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7715B - 绕组、绕线方法和车辆用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绕组、绕线方法和车辆用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7715B
CN103597715B CN201180071514.0A CN201180071514A CN103597715B CN 103597715 B CN103597715 B CN 103597715B CN 201180071514 A CN201180071514 A CN 201180071514A CN 103597715 B CN103597715 B CN 103597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onductor
chevron
decline
w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5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7715A (zh
Inventor
木村隆広
田中和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97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7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7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7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7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rotors only
    • H02K3/528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rotors only of the claw-pol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会在绕线后发生绕线导体脱离的绕组。本发明的绕组包括: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其从位于山形卷绕部(28m)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a)向绕组(15)的轴向外侧折曲,并从顶部沿山形卷绕部(28m)的侧表面下降至构成山形卷绕部(28m)的多个绕线层中的规定的绕线层(2816);第一连接导体部(2816a),其从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向绕组(15)的轴向内侧折曲,并在构成绕组(15)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上沿山形卷绕部(28m)的侧表面配置;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其从第一连接导体部(2816a)向绕组(15)的轴向外侧折曲,并从规定的绕线层(2816)沿山形卷绕部(28m)的侧表面下降至另一规定的绕线层(2814)。

Description

绕组、绕线方法和车辆用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环状的绕组、该绕组的绕线方法和具有该绕组的车辆用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装载在车辆中的车辆用旋转电机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包括:装载于定子的作为定子绕组的电枢绕组(以下称为电枢绕组);以及装载于转子的作为转子绕组的励磁绕组(以下称为励磁绕组)。通过一对电刷和一对集电环对励磁绕组供给直流电流而产生励磁磁通,使励磁绕组在定子的内部空间内旋转,从而使电枢绕组感应出交流电压。励磁绕组例如配置在具有多个爪的一对转子磁极(凸极:clawpole)的相对的空间内,励磁绕组的外周面被一对转子磁极的多个爪包围。
在这种车辆用交流发电机中,存在如下以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将上述一对转子磁极的相对的空间有效利用,而将励磁绕组的绕线导体向上卷绕至一对转子磁极的爪的背面侧,使励磁绕组的匝数增加而谋求交流发电机的高输出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以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外周部的中央部分呈山形隆起,通常将这种绕线方式称为山形卷绕方式。
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由于将一对转子磁极的相对的空间有效利用而将励磁绕组形成为山形卷绕结构,因此如上述那样能够使励磁绕组的匝数增加,实现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高输出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202,639B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山形卷绕方式的励磁绕组的情况下,构成励磁绕组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位于山形卷绕部的顶部。因而,在绕线结束后,需要使位于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从顶部下降而引导到励磁绕组的轴向端部,将该绕线导体本身作为励磁绕组的外部端子连接导体,或者将该绕线导体本身与预先设置的励磁绕组的外部导体连接端子连接。但是,当山形卷绕部的层叠数量增加时,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高度增高,需要使位于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急剧下降。
但是,在使绕线导体从山形卷绕部的顶部急剧下降时,下降的绕线导体不能与其他绕线导体的表面充分粘接,会发生从山形卷绕部的顶部到励磁绕组的外部端子连接端子的绕线导体不沿励磁绕组的外周面贴合的情况,在绕线后,绕线导体的一部分容易发生脱离、崩线。在向转子组装励磁绕组时,因励磁绕组的绕线导体的一部分发生脱离、崩线而从励磁绕组剥落的绕线导体可能与转子磁极接触,在车辆用交流发电机进行运转时,励磁绕组成为短路状态,电枢绕组不再能感应出电压,有时会引发车辆用交流发电机不发电的故障。
这样,以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中的励磁绕组存在如下问题:当为了提高发电机的输出而增加励磁绕组的山形卷绕部的高度时,绕线导体不沿励磁绕组的外周部贴合的部分增加,因此无法过多增加山形卷绕部的层叠数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中的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绕线后不发生绕线导体脱离的绕组、绕线方法和将该绕组装载为励磁绕组的车辆用旋转电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绕组为环状,在外周部具有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山形卷绕部,其特征在于,该绕组包括:第一下降导体部,其从位于上述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并从上述顶部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构成上述山形卷绕部的多个绕线层中的规定的绕线层;第一连接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内侧折曲,在构成上述绕组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上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配置该第一连接导体部;以及第二下降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连接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上述轴向外侧折曲,并从上述规定的绕线层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另一规定的绕线层。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绕线方法是在外周部具有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山形卷绕部的环状的绕组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顶部处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通过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而形成的至少两个下降导体部来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旋转电机装载在车辆内,由内燃机驱动,其特征在于,将在外周部具有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山形卷绕部的环状的绕组作为励磁绕组装载于转子,上述励磁绕组包括:第一下降导体部,其从位于上述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并从上述顶部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构成上述山形卷绕部的多个绕线层中的规定的绕线层;第一连接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内侧折曲,在构成上述绕组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上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配置该第一连接导体部;以及第二下降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连接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上述轴向外侧折曲,并从上述规定的绕线层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另一规定的绕线层。
发明效果
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绕组,由于包括:第一下降导体部,其从位于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向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并从上述顶部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构成上述山形卷绕部的多个绕线层中的规定的绕线层;第一连接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内侧折曲,在构成上述绕组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上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配置该第一连接导体部;以及第二下降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连接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上述轴向外侧折曲,并从上述规定的绕线层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另一规定的绕线层,因此,即使将山形卷绕部的高度增加,也不会在绕线后发生绕线导体的脱离,能够将绕组的山形卷绕部的高度增加而使卷绕数量增加。
另外,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绕线方法,由于使山形卷绕部的顶部处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通过向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而形成的至少两个下降导体部来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因此能够获得:即使将山形卷绕部的高度增加也不会在绕线后发生绕线导体的脱离的绕组。
此外,采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旋转电机,由于将在外周部具有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山形卷绕部的环状的绕组装载为装载于转子的励磁绕组,且上述励磁绕组包括:第一下降导体部,其从位于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向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并从上述顶部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构成上述山形卷绕部的多个绕线层中的规定的绕线层;第一连接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内侧折曲,在构成上述绕组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上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配置该第一连接导体部;以及第二下降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连接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上述轴向外侧折曲,并从上述规定的绕线层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另一规定的绕线层,因此能够获得如下的车辆用旋转电机:将转子磁极的相对的空间有效利用,而使励磁绕组的卷绕数量增加,实现车辆用旋转电机的高输出化,而且不会在绕线后发生绕线导体的脱离,能够将车辆用旋转电机组装时的可靠性提高,不会发生短路等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说明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基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基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车辆用旋转电机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一例的剖视图。在图1中,车辆用交流发电机100包括:定子1;插入在定子1的内部空间内并进行旋转的转子2;对定子1和转子2进行支承的转子轴3;以及通过轴承4、5使转子轴3旋转自如地对转子轴3进行支承的支架6、7。
定子1包括:环状的定子铁心9,其在内周面具有多个定子槽8;作为定子绕组的电枢绕组10,其收纳在定子槽8内。转子2包括:铁制的第一转子磁极12,其具有沿转子2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爪11;铁制的第二转子磁极14,其具有沿转子2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爪13;以及励磁绕组15。第一转子磁极12和第二转子磁极14构成转子磁极。
第一转子磁极12和第二转子磁极14彼此抵接地固定于转子轴3的周面。第一转子磁极12的多个爪11沿周向夹着空间部地排列,同样,第二转子磁极14的多个爪13沿周向夹着空间部地排列。第一转子磁极12的多个爪11和第二转子磁极14的多个爪13插入在各自相对的配合侧的转子磁极的空间部张,且沿周向夹着规定空隙而交替配置。第一转子磁极12的爪11的外周面和第二转子磁极14的爪13的外周面构成转子2的外周面。
励磁绕组15安装在形成于相对的第一转子磁极12与第二转子磁极14之间的空间部,即、安装在被第一转子磁极12的爪11和第二转子磁极14的爪13包围的内侧空间部。如后所述,通过在绕线管的外周面上卷绕多层绕线导体而构成励磁绕组15。与励磁绕组15的外部导体连接端子连接的一对励磁绕组外部导体16分别与固定于转子轴3的一对集电环17连接。
一对电刷18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被固定于支架7的刷握19支承,利用由压缩弹簧20产生的弹簧压力将一对电刷18推压于上述一对集电环17而进行滑动接触。一对电刷18通过引线导体21与车辆用蓄电池等直流电源(未图示)连接。另外,在支架7上装载有由多个半导体元件构成且进行电枢绕组10与车辆用蓄电池等直流电源之间的功率转换的功率转换电路22,以及对励磁绕组15的励磁电流进行控制的励磁控制电路23等。
固定于转子轴3一端的带轮24通过V型带等传动构件(未图示)与内燃机(未图示)的输出轴连接。
构成为以上结构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100利用内燃机通过V型带等传动构件和带轮24,对转子轴3和转子2进行驱动,使转子轴3和转子2进行旋转。此时,从蓄电池等直流电压源通过引线导体19、电刷18、集电环17和励磁绕组外部导体16对励磁绕组15进行通电,产生励磁磁通。该励磁磁通通过相对的第一转子磁极12的多个爪11与第二转子磁极14的多个爪13之间的空隙,而在第一转子磁极12和第二转子磁极14的内部流通,随着转子2的旋转,在上述空隙内通过的励磁磁通将电枢绕组10横穿。
在相对的第一转子磁极12的多个爪11与第二转子磁极14的多个爪13之间的各空隙内通过的励磁磁通,在各空隙之间交替沿不同的方向流通,因此在将该励磁磁通横穿的电枢绕组10中感应出交流电压。在电枢绕组10中感应出的交流电压和基于该交流电压流动的交流电流被功率转换电路22转换为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而供给到车载蓄电池等中。
接下来,对励磁绕组15的结构和绕线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作为本发明基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作为本发明基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说明图。在图4和图5中,通过在由绝缘物制成的绕线管27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依次卷绕绕线导体28,将励磁绕组15构成为多层,上述绕线管27在轴向两端部分别具有凸缘部25、26。
图示的励磁绕组15作为一例卷绕成18层,从与绕线管27的外周面接触的最下层到第十四层2814为止,沿凸缘部25、26以相同的轴向宽度卷绕各层,但是到第十五层2815、第十六层2816、第十七层2817和作为最上层的第十八层2818,以卷绕数量依次减少的方式进行卷绕。因而,励磁绕组15利用从第十五层2815到作为最上层的第十八层2818为止的层,构成轴向截面为山形的山形卷绕部28m。
在励磁绕组15的外周部构成山形卷绕部28m的理由是:为了将第一转子磁极12的爪11的背面侧与第二转子磁极14的爪13的背面侧的空间有效利用而使励磁绕组的卷绕数量增加。即,上述第一转子磁极12的爪11的内壁部和第二转子磁极14的爪13的内壁部朝向各爪的前端部而向转子的外周面侧倾斜,各爪11、13的前端部的壁厚变薄,其结果是,利用爪11的内壁部和爪13的内壁部形成的空间部的截面形成为山形,因此以填埋该空间部的方式形成山形卷绕部28m,使励磁绕组15的卷绕数量增加。
在作为本发明基础的励磁绕组15的情况下,存在于山形卷绕部28m的顶部即第十八层2818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a如图5所示,利用朝励磁绕组15的轴向外侧以规定角度弯曲形成的一个下降导体部2818b,从第十八层2818向山脚部即第十四层2814一下子下降。
下降到第十四层2814的下降导体部2818b在作为连接导体部2814a于第十四层2814处卷绕了一圈以上后,通过外部导体连接端子与励磁绕组外部导体16连接。
如上所述,下降导体部2818b如图5所示,从山形卷绕部28m的顶部即第十八层2818倾斜地一下子通过第十七层2817、第十六层2816和第十五层2815,而下降至山脚部即第十四层2814。也就是说,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a的位置位于励磁绕组100的轴向中央部,因此如图5所示,需要进行利用下降导体部2818b使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a急剧下降而结束绕线的那种处理。
但是,在利用下降导体部2818b在山形卷绕部28m上倾斜地急剧下降而结束卷绕时,下降导体部2818b以图4中箭头所示的那种动作跳过第十七层2817、第十六层2816和第十五层2815这三个层而下降,因此不能与第十七层2817、第十六层2816和第十五层2815的各个外周面充分粘接,存在如下问题:在绕线结束后,绕线导体的一部分容易发生脱离、崩线。
以下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能够解决作为本发明基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中的上述问题。
实施方式1.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的说明图,对于与上述图4和图5相同的部分标注与上述图4和图5相同的符号。
在图2和图3中,励磁绕组15中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a通过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第一连接导体部2816a、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和第二连接导体部2814a与励磁绕组外部导体连接。构成励磁绕组15的绕线导体、该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a、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第一连接导体部2816a、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和第二连接导体部2814a由相同的绕线导体构成。
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在位于山形卷绕部28m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a的第一折曲位置x1处向绕组15的轴向外侧以规定角度θ折曲,从山形卷绕部28m的顶部沿山形卷绕部28m的侧表面,下降至构成山形卷绕部28m的多个绕线层中的规定的绕线层即第十六层2816。
第一连接导体部2816a在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的第二折曲位置x2处向绕组15的轴向内侧以规定角度θ折曲,沿构成绕组15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顺着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卷绕大致一圈的量。
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在第一连接导体部2816a的第三折曲位置x3处向绕组15的轴向外侧以规定角度θ折曲,从上述第十六层1816沿山形卷绕部28m的侧表面下降至另一规定的绕线层即第十四层1814。
第二连接导体部2814a在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的第四折曲位置x4处向绕组15的轴向内侧以规定角度θ折曲,沿构成绕组15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卷绕一圈以上,并通过励磁绕组15的外部导体连接端子与励磁绕组外部导体16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和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彼此夹着间隔而并列配置。
通过如上述那样地从山形卷绕部28m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a,利用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和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下降,能够使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a容易地与外部导体连接端子连接。
另外,通过在山形卷绕部28m的侧表面上卷绕半周以上的第一连接导体部2816a,能够将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和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与绕组15的粘接效果保持为更强,不易发生绕线的崩线、脱离。此外,通过将第二连接导体部2814a卷绕半周以上,能够将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和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与绕组15的粘接效果保持为更强,不易发生绕线的崩线、脱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构成山形卷绕部28m的多个绕线层在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位于最上层的第十八层1818的卷绕数量最少,第十七层1817、第十六层1816、第十五层1815随着靠向下层而卷绕数量依次增加。也就是说,构成为:越是位于上层的绕线层,卷绕数量越比位于下层的绕线层的卷绕数量少。
在上述第一折曲位置X1、第二折曲位置X2、第三折曲位置X3和第四折曲位置X4处折曲的规定角度θ均为相同的角度,例如设定在15度~30度的范围内。另外,第一下降导体部2818c和第二下降导体部2816c的长度形成为相同的尺寸L。在此,将各个上述规定的折曲角度θ设定在15度~30度的范围内,且将各个折曲角度设定为相同的角度。另外,上述这些折曲角度θ只要在15度~30度的范围内即可,不必一定为相同的角度。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在山形卷绕部28m的侧表面卷绕大致一圈的第一连接导体部2816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半周以上即可,也可以卷绕若干圈。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第二连接导体部2814a卷绕一圈以上,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半周以上即可,也可以卷绕若干圈。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第十五层2815至第十八层2818这四层层叠而构成山形卷绕部28m,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至少将三个绕线层层叠而构成山形卷绕部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图4和图5所示的作为本发明基础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及其绕线方法相同。
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对根据本发明的绕组、绕组的绕线方法和车辆用交流发电机进行了具体化。即,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包含以下发明。
(1)一种绕组,该绕组为环状,在外周部具有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山形卷绕部,其特征在于,该绕组包括:第一下降导体部,其从位于上述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从上述顶部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构成上述山形卷绕部的多个绕线层中的规定的绕线层;第一连接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内侧折曲,沿构成上述绕组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顺着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配置该第一连接导体部;以及第二下降导体部,其从上述第一连接导体部向上述绕组的上述轴向外侧折曲,从上述规定的绕线层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另一规定的绕线层。
(2)在上述绕组中,上述第一下降导体部、第一连接导体部和第二下降导体部的各自的折曲角度最好设定在15度~30度的范围内。
(3)在上述绕组中,上述第一下降导体部、第一连接导体部和第二下降导体部的各自的折曲角度最好设定为相同的角度。
(4)在上述绕组中,上述第一连接导体部最好在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卷绕半周以上。
(5)在上述绕组中,上述第二下降导体部最好通过沿构成上述绕组的绕线导体配置的第二连接导体部与绕组的外部导体连接端子连接。
(6)在上述绕组中,上述第二连接导体部最好在上述绕组的外周部卷绕半周以上。
(8)在上述绕组中,构成上述绕组的绕线导体、上述第一下降导体部、上述第一连接导体部、上述第二下降导体部、上述第二连接导体部和上述外部导体连接部,最好由以与上述绕线导体连续的方式从上述绕线导体延伸出的相同的导体构成。
(9)在上述绕组中,最好至少将三个绕线层层叠而构成上述山形卷绕部。
(10)在上述绕组中,构成上述山形卷绕部的多个绕线层中位于上层的绕线层的卷绕数量最好形成为比位于下层的绕线层的卷绕数量少。
(11)在上述绕组中,上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和上述第二下降导体部最好彼此夹着间隔地并列配置。
(12)一种绕组的绕线方法,该绕组为环状,在外周部具有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山形卷绕部,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顶部处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通过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而形成的至少两个下降导体部来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
(13)在上述绕线方法中,最好沿上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将连接导体部卷绕半周以上,其中,该连接导体部用于将上述下降导体部彼此连接。
(14)在上述绕线方法中,最好使上述至少两个下降导体部分别在与构成上述绕组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成15度至30度的范围内向上述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
(15)一种车辆用旋转电机,该车辆用旋转电机装载在车辆内,由内燃机驱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1)至(11)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绕组作为励磁绕组装载于转子。
(16)在上述车辆用旋转电机中,上述转子最好包括:第一转子磁极,其具有沿上述转子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爪;以及第二转子磁极,其与上述第一转子磁极相对配置,具有与上述第一转子磁极的上述多个爪夹着规定的空隙而分别相对的多个爪,上述励磁绕组最好安装在被上述第一转子磁极的多个爪和上述第二转子磁极的多个爪包围的空间部内。
(17)在上述车辆用旋转电机中,上述第一转子磁极的多个爪的内壁部和上述第二转子磁极的多个爪的内壁部最好分别构成为朝向上述爪的前端部而向转子的外周面侧倾斜,上述励磁绕组的山形卷绕部最好与利用上述爪的上述倾斜的内壁部形成的空间部对应配置。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在例如汽车产业领域中,特别是装载在汽车中的旋转电机的领域中。
符号说明
100…车辆用交流发电机;1…定子;2…转子;3…转子轴;4、5…支架;8…定子槽;9…定子铁心;10…定子绕组(电枢绕组);11、13…爪;12…第一转子磁极;14…第二转子磁极;15…励磁绕组;16…励磁绕组外部导体;17…集电环;18…电刷;19…刷握;20…压缩弹簧;21…引线导体;22…功率转换电路;23…励磁控制电路;24…带轮;24…传动构件;28m…山形卷绕部;2814…第十四层;2815…第十五层;2816…第十六层;2817…第十七层;2818…第十八层;2818a…绕线导体的末端部;2818b…下降导体部;2818c…第一下降导体部;2816a…第一连接导体部;2816c…第二下降导体部;2814a…第二连接导体部;x1…第一折曲位置;x2…第二折曲位置;x3…第三折曲位置;x4…第四折曲位置。

Claims (16)

1.一种绕组,该绕组为环状,在外周部具有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山形卷绕部,其特征在于,
该绕组包括:
第一下降导体部,其从位于所述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向所述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并从所述顶部沿所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构成所述山形卷绕部的多个绕线层中的规定的绕线层;
第一连接导体部,其从所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向所述绕组的轴向内侧折曲,在构成所述绕组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上沿所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配置该第一连接导体部;以及
第二下降导体部,其从所述第一连接导体部向所述绕组的所述轴向外侧折曲,并从所述规定的绕线层沿所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另一规定的绕线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降导体部、第一连接导体部和第二下降导体部的各自的折曲角度设定在15度~30度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降导体部、第一连接导体部和第二下降导体部的各自的折曲角度设定为相同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导体部在所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卷绕半周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下降导体部通过沿构成所述绕组的绕线导体配置的第二连接导体部与绕组的外部导体连接端子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导体部在所述绕组的外周部卷绕半周以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绕组的绕线导体、所述第一下降导体部、所述第一连接导体部、所述第二下降导体部、所述第二连接导体部和所述外部导体连接端子由以与所述绕线导体连续的方式从所述绕线导体延伸出的相同的导体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
至少将三个绕线层层叠而构成所述山形卷绕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山形卷绕部的多个绕线层中,位于上层的绕线层的卷绕数量形成为比位于下层的绕线层的卷绕数量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和所述第二下降导体部彼此夹着间隔地并列配置。
11.一种绕组的绕线方法,该绕组为环状,在外周部具有轴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山形的山形卷绕部,所述绕组的绕线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一下降导体部的工序,其中,所述第一下降导体部从位于所述山形卷绕部的顶部的绕线导体的末端部向所述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并从所述顶部沿所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构成所述山形卷绕部的多个绕线层中的规定的绕线层;
形成第一连接导体部的工序,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导体部从所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向所述绕组的轴向内侧折曲,且在构成所述绕组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上沿所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配置;以及
形成第二下降导体部的工序,其中,所述第二下降导体部从所述第一连接导体部向所述绕组的所述轴向外侧折曲,并从所述规定的绕线层沿所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下降至另一规定的绕线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绕组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山形卷绕部的侧表面将所述第一连接导体部卷绕半周以上。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绕组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一下降导体部和第二下降导体部分别在与构成所述绕组的绕线导体的延伸方向成15度至30度的范围内向所述绕组的轴向外侧折曲。
14.一种车辆用旋转电机,该车辆用旋转电机装载在车辆内,由内燃机驱动,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作为励磁绕组装载于转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包括:
第一转子磁极,其具有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爪;以及
第二转子磁极,其与所述第一转子磁极相对配置,具有与所述第一转子磁极的所述多个爪夹着规定的空隙而分别相对的多个爪,
所述励磁绕组安装在被所述第一转子磁极的多个爪和所述第二转子磁极的多个爪包围的空间部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子磁极的多个爪的内壁部和所述第二转子磁极的多个爪的内壁部分别构成为朝向所述爪的前端部而向转子的外周面侧倾斜,
所述励磁绕组的山形卷绕部与利用所述爪的所述倾斜的内壁部形成的空间部对应配置。
CN201180071514.0A 2011-09-01 2011-09-01 绕组、绕线方法和车辆用旋转电机 Active CN103597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9903 WO2013031004A1 (ja) 2011-09-01 2011-09-01 巻線、巻線方法、及び車両用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7715A CN103597715A (zh) 2014-02-19
CN103597715B true CN103597715B (zh) 2016-05-18

Family

ID=4775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514.0A Active CN103597715B (zh) 2011-09-01 2011-09-01 绕组、绕线方法和车辆用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64782B2 (zh)
EP (1) EP2752972B1 (zh)
JP (1) JP5744208B2 (zh)
CN (1) CN103597715B (zh)
WO (1) WO20130310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3978B (zh) * 2014-08-26 2018-10-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8405A (zh) * 2002-10-22 2005-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01416370A (zh) * 2006-03-31 2009-04-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多相位电机的定子以及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8386U (zh) * 1980-02-29 1981-09-30
JPS56128386A (en) 1980-03-07 1981-10-07 Iseki Agricult Mach Plant fiber collecting machine
US4988055A (en) * 1988-05-25 1991-01-29 Nippondenso Co., Ltd. Coil assembly for polygonal wire
JPH02194507A (ja) * 1989-01-23 1990-08-01 Kijima:Kk 小形電気巻線部品
DE4020112A1 (de) * 1990-06-23 1992-01-09 Bruker Analytische Messtechnik Magnetwicklung mit lagensprungkompensation
JP3156370B2 (ja) * 1992-06-22 2001-04-1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界磁巻線の絶縁処理方法
JP3715029B2 (ja) * 1996-05-13 2005-11-09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変圧器コイルの巻回方法
JP3206523B2 (ja) * 1997-10-27 2001-09-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数値制御装置を有する複合巻線機
JP4265317B2 (ja) * 2003-07-14 2009-05-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コイルボビンの巻線製造方法
US7202639B2 (en) 2005-04-26 2007-04-10 Remy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wear in the frictional components of an alternator
JP4396629B2 (ja) * 2005-12-26 2010-0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巻線方法及びコイ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8405A (zh) * 2002-10-22 2005-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转子
CN101416370A (zh) * 2006-03-31 2009-04-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多相位电机的定子以及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31004A1 (ja) 2013-03-07
EP2752972B1 (en) 2018-06-06
US9564782B2 (en) 2017-02-07
EP2752972A4 (en) 2016-08-24
CN103597715A (zh) 2014-02-19
JP5744208B2 (ja) 2015-07-08
EP2752972A1 (en) 2014-07-09
US20140091657A1 (en) 2014-04-03
JPWO2013031004A1 (ja) 201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3559B1 (en) Stator arrangement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3094999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定子用保持器、旋转电机及汽车
CN101416370B (zh) 用于多相位电机的定子以及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EP1766757B1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stator core with mini caps
JP3791471B2 (ja) セグメント順次接合ステータコイル型回転電機
CN103650295B (zh) 用于电动马达的柔性绕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79072B (zh)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及其绕组的制造方法
US20110025165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1378214A (zh) 电动马达
JP2004166316A (ja) セグメント導体接合型電機子及びこの電機子を備えた交流機
US20090200890A1 (en) Winding For An Axial Gap Electric Dynamo Machine
CN101895185A (zh) 电动机
CN101431268A (zh)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及其制造方法、汽车、车辆用旋转电机
US10170954B2 (en) Direct current motor
EP2597756A1 (en) Rotational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and rotational electric machine
JP5523318B2 (ja) 3相直流モータ
JP3922589B2 (ja) 車両用タンデム式回転電機
US20220320934A1 (en) System for hairpin windings in electric motors
CN101584104B (zh) 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直流电动机以及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绕组方法
CN101807840A (zh) 一种永磁直流有刷电机
EP2779380B1 (en) Commutator motor, winding connections and connecting method of the motor
US891496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distributed lap winding for polyphase systems
CN103597715B (zh) 绕组、绕线方法和车辆用旋转电机
CN102957223A (zh) 车用交流发电机
JP4625290B2 (ja)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