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2153B -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Ⅱ)离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Ⅱ)离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2153B
CN103592153B CN201310565070.7A CN201310565070A CN103592153B CN 103592153 B CN103592153 B CN 103592153B CN 201310565070 A CN201310565070 A CN 201310565070A CN 103592153 B CN103592153 B CN 1035921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free state
silane
solution
diffusion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50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2153A (zh
Inventor
范洪涛
阎峰
孙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5650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92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92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2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2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2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Ⅱ)离子的方法,涉及一种金属离子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1)一种能够渗透被监测物质的扩散膜;(2)在膜的内侧含有对游离态Pb(II)离子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Pb(II)离子印迹材料。在一定时间内,利用待测体系中游离态Pb(II)离子在扩散膜的扩散作用,使游离态Pb(II)离子进入到扩散膜的内侧;进入到扩散膜的内侧的游离态Pb(II)离子,立即被Pb(II)离子印迹材料所结合,从而在扩散膜内外形成一个恒定的扩散梯度,扩散膜内侧Pb(II)离子印迹材料所累积的量与待测体系游离态Pb(II)离子的浓度和采集时间呈线性关系,从而达到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II)离子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Ⅱ)离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离子的环境监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可影响神经、造血、消化、泌尿、心血管、生殖、骨骼等各类器官,主要的靶器官是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损伤认知功能、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等脑功能,严重者造成痴呆。对于儿童,学术界已经确认,只要血铅水平超过0.1mg/L,不管有没有临床症状、体征,都可以确诊为儿童铅中毒,铅中毒会导致智力下降,出现学习障碍。
人体中的铅主要来源食物和生存的环境,自然环境中铅水平的高低,与人体中的铅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目前国家标准的方法是通过测量环境中铅的总量来评价环境中铅水平的高低。然而,铅在不同介质环境中以不同物理化学形态存在,而铅存在的形态对铅的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效应的影响往往比总浓度更为重要。有关研究证明,铅形态决定其生物吸收和生物毒性,采用铅的总浓度作为其毒性效应和允许浓度的评价标准往往会高估其毒害效应。因此环境介质中铅的研究重点已从总量测定转移至形态分析。周所周知,游离态铅与铅的毒性效应有直接的相关性,自然环境中游离态的铅浓度越高,其对动植物的毒性效应就越大,建立游离态Pb()离子的监测技术极为重要。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分析监测的水平。与常规分析不同,环境分析对样品的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目前尚未建立起对游离态重金属准确采集和监测的技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准确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新方法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环境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待测体系中游离态Pb(II)离子在扩散膜的扩散作用,使游离态Pb(II)离子进入到扩散膜的内侧;进入到扩散膜的内侧的游离态Pb(II)离子,从而在扩散膜内外形成一个恒定的扩散梯度,从而达到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II)离子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一种能够对游离态Pb()有特异性结合的Pb()离子印迹材料;能够使游离态Pb()离子渗透的具有一定孔径的扩散膜;对游离态Pb()离子有特异性结合的Pb()离子印迹材料与被测环境体系被扩散膜分开;在环境体系中放置一定时间;对游离态Pb()有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包括:含有伯氨基的硅烷和乙醛酸或丙酮酸或2-吡啶甲醛或2-噻吩甲醛按摩尔比1:1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具有一定粒度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其扩散膜包括醋酸纤维素膜、硝酸纤维素膜、混合纤维素膜、聚醚砜膜、聚砜膜、亲水偏氟膜、尼龙膜、氧化铝膜;其环境体系包括天然淡水、天然矿化水、污水、饮用水、回用水、生物体内水、沉积物、土壤。
所述的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方法,所述采用水热方式为120℃加热24 h,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
所述的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方法,所述扩散膜孔径小于等于0.22 μm。
所述的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方法,所述放置时间为从1小时到1年。
所述的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方法,所述对游离态Pb()有特异性结合的Pb()离子印迹材料的用量,为每个装置1-300 mg。
所述的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方法,所述伯氨基的硅烷包括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N-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
所述的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离子的方法,所述游离态Pb()有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印迹材料的粒度范围,在1 -100 μm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装置示意图:1-保护膜;2-扩散膜;3-对游离态Pb(II)离子有特异性结合的Pb(II)离子印迹材;4-塑料或聚四氟乙烯支撑体;5-塑料或聚四氟乙烯支撑体。
本发明通过惰性的扩散膜控制Pb()的交换过程,并利用装置内对游离态Pb()离子具有特异性结合和富集作用的Pb()离子印迹材料实现的单向扩散,从而实现对游离态Pb()离子的定量采集。以Fick’s第一扩散定律为理论基础。对游离态Pb()离子具有特异性结合的Pb()离子印迹材料被厚度为⊿g的扩散膜与本体溶液分开。而离子的传输仅仅通过面积为A的扩散膜进行。在时间t内,游离态Pb()离子从扩散膜扩散到其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的扩散量(M)可以表达为:
M = D · C b ·t ·A /⊿g (Eq.1)
扩散到对游离态Pb()离子具有特异性结合的Pb()离子印迹材料的离子总量M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如FASB,ICP-MS)测定得到,所以本体溶液中游离态Pb()离子浓度则可定量的表达为:
C b = M ·⊿g / D · t· A (Eq.2)
Eq.2通常被用于计算本体溶液的浓度。M可通过测量得到,⊿g,A,t均为可测量的量,D是在一定温度下游离态Pb()离子在水中的扩散系数。在常规应用中,在一定温度下,⊿g,A,t,D均是常数。MC b 形成函数关系。本方法中对游离态Pb()离子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物质是利用印迹技术制备的Pb()离子印迹材料。在印迹技术中, 当游离态Pb()离子与带官能团的功能硅烷接触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聚合过程中这种作用就会被记忆下来,当游离态Pb()离子去除后,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游离态Pb()离子印迹材料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将对游离态Pb()离子具有选择识别特性。而在环境中存在多种形态的Pb(),如吸附交换态的Pb()、碳酸盐结合态的P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Pb()、有机结合态的Pb(),这些形态的铅由于与Pb()离子印迹材料中留下的游离态Pb()离子空穴的大小不相匹配。不能被Pb()离子印迹材料所结合,只有与Pb()离子印迹材料中留下的空穴的大小相匹配的游离态Pb()离子才能被结合。所制备对游离态Pb()离子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Pb()离子印迹材料的特点是能够快速结合和富集游离态Pb()离子,而对其他形态的Pb()不具有结合能力,虽然各种可溶形态Pb()均能通过扩散膜,但是Pb()离子印迹材料只能结合游离态Pb()离子,使得扩散膜与Pb()离子印迹材料界面间只有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始终保持为零,在扩散膜形成一个能够用于准确定量采集游离态Pb()离子的恒定的扩散梯度,Pb()离子印迹材料的特异性的结合能力是保证该方法定量采集的先决条件。
本发明中特异性物质与扩散膜,按装置图所示依次放入装置内。由聚乙烯或聚四氟材料制成的外壳,主要起到支持、保护和固定的作用。塑料外壳又分为两部分:直径为2cm的前开窗口和后面的支撑结构。前开窗口主要是作为扩散通道使用,并且限定了扩散面积。后面的支撑结构主要起到支撑扩散膜和特异性结合物质的作用。保护膜主要作用是保护内部的扩散层和结合相不受到污染,同时限定通过微粒的粒径。扩散膜的作用是限定通过粒子的通过速度,使其与时间、外部溶液、内部离子浓度成比例。与扩散膜内部紧密的相连的是特异性结合的Pb(II)离子印迹材料。特异性结合的Pb(II)离子印迹材的主要作用就是结合扩散过来的游离态Pb()离子,使扩散相与结合相之间的游离态Pb()离子浓度减至最低。
实施例1
取0.01 mol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2
取0.01 mol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混合纤维素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3
取0.01 mol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亲水偏氟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4
取0.01 mol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尼龙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5
取0.01 mol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氧化铝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6
取0.01 mol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7
取0.01 mol 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8
取0.01 mol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 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混合纤维素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9
取0.01 mol 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混合纤维素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0
取0.01 mol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氧化铝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1
取0.01 mol 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和0.01 mol乙醛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氧化铝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2
取0.01 mol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丙酮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3
取0.01 mol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丙酮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4
取0.01 mol 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和0.01 mol丙酮酸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5
取0.01 mol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 2-吡啶甲醛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6
取0.01 mol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 2-吡啶甲醛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7
取0.01 mol 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和0.01 mol 2-吡啶甲醛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3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8
取0.01 mol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 2-噻吩甲醛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P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19
取0.01 mol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01 mol 2-噻吩甲醛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实施例20
取0.01 mol 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和0.01 mol 2-噻吩甲醛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120℃加热24 h,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后,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一定时间后除去Pb()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粒度在1-100 μm范围的Pb()离子印迹材料。将50 mg Pb()离子印迹材料装入装置后,用聚醚砜膜将装置封好,共36个,然后将装置放入Pb()污染环境体系中,放置1年,每个月取出3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的浓度,并计算在放置时间内环境系中游离态Pb()离子的浓度,表明本发明可以准确的监测Pb()污染环境体系中游离态Pb()离子含量,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次数,大量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Claims (1)

1.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II)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一种能够对游离态Pb(II)有特异性结合的Pb(II)离子印迹材料;能够使游离态Pb(II)离子渗透的具有一定孔径的扩散膜;对游离态Pb(II)离子有特异性结合的Pb(II)离子印迹材料与被测环境体系被扩散膜分开;在环境体系中放置一定时间;对游离态Pb(II)有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包括:含有伯氨基的硅烷和乙醛酸或丙酮酸或2-吡啶甲醛或2-噻吩甲醛按摩尔比1:1在乙醇溶液中混合,50℃恒温反应,形成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 然后含有Schiff 碱功能基团的硅烷再与Pb(II)离子作用形成螯合物,采用水热方式使其充分反应;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混合,用盐酸调节pH=2,形成均一溶液后,与含有Pb(II)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加入氨水调节pH值在6-8范围内,形成凝胶,老化48 h后,产物过滤,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搅拌浸泡除去Pb(II)离子,过滤,用NaHCO3溶液洗涤至pH=7,再用蒸馏水洗涤固体,即得到具有一定粒度范围的Pb(II)离子印迹材料;其扩散膜包括醋酸纤维素膜、硝酸纤维素膜、混合纤维素膜、聚醚砜膜、聚砜膜、亲水偏氟膜、尼龙膜、氧化铝膜;其环境体系包括天然淡水、天然矿化水、污水、饮用水、回用水、生物体内水、沉积物、土壤;所述采用水热方式为120℃加热24 h,与含有Pb(II)离子螯合物硅烷溶液混合,搅拌20 min;所述扩散膜孔径小于等于0.22 μm;所述放置时间为从1小时到1年;所述对游离态Pb(II)有特异性结合的Pb(II)离子印迹材料的用量,为每个装置1-300 mg;所述伯氨基的硅烷包括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N-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所述游离态Pb(II)有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印迹材料的粒度范围,在1 -100 μm范围内。
CN201310565070.7A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Ⅱ)离子的方法 Active CN103592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5070.7A CN103592153B (zh)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Ⅱ)离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5070.7A CN103592153B (zh)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Ⅱ)离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2153A CN103592153A (zh) 2014-02-19
CN103592153B true CN103592153B (zh) 2017-01-04

Family

ID=5008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5070.7A Active CN103592153B (zh)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Ⅱ)离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921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1137B (zh) * 2014-08-27 2016-09-28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检测水样中铅离子含量的方法
CN105148851B (zh) * 2015-09-28 2018-10-19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脲基功能化镉离子表面印迹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823652B (zh) * 2016-05-10 2019-01-25 华东师范大学 用于水体溶解态物质监测的被动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1452B1 (ko) * 2007-03-05 2008-10-02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중금속 이온의 선택적 분리를 위한 표면 각인된 코어-쉘형태의 폴리아크릴레이트 미소구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2068968B (zh) * 2010-11-29 2014-07-16 大连海洋大学 铅离子印迹整体柱及制备方法
CN102353556B (zh) * 2011-08-31 2013-12-18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选择性定量采集环境体系中锑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2153A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A highly selective compound for lead: complexation studies of decamethylcucurbit [5] uril with metal ions
Ding et al. Measurement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orus using the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technique with a high-capacity binding phase
Orsetti et al. Pb (II) binding to humic substances: an equilibrium and spectroscopic study
CN103592153B (zh) 一种原位和定量采集环境中游离态Pb(Ⅱ)离子的方法
Barghouthi et al.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in groundwater using resorcin blue complexes
CN105699467A (zh) 一种改进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及应用
CN102156105B (zh) 现场铀快速分析方法及其专用试剂包
Kalyan et al. Membrane optode for mercury (II) determination in aqueous samples
Li et al. A MOF-on-MOF composite encapsulating sensitized Tb (III) as a built-in self-calibrating fluorescent platform for selective sensing of F ions
D’Andrea et al. Chemical traffic light: A self-calibrating naked-eye sensor for fluoride
Ghaedi et al. Design of an efficient uranyl ion optical sensor based on 1′-2, 2′-(1, 2-phenylene) bis (ethene-2, 1-diyl) dinaphthalen-2-ol
Moustafa et al. A highly selective bulk optode based on 6-{4-(2, 4-dihydroxy-phenyl) diazenyl) phenyl}-2-oxo-4-phenyl-1, 2-dihydro-pyridine-3-carbonitrile incorporating chromoionophore V for determination of nano levels of cadmium
Liu Determination of chloride in plant tissue
CN103084073B (zh) 1,4-二羟基蒽醌与二价铜离子掺杂纤维素组成的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Otal et al. Fluoride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an overview from traditional to innovative material-based methods
CN103592166B (zh) 原位定量采集水、沉积物、土壤环境中游离态Cd(Ⅱ)离子的方法
Sadeghi et al. Novel PVC membrane bulk optical 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uranyl ion
Marumo et al. Advanced gel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s reveal heterogeneity of humic acids based on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of kinetically inert Cu2+-Humate Complexes
CN1987434A (zh)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速测技术
Yang et al. High-resolution imaging of phosphorus mobilization and iron redox cycling in sediments from Honghu Lake, China
Kopytin et al. A tetradecylphosphonium compounds–based membrane sensor for potentiometric quantitation of pertechnetate-ions in cementitious radioactive waste
Venkatesan et al. Rapid detection strategies for the ultra-level chemosensing of uranyl ions
Caroleo et al. Silicon corrole functionalized color catcher strips for fluoride ion detection
Rasouli et al. Study of interaction of metal ions with methylthymol blue by chemometrics and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CN104390839A (zh) 含有重金属汞元素的膏霜类化妆品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