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9267A - 骑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骑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9267A
CN103569267A CN201310328481.4A CN201310328481A CN103569267A CN 103569267 A CN103569267 A CN 103569267A CN 201310328481 A CN201310328481 A CN 201310328481A CN 103569267 A CN103569267 A CN 103569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ed
electric component
component unit
seat fram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84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9267B (zh
Inventor
石原永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69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9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9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9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骑乘型车辆,包含:从主框架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框架,将一对座椅框架相互连接、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的横梁,配置于在比主框架以及一对座椅框架靠下方配置的气缸盖的后方、且一对座椅框架的下方的位置的空气滤清器,配置于一对座椅框架的上方的箱部,和在俯视车辆时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空气滤清器的前端部与横梁的后端部之间、且至少一部分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箱部与一对座椅框架之间的电气安装件单元。

Description

骑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骑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在JP2011-006028A中公开了一种作为骑乘型车辆的一个例子的机动两轮车。在这种机动两轮车中,电气安装件(电气零件)配置于发动机的上方附近。因此,电气安装件易于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
另外,在JP2011-006028A中,电气安装件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燃料箱与车身框架之间,在侧视时电气安装件与燃料箱重合。因此,需要使燃料箱的下面向上凹来在燃料箱与车身框架之间设置配置电气安装件的空间。另外,由于电气安装件被燃料箱覆盖,所以不容易接近电气安装件。即,维护性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气安装件单元不易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维护性好的骑乘型车辆。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由具备独立技术方案1的特征的骑乘型车辆来解决。实施方式根据从属技术方案确定。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包含:头管(head pipe);主框架,其从所述头管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对座椅框架,其从所述主框架向后方延伸;横梁,其将所述一对座椅框架相互连接,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发动机,其包含配置于比所述主框架以及所述一对座椅框架靠下方的气缸盖;空气滤清器,其配置于所述气缸盖的后方、且所述一对座椅框架的下方的位置;燃料箱,其包含储存燃料的中空的箱部,配置于所述一对座椅框架的上方,支承于所述横梁;和电气安装件单元,其在俯视车辆时配置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前端部与所述横梁的后端部之间,且至少一部分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箱部与所述一对座椅框架之间。
根据这种结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在侧视车辆时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箱部与一对座椅框架之间。空气滤清器配置于一对座椅框架的下方。因此,电气安装件单元配置于空气滤清器与燃料箱之间。空气滤清器与燃料箱之间的空间是不易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的具有隔热效果的空间。进一步,由于供给到发动机的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所以空气滤清器的温度比较低。因此,电气安装件单元不易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
与此相对,JP2011-006028A的现有的骑乘型车辆中,电气安装件配置于气缸盖的上方,电气安装件易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并且,现有的骑乘型车辆中,在空气滤清器与燃料箱之间没有配置电气安装件的空间。因此,现有的骑乘型车辆中,不能在滤清器与燃料箱之间配置电气安装件。因此,电气安装件易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影响。
进而,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以在空气滤清器与燃料箱之间生成配置电气安装件单元的配置空间的方式形成横梁。该配置空间,不仅是能配置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空间,也是用户、修理者从侧方能够接近的维护性高的空间。即,在骑乘型车辆中设有这种维护性高的空间(配置空间),意味着在燃料箱与座椅框架之间存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隙。因此,用户等能够通过利用配置空间,容易地进行燃料箱以及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维护。因此,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不仅能够减少对于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热影响,还能使维护性提高。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骑乘型车辆也可以还包含在侧视车辆时与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重叠、能够相对于所述一对座椅框架装卸的座椅。
根据这种结构,座椅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电气安装件单元的侧方,在侧视车辆时与电气安装件单元重叠。即,在座椅安装于一对座椅框架的状态下,电气安装件单元被座椅遮隐而无法看到。座椅能够相对于座椅框架装卸。当用户等卸下座椅时,电气安装件单元的侧方的空间被开放,电气安装件单元露出。由此,成为用户等能够看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状态。因此,用户等能通过卸掉座椅来容易地进行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维护。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横梁的前方、且所述燃料箱的下方、且比所述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在侧视车辆时横梁的前方。并且,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燃料箱下方。并且,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因此,构成为从车辆侧方对电气安装件单元的接近难以被其他结构阻碍,骑乘型车辆的维护性好。并且,由于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座椅框架靠上方,所以从发动机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增加,来自发动机的热量难以传递给电气安装件单元。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上面可以以所述上面的前端比所述上面的后端靠上方的方式倾斜。所述横梁的所述上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
根据这种结构,横梁的上面向后倾斜,上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由此,能够在横梁的前方且比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的位置确保配置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空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料箱也可以包含储存燃料的中空的箱部。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配置于所述箱部的下方。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燃料箱的箱部的下方,所以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在侧视时不与箱部重叠。因此,也可以不在燃料箱的下面设置配置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大凹部。因此,燃料箱底面的成形性变好,能够降低骑乘型车辆的成本。并且,由于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燃料箱的箱部靠下方,所以能够容易地接近电气安装件单元。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也可以包括配置于比所述燃料箱靠下方的线束(harness)安装部。
根据这种结构,安装线束的线束安装部设置于电气安装件单元。线束安装部配置于比燃料箱靠下方。因此,线束安装部,在侧视时不与燃料箱重叠。由此,线束相对于线束安装部的装卸不被燃料箱妨碍。因此,能够提高装卸线束时的作业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束安装部也可以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
根据这种结构,安装线束的线束安装部配置于比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因此,线束安装部在侧视时不与一对座椅框架重叠。因此,线束相对于线束安装部的装卸不被座椅框架妨碍。因此,能够提高装卸线束时的作业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骑乘型车辆也可以还包含从一对座椅框架的侧方向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延伸、连接于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线束。
根据这种结构,线束从一对座椅框架的侧方向电气安装件单元延伸。因此,线束的姿势难以被一对座椅框架等其他的零件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线束以小曲率半径被弯曲。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骑乘型车辆也可以还包含将所述线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耦合器。
根据这种结构,耦合器安装于线束的端部,线束经由耦合器连接于电气安装件单元。耦合器能够装卸于电气安装件单元。因此,线束能够容易地相对于电气安装件单元装卸。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料箱也可以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横梁的安装支架。这种情况下,所述安装支架也可以向比所述燃料箱的底面靠下方延伸。
根据这种结构,燃料箱的安装支架向比燃料箱的底面靠下方延伸、安装于横梁。因此,与储存燃料的中空的箱部安装于横梁的情况相比,燃料箱能够容易地相对横梁装卸。进而,与箱部安装于横梁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箱部配置于高的位置,能够确保配置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空间更加宽广。因此,也可以不在燃料箱的底面(下面)设置收容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大凹部。因此,燃料箱底部的成形性好,能够减少车辆的成本。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方。
根据这种结构,电气安装件单元配置于空气滤清器的上方。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比发动机靠后方、且座椅框架的下方。另外,由于在空气滤清器中通过送往发动机的空气,所以空气滤清器的温度经常保持为低于发动机。因此,发动机的热量被该低温的空气滤清器隔断。由此,发动机的热量进一步难以向电气安装件单元传递,能够切实地防止电气安装件单元成为高温。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侧视车辆时的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前缘的一部分也可以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下缘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上缘之间。所述燃料箱可以包含储存燃料的中空的箱部。这种情况下,在侧视车辆时的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前缘的整体也可以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所述箱部的下缘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上缘之间。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侧视车辆时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露出面积增加,变得易于接近电气安装件单元,所以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骑乘型车辆的维护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侧视车辆时的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后缘的一部分也可以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下缘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上缘之间。所述燃料箱可以包含储存燃料的中空的箱部。这种情况下,在侧视车辆时的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后缘的整体也可以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所述箱部的下缘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上缘之间。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侧视车辆时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露出面积增加,变得易于接近电气安装件单元,所以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骑乘型车辆的维护性。
本发明上述的或者进一步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效果,参照附图用接下来叙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进行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卸下了外装零件等的状态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3是卸下了外装零件等的状态的机动两轮车的俯视图。
图4是座椅框架、后横梁以及前横梁的俯视图。
图5是座椅框架、后横梁以及前横梁的侧视图。
图6是安装于车身框架的状态的电池箱以及电气安装件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安装于车身框架的状态的电池箱、电气安装件单元以及空气滤清器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对燃料箱与后横梁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9是用于对燃料箱与后横梁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安装于车身框架的状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安装于车身框架的状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中的前后、上下以及左右各方向是以当作为骑乘型车辆的一个例子的机动两轮车1处于相当于在水平面直行状态的基准姿势、且驾驶员朝向前方时该驾驶员的视点为基准。左右方向相当于车宽方向。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1的侧视图。图2是卸下外装零件等的状态的机动两轮车1的侧视图。图3是卸下外装零件等的状态的机动两轮车1的俯视图。图4是座椅框架9、后横梁10以及前横梁11的俯视图。图5是座椅框架9、后横梁10以及前横梁11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机动两轮车1包括摇篮式(cradle type)的车身框架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车身框架2的前轮Wf以及后轮Wr、和产生使机动两轮车1行驶的动力的发动机3。机动两轮车1还包括收容供给到发动机3(内燃机构)的燃料的燃料箱4、支承于车身框架2的座椅5、以及供就座于座椅5的驾驶员的脚放置的台阶S1。
如图1所示,发动机3配置于燃料箱4的下方。发动机3包括形成燃烧室的气缸盖3a、与气缸盖3a一起形成气缸的气缸体3b、和收容与配置于气缸内的活塞连接的曲轴的曲轴箱3c。气缸盖3a安装于气缸体3b的上端部,曲轴箱3c安装于气缸体3b的下端部。台阶S1安装于发动机3。
如图1所示,座椅5配置于比发动机3靠上方。座椅5配置于燃料箱的后方。座椅5的前端部是向前开口的俯视U字形,具有左右一对顶端部。座椅5的前端部沿着燃料箱4的后端部配置,座椅5的左右一对顶端部分别配置于燃料箱4的右侧以及左侧。因此,燃料箱4的后端部与座椅5的前端部在侧视时重合。
如图2所示,车身框架2包含被插入了转向轴6(参照图1)的头管7、从头管7向后方且下方延伸的一根主框架8、和从主框架8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框架9。如图3所示,车体框架2还包含将一对座椅框架9连接的后横梁10、和在后横梁10的前方将一对座椅框架9连接的前横梁11(一并参照图4)。后横梁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横梁的一个例子。发动机3配置于主框架8的下方。主框架8在发动机3上方沿着宽度方向中央C1(通过车身框架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竖直平面)延伸。
如图3所示,一对座椅框架9配置于比发动机3靠上方。一对座椅框架9分别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C1的右方以及左方。一对座椅框架9以关于宽度方向中央C1对称的方式配置。一对座椅框架9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在相同高度。一对座椅框架9包含从主框架8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倾斜框架12、和从一对倾斜框架12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平行框架13。一对倾斜框架12在俯视时以朝后开口的V字形倾斜,一对平行框架13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且平行地相对。如图2所示,倾斜框架12在侧视时水平,平行框架13以平行框架13的前端与平行框架13的后端相比位于下方的方式在侧视时倾斜。倾斜框架12也可以以倾斜框架12的前端与倾斜框架12的后端相比位于下方的方式在侧视时倾斜。
如图4所示,一对倾斜框架12通过后横梁10相互连接。同样地,一对倾斜框架12通过前横梁11相互连接。后横梁10从一方倾斜框架12向另一方倾斜框架12延伸,前横梁11在后横梁10的前方从一方倾斜框架12向另一方倾斜框架12延伸。后横梁10以及前横梁11通过例如焊接固定于各座椅框架9。后横梁10与座椅框架9的固定方法不限于焊接,也可以是螺栓固定等其他的方法。前横梁11也同样。
如图5所示,前横梁11配置于后横梁10的前方。前横梁11从后横梁10向前方且下方延伸。后横梁10以及前横梁11由通过冲压加工成形的钢板构成。后横梁10是例如向下开口的箱形(box),前横梁11是例如在俯视时的T字形(参照图4)。后横梁10的形状不限于箱形,也可以是箱形以外的形状。同样地,前横梁11不限于在俯视时的T字形,也可以是在俯视时T字形以外的形状。如图4所示,后横梁10具有关于宽度方向中央C1对称的形状,后横梁10的中央(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C1上。同样地,前横梁11具有关于宽度方向中央C1对称的形状,前横梁11的中央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C1上。
如图5所示,后横梁10包含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前端部10a、从前端部10a的后端部向后方且上方延伸的前倾斜部10b,和从前倾斜部10b的上端部向后方且下方延伸的上部10c。后横梁10还包括从上部10c的后端部向后方且下方延伸的后倾斜部10d、从后倾斜部10d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后端部10e、和从上部10c的左右的侧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部10f。前端部10a以及后端部10e配置于一对座椅框架9之间,通过例如焊接固定于各座椅框架9。另外,一对侧部10f分别配置于一对座椅框架9的上方,通过例如焊接固定于各座椅框架9。上部10c配置于比一对座椅框架9靠上方。因此,后横梁10从座椅框架9向上方突出。上部10c的上面10g(后横梁10的上面)以前端位于比后端靠上方的方式倾斜。上面10g的前端部构成后横梁10的上端部。
如图4所示,前横梁11包括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板部11a、和从横板部11a的中央部(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后方延伸的纵板部11b。横板部11a的右端部以及左端部通过例如焊接固定于一对座椅框架9。纵板部11b的后端部通过例如焊接固定于后横梁10。因此,前横梁11的后端部固定于后横梁10。纵板部11b的后端部在俯视时与后横梁10重叠。如图5所示,纵板部11b以前端比后端靠下方的方式倾斜。纵板部11b的后端部配置于比后横梁10的上端部靠下方。纵板部11b的后端部构成前横梁11的上端部。因此,前横梁11配置于比后横梁10的上端部靠下方。
图6是安装于车身框架2的状态的电池箱15以及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侧视图。图7是安装于车身框架2的状态的电池箱15、电气安装件单元17以及空气滤清器18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机动两轮车1包含收容电池14的电池箱15、配置于将装备于发动机3的发电机16(参照图1)与电池14连接的电路上的电气安装件单元17。如图7所示,机动两轮车1还包含将供给于发动机3的空气净化的空气滤清器18。
如图7所示,空气滤清器18以及电池箱15在车宽度方向(在图7中为上下方向)上排列。空气滤清器18以及电池箱15配置于发动机3的后方。右方的座椅框架9配置于空气滤清器18的上方,左方的座椅框架9配置于电池箱15的上方。空气滤清器18的宽度(在车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与电池箱15的宽度相比长。空气滤清器18与宽度方向中央C1交差。如图6所示,电池箱15被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车身框架2的侧盖19从左侧覆盖。同样地,空气滤清器18被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车身框架2的侧盖19从右侧覆盖。
如图7所示,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前横梁11上。前横梁11配置于空气滤清器18的上方。因此,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空气滤清器18的上方。空气滤清器18配置于座椅框架9的下方。空气滤清器18的前端部18a配置于比前横梁11以及电气安装件单元17靠前方,空气滤清器18的后端部18b配置于比后横梁10靠后方。同样地,电池箱15的前端部配置于比前横梁11以及电气安装件单元17靠前方,电池箱15的后端部配置于比后横梁10靠后方。
如图6所示,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比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座椅5的前端靠后方。电气安装件单元17位于在侧视车辆时电池箱15的上方。因此,从车辆侧方易于接近电气安装件单元17以及电池14。进而,由于电气安装件单元17位于在侧视车辆时电池箱15的上方,所以能够缩短从电气安装件单元17到电池14的距离,由此,能够减小连接电气安装件单元17与电池14的线束的长度。
图8是用于对燃料箱4与后横梁10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9是用于对燃料箱4与后横梁10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安装于车身框架2的状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立体图。图11是安装于车身框架2状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俯视图。
如图8所示,燃料箱4包括储存燃料的中空的箱部20、配置于箱部20的周围的接合部21、和从箱部20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安装支架22。因此,燃料箱4包括: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座椅框架9靠上方的中空的箱主体、和从箱主体向后方延伸的安装支架22。箱主体包括箱部20以及接合部21。
如图8所示,在侧视车辆时的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前缘17a(图8的粗线部分)的整体配置于在侧视车辆时箱部20的下缘20a与座椅框架9的上缘9a之间。前缘17a的一部分配置于在侧视车辆时燃料箱4的下缘4a与座椅框架9的上缘9a之间。另外,在侧视车辆时的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后缘17b(图8的粗线部分)的整体配置于在侧视车辆时箱部20的下缘20a与座椅框架9的上缘9a之间。后缘17b的一部分位于在侧视车辆时燃料箱4的下缘4a与座椅框架9的上缘9a之间。
如图9所示,燃料箱4还包括朝下开口的杯状(cup)的上构件23、和塞住上构件23的开口部的下部件24。上构件23以及下构件24由通过冲压加工成形的钢板构成。上构件23配置于下构件24的上方。上构件23的缘部与下构件24的缘部以气密以及液密状态互相结合。箱部20由上构件23与下构件24构成,接合部21由上构件23的缘部与下构件24的缘部构成。燃料储存于上构件23与下构件24之间的空间。
如图9所示,燃料箱4经由安装支架22与后横梁10支承于车身框架2。安装支架22从箱部20的下面、即下构件24的下面向后方延伸。安装支架22通过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上方从箱部20的下方延伸到后横梁10的上方。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座椅框架9的倾斜框架12的上方。安装支架22由具有朝下开口的U字形的横截面(用与车宽度方向平行的平面切断的截面)的板构成。安装支架22的截面形状不限于U字形,也可以是U字形以外的形状。
如图9所示,安装支架22包含固定于箱部20的固定部22a、从固定部22a的后端部向后方且下方延伸的倾斜部22b、和从倾斜部22b的后端部向后方且下方延伸的安装部22c。倾斜部22b的上面以前端位于比后端靠上方的方式倾斜。同样地,安装部22c的上面以前端位于比后端靠上方的方式倾斜。倾斜部22b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安装部22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安装部22c配置于比倾斜部22b靠后方。安装部22c配置于后横梁10的上部10c的上方。
如图9所示,机动两轮车1包含将安装支架22的后端部、即安装部22c安装于后横梁10的安装结构25。安装结构25包含支承安装部22c的主减震器26、和与主减震器26一起从上下夹住安装部22c的副减震器27。进而,安装结构25包含对主减震器26进行保持的套筒28、将副减震器27按压于安装部22c的压板29、和将压板29固定于套筒28的螺栓B1。主减震器26以及副减震器27由橡胶、树脂等弹性材料形成。
如图10所示,主减震器26配置于后横梁10上。主减震器26的前端部配置于上部10c的前端部上,主减震器26的后端部配置于上部10c的后端部上。如图11所示,主减震器26具有关于宽度方向中央C1对称的形状,主减震器26的中央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C1上。主减震器26的宽度与后横梁10的宽度相比短。因此,后横梁10的右端部以及左端部配置于比主减震器26靠侧方。
如图10所示,主减震器26包含配置于后横梁10上的板部26a、和从板部26a向上方突出的筒状部26b。板部26a是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板部26a包含在板部26a的上部设置的多个突起26c。各突起26c在前后方向延伸。多个突起26c在车宽度方向隔开间隔且平行配置。如图9所示,安装部22c配置于多个突起26c上。筒状部26b插入于将安装部22c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0。筒状部26b从安装部22c向上方突出。
如图9所示,主减震器26形成有沿着筒状部26b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安装孔31。安装孔31将主减震器26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套筒28插入于安装孔31内。套筒28的上端部配置于比安装部22c靠上方。筒状部26b的上端部在安装部22c的上方将套筒28的上端部包围。套筒28从后横梁10的上部10向上方延伸。套筒28的下端部固定于后横梁10。主减震器26保持于套筒28。因此,主减震器26经由套筒28保持于后横梁10。
如图9所示,副减震器27在安装部22c的上方将筒状部26b的上端部包围。压板29配置于套筒28、筒状部26b以及副减震器27的上方。螺栓B1贯通压板29,螺栓B1的头部配置于压板29的上方。螺栓B1安装于在套筒28的内周部形成的阴螺纹部。压板29通过螺栓B1的头部与套筒28的上端面夹住。由此,压板29固定于套筒28,副减震器27被按压于安装部22c。由此,安装支架22的后端部经由安装结构25安装于车身框架2。
如图8所示,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燃料箱4的下方。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下端部配置于比箱部20靠下方。电气安装件单元17既可以所有的部分都配置于比箱部20靠下方,也可以只有一部分配置于比箱部20靠下方。图8中,示出了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整体配置于比箱部20靠下方的情况。由于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下端部配置于比箱部20靠下方,因此任何情况下,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至少一部分在侧视时与燃料箱4不重叠。
如图10所示,电气安装件单元17包含对发电机16(参照图1)产生的电力的电压进行调节的调节器32、和收容调节器32的壳体33。来自发电机16的电力经由调节器32供给到电池14。壳体33包含由多个板构成的冷却翅片34。调节器32等壳体33内的装置产生的热量从冷却翅片34放出至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外部。调节器32是电气安装件的一个例子。电气安装件不限于调节器32,也可以是整流器。另外,电气安装件可以是调节器32以及整流器,也可以是对装备于机动两轮车1的装置进行控制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当然,调节器32、整流器、以及ECU以外的装置也可以作为电气安装件使用。
如图8所示,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前横梁11上。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后横梁10的前方。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比一对座椅框架9靠上方。如图11所示,电气安装件单元17(壳体33)具有关于宽度方向中央C1对称的形状,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中央(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C1上。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在俯视时一对座椅框架9之间。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后端部与后横梁10的前端部10a在俯视时重合。因此,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后横梁10的前方,接近于后横梁10。
如图11所示,电气安装件单元17通过两对螺栓B2以及螺母N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前横梁11。两对螺栓B2以及螺母N2是固定构件的一个例子。两对螺栓B2以及螺母N2在宽度方向中央C1上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如图9所示,前方的螺栓B2将前横梁11的横板部11a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后方的螺栓B2将前横梁11的纵板部11b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螺栓B2的头部配置于前横梁11的下方,螺栓B2的阳螺纹从前横梁11向上方突出。螺栓B2的头部固定于前横梁11。因此,各个螺栓B2以阳螺纹部位于比头部靠上方的倒立姿势固定于前横梁11。
如图9所示,螺栓B2的阳螺纹部插入于设置于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壳体33的安装孔35。安装孔35将壳体33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螺栓B2的上端部从安装孔35向上方突出。螺母N2安装于螺栓B2的上端部。螺母N2配置于壳体33的上方。壳体33以及前横梁11通过两对螺栓B2以及螺母N2在上下方向上紧固,由此,电气安装件单元17固定于前横梁11。当电气安装件单元17安装于前横梁11时,以两个螺栓B2分别插入两个安装孔35的方式,壳体33配置于前横梁11上。之后,各个螺母N2从上方安装于对应的螺栓B2。
如图10所示,机动两轮车1包含由多个引线与将多个引线覆盖的筒状的绝缘体构成的线束36、和将线束36与电气安装件单元17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的耦合器37。电气安装件单元17经由线束36分别连接于发电机16以及电池14。耦合器37安装于线束36的端部。耦合器37配置于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侧方。电气安装件单元17包含安装耦合器37的线束安装部38。线束安装部38设置于壳体33的侧部。线束36的端部经由耦合器37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线束安装部38。线束36的端部也可以不使用耦合器37直接连接于电气安装件单元17。
如图10所示,线束36的端部配置于座椅框架9的周围。线束36的端部通过座椅框架9的侧方从座椅框架9的下方绕到座椅框架9的上方。线束36从一对座椅框架9的侧方向电气安装件单元17延伸。如图8所示,线束36在侧视时与座椅框架9重合。线束安装部38配置于比箱部20靠下方,在侧视时与燃料箱4不重叠。并且,线束安装部38配置于比座椅框架9靠上方,在侧视时与座椅框架9不重叠。
一起观察图1与图8可知,线束36的端部与耦合器37被座椅5以及侧盖19从车身框架2的侧方覆盖。当座椅5以及侧盖19被从车身框架2卸下时,线束36的端部与耦合器37露出。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将座椅5以及侧盖19从车身框架2卸下,来进行线束36相对于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安装以及卸下。并且,将电气安装件单元17安装于前横梁11的螺栓B2被燃料箱4从上覆盖。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将燃料箱4、座椅5、以及侧盖19从车身框架2卸下,来进行电气安装件单元17相对于前横梁11的安装以及卸下。
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安装件单元17配置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横梁10的前方。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燃料箱4的下方。并且,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一对座椅框架9靠上方。因此,易于接近电气安装件单元17,机动两轮车1的维护性好。进而,由于从发动机3到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距离与现有的机动两轮车相比增加,所以电气安装件单元17不易受到来自发动机3的热量的影响。由此,能够防止电气安装件单元17的温度达到高温。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述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后横梁10的上面10g向后倾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后横梁10的上面10g也可以以前端位于比后端靠下方的方式倾斜,也可以水平。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线束安装部38配置于比箱部20靠下方、在侧视时不与燃料箱4重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线束安装部38配置于比座椅框架9靠上方、在侧视时不与座椅框架9重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线束安装部38也可以在侧视时与燃料箱4重叠,也可以在侧视时与座椅框架9重叠。这种情况下,线束安装部38可以设置于壳体33的侧部,也可以设置于壳体33的前端部和/或后端部等侧部以外的位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骑乘型车辆是运动型的机动两轮车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骑乘型车辆也可以是越野型机动两轮车,也可以是轻型摩托车。另外,骑乘型车辆不限于机动两轮车,也可以是不平地面行驶用车辆(ALL-TERRAIN VEHICLE),也可以是动力雪橇。
此外,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述的事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的设计变形。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为了阐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使用的具体例子,本发明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于这些具体例子,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只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本申请与2012年8月3日向日本专利厅提出的特愿2012-173330号对应,本申请的全部公开通过引用编入这里。

Claims (14)

1.一种骑乘型车辆,包含:
头管;
主框架,其从所述头管向后方延伸;
左右一对座椅框架,其从所述主框架向后方延伸;
横梁,其将所述一对座椅框架相互连接,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
发动机,其包含配置于比所述主框架以及所述一对座椅框架靠下方的气缸盖;
空气滤清器,其配置于所述气缸盖的后方、且所述一对座椅框架的下方的位置;
燃料箱,其包含储存燃料的中空的箱部,配置于所述一对座椅框架的上方,支承于所述横梁;和
电气安装件单元,其在俯视车辆时配置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前端部与所述横梁的后端部之间,且至少一部分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所述箱部与所述一对座椅框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还包含在侧视车辆时与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重叠、能够相对于所述一对座椅框架装卸的座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横梁的上面以所述上面的前端比所述上面的后端靠上方的方式倾斜,所述上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箱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包含配置于比所述燃料箱靠下方的线束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线束安装部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座椅框架靠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还包含从所述一对座椅框架的侧方向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延伸、连接于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线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还包含将所述线束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耦合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燃料箱还包含安装于所述横梁的安装支架,
所述安装支架从所述燃料箱的底面向下方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配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在侧视车辆时的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前缘的至少一部分,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下缘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上缘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在侧视车辆时的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前缘的整体,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所述箱部的下缘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上缘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在侧视车辆时的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后缘的至少一部分,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下缘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上缘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在侧视车辆时的所述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后缘的整体,在侧视车辆时配置于所述箱部的下缘与所述座椅框架的上缘之间。
CN201310328481.4A 2012-08-03 2013-07-31 骑乘型车辆 Active CN103569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3330A JP2014031125A (ja) 2012-08-03 2012-08-03 鞍乗型車両
JP173330/2012 2012-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9267A true CN103569267A (zh) 2014-02-12
CN103569267B CN103569267B (zh) 2016-06-29

Family

ID=48914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8481.4A Active CN103569267B (zh) 2012-08-03 2013-07-31 骑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692621B1 (zh)
JP (1) JP2014031125A (zh)
CN (1) CN103569267B (zh)
BR (1) BR102013019494B1 (zh)
CO (1) CO6730173A1 (zh)
ES (1) ES2511650T3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1549B (zh) * 2014-08-29 2018-04-21 Kwang Yang Motor Co 機車穩壓器的配置
TWI621550B (zh) * 2014-08-29 2018-04-21 Kwang Yang Motor Co 機車傾倒感知器的配置
US10637024B2 (en) 2018-03-28 2020-04-28 Honda Motor Co., Ltd.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CN112298422A (zh) * 2019-07-30 2021-02-0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CN114604351A (zh) * 2018-12-25 2022-06-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4065B2 (ja) * 2017-12-06 2021-10-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レクチファイヤ取付構造
JP7024474B2 (ja) * 2018-02-08 2022-02-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6695921B2 (ja) * 2018-03-27 2020-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956A (zh) * 1997-12-26 1999-06-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气装置的安装构造
CN1431113A (zh) * 2002-01-07 2003-07-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设有具有空气滤清器的发动机的车辆
CN1861469A (zh) * 2005-05-11 2006-11-1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1152838A (zh) * 2006-09-28 2008-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鞍形座骑乘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布置结构和电池支撑结构
JP2011006028A (ja) * 2009-06-29 2011-01-1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電装品ユニット
CN102745288A (zh) * 2011-04-21 2012-10-24 铃木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738C (zh) * 2001-07-06 2006-12-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上的电器元件配置结构
JP3154637U (ja) * 2008-08-08 2009-10-2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0956A (zh) * 1997-12-26 1999-06-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气装置的安装构造
CN1431113A (zh) * 2002-01-07 2003-07-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设有具有空气滤清器的发动机的车辆
CN1861469A (zh) * 2005-05-11 2006-11-1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CN101152838A (zh) * 2006-09-28 2008-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鞍形座骑乘式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布置结构和电池支撑结构
JP2011006028A (ja) * 2009-06-29 2011-01-1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電装品ユニット
CN102745288A (zh) * 2011-04-21 2012-10-24 铃木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1549B (zh) * 2014-08-29 2018-04-21 Kwang Yang Motor Co 機車穩壓器的配置
TWI621550B (zh) * 2014-08-29 2018-04-21 Kwang Yang Motor Co 機車傾倒感知器的配置
US10637024B2 (en) 2018-03-28 2020-04-28 Honda Motor Co., Ltd.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CN114604351A (zh) * 2018-12-25 2022-06-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114604351B (zh) * 2018-12-25 2023-1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112298422A (zh) * 2019-07-30 2021-02-0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式车辆
US11332023B2 (en) 2019-07-30 2022-05-1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3019494B1 (pt) 2021-03-02
EP2692621B1 (en) 2014-09-24
EP2692621A2 (en) 2014-02-05
CN103569267B (zh) 2016-06-29
JP2014031125A (ja) 2014-02-20
CO6730173A1 (es) 2013-08-15
EP2692621A3 (en) 2014-02-19
BR102013019494A2 (pt) 2016-01-05
ES2511650T3 (es)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9267A (zh) 骑乘型车辆
CN104602936B (zh) 跨乘式电动车辆
US7931105B2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batteries onto electric vehicles
EP2447100B1 (en) Hybrid vehicle
US9545968B2 (en)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CN103889832B (zh) 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
US8012620B2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batteries onto electric vehicles
KR101482367B1 (ko) 스쿠터형 전동 차량
US20150122570A1 (en)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EP2767427B1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electric power storage device
US8919865B2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JP2017137004A (ja) 4輪車両
CN102555754B (zh) 车辆的线束设置结构
CN102381171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
JP2009143446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CN103140414A (zh) 两轮电动车辆
JP6060864B2 (ja) 蓄電装置の配設構造
JP2018187976A (ja) 電動車両
EP3747680B1 (en) Straddle vehicle
JP6629515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EP3604095B1 (en) Battery support structur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JP2010228661A (ja) 電動二輪車用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JP2016179798A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FR3097822A1 (fr) Structure de mise a la masse pour vehicule electrique
CN109305270A (zh) 用于两轮车辆的底板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