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3780B - 夹紧件 - Google Patents
夹紧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73780B CN103573780B CN201310332203.6A CN201310332203A CN103573780B CN 103573780 B CN103573780 B CN 103573780B CN 201310332203 A CN201310332203 A CN 201310332203A CN 103573780 B CN103573780 B CN 1035737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nap
- latch piece
- clamping element
- bolt
- stud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紧件,其能够抑制设备费用和制造费用,并能够抑制与螺栓卡合时的卡合片的破损和损伤,并能够与螺栓良好地卡合。该夹紧件在主体部(12)形成有位于卡合片(21)的基端部的使螺栓(1)插入的上方敞开而形成的开放部(23),并且,在卡合片(21)的基端部的开放部(23)的两侧,设置有壁厚大于主体部(12)的其它部分的壁厚的保护壁部(2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设置于汽车等的车体的螺栓上的夹紧件。
背景技术
通常,在将线束布设于汽车的车体时,使用与用于捆扎线束的捆扎带等一体的或分体的合成树脂成型而得的夹紧件(参照专利文献1~4)。这种夹紧件具有多个卡合片,通过将卡合片的前端部与突出设置在车体的双头螺栓卡合而将该夹紧件固定在双头螺栓上。
然而,在将该夹紧件安装在双头螺栓上之际,一旦两者的位置相互错动,就将出现双头螺栓的前端干扰卡合片的基端部的情况。于是,卡合片会因为与该双头螺栓相互干扰时的撞击而意外导致破损和损伤,以致不能实现与双头螺栓的充分的卡合力。
为此,出现了一种覆盖卡合片的双头螺栓插入侧、与保护用盖部一体成型、以防止双头螺栓对卡合片的基端部的干扰的夹紧件(参照专利文献5、6)。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903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834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4487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6-69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9214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144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制造保护用盖部与卡合片一起一体成型的夹紧件时,模具不仅需要从上下方向起模,而且需要从左右前后等方向起模。因此,作为成型用模具,就不仅需要上下模具,也需要左右模具和/或前后模具。这样,在形成既具有卡合片又具有保护用盖部的夹紧件时,需要多个复杂形状的模具,因此存在着设备费用和制造费用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设备费用和制造费用,并能够抑制与螺栓卡合时的卡合片的破损和损伤,且能够与螺栓良好卡合的夹紧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夹紧件具有下述特征(1)~(4)。
(1)一种夹紧件,其特征在于,其由树脂一体成型,安装并固定于螺栓,包括:
主体部;
插入部,其贯穿上述主体部,用于使上述螺栓插入;和
卡合片,其具有多个,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插入部一侧延伸,其前端部与插入上述插入部中的上述螺栓卡合,
上述卡合片的宽度尺寸小于上述螺栓的直径,
上述主体部形成有开放部,上述开放部通过使位于上述卡合片的基端部的上述螺栓所插入的上方敞开而形成,并且,在上述卡合片的基端部的上述开放部的两侧,设置有壁厚大于该主体部的其它部分的壁厚的保护壁部。
(2)在上述结构(1)的夹紧件中,上述卡合片的宽度尺寸向着基端部变小。
(3)在上述结构(1)或(2)的夹紧件中,上述卡合片的厚度向着基端部变厚。
(4)在上述结构(1)~(3)的夹紧件中,上述保护壁部的壁厚随着靠近上述插入部而变厚。
在上述结构(1)的夹紧件中,卡合片的宽度尺寸小于螺栓的直径,卡合片的基端部的螺栓所插入的上方敞开,从而形成开放部,并且,在卡合片的基端部的开放部的两侧,设置有壁厚较厚的保护壁部。
因此,即使螺栓的前端以错位的状态接近卡合片的基端部一侧,通过螺栓与保护壁部的抵接,也能够防止螺栓与卡合片的基端部接触。由此,能够防止螺栓与卡合片的基端部互相干扰而导致的卡合片的破损和损伤。
另外,由于卡合片基端部的螺栓所插入的上方敞开,所以呈能够以上下一对模具进行成型的形状,由此能够抑制设备费用和制造费用。
即,本发明能够抑制设备费用和制造费用,并且能够抑制卡合片与螺栓卡合时的破损和损伤,并能够实现与螺栓良好的卡合。
在上述结构(2)的夹紧件中,由于卡合片宽度尺寸向着基端部变小,所以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螺栓与卡合片的基端部的接触。
在上述结构(3)的夹紧件中,由于卡合片的厚度向着基端部变厚,所以能够充分确保卡合片的强度,而且能够使卡合片的宽度尺寸向着基端部变小。
在上述结构(4)的夹紧件中,保护壁部的厚度随着朝向插入部而变厚,并且保护壁部的螺栓插入侧向着插入部而向螺栓的插入方向前方侧倾斜,所以,即使在与螺栓错位的状态下,也能够沿着与螺栓抵接的保护壁部进行螺栓与插入部之间的定位,能够实现夹紧件安装到螺栓的作业的顺畅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抑制设备费用和制造费用,并且能够抑制卡合片与螺栓卡合时的破损和损伤,并能够与螺栓良好卡合的夹紧件。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简单的说明。进而,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所说明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整体说明,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详细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和双头螺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的示意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侧视图,图2(c)是仰视图,图2(d)是端面图。
图3(a)是沿着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的侧面的剖视图,图3(b)是将图3(a)的剖视图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沿着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的端面的剖视图。
图5是与双头螺栓错位状态下的夹紧件的立体图。
图6是与双头螺栓错位状态下的沿着夹紧件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7是无保护壁部的夹紧件的立体图。
图8是变形例的夹紧件的立体图。
图9是沿着变形例的夹紧件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变形例的夹紧件的端面的剖视图。
图11是参考例的夹紧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参考例的夹紧件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双头螺栓(螺栓)
11、11A、11B夹紧件
12主体部
13插入部
21卡合片
21a前端部
21b基端部
23开放部
24保护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和双头螺栓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侧视图、图2(c)是仰视图、图2(d)是端面图。图3(a)是沿着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的侧面的剖视图,图3(b)是将图3(a)的剖视图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沿着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的端面的剖视图。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11具有周围由壁部12a、12b包围而成的箱型的主体部12。该夹紧件11是通过将树脂注射到模具内,利用树脂一体成型而形成的部件。插入部13贯穿设置在该夹紧件11的主体部12的中央。在该插入部13中,插入例如固定于汽车等的车体的双头螺栓(螺栓)1。双头螺栓1形成有圆板状的凸缘部2,该凸缘部2通过焊接与车体的框架等固定。另外,该双头螺栓1形成有螺纹部3,由此,在双头螺栓1的周面,形成螺旋状的凹凸形状。
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夹紧件11固定在用于捆扎线束(图示略)的捆扎带的固定板部5。该固定板部5形成有矩形的孔部6。在夹紧件11的主体部12两侧的壁部12a以及主体部12两端的壁部12b的各自的下端,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片14。而且,在夹紧件11的主体部12两侧的壁部12a的两端,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爪15。该卡止爪15能够弹性变形。这样,当将夹紧件11的主体部12嵌入捆扎带的固定板部5的孔部6时,固定板部5的孔部6的边缘部就由卡止片14和卡止爪15所卡止,由此,捆扎带的固定板部5就被固定于夹紧件11。需要说明的是,捆扎带也可与夹紧件11一体设置。
夹紧件11的主体部12形成有一对卡合片21。这一对卡合片21设置在互为对向的位置,分别向插入部13一侧延伸。这一对卡合片21向着双头螺栓1向插入部13插入时的插入方向前方侧倾斜,它们的前端部21a形成有能够与插入到插入部13的双头螺栓1的螺纹部3的凹凸相卡合的卡合爪22。卡合爪22彼此之间的间隔窄于双头螺栓1的直径。
上述卡合片21的宽度尺寸小于双头螺栓1的直径。另外,卡合片21的宽度尺寸向基端部21b变小。
另外,在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这一侧,其插入双头螺栓1的上方敞开。即,在夹紧件11的主体部12,在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双头螺栓1的插入侧,设置有开放部23。
另外,在夹紧件11中,在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开放部23的两侧,设置有保护壁部24。该保护壁部24通过增加主体部12的壁部12a的内侧的壁厚来形成。而且,如图3(b)所示,相互对置的保护壁部24彼此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尺寸W1(对置的保护壁部24的表面上的最接近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卡合片21同样,也小于双头螺栓1的直径W2。由此能够防止双头螺栓1进入到上述相互对置的保护壁部24之间的间隙,而且由保护壁部24将双头螺栓1的前端向着双头螺栓1应该正常驻在的插入部13引导。
另外,保护壁部24越靠近插入部13其壁厚越厚。即,保护壁部24朝向插入部13并向着双头螺栓1的插入方向的前方侧倾斜。另外,如图3(b)所示,保护壁部24的高度尺寸H1(卡合爪22的前端与保护壁部24的上表面中位于最低位置的点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双头螺栓1的螺纹部3中前端开始变细的部分的高度H2。由此,能够防止被从保护壁部24向插入部13引导期间的双头螺栓1的前端与卡合片21的接触。即,在双头螺栓1的前端由保护壁部24被向着双头螺栓1应该正常驻在的插入部13引导之后,该前端与卡合片21接触。
上述夹紧件11使用由下模和上模构成的模具成型。具体而言,在将模具的下模与上模上下叠合以对接的状态下,向模具内的成型空间内注射树脂。于是,利用注射并填充到该模具的成型空间内的树脂成型为夹紧件11。然后,在树脂固化后,将下模与上模分离,将成型的夹紧件11从模具中脱模。
在将上述夹紧件11向双头螺栓1安装时,握持夹紧件11并使该夹紧件11的双头螺栓1插入侧朝向双头螺栓1。在该状态下,将夹紧件11接近并压入双头螺栓1,从而将双头螺栓1插入夹紧件11的插入部13。
于是,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双头螺栓1从夹紧件11的双头螺栓插入侧被插入到插入部13,使双头螺栓1进入卡合片21之间,使卡合片21以被推向外侧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卡合片21因其回复力而被压向双头螺栓1的周面侧,使前端部21a的卡合爪22与双头螺栓1的螺纹部3的凹凸相卡合。由此,夹紧件11通过与双头螺栓1卡合而被安装。由此,由捆扎带捆扎的线束被布设在车体中。
另一方面,当为了将双头螺栓1插入到夹紧件11的插入部13而握持夹紧件11向双头螺栓1靠近时,如图5和图6所示,夹紧件11相对于双头螺栓1的位置有可能意外偏移到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一侧。
当在这样的状态下将夹紧件11向双头螺栓1压入时,则双头螺栓1的前端与保护壁部24抵接。因此,双头螺栓1的前端不会与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接触,从而防止了双头螺栓1对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干扰。另外,通过使卡合片21的宽度尺寸小于双头螺栓1的直径,将使得保护壁部24彼此之间的间隙也窄于双头螺栓1的直径,由此防止双头螺栓1咬蚀保护壁部24。
另外,当双头螺栓1的前端与保护壁部24抵接时,则该前端由保护壁部24插入侧的倾斜部分被引导至插入部13,使夹紧件11相对于双头螺栓1位移。由此,双头螺栓1被定位于夹紧件11的插入部13。
在此,将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11与无保护壁部的夹紧件进行对比。如图7所示,如果仅是敞开卡合片21的双头螺栓1的插入侧,而未设置保护壁部24,则当双头螺栓1偏离到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一侧时,双头螺栓1的前端就将意外触碰到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于是,卡合片21就会因与该双头螺栓1发生干扰时的撞击而导致破损和损伤,即使此后将双头螺栓1插入到插入部13,卡合片21对双头螺栓1的卡合力也将变得不足。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夹紧件11中,卡合片21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小于双头螺栓1的直径,位于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用于插入双头螺栓1的上方敞开从而形成开放部23,且在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开放部23的两侧设置有保护壁部24。
因此,即使在双头螺栓1的前端以错位状态向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一侧靠近的状态下,由于双头螺栓1与保护壁部24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双头螺栓1对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干扰。由此,能够防止因双头螺栓1对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干扰造成的卡合片21的破损和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通过在卡合片21的插入双头螺栓1的上方一体成型盖部也能够防止与双头螺栓1的干扰,但在此情况下,在成型时,模具不仅需要从上下方向起模,而且需要从左右前后等方向起模。因此,作为成型用模具,不仅需要上下模具,也需要左右模具和前后模具,从而需要多个复杂形状的模具,所以设备费用和制造费用较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11中,由于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双头螺栓1的插入侧利用开放部23被敞开,所以利用上下一对模具进行成型就能够形成为可能的形状,由此能够抑制设备费用和制造费用。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紧件11,能够抑制设备费用和制造费用,并且能够抑制与双头螺栓1卡合时的卡合片21的破损和损伤,从而实现与双头螺栓1良好的卡合。
特别是由于卡合片21的宽度尺寸向基端部21b变小,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双头螺栓1与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接触。
此外,在因卡合片21的宽度尺寸向基端部21b变小以致使得基端部21b达不到足够的强度的情况下,优选为卡合片21的厚度向着基端部21b方向加厚。这样,既能够充分确保卡合片21的强度,又能够使卡合片21的宽度尺寸向基端部21b变小。
另外,保护壁部24的壁厚随着靠近插入部13而变厚。即,保护壁部24越向着插入部13越向双头螺栓1的插入方向前方侧倾斜。因此,即使在与双头螺栓1错位的状态下,通过双头螺栓1所抵接的保护壁部24,也能够进行双头螺栓1与插入部13之间的定位,并能够实现夹紧件11安装到双头螺栓1的作业的顺畅化。
在本例中,图8~图10所示的夹紧件11A在保护壁部24的双头螺栓1的插入侧形成有朝向插入部13且向着双头螺栓1的插入方向前方侧倾斜的光滑锥面24a。由于形成了这样的锥面24a,因此,当错位的双头螺栓1与锥面24a抵接时,能够使夹紧件11A相对于双头螺栓1非常顺畅地变位。由此能够更顺畅地实现双头螺栓1向夹紧件11A的插入部13的定位,并能够更容易地实现夹紧件11A向双头螺栓1安装的作业。
接着,对参考例的夹紧件进行说明。
图11是参考例的夹紧件的立体图,图12是参考例的夹紧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该夹紧件11B中,卡合片21的双头螺栓1的插入侧被敞开。另外,该夹紧件11B未设置保护壁部24,而是代之以在主体部12的双头螺栓1的插入侧嵌入合成树脂制盖部件31。该盖部件31形成有能够插入双头螺栓1的插入孔32,该插入孔32与夹紧件11B的插入部13连通。另外,该盖部件31的表面呈朝向插入孔32且向双头螺栓1的插入方向倾斜的研钵状倾斜面。
而且,在该带盖的夹紧件11B中,当将双头螺栓1插入到盖部件31的插入孔32中时,则该双头螺栓1被插入到插入部13并进入到卡合片21之间,卡合片21的卡合爪22与双头螺栓1的螺纹部3的凹凸相卡合。由此,将夹紧件11B卡合并安装于双头螺栓1。
在该例中,即使夹紧件11B的位置相对于双头螺栓1错位至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一侧,在该带盖的夹紧件11B的情况下,双头螺栓1的前端与盖部件31抵接,防止了双头螺栓1对卡合片21的基端部21b的干扰。另外,由于双头螺栓1利用盖部件31的表面所构成的倾斜面被引导至插入孔32继而被导向插入部13,因此能够将夹紧件11B定位于双头螺栓1,实现顺畅的安装。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形、改良等。除此以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部位等可以是任意的,没有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即可。
本发明基于2012年8月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2-171250),其内容作为参照引入于此。
Claims (3)
1.一种夹紧件,所述夹紧件由树脂一体成型,安装并固定于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
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贯穿所述主体部,用于使所述螺栓插入;和
卡合片,所述卡合片具有多个,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插入部一侧延伸,所述卡合片的前端部与插入所述插入部中的所述螺栓卡合,
所述卡合片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螺栓的直径,
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开放部,所述开放部通过使位于所述卡合片的基端部的使所述螺栓插入的上方敞开而形成,并且,在所述卡合片的基端部的所述开放部的两侧,设置有壁厚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其它部分的壁厚的保护壁部,
相互对置的所述保护壁部彼此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螺栓的直径,所述相互对置的保护壁部防止螺栓进入到所述相互对置的保护壁部之间的间隙,
所述卡合片的宽度尺寸向着基端部变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片的厚度向着基端部变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壁部的壁厚随着靠近所述插入部而变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71250A JP6162935B2 (ja) | 2012-08-01 | 2012-08-01 | クランプ |
JP2012-171250 | 2012-08-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3780A CN103573780A (zh) | 2014-02-12 |
CN103573780B true CN103573780B (zh) | 2016-04-13 |
Family
ID=50046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32203.6A Active CN103573780B (zh) | 2012-08-01 | 2013-08-01 | 夹紧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62935B2 (zh) |
CN (1) | CN1035737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106422A1 (de) * | 2017-03-24 | 2018-09-27 | Vossloh-Werke Gmbh | Unterlegplatte zum Abstützen einer Schiene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und Befestigungspunkt mit einer solchen Unterlegplatt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6921A (en) * | 1997-07-30 | 1999-07-27 |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 Cable tie having a stud mountable fastener |
CN102235402A (zh) * | 2010-04-30 | 2011-11-09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卡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02223A (ja) * | 1998-06-17 | 2000-01-07 | Togo Seisakusho Corp | 保持具 |
JP3712166B2 (ja) * | 1998-12-17 | 2005-11-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ボルトクランプ |
JP3452307B2 (ja) * | 1999-04-01 | 2003-09-2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バンドクランプ |
DE102005026855B4 (de) * | 2005-06-10 | 2013-03-28 | A. Raymond Et Cie |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wenigstens eines Gegenstandes an einem mit einem Befestigungsbolzen versehenen Trägerteil |
JP2010144876A (ja) * | 2008-12-19 | 2010-07-0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ボルト用クリップ |
DE102009005631A1 (de) * | 2009-01-21 | 2010-07-22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Glenview |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Blechs an einem Kraftfahrzeug |
-
2012
- 2012-08-01 JP JP2012171250A patent/JP6162935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8-01 CN CN201310332203.6A patent/CN1035737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6921A (en) * | 1997-07-30 | 1999-07-27 |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 Cable tie having a stud mountable fastener |
CN102235402A (zh) * | 2010-04-30 | 2011-11-09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卡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3780A (zh) | 2014-02-12 |
JP6162935B2 (ja) | 2017-07-12 |
JP2014031812A (ja) | 2014-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724896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03784051U (zh) | 紧固件 | |
EP2040346B1 (en) | Electric junction box | |
JP5605156B2 (ja) | ケース一体型コネクタ | |
CN100515830C (zh) | 车辆用嵌饰条安装构造 | |
JP2014093222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3779814A (zh) | 电线容纳保护器 | |
US9017109B2 (en) | Protector-attached connector | |
CN107534277A (zh) | 电线收纳保护器 | |
CN107394447B (zh) | Usb插座及其注塑成型方法 | |
JP2017017964A (ja) | 電線収容プロテクタ | |
CN104137664A (zh) | 铁氧体夹具 | |
JP5424484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4093221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3573780B (zh) | 夹紧件 | |
CN102882168B (zh) | 捆束带的装接结构 | |
US20140060880A1 (en) | Protector of electric wire for allowing movement of fixation object | |
EP2415642B1 (en) |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 |
JP5840011B2 (ja) | 自動車のセンターピラートリム構造 | |
CN104428864A (zh) | 熔断器保持器和熔断器盖的固定结构 | |
JP5972693B2 (ja) | プロテ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 |
JP2012239305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プロテクタ | |
JP6358102B2 (ja) | コネクタ | |
JP5859321B2 (ja) | 電線収容体 | |
KR20170091731A (ko) | 전선 수용 프로텍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