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7904A - 通信终端装置和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装置和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7904A
CN103597904A CN201280028442.6A CN201280028442A CN103597904A CN 103597904 A CN103597904 A CN 103597904A CN 201280028442 A CN201280028442 A CN 201280028442A CN 103597904 A CN103597904 A CN 103597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munication
unit
decrease
l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84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泽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97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79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3/20Countermeasures against jamming
    • H04K3/22Countermeasures against jamming including jamming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 H04K3/224Countermeasures against jamming including jamming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with countermeasures at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of the jammed signal, e.g. stopping operation of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nulling or enhancing transmitted power in direction of or at frequency of jammer
    • H04K3/226Selection of non-jammed channel for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220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2203/10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used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 H04K2203/16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used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for telephon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220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2203/10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used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 H04K2203/18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used for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L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220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2203/30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infrastructure components
    • H04K2203/36Jamming or countermeas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infrastructure compon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exchanging jamming data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e.g. in forward or backward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和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使得能够进行有效通信。第一通信单元执行与第一其它装置的第一通信,第一通信单元向第一其它装置发送信息,该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与第二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例如,本技术的通信终端装置和通信系统可应用于在个人计算机与使用个人计算机的通信系统之间执行有效通信的情况。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装置和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通信终端装置和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尤其涉及被改进为使得能够进行有效通信的通信终端装置和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正在进行对高级LTE(长期演进)系统的标准化。在标准化中,考虑了各种涉及通信的高级化的无线技术,包括最大通信速度的增加和小区边缘处的更高质量。
无线通信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是干扰。特别地,在无线蜂窝系统中,由于干扰引起的断开连接可能导致服务的减少或者极大地影响整个系统的容量。因此,在产业应用中,干扰问题总是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作为涉及无线蜂窝系统中的干扰的技术,专利文献1公开了改进以避免由突发流量导致的干扰。
另外,在3GPP中,还考虑了用于减少小区间干扰的ICIC(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用于减少终端中的干扰的ICP(装置中共存)技术等。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2008-271322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已经开发的各种通信技术,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同时执行使用LTE信号的通信和使用一些其它信号的通信(例如WLAN(无线局域网)通信)。
在这样的情形下,当同时接收LTE信号和其它信号、并且LTE信号的信号频率与其它信号(例如WLAN信号)的信号频率变得彼此较接近时,由于用户终端装置中的RF滤波器的扰动信号移除能力的限制,LTE信号可能受到WLAN信号的干扰,并且用户终端装置可能无法接收准确的LTE信号。
另外,由于LTE基站不保持通常通过诸如WLAN通信的通信接收到的、并且关于用户终端装置中的干扰的信息,因此无法使LTE信号远离来自用户终端装置中的其它系统的干扰。
考虑到这些情况做出了本技术,本技术使得能够进行有效通信。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通信终端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执行与第一其它装置的第一通信;以及第二通信单元,执行与第二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第一通信单元向第一其它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
通信终端装置还可以包括: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计算灵敏度降幅净空作为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可以基于预先存储的、并且指示第一通信受到第二通信的扰动的程度的参数与在预定时间计算的参数之间的差,计算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
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可以将由于第一通信中的信号和第二通信中的信号的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增大而使得参数的变化变得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的所述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设置为最大信号强度,并且计算所述最大信号强度与已经输入的所述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作为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
当由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计算的灵敏度降幅净空小于阈值时,可以将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通信的频率改变为与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的频率更远离的频率。
当由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计算的灵敏度降幅净空小于阈值时,改变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通信的定时从而不与第二通信重叠。
所述参数可以与第一通信中的信号的频率和信号强度、以及第一通信中的信号与第二通信中的信号的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关联地存储。
可以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计算所述参数,并且当所计算的灵敏度降幅净空与所述阈值之间的差变得小于预定值时,可以使所述间隔更狭窄。
所述参数可以为RSRQ。
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通信方法包括:执行与第一其它装置的第一通信;执行与第二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以及向第一其它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
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执行与第一其它装置的第一通信;执行与第二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以及向第一其它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
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基站装置包括:通信单元,执行与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并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接收信息,该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与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以及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控制第一通信,以避免干扰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
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执行与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接收信息,该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与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以及基于接收到的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控制第一通信,以避免干扰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
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包括:发送信息的第一通信单元,所述信息指示与所述基站装置的第一通信不受与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所述基站装置包括:第二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并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接收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控制第一通信,以避免干扰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
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中,从通信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与所述基站装置的第一通信不受与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所述基站装置执行与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并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接收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以及基于接收到的指示余裕的信息控制第一通信,以避免干扰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
发明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方面,可以执行有效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2为用于说明频带的图。
图3为用于说明ISM信号的图。
图4为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5为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6为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7为示出信息终端装置和信号生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为示出接收电路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9为用于说明信号生成装置的信号输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用于说明信息终端装置的对应表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图11为示出对应表的示例的图。
图12为用于说明基站装置的通信的概要的图。
图13为示出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4为用于说明基站装置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5为用于说明信息终端装置的DHR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6为用于说明从干扰信号提取LTE信号区域的示例情况的图。
图17为用于说明从干扰信号提取LTE信号区域的示例情况的图。
图18为用于说明基站装置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9为用于说明信息终端装置的DHR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20为示出应用本技术的个人计算机的硬件的示例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用于实现本技术的模式(下文中被称为实施例)。将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例
1.通信系统的结构
2.信息终端装置的结构
3.对应表创建处理
<2>第二实施例
4.基站装置的结构
5.DHR发送处理1
6.DHR发送处理2
7.个人计算机的结构
8.其它
<第一实施例>
[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为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包括基站装置21、信息终端装置22和WLAN接入点(AP)23。
基站装置21通过使用LTE信号24与信息终端装置22进行无线通信。
作为通信终端装置的信息终端装置22可以采用使用LTE信号24的蜂窝无线系统、和使用WLAN信号25的ISM(工业-科学-医疗)无线通信技术。
WLAN接入点23通过使用WLAN信号25与信息终端装置22进行无线通信。
信息终端装置22可以通过结合蜂窝通信系统和ISM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具有较高自由度的不太昂贵的通信,该蜂窝通信系统通过具有宽的通信范围而具有相对高的每比特通信成本,而该ISM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具有短的通信距离而具有低的每比特通信成本。
然而,LTE信号24和诸如WLAN信号25的ISM信号可能相互干扰。现在参考图2和图3,描述了LTE频带和ISM频带。
图2为用于说明频带的图。如图2所示,LTE信号24的频带40(2300-2400MHz,TDD(时分双工))和频带7(2500-2570MHz,FDD(频分双工))与ISM频带(2400-2500MHz)相邻。
在频带以这样的方式彼此相邻的情况下,难以充分地选择或分离频带。
图3为用于说明ISM信号的图。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水平方向表示频率,而垂直方向表示信号强度。在通过WLAN通信等的无线通信中,在输出功率放大器处允许一定量的畸变,以便在消耗大量功率的发送时增加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效率。
图3的A示出导致第三阶畸变的ISM信号41-1。在ISM信号41-1中,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导致第三阶畸变61-1和61-2。
图3的B示出导致第三阶畸变和第五阶畸变的ISM信号41-11。在ISM信号41-11中,导致第三阶畸变61-11和61-12、以及第五阶畸变62-1和62-2。
在该情况下,当ISM信号与LTE频带相邻并且畸变分量泄漏到LTE频带中时,干扰区域81-1和81-11中的干扰能量转变为干扰相邻LTE频带40的噪声。参考图4至图6,描述了出现这样的干扰噪声的另一示例。
图4为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4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01包括信息终端装置22和无线接入点111。在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101中,以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的部件等同的部件。
例如,无线接入点111还具有毫微微蜂窝基站的功能。无线接入点111通过使用LTE信号24与信息终端装置22进行通信,并且还通过使用WLAN信号25与信息终端装置22进行通信。
图5为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5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21包括基站装置21、智能手机131和耳机132。在图5所示的通信系统121中,以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的部件等同的部件。
作为通信终端装置的智能手机131可以采用涉及LTE信号24等的蜂窝无线系统、和涉及蓝牙(注册商标)信号133等的ISM无线通信技术。
耳机132具有蓝牙(注册商标)通信功能,并通过使用蓝牙(注册商标)信号133与智能手机131进行通信。
图6为示出应用本技术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6示的通信系统141包括基站装置21、信息终端装置22、无线网关151、以及ISM通信装置152。在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141中,以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的部件等同的部件。
无线网关151通过使用LTE信号24与基站装置21进行通信,通过使用ISM信号153-1与信息终端装置22进行通信,以及通过使用ISM信号153-2与ISM通信装置152进行通信。
应当注意,上述系统配置仅是示例,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限制其它实施例的可能性。
[信息终端装置的结构]
图7为示出信息终端装置22和信号生成装置241的结构的图。
信息终端装置22包括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接收本地信号生成器204、A/D转换器205、信号处理单元206、存储器207、D/A转换器208、发送本地信号生成器209、以及发送电路单元210。
信息终端装置22还包括ISM通信单元218,ISM通信单元218由如下部件形成:天线211、Tx(发送器)/Rx(接收器)开关212、接收器213、A/D转换器214、信号处理单元215、D/A转换器216、以及发送器217。
天线201通过无线电波向和从另一端发送和接收信号。天线双工器202将经由天线201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接收电路单元203,并将从发送电路单元210输出的信号提供到天线201。
接收电路单元203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预定信道的信号。现在参考图8,详细描述接收电路单元203。
图8为用于详细说明接收电路单元203的图。接收电路单元203包括频带选择滤波单元281、低噪声放大器282、混合器283、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284、以及信道滤波单元285。
频带选择滤波单元281通过使用预定频带选择RF滤波器提取特定频率成分,并将该频率成分提供到低噪声放大器282。
低噪声放大器282放大从频带选择滤波单元281提供的RF信号,并将该RF信号提供到混合器283。
为了从自低噪声放大器282提供到混合器283的RF信号中提取预定频率的信号,接收本地信号生成器204生成对应于要提取的信号的频率的信号,并将所生成的信号提供到混合器283。
混合器283将从低噪声放大器282提供的信号与从接收本地信号生成器204提供的信号混合,以从自低噪声放大器282提供的RF信号中提取基带信号的频率成分,并将该频率成分提供给AGC电路284。
AGC电路284将从混合器283提供的信号调整到合适的信号强度,并将调整后的信号提供到信道滤波单元285。信道滤波单元285通过使用信道滤波器去除不需要的信道外信号成分。
返回参考图7,A/D转换器205将从接收电路单元203提供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提供到信号处理单元206。
信号处理单元206执行预定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单元206由以下单元形成: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信道频率控制单元222、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3、以及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4。
基于从A/D转换器205提供的数字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计算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并将RSRQ提供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3。
RSRQ是在LTE系统中使用的参数,并指示与信噪比有关的质量。由下面的公式(1)表示RSRQ。
RSRQ=N·RSRP/RSSI···(1)
这里,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每个LTE资源块的LTE信号强度。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是当在信道频带中观察时的包括噪声的全部能量的值。N表示在LTE测量中使用的资源块的数目。
RSRQ在非专利文件1中被具体定义:LTE Specification,3GPPTS36.214Physical Layer Measurements。应当注意,可以使用等同于RSRQ的任何新定义的概念。
存储器207存储从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提供的对应表。在对应表中,RSRQ与关于接收信号的频率和信号强度的信息关联。
根据来自信号生成装置241的指示,信道频率控制单元222控制接收本地信号生成器204和发送本地信号生成器209,从而以预定频率生成信号。
信道频率控制单元222还将对应于要由接收本地信号生成器204生成的频率的信号提供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和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3。该信号可以从信号生成装置241直接提供。
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3根据在与基站装置21进行通信时由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计算的RSRQ、以及根据预先存储在存储器207中的对应表来计算灵敏度降幅净空,创建用于向基站装置21通知灵敏度降幅净空的灵敏度降幅净空报告(DHR),并将DHR提供到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4。
DHR是指示关于扰动水平的余裕的信息,在该扰动水平,LTE信号受到ISM信号等的扰动,从而导致不能通信。
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4执行全部数字信号处理,包括用于发送DHR的处理,例如数据编码。
D/A转换器208将从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4提供的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发送电路单元210通过使用从发送本地信号生成器209提供的预定频率的信号对模拟信号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信号提供到天线双工器202。
ISM通信单元218的接收器213经由天线211和Tx/Rx开关212,从诸如WLAN接入点23、无线接入点111、耳机132或ISM通信装置152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WLAN信号25。接收器213还接收诸如蓝牙(注册商标)信号133和ISM信号153的无线信号。
A/D转换器214将从接收器213提供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提供到信号处理单元215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对所提供的数字信号执行各种处理。
信号处理单元215的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32执行全部数字信号处理器,例如数据编码。
D/A转换器216将从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32提供的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发送器217经由Tx/Rx开关212和天线211,将从D/A转换器216提供的模拟信号输出到无线通信装置。
信号生成装置241包括: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扰动信号生成单元262、LTE信号生成单元263、以及通信单元264。
为了使得信息终端装置22计算DHR,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设置LTE信号和扰动信号的频率和信号强度。
扰动信号生成单元262生成扰动信号。扰动信号是干扰ISM信号和LTE信号的信号。LTE信号生成单元263生成LTE信号。
通信单元264生成信号,该信号把要由LTE信号生成单元263生成的LTE信号和由扰动信号生成单元262生成的扰动信号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
经由天线201将生成的LTE信号和干扰信号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替选地,可以将生成的LTE信号和扰动信号直接提供到天线双工器202。
[对应表创建处理]
现在参考图9至图13,描述了对应表创建处理。当制造信息处理终端22时执行该对应表创建处理。
替选地,可以将具有与信号生成装置241相同的功能的装置集成到信息终端装置22中,并且当用户在LTE系统中使用信息终端装置22时,可以在不执行任何通信时执行对应表创建处理。
图9为用于说明信号生成装置241的信号输出处理的流程图。图10为用于说明信息终端装置22的对应表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图9所示的信号生成装置241的信号输出处理根据来自制造商等的指示开始。
在步骤S1,信号生成装置241的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将LTE信号的频率f1设置为f1_1。在步骤S2,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将初始值P1_1设置为LTE信号的信号强度P1
在步骤S3,LTE信号生成单元263生成LTE信号。即,生成具有在步骤S1和S2由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设置的频率f1_1和信号强度P1_1的LTE信号。
在步骤S4,通信单元264输出具有频率f1_1和信号强度P1_1的LTE信号。即,将频率f1_1和信号强度P1_1的LTE信号输出到信息终端装置22。
在图10中的步骤S31,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电路单元203经由天线201和天线双工器202接收LTE信号的输入。具体地,输入通过图9的步骤S3中的处理输出的具有频率f1_1和信号强度P1_1的LTE信号。
在接收电路单元203中,LTE信号的频率成分被频带选择滤波单元281提取并被低噪声放大器282放大。
此处,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控制信道频率控制单元222,以使得接收本地信号生成器204生成用于对LTE信号进行解调所需的频率的信号。
混合器283将从低噪声放大器282输出的信号与由接收本地信号生成器204生成的信号相乘,以提取LTE信号的基带成分。
AGC电路284调整所提取的信号的水平,并将作为结果的信号输出到信道滤波单元285。信道滤波单元285从输入信号中去除不需要的频带的成分,并经由A/D转换器205将作为结果的信号输出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
在步骤S3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获取LTE信号的频率f1和信号强度P1
例如,经由信道频率控制单元222将由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设置的频率f1的值提供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
与频率f1一起,从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提供信号强度P1
替选地,在从信号生成装置241生成LTE信号并经由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和A/D转换器205获取该LTE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将该LTE信号提供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并可以将该LTE信号的接收水平设置为信号强度P1。在该情况下,扰动信号的信号成分当然被截除。
在图9的步骤S5中,信号生成装置241的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将初始值P2_1设置为扰动信号的信号强度P2
例如,扰动信号的频率f2的值被固定为最接近于LTE信号的频率。即,将对于LTE信号最重要的扰动信号的频率设置为频率f2
在步骤S6,扰动信号生成单元262生成扰动信号。具体地,生成具有信号强度P2_1的扰动信号,其中在步骤S5中由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设置信号强度P2_1
在步骤S7,通信单元264输出扰动信号。即,将具有信号强度P2_1的扰动信号输出到信息终端装置22。
在步骤S33,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电路单元203经由天线201和天线双工器202接收干扰信号的输入。
具体地,输入作为LTE信号和扰动信号的混合信号的干扰信号,该LTE信号通过图9的步骤S4中的处理输出并具有频率f1_1和信号强度P1_1,该扰动信号通过步骤S7中的处理输出,并具有信号强度P2_1
在步骤S34,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获取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P3。在该情况下,信号强度P3是从A/D转换器205输出的信号的水平,并且获取信号强度P3的值。
具体地,获取通过图9的步骤S4中的处理发送的LTE信号和通过步骤S7中的处理发送的扰动信号的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P3作为输入的干扰信号的水平的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P3_1
在步骤S35,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计算RSRQ。
例如,RSRP指示从基站装置21提供的信号强度(参考信号的平均值)。通常以非常短的间隔从基站装置21发送参考信号。RSSI指示在信道频带中观察到的全部能量的值。
然而,在该创建对应表的处理中,将在步骤S34中获取的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P3用作RSSI,RSSI是公式(1)中的分母。
通过使用在步骤S32从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获取的LTE信号的信号强度P1、以及由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和A/D转换器205形成的接收系统的增益来计算分子RSRP。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执行诸如向测量值增加偏移值的调整,以使得所计算的RSRQ变得更接近于根据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RSRP和RSSI唯一地确定的RSRQ,从而以更高的准确度执行测量。
因此,将已知输入水平的信号输入到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系统,并且可以校正增益变化。
对于分子RSRP,例如,在通过图10的步骤S32中的处理、经由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和A/D转换器205获取信号强度P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执行诸如向获取的信号强度P1增加合适的偏移值的测量值调整来执行更准确的测量。
如上所述,通过对信号强度P1执行合适的校正可以准确地计算RSRP,并且不一定经由信道频率控制单元222从信号生成装置241获取信号强度P1,或者不一定如上所述经由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和A/D转换器205获取信号强度P1
在该实施例中,将RSRQ用作指示LTE通信受到WLAN通信的扰动的程度的参数,但是可以使用一些其它参数。
根据非专利文献1,N表示在RSRQ测量中使用的LTE信号资源块的数目。在对应表创建处理中,为了便于处理,将N测量为1,并且,在增加上述偏移值的处理中,可以容易地去除在实际RSRQ测量期间由于N的值所导致的误差。
在步骤S36,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将与频率f1_1和信号强度P1_1和P3_1关联的RSRQ存储到对应表中。现在参考图11,描述存储在存储器207中的对应表。
图11为示出对应表的示例的图。例如,在对应于LTE信号的频率f1_1的信号强度P1为-40dB、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P3为-9dB、以及通过步骤S36中的处理计算的RSRQ为-1的情况下,将-1作为RSRQ存储到对应表441-1-1中对应于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P3列中的-9dB的最下区域中,该对应表441-1-1是频率为f1_1且信号强度P1为-40dB的情况。
返回参考图10,在步骤S37中,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预定数目的干扰信号输入。如果在步骤S37中确定尚未接收到预定数目的干扰信号输入,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3。
在图9中的步骤S8,信号生成装置241的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确定是否已经输出了全部扰动信号。
如果在步骤S8中确定没有输出全部扰动信号,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
在步骤S9,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将扰动信号的信号强度P2仅递增一个步长(例如1dB),以设置信号强度P2_2。应当注意,扰动信号的信号强度P2的递增量不限于1dB。
在步骤S9中的处理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6,并重复之后的处理。例如,将仅递增1dB的具有信号强度P2的扰动信号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
然后重复图10中的步骤S33至步骤S37中的处理,并将基于输入干扰信号的RSRQ存储到对应表中。
通过上述处理,将-2、...、-5、-6、-8、-11、-16和-23作为对应的RSRQ顺序存储到对应表441-1-1中对应于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P3列中的-8dB、...、-5dB、-4dB、-3dB、-2dB、-1dB和0dB的各个区域中,其中对应表441-1-1是频率为f1_1且信号强度P1为-40dB的情况。
如果在图9的步骤S8中确定已经输出了全部扰动信号,则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在步骤S10中确定是否已经输出了全部信号强度的LTE信号。
如果在步骤S10中确定尚未输出全部信号强度的LTE信号,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1。
在步骤S11,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将LTE信号的信号强度P1仅递增一个步长(例如1dB),以设置信号强度P1_2。应当注意,LTE信号的信号强度P1的递增量不限于1dB。
在步骤S11中的处理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3,并重复之后的处理。
在该重复处理期间,如果在图10中的步骤S37中确定已经接收到预定数目的干扰信号输入,则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在步骤S38中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预定数目的信号强度的LTE信号的输入。
如果在步骤S38中确定尚未接收到预定数目的信号强度的LTE信号的输入,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1,并执行之后的处理。
例如,将仅递增1dB的具有信号强度P1的LTE信号输出到信息终端装置22,并基于输出的LTE信号将干扰信号的每个信号强度P3的RSRQ存储到对应表中。
重复该处理,以创建对应表441-2-1至441-30-1,对应表441-2-1至441-30-1是频率f1为f1_1且信号强度P1为-39dB至-10dB的情况。
返回参考图9,如果在步骤S10中确定已经输出了全部信号强度的LTE信号,则信号生成装置241的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在步骤S12中确定是否已经输出了全部频率的LTE信号。
如果在步骤S12中确定尚未输出全部频率的LTE信号,则灵敏度降幅净空测量控制单元261在步骤S13中设置具有作为频率f1的下一个频率f1_2的LTE信号。
在步骤S13中的处理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并重复之后的处理。
在该重复处理期间,如果在图10中的步骤S38中确定已经接收到预定数目的信号强度的LTE信号的输入,则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在步骤S39中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预定数目的频率的LTE信号的输入。
如果在步骤S39中确定尚未接收到预定频率的LTE信号的输入,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1,并执行之后的处理。
重复该处理,以创建对应表441-2-2至441-30-2,对应表441-2-2至441-30-2是频率为f1_2且信号强度P1为-39dB至-10dB的情况。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创建频率为f1_3至f1_N的情况的对应表441-1-3、...、441-30-3至441-1-N、...、441-30-N。
如上所述,将表示RSRQ的对应表存储在每个信息终端装置22中,RSRQ指示LTE信号受扰动信号的扰动的程度。因此,可以向基站装置21更准确地通知每个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状态。
尽管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用LTE信号和扰动信号(例如,WLAN信号)创建RSRQ对应表,但是LTE信号和扰动信号可被正弦波替换。
<第二实施例>
图12为用于说明由基站装置21执行的通信的概要的图。
如图12所示,在基站装置21的通信范围501中存在信息终端装置22-1和22-2以及LTE信号接收装置521-1至521-4。信息终端装置22的数目和LTE信号接收装置521的数目当然不限于上述情况。
LTE信号接收装置521-1至521-4仅接收LTE信号,而不接收ISM信号和其它信号。因此,不出现干扰。
[基站装置的结构]。
图13为示出基站装置2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基站装置21由以下单元形成:通信单元541、LTE信号控制单元542、以及LTE信号生成单元543。
通信单元541与信息终端装置22-1和22-2、以及LTE信号接收装置521-1至521-4进行通信。
LTE信号控制单元542设置LTE信号的频率、信号强度等。LTE信号生成单元543基于由LTE信号控制单元542设置的频率、信号强度等生成LTE信号。
[DHR发送处理1]
参考图14至图15,描述了DHR发送处理1。
图14为用于说明基站装置21的发送处理1的流程图。图15为用于说明信息终端装置22的DHR发送处理1的流程图。
图14所示的发送处理1和图15所示的DHR发送处理1是要被执行以在频分复用(FDM)处理中或在存在来自ISM频带的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改变LTE信号的频率来避免干扰的处理。当基站装置21向信息终端装置22发送预定信号时,开始发送处理1。
在图14中的步骤S101,基站装置21的通信单元541将下行链路LTE信号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
在图15中的步骤S121,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电路单元203经由天线201和天线双工器202无线地接收下行链路LTE信号。下行链路LTE信号可能受到WLAN信号等的扰动。
参考图16,示出从干扰信号接收LTE信号的处理,其中该干扰信号在受到WLAN信号扰动时被接收。
图16的A示出干扰信号的示例。干扰信号由扰动信号301和LTE信号302-1形成。
当将干扰信号提供到接收电路单元203的频带选择滤波单元281时,根据频带选择RF滤波器的带通特征提取频率成分。
在通过频带选择滤波单元281提取特定频率之后,干扰信号变为如图16的B所示。即,与带通特征303不匹配的频率成本被去除。在干扰信号被低噪声放大器282放大之后,图16的B所示的状态变为图16的C所示的状态。
在低噪声放大器282中设置可允许的输入水平321,并且超过可允许的输入水平321的干扰信号(例如,图16的B中的扰动信号311)的部分被截除。
因此,在干扰信号被低噪声放大器282放大的情况下,干扰信号(例如,图16的C中的扰动信号341)变为小于或等于饱和输出水平361。
然后,混合器283从图16的C所示的干扰信号中提取包括LTE信号342-1的频率区域,并且AGC电路284将包括LTE信号342-1的干扰信号调整到预定信号强度。
当将具有调整后的信号强度的干扰信号提供到信道滤波单元285时,如图16的D所示,去除与信道滤波特征381不匹配的频率成分。因此,输出由LTE信号401-1和其余扰动信号421-1形成的干扰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从在没有输出WLAN信号或没有由于WLAN信号导致的扰动的状态下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LTE信号区域,则图16的A中所示的扰动信号301不存在,从而仅提取图16的D中所示的LTE信号401-1。
返回参考图15,在步骤S122中,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数据控制单元221计算RSRQ。具体地,将从在受到WLAN信号干扰时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的信号的水平设置为公式(1)中的分母RSSI。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经由天线201从信号生成装置241输入的LTE信号的信号水平容易地确定公式(1)中的分子RSRP。
可以通过基站装置21将公式(1)中的N报告为系统信息,或者将期望值指定为N。替选地,可以在信息终端装置22中生成合适的值作为N。
在步骤S123中,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3从存储在存储器207中的对应表中提取通过步骤S124中的处理计算的RSRQ。
具体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3感测当前正从信道频率控制单元222的输出接收到的LTE信号的频率f1。另外,从在未受到WLAN信号扰动时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的信号的水平对应于信号强度P1
考虑到该情况,选择包含这样的值的对应表,根据这样的值以感测到的频率f1检测信号强度P1,并针对对应于所计算的RSRQ的值搜索对应表中的RSRQ值,以提取对应于检测到的RSRQ的信号强度P3
在步骤S124,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3计算DHR。具体地,计算对应于频率f1和信号强度P1的最大信号强度P3max与所提取的信号强度P3之间的差作为DHR。
最大信号强度P3max是在当信号强度P3的值增大时以预定量或更大量增大RSRQ的情况下的信号强度P3的值。具体地,例如,当与信号强度P1的值相比增大信号强度P3时,RSRQ的值在通常情况下也根据该增加而变化。
然而,当信号强度P3的水平变得过高时,接收电路单元203达到饱和,并且RSRQ的劣化大于根据信号强度P3的增大而估计的值。
考虑到该情况,例如,当由于饱和导致的RSRQ的额外劣化达到3dB时,确定接收电路单元203饱和。具体地,最大信号强度P3max表示可以不受干扰地进行LTE通信的信号强度P3的极限。
导致饱和的RSRQ的劣化水平不限于3dB,而是适当设置。可以从基站装置21指定饱和水平的设置。
例如,当在RSRQ增大3dB或更多的情况下的信号强度P3的值为最大信号强度P3max时,从图11所示的对应表441-1-1中获取-8至-11中的作为信号强度P3(在信号强度P3的情况下RSRQ劣化3dB)的-2作为最大信号强度P3max
替选地,可以将最大信号强度P3max或通过使用最大信号强度P3max计算的DHR与RSRQ一起预先存储到对应表中,从而可以在以后获取存储在对应表中的最大信号强度P3max或DHR。
在步骤S125,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4经由D/A转换器208、发送电路单元210、天线双工器202和天线201将DHR发送到基站装置21。
在图14中的步骤S102,基站装置21的通信单元541获取DHR。即,获取通过图15的步骤S125中的处理发送的DHR。
在步骤S103,LTE信号控制单元542基于DHR重新安排下行链路资源。例如,适当地分配用于包括与基站装置21进行通信的信息终端装置22的终端装置的资源,并优化要在基站21与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全部资源。
在步骤S104,LTE信号控制单元542确定是否需要改变LTE信号。例如,在DHR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需要改变LTE信号。
如果在步骤S104中确定需要改变LTE信号,或者在DHR小于阈值并且要被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的LTE信号以应当避免的干扰程度受到干扰的情况下,LTE信号控制单元542在步骤S105中改变LTE信号的频率,使得与扰动信号的频率的差变得更大。
在步骤S106,通信单元541将改变后的频率通知给信息终端装置22。
在图15中的步骤S126,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确定经由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和A/D转换器205从基站装置21获取的频率是否被改变。
如果在步骤S126中确定从基站装置21获取的频率已经被改变,则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在步骤S127中将要接收LTE信号的频率改变为所获取的频率。
返回参考图14,在步骤S107,基站装置21的通信单元541将由LTE信号生成单元543生成的并且具有改变后的频率的LTE信号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因此,可以避免干扰信息终端装置22的LTE信号。
在步骤S107中的处理之后,当在步骤S104中确定不需要改变LTE信号(例如,当DHR大于或等于阈值时)、并且跳过步骤S105至步骤S107中的处理时,发送处理1结束。
在图15中的步骤S128,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经由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和A/D转换器205从基站装置21接收改变后的频率的LTE信号。
在步骤S128中的处理之后,当在步骤S126中确定未获取要改变的频率、并且跳过步骤S127和S128中的处理时,DHR发送处理1结束。
例如,基站装置21请求信息终端装置22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发送DHR。在该情况下,当阈值之前的余裕宽时,间隔宽(或者不频繁地执行测量),而当余裕变得更狭窄时,使得间隔更狭窄(或者频繁地执行测量)。
参考图17,描述了改变LTE信号的频率的情况。
图17示出在改变LTE信号的频率的情况下的干扰信号的示例。如图17的A所示,相比于图16的A所示的LTE信号302-1,LTE信号302-11的位置更远离扰动信号301。
在通过频带选择滤波单元281提取特定频率之后,图17的A中的干扰信号变为如图17的B所示。在干扰信号被低噪声放大器282放大之后,图17的B所示的状态变为图17的C所示的状态。
然后,混合器283从图17的C所示的干扰信号中提取包括LTE信号342-11的频率区域,并且AGC电路284将包括LTE信号342-11的干扰信号调整到预定信号强度。
当具有调整后的信号强度的干扰信号被提供到信道滤波单元285时,如图17的D所示,基于信道滤波特征381输出由LTE信号401-11和扰动信号421-11形成的干扰信号。
从图17的D和图16的D之间的比较可见,图17的D中的扰动信号421-11对LTE信号401-11的影响小于图16的D中的扰动信号421-1对LTE信号401-1的影响。
[DHR发送处理2]
现在参考图18和图19,描述了DHR发送处理2。
图18为用于说明基站装置21的发送处理2的流程图。图19为用于说明信息终端装置22的DHR发送处理2的流程图。
在图18中,步骤S141至步骤S144中的处理等同于图14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4中的处理。另外,在图19中,步骤S161至步骤S165中的处理等同于图15中的步骤S121至步骤S125中的处理。因此,将不重复对这些处理的详细说明,而只是简单描述这些处理。
图18所示的发送处理2和图19所示的DHR发送处理2是要被执行以在时分复用(TDD)处理中避免LTE信号与ISM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这样的处理。当基站装置21向信息终端装置22发送预定信号时,开始发送处理2。
在步骤S141,基站装置21的通信单元541将下行链路LTE信号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
在步骤S161,接收电路单元203经由天线201和天线双工器202接收下行链路LTE信号。
在步骤S162,接收数据控制单元221计算RSRQ。具体地,将从在受到WLAN信号扰动时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的信号的水平设置为公式(1)中的分母RSSI,并根据从基站装置21输入的LTE信号的信号水平计算公式(1)中的分子RSRP。
在步骤S163,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3从存储在存储器207中的对应表中提取通过步骤S162中的处理计算的RSRQ。
具体地,选择包含这样的值的对应表,根据这样的值以感测到的频率f1检测信号强度P1,并针对对应于所计算的RSRQ的值搜索对应表中的RSRQ值,以提取对应于检测到的RSRQ的信号强度P3
在步骤S164,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3计算DHR。具体地,计算对应于频率f1和信号强度P1的最大信号强度P3max与所提取的信号强度P3之间的差作为DHR。
在步骤S165,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4经由D/A转换器208、发送电路单元210、天线双工器202和天线201将DHR发送到基站装置21。
在图18中的步骤S142,基站装置21的通信单元541获取DHR。即,获取通过图19的步骤S165中的处理发送的DHR。
在步骤S143,LTE信号控制单元542基于DHR重新安排下行链路资源。
在步骤S144,LTE信号控制单元542确定是否需要改变LTE信号。例如,在DHR小于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需要改变LTE信号。
如果在步骤S144中确定需要改变LTE信号,或者在DHR小于阈值并且要被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的LTE信号以应当避免的干扰程度受到干扰的情况下,LTE信号控制单元542在步骤S145中向信息终端装置22通知调整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时间的请求。
在图19中的步骤S166,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确定是否经由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和A/D转换器205从基站装置21获取调整通信时间的请求。
如果在步骤S166中确定已经从基站装置21获取了调整通信时间的请求,则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在步骤S167中设置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时间。
在步骤S168,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4经由D/A转换器208、发送电路单元210、天线双工器202和天线201将备选通信时间发送到基站装置21。
具体地,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发送与步骤S169中设置的发送WLAN信号的时间不重叠的备选LTE信号通信时间。
在图18中的步骤S146,基站装置21的通信单元541获取备选通信时间。即,获取通过图19的步骤S168中的处理发送的备选通信时间。
在步骤S147,LTE信号控制单元542从通过步骤S145中的处理获取的备选通信时间中选择通信允许时间。
在步骤S148,通信单元541将通信允许时间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即,将在步骤S147中选择的通信时间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
在图19中的步骤S169,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经由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和A/D转换器205从基站装置21获取通信允许时间。
在步骤S170,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设置与基站装置21进行通信的时间。即,设置通过步骤S169中的处理设置的通信时间。
返回参考图18,在步骤S149,基站装置21的通信单元541在通信允许时间将LTE信号发送到信息终端装置22。因此,可以避免干扰信息终端装置22的LTE信号。
在步骤S149中的处理之后,当在步骤S144中确定不需要改变LTE信号(例如,当DHR大于或等于阈值时)、并且跳过步骤S145至步骤S149中的处理时,DHR发送处理2结束。
在图19中的步骤S171,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经由天线201、天线双工器202、接收电路单元203和A/D转换器205在由基站装置21设置的通信时间接收LTE信号。然后,在设置的时间执行与基站装置21的通信。
在步骤S171中的处理之后,如果在步骤S166中确定未接收到调整图像数据的请求、并且跳过步骤S167至步骤S171中的处理,则DHR发送处理2结束。
通常,难以管理信息终端装置22的频带选择滤波单元281的RF滤波器中的特征变化,并且RF滤波器的特征受到以下因素的极大影响:所连接的天线201的特征的变化和接地状况的变化、以及阻抗匹配状况等。
另外,在信息终端装置22的低噪声放大器282中,电路的线性倾向于取决于晶体管器件的变化、晶体管器件中流动的电流的变化、源电压的变化以及温度,并且可允许的输入水平321倾向于在信息终端装置22中变化。
另外,如以上参考图16和图17所述,在LTE信号的频率f1相对更接近于扰动信号的频率f2的情况下,第三阶畸变61的影响大。在LTE信号的频率f1相对远离扰动信号的频率f2的情况下,第五阶畸变62的影响大。
如上所述,由于在取决于信道位置的畸变的影响中的变化和差异的各种原因,由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1计算的RSRQ与经由信息终端装置22的接收系统输入的干扰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具有一一对应性。
在本技术中,通过DHR而不是通过RSRQ作为指示余裕的信息来管理干扰状态,在该余裕中未导致作为在信息终端装置22中变化的干扰状态的扰动。因此,可以确定地避免LTE信号与扰动信号之间的干扰。
另外,由于要被发送到基站装置21的信息仅为DHR,从而可以以较少的比特数发送具有高颗粒性的信息。
[个人计算机的结构]
图20为示出根据程序执行上述处理序列的个人计算机的硬件的示例结构的框图。
在个人计算机601中,CPU(中央处理单元)621、ROM(只读存储器)622以及RAM(随机存取存储器)623通过总线624彼此连接。
输入/输出接口5还连接到总线624。输入单元626、输出单元627、存储单元628、通信单元629以及驱动器630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625。
输入单元626由键盘、鼠标、麦克风等形成。输出单元627由显示器、扬声器等形成。存储单元628由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形成。
通信单元629由网络接口等形成。驱动器630驱动可移除介质631,该可移除介质例如为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个人计算机601中,CPU621通过输入/输出接口625和总线624将例如存储在存储部分628中的程序装载到RAM623中,并执行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处理。
通过CPU621执行的程序被记录在作为封装介质等可移除介质631上,然后被提供。
封装介质可以是磁盘(包括软盘)、光盘(例如CD-ROM(压缩盘只读存储器)或DVD(数字通用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
替选地,可以通过诸如局域网、因特网或数字卫星广播的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提供程序。
在个人计算机中,可以通过将可移除介质631安装到驱动器630上而经由输入/输出接口625在存储单元628上安装程序。
也可以通过通信单元629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接收程序,并且将程序安装在存储单元628上。除此之外,可以预先将程序安装到ROM622或存储单元628上。
要通过个人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可以是用于以根据该说明书中所述的顺序的时间顺序执行处理的程序,或者用于并行地或在需要的任何时间(例如当被调用时)执行处理的程序。
[其它]
在该说明书中,术语“系统”表示由装置和工具形成的整个设备。
应当注意,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其它设备可以具有实施例的一个功能。
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下面的形式。
(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执行与第一其它装置的第一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单元,执行与第二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
第一通信单元向第一其它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
(2)根据(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包括:
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计算灵敏度降幅净空作为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
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基于预先存储的、并且指示第一通信受到第二通信的扰动的程度的参数与在预定时间计算的参数之间的差,计算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
(3)根据(2)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将由于第一通信中的信号和第二通信中的信号的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增大而使得参数的变化变得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的所述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设置为最大信号强度,并且计算所述最大信号强度与已经输入的所述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作为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
(4)根据(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当由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计算的灵敏度降幅净空小于阈值时,将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通信的频率改变为与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的频率更远离的频率。
(5)根据(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当由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计算的灵敏度降幅净空小于阈值时,改变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通信的定时从而不与第二通信重叠。
(6)根据(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参数与第一通信中的信号的频率和信号强度、以及第一通信中的信号与第二通信中的信号的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关联地存储。
(7)根据(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计算所述参数,并且当所计算的灵敏度降幅净空与所述阈值之间的差变得小于预定值时,使所述间隔更狭窄。
(8)根据(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参数是RSRQ。
(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执行与第一其它装置的第一通信;
执行与第二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以及
向第一其它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
(10)一种基站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执行与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并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接收信息,该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与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控制第一通信,以避免干扰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
(1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与所述基站装置的第一通信不受与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并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接收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控制第一通信,以避免干扰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
附图标记列表
21基站装置,22信息终端装置,203接收电路单元,207存储器,221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23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224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41信号生成装置,541通信单元,542LTE信号控制单元。

Claims (11)

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与第一其它装置的第一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与第二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
第一通信单元向第一其它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包括:
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被配置为计算灵敏度降幅净空作为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
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基于预先存储的、并且指示第一通信受到第二通信的扰动的程度的参数与在预定时间计算的参数之间的差,计算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将由于第一通信中的信号和第二通信中的信号的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增大而使得参数的变化变得大于或等于预定值时的所述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设置为最大信号强度,并且计算所述最大信号强度与已经输入的所述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作为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当由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计算的灵敏度降幅净空小于阈值时,将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通信的频率改变为与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二通信的频率更远离的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当由所述灵敏度降幅净空计算单元计算的灵敏度降幅净空小于阈值时,改变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通信的定时从而不与第二通信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参数与第一通信中的信号的频率和信号强度、以及第一通信中的信号与第二通信中的信号的混合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关联地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计算所述参数,并且当所计算的灵敏度降幅净空与所述阈值之间的差变得小于预定值时,使所述间隔更狭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中所述参数是RSRQ。
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执行与第一其它装置的第一通信;
执行与第二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以及
向第一其它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
10.一种基站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与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并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接收信息,该信息指示第一通信不受与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控制第一通信,以避免干扰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
1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信息,所述信息指示与所述基站装置的第一通信不受与其它装置的第二通信扰动的余裕,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并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接收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指示所述余裕的信息控制第一通信,以避免干扰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第一通信。
CN201280028442.6A 2011-06-17 2012-06-08 通信终端装置和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35979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5621 2011-06-17
JP2011135621A JP2013005288A (ja) 2011-06-17 2011-06-17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PCT/JP2012/064808 WO2012173062A1 (ja) 2011-06-17 2012-06-08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7904A true CN103597904A (zh) 2014-02-19

Family

ID=47357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8442.6A Pending CN103597904A (zh) 2011-06-17 2012-06-08 通信终端装置和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9241336B2 (zh)
EP (1) EP2723141B1 (zh)
JP (1) JP2013005288A (zh)
CN (1) CN103597904A (zh)
AU (1) AU2012270715A1 (zh)
BR (1) BR112013031818A2 (zh)
CA (1) CA2836567A1 (zh)
MX (1) MX2013014562A (zh)
RU (1) RU2013154772A (zh)
WO (1) WO2012173062A1 (zh)
ZA (1) ZA201309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48498A1 (en) 2012-09-28 2014-04-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reporting in- device coexistence information
US9749878B2 (en) * 2013-07-31 2017-08-29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for two networks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284143B (zh) * 2014-04-04 2019-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检测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641272B2 (en) * 2014-10-24 2017-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ra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10348391B2 (en) 2015-06-03 2019-07-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lient node device with frequency conversion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10812174B2 (en) * 2015-06-03 2020-10-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lient node device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10756805B2 (en) 2015-06-03 2020-08-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lient node device with frequency conversion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10820329B2 (en) 2017-12-04 2020-10-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uided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1423A (ja) * 2007-02-26 2008-09-11 Univ Meijo 品質評価装置、受信装置、品質評価方法および品質評価プログラム
JP2008271322A (ja) * 2007-04-23 2008-11-06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2010041162A (ja) * 2008-08-01 2010-02-18 Funai Electric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290890A1 (en) * 2008-06-17 2011-03-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11043394A1 (ja) * 2009-10-06 2011-04-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7468A2 (en) * 2006-03-30 2007-10-18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coordinated recep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US8676223B2 (en) * 2007-03-23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hau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8144636B2 (en) * 2007-07-09 2012-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sending small packets in a peer-to-peer (P2P) network
US8848771B2 (en) * 2009-05-14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multiple modems using a single transceiver
EP2471301B1 (en) * 2010-06-18 2018-08-08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multiple radio transceivers within the same device platform
US8838046B2 (en) * 2010-06-18 2014-09-16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hybrid FDM/TDM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9246603B2 (en) * 2010-08-12 2016-01-26 Mediatek Inc. Method of in-devic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cellular, bluetooth, WiFi, and satellite systems coexistence
US8780880B2 (en) * 2010-10-01 2014-07-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of TDM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10123345B2 (en) * 2010-12-22 2018-11-0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device supporting multiple radio technologies communicating in overlapping time perio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1423A (ja) * 2007-02-26 2008-09-11 Univ Meijo 品質評価装置、受信装置、品質評価方法および品質評価プログラム
JP2008271322A (ja) * 2007-04-23 2008-11-06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EP2290890A1 (en) * 2008-06-17 2011-03-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10041162A (ja) * 2008-08-01 2010-02-18 Funai Electric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1043394A1 (ja) * 2009-10-06 2011-04-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 3GPP TR 36.816 v2.0.0》", 31 May 20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23141A1 (en) 2014-04-23
AU2012270715A1 (en) 2013-11-28
ZA201309405B (en) 2014-06-25
US20140112279A1 (en) 2014-04-24
MX2013014562A (es) 2014-09-25
US9241336B2 (en) 2016-01-19
WO2012173062A1 (ja) 2012-12-20
EP2723141B1 (en) 2019-05-01
RU2013154772A (ru) 2015-06-20
JP2013005288A (ja) 2013-01-07
BR112013031818A2 (pt) 2016-12-13
EP2723141A4 (en) 2015-04-01
CA2836567A1 (en) 201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7904A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方法、基站装置和通信系统
JP5042955B2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受信機障害診断方法
US9801193B2 (e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controller and network node
US999823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due to a wireless charging signal
US20120184311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US9154241B2 (en) Method for validating radio-frequency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9088328B2 (en) Receiver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780745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measuring a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questing a measurement
CN104081706A (zh) 不连续载波聚合
US10419061B2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signal isolation
CN105721008A (zh) 处理接收的数字化信号的方法和移动无线电通信终端设备
TWI466468B (zh) 載波檢測技術
US10278089B2 (en) Determining a centre frequency in a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to use
CN108886695B (zh) 用于控制测量带宽以解决损害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35205B (zh) 频率重耕小区设置方法及系统
CN102611654B (zh) 一种确定邻道选择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86260B (zh) 一种基站子系统获知移动终端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EP2291920B1 (en) Interferer reduction
CN104541567B (zh) 用于减少由直接装置到装置通信引起的干扰的动态资源选择
JP2010177922A (ja) 基地局、基地局の制御方法
CN103532638A (zh) 卫星移动通信信关站调制器中数字下变频器的测试方法
CN111130666A (zh) 物联网信号检测方法和系统
JP5379721B2 (ja) 基地局評価装置およびその受信周波数制御方法
TWI435551B (zh) 無線晶片之自動測試方法及系統
Kuusisto RF Verification for the Narrowband IoT Chips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