105189258B (zh) 用于对车辆产生沿车辆横向方向冲击的设备
CN107402136B (zh) 一种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包底部碰撞的试验装置
CN104442669A (zh) 用于针对性地导引车轮的装置和为此适配的轮辋
CN202213592U (zh) 车钩装置及轨道车辆
EP3181425B1 (en) Railway vehicle provided with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CN104755351A (zh) 铁道车辆
CN101157355B (zh) 具有底架、座椅安全带和座椅安全带收缩器的机动车座椅
CN103608233A (zh) 用于轨道车辆、尤其用于有轨电车的碰撞吸收系统
CN105082908A (zh) 拖曳挂接装置构造
EP2842815A1 (en)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and safety vehicle having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PL122717B1 (en) Set of wagons
EP3181424B1 (en) Railway vehicle provided with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CA2667415A1 (en) Device for mechanically connecting vehicles
CN205186311U (zh) 汽车车身梁架结构及具有其的纯电动汽车
CN102616194A (zh)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CN103153764A (zh) 包括变形结构的车辆
CN202463748U (zh) 大型车辆侧面防撞保险护栏
CN103625501A (zh) 一种轨道车辆防爬缓冲结构
CN103863350A (zh) 一种复合式吸能结构及车辆底架结构
CN109910802A (zh) 一种新型的小偏置结构
CN202641579U (zh) 抱轮机构及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