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1071B - 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及其顶轨器 - Google Patents
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及其顶轨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01071B CN103601071B CN201310629575.5A CN201310629575A CN103601071B CN 103601071 B CN103601071 B CN 103601071B CN 201310629575 A CN201310629575 A CN 201310629575A CN 103601071 B CN103601071 B CN 1036010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g plate
- wheel
- lower wing
- track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包括轨道、车架和车轮,车轮安装在车架上,车轮在轨道上运行。该行走机构还包括顶轨器,顶轨器安装在车架上,设置在车轮之间的间隔中,该甲板行走机构的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型”,顶轨器安装在轨道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顶轨器包括双向油缸,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分别顶住上翼板和下翼板,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受到挤压时利用油压逐渐收缩。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顶轨器。本发明的顶轨器和行走机构利用双向油缸来缓冲车轮和轨道之间的冲击,在轨道承压时,双向油缸的活塞会顶住轨道,然后利用油压逐步收缩,再与车轮接触,从而避免了车轮与轨道之间的冲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安装在船上的甲板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工程的发展,船用起重机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船用起重机主要布置在船的甲板上,在一些场合,甲板起重机需要具有行走功能,即在甲板上设置行走机构,使得起重机能够利用行走机构在甲板上移动。行走机构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车架、车轮和轨道,车轮安装在车架上并在轨道上运行,车架用于安装甲板起重机。
和陆地上的起重机相比,甲板起重机的一个显著区别是:海上存在风浪,风浪的作用下船会出现摇摆。由于起重机重心较高,在摇摆时可能出现倾覆,甲板起重机需要考虑防倾覆的问题。解决防倾覆问题的方式是采用截面为“工字型”的轨道,即轨道的顶部具有上翼板,上翼板和下翼板共同限制车轮的摇摆,防止起重机出现倾覆。
为了不影响车轮在正常情况下的滚动,上翼板和下翼板和车轮之间会留有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在吊载重物或者遇到剧烈摇摆时可能会损害到车轮和轨道。当吊载重物时,或者突遇摇摆时,车轮和轨道间的间隙会使得车轮和轨道出现剧烈碰撞,产生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可能会造成车轮或者轨道的变形和损坏。这种冲击和碰撞需要被削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减少车轮和轨道之间的冲击的顶轨器,以及使用该顶轨器的行走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的顶轨器,该顶轨器安装在甲板行走机构的车架上,设置在甲板行走机构的车轮之间的间隔中,该甲板行走机构的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型”,顶轨器安装在轨道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顶轨器包括双向油缸,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分别顶住上翼板和下翼板,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受到挤压时利用油压逐渐收缩。
在一个实施例中,甲板行走机构的轨道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和硬度板。上翼板和下翼板水平设置,腹板竖直固定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上翼板、腹板和下翼板共同形成“工字型”,下翼板固定在船的甲板上,硬度板嵌入在下翼板中。甲板行走机构的车轮安装在轨道上,车轮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车轮放置在硬度板上。双向油缸的上端活塞顶住上翼板的底面,双向油缸下端的活塞顶住硬度板的顶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翼板上开有台阶槽,硬度板的横截面为台阶型,硬度板嵌入在所述台阶槽中。硬度板的顶面宽度与车轮的宽度以及双向油缸的活塞的宽度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包括轨道、车架和车轮,车轮安装在车架上,车轮在轨道上运行。该行走机构还包括顶轨器,顶轨器安装在车架上,设置在车轮之间的间隔中,该甲板行走机构的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型”,顶轨器安装在轨道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顶轨器包括双向油缸,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分别顶住上翼板和下翼板,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受到挤压时利用油压逐渐收缩。
在一个实施例中,轨道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和硬度板。上翼板和下翼板水平设置,腹板竖直固定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上翼板、腹板和下翼板共同形成“工字型”,下翼板固定在船的甲板上,硬度板嵌入在下翼板中。车轮安装在轨道上,车轮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车轮放置在硬度板上。双向油缸的上端活塞顶住上翼板的底面,双向油缸下端的活塞顶住硬度板的顶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翼板上开有台阶槽,硬度板的横截面为台阶型,硬度板嵌入在台阶槽中。硬度板的顶面宽度与车轮的宽度以及双向油缸的活塞的宽度匹配。
本发明的顶轨器和行走机构利用双向油缸来缓冲车轮和轨道之间的冲击,在轨道承压时,双向油缸的活塞会顶住轨道,然后利用油压逐步收缩,再与车轮接触,从而避免了车轮与轨道之间的冲击。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的截面结构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的俯视结构图。
图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中轨道的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图1是该行走机构的截面结构图,图2是该行走机构的俯视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行走机构包括车架100、车轮200和轨道300,车轮200安装在车架100上,车轮200在轨道300上运行。
轨道300的截面为“工字型”,以使得轨道具有防倾覆的功能。图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中轨道的截面结构图。轨道300包括:上翼板302、腹板306、下翼板304和硬度板308。上翼板302和下翼板304水平设置,腹板306竖直固定在上翼板302和下翼板304之间,上翼板302、腹板306和下翼板304共同焊接形成“工”字型,为了进一步强化腹板306和下翼板304之间的连接,在下翼板304和腹板306之间还安装有加强筋305。下翼板304固定在船的甲板上,比如直接焊接在船的甲板上。硬度板308嵌入在下翼板304中。下翼板304上开有台阶槽,硬度板308的横截面为台阶型,硬度板308嵌入在台阶槽中,使得硬度板308稳固地嵌入在下翼板304中。硬度板308主要起到承重的作用,当甲板起重机随船摇摆时,或者吊载重物时会对轨道的下翼板304产生较大的压力,为了承受这种大的压力,在下翼板304上设置了硬度板308来承重。
回到图1和图2,该行走机构还包括顶轨器400,顶轨器400安装在车架100上。参考图1所示,顶轨器400设置在车轮200之间的间隔中,即在两个相邻的车轮之间的间隔中安装顶轨器400。顶轨器400安装在轨道300的上翼板302和下翼板304之间。顶轨器400包括双向油缸,双向油缸上下两端的活塞分别顶住上翼板302和下翼板304。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受到挤压时利用油压逐渐收缩。
车轮200和顶轨器400都放置在硬度板308上,硬度板308的顶面宽度与车轮200的宽度以及顶轨器400顶部的活塞的宽度匹配,所谓匹配是指硬度板308的顶面宽度略微大于车轮200的宽度,也略微大于顶轨器400顶部的活塞的宽度。
车轮200安装在轨道300上,车轮200置于上翼板302和下翼板304之间,车轮200放置在硬度板308上。上翼板302和下翼板304之间的间距与车轮的直径匹配,所谓匹配是指上翼板302和下翼板304之间的间距略微大于车轮200的高度(或者说车轮200的直径)。这样,在正常运行时,车轮200主要在下翼板304和硬度板308上运行,上翼板302和下翼板304的间距略大于车轮200的直径,确保车轮200的正常运行不受干扰。顶轨器400的双向油缸上端的活塞顶住上翼板302的底面,双向油缸下端的活塞顶住硬度板308的顶面。此处所称的顶住也并非完全接触,而是指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与上下翼板之间的间隙比车轮与上下翼板之间的间隙更小。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使得当轨道承压或者车架摆动时,首先与轨道接触的双向油缸的活塞而不是车轮。
当甲板起重机在吊载重物时,或者船体出现晃动引起甲板起重机摇摆时,轨道的上下翼板在接触车轮之前首先接触到顶轨器的双向油缸上下两端的活塞,活塞由于油缸的作用而会缓慢收缩,逐步下降使得轨道与车轮接触。这样就能避免轨道与车轮出现瞬间的冲击,减小对于轨道和车轮的损伤。
本发明所提出的顶轨器也可以单独使用。即车架、车轮和轨道可能与图示的实施例略有不同。顶轨器安装在甲板行走机构的车架上,设置在甲板行走机构的车轮之间的间隔中,该甲板行走机构的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型”,顶轨器安装在轨道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顶轨器包括双向油缸,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分别顶住上翼板和下翼板,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受到挤压时利用油压逐渐收缩。
本发明的顶轨器和行走机构利用双向油缸来缓冲车轮和轨道之间的冲击,在轨道承压时,双向油缸的活塞会顶住轨道,然后利用油压逐步收缩,再与车轮接触,从而避免了车轮与轨道之间的冲击。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的顶轨器,其特征在于,该顶轨器安装在甲板行走机构的车架上,设置在甲板行走机构的车轮之间的间隔中,该甲板行走机构的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型”,顶轨器安装在轨道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所述顶轨器包括双向油缸,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分别顶住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受到挤压时利用油压逐渐收缩;所述甲板行走机构的轨道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和硬度板;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水平设置,腹板竖直固定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上翼板、腹板和下翼板共同形成“工字型”,下翼板固定在船的甲板上,硬度板嵌入在下翼板中;
甲板行走机构的车轮安装在所述轨道上,车轮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车轮放置在所述硬度板上;
所述双向油缸的上端活塞顶住上翼板的底面,所述双向油缸下端的活塞顶住硬度板的顶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的顶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板上开有台阶槽,所述硬度板的横截面为台阶型,所述硬度板嵌入在所述台阶槽中;
所述硬度板的顶面宽度与车轮的宽度以及双向油缸的活塞的宽度匹配。
3.一种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包括轨道、车架和车轮,车轮安装在车架上,车轮在轨道上运行,其特征在于,该行走机构还包括顶轨器,顶轨器安装在车架上,设置在车轮之间的间隔中,该甲板行走机构的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型”,顶轨器安装在轨道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所述顶轨器包括双向油缸,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分别顶住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双向油缸两端的活塞受到挤压时利用油压逐渐收缩;所述轨道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和硬度板;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水平设置,腹板竖直固定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上翼板、腹板和下翼板共同形成“工字型”,下翼板固定在船的甲板上,硬度板嵌入在下翼板中;
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轨道上,车轮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车轮放置在所述硬度板上;
所述双向油缸的上端活塞顶住上翼板的底面,所述双向油缸下端的活塞顶住硬度板的顶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板上开有台阶槽,所述硬度板的横截面为台阶型,所述硬度板嵌入在所述台阶槽中;
所述硬度板的顶面宽度与车轮的宽度以及双向油缸的活塞的宽度匹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29575.5A CN103601071B (zh) | 2013-11-29 | 2013-11-29 | 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及其顶轨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29575.5A CN103601071B (zh) | 2013-11-29 | 2013-11-29 | 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及其顶轨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01071A CN103601071A (zh) | 2014-02-26 |
CN103601071B true CN103601071B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011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29575.5A Active CN103601071B (zh) | 2013-11-29 | 2013-11-29 | 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及其顶轨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010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4008B (zh) * | 2019-10-31 | 2021-10-08 | 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抛石、夯实一体船的抛石装置 |
CN116216218B (zh) * | 2023-04-28 | 2023-07-21 | 石家庄腾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停车设备的旋转运输平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915814Y (zh) * | 2006-06-20 | 2007-06-27 | 张占成 | 风力防风器 |
CN201358128Y (zh) * | 2009-03-06 | 2009-12-09 | 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 | 门式起重机的顶轨装置 |
JP2011088746A (ja) * | 2009-10-26 | 2011-05-06 | Ihi Corp | 走行クレーンの地震時衝突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
CN202897867U (zh) * | 2012-10-16 | 2013-04-24 | 南京石诚井巷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煤矿综采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吊装装置 |
CN203624843U (zh) * | 2013-11-29 | 2014-06-04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及其顶轨器 |
-
2013
- 2013-11-29 CN CN201310629575.5A patent/CN10360107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01071A (zh) | 2014-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35237B (zh) | 一种悬索桥的防滑索鞍结构 | |
CN201933399U (zh) | 大位移抗拉球型支座 | |
CN103601071B (zh) | 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及其顶轨器 | |
CN106284212A (zh) | 一种桥墩的防撞装置 | |
CN203624843U (zh) | 甲板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及其顶轨器 | |
CN202944534U (zh) | 一种船舶缆绳防磨损装置 | |
CN204000695U (zh) | 桥墩防撞结构 | |
CN201627137U (zh) | 竖向转动浮式桥墩防撞装置 | |
CN203346856U (zh) | 码头防撞条 | |
CN204039907U (zh) | 一种护栏伸缩缝的钢板式连接件 | |
CN203666917U (zh) | 一种船舶分段栏杆 | |
CN206233190U (zh) | 一种护舷底座结构 | |
CN203558724U (zh) | 焊接轨道 | |
CN203768812U (zh) | 一种悬索桥的防滑索鞍结构 | |
CN206666939U (zh) | 一种矿山路轨 | |
CN204587292U (zh) | 一种可升降的附着式海水泵架 | |
CN205273802U (zh) | 一种带拉力传感器的锚链 | |
CN103032049B (zh) | 一种海洋平台用移动式防喷器平台 | |
CN202414134U (zh) | 浮船坞坞墙护舷装置 | |
CN206338088U (zh) | 一种矿用防撞梁 | |
CN205296074U (zh) | 一种用于码头的船舷防护板结构 | |
CN202466399U (zh) | 降噪伸缩装置 | |
CN103895826A (zh) | 一种基于倾斜立柱的延伸式张力腿平台 | |
CN205088631U (zh) | 一种低接触刚度橡胶护舷 | |
CN103979207A (zh) | 包装缓冲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