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7239B - 振动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7239B
CN103597239B CN201180066329.2A CN201180066329A CN103597239B CN 103597239 B CN103597239 B CN 103597239B CN 201180066329 A CN201180066329 A CN 201180066329A CN 103597239 B CN103597239 B CN 103597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vibration damping
shock absorber
fill
d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63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7239A (zh
Inventor
P·J·泰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stralia Co No 166970627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stralia Co No 166970627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stralia Co No 166970627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stralia Co No 166970627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AU2011/00013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1146959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597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7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7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7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振动缓冲装置(10)包括:第一部分(20),具有用于支承振动设备(140)的第一部分支承组件(25);第二部分(30),具有用于允许振动缓冲装置(10)通过支承设备(100)支承的第二部分支承组件(35);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位于第一和第二部分(20,30)之间,其中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构造成吸收从振动设备(140)的运行传递而来的振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振动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安装板状细长件,例如桩体、锚定构件、沉箱、和心轴的通常技术是使用振动机、例如打桩机或振动锤,振动机通过例如起重机或相似设备的支承设备支承。在打桩机的情况中,振动打桩机的一端例如通过连接到吊索的吊钩由起重机支承,而振动打桩机的另一端敲打桩材,从而使桩体进入到地面中。
通常,振动打桩机可以包括一组偏心块,例如凸轮,其以高速旋转来使振动打桩机振动。通过振动打桩机产生的振动力随后传递敲打到桩体的端部,从而使桩体进入到地面中。
在这样的振动设备的启动和停机阶段中,通常有相当大量的振动力通过吊索传递到例如起重机的支承设备上。在特殊情况中,传递到起重机的振动力可以导致一些故障。这可能包括吊臂故障,主要结构部件,例如销钉、滑轮、轨道齿轮和加速结构的过度磨损和破裂以及金属焊缝疲劳。因此,这些故障会大幅缩短机器的寿命。
虽然过去已经提出了一些减振装置,但这些装置通常使用弹性材料来吸收一部分振动力。然而,由于被施加到弹性材料的剪切应变,造成这些装置的这些组件的磨损。此外,根据所传递的振动力,弹性材料的减振性能不能根据操作条件改变。
因此,需要一种振动缓冲装置克服或至少缓解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至少提供有用的商业替代。
本说明书提到在先公开信息(或从其衍生的信息),或任何公知技术,不是,也不应该被作为承认或允许或任何形式的按摩室形成本说明书所涉及领域的公知常识组成部分的在先公开信息(或从其衍生的信息)或公知技术。
发明内容
在一个广泛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缓冲装置,包括:
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用于支承振动设备的第一部分支承组件;
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具有用于允许振动缓冲装置由支承设备支承的第二部分支承组件;
位于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其中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构造成吸收从振动设备的运行传递而来的振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种形式中,传递到第一部分的振动力使第一部分朝向第二部分位移,其中第一部分朝向第二部分的位移引起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压缩,从而至少部分地吸收振动力。
在另一种形式中,第一部分支承组件的一部分突出穿过第二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部分孔,第二支承组件的一部分突出穿过第一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部分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支承组件的伸出穿过第二部分孔的一部分是一个或多个第一部分支承臂,并且第二部分支承组件的突出穿过第一部分孔的一部分是一个或多个第二部分支承臂。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联接件联接到用于将振动设备附连到振动缓冲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部分支承臂。
在可选的形式中,第二部分联接件联接到用于将支承设备附连到振动缓冲装置一个或多个第二部分支承臂。
在另一个可选的形式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板并且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部分板,第一和第二部分板分别平行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分开。
可选地,第一部分板和第二部分板分别包括上部和下部刚性板。
在一个形式中,第一部分板和第二部分板分别包括嵌入式刚性板。
在另一个形式中,第一部分板和第二部分板的至少一个基本上是用聚合物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聚合物材料是聚乙烯。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包括用于从流体源接收流体的入口和用于排除流体的出口。
在可选的形式中,振动缓冲装置包括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连通的流体控制系统,其中流体控制系统构造成控制液体流向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或流出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的至少一个。
在另一个可选形式中,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排出的流体输送到以下的至少一个:
流体源;和
排出组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振动缓冲装置包括位移反馈组件,可操作连接到流体控制系统,用于检测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位移,其中流体控制系统在位移反馈组件检测到位移时被启动。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位移反馈系统检测到第二部分朝向第一部分位移的情况下,流体控制系统向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供给流体。
可选的,在位移反馈组件检测到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位移的情况下,流体控制装置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排出流体。
可选的,位移反馈组件包括:
臂构件,其在第一端可操作地联接到第二部分;
第一校平仪,其可操作联接到臂构件的第二端和流体源,其中当第二部分朝向第一部分位移时,第一校平仪通过臂构件致动,其中第一校平仪的致动引发流体控制系统向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供给流体;以及
第二校平仪,其可操作联接到臂构件的第二端和流体源,其中当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位移时,第二校平仪通过臂构件致动,其中第二校平仪的致动引发流体控制系统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排出流体。
在一个形式中,流体控制系统包括定向控制阀单元,该定向控制阀单元包括:
与第一校平仪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口;
与第二校平仪流体连通的第二端口;
与流体源流体连通的第三端口;
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流体连通的第四端口;以及
第五端口,该第五端口为以下之一:
与排出组件流体连通;和
通过单向阀与流体源流体连通。
在另一种形式中:
在第一端口通过第一校平仪的致动而致动的情况下,第三和第四端口通过定向控制阀单元致动以允许流体从流体源供给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并且
在第二端口通过第二校平仪的致动而致动的情况下,第四和第五端口通过定向控制阀单元致动以允许流体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排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源是加压气体源,其中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可用加压气体充气。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压气体源是压缩空气源。
在可选的形式中,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是气囊。
在另一个可选的形式中,每个气囊包括滚动瓣(rolling-lobe)和活塞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体源是液压流体源。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振动缓冲装置包括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其中第一流体连通线和第二流体连通线以不同的流速从流体源向可填充流体减振器的相应部分供给流体。
在可选的形式中,振动缓冲装置包括可操作连接到压缩机的马达,其中压缩机可操作连接到流体源。
在另一个可选形式中,振动缓冲装置包括可操作连接到马达的接收单元,其中接收单元响应于远程控制单元以控制马达的运行。
可选地,第一部分包括朝向第二部分延伸的第一壁,并且第二部分包括朝向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二壁,其中当振动力被振动缓冲装置部分地吸收时,第一和第二壁相对彼此进行伸缩运动。
其他实施方式通过示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示例实施方式应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至少一个优选但非限制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变得明显,其仅以实施例的方式给出,。
图1表示的是示例振动缓冲装置的剖视平面图;
图2表示的是图1的振动缓冲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3表示的是支承图1的振动缓冲装置的起重机的实例的侧视图,振动缓冲装置支承振动打桩机;
图4表示的是振动缓冲装置的另一实例的侧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分板朝向彼此位移;
图5表示的是在平衡位置的振动缓冲装置的另一实例的侧视图;
图6表示的是图4的振动缓冲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分彼此远离位移;
图7表示的是用于振动缓冲装置的管道布置的流程图;
图8表示的是用于振动缓冲装置的替代管道布置的流程图;
图9表示的是另一个示例振动缓冲装置的剖视平面图;
图10表示的是振动缓冲装置的另一实例的正视图;
图11表示的是图10的振动缓冲装置的侧视图;
图12A表示的是图10的振动缓冲装置的第二部分的正视图;
图12B表示的是图12A的第二部分侧视图;
图12C表示的是图12A的第二部分的正视分解图;
图12D表示的是图12A的第二部分的侧视分解图;
图13A表示的是图10的振动缓冲装置的第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13B表示的是图13A的第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3C表示的是图13A的第一部分的正视分解视图;
图13D表示的是图13A的第一部分的侧视分解图;
图14表示的是图10的振动缓冲装置的第二部分板的平面图;
图15表示的是图10的振动缓冲装置的第一部分板的平面图;以及
图16表示的是包括外壳的振动缓冲装置的另一实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仅以实施例的方式给出的以下模式被描述以提供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主题更精确的理解。在附图中,纳入示例实施方式的描述特征,相似附图标记用于标记整个附图的相似部分。
参照图1,其示出的是振动缓冲装置10的实例。振动缓冲装置10包括第一部分20、第二部分30和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第一部分20包括用于支承振动设备140(见图3)的第一部分支承组件25。第二部分30包括用于使振动缓冲装置10由支承设备100支承(见图3)的第二部分支承组件35。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位于第一部分20和第二部分30之间。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构造为吸收从振动设备的运行传递而来的振动力的至少一部分。
有利地,振动缓冲装置10通过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的压缩中断并减弱振动力。这种构造在振动设备140运行的启动和停机阶段是特别有作用的,其中低频率振动力占到传递到支承设备100处的振动力的重要比例。此外,在振动设备140运行的启动和停机阶段传递到支承设备100的振动力一般显著大于在常规操作期间。因此,使用振动缓冲装置10在这些阶段期间降低支承设备100的强烈振动。
如图3所示,支承振动缓冲装置10的支承设备100可以是起重机100的形式提供。然而,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支承设备支承振动缓冲装置10,例如挖掘机或其他类型的起重机械。连接到第一部分支承组件25的振动设备140可以是振动打桩机的形式提供。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振动设备140,例如振动锤140或相似设备。
在使用中,当向下的作用力通过下吊索130施加到第一部分支承组件25时,将第一和第二部分20、30朝向彼此推压。当第一和第二部分20、30推压到一起,第一和第二部分朝向彼此位移,从而引起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压缩并且至少部分吸收振动力。通过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部分地吸收的推进力降低了通过上吊索120传递到支承设备100的振动力。
更具体参照图1,第一部分2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板21,而第二部分30可以包括第二部分板31。第一部分板21包括位于其中心位置的第一部分孔65。第二部分板31包括关于其径向定位的多个第二部分孔60。
第一部分支承组件25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部分支承臂50,第一部分支承臂50连接到第一部分20并且从其向下延伸。第一部分支承臂50绕第一部分孔径向定位并且空间上分布均匀。每个第一部分支承臂50的一部分突出穿过设置在第二部分板21中的第二部分孔60中的相应一个。每个第二部分孔60可以包括在其内表面上的基本无摩擦衬套37,例如聚四氟乙烯插入物,用以降低第一部分支承臂50和第二部分板31之间在运行期间的摩擦。
第一部分支承臂50的伸出部分连接到止挡件70,止挡件70抵靠第二部分板31下侧搁置,以限制由于第一部分支承臂50从第二部分板31撤出而使第二部分30和第一部分20分开。止挡件70可通过联接件可拆卸连接到第一部分支承臂50。例如,每个第一部分支承臂50可以包括螺纹以使螺纹件联接其上。止挡件可以是可拆卸固定到第二部分板31下方的联接板70。可替换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支承臂50可以永久固定到止挡件70上。
第一部分支承组件25包括第一部分联接件26,第一部分联接件26用于将下吊索130连接到第一部分支承组件25。特别是,第一部分联接件26设置为能够从止挡件70延伸的凸耳或孔眼的形式。
第二支承组件35包括位于第二部分板31中心并且从其基本上垂直延伸的第二支承臂55。尽管第二部分支承臂35所示出于清晰的目的,在图1中具有梁状轮廓,但第二部分支承臂55可以具有锥形轮廓,其中加宽区域设置成与第二部分板31接触,并且随着其远离第二部分板31延伸而渐缩。
第二部分支承臂55的一部分突出穿过位于第一部分板20中心的第一部分孔65。第二支承组件35包括第二部分联接件80,第二部分联接件80用于将上吊索120联接到第二部分支承组件35。第二部分联接件80设置为从第二部分支承臂55伸出的凸耳或孔眼的形式。
虽然表示在图1至6中的振动缓冲装置10包括从第二部分板31向上突出的单个第二部分支承臂55,但在另一个变化形式中,多个第二部分支承臂55可以从第二部分板31向上突出并且突出穿过第一部分板21,类似于用于第一部分支承臂50的结构但是以相反的布置。第一部分孔25可以包括在其内表面的基本无摩擦衬套67,例如特氟纶插入物,用以减少第二部分支承臂55和第一部分板21在运行期间的摩擦。
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支承臂50围绕第一部分板21均匀并且径向分布,并且第二部分支承臂55位于第二部分板31的中心。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支承臂50位于在第一部分板21和第二部分板31之间延伸的相邻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a、40b、40c、40d之间。
参照图7,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与流体源710流体连通,从而可以用流体至少部分供给和至少部分填充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70。振动缓冲装置包括流体控制系统740,其可以控制流体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流入和流出。
流体源710优选为气体源,例如加压气体源,其中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可使用加压气体充气。加压流体源可以设置为加压流体储存器的形式,例如加压空气罐,其可以支承在装置10上,诸如在第一部分20的上表面上。
流体源710可以与压缩机760流体连通,当流体分配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时,以重新供给流体到流体源710。压缩机可操作连接到马达761,例如柴油马达。流体源710、压缩机760和/或马达761可以支承在振动缓冲装置10上。由于所述装置10仅可以在空气压力下运行,所述装置在电气系统可能危险的区域中是安全的。此外,排出的空气有利于环境。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流体,例如液压流体,但发现气体对于特殊的应用是有利的,特别是由于相对较轻质量的气体。
振动缓冲装置10可以包括位移反馈组件730,该位移反馈组件730用于检测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之间的位移并用于保持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的分离为特别的定义间距。定义间距一般可以定义为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的优选行程。
位移反馈组件730可操作连接到流体源710,以从流体源710可选择地供给流体,从而在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远离彼此位移的情况下保持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之间的分离。位移反馈组件730也可以可操作连接到排出组件720,其中如果位移反馈组件730检测到第二部分板31已远离第一部分板21位移,则致动排出组件720以使流体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排出。
参照图4至6,示出了装置10可在其间位移的多个位置。
具体地,图5表示的是装置10在均衡位置,其中施加在第一和第二部分支承组件25、35上的力由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中的压力所施加的力来平衡。
图4表示的是施加到第一和第二部分支承组件25、35上的力大于由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施加的压力的情况。在这个位置,所述装置在压缩位置。位移反馈组件730通过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朝向彼此的位移检测到这种力的不平衡,并且致动流体源以至少部分填充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以使装置回到如图5所示的均衡位置。
图6表示的是施加到第一和第二部分支承组件25、35上的力小于通过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施加的压力的情况。在这个位置,所述装置处于膨胀位置。位移反馈组件730通过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彼此远离的位移检测到这种力的不平衡,并且致动排出组件从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排出流体,以使装置10回到如图5所示的均衡位置。
位移反馈组件730可以使用多种结构构成。参照图4至6,通过示例示出用于位移反馈组件730的具体机械布置,包括臂构件410、第一校平仪420和第二校平仪430。
臂构件410可操作地在第一端联接到第二部分板31。第一校平仪420可操作联接到臂构件410的第二端和流体源710,其中当如图4所示第二部分30朝向第一部分20位移时,第一校平仪通过臂构件410的位移致动。第一校平仪420的致动引起从流体源710供给流体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从而使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回到如图5所示的它们之间的预定间距。
第二校平仪430可操作联接到臂构件410的第二端和流体源710,其中当如图6所示第二部分30远离第一部分板21位移时,第二校平仪430通过臂构件410的位移致动。第二校平仪430的致动引起流体通过排出组件720从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排出,从而使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回到如图5所示的它们之间的预定间距。
参照图7,位移反馈组件730可以可操作连接到流体控制系统740。流体控制系统可以设置为定向控制阀单元740的形式。定向控制阀单元740包括多个端口746。具体地,定向控制阀单元740包括与第一校平仪420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口741、与第二校平仪430流体连通的第二端口742、与流体源710流体连通第三端口743、与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流体连通的第四端口744、与排出组件720流体连通的第五端口745。第五端口745可以是简单的排出孔。
定向控制阀单元740构造成基于第一420和第二校平仪430是否致动允许流体从流体源710供给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或从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通过排出组件720排出流体。定向控制阀单元740包括与相应端口746关联的多个控制元件,多个控制元件检测向相应端口供给流体,其中致动在相应的端口746处的控制元件747之一致使打开和/或关闭在定向控制阀单元740的一个或多个端口746处的一个或多个阀。
如果控制元件747在第一端口741通过由第一水平仪420的致动经由流体源致动,则定向控制阀单元740致动在第三和第四端口743、744处的阀,允许流体从流体源710供给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
或者,如果控制元件747在第二端口742通过由第二水平仪430的致动经由流体源致动,则定向控制阀单元740致动在第四和第五端口744、745处的阀,允许流体从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通过排出组件720排出。
如图7通过双箭头所示,定向控制阀单元740和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之间的流体输送线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双向流体输送线。这样,流体可以从流体源710使用相同的流体输送线经由定向控制阀单元740输送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相同的流体输送线用于经由定向控制阀单元740从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排出流体到排出孔720,。
应理解上述位移反馈组件730是机械式结构,其由于施加在装置上振动力的类型而有利。而上述位移反馈组件730基于机械式结构来检测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之间的位移,也可以使用其他结构。
具体地,可使用一个或多个电传感器(未示出),例如激光或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第一部分板21朝向或远离第二部分板31的位移。可使用一个或多个电子传感器作为到机电定向控制阀的输入,其中根据来自一个或多个电子传感器的指示第一部分板21朝向或远离第二部分板31的位移相对于位移阈值的电输入,通过机电定向控制阀致动流体供给或流体排出。也可能有用于位移反馈组件730的其他结构。
参照图4-6,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振动力减振器40可以设置为例如气囊的充气式减振器的形式,特别是卡车悬挂气囊,其使用滚动瓣和活塞结构45。当流体供给到气囊40时,气囊40大致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部分20、30延伸,如图5并且特别是图6所示,促使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分开。
当流体从气囊40中排出时,气囊40允许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朝向彼此移动,如图4所示。在一种方式中,第二部分板31包括从第二部分板31向上伸出的多个支腿。当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基本上是空的并且不能支承第一部分20时,支腿将第一部分板21支承在第二部分板31之上特定距离处。特别是,当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基本上是空的时候,第一部分板21的下表面抵靠每个支腿的足部搁置。应理解可以使用相反结构,其中支腿从第一部分板21向下伸出,并且当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基本上是空的并且不能支承第一部分板21时,抵靠第二部分板31的上表面搁置。
在图8所示一个可选实施例800中,从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排出的流体可以排入与排出组件720流体连通的容纳箱810。容纳箱810与流体源710流体连通,在容纳箱810,流体通过输送这些排出流体回到用于供给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的流体源710中再循环。
容纳箱810包括一对单向阀以限制流体从流体源710流入和流出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当需要时,容纳箱810可以对流入容纳箱810的流体加压,然后输送加压流体回到流体源710,用于重新供给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这个可选实施例800因此减少流体排出到外部环境。如果环境的温度降低,流体源710可能需要用更多的流体加满以随后向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充分提供足够量的流体压力。如果环境温度升高,系统810中流体压力可能增加,其中排出阀(未示出)可以自动致动以从容纳箱、流体源710、或排出组件720排出流体。
装置10可以包括如图16所示的外壳1200。外壳可以限制外部对象,例如置于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之间的使用者附加物。在一种形式中,外壳1200可围绕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的至少一部分。
更具体地参照图16,第一部分板21包括第一壁1210,第一壁1210从第一部分板21的边缘朝向第二部分板31正交延伸。相似地,第二部分板31包括第二壁1220,第二壁1220从第二部分板31的边缘朝向第一部分板21正交延伸。第一和第二壁1210、1220以重叠结构布置,从而当第一和第二部分20、30在使用中产生位移时,在第一和第二壁1210、1220之间产生伸缩运动。壁可以由和第一和第二板21、31相同材料制成,例如聚乙烯。外壳可以包括位于第一部分20上方的空腔1230,该空腔可以容纳振动缓冲装置的各个部件,例如流体源710、压缩机760和马达761。
在替代中,外壳可以设置为挡板的形式,特别是折叠式挡板,其在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的边缘之间延伸以围绕装置10的侧边。
在优选的形式中,当致动来供给流体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时,通过流体源710提供基本上恒定的流体压力。选择性控制阀可以设置在流体源710上,以选择性调节和控制供给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的流体。在一种形式中,流体源710设置为90psi到110psi的压力范围之间,并且更优选为100psi。当流体提供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时,流体源710以恒定压力增加在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中提供流体的量,直到位移反馈组件检测到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之间的位移符合要求为止。
如图2、7和8所示,可以使用四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在一种变化中,可以为至少一些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提供不同流体流速以吸收振动力的变化频率分量。特别是,对角成对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如40a和40d是第一对角对,40b和40c是第二对角对)中的每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可以用相同的流体流速供给,但流体流速在成对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之间不同。如图7和8所示,两条流体输送线791、792可以对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供给流体和从其接收流体。每条流体输送线791、792输送流体到相应一对对角定位的可填充流体减振器,但每条流体输送线以不同流速输送流体。例如,如图2所示流体输送线791可以相对于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a和40d供给和接收流体,并且如图2所示流体输送线792可以相对于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b和40c供给和接收流体。流体输送线791和792可以是不同尺寸,以使在各流体输送线791,792之间存在不同的流速。进入和流出可填充流体减振器的不同流体流速导致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可以以不同速率至少部分填充或清空,从而使振动力的变化频率分量被吸收。
在另一个变化中,振动缓冲装置1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机械减振器。具体地,参照图9,一个或多个机械减振器90可以设置为在第一和第二板21、31之间延伸的减震器的形式。附加地或替代地,一个或多个机械减振器90可以设置为在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之间延伸的重型弹簧的形式。
在另一个变化形式中,流体源710可以设置为支承设备100的压缩机的形式。特别是,一些支承设备100,例如起重机和挖掘机包括液压压缩机,该液压压缩机可以流体连接到装置10以至少部分填充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
在又一的变化形式中,振动缓冲装置10可以集成在振动设备140内。在这种结构中,振动缓冲装置10与振动设备140成为一体,从而降低对两个分开设备的需求。
在又一变化形式中,虽然第一和第二部分20、30可以由钢制成,但也可使用聚合材料以减轻装置10。特别是,聚合材料可以具有低摩擦系数,例如聚特氟纶。不仅使装置较轻,还有利的是由于制成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材料的低摩擦系数,不需要基本上无摩擦插入物用于降低第一和第二支承臂50、55与第二和第一部分板21、31之间的摩擦。
在另一个变化形式中,振动缓冲装置10可以使用液体而不是气体来运行,液体例如液压流体。前述实施方式的气囊可以替换为与例如脉冲液压储能器的液压储能器流体连通的多个液压减振器。
如图4、5和6所示,第二部分板31的下侧表面可以包括从其中心点径向伸出的多个肋39。各肋在第二部分板31的下侧表面形成对角线结构。肋39可以提供用于第二部分板31的额外结构支承。
参照图10和11,所示振动缓冲装置10的另一个实施例。出于清晰的目的,位移反馈组件730没有在图中示出,尽管如此,可以理解位移反馈组件730如前所述并且相对于图4至6所示可以连接到振动缓冲装置10。
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由聚合物制成。具体地,聚合物是超高密度聚乙烯。第一部分20包括通常由钢或相似刚性材料制成的上部和下部刚性板1040A,1040B以提供额外的强度。第一部分板21的聚合物材料夹在上部和下部刚性板1040A、1040B之间。
相似地,第二部分板30包括上部和下部刚性板1040C、1040D。第二部分30包括通常由钢或相似材料制成的上部和下部刚性板1040C、1040D以提供额外的强度。聚合物第二部分板31夹在上部和下部刚性板1040C、1040D之间。
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部分20、30不包括焊接接头,而是包括一些键合结构以在较大负载下时减少焊接构件的失效。
具体地,参照图12C和12D的分解视图,第二部分30包括在第二部分联接结构85和第二部分板31之间延伸的多个第二部分支承臂50,第二部分联接结构85用于附连到重机或相似设备。每个第二部分支承臂50包括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三角升降板1035置于第二部分支承臂50的第一端之间,并且升降板销1030容纳穿过臂50的相应第一孔51。第二部分支承臂50的第二端突出穿过第二部分板31中的相应孔,其中销1010位于第一孔52内以防止第二部分支承臂50从其脱出。第一孔52升降眼孔80联接到三角升降板1035的孔1037。到起重机的联接结构允许正交于第二部分支承臂50的纵向轴线的第一和第二平面内的旋转运动。
相似地,参照图13C和13D的分解视图,第一部分21包括在第一部分联接销25和第一部分板21之间延伸的多个第一部分支承臂55,第一部分联接销25用于附连到振动设备。每个第一部分支承臂55包括第一孔56和第二孔57。第一部分联接销25的每端26容纳穿过第一部分支承臂的相应第二孔57。第一部分支承臂55的第一端突出穿过第一部分板21中的相应孔,其中销1010位于第一孔52内以防止第二部分支承臂50从其脱出。
如图14所示,第二部分板31包括孔1080、1085。当第一和第二部分20、30之间产生位移时,孔1080用于允许第一部分支承臂穿过第二部分板31。孔1085用于通过键合固定第二部分支承臂。孔1081、1086用于固定相应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的下侧。
相似地,如图15所示,第一部分板21包括孔1090、1095。当第一和第二部分20、30之间产生位移时,孔1090用于允许第二部分支承臂穿过第一部分板21。孔1095用于通过键合固定第一部分支承臂。孔1097用于固定相应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的下侧。
在另一个变化形式中,振动缓冲装置10可以包括电连接到加热源715的电池电源716。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该变化会影响振动缓冲装置10的管路结构内的压力,加热源715可以被选择性地启动以加热流体源710。振动缓冲装置10可以包括温度计以测量环境温度,其中如果温度低于与阈值温度,则启动加热源715。
在另一个变化中,振动缓冲装置10包括远程控制单元763和接收单元762。接收单元762可操作连接到马达761。远程控制单元763可以通过使用者操作从而控制振动缓冲装置10的运行。在一种形式中,远程控制单元763包括界面以启动马达761,其中所述远程控制单元763产生和发出指示启动指令的无线信号。接收单元762接收指示启动指令的无线信号,并且作出响应以启动马达761。马达761的启动从而启动压缩机760,从而启动流体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的供给。远程控制单元763还可以包括界面以停用马达761,其中远程控制单元763产生和发出指示停止指令的无线信号。接收单元762接收指示停止指令的无线信号,并且作出响应以停止马达761,从而停止压缩机760和流体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的供给。流体控制系统740还可以响应于由接收单元762接收的停止信号,排出包含在可填充流体减振器40中的流体。
在另一种变化中,例如钢板的刚性板1099可以嵌入到第一和第二部分板21、31的聚合物板中。嵌入式钢板1099可以在聚合物板21、31的制造过程期间嵌入。嵌入式钢板可以具有在嵌入到板之前在其中切割的孔,其中孔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板的孔。
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一些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

Claims (26)

1.一种振动缓冲装置,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构造成支承振动机械的第一部分支承组件;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构造成允许所述振动缓冲装置由支承设备悬挂的第二部分支承组件;
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与流体源流体连通、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并用于吸收从所述振动机械的运行传递而来的振动力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振动力使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位移;
位移反馈组件,所述位移反馈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位移;以及
流体控制系统,所述流体控制系统操作地连接到所述位移反馈组件并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流体连通,其中所述位移反馈组件致动所述流体控制系统,以响应于检测到位移来控制流体流入或流出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
其中,在所述位移反馈组件检测到所述第二部分由于振动力而远离所述第一部分位移时,所述流体控制系统控制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的流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支承组件的一部分突出穿过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部分孔,并且所述第二支承组件的一部分突出穿过所述第一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部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支承组件的突出穿过所述第二部分孔的一部分是一个或多个第一部分支承臂,且所述第二部分支承组件的突出穿过所述第一部分孔的一部分是一个或多个第二部分支承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联接件联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部分支承臂,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部分支承臂用于将所述振动机械联接到所述振动缓冲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联接件联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部分支承臂,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部分支承臂用于将所述支承设备联接到振动缓冲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部分板,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部分板,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板分别平行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并且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板和所述第二部分板分别包括上部和下部刚性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板和所述第二部分板分别包括嵌入式刚性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板和所述第二部分板中的至少一个是用聚合物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是聚乙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排出的流体输送到以下的至少一个:
流体源;以及
排出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位移反馈组件检测到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移时,所述流体控制系统控制向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的供给流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反馈组件包括:
臂构件,所述臂构件在第一端可操作联接到所述第二部分;
第一校平仪,所述第一校平仪可操作联接到所述臂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流体源,其中当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一部分位移时,所述第一校平仪通过所述臂构件致动,其中所述第一校平仪的致动使所述流体控制系统控制向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的供给流体;以及
第二校平仪,所述第二校平仪可操作联接到所述臂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流体源,其中当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位移时,所述第二校平仪通过所述臂构件致动,其中所述第二校平仪的致动使所述流体控制系统控制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的流体排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系统包括定向控制阀单元,所述定向控制阀单元包括:
与所述第一校平仪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口;
与所述第二校平仪流体连通的第二端口;
与所述流体源流体连通的第三端口;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流体连通的第四端口;以及
第五端口,所述第五端口为以下两者之一:
与所述排出组件流体连通;和
经由单向阀与所述流体源流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校平仪的致动而致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和第四端口通过所述定向控制阀单元致动以允许流体从所述流体源供给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以及
在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校平仪的致动而致动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和第五端口通过所述定向控制阀单元致动以允许流体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排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源是加压气体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气体源是压缩空气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是气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气囊包括滚动瓣和活塞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源是液压流体源。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缓冲装置包括多个可填充流体减振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中的至少一些以不同的流速用流体填充。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填充流体减振器中的至少一些以不同的流速排出流体。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缓冲装置包括操作地连接到压缩机的马达,其中所述压缩机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流体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缓冲装置包括操作地连接到所述马达的接收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响应于远程控制单元以控制所述马达的运行。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第二部分延伸的第一壁,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二壁,其中当振动力被所述振动缓冲装置部分地吸收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壁相对彼此进行伸缩运动。
CN201180066329.2A 2011-02-09 2011-02-09 振动缓冲装置 Active CN103597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AU2011/000133 WO2011146959A1 (en) 2010-05-28 2011-02-09 Vibration dampen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7239A CN103597239A (zh) 2014-02-19
CN103597239B true CN103597239B (zh) 2016-05-25

Family

ID=49152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6329.2A Active CN103597239B (zh) 2011-02-09 2011-02-09 振动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97239B (zh)
CA (1) CA2825829C (zh)
NZ (1) NZ613793A (zh)
RU (1) RU2579860C2 (zh)
SG (1) SG1925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13871B1 (nl) * 2014-06-10 2016-05-03 Cape Holland Holding B V Tril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in een ondergrond brengen van een funderingselement.
CN104454754B (zh) * 2014-12-10 2017-09-29 南京工程学院 薄膜式液压激振器
CN104480936B (zh) * 2014-12-10 2017-05-03 南京工程学院 薄膜式液压激振器沉拔桩机
US20170165823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Caterpillar Inc. Damping system for a hydraulic hammer
CN106152456B (zh) * 2016-08-17 2022-03-01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US11548661B2 (en) 2020-04-03 2023-01-10 Goodri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servicing of shock strut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6441A (ja) * 1993-06-08 1994-12-20 Chiyouwa Kogyo Kk 船体を用いた打込杭の打設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DE4447156A1 (de) * 1994-12-29 1996-07-11 Georg Koehler Dämpfungseinheit für Vibrationsbären
JPH10296188A (ja) * 1997-04-30 1998-11-10 Chowa Kogyo Kk 給電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CN1215002C (zh) * 2001-09-20 2005-08-1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生产粉尘体的方法
CN1221374C (zh) * 2003-08-22 2005-10-05 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反应共挤法制备阶跃型塑料光纤的方法
CN201434038Y (zh) * 2009-06-10 2010-03-31 无锡锡南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空气弹簧装置
CN101856961A (zh) * 2009-04-09 2010-10-13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双空气弹簧配置的行车高度水平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043261A1 (ru) * 1982-01-08 1983-09-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 и дорож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гашени колебаний преимущественно вибромеханизма дл извлечени свай
JP2686295B2 (ja) * 1988-12-07 1997-12-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振動杭打機の緩衝装置
JP2791718B2 (ja) * 1991-02-08 1998-08-27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装置
EP0767320B1 (en) * 1995-10-04 2004-01-21 Ebara Corporation Vibration damping apparatus
DE19622677C2 (de) * 1996-06-05 1998-12-24 Daimler Benz Ag Fahrzeug mit niveaugeregeltem Federungssystem
JPH11123919A (ja) * 1997-10-22 1999-05-11 Hino Motors Ltd 独立懸架式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車の車高調整装置
JP3127156B1 (ja) * 1999-07-23 2001-01-22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構造材および複合構造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6441A (ja) * 1993-06-08 1994-12-20 Chiyouwa Kogyo Kk 船体を用いた打込杭の打設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DE4447156A1 (de) * 1994-12-29 1996-07-11 Georg Koehler Dämpfungseinheit für Vibrationsbären
JPH10296188A (ja) * 1997-04-30 1998-11-10 Chowa Kogyo Kk 給電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CN1215002C (zh) * 2001-09-20 2005-08-17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生产粉尘体的方法
CN1221374C (zh) * 2003-08-22 2005-10-05 四川汇源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反应共挤法制备阶跃型塑料光纤的方法
CN101856961A (zh) * 2009-04-09 2010-10-13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双空气弹簧配置的行车高度水平控制
CN201434038Y (zh) * 2009-06-10 2010-03-31 无锡锡南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空气弹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25829A1 (en) 2011-12-01
SG192591A1 (en) 2013-09-30
CN103597239A (zh) 2014-02-19
NZ613793A (en) 2015-05-29
CA2825829C (en) 2018-08-21
RU2013136982A (ru) 2015-04-10
RU2579860C2 (ru) 2016-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7239B (zh) 振动缓冲装置
CN103946560B (zh) 气缸、尤其是高压气缸
CN105473353B (zh) 具有悬挂系统的车辆座椅或车辆驾驶室及多用途车辆
CN103183268B (zh) 绳索张力调整装置及绳索张力调整系统
ITUD20100012A1 (it) Dispositivo per il controllo attivo delle vibrazioni di un braccio articolato per il pompaggio di calcestruzzo
CN101225845A (zh) 用于液压系统的能量回收与再利用方法
CN102852869A (zh) 配重拆装装置用液压回路
CN105235552B (zh) 车辆悬挂系统以及悬挂安装车辆部件的方法
CN105593438A (zh) 用于通过平衡保护来降低动臂跳动的液压系统及方法
CN101500761A (zh) 非压缩性流体驱动的压力冲击装置
CN109195900A (zh) 可移动直列式升沉补偿器
AU2010351124A1 (en) Arrangement for providing a pulsing compressive force
CN104865056A (zh) 一种大流量安全阀试验装置
JP2018080003A (ja) 建設機械のバックストップ装置
CN102607865A (zh) 一种机车车辆碰撞实验用气囊推动装置
EP3152445A1 (en) Hydraulic cylinder
CN103663208B (zh) 强夯机及其防后倾装置、防后倾系统
CN208633111U (zh) 一种振动锤施打钢管桩定位装置
EP2673528B1 (en) Vibration dampening device
CN105735650A (zh) 混凝土泵送设备和混凝土泵车的臂架末端减振方法
CN105064427B (zh) 一种海上风机及其调平装置
CN210064832U (zh) 液压自适应滚轮罐耳
CN104005329B (zh) 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
CN102121484A (zh) 一种大推力可变负载的对顶油缸装置
CN204080609U (zh) 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970627 HOLDINGS LIMITE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GA SHOCK PTY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9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11

Address after: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Applicant after: Australian Company Number 166 970627 Holdings Limited

Address befor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Applicant before: NEGA-SHOCK PTY LIMITE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